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2023-05-07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1篇

您好,您好,您咨询海绵城市评价指标细项的有关材料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1、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落实重点建设任务,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海口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参考相关规划成果,确定了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五项分项目标及22项指标,五项分项目标具体表述为:水生态全面恢复、水环境显著改善、水资源适度利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制度建设完备,具体指标如下表。

表3-1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目标

目 标 序号 指标 2020年

2030年 备注

水生态 1 2 3 4 5 6 水环境 7 8 9 水资源 10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

内河水系生态岸线比例

绿地率 地下水位

城市热岛效应 水环境质量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年径流污染总量控制率)

合流管网年溢流次数 污水再生利用率 ≥70%

≥70% ≥20%

≥80% ≥40% ≥50% 41% 45% 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平均降幅低于历史同期

热岛强度得到缓解。 优于IV类达到Ⅲ标准 类标准 ≥50% ≥60% ≤12次 ≥20%

≥3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标。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

求: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

参考《海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

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要求再生水利用率≥

目 标 水资源 序号 指标

11 雨水资源利用率 12 供水管网漏损率

2020年 ≥0.5%

2030年 备注

≥1.5% 《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重视雨

水收集利用,有逐步推广雨水利用工程与项目的政策、计划并实施。

≤8%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国家

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12%,《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10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0% 水安全 13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4 15 龙头水质达标≥99% 100% 率

排水设计标准 管线设计重现期3-5年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参考《海口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参考《海口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6 内涝防治标准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50

年 规划建设管控制度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 技术规范与标准建设 投融资机制建设 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 产业化

出台 出台 出台 出台 出台 出台 制度建设 17 18 19 20 21 22

2、由于海绵城市规划尚未得到政府批准,目前不宜向您提供规划文本。

感谢您对海口规划提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2篇

摘 要:文章在论述了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训评估在当下培训的管理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培训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上海市Q区家庭医生非医技能力培训课程,进行了培训评估层次分析法的运用,验证了该培训评估研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培训评估

一、培训及培训评估概述

企业培训已经成为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培训,进而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提高人力资本价值。而培训后的评估则是检验培训效果尤为重要的过程。培训评估就是企业在人员培训时,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过程。传统的培训评估,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在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学员问卷发放,通过对学员问卷题目的粗略统计,得出学员对每个单一指标的满意度,进而得出总体满意度。这种评估方法得出的总体满意度,因为没有计算各指标所占整体满意度的权重,因此得到的满意度指标会比实际的有所偏差,无法准确的反应既定事实。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评价法相结合,所得出的整体满意度结果能更好的反应培训的实际效果,可以为培训评估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和更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二、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客观地描述了人们主观的判断,是一种新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

2.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

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比如培训效果“好”、“差”等都是难以精确计量的。1965年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查德(Zadeh)发表了题为“模糊集合论”的论文,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模糊数学把待考察的对象及反映它的模糊概念作为一定的模糊集合,建立适当的隶属函数,通过模糊集合的有关运算和变换,对模糊对象进行分析,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评估模型建立

本论文对针对上海市Q区家庭医生非医技能力培训课程中的“家庭医生职业素养塑造”这一课程进行培训效果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样本进行收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权重计算,根据建立的评价模型对该课程培训的评估进行实证分析。

1.采集方法及样本介绍

此次评估选择样本50人,全部为上海市Q区家庭医生,样本数据主要由问卷调查法采集。

2.培训评估指标体系

第一层级:A={A1,A2,A3,A4}={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组织,培训效果};

第二层级:A1={a11,a12、a13,a14}= {课程是否容易理解,讲义与课程的相关性,课程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课程的时间分配};

A2= {a21,a22,a23}={讲师授课的专业水平,讲师的授课经验,讲师与学员的互动};

A3={a31,a32}={培训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培训场地、设施是否满意};

A4={a41,a42,a43,a44,a45,a46}={培训带来的知识的增长,培训印证了观点,培训改变了工作态度,培训给了一个客观认识自己以及所从事工作的机会,培训对目前工作的帮助,培训对职业发展的帮助}。

评价级V={v1、v2、v3、v4、v5}={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

3.建立各培训指标权重集

本论文采用实际调研的方法,向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发放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问卷,对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比较。根据专家打分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A层专家打分情况

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组织培训效果

培训内容115305

培训讲师0667120333

培训组织03330510167

培训效果2361

A1层专家打分情况

课程内容是否容易理解讲义与课程的相关性课程与工作的相关性课程的时间分配合理性

课程内容是否容易理解12614

讲义与课程的相关性0385103851538

课程与工作的相关性12614

课程的时间分配合理性0250650251

A2层专家打分情况

讲师授课的专业水平讲师的授课经验讲师与学员的互动

讲师授课的专业水平12877647143

讲师的授课经验03475141429

讲师与学员的互动02121024141

A3层专家打分情况

培训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培训场地、设施是否满意

培训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12

对培训场地、设施是否满意051

A4层专家打分情况

培训带来的知识的增长培训印证了观点培训改变了工作态度培训给了一个客观认识自己以及所从事工作的机会培训对目前工作的帮助培训对职业发展的帮助

培训带来的知识的增长14428618109179120407714190

培训印证了观点02258109855066350209104540

培训改变了工作态度05522101471252382123821429

培训给了一个客观认识自己以及所从事工作的机会05583150720443711038111714

培训对目前工作的帮助24528478240470908537126190

培训对职业发展的帮助07047220260466708536038181

4.对层级A进行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1)权重计算

根据专家打分情况,得到判断矩阵如下:

判断矩阵A= 1 15 3 05

0667 1 2 0333

0333 05 1 0167

2 3 6 1

由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经标准化以后得到权重向量,为使计算简单,用近似方法求权重向量:

W1’=nnk=1A1k=41×15×3×05=12247

W2’=nnk=1A2k=40667×1×1×0333=08164

W3’=nnk=1A3k=40333×05×1×0167=04084

W4’=nnk=1A4k=42×3×6×1=24495

W=(12247, 08164, 04084, 24495)

对向量W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求出特征向量W: Wi=Wi∑nk=1Wk

求得w=(02500 01666 00833 05000),為指标A1,A2,A3,A4在目标层级中的权重,即“培训内容”在该培训体系中的权重为02500,“培训讲师”在该培训体系中的权重为01667,“培训组织”在该培训体系中的权重为00833,“培训效果”在该培训体系中的权重为05000。

(2)一致性检验

利用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方法,检验该矩阵的一致性,得到:

λ1=∑nk=1A1k*WkW1

=1×02500+15×01667+3×00833+05×0500002500=39998

λ2=∑nk=1A2k*WkW2

=0667×02500+1×01667+2×00833+0333×0500001667=39985

λ3=∑nk=1A3k*WkW3

=0333×02500+05×01667+l×00833+0167×0500000833=40024

λ4=∑nk=1A4k*WkW4

=2×02500+3×01667+6×00833+l×0500005000=40001

λmax=∑nk=1λkn=39998+39985+40024+399984=40001

CI=λmax-nn-1=400014-1=000003

CR=CIRI=00000309=000003<01,通过一致性检验。

5.对A1、A2、A3、A4进行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采用同上方法对A1、A2、A3、A4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对A1层进行权重的计算以及检验,结果如下表:

A1层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指标a11a12a13a14

权重037960014600379600948

最大特征根λmax=40005

一致性指标CI=000013

一致性比率CR=000014

CR<01,通过一致性检验。

A2层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指标a21a22a23

权重061380290600956

最大特征根30964

一致性指标CI=00482

一致性比率CR=0083

A3层进行检验与前面方法不同,因为A3是二阶矩阵,故直接计算权重,如下表:

A3层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a31a32

权重0666703333

A4层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指标a41a42a43a44a45a46

权重022030076002111013570235301217

最大特征根65093

一致性指标010186

一致性比率0082

四、对培训课程的评估

本文针对青浦区家庭医生非医技能力培训中的“家庭医生职业素养塑造”这门课程进行评估,培训结束后共收回问卷52份,根据学员打分情况分别对A1、A2、A3、A4以及A层进行评估。

1.A1层评估

学员对A1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1= (037960, 01460, 03796, 00948)

则学员对此次培训课程A1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1=w1×R1= (037960, 01460, 03796, 00948)×

0 0 00962 02692 06346

0 0 01346 02692 05962

0 0 01538 02308 06154

0 0 00962 02308 06730=(0, 0, 01237, 02510, 06253)

从上述模糊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1237%的学员对“培训内容”的评价为“满意”,有251%的学员评价为“很满意”,有6253%的学员的评价为“非常满意”。

2.A2层评估

学员对A2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2= (06138, 02906, 00956)

则学员对此次培训课程A2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2=w2×R2=(06138, 02906, 00956)×

0 0 00769 01923 07308

0 0 00385 02115 075

0 0 00577 02692 06731= (0, 0, 00639, 02052, 07309)

从模糊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639%的学员对“培训讲师”表示满意,有2052%的学员表示很满意,有7309%的学员表示非常满意。

3.A3层评估

学员对A3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3= (06667, 03333)

则学员对此次培训课程A3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3=w3×R3= (06667, 03333)×

0 0 00577 03269 06154

0 00192 00577 03654 05577= (0, 00064, 00577, 03397, 05962)

从模糊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064%的学员对“培训的组织工作”评价为“一般”,有577%的学员认为满意,有3397%的学员表示“很满意”,有5962%的学员表示“非常满意”。

4.A4层评估

学员对A4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4= (02203, 00760, 02111, 01357, 02353, 01217 )

则学员对此次培训课程A4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4=w4×R4 =(02203,00760,02111,01357,02353,01217)x

0 0 01346 03077 05577

0 0 01346 03654 05

0 0 01538 03269 05192

0 00192 01731 01731 06346

0 0 01538 03077 05385

0 0 01731 02885 05385=(0, 00026, 01531, 02956, 05488)

从模糊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026%的学员对“培训效果”评价为“一般”,有1531%的学员认为满意,有2956%的学员表示“很满意”,有5488%的学员表示“非常满意”。

5.A层的评价:

对A层进行模糊评价,结果如下:

学员对A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02500 01666 00833 05000)

则学员对“家庭医生职业素养塑造”课程A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w×R=(02500 01666 00833 05000)×

0 0 01346 03077 05577

0 0 01346 03654 05

0 00192 01538 03269 05

0 00192 01731 01731 06346=(0, 00112, 01554, 02516, 05817)

根據模糊计算结果,我们看到有的112%的学员对该培训课程的评价是“一般”,1554%的学员认为该模块“满意”,2516%的学员的评价是“很满意”,5817%的学员的评价是“非常满意”。

五、结论

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培训评估指标构建,可以使培训评估更加准确。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培训的不同需求,为将来的培训设计提供有效合理的依据,在提高培训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3篇

近年来, 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 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也逐年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 16年全国共投入科研经费15676.7亿元, 比上年增加1506.9亿元, 增长10.6%, 其中高校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之一, 16年科研经费支出为1072.2亿元, 增长7.4%。

与此同时, 国家对高校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也越来越重视。2012年底, 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以高水平成果、高层次人才为导向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2013年6月, 科技部部长在科研经费巡视启动会上指出:“探索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逐步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2016年7月31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提出:“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二、构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原则

每所高校的实际经营状况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高校构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来进行指导。但是可以根据相关的原则来帮助构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从而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绩效评价指标。

(一) 科学性原则

高校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要符合相关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科学性原则的要求, 除此之外,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要避免出现哪些失效、重复等情况, 一定要有相对指标、绝对指标等。各项指标在实现总体目标之前一定要各自独立, 并能够互相完善。另外, 一定要将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中的关键点展现出来, 综合关键点和整体内容, 结合好阶段性和连续性, 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的可靠。

(二) 实用性原则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必须要根据实用性原则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可获得性, 另外, 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还要具备绩效评价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财务人员要保证相关指标能够明确地反映出经费的使用情况, 让获取相关数据的步骤变得简单便捷, 如果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那么指标的获得成本将会变得更高。除了这一点, 在选择绩效评价指标时, 一定要将方便性和便捷性考虑在内, 让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明白指标的意思, 这样能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 动态性原则

为了应对构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提出了动态性原则。高校在各个阶段中经费的使用情况都各有不同, 所以财务人员就需要及时地调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调整的内容包括增加指标删除指标等。在对相关指标的调整过程中, 能够帮助指标和内部结构进行完善, 让高校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

(四) 系统性原则

为了满足系统性原则提出的要求, 高校必须在构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时就选用系统的方法。在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时, 要结合经费的财务分析、使用、预算等情况, 并使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来进行考核。在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时, 要利用经济指标的科学技术。

(五) 可比性

被选择的绩效评价指标一定要具有适用性, 因为这样才符合可比性的原则, 可比性原则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如科研项目的预算指标及决算指标、高校内部所有的科研项目。另外, 对于高校中所有性质相同的科研项目都要遵循可比性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将绩效评价指标评估、核算科研经费管理成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构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方法

高校在构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时, 可以将指标划分为三层, 再利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进行分析。

(一) 科研经费投入

只有将经费科研投入与高校的各方面内容结合起来, 才能保障科研项目圆满完成。科研项目研究设备的利用率和先进程度决定了科研投入的效果, 另外, 科研投入的效果也会受到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影响, 这些都会在科研项目的经费和级别上展现出来。在工作的环节中, 会有很多因素对科研经费的获取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总的来说, 科研经费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 科研项目产出

科研人员将科研投入、科研资源等运用到相关的科研活动中时, 会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 这项成果就是科研项目的产出, 这里面会包含三个二级指标。第一个就是科研成果。科研成果与很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科研成果获奖时, 很多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荣誉。比如说学校的形象会有所提升, 科研人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证明。对科研成果进行创新、时代性的评价时, 会有相应的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申请专利的项目数量。另外, 会将科研项目的适用程度作为衡量适应市场能力的标准。以往的科研项目的产出已经不包括了人才的培养, 但是现在大多数科研项目团队都是由导师和研究生组成的, 研发项目的发展越来越深入,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帮助, 有一定的教学辅助能力。因此人才培养也是作为科研产出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三) 科研经费管理过程

就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来讲, 他们在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 往往存在预决算分离, 审核报销和决算分离的情况, 只重视科研项目的决算和验收情况, 而忽视了对科研经费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绩效考评, 从而导致这方面出现了很多的弊端。科研经费的预算和决算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因为如果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做严, 那么就会出现资金使用困难, 预决算差异大或者大程度的调账现象, 不仅如此, 还会造成资金的浪费。除此以外, 很多科研项目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 例如结题前突击花钱, 资金结余多, 部分虚假业务等。从以上所讲述的内容来看, 在绩效评价体系中, 科研经费管理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一内容中包括两个方面, 分别是预决算管理和与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就这两个方面来讲, 经费管理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内容, 比如说内审结果和外审结果、经费预算合理性和执行情况、科研项目结题的及时性, 经费使用的真实性等。从这两个方面来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管理, 增加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

四、结语

高校构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工作, 因为这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找到正确的科研方向, 还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研究事业。以上内容对高校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做出了分析, 展示了其重要性, 也为高校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具体方法, 希望可以给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摘要:近年来政府在高校科研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经费, 因此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高校内构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也显得很有必要, 可以有效地帮助科研人员调整研究方向、更改研究计划等, 可以让高校对绩效评价良好的科研团队予以嘉奖, 充分的发挥人才的作用, 也可以让项目管理部门掌握资金投入的效果。文章讲述了构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重要准则, 另外, 还对高校构建科研经费评价体系的方法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绩效评价,科研经费

参考文献

[1] 刘烨, 王红, 王玉蓉.农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10) .

[2] 戚晶晶, 华彬君, 单轶鸥, 等.浅谈高校财务管理目标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2 (3) .

[3] 张玉臣, 王兆欢.公共科研项目的基本追求及绩效评价研究——基于科研项目绩效后评估实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13) .

[4] 郑国芳.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商, 2013 (22) .

[5] 李洋.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34) .

[6] 李洪亮, 朱文倩.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13) .

[7] 龚婕, 郄羽佳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 (上旬) , 2015 (8) .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4篇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工作就是从不同层级不同方向对高速公路运营效益有所体现的量化指标的信息系统。组成这个信息系统的所有单元都是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化指标,而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系统结构。当运营管理者需要构造和设置各种指标的评价体系时,为能严谨、准确地对运营效益指标加以评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指标评价体系从各相关指标的构成到其系统结构、从指标的测度内容到测度方法都必须客观、准确,所选的指标应该准确地、全面地反映运营期间效益的影响特性,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独立性:由于后期要进行综合评价的权重分配,因此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关注是否没有重叠,能否相对独立地体现需要的内容。

系统层次性:因为各评价指标的相对独立,则按照其对运营效益的影响力分出相应层次。并且要求其具有明确的相互关系,合理的权重分配,这样有利于在指标选取的基础上顺利建立指标体系。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动静结合这一原则在评价指标的设立时是重要的,而且,需要相对稳定,这样才能探索运营效益评价管理体系的全过程。

二、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初选

根据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本人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高速公路运营效益相关的书籍、期刊等,对研究学者们普遍关心的指标加以规范化合并,将运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1)目标层: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评价。(2)准则层: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咨询行业专家意见,本文将准则层分成四个方面,分别为:运营组织效率、运营财务效益、运营服务水平、运营管理水平。(3)指标层:根据准则层进行考虑选择评价的具体指标,初选了人员编制、资本运营状况、运营收入、运营净利润率、通行能力、行车舒适度、劳动效率等36个细化指标。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运营效益评价指标的提取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首先,根据需要调查内容,将指标体系中每一层次的各个指标,共计36项,编写入问卷。为了提高各项指标重要性的辨识度,将指标变量按重要程度赋予量值,一般将重要程度分为5级,并对每一级对应赋予分值,即:极重要(5分)、很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

2. 调查对象的确定

考虑到此次问卷调查表中涉及的指标数量,为提高数据收集的可信度和效度,将问卷调查的样本规模确定为110-120个。由于高速公路行业运营专业性较强,调查对象需要从有行业服务背景的专家和中高级管理者中进行筛选。调查对象最终由市高速行业主管部门、公路协会、高速公路经营企业、高速公路交警、路政机构的专家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

3. 问卷调查的实施

在问卷发放阶段,采取E-MAIL的方式,发出问卷76份;采取信函方式,发出问卷45份。在问卷收回阶段,E-mail问卷收回70份,信函问卷收回42份。通过仔细筛查,共有106份问卷有效,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4. 初选评价指标的提取

参照专家评分结果,对于结果为不重要的予以删除,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指标集。随后,又从中调查者中选取近30余名专家对评价指标加以优化,经过专家们几轮的打分,专家意见趋向统一,从运营效益评价初选的指标中,筛除包括运营组织效率的“组织机构合理性”“员工受教育程度”和“资源利用”指标;运营服务水平的“新用户获得率”指标;运营管理水平的“车道平均人数”和“雇员流失率”指标,最终形成基于专家打分的运营效益评价备选指标。

(三)基于聚类法的运营效益评价指标确定

在运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过程中,经过参考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筛选出来的指标是具有完整性和有效性的。但是,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虽然重要但其关联度较大,也可以说是重复的指标,因此就需要对指标进行定量筛选。目前,使用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聚类法、系统聚类法等。在本文中将采取模糊聚类法。

1. 工作原理

聚类法工作大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分类对象全体,假设为X(成为样本),X={x1,x2,…,xp},

每一个样本xi都是由一组变量组成,即式(3.1):xi=(xi1,xi2,…,xin),i=(1,2,…,p)(1.1)

第二步:确立变量的模糊关系

确定rij的方法有许多,例如:主观评价法、最大最小法、算术平均数法、数积法等等。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应用的实际情况以及指标的复杂程度来进行确定。

第三步:依据模糊关系,进行分类,本文使用等价闭包法。

在xij=1时,在水平下可以归为一类。

2. 指标筛选

按照上述步骤对运营效益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指标间的关联度本文通过征询专家小组的意见,经过协商讨论后,以1至9为标度,按取值的不同范围加以归类。取值在[1,0.9]的分类共有18个;取值在[0.7,0.9]的为13个;取值在[0.7,0.5]的分类个数是4个;取值在0.5以下的为3个。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见表1.1。

根据上表显示的运营效益评价指标聚类的结果,对指标关联度较高的加以整理汇总,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在下一阶段进行评价研究。具体评价指标筛选情况见表1.2。

(四)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高速公路运营效益是一项由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基于上述研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修正,并重新加以编号后,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便已构成。在该体系中,目标层为高速公路运营效益;在准则层中,运营组织效率涉及3个指标,运营服务水平涉及5个指标,运营财务效益包含6个指标,运营管理水平包含3个指标。如表1.3所示。

本文从高速公路运营特点出发,以运营效益评价的主体内容为对象,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系统行等原则,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聚类法对初选指标加以筛选,剔除关联度高的指标,构建了包含运营经济效益、运营组织效率、运营服务水平、运营管理水平四方面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将来的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评价工作提出理论指导。

摘要:高速公路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管理体系,近年来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对运营期间效益分析评估的重要性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性分析与研究,但分析评价的方法缺乏详细的系统性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对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效益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并加以深入探讨,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关联度两方面,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聚类法对指标加以筛选,构建运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来的高速公路运营工作提出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毛敏,喻翔,蒲云.高速公路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3(02):51-53.

[2] 韩建飞,宗刚.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公路运营效率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06):882-887.

[3] 竹晓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河南科学,2013(10):1752-1758.

评价指标体系范文第5篇

在教学工作评价过程中, 由于评价指标种类较多、各学校情况各异, 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方法不同, 各个指标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

参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建设思路、教员队伍、专业条件、教学状态、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六个一级指标;下分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队伍结构、教研成果、任课情况、师资培养、设施设备、信息资源、经费投入、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学术氛围、教风学风、组织领导、管理条件、质量控制、授课质量、知识能力水平、学员军政素质十九个二级指标及主要评价点。

1 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分析

教学评估的方法是指评估主体为完成评估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措施和手段, 受教学评估的目的和内容等因素的制约。教学评估的方法, 应当根据教学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 一种适合于所有学校教学的评估方法和模式是不存在的。

依据上文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主要采用了德尔菲 (Delphi) 法、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的权重, 采用折线型标准化方法对定量指标消除量纲, 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 采用模糊综合法和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指标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度, 基本过程如下:

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1) 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数。首先确定目标和一级评价因素集, 然后对于一级指标的六个准则, 利用成对比较法和1~9标度法, 构造出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1]。利用和积法求出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向量W即为一级指标因素的权重分配, 并做一致性检验。

(2) 二级的权重分配, 以一级指标的各因素分别为目标, 确定相应的评价因素集, 按一级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分别求出二级指标的各因素权重分配。

(3) 单因素评价矩阵的确定根据专家评价结果, 用模糊统计方法得出二级指标中每个因素的模糊评价集, 各因素的评价集组成评价矩阵。

(4)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构建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设中各因素的权重分配为, 的单因素评价矩阵, 则一级综合评判为。构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将每个看作一个元素, 一级评判的结果作为单因素评判集, 于是二级评价矩阵R=, 设每个权重分配为, 则二级综合评判=aR, 最后归一化处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确定该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2]。

(5)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计算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关联序, 分析第二层与第三层的关联序, 分析第一层与第三层的关联序, 求出关联度, 按大小进行排序, 求出关联序, 从而得出19项二级指标中哪项对学校教学评估成绩影响较大。哪项较弱需进一步整改。

1.2 改进的AHP方法

(1) 对于一级指标的六个准则, 利用成对比较法和1-9标度法, 构造出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R。利用和积法求出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并做一致性检验。

(2) 计算二级指标各因素层对一级指标准则层的对比较阵、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3)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一般地, 设层次模型共有s层, 则第k层对第一层 (设只有一个因素) 的组合权向量为, k=3, 4, …s, 其中是以第k层对第k一1层的权向量为列向量组成的矩阵。

(4) 计算定量评价点指标的分值。

如图书情报资料:

为学校实际图书资料量, 为规定标准量。这里定义=400, 学校实际图书资料量为300, 代入公式得y=75分。

其它定量评价点的指标通过各自不同的方法得到量化, 再要通过数学变换消除原始指标量纲的影响, 得到评估分数。

计算定性指标评价点的分值。

以二级指标中的建设规划为例统计得专家对两个评价点的评价矩阵为:

应用公式, C为对应等级分数值, 则建设规划得分, 为两个评价点的权重。

若二级指标中即含定量评价点又含定性评价点, 须分别算出定量和定性评价点的分值, 再用加权平均法算出二级指标的分值。

(5) 计算教学工作总评价分值为=DW, D为二级指标各因素的评价分值, W为组合权重向量。

在使用过程中, 评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决策目的选择采用哪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指标对比等级划分比较细, 能充分显示权重作用, 可以确定出哪项指标对学校的影响最大, 哪项较弱, 从而为整改提供决策支持。改进的AHP方法对高校的综合评价较直观, 适用于多个高校的综合排名。

3 我校教学工作评估分析

在对我校进行综合评价时, 可以使用改进的AHP方法对各系、实验室、研究所进行综合排名。针对我校工作的特点, 运用决策理论和多目标决策的分析方法, 分析影响教学工作的因素, 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归纳分类, 建立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中采用AHP法。由于工作评价中既有定量指标评价又有定性指标评价,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两类指标进行评价, 在定量指标的评价中用折线型法将不同量纲的数据标准化, 并根据人们的习惯化为百分数;在定性指标的评价中由专家给予评价, 对原始数据处理得到评价矩阵, 结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定性指标的评价结果, 最后综合各方面得到我校各系、实验室工作的评价结果。得出评价分数, 进行总的排名。

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校各单位进行评价时, 首先使用上面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进行评价, 但这还不能很好的确定各单位在评估中的排名情况, 如五院指挥自动化系的评价结果为 (0.6, 0.1, 0.3, 0) , 重点实验室的评价结果为 (0.55, 0.45, 0, 0) ,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都属优秀, 但还不能根据指挥自动化系的优属度大于重点实验室而笼统的讲指挥自动化系优于重点实验室。这里需要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模型。根据关联度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即可得出各单位排名次序。尔后对评估结果进行再分析, 能深入地了解各因素在评估结果中所起作用,

以便更好地发扬优点, 整改不足。这里利用关联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计算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之间的关联序确定一级指标中哪项指标对该单位评估结果影响最大。分析第二层与第三层的关联序求出关联度, 按大小进行排序, 求出关联序, 从而得出19项二级指标中哪项对该单位评估成绩影响较大。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关联分析, 得出总的排序结果, 从而确定哪项指标对该单位的影响最大, 哪项较弱, 需进一步整改。

4 结语

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改进的AHP方法相结合, 对其它同类型的评价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为多层次多目标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这类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本文以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为核心, 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改进的AHP方法, 对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以期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淑芹.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的研究与设计[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6.

[2] 阮豫红.高校教师工作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06.

上一篇:安全评价报告下一篇:高中生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