时尚发型范文

2023-11-21

时尚发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格倾向;思维风格;时尚专业素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113

1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传播的时尚文化为我国时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这也为我国时尚产业选择“消费时尚”发展模式做了铺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部分西方国家时尚消费市场失去增长活力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成为世界时尚经济增长的重要市场。此外,时尚产业因具有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特点也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十三五”规划以来,政府针对时尚产业中的纺织服装、鞋帽箱包以及时尚服务等行业出台了数十项发展政策。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明确提出了打造时尚都市的相关政策。例如,2017年上海市围绕着国际时尚之都建设发布了明确的实施意见,并且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于同年开始发布《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报告》。时尚产业是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发展后的产物,时尚产业发展趋势会伴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时尚产业的雏形为法国和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业和高级定制业,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也对时尚产业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时尚产业可分为时尚制造业和时尚服务业两类,属于低耗能、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时尚产业在满足供需和增加价值的过程中,将发展重点置于知识文化在网络结构中进行有效转化,不断升华产业核心文化价值。

时尚产业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消费社会中存在,即为特定情境中的消费者提供符合相应审美标准的产品及服务,并在特定区域内形成时尚经济。在市场需求驱动的时尚消费市场中,品牌设计风格决定了品牌市场接受度,品牌产品质量决定了品牌用户留存度。如果品牌方对设计和生产环节疏于管理,则在较大程度上会导致品牌经营失败。我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市场环境,高质量、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需要专业管理人才来引导市场上下游主体。因此,企业需要引入专业人才进行时尚管理,即为企业制定时尚发展战略、预测时尚流行趋势、辅助时尚设计、组织时尚生产、市场开发、产品营销策划和建设时尚供应链。时尚管理人员的个性特征、时尚审美、创意思想和商业素质等特质决定了时尚管理能力,管理结果反映了时尚管理人员的时尚思想和世界观。管理者能力决定了管理质量,因此时尚管理者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2 时尚专业素养

国内学者赵磊认为時尚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不断满足人对美的需求,时尚产业的审美价值大于使用价值。依据各时尚品类与人联系的紧密程度来划分,时尚产业可被大致分为核心层、扩展层和延伸层。核心层时尚产品能直接对人进行美化和装饰,扩展层时尚产品对人所处的环境进行美化和装饰,延伸层时尚产品运用时尚元素来美化和装饰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事物。[1]时尚产业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氛围支持,不仅需要地理、经济、交通等基础物质条件,还需要高校为社会输入大量受过专业时尚管理教育的人才。高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提供有关时尚产业知识的深度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运用能力。

时尚管理人员与一般创意工作者或知识型员工具有共性,都是通过知识转化来为产品提供附加值。时尚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艺术、时尚的历史,掌握时尚产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明晰时尚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这些专业知识由学校传授给时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成为行业从业者后得到真正的实践运用。此外,准确洞悉消费者的想象力和市场的潜在需求是时尚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要求管理者拥有动态思维能力,能够利用多元化途径提高自身知识丰富度与综合管理能力。

国际时尚体系走向分散化给时尚品牌发展施加了持续性压力,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现有管理系统,力求所有管理环节做到专业化。时尚管理者需要同时具备艺术审美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对时尚文化的领悟、运用能力,会直接关系到品牌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例如,高级定制时装师雅克·杜塞(Jacques Douce)、“巴黎时装之父”查尔斯·弗雷德里克Wingdings`B@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都具有出色的商业素养。雅克·杜塞(Jacques Douce)打破了高级定制时装只对贵族和上层阶级开放的规矩,他欢迎所有有经济能力负担定制费用的人来定制时装,成功地让高级定制时装走向商业化道路。沃斯针对高级定制时装开发了一套专业的管理程序,其发明了“女装沙龙马车”并邀请少女模特进行服装展示,雇用真人模特在各地展示他的设计作品。在英美各国都开设有时装沙龙,吸引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前来消费。同样,这种资质要求也适用于国内拥有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时尚设计师们。此时,他们兼具了设计师和管理者的身份,不仅要设计出有新意的产品还要承担品牌运营的责任。设计师品牌的市场绩效并不仅仅取决于产品设计创意,更取决于产品商业化是否成功。

3 人格倾向

人格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反映着个体的心理特征,支配着个体显性和隐性行为。同人格倾向的个体针对相同的事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想法,这意味着要依据工作需求选择具有对应人格倾向的个体。荣格在《心理类型》一书中把人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并认为外倾型人格执着于移情对象,更偏爱于其所切身感受的外部世界,因而注重把握和理解外界事物现象。[2]时尚管理人员主要表现为外倾型人格,需要对外部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对新事物保持求知欲和开放性。时尚管理人员的人格倾向表现为外倾感觉型和外倾直觉型,善于观察、挖掘新事物的艺术与商业价值。此外,时尚管理人员要能够在感知到外部信息后进行批判性、辩证性的独立思考,在艺术、时尚和商业方面形成个人原则。

由于工作性质要求,时尚管理从业者中时尚买手的外倾型人格最鲜明。时尚买手要为企业制订适当数量、金额的商品购买计划,被购买的商品需要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审美、契合目标消费人群的购买能力。这工作要求意味着时尚买手必须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能够通过直觉、想象和推测来预判未来时尚市场需求走向。因此,时尚买手在制订计划前需要对市场流行趋势做全面了解,以确保达成预期工作目标。预测流行趋势前期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工作,调研渠道以国内外展会、专业预测机构资料、专业会议等为主流。在完成调研工作后,时尚买手要对未来市场中流行的基本元素、发展方向、色彩和面料等形成正确认知,并且要保证及时更新认知内容。

同时,时尚买手还肩负着制定商品企划的工作任务,这会对企业销售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商品企划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质量的商品企划能够让产品定位、风格更加明晰,也能让企业更好优化存货周转率以及更加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心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市场消费者对时尚产品有极高的热情。但由于时尚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历史较短,国内消费者的时尚审美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独立判断商品的审美价值。因此,时尚买手在时尚消费市场中扮演着潮流推动者的角色,即利用时尚咨询的不对称性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发挥引导消费行为的作用。

4 思维风格

思维风格由智力与人格交叉融合组成,斯滕伯格将人的思维风格分为五个维度十三种类型。在功能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立法型、执法型和司法型。在形式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专制型、等级性、平等竞争型和无政府型。在水平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整体型和局部型。在范围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在倾向性上,将思维风格划分为自由型和保守型。[3]张丽芳将这十三种思维风格类型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思维风格适合处理复杂的信息并富有创造力,第二类思维风格适合处理简单的信息并服从于权威。其中,第一类思维风格包括立法型、司法型、整体型、等级型和自由型思维风格。立法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建立新规则新秩序,司法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建立逻辑秩序,整体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全面思考问题,等级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自由型思维风格的人善于处理模糊性和创新性工作。思维风格与人格紧密相关,都决定着个体的行为风格和价值观。当个体思考时尚管理问题时,第一类思维风格较第二類思维风格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思维风格能够调节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创造性人格等积极心理资本,从而改变个体思考路径并影响工作效率。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第二类思维风格的管理者会趋向于追求稳定性,继而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而抑制对外界新兴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于高不确定性的时尚消费市场而言,管理者的这种行为风格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具备第一类思维风格的时尚管理人员在处理繁杂的市场问题时更具有优势。时尚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都在逐步实现时尚化,这为时尚管理人员工作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寻求审美认同的过程,这种审美认同取决于产品风格传递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当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时尚产品时重视的是设计风格而不是某个特定品牌时,品牌如何保持自身产品的影响力、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价值互动成为影响品牌发展的关键。解决上述问题要求管理者具有与消费者共情的能力,第二类思维风格的管理者在处理上述问题时的能力会明显弱于第一类思维风格的管理者。与消费者共情是建立在管理者明确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这要求管理者有极强的市场潜在消费需求挖掘能力。

5 总结

目前,我国的时尚产业呈现出涉及范围广、附加值低、创新力弱等特点,我国时尚产业的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国消费者对于时尚产品的消费热情极高,但时尚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因专业性不足而无法准确把握时尚消费市场发展走向。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时尚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复合能力,从多个角度为企业、产业寻找发展的可能性。因此,一个能适应市场环境的时尚管理人才首先应该具备过硬的时尚专业素养,深刻理解时尚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其次,时尚管理人才应表现出外倾型人格,做到快速接受、整合以及吸收外部信息资源。最后,时尚管理人才应具备第一类思维风格,利用自身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地捕捉到发展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赵磊.时尚产业的兴起和发展[J].上海企业,2007(2):50-52.

[2]施旭升.艺术创造动力的人格特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0-86.

[3]张丽芳,斯滕伯格.智力风格的本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99-101.

[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ZDJG-1807),北京服装学院2019年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编号:BIFTTD201901)。

[作者简介]:王闪(1997—),女,湖北京山人,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硕士,专业方向:企业管理;通讯作者:方刚(1970—),男,吉林吉林人,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时尚创意管理、跨国企业管理。

时尚发型范文第2篇

近年来对中国传统美学有人给予全盘否定,主张与它彻底决裂,也有人大加赞扬,主张恢复这种传统。“似”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概念,指的是绘画、雕塑、文学等作品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创作者在绘画、雕塑、文学等文艺作品创作中,通过某种创作手段把山水、花鸟、人物等客观物象描摹、刻画与塑造,在这些文艺作品中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创作主体与客观物象的关系,是文艺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这种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形似”;而“神似”这则是种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对而言,“形似”和“神似”只能算是“似”的子概念,以往总是将“形似”和“神似”作为各自独立和相互对举的概念进行研究,忽略了“似”这个总体性的概念。而文章将“似”作为“形似”和“神似”的总概念进行探究,以此为基础,再对“形似”和“神似”进行分析辨别,试图对创作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关系从认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中国古代艺术家、美学家特别注重在有机的相互关系中来表现艺术对象的生命与意境,也说明中国古人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欣赏中,特别看重整体性与相关性的把握对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以文字、图形、色彩进行艺术创作,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精神文化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感情。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语言化图形和图形语言化的过程,设计师要不断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将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表现传达,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图形、文字、色彩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三大元素互相之间美学性构成的创新是视觉语言创新的重点。对于设计师而言,要表现其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基本要素,在传达信息时对这些视觉元素的选择,尽量以符号化、简约化的形式来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从而在一般视觉习惯的东西方面有所突破。

3传统美学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碰撞

古往今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既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又具有一脉相传的体系,以多样又统一的风格,将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那种特点浓厚、独特且富有魅力的表现出来,随着历史的沉淀、延伸及衍变,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精华的传统艺术体系,彰显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视觉形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设计,主要是在表达某种情感和思想时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又或者将传统的设计语言融合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让其既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又具有传统元素的神韵和形似,体现出某个民族的精神和理念。成功的视觉传达作品,其“形”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传统造型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某些元素予以提炼、改造和运用而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在现代设计中采用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表达设计理念的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在“形”的延伸方面已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使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借用彩陶上的凤鸟图形,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凤鸟动感十足的翅膀两两相对旋转,则映射出现代媒体的特色。人们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造型的“意”,从古至今,人们都向往美好的事物,因此,传统文化艺术造型隐含的吉祥韵味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参考佛教八宝“八吉祥”中“盘长”的设计,意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采用吉祥寓意的这种设计方法,使得现代设计少些商业气,多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表达思想和创作理念的再现,色彩可以是多种多样,同时也可以是少量的几种颜色甚至是纯色。另外,所用色彩并不局限于现实物体的本色,借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会使作品更生动,具有创造性的色彩更能体现创意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可以说象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和日常行为,有着一脉相传的器物和习惯,是历史的精神与物质的沉淀。中国传统文化众多设计方法,经常被现代设计师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反复使用,并不因为时代的不同、材料的改变及工艺水平的提高而使设计方法发生了变化,但其中的传统文化关系却显然易见。如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其标志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师就灵活的将传统文化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采用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以简洁、稳重、易识别的感觉。颇具中国风格的中国银行标志能够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从这一点来说,进一步证明传统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到现代设计当中。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是一目了然,简洁明了,与版画或架上油画有所不同,集中概括已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通常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将重点突出表现,而对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加以忽略,通过将各个不同的比例在不同空间、时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以象征的手法去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能超载现实的构思,概括集中的构图,简练夸张的形象,以对比鲜明的色彩为手法,把所要宣传的事物突出表达,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在有限的画面中使人们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

4结论

时尚发型范文第3篇

白色的壁炉是一个展示收藏的舞台,在这里能看到新人最喜欢的花瓶里开出橙色的石蒜花、宫灯百合和玫瑰。印章盖上新娘新郎姓名的首字母,搭配甜美的手绘字,充满随意的多样心情。 华丽细节

不要小看婚礼细节,一点一滴的小细节才构筑起整场婚礼的风格。从装点着扣子的婚礼蛋糕,到摆放着珊瑚的壁炉架,所有细节都很华丽,也同等重要。

经典三层白色婚礼蛋糕,开出罂粟花与扣子结合体的装饰物,新鲜艳丽。芥末色的餐巾和镀金餐具,在陶黄色的桌布上,持续着色彩主题。

新娘的捧花同样充满耀眼的生机,手工染制的渐变丝绸缎带,为捧花增添些许优雅的元素。 这对新人热衷于旅行,喜欢分享,并且非常想让亲友们也能体验他们在旅行中感受美好事物时的惊喜感觉。

一张加利福尼亚的罂粟田照片,飘扬着不经意的绚烂,赋予了我们扎制这个玫瑰花环的灵感。从红到黄的渐变,澎湃丰腴的花环,满载喜悦心情。

夫妻二人最喜欢的两座城市:新奥尔良和新德里。其建筑风格颇具特色,缀满字母卡的缎带飘带就是受两地建筑风格的影响。飘带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将字母卡裁成3英寸大小的方块,粘在缎带上,其中间隔以杏色和黄色字母,最后在缎带末端坠上一枚“有分量的”金色铜钱。 户外情怀

除了相册,还可以在婚礼举行的地点里找寻灵感。如果和相册没什么交点也不要紧,因为这就是混搭的好机会。比如这场婚礼中就融会和交错着质朴的乡村风情和浓烈的亚洲风情。

夫妻二人最爱的色彩甚至影响了酒水甜点。冰柠檬果酒,配上焦糖、玫瑰、百香果口味的蛋白杏仁饼,在奶油色的餐桌上格外吸引眼球。 葡萄酒也与异域风情色彩主题相呼应,摆在石制鸟浴盆里的桃红葡萄酒,也是热烈的辣椒、藏红花色。

时尚发型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年来,在服装行业兴起了个性化定制相适应的时尚服装设计理念,这些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了反映了服装需求的变化。本文试图在阐述时尚服装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其在个性化定制的应用做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时尚化设计;绿色环保设计;文化;品牌个性

在互联网交互时代,人们对服装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展示个人风格化和体现个人审美情趣,借此最大程度反映个性化着装风格。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为了提高设计素质,增强设计实力,服装设计必然在理念上发生许多变化,如在人们的思维和穿着上,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着装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服装的功能和形式上,注重反映当代社会的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试图通过同时兼顾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来传达服装的功能目的和文化含义,寻求功能和形式之间的交叉融合,协调好人、服装和环境的关系,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需求,这就大大扩展和深化了现代服装的设计理念。而对于个性化定制而言,由于在捕捉市场需求在服装设计理念变化这一方面不如大企业那样敏感,所以个性化定制工作室尤其应该关注时尚服装设计理念的一些新的变化,并在本企业服装设计时候尽量结合新的服装设计理念,以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就试图结合分析时尚服装设计理念对个性化定制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一、人性化设计理念

所谓人性化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在服装设计中要体现人文关怀,从衣着设计上体现服装给人带来的轻松感觉。现代科学技术给人們的带来了生活繁荣和工作便利,但似乎并未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更为密切,相反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个性化。例如激烈的竞争令人们向往和谐、舒适与温馨的生活;刻苦的学习与紧张的工作引发了人们休闲、随意与个性的装束。这一切预示了设计不仅要提高科技含量,更要注入情感的、心理的、伦理的、文化的要素,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和回味空间,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和谐温馨、幽默趣味,甚至惊奇诧异、出乎意料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正如美国著名设计学家普罗斯所说“设计是为艺术的、技术的、经济的和人性的”。

针对这种理念需求,个性化定制服装设计师通过对服装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注入,赋予服装“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当然这种品格是无法测量和量化的,而是靠人的心灵去感受和体验的。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态”。

个性化定制服装设计通过造型、色彩、服饰搭配、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可称为设计中的“以情动人”。更确切地讲,人性化服装设计就是要求设计师用“心”设计,使服装具备调节消费者心态、激发消费者生活情趣、满足消费者心理享受的功能。

二、绿色环保设计理念

绿色服装绿色设计是二十一世纪提出的新理念,绿色服装设计更需要绿色面料、绿色印染、绿色配饰来体现完全环保。如同人们为了和平而反对恐怖一样,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回归自然。绿色服装设计就是在这种共识中萌发的现代设计理念,旨在以各种形式和技法表现对自然的推崇和珍惜,使设计作品充满生机。

针对这种服装设计理念,个性化定制服装企业在服装面料方面,可以重点转向对“绿色环保”纺织产品,例如天然纤维原料的采用等。又如,由于服饰美的诸多要素首推色彩而不得不依赖于纺织印染,消除纺织印染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在20世纪90年代曾被列为中国环保“十大课题”之一。所以,由人工种植无须印染而获得颜色的天然彩色棉的培植成功,被认为是对“绿色环保”做出的重大贡献。

在服饰配件中,也已出现了不少时尚美观的绿色环保产品。个性化定制服装企业在服装的配件设计上也应该重点关注环保理念。例如,过去为防止金属配饰生锈,曾采用电镀方法,因而产生大量有害的残余物质,污染环境。现在,已经成功地实现用不锈合金制造出拉链、别针和其他装饰配件,无须经过电镀处理。也有用硬果壳经雕刻或手工绘图制成回归大自然风格的木纽扣以迎合时尚潮流,还有钻、翠、珠、玉及木、石、金属首饰领域的“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研究。

三、文化理念

目前,由于科技的发达和物质的丰裕,使服装所具有的护体实用功能普遍较易得到满足,从而导致人们转向追求能展示个性、实现自我的审美功能,以美化人的外表和反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因此,今天的服装更多地被视为是一种能满足人心理需求的精神产品,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作为时代文化的象征,其设计无疑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艺术有极密切的关系,服装设计在形式上产生种种变化,其中就有来自文化因素的影响。

针对在服装需求上的文化品位,品牌个性特色以及文化融合的理念兴起,个性化定制服装企业在服装设计时应该将文化内涵作为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对象。个性化定制在服装设计中渗透文化理念重要在于把握现在不同文化融合的趋势,同时又应当关注文化的地域特色。服装设计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尊重,表现在其设计风格应能反映出不同地区的风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异质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民族个性,即保留服装区域性的文化特色,充分体现该地区的“文化感”。与此同时,服装设计还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挖掘、创新,对外来文化进行兼收并蓄,把不同民族、地区乃至东西方传统文化改造并发展成为多元的、个性特征突出的现代型文化,这是时尚服装设计文化理念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1]朱晓昱,李金山.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服装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4):26-26

[2]管荣伟.传统服装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研究——以青岛红领集团为例[J].纺织导报,2017(6):96-98

[3]张磊.定制服装设计模式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7(7):84-86

作者简介:

黄格红(1977.06—),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服饰艺术设计.

时尚发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快时尚;服装专业;人才培养

快时尚品牌的兴起让中国服装行业掀起了一股匆忙制衣竞赛。当大品牌的新款式出现在T台上,几天后就会出现在各大零售店。大众服装品牌陷入一种恶性发展趋势,以其大胆的抄袭、快速的出货、低廉的价格,让不少时尚品牌尝到了丰厚利润的甜头,甚至不惜支付高额的赔偿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零售圈里创下“神话”,如ZARA、H&M、NEW LOOK、Forever 21等快时尚品牌在各大城市频繁开店,门店顾客络绎不绝。过去10年,这些快时尚品牌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正契合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需求,快餐文化、快时尚、快经济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由“快经济”向“中增长经济”和“慢增长经济”转型,逐渐形成一种“慢消费”的特征,不追求消费速度,而爆出消费可持续、生态发展的理性消费。最近,在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的一些商场,有不少服装品牌都推出了“少买衣服,买好衣服”的理念与营销。这种消费理念正好符合曾经热衷于各种快时尚品牌的80后、90后消费者。他们越来越关注服装的品质和个性,而不仅仅是服装款式的不断更新。最近几年,以快速反应为生的快时尚品牌也察觉到了消费者的变化,并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关闭部分门店来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和设计师合作来开发特殊系列产品;通过推出多品牌策略来细分年轻市场和轻奢侈品市场。例如,H&M集团下开发的高端品牌COS,轻奢品牌&Other Stories。

由“快时尚”过渡为“慢时尚”法则,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也是逐渐理性的消费,不会造成过多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这成为时装界和消费者中的一种主流思想,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服装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所改变。

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中国只有优秀的打版师,没有优秀的设计师”,国外设计专家的评语显示了中国服装业作为“世界工厂”的尴尬。众多服装企业只是跟着各大牌的服装款式进行抄款、改款,没有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品牌理念融入设计开发中,是翻版时间的竞争,导致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应该把握服装人才核心竞争力,即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的设置与开展。服装专业课程中的服装设计课程紧密结合设计思维延伸与扩散的教学理念,将服装设计中的灵感来源、素材搜集、资料整理等工作实施于教学环节中,立足搜集的灵感素材,结合相关艺术形式与潮流,进行扩散、延伸设计。首先,教師应掌握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方法。例如,以一种款式为基本形,延伸出10种或者更多的同类款式。其次,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应进行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可以以传统工作坊的形式,带领一部分学生以实践项目为主进行产教结合,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综合发展,以教师评价为主向市场需求和实践过程相结合的转变。

“我所设计的不是衣服,而是梦想。”时装界的“美国经典”RALPH LAUREN的品牌创始人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创业初衷。服装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载体,不能只跟随潮流的物化形态,需要设计者注入一定的文化理念。只有结合一定的文化理念进行创新设计,才能成就富有内涵和创新性的作品。这也是消费者的一种需求转变,高校的服装专业建设与发展,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来构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

2 培养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专业人才

我国是一个服装消费大国,服装消费群体庞大多样,购买行为会受到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调查与分析服装消费群体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有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品牌定位与产品开发,提升品牌竞争力。根据服装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把控能力,如时尚买手、服装销售、服装搭配师等都是紧密结合市场变化趋势的。院校不断推动服装专业与服装企业、市场的深入合作,提供学生深入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的机会,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力训练。

3 培养具有较强手工技能的专业人才

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根据时尚的审美需求,完成服装款式的设计、结构、基础纸样打版、裁剪、工艺制作等一系列的专业实践操作。服装面料再造、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装市场营销等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实践操作,作品练习,系列作品的完成为主,理论教授为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科中的专业课程设置,以设计课程为先导,结构课程为依托,成衣制作课程为结果,服装销售课程为目标的整体有序的教学环节,合理配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做到从理论出发,在实践中掌握,理论中总结,形成以培养学生较强手工技能专业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4 加强与市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衔接院校与市场的桥梁,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是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市场与企业的变化与需求,实时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除了基础专业理论的学习之外,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根据年级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进行实践项目的设置。

大一、大二的学生以专业理论学习为主,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实践教学的内容为基础课程的实践操作,如基础服装的设计与制作,主要教学目标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很好地融合,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与操作方法。大三高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导师组的形式分组教学,根据不同时期的项目化课程,结合企业、市场的需求,完成服装品牌的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定位、款式设计、成衣制作、成品宣传销售等一系列的服装企业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实际参与项目实践,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大四的毕业生可直接参加企业的实习,通过在服装企业的工作机会,要求综合掌握专业知识,实现学校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个人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时期。在此期间,还要根据对市场、企业的调查与分析,结合个人艺术手法,完成市场化的毕业作品。

综上所述,服装行业会受到市场、时尚、潮流、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服装行业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关调整,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根据服装行业的发展,调整专业课程的配比,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强化产业化校企合作途径,从而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方龙.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纺织教育,2012.

[2] 孟灵灵,黄新民,敬凌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

[3] 甘应进,陈东生.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J].纺织教育,2008.

作者简介:彭丽娟(1985—),女,湖南人,硕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上一篇:时尚潮流下一篇:时尚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