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业范文

2023-10-23

哲学专业范文第1篇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专业。作为高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如何开展,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法和总结实践探索经验,提出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基本要求、实践操作设想,旨在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又具有专业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

[关键词]高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专科 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思政”专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高等师范院校普遍设立的一个老专业。几十年来,“思政”专业为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中学思想政治课(或称思想品德课)教师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近几年来,作为我国老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问题一直是各高校研究的热点,各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新思路。但是这些学校大都是普通本科院校,作为普通专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甚至近年来,原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老牌专业的师范专科学校也纷纷将该专业取消或停止招生。以广西为例,原来招生普通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的师范院校约有8个,现只剩下2个。作为普通专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如何发展,国内有一些师范专科学校也在研究,但都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也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成果公开发表。大多数本科院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沿着“宽口径、厚基础”的方向发展,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这样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作为专科专业的发展需要,是值得思考的。

一、当前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近几年来受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的影响,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社会更多的是需要技能型的人才。这就使思政专业的改革缺乏从总体上对人才培养目标方向的定位研究,致使专业改革建设举措常常带有盲目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作为师范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是难以明确;与此相联系,其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第二,本专业在有效地研究和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方面不够主动,“等”、“靠”的思想比较严重,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距离,导致本专业的社会地位日渐下降。

第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直接需求逐渐减少,存在着学生不爱报考本专业、考上了不爱学、学了也不好就业、就业了往往也不爱干本行的尴尬局面,造成了高校资源的严重浪费。

第四,教育部对师范类专科专业的改革目标没有很明确的定位。如原高师专科专业毕业生颁发的是中学教师资格证,现改为颁发小学教师资格证,但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又没有走向专业化,在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常由班主任或由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校领导等来担任,而且课时常被主干课程占领,削弱了小学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教育部应该对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以便区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才培养要求。

上述情况表明,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思政专科专业仍处于改革的困境之中。要想在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社会服务作用,必须深化改革。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于其自身的发展道路。

二、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一)基本思路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必须以当前全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入分析当前国内特别是区内对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提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改革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实践教学活动和一系列学生素质培养活动,设置适应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实践等,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要求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专业,必须坚持和加强专科层次的专业建设。即便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社会要求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必须站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的高度,坚持和加强作为专科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存在及建设,而不能取消。

2.作为师范类专科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形势的要求,既要坚持专业特色,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避免出现单一的师范生就业方向;既要具有师范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又具有非师范生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人才,即既具有某一方面专长的又具有其他方面能力的“一专多能”人才。也就是说,作为师范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要培养学生既主要具有师范生基本的素质,又要具有社会行政管理,或营销管理,或青少年教育的能力。

3.作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走向与本科层次一样的培养目标与方式。这就必须改革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及课外培养方式等,在各方面的改革中更强调实践性,更强调实践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删除只有达到本科或研究生层次才能开设的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增加应用性强的课程;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转变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把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学生的实践活动由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活跃学生文化活动等转变为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学生课外活动作为专业能力拓展的重要领域和方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

4.要改革教学内容,凸显高师专科教育特点,避免各课程之间的内容的重复;同时根据高师专科学生的实际状况,联系社会热点,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主要内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做到“精”和“管用”,不必面面俱到和追求理论的深度与系统性,要把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

5.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导,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法、讲授法与演示法、辩论法、讨论法等。同时,改变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章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考核方式。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期末考核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演示考核与笔试理论考核相结合,侧重考核学生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该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要敢于改变长期以来师范生专业为中小学服务的培养目标,敢于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三、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设想与实践探索

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需要、历届本专业专科就业情况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作为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可进行如下培养。

一是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既要继承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优点,又可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增加“重素质,强能力”内容要求,确立“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所谓“宽口径”指的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党政机关学校培养人才,也为社会其他基层管理部门(如社区、村委、民间组织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等培养人才。所谓“厚基础”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基础厚实、师范生技能知识扎实。“重素质”指的是针对当前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学生要比其他专科专业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的培养。所谓“强能力”指的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学生与本科专业学生相比要具有更强的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专多能”指的是除了强调学生可具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专业特长外,同时也具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但不是本科专业层次的泛泛的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保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又必须删除一些与作为专科层次人才培养不符合的课程,针对性地选择增加适合时代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课程,并对课程教学课时进行调整。如可删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等课程;增加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班主任工作技能、应用文写作、公关与礼仪、教师口语、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说课与评课、申论、市场营销学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共党史等课程由原来的102个课时精减为85个课时等。

三是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和精选。如把宪法、民法、公司法、刑法等课程整合为一门“实用法律常识”,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整合为中国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等整合为世界通史,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等融合在一起教学,其他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当的整合精选。

四是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按章节进行教学的程序,更多地采用专题式教学或类似于专题式的教学方式;采取更易于学生掌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理论生活化、案例化进行启发式教学。

五是在考核方式上,教师更注重平时的考核和期末的实证式考核,而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性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考核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六是在实践教学上,强化实践教学活动。把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纳入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开展“三笔字”比赛、说课比赛、教学比赛、师范生技能综合比赛、辩论赛、党团百科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活动策划比赛、教师礼仪比赛、演讲比赛、实践调查报告比赛等。由于专科学习只有三年,所以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可将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大学三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注重社会实践与教学见习,三年级侧重专业的教学实习;一二年级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践教学场所可实行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与不固定的教学实践场所相结合;专业试讲与课程教学试教相结合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过程的组织与开展,更要强调活动的总结。可通过写心得体会、活动总结、活动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提升,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拴勋.论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创新教育[J].定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 梁树基,杨宗元,陆文龙,黄祥康.高校课程结构嬗变诸因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5).

[3] 邹婷.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生成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

[4] 蒋学杰,孙丽芳.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7).

[5] 于光.德育主体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雷 艳]

哲学专业范文第2篇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 。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 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哲学专业范文第3篇

摘要:尼采是有史以来被人们讨论最多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的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极深,而且也强烈地影响或改变了许多名人的思想及生活。本文将对尼采哲学的存在主义和超人哲学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现实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尼采、信仰、超人

一、解决信仰“滑坡”

尼采早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现代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可是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使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

我国进入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稳步实现,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西方已经经历过的那种人的异化、精神的匮乏、道德的沦丧已经初露端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伴随而至。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导致了人们道德的沦丧,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造成了精神的空虚。人们在信仰上出现了断裂,传统的价值观念不再完全适应当前的形势,人们在精神上陷入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面对这种精神上的危机,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而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前车之鉴。尼采的人生哲学虽然在很多方面过于极端化,但是贯穿于他的人生哲学始终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表现在:它赋予人生以积极的意义,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宏扬了人的主体性,提高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颂扬了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人的自我超越性、自我完善性;他对基督教伦理、对传统道德、对理性主义的尖锐批判,是对价值重估的伟大尝试。所有这些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不无借鉴之处。今天,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借鉴一下尼采哲学的合理成分,对于解决人们信仰上的滑坡危机,不无益处。

二、追求个性和创造力

自文艺复兴的浪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人们的自由、个性、人文主义也开始广泛觉醒,并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愈演愈烈。到了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社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是当代人价值观的默认选项,我们主张每个人追求独立自主的个性,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推崇民主和自由,讲究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等。而这些思想的背后,正是18,19世纪,在西方世界这次思想转向的结果,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都是思想的主流,理性主义不再一枝独秀。欧洲的主流哲学思想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以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罗素、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以胡塞尔的现象学派、以边沁、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等等开始出现,而这些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情绪感受、快乐和幸福。可以说从外部自然世界,转移到了人类自身。

西方世界思想的这个转向,从关注大自然到关注人类自身,正是从叔本华和尼采开始的,叔本华看到了人悲观消极的一面,而尼采看到了人积极的一面。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我们似乎没办法改变,而尼采认为,生命存在无限可能,我们应该积极去改变和创造。就像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人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永远无法摆脱自由。自由是人这个存在,所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我们无法摆脱,人任何艰难和无助的情况下,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而尼采想要告诉人们的是,不要盲目迷信所谓的知识或真理,不要盲从宗教或道德权威;个人一定要有创造力,根据自己的心性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尼采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正值西方文明发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尼采哲学体现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特点——追求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不断地否定前人和推陈出新。

三、尼采的超人哲学

尼采哲学思想中有超人哲学的内容,超人哲学的一个前提是“上帝死了”。谈到尼采的“上帝死了,我们理解为上帝不死,超人就无法存在,而上帝死了,人类就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尼采看来,上帝本身就是有人创造的,“是人类的作品与人造的疯狂”。基督教利用上帝和这样的奴隶道德来麻痹群众,使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彼岸,而尼采所要批判的正是这样的观念,他要宣告上帝的死亡,要宣扬大地的力量,要人们抛弃彼岸,把希望放在人类本身。除了上面所说的这样之外,我理解上帝和超人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虽然上帝和超人都是一种信仰,但是,上帝是永远不可超越的,是高高在上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上帝是“圣化了的精神”,而超人正是不断的超越,而且超越的不是任何外在的东西,而恰恰是人类自己,这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肯定。尼采的超人哲学的现实意义非常深远。从西方现代哲学角度分析,它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也给整个世界带来影响。

首先,尼采所说的超人中的“超”不是超级,而是超越,这个超越其实就是超人哲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超人要超越人类,要超越自己。尼采的超人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方向,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信仰。超越是一种永远不会停止的状态,超人也永远不会僵化,甚至可以说,超人也是一种状态,什么时候超人自我满足,停滞不前,觉得自己已經是万能的,而且不可再超越的时候,那么超人就死了,上帝就又复生了。通过看尼采的超人哲学,我们抛开外在因素可以把超越自我看做是一种人的基本属性,人永远都不能满足现状,安于现状,人的一生就应该是不断的、反复的完成对自我超越的过程。当尼采不得不停止超越的时候,他已经失去理智了,所以,有很多人都把1889年作为尼采人生的终结。同样,当我们作为人在还可以超越,而却主动停止超越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对人的属性的自杀。

其次,尼采本就是一位始终保持着生命张力的哲学家,他的批判锋芒和超越精神始终不曾消退。尼采精通语言学,喜爱音乐,具有诗人的语言和气质,这些都体现在他的哲学著作里,不难想象,他的著作永远都充满着力量和爆发力。很多人都说尼采是悲剧的哲学家,但是他绝对不是悲观的哲学家,这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尼采批判的就是在基督教衰颓的道德观念下产生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虽然尼采也可以说是虚无主义的哲学家,但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虚无主义有双重意义:消极的和积极的。前者可视为叔本华的归宿,而后者则是尼采的目标。尼采正是把人的生命理解为“一种冲动、冲创和创造力”,而我的理解,这就是生命的张力。而这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有些颓废的社会和世界,应该是一剂酷烈的良药。

最后,尼采有着深深的贵族情结,这一点无论是从他的生活还是他的作品中都有很充分的体现。我觉得他的哲学思想也是一种贵族的哲学思想。虽然他一生并不富裕,不是真正的贵族,但他始终都是精神的贵族。这种精神贵族的表象和我们古时候的文人墨客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追寻的是更崇高的理想信念。贵族这个词我觉得本身不是一个贬义词,而尤其是对于我们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做一个精神贵族应该是个好事。精神贵族不同于物质上的贵族,不需要丰厚的外在的物质条件,需要的是自己的精神和思考。在现在这个充斥着通俗文化的时代,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不能被通俗文化所侵蚀,可以抱着旁观的态度去观赏,可以理解,但不能沉溺,因为在精神上的沦陷比在物质上的缺失更可怕。

在20世纪,鲁迅、茅盾等人接受了尼采的超人理论,即“人们总是必须跨越他们的前辈”。他们从尼采的哲学中得出的结论是,它席卷了社会上的各种颓废,并积极创造了具有前瞻性的英勇战士。他们为人民的麻木和固执感到难过。他们深感“民族气质的下降已到了极点”,并希望使用尼采的超人学说来改变沮丧的民族特征。如今,大学生已经继承了鲁迅等人的意志,他们也希望利用超人理论来改变人们的自卑感。一位大学生说: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证明,仅依靠传统的中国自我更新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尼采的精神可以攻击非侵略性和稳定的适度和惯性,并完成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此外,一些大学生还将“超人”与人格自我完善和成功斗争联系在一起。他们将超人理解为具有强大创造力的人,生活中的坚强人,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的坚强而伟大的人。人们。一些学生甚至将“超人”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者”进行了比较。一些学生认为“超人”意味着超越自己,与时俱进,超越监禁并树立民主,独立,平等和公民意识。

四、结论

综上,尼采的哲学思想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冲击力,打破了我们衰弱的神经,带给我们冲击与新生。他向世人发出了“上帝已死”的呼声,宣称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必须彻底摧毁,提出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体系,主张以人自身作為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尼采提出的“超人”英雄主义的哲学人生观,提醒我们不做没有个性、没有创见、没有出息的庸人,而要张扬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意志,去开发创新人生。

参考文献

[1]尼采.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5.

[2]尼采.反基督教[M].台北:志文出版社,1986:24-25.

作者简介:陈捷帆(1997年-),男,汉,黑龙江省安达市,在读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哲学专业范文第4篇

一、概念范畴研究问题意识及优劣分析

概念范畴研究是对词汇进行研究的方法, 特定的概念表示指定的哲学问题, 是对哲学系统建构的科学定位。就问题意识研究, 中国千年哲学研究衍生出大量词汇, 包括“气、道、理、心”等, 均是哲学概念范畴核心。此研究方法直观展现了哲学问题内部情况, 摒弃了哲学研究, 将概念作为核心研究内容, 这是对哲学进行基本问题研究的方法。将概念范畴作为解析哲学体系重要工具, 保障了哲学体系的相应性, 但存在意识问题不明确、体系建构力不足等问题。概念范畴主要研究文字, 但文字承载了表意、表内两种功能, 可作为概念问题而存在。研究将其作为提出问题的概念, 其重点在于问题本身, 并非概念词汇。应用概念研究哲学问题, 本身便具有角色附带功能, 无法轻易锁定研究内容, 很多哲学问题无法在概念范畴中理清[1]。

就体系建构而言, 个别主张回应问题而产生, 孟子性善论哲学思想所蕴含的内容极易理清, 多维度构建哲学研究体系。若应用概念范畴解析, 则会出现系统性、体系性不足问题, 概念意识不明确, 无法建立完善的范畴逻辑结构。中国哲学家将特定概念作为立场, 其中包括“理学家”、“心学家”等, 将概念作为主张存在一定的落实困境, 受众极易通过概念范畴对主张进行论断、批判。

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方法问题概述

(一) 架构功能之差异问题

哲学研究必然具备独立的思考脉络, 使其能够形成体系。哲学研究是在体系形成之后, 使其具备概念范畴, 其中包括伦理学、知识论、唯物主义等, 而不是首先应用概念范畴作为解释框架。西方将哲学体系中的问题意识进行分类, 无法应用解释体系研究基本问题。应用解释体系要尽可能涉及哲学问题, 实现对各架构的相互推演, 中国哲学尽可能的应用更多的解释架构, 与西方的分类有所差别, 甚至在推演关系上也存在不同。中国哲学三大家为儒家、佛家、道家, 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逐渐衍生出新的学派, 各学派理论存在一定联系, 新的观点是在哲学家坚持自身立场解决问题过程中而形成的,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 大都在解释结构之中[2]。

(二) 研究限制及转化问题

西方哲学基本问题、使用经验对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研究造成一定影响。在中国哲学探讨之中, 实践哲学问题深深融合在一起, 具备特殊性。中国形而上哲学具备实践、实证特点, 冯友兰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学思维, 构建新的形而上哲学体系, 但遭到学术批判, 其他学者认为其缺乏中国哲学特征。形而上学研究如何使中西方哲学出现区分, 并可以沟通中西方, 是哲学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就知识论而言, 西方哲学分为理性主义、经验主义, 应用知识论讨论中国哲学基本问题, 具有适应性。知识论作为独立的哲学解释体系, 在诠释我国哲学基本问题时极易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当前中国哲学研究内容, 重点在于理解与诠释, 通过建构一个具有当代特征的解释架构, 可规避基本问题影响。

(三) 学派与实践性格问题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有两大特点, 分别为学派性格与实践性格。儒释道三家在哲学源头上具有联系, 但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不同学派经常性发生体系争辩, 应用解释体系理清学派争议, 能够消除差异。实践性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得到了深刻体现, 由于很多哲学性格缺乏实践要素, 致使其存在一定问题。概念范畴研究是处理实践性格的重要路径, 也是完善解释架构的重要方法。

(四) 思辨哲学研究意义

思辨哲学在很多学派中无法被充分展现, 如何构建中国哲学解释架构, 使其具备中国实践哲学特征, 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问题意识研究必然要细致区分中西方思辨形态不同, 把握好哲学解释体系中客观性与主观性, 提高哲学问题的适应性。实践哲学与思辨哲学融合是马哲理念的基本内容, 也是哲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此类哲学使用必须具备问题意识。

三、基本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融合发展

(一) 脉络属性区分

从概念范畴切入研究中国哲学基本问题, 应注意研究方法的创新应用, 做好哲学研究理解工作。综合概念范畴论述, 语句脉络一定要清晰、属性一定要全面, 其中需包括问题属性、主张属性。在人性论哲学研究中, 性本善是问题、仁义礼智是材料、主张是性善论。解释体系中包括问题、材料、主张, 应用概念范畴应首先研究解释体系中的上述问题。在不同的哲学理念之中, 同样可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 主张在不同哲学理念中均具有适应性, 荀子性恶论中同样将性概念作为主张。概念范畴作为材料存在, 哲学问题才不会明显。就哲学基本问题模式研究, 实践哲学、思辨哲学中, 均通过命题方式表达哲学观点, 通过命题方式定位问题, 则会使概念文本分析更加清晰, 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极易弄清楚, 这样才能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基本哲学解释体系。将概念范畴应用到主张与问题之中, 也有可能会造成理论混淆, 将其用于分析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 才能更加准确表达概念范畴中的表意功能[3]。

(二) 意义类型区分

就意义类型而言, 概念范畴被赋予的功能是复杂多样的, 通过概念类型区分方式, 可理清其在不同哲学体系中表现的价值, 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理解文本。参照问题意识区分概念范畴, 将其划分为具化表象、抽象价值、类项三个层面。类项是指种类概念, 结合中国哲学研究的不同方向, 谈哲学中的人、鬼、神、修罗、精气、阴阳、法界等。抽象价值是指哲学主张中的仁、义、礼、智、无为、苦、空等。表象为体用、有无、本末等。应用概念范畴讨论哲学基本问题, 其在哲学问题研究中承担核心材料的重要作用, 可加深受众对概念的理解。

(三) 学派差异区分

不同学派之间的概念范畴存在明显不同, 通过学派区分方法, 探讨概念范畴中所展现的共同问题与不同问题, 分析学派之间的共性与异性。在谈论关于界、宇宙等尚未得到实证的哲学观念时, 学派之间无法共用一个体系, 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在对鬼神的看法上, 存在很大的差异, 超越性经验在哲学理念中只能用于想象、思考, 无法共用。就经验现象而言, 学派之间就某一现象发表哲学观点时, 可共用一个概念范畴讨论不同的观念。中国哲学中的价值意识, 在不同学派之间也无法共用,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特征表现, 即使不同学派共用了相同的概念, 但意指也可能有所不同。

概念范畴研究方法在相同体系之中, 可能会展示不同的含义, 就学派系统进行区分, 对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才能够明确学派哲学概念的意指, 使其不至于发生混乱。

(四) 基本问题区分

哲学家、学者对同一概念进行讨论时, 哲学问题讨论方向十分丰富, 具有抽象价值的概念问题, 类项讨论内容也会明显不同。概念主要表示文本意义, 与文本脉络方向存在内在关系, 研究脉络中的问题意识, 就是在研究概念的哲学主张与哲学思想。概念无法独立于文本之外, 以文本为基础研究问题, 理解主张, 是优化概念范畴系统的重要手段。

哲学中“道”的概念比较广泛, 其在本体论、境界论等哲学思想中, 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将“道”的意见置于不同的哲学问题中, 可以不去争论概念性质, 而是要分析其背后所要表达的含义。

综合系统性的研究方法, 将概念范畴与哲学问题进行研究, 能够通过文本脉络, 准确、清晰的表现主张, 定位哲学基本问题。

四、结论

学者应用概念范畴研究哲学问题, 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但此项工作仍需继续, 使其能够具备更加完善的理论特质。研究中国基本哲学问题, 就是找到哲学现代化、国际化出路, 使哲学研究具备问题。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 应用概念范畴研究方法, 提高哲学研究系统性具有可行性, 也是促进哲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关键。

摘要:概念范畴是比较常用的哲学研究方法, 中国实践哲学为思辨哲学、以问题意识促进哲学研究成果。应用概念范畴研究方法, 存在问题意识不足、体系建构缺失等问题, 通过基本哲学问题研究, 能够取得更加具有创造价值的成果。本文通过分析概念范畴中的哲学意识, 探讨了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 并对两者进行了融合探讨, 丰富了哲学研究内容。

关键词:哲学问题,概念范畴,价值系统,解释架构

参考文献

[1] 张慧敏.中国文化“工具理性”的再发现——张再林对中国哲学研究的新拓展[J].社会科学论坛, 2018 (06) :104-112.

[2] 张汝伦.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四十年来西方哲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哲学动态, 2018 (09) :5-12.

哲学专业范文第5篇

5月,幻想文学的出版重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隆重推出法国当代作家贝尔纳·韦伯(Bernard Werber)代表作《蚂蚁帝国》三部曲中文版。《蚂蚁帝国》三部曲自1991年问世以来,吸引了全世界数亿读者对于地球上的蚂蚁文明,以及它们与人类文明和其他物种文明之间关系的热切关注,被国际书评界奉为“幻想文学巅峰之作”“伟大的史诗小说”“改变读者世界观的天才作品”。该系列作品全球销量千万册,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文字出版。此次中文版的推出被列入中法建交50周年暨“2014中法文化之春”的文化交流项目之一,成为中法文学交流的一件盛事。

应出版方和法国驻华大使馆的联合邀请,贝尔纳·韦伯于5月21日至28日访问中国,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蚂蚁文明和人类文明

《出版人》:12年来,你一直在观察蚂蚁,蚂蚁的世界为什么如此吸引你?

贝尔纳·韦伯:我从小就开始关心蚂蚁文明了。小时候在祖父母家院子里玩耍时,我发现眼前有一个巨大的城邦,城邦里面居住着人类完全不了解的居民。蚂蚁虽然很小,但它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一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是这样一种在人类看来卑微到直接无视的小生灵,竟然在漫长残酷的物竞天择中生存了下来,而且繁衍得越来越庞大,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们能够建立起有500万居民的城邦。城邦里面非常和谐,它们也有农业、畜牧业、教育业,有严密科学的社会组织分工,有精密威猛的武器,当然也有战争。它们有着完善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很强的感应能力,能够感知到其他蚂蚁所做的事情。一个城邦即使非常大,城邦一端蚂蚁所感受到的东西和感觉,也能够让很遥远的另一端的蚂蚁感知到。城邦里的蚂蚁非常团结。蚂蚁最神奇的一件事情,就是对别人的关爱,它们之所以去关心自己旁边的蚂蚁朋友,是因为它们有一种很神奇的生态制度,我把它称之为“社会喂”,就是给其他正在挨饿的蚂蚁喂食。蚂蚁社会是非常民主的社会。在蚂蚁社会里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元首,每只蚂蚁都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它们和地球和平相处。因为如果它们要搬家的话,它们会把整个城邦全搬走,不会留下任何的污染物。

《出版人》:《蚂蚁帝国》三部曲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斑斓多彩、厚重深邃的蚂蚁文明。蚂蚁的智慧与力量被人类正视并认可,并和人类文明相提并论。你在作品中是如何连接蚂蚁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呢?

贝尔纳·韦伯: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都做过用手指去压死那些小生命,或者揭开蚂蚁窝等类似事情,对我来说这就是两种文明碰撞的开始。

小时候,我把蚂蚁放进罐子里,想观察它们,甚至培养它们。当时我想,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到地球上,把人类关进罐子里面,就像我们对待蚂蚁那样对待我们,那会发生什么呢?所以我从8岁开始写作关于蚂蚁和其他昆虫的故事。其实不管是蚂蚁或者是其他族群的生物都一样,当我们碰到自己不了解的另外一个族群时,第一步是观察它、了解它,第二步开始互相攻击和厮杀,到最后走向联盟。所以我的三部曲也是以人类的故事和蚂蚁的故事作为两条平行线同时发展,第一部是两种文明的相遇,第二部是两种居民开始进入战争状态,第三部是他们进入了和平共处的时代。我想探讨和思考的是地球上各种文明,例如人类文明和蚂蚁文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竞争又互相合作,最后寻求平衡的。地球生态的最高境界是平衡。

悬疑是吸引读者的关键

《出版人》:你的作品融合了科幻、探险、战争、科学、心理学、生物学、未来学、悬疑等多种元素,你觉得令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贝尔纳·韦伯:我没有发言权,主要还是取决于读者有没有受到吸引。而吸引读者的关键最终还是看能不能够建立起一种悬疑。悬疑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我也是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学到的。进入悬疑艺术的关键,就是不要一下子给读者他想要的东西。要让读者被吸引,并且一直想读下去,作品需要有足够的张力,并且要在每一次合适的时刻重新掀起一段小高潮,这样可以让人继续读下去,并且充滿激情。

写作就好比恋爱,都需要有刺激,充满惊喜和惊奇,否则彼此就没有吸引力了。在写小说的时候也一样,如果读者知道在某个时刻作家会出什么招数,就不会被吸引了。在一个小高潮所经历的惊喜以后还要继续有这样不断的惊喜,这就是悬疑的艺术,作为一个悬疑小说的作家,我们面对读者应该有的礼貌就是不停地让他感觉到心被悬着,让他不停地有惊喜。这就是悬疑小说的秘密所在。我在每次创作过程中,都告诉自己要不断地提高我的技术,不断地让读者还想回到我的书中来。现在小说的特点是不再有人物介绍那样的场景,而是直接进入到关键的场景中去。我认为读者与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最本质的最有机的关系,它应该是一种直接的、良好的、愉悦的感性体验,而不需要读者有任何的控制和把握。

《出版人》:如果说读者不需要控制,而是直接去体验,那么作为创作者,你如何把握作品的节奏和风格呢?

贝尔纳·韦伯:我尝试过许多种写作的风格。写作的风格和节奏跟音乐很像。我写作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戴着耳机听电影音乐。我作品的风格节奏和我创作时所听的音乐是同步的,我在书的最后一节也揭示了这一点。我列出了一系列我所喜爱听的音乐。我觉得我的句子风格,整个段落的风格,不是说它漂亮不漂亮,而是它应该像我所听的音乐那样有起伏,像音乐一样有美好的韵感。我想最好的风格可能是一种隐去的风格,当我们写得好的时候读者受到强烈的吸引,以至于他眼前所呈现的不再是句子,而是画面。其实我想最理想的一种状态是把我的大脑与读者的大脑连接起来,把我大脑里面所出现的画面和整部电影直接传输到读者的大脑里面去。

要说有一个风格的话,我的写作风格非常简单明了,我尽量用最易懂的词句写作。因为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被孩子们读懂,我也希望我的读者当中也有那种不是所谓的大读者,但是知识非常渊博的读者。所以我使用的是一种普世的语言,使得所有的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够读懂。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作品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都取得了成功,今天又来到中国。因为我的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比较好翻译。

偏爱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

《出版人》:《蚂蚁帝国》三部曲中你设置了很多中国元素,女主角——女记者蕾蒂西亚·威尔斯小姐是中法混血,舅舅埃德蒙娶了一位中国女人凌弥,还引用了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中国谚语,你还多次提到了“平衡”哲学。你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吧?

贝尔纳·韦伯:我从小就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灿烂多元的文化。小时候我就阅读过有关中国的作品,像包青天系列小说我都看过。多年来,我坚持每天早晨打太极,从太极中我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呼吸,是一种很好的身体体验和灵修。我最初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从阅读《道德经》开始的,我发现它蕴含了非常多的生活哲学,并且是一种充满幽默感的哲学。《道德经》现在还是我放在床头柜、会经常阅读的书。

上高中的时候,我经常问哲学老师关于中国哲学的问题,老师觉得很奇怪,告诉我说,我们不需要中国哲学,有西方哲学就足够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遗憾是过于严肃,而东方哲学里有很多谦卑的精神并且有幽默感。西方哲学教人如何思考人生,更多的是一种脑力劳动,而中国哲学讲究人和自然的关系,注重身体的体验。中国哲学让我最为欣赏的是“阴阳之说”,阳性的能量和阴性的能量是互补的,要达到这种完美状态就得让这两种能量达到最佳的平衡,就是我们所说的和谐。

我觉得这种“阴阳之说”是解决世界上很多问题的办法。《蚂蚁帝国》里我所描述的蚂蚁文明和人类文明也在寻求平衡,蚂蚁的文明是阴,人类的文明是阳;蚂蚁很小,人类很大;蚂蚁是一种冷的能量,人类是一种热的能量。这两种文明的对话就是要让阴和阳达到最佳平衡,最终达到和谐状态。所以大家与其把我的作品称为科幻小说,还不如叫哲学幻想小说,我认为更合适。

上一篇:加工制造业下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