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论文范文

2023-05-17

森林防火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在森林防火中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空间。尤其是在森林防火信息化工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先进的技术应用极为明显。加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提高林火管理水平和扑灭森林火灾的能力、促进森林防火过程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这已经成为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一大特点。因为森林火灾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所以一旦发生即要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分析了推进实施森林防火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价值所在、森林防火实践所需要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路径

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日趋加快,这已经成为一种动力在不断推进社会的持续和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的建设已经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林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整个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如何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森林防火实践,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为了更好地推进实施新时期的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对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进而在森林防火实践中的促进新技术应用在方法和路径上的创新。

一、推进实施森林防火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价值所在

(一)森林防火信息化是林业整体信息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现代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不能没有信息化的支撑,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了整个森林防火的一项重要事项。在林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实施的今天,各项基础建设、數据库建设及应用运用和应用系统都在不断进行完善,同时促进了林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森林防火是林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强化森林防火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森林防火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也能促进林火预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为林业的信息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二)森林防火信息化是促进区域防火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

在很长时间里我们林业信息化建设都在低水平上停滞不前,技术装备在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森林防火不仅在信息化建设上极度弱化,而要加强林业的防火工作就必须提高其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升防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森林的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三)森林防火信息化是实现森林防火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极端气候不断出现,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也难以精准把握。过去春秋两个季节里往往是火灾发生的高峰期,现在即使是夏季也同样存在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现行的技术条件并不能满足森林防火的实际需要,更难以适应国家关于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要求。而实施信息化建设才能促进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解决。

二、森林防火实践所需要的技术支撑

(一)地理信息技术支撑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空间数据显示和分析、处理、储存、收集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的特点是数据的表达与存储可以实现彼此分离,实际应用的范围较广。不断升级的应用模式已经获得了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其实用价值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森林防火实践中起着突出的作用。该技术能够实现有效配置扑火资源、分析扑火路径、预测火场与实施定位。

(二)通信技术支撑

我国森林防火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使用方便,通信质量好,但受线路问题的限制;短波通信易受电离问题限制,超短波通信受地形因素限制,卫星通信的制造成本较高,而移动通信具有通信费用 低、传 输 效 率 高、抗 干 扰 能 力 强 等 优 势。森林防火数字通信系统是以数字超短波通信网建设为主、应急卫星通信建设为辅,能够在森林火灾预防、监测和扑救工 作 中 确 保 语 音 和 数 据 通 信 的 畅 通。

(三)遥感技术支撑

遥感技术就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探测、分析和识别的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现已在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国土、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GPS技术支撑

GPS技术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其特点是不受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陆地、海洋、空间任何载体提供全天侯、连续、实时的定位导航信息。例如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航空消防飞机利用GPS可以在气候复杂的环境下快速测定火灾位置,通过对火烧迹地数次定位可测算火灾面积。

三、创新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一)建立森林防火信息化的保障体系

各林业部门应把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加强管理,完善机构。要做到:加强信息化机构建设力度,提高信息化机构队伍能力;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落实考核监督体制;统一领导,提高意识,将森林防火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升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效能

在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统一建设,大力提高建设效率。实施一处机房、一张网络、一个平台、一套数据的“四个一”建设工程,将林业建设大数据集中起来开放共享,切实提高森林防火防范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损失,为森林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三)保证工程推进实施过程的信息安全

管理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及各种网络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 GIS 数据、森林资源数据、航空消防飞行调度数据、火灾火情信息数据应用到森林防火工作中。为此,在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涉及到森林防火有关数据的安全设施建设,在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各类数据安全,以防泄露。

(四)注重工作实施过程的技术力量培育

制定科学有效的森林防火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在硬件等基础设施配备完善的前提下,注重基层林业职工的专业知识培训,强化职工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破坏性较大,突发性较强是森林火灾的明显特征,这会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实际进行森林防火时科学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是改善上述现象的有效途径,这充分说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不断深化与研究,并且结合实际科学使用在森林防火中。这不仅可从根本上实现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火信息化建设的科技含量。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增强森林火灾的综合管控能力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林业部门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在日常森林防火工作中使用大量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进而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更好的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以实现林业部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松华.森林防火工作智能化思考[J].农家参谋,2019(09):91.

[2] 李娟.森林防火火源种类及管理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04):88-89.

[3] 汪文忠.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J].防灾博览,2019(02):18-21.

[4] 胡松华.浅谈森林防火现状、难点和应对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208.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河林业局)

森林防火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对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森林防火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在借鉴国外森林防火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制定森林防火工作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森林;防火;安全

一、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属于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森林火灾对森林破坏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的发展。森林火灾会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还会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森林防火,是关系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认真抓好抓实。

二、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森林火情难以预见。一方面,林区地形复杂使森林火情发生很难有预见性。我国森林资源较少,且森林资源多生长在山区,地形复杂,山峦叠障,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检查的难度和扑救的难度,森林火灾难以预见。在我国很多防火区域位于几个省市地区交界处或位于多个市县周边,这种交界地段如果发生森林火灾则很难预防火势甚至会涉及到过界,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加扑救工作的难度。随着林业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国人工造林的面积逐渐增大,使政府防火工作面更宽、数量更大,增加了防火工作控制的难度。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对森林防火影响大。近些年由于人们对地球缺乏保护的意识,全球的气候变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环境下对森林防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森林防火意识淡薄。森林防火是一个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不能疏忽大意,有些地方及防火人员缺乏必要的防火意识,没有把森林防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这给森林防火造成了重要的隐患。很多林区与村民居住生活地交织在一起,容易出现了不合规则的野外用火,增加了火源管理的难度。另外,有些人在林区乱扔烟头直接导致森林大火。由于林区人少分散,扑火人员很难在短时间组织到位,森林火灾发生后,会使扑火时间延误,效果不甚理想。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的艰巨性的工程,需要各方的重要关注。

3.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山区的消防通道建设不到位;覆盖山区的通讯设备设施不健全,存在死角;制高点望台建设少;林下附作物太多,火险隐患增强。生物防火林带和防火阻隔带建设严重滞后,甚至原有的防火林带和防火阻隔带也由于抚育措施没跟上,杂草丛生,防火隔离带砍伐未能全面落实,不仅失去防火功能,有的甚至变成引火载体。一些山区森林防火机具严重缺乏,扑火装备落后,数量少,达不到标准。

4.森林防火扑救队伍建设落后。由于我国森林防火方面经费的严重不足,我国大部分地区专业以及非专业的森林防火扑救队伍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很难开展现代化、规范化的培训,大部分队伍不具备扑火森林大火的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很难及时扑救,导致火势扩大,损失严重。

5.火源管理难度较大。加强火源管理,并不是一概地杜绝一切野外用火,这样也不现实。因此,除了在重点防火季节和高火险时段外,还是要鼓励积极谨慎安全地用火,才能为林业生产服务。如何才能做到安全用火,就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对野外用火要有一整套管理的办法和规定,而且要严格地执行。在安全防火期可以有计划地进行炼山、烧荒、烧牛坡等生产用火,但先决条件是要开设好合格的防火线,完善审批手续,准备好扑火人员和工具,用火后彻底清理余火;在大风天、傍晚和进入高火险期后则要停止一切野外用火。

三、国外森林防火的主要经验

1.日本。日本林业厅自卫防火机构主要负责防火灭火的具体工作,并大力宣传防火知识及其重要意义。各地负责机构对去林区的游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林区醒目的地方设置防火标志牌、警报器、自动声控警报机和防火须知板;人员集中的地段均设置烟灰箱,除指定地点外,一律禁止明火;在火灾多发季节通过广播、电视大力宣传报道防火知识等;每年日本还开展全国防火运动周等等。除了大力宣传之外林业厅还拨款资助各地消防器材的配备。

2.美国。美国消防人员的装备升级已经到卫星、太阳能天气站、闪电自动探测器,以及精确性预测火势的计算机。美国农业部林务局不仅拥有146架各种专用防火、灭火飞机,而且还与空军及160架私人飞机主订有协议,一旦本航空公司飞机不能满足需要,由他们的飞机支援。美国还专门培养了一批航空跳伞灭火人员,任何地方发生火灾,林务局都能在一天之内调动数千名消防人员赶到火场。

3.法国。由于法国的地理位置导致经常在地中海海岸边发生森林大火,所以法国消防队的救火设备特别齐全,而且滨海省的消防队员多,灭火设备现代化,其中包括20多架高性能救火机和救火直升机。

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对策

1.强化宣传,切实提高全民防火意识。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全社会的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人,只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火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第一道工序来抓,在提高各级干部思想认识和广大群众防火意识上下功夫。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防火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把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到每个乡、每个村组、每个农户。要充分利用各类中小学校,把森林防火教育工作融入学生课堂,形成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告知家长,家长教育孩子的良性循环。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一些典型火案进行公开曝光,以发挥警示的作用。总之,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成效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而且要舍得投入,才能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形成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2.强化责任追究,坚持依法治火。责任制的落实,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措施。林业站是基层防火管理的基本主体,首先要明确林业站森林防火管理的主要职责,应包括: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协助乡镇政府制定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规划和防火扑救措施,并督促按规划的要求完成;进入重点防火期前,协助乡镇政府对防火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协助落实防火值班、扑火队员的培训及村级专职护林员巡逻报警等有关工作;协助乡镇政府做好毗邻地区的森林防火联防工作;在发生森林火灾时,协助乡镇政府做好扑火队伍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好火灾损失调查、建档,统计有关报表,并及时按规定报告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情况。各责任单位领导及组成人员有变动的,要及时调整充实,决不能出现岗位空缺和工作断档,做到人员变动森林防火责任不变。对领导得力、措施落实、预防到位、扑救及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凡防火责任不落实、发现火灾隐患不作为、发生火情隐瞒不报、扑火组织不得力,并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以国家《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为依据,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各级森林公安机关要依法及时查处森林火灾案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涉火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强化火源管理,建立完善野外火源管理机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野外火源,从消除隐患的角度抓好源头管理。要制定乡规民约,把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应研究采取综合手段,对野外生产性用火探索建立新的火源管理机制,做到有堵有疏。对农村大量的农事生产性用火的管理,要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并组织专人盯防监控,坚决禁止造林烧山、烧田坎和草木灰等一切农事用火。进入高火险天气,要适时发布禁火令,停止一切生产性野外用火。在各农事、林事用火高峰期间,抓住森林火险等级较低的时段,可专门派人主动组织群众有计划、有防范措施地在林缘田埂边烧除杂草等易燃物,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群众乱点乱烧引发森林火灾的问题,以达到既把火源管好;又能促进农民生产发展的目的,要组织力量,加强巡山护林,加大野外违章用火力度。要组织力量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大排查,隐患排查要做到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漏洞得到及时堵塞,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4.增加防火基础设施投入。按照森林防火经费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各级政府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经费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依据有关规定,落实国家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中所需地方配套的资金。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的投入,要重视对科技防火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3S(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水平。修筑地面道路防火工程,有计划地逐年修筑防火公路。做好防火林带和阻隔带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防火路建设是森林防火的一项长效阻隔工程,应该不断探索完善。对原有的防火林带和防火阻隔带,避免杂草丛生,使其失去防火功能。

5.强化队伍建设,完善森林防火运行机制。建立巡山护林队伍。在明确巡山护林人员责权利的同时,要认真解决他们的待遇,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深化督查考核办法,严格巡山护林人员责任追究,要真正把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山、落实到人。坚持扑救专业化方向,不断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既要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也要抓好半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的组建管理工作。林火的扑救必须要以武警森林部队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为主,所有一线扑火队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安全扑火知识和避险技能,增强应对突变情况的自救能力。半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以各乡(镇)的骨干民兵或机关、厂矿、企业的青壮年职工为基础组队,进行必要的扑火知识和业务培训,配备扑火机具和通讯工具,强化防火训练,提高实战水平。

6.强化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建立一套森林火险预测预报和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启动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按照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5个火险等级,每日向社会各界发布火险预警信号,各有关单位根据火险等级进入相应的响应战备状态。二是推进林火监测系统建设。通过卫星对森林火灾进行多时段、全方位监测,及时发现火险,提高火灾首次扑救成功率。三是推进森林防火专用通讯网和火场应急通信系统建设。为各地和火场工作组装备便携式移动卫星通信、火场移动视频通信、机载多媒体通信、多功能通信指挥车等通信系统,构建多层次、多系统、多手段的火场应急通信体系,从基本上缓解火场通信难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王世辉.加强森林防火必要性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244

[2]冯月霞.国外森林防火对我国森林防火的借鉴[J].才智.2012(1):248

[3]孟宪强.浅谈森林防火工作的几个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6):236

森林防火论文范文第3篇

震惊全国的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过去已经35年了,惨痛的教训和损失给人们心里留下抹不去的烙印。防火季节一到,林区的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把防范森林火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林业发展的最根本的要素是防火。林业发展得再好,做不好防火工作,所有的努力都将灰飞烟灭。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央对林业发展的定位是“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他还特别强调:“在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2011年3月以来,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风干物燥,森林火灾局部多发。国家林业局在清明节期间监测到的热源点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多。同年4月20日,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紧急通报,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严重干旱,多风少雨,天干物燥,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升高,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区森林火灾频发,部分地区火险等级达到极度危险(5级)。为此,国家林业局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到去年5月为止,北京、河北、山东、云南等省相继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黑龙江也全力堵截俄罗斯的过境火。河南、河北、陕西和山东等省市都发出防火期内严禁野外用火的通告。就在2012 年春节期间,云南省和四川省又相继发生森林火灾。3月18日云南省又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截止2010年6月15日,我省已经实现“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部分地区实现了56年、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由于多年未发生过大火,极易产生盲目乐观、松懈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这些都对我省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产生影响。我省2010年到2011年的冬春季也只有10场雪左右,而2009年下了24场大雪。然而,令人忧心的是,2011年至2012年的冬春季,雪量还不如2010年至2011年的冬春季,长春市的降雪到现在只有3场雪,这一切都对我省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今年极端天气的变化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严峻的形势给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带来巨大的威胁,国家林业局已经提醒全国各地要注意森林防火的新的态势。

事实上,森林火灾的发生,虽然和大自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更多地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徐德蜀说:在查明原因的火灾中,99%以上的是人为火。笔者以为,森林防火虽然年年抓,天天抓,但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并没有真正将森林防火重视起来。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其必然因素就是地方政府法制观念不强,老百姓守法意识不强。从国家角度讲国家不能说不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对于如何依法防范森林火灾,笔者多年从事林业立法工作,直接参与了《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的起草工作,愿意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林区的每个家庭、每个人。只有在广大群众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对森林防火重要性的认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严格遵守森林防火的政策、法令、制度,才能有效防止森林火灾。确保防火知识家喻户晓,提高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森林防火工作它既是一项政治工作,也是一项经济工作。说是政治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层面,它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安全,关系到国土生态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林区的社会稳定。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我们做好林业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保证。国家林业局的一位领导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盛世兴林,防火为先”。笔者曾经在林区生活工作过多年,也曾参加过扑救森林火灾。我了解林业部门的领导,每年的森林防火期期间,他们都提心吊胆,生怕哪个地方着火。吉林省的成功经验就是变单纯的林业部门行为为政府高位运作,变行业组织为全社会动员,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制。建立了省长、市长、县长、乡长、村长、林业局长和林场场长的“7长”负责制,建立了森林防火的“十项制度”,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森林防火制度保障体系。在吉林省每年的森林防火期,每一个到过或者身处林区的人都能强烈感受到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随时随地都能见到防火的警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森林防火的严厉程度。在森林防火戒严期内,有些地方的村屯在大风天甚至自己规定白天不允许生火做饭,入山人员也要接受严格的检查。1980年以来,吉林省的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每年政府都颁布两次防火命令,全面实施“全力预防、快速反映、重兵扑救、万无一失”的总体策略,狠抓责任和措施落实,探索出集预防体系建设、响应机制建设、控制能力建设于一体的森林防火模式,也由此成为全国森林防火的典范。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视察吉林省工作时,对吉林省的森林防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吉林省实现连续1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保护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了森林资源,对全国乃至全人类做出了贡献。”这是党和国家对吉林省森林防火工作的最大褒奖。

二、完善防火体制、提高综合控制能力

1988年以来,在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警示下,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从国家领导人到各级政府,对如何抓森林防火都相当重视。在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之后的四个月,国务院就批转了林业部《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报告》,对森林火灾实行各级首长负责制。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森林火灾次数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在预防和防范森林火灾上,虽然相关的工作做了不少,但在灭火和救援设备上、人力组织上,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能力,应该大力加强预警预防预案运行机制的建设,使森林防火工作步入规范化的风险管理轨道,实施科学规范管理,全面提升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应当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科技应用,提高森林防火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现代化的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设。吉林省森林防火工作虽然取得不菲的成绩,但是应该在如何进一步创造森林防火工作的新局面上有所突破,在资金、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都要加大投入。

三、科学防火、预防为主

经过全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林区群众,特别是驻我省森警官兵的共同努力,吉林省已经做到了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正在向着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努力。未雨绸缪,我们对森林防火取得的成绩不能满足。随着人们对保护自然意识的增强,天然林保护工作的落实,林下堆积物和腐殖质越来越多,这些都对森林防火工作构成威胁。前几年,昆明市郊区安宁的森林火灾给人一个启示,全国主要的林区很多地方缺乏相应的森林防火隔离带。安宁的森林火灾最后还是武警官兵和林区职工打开的隔离带起了作用,而森林防火工作做得最好的吉林省,林区的隔离带也才达到300多公里。没有森林防火隔离带,如果发生难以控制的森林火灾,损失巨大是自然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不可以向国外的一些森林防火工作做得好的国家一样,提前做些预防森林火灾的工作。在传统的观念中,森林里面是严禁一切火种的。但是,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有的地方却是在做好预防的基础上主动地放把火,将一些残枝败叶烧掉,消除大的森林火险,确保一旦着火,火势不会蔓延。他们的森林管理理念是:与其被动地防火,不如防患于未然。其中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在森林与乡镇之间空出一条隔离带,每年要在隔离带里收集和烧掉残枝败叶,以确保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不会蔓延。这样的人工指定放火,也是他们定期要完成的任务。他们认为,多年来人们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反而导致大片森林成了危险的区域。这就如同一个房间里堆满了易燃物品,只要一点火星,就可能酿成一场巨大的灾难。人工指定放火,不仅能使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循环,避免森林过于密集带来的隐患,还能够为森林中的生命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生存环境。美国和澳大利亚几乎年年发生重大的森林和草原火灾,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提前做好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得不比欧洲国家差。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措施和做法,但是这些办法可不可以考虑,值得有关部门研究。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自然。

森林防火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的作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森林资源保护的必要性、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森林防火管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推動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防火管理;措施

在当前的现代化进程中,相关管理部门需依据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理念,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做好森林资源防火管理,推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有效落实。森林资源保护是指在现有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使用过程中,以节能为前提,充分发挥各项资源的使用优势。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森林资源保护和防火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在做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在价值。

一、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一)加大执法力度

为杜绝森林资源被恶意破坏、滥用情况的发生,要加大执法力度。在开发和使用森林资源前,需经过相关管理部门认可且符合法律规定,以保证森林资源被科学使用。对于私自进入保护区域的人员,相关管理部门要给予严厉警告,最大限度提高森林保护意识,规范行为。在湿地公园中,安排巡查人员,加大巡查频率,及时制止游客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建立完善的森林保护机制。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是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林业替补产品开发工作也是目前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政府需解决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林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注重森林原材料的开发力度,提高森林资源的使用效率。森林在推进全球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区域经济收入、创新、就业及阻隔二氧化碳的重要资源,对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森林资源管控过程中,要全面加大森林保护的执法力度,积极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计划、向群众宣传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全员参与。

(二)高科技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要充分运用火灾传感器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借助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开展保护工作,不仅能减少工作量,而且能提高保护工作效率。可以引入太阳能遥感自动天气观测系统对风速、气温、温度、土壤含水量进行分析,在确保资源保护最大化的同时,降低人类活动对资源的破坏影响。尤其是对我国较为重要的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要结合先进设备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加强森林防火控制工作。如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可以进入人类难以涉足的区域,航拍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不断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结合先进的技术,加强森林保护,将各项防护工作落到实处。在森林资源保护站中设置一定量的监控装备,对于违法人员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警示、震慑作用。

(三)制订应急预案

森林资源被破坏,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森林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完善的森林应急预案是避免森林发生火灾的关键。在实际的森林保护应急预案制订过程中,尤其是对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应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宏观监管力度。对重点林区进行精准定位,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否则会严重阻碍森林的保护管理进度。要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优化管理部门的职责,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

(一)强化森林防火宣传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森林防火宣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制作防火知识海报、使用流动车或网络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防火宣传,还可在森林内部设置森林防火知识标识,强化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森林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多数的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为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相关管理部门要分析并重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在普及防火知识的同时,杜绝森林中出现火源。

(二)强化防火责任

为扑灭森林火灾,需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各地政府需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等防火职能部门,并将其放在林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森林防火与生态平衡密切相关,只有充分保护林业生态平衡才能促进林业的长久发展。强化防火责任,需要上级部门层层把关,把责任落实到实处。一旦发生火灾,要快速作出反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将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需要加强防火责任的完善工作。森林资源宣传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让专业化和公众化相结合,将森林防火管理落实到每个层面。森林资源对我国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生态保护层面也占据着关键地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系统性建设发展,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及防火工作人员的管理,夯实森林资源保护。

防火责任落实过程中,对于重点防火时段,每年入冬季节到11、12月份要启动防火培训。严格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的基础内容,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森林防火政策和技能。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森林防火教育,对防火知识的内容、防火效果进行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参与度。春节前后1月至2月份,是森林防火重点防范教育阶段,相关防火部门、教育系统、宣传媒体等要全方位地启动森林防火教育活动,加强对森林防火安全知识、扑救知识的讲解;在进行高温干旱期夏季防火时,6月到10月份是森林防火的特殊教育阶段,要进一步强化防火责任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在区域范围内掀起防火教育的新高潮。

(三)火源管理

森林防火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心环节。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火源管理,在源头上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科学指导林区群众用火行为。同时,还要落实精细化的防火管理责任制,设立绩效考评机制,对日常防火管理工作进行评定,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度。火源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关键因素,要严格控制火源,有效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常见的森林火源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火源,二是人为火源。自然火源,是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常见的有雷击、陨石坠落、火山爆发等。自然火源都是不可抗力且广泛存在的,自然火源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雷击火源。人为火源,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着火的总称。人与森林资源联系密切,只要人与林区密切接触,就会产生一定的火源,如在林地内部直接点火,烧草场、烧除农田秸秆等。有的是在清明节、春节等祭祀活动中产生的火源,也有少部分是因利益冲突进行的报复性人为放火。不管是自然火源,还是人为火源,都会给森林资源保护和防火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结  语

在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培养火灾责任意识,在加大森林资源保护以及防火管理工作资金投入的同时,确保森林管理工作顺利推进。森林资源会逐步被消耗,因此,强化对其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在森林资源保护和防火措施开展时,要结合区域具体情况、提出有效对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以及森林资源管理,在杜绝资源浪费的同时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吴昌辉.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策略[J].农村科学实验,2021(13).

[2]郭玥辰.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的思考[J].农家致富顾问,2020(4).

[3]袁红.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J].乡村科技,2019(28).

[作者单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大河口自然保护站(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大河口保护站)]

森林防火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森林文化;现状;对策;恩施山区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在对森林的认识、利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恩施州是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这里居住着土家、苗、侗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鄂西林海”之称,是中国中西部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受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这里多种文化的积淀,形成了相对独特的森林文化现象。这里地处三峡库区,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生态文化旅游业成为该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把这一区域纳入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研究、挖掘、继承和发扬民族地区优秀的森林文化,对于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不断增进人们对于森林乃至于大自然的了解、认识和感情,自觉地关注森林,保护森林,丰富和发展森林资源,把文化的力量转变为发展的动力,推进美丽恩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恩施山区森林文化资源禀赋

1.1 树种文化、古树名木,动物(鸟类)资源

恩施自治州属于鄂西南山地,主要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等山脉组成。地理坐标: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总面积24 061 km2。属中国阶梯地形的第二阶梯东缘,是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全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最高海拨3 005 m,最低66.8 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有雨热同季和多种土壤类型的特点,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第四纪冰川时期, 未直接遭受冰川破坏而成为第三纪动植物的“避难”之地。毗邻于湖南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以及本省的神龙架保护区和后河自然保护区,动物的迁移生活导致恩施州动物种类和数量更多。境内有种子植物178科939属2 768种,分别占全国总科数的59.1%、总属数的31.6%、总种数的11.0%,占湖北省总科数的89.0%、总属数的69.3%、总种数的50.0%,是全国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之一。

古树名木资源是国家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树指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主要是指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一般也有百年以上。在加强生态建设,弘扬生态文化,构建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进一步研究古树名木及其保护,意义重大。具不完全统计,恩施州现存一级(即5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达299株,其中裸子植物149株,被子植物150株,分布于恩施州的八个县市,其中1 000年以上的古树有32棵。

恩施山区动物资源丰富,有146科50余种,分别占全国动物总科数的93.5%和总种数的23.91%。脊椎类动物32目89科350余种, 哺乳类动物8目20科60种,无脊椎动物130多种,爬行类7科25种以上,两栖类5科20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陆生野生动物5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90余种,经济动物30余种。如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华南虎和金丝猴;二类保护动物有称猴、穿山甲、云豹、豹、香璋、毛冠鹿、白冠长尾锥、红腹角锥、中华秋沙鸭、大鱿;三类保护动物有大灵猫、小灵猫、璋、霞羚、红腹锦鸡等;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狼、赤狐、貉、黄腹融、狗灌、猪灌、毛冠鹿、赫腹松鼠、豪猪、白鹭、杜鹃、画眉、红嘴相思鸟、王锦蛇、眼镜蛇、尖吻腹、黑斑蛙、棘腹蛙、中华大蟾蛛等。

1.2 民间生产生活中对森林的利用

(1)饮食方面。恩施各族人在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方面和生产活动中利用森林过程中形成的积淀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森林文化。恩施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各族人取之不尽的食用原料,他们利用森林中各种植物制备许多极具本民族特色的食物,丰富了他们的饮食文化。各族人民利用竹笋、树叶、植物根茎、汁液等制作各具民族特色的食品。另外,箬叶包粽子、油茶汤、根巴粉、神豆腐等,是人们利用植物资源的有力证据。

(2)衣饰方面。用树叶、树皮为衣,曾经是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事实。古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以树叶树皮为衣的记载。各族人民还用竹木制作头饰等用品,土家族男女大多喜穿大衣袖、大裤脚,在裤脚上刺绣树木、花卉、鸟一类的图案。

(3)居住方面。恩施地区的各族人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利用森林中盛产的竹木制作具本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土家族干栏式吊脚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采用干栏式建筑形式,房屋离开地面,建筑在柱桩上,下部架空,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和放置杂物。吊腳楼一般都背靠青山、依山而建,具有防潮、通风散热、卫生舒适、防避虫蛇之害的特点。另外长廊式的建筑“风雨桥”,也是各族人民利用森林资源的杰作。

(4)生产生活工具方面。恩施地区各族人民就地取材,用竹木制作了许多生产工具。如渔猎工具有弓箭、竹签、弹弓、竹矛、竹弩、鱼篓等,竹木制农具有点种棒、锄、耙、竹刀、水车、扁担、竹畚箕、竹筐、竹背箩、挑箩、竹簸箕、竹筛等,还有许多民族的纺车也以竹木为主构件。还利用竹木制作了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生活器具。竹木制炊饮具有筷、碗、竹甑、蒸笼、水瓢、竹勺、筷笼、火盆火筒及竹酒杯、酒壶、打茶筒等,竹木制家具有桌、椅、凳、床、箱、枕、席、书橱等,盛物具有提篮、竹篮、竹篓等,还有背水竹筒等等。此外,还用竹木搭建简易桥梁,制作木船、竹筏,用于通行和运载。

1.3 民间习俗与森林文化

(1)神林的崇拜。西南许多少数民族认为“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天地间谷子至高无上”,“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了水才会有田地,有了田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如来凤县大河镇的徐家寨,山林里有数百棵古树,最老的一棵楠木,树龄500年以上。古树平均树龄200年,最大胸径100多厘米,树高30~50 m。山林里有楠木、梓木、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山林里一棵梓木,树根苍劲古朴,树干高大挺拔,树皮纹理清晰,被村民视为镇寨之宝。更为珍贵的树木当是山林里的红豆杉,“千年梓木万年杉(杉树),抵不过红豆一枝丫”红豆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十分珍贵。

(2)神树崇拜。鄂西南少数民族在与森林的长期相处中,他们认为高大而古老的树木具有“灵魂”,能够对人类起庇护作用,而把他们作为“神树”加以崇拜,可以保佑民众平安吉祥。如古银杏、古水杉,每到清明节或者大年三十,在树上挂红、烧香祈愿,成为当地一种民间习俗。

(3)动物的崇拜。恩施山区原始森林茂密,最适宜亚热带动物生息、繁衍。对森林动物的崇拜也是森林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把“白虎”作为土家族的图腾,把喜鹊、燕子作为吉祥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喜庆、吉祥、好运的象征。

除此以外,恩施山区各族人民特有的婚恋习俗、生育习俗、丧葬习俗和节日习俗均与树木、森林以及花草、鸟兽等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表现男女爱情的歌曲《柑子树》、《木叶情歌》,婴儿使用的摇蓝,丧葬用的棺木材料等。

1.4 与森林文化有关的艺术

恩施州民族艺术丰富多彩,是森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恩施州八县市有南、堂、灯、傩、柳子等五大戏剧;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花灯有耍耍、地盘子、喜花鼓、靠灯舞、花鼓灯、鼓儿车等;民间舞蹈有莲湘、肉莲响、摆手舞、茅古斯舞、铜铃舞、傩舞等;传统民间歌曲种类繁多,编辑成册的灯调有100多首,小调有210首多,号子有100首,山歌有114首,田歌有117首,风俗歌有135首。民间艺术的传承、传播及创新运用正在引起重视并得到发展。如恩施大峡谷景区的四幕山水实景剧《龙船调》,以土家族青年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土家族民歌唱腔为主要音乐元素,采用现代灯光、音响技术,打造出场面宏大、音乐优美、灯光绚丽、情节感人、民间音乐风格浓郁的音乐剧。使土家族民间音乐得到一定程度的艺术拓展与创新。此前,许多山歌、小调、灯调、哭嫁歌、撒叶儿嗬等民间艺术形式已在恩施各旅游景区得到精彩展示。这些文艺形式都有森林、树木、花草、鸟兽等方面的素材,也有许多反映恩施各族人民热爱森林,保护环境的民风民俗。如电视剧《丛林无边》以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为题材和外景地。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柑子树》、《桂花林里是家乡》、《紫竹林好歇凉》、《打树名儿》、《十二月花名》、《十月采茶》、《石榴开花叶叶儿青》、《兰草开花叶叶儿翠》、《四川下来三条河》、《砍柴摸砍桐子树》等等。多种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手工业产品成为旅游景区的佳选,如西兰卡普织锦、根雕、茶海,羌寨麻柳溪精致的竹编工艺等得到了较好的传承、推广,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如恩施土家族著名画家商守善教授等一批草根艺术家,把反映恩施山水森林作为他不竭的创作源泉,创作了许多珍贵的作品。

1.5 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恩施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即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4A级景区7个:利川腾龙洞、恩施土司城、大峡谷、梭布垭石林、建始野三峡、咸丰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唐崖土司江山黄金洞;3A级景区1个:恩施龙鳞宫。目前已开放的自然景点有23处,历史遗迹有10处,民风民俗有5处,人文建筑有6处。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州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33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是恩施州重要的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全州正在建设和待开发的森林文化旅游景点无数,农舍村寨、花卉果木、森林形成了点、线、片,景与景相连的森林文化特征,潜藏着大量的人文资源和经济资源。森林文化旅游产业链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恩施州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恩施地名与森林文化

恩施州以树木和花草为元素命名的地名很多,反映了当地人民对森林朴素的情感,如白杨坪、枫香坪、青树子、核桃坝、麻柳溪、漆树沟、花果坪、林木子、竹园坡、楠木园、桐子湾、绿葱坡等等不胜枚举。其中,以白果为地名的较多,如白果(乡、村、组)、小地名有白果树、白果坪、白果坝等,足以说明白果树(银杏)在恩施山区分布的普遍性以及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2 恩施山区森林文化资源的特点

(1)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结合,产生森林文化的多样性。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是全国中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多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文化的多样性也十分明显,无论是森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均具有多样性。

(2)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催生森林文化的独特性。这里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是西南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之一,属武陵山区,独特的地质地貌与气候条件,自古以来,这里多民族相融共存,依山而居,生產生活离不开森林资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孕育了独特的森林文化。

(3)物质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彰显森林文化的珍贵价值。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仅在衣食住行,而且在精神文化领域,形成了诸如竹文化、松柏文化、花文化等独特的文化现象,提升和丰富了森林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4)森林文化的传统利用对接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森林文化的可开发性。区域各民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区域文化,探索了森林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山水相依,以林为伴,随遇而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态文明为森林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发森林文化资源,为繁荣特质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 恩施山区森林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恩施山区有着丰富的森林文化遗产,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木文化、竹文化和園林文化。但是,近年来,在森林艺术方面,创新很少,恩施州是森林资源多且独具特色,但在保护、挖掘、传承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森林文化理论很少有人开展研究,可以说还是空白,对森林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自然科学的保护与利用方面,也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多维度的研究。

(2)许多地方传统森林文化濒临灭绝,没有人去抢救。现在文化部门抢救的,只是具有突出特色的地方文化,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去关照地方传统的森林文化以及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民间艺术。这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传统的森林营造管理技术、森林产品加工工艺和艺术。例如,传统木制品工艺技术,雕刻艺术等后继无人。

(3)森林文化中的纯精神产品少,尤其是森林文学、森林音乐、森林绘画等几乎是空白,而园林艺术、森林食文化等要么吃老祖宗饭,要么就是照搬西方套路,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现在,大家关注的都是能迅速商品化的森林产品,没有人去关注纯精神的东西。

(4)森林文化宣传教育是个空白。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森林文化宣传教育,尤其是缺少森林美学、森林伦理、森林哲学等纯森林精神文化方面的教育,普通百姓、各级领导、林业人自己,很少有人深入了解森林文化。也就是大家享受到了森林文化,也不知道这是森林文化的成果。由于缺少森林文化宣传教育,全民森林意识淡薄,破坏森林资源换取GDP的增长,恣意破坏森林资源等现象时有发生。如野生兰花不复存在,野生红豆杉被大量非法采伐,大树进城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等现象应引起重视。

(5)森林组织与制度尚需完善。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政府行为方式还不尽规范、合理,森林有关的法律法规往往执行力不够,问题多多。

4 对恩施山区森林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1)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

一是政策法规体系,包括区域森林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二是森林文化产业体系,规划好森林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布局。包括森林旅游业、森林物质文化产业的创新、森林文化创意产业等;三是宣传教育体系,加强森林文化教育,培育珍爱森林的感情。包括森林博物馆、森林文化馆,森林文化节庆活动;充分利用文化平台,大力宣传林业发展。通过文学、影视、戏剧、书画、美术、音乐等多种文化形式,大力宣传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四是森林文化保障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科技支撑、投入机制等。加强森林文化基础建设,逐步抓好森林博物馆、森林标本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业科技馆、城市园林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和纪念林,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城市。

(2)组织现有人力,开展森林文化研究,积极繁荣森林文化。组织专门人员,开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合作研究,抢救保护传统森林文化。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森林文化、花卉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特色果园文化等发展潜力,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满足社会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加大森林文化中的精神产品创作力度,提高森林文化品位。

(3)倡导健康的森林消费文化。遏制消费珍稀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外来植物、桩景等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和过度包装行为。加大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的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治理破坏森林及其环境的行为。

(4)不断开发森林文化新产品,满足社会需要。重视对森林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开发一系列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向社会提供更多、更精彩、更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如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林博园等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扩大森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5)做大做强生态文化产业,提升恩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恩施州内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绚丽的森林景观,更是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其中包含了茶文化、水果文化、干果文化、中草药蜂蜜文化、油茶文化、油菜花文化、花卉文化、竹文化、松文化等,这些都是森林文化建设中不可缺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文化建设中各县市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条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与调整,将地方产业与森林旅游业有机结合,在相适宜的季节举办具有特色的森林文化节,形成经济产业链,使其相得益彰。

参 考 文 献

[1]苏孝同,苏祖荣,陈传馨.森林文化学科定位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2):15.

[2]宋军卫,樊宝敏.森林的文化功能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社科版),2012.11(2):3438.

[3]孔艳,李文军,何晓琦.森林视角中的历史与文化的新解读——第五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914.

[4]范波.贵州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2):119122.

[5]何晓琦,李文军,周雪姣,等.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15(1):3437.

(责任编辑:唐 岚)

上一篇:森林防火有效措施下一篇:森林防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