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

2023-05-06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乙方(员工、工作人员):__________(性别____,民族____,出生年月____________,文化程度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本劳动合同:

一、生产(工作)任务

甲方根据生产(工作)实际需要,聘用乙方在______________ 岗位从事 ______________工种工作,担任__________________职务。

二、合同期限

甲乙双方选择以下第 种形式确定合同期限:

1、合同期限为____年____个月,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月__日止。其中前____个月为试用期(见习期)。

2、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具体工作任务为____________,期限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预计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三、工作时间

甲方对乙方实行第____种工作制:

1、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

2、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3、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四、工资待遇

(一)工资收入构成:

乙方的工资收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构成。

(二)工资标准:

1、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为________________。

2、试用期(见习期)满后的工资待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示范区最低工资标准。乙方的工资待遇调整按甲方工资分配制度和管理办法执行。

五、违约责任

1、由于甲乙双方任何一方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相应责任;双方均有过错的,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各自承担应负的责任。

2、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反合同条款,均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确定办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根据后果和责任向对方支付赔偿金,赔偿金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一方因不可抗力未能履行合同并给对方带来损害的,不承担相应责任。

六、合同争议处理

发生劳动争议后,甲乙双方应积极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小组)或工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方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本合同其他条款和未尽事宜按集体合同约定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九、本合同签订后,甲方应在一月内办理合同鉴证手续。本合同一式3份,双方各1份,员工本人档案存入1份。

十、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十

一、下列材料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方(盖章):

法定代表(委托代理人): 乙 方(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合同鉴证人(签章): 合同鉴证机构(盖章): 年 月 日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摘 要] 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建构意义展开了分析,然后从构建要求、体系结构和核心要素三个方面对模式构建思路进行了整理,最后提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关键点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关键词]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43

0 引 言

在企业现代化建设发生过程中,还要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才能完成安全生产环境的创造,保证企业处于良好运作状态。因此,应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促使各行各业陆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各自的标准体系。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涉及内容繁多,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现阶段,尽管大多数企业拥有整套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但是在安全生产中却未能真正落实制度。而制度的制定,也未能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需求,所以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难以应对企业突发安全事故和潜在安全隐患。作为安全生产管理者,由于企业未能给予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足够重视,所以管理人员未能按照标准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造成实际生产中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面向一线人员,则未能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造成了操作人員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做好安全防护,作业时违背正规程序,继而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屡屡发生。

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意义

作为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能够通过建立预防机制,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和生产操作制度实现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化建设,能够凭借现代技术和先进经验使各种安全问题得到标准化的治理。构建该种模式,可以针对企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专门安全管理流程和规范的制定,确保各环节安全生产由专人负责,从而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从企业基层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基本安全生产管理等各方面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并使各部门、班组和员工在安全生产标准下得到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则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得到规范,与国家安全标准相统一。在该模式下,企业的人、事、物可以始终得到良性管理,安全操作技术也将与对应规章制度联系在一起,确保安全生产标准与实际效果保持统一,继而使企业始终处在安全生产状态[1]。因此对于企业来讲,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能够以安全性为前提进行生产管理,从而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和综合管理水平,使企业安全与利益达到最大化。

3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思路

3.1 明确管理模式要求

在实际进行模式构建时,还要明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要求,确保模式能够得到科学应用。从总体上来看,模式的构建是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率,所以需要实现各项生产工作的全覆盖,保证企业生产管理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因此在实际进行模式构建时,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通过对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实现对企业各种实际工作情况的综合考虑,完成合理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切实掌握各项业务、各项工作的安全操作程序,了解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业务将随之变化,所以在安全标准建设方面有较高要求,还要深入现场确定真实生产情况,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评价,才能确定管理模式的构建要求,保证模式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建立模式体系结构

结合构建要求,需要完成合理模式体系结构的建立。从以往分析工作来看,管理模式体系结构包含安全生产对象、安全生产管理方法,需要通过整合实现对企业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的统筹安排,实现科学的安全管理。所以在模式体系结构建立过程中,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分析,以便明确管理对象,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企业安全责任需要随着业务的变化而改变,所以需要根据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论证分析,确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通过采用风险评估、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等各种方法,则能实现隐患的排查治理,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过程健康稳定进行[2]。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需求变化,对体系结构进行调整,则能使结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企业各个安全生产环节得到有效控制,继而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奠定基础。

3.3 把握模式核心要素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中,包含企业各种管理对象和整个管理过程,涉及内容和安全生产因素较多,难以保证各种因素都能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所以在实际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强核心要素把握,通过标准化管理保证重要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较高。针对核心要素,通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并严格按照标准实施计划,然后进行计划方案的总结,则能使相关操作得到有序进行,继而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则要根据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各种风险的评估,完成安全隐患的记录。结合评估结果,需要实现安全生产计划的整改,并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危险源监测,确定风险严重程度。通过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则能时刻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继而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4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方法

4.1 安全生产对象的标准化管理

结合模式构建思路,实际进行模式构建时,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对象标准化管理。具体来讲,就是要针对过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规划分析,完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象的详细罗列。根据对象管理要求,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如针对企业物料、生产环境等方面,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开展管理工作。通过落实相应的管理标准,则能使各项安全生产内容得到标准化管理。确定管理对象,可以使管理人员明确业务操作流程,较好把握正常工作程序,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企业生产实践的互动,完成安全有序生产操作氛围的营造[3]。采取该种管理方法,也能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人员为各自的操作负责。针对安全管理对象,可以结合管理目标完成管理内容不同层次分解,督促各部门及岗位按照具体要求进行管理,保证标准化管理措施的落实。在此基础上,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参与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顺利实施提供更多支持。

4.2 安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按照模式体系结构,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实际管理中,需要做好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分析,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侧重点,可以完成不同生产阶段的划分,然后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在实际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结合各阶段生产需求,完成安全计划的制定,实现对安全生产过程的横向管理。保证计划得到落实,则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所以能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控制,促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从总体上来看,企业安全生产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则能完成标准化建设。具体来讲,就是以年为周期,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果,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合理解决问题,则能使计划得到改进,从而层层递进的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使企业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4.3 安全生产关键点标准化管理

针对安全生产关键点,通过标准化管理则能有效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核心要素的把握。在现代企业生产中,关键点在于企业安全管理特定阶段,需要实施特殊管理办法,以免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为有效进行安全生产关键点把控,企业还应完成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将企业日常生产中各种安全要素纳入系统管理范围内,实现对关键点的数据化、信息化管理。结合系统收集的信息,可以确定企业关键设备运行情况、关键生产工序检查记录等,完成企业安全隐患库的建设,建立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还要完成标准化流程的设立,按照流程对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完成计划表的制定。按照计划表,系统会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得到相应的统计报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系统数据将得到不断更新,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数据依据[4]。采取该种措施,则能完成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落实体系各项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关键点的标准化管理。

5 结 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想要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还要完成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现阶段,多数企业完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却未能完成管理模式的构建。针对这一情况,还要理清管理模式构建思路,明确模式构建要求和体系结构,加强对核心要素的把握,从而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关键点的标准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昱,曹扬,陈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多体系矛盾的调查[J].安全,2018,39(8):27-30.

[2]钟宜英.危化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7):272-274.

[3]王文凯.论企业如何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日常安全管理的结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117-118.

[4]易燦南,胡鸿,吴超,等.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与杜邦安全管理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4):110-116.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摘 要】新时期,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更要及时准确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把“规律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更好推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的创新,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适应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做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觉者、践行者。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

1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现状

1.1综合管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办公室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办公室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即“专”又“通”的综合业务素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杂家”。目前而言,办公室人员平时忙于处理各类繁杂事务,难以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知识储备更新不够及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科”,如往往偏重社会科学,而疏忽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知识积累,这就导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知识老化现象,不能充分发挥辅助决策的参谋作用。

1.2思维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由于被赋予的责任和任务的特殊,办公室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在思维方式上的深度转变,从忙于抓事务性工作向抓大事、谋大事转变;从关注做好眼前工作向实现前瞻性服务转变;从被动完成交办的任务向主动服务和管理有效上转变。

2新时期对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的建议

2.1强化制度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谱”,是全面贯彻“依法治企”的关键因素。办公室作为国有企业的中枢纽带,更应将“以法治企”总体要求贯彻于办公室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之中,各项制度制定与发布要本着简捷、实用、高效的原则,既要符合上级要求,又要符合办公室工作实际。具体而言,办公室的各项制度务必要能够反映出办公室工作的规律、特点和要求,也要能够对办公室人员履行岗位职责、行使权利进行有效指导和规约,促使办公室管理制度化、程序标准化、流程表单化。

2.2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是做好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的核心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办公室,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机构的关键部门。办公室工作如何,对党委乃至一个地方全面的工作影响很大。”国有企业办公室作为企业中枢部门,具有标杆作用,更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抓,坚持深入系统学习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陈希部长在中央企业党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郝鹏书记在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会议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的讲话等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想问题、干工作首先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常补精神之钙、常壮信念之骨、筑牢思想之基,把理想信念体现在贯彻决策、抓好制度落实的行动之中。同时,要坚决做好所在支部的党建工作,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根据改革发展党建一体化推进的目标,解决基层党支部为学而学,释放支部党员活力,促进党建工作发展作用具体化、内容丰富特色化、开展工作有效化。

2.3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办公人员待遇

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内部动力,有关领导需要优化工作方法,细节化办公室工作,从而促进办公室实现工作效益最大化。依据企业的发展现状,有关领导需要明确办公人员的工作权利和责任义务。从物质上,有关领导需要提升办公人员的薪资待遇,以及岗位晋升空间,从而使办公人员看到工作希望,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从精神上,有关领导需要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不断为办公人员做榜样,不断以身作则,从而促进办公人员认知领导精神的同时,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思想境界。基于此,有关领导需要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提升办公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首先,有关领导应从业务考核方向入手,不断量化办公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难度。通过制定完善、健全的薪资制度,不断保障办公人员的工资待遇,使其能够在多元化报酬刺激下,调整工作心态,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其次,有关领导应将提升办公室业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找寻影响办公室工作效率的客观因素,分析办公室工作效率差的原因,不断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充分发挥办公室调节工作的作用,为企业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2.4奖惩同行,做好办公室工作的综合性统筹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办公室扮演着综合协调者的角色,这意味着其工作多具综合协调性,因此在精细化管理执行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办公室行政工作的综合性管理。对细节性问题要做好记录,方便后期的查阅、参考与检查。例如,出勤制度、请假制度、岗位说明书的更新等,都要准确记录在案,事无巨细,让一切工作都有源头可查,有资料可参考。综合性统筹的重中之重应该是每个工作人员工作内容的明确、工作职责的履行到位。需要及时引入个人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端正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态度,自觉履行好个人职责,以精细化管理理念统筹个体工作,保持高昂的工作积极性,在办公室内部营造精细化、高效化工作的氛围。可以以季为单位,进行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贡献度等的考察,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对于工作马虎,工作效率低的员工进行处罚,以考核与激励机制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员工自觉性的行为,也真正统筹于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的方方面面。

2.5做好培训工作,提升办公人员能力

从某种层面上看,培训是一个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出路所在。纵观国外知名的成功企业,不难看出谁拥有专业人才,谁就掌控行业发展。办公室作为企业重要的行为部门,其工作的质效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走向。为了使办公室人员更好地工作,有关领导需要将培训作为提升员工工作能力的有效工具。通过研究培训工作方法,落实培训工作效果,促进办公人员提升工作思想觉悟。从业务能力、职业素质、思想精神等三方面,逐步加强对办公人员的企业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办公人员的综合能力。在业务能力方面,有关领导需要聘请一些专家,对办公人员进行常规性的业务指导。通过让办公人员学习相关工作知识,促进办公人员自我提升。在职业素质方面,有关领导需要利用法律、行规等机制,对办公人员进行职业教育。通过要求办公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促进办公人员能够以企业利益为重,更好地发挥自身岗位工作效用。在思想精神方面,有关领导需要成立专门的沟通机制。通过让办公人员反映工作上的困难,不断解决办公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将办公室团结在企业大家庭里,促进办公人员迸发更多的精神力量,為企业的经济建设做贡献。对办公人员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通过讲解我国的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对该政策的解读、分析,能帮助办公人员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职业道德,始终以单位发展为主,努力提升自我、发挥出办公室人员在工作中的意义。

结束语

总体而言,新时期赋予国有企业办公室系统更高的要求,办公室更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紧跟改革步伐,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努力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中心、辅助大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岚.对供电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汪芳启.高校办公室作风建设的三个重点[J].韶关学院学报,2015

(作者单位:大同市国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勘察设计企业标准化工作也被提上了新的高度。为了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对标准的需求,适应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更有效地利用标准化手段为企业的生存、竞争和发展服务,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运行

0 引言

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国内先进企业都十分关心自己建立一个科学、严密、完整的标准体系,作为提高企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在《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核心,是主体,是一个企业建立标准体系首先要建立和运行的。

为了保证对标准的合理使用、管理和对企业标准化管理做出合理规划。企业应建立起一套“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结构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完整实用”的技术标准体系。下面结合本单位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过程谈几点体会。

1 明确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的目的

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是为了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对标准的需求,适应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更有效地利用标准化手段为企业的生存、竞争和发展服务。

2 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体系编制规划小组

2.1 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标准化部门和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并领导企业标准化工作。

2.2 成立工作小组,由企业分管领导任组长,其成员由企业标准化部门和有关部门(专业)的标准化工作负责人组成。

2.3 制定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计划。当企业决定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后,工作小组首先要编制技术标准体系的推进计划,明确任务和组织分工。

3 组织标准化知识培训,提高全员标准化意识

由于技术标准体系涉及企业内各个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首先举办标准化知识宣贯培训班,请行业内或国内知名标准化专家授课。让企业的各级领导(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学习标准化基本知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内容和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等知识,以及国家新颁布的有关标准体系的系列标准,掌握系列标准的要求。使他们了解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内容,开展方式、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目的、企业领导在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的作用。

4 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4.1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我们就国内、行业内的标准化现状进行分析。中石化集团公司2000年出版的《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以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石油化工部分)》,是我们编制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4.2 明确构建技术标准体系的总要求 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一定范围内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蓝图,制定、修订标准的依据。

4.3 编制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 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通过编制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把各种标准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可以了解技术标准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4.3.1 在编制技术标准体系表时,应做到全面配套、结构合理,层次恰当、清晰,纳入体系表中的现行标准应体现本行业的特点和水平。体系表的结构、表格形式等应便于查阅、增补和管理。

4.3.2 技术标准体系表的组成和结构 ①根据企业所属行业、产品特点及产品实现的复杂程度,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宜采用层次结构、功能归口的结构型式。应按照GB/Tl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标准中4.2.2“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的项目(或分体系)进行增删,并确定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或分体系)的构成。然后将已有标准和需补充标准列入体系。②技术标准体系表的层次结构按标准覆盖面的大小,分为综合基础标准、专业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四个层次。

4.3.3 纳入技术技术标准体系表的标准、法规和规定的范围 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中规定,构成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包括企业所采用和贯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因此我们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纳入以下范围的标准、法规和规定:①与标准制订和管理及与设计、施工、安装、检验、安全、环保、抗震等密切相关、且必须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有关法规、办法、规定等;②与标准制订和管理及与设计、施工、安装、检验、安全、环保、抗震等密切相关、且应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的现行、在编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③现行、在编及待编的企业标准:技术规定、技术条件、计算方法、标准设计、设计手册。

4.3.4 应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恰当地将标准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上。标准归位按以下原则划分:①综合基础标准:应归入各专业或大多数专业应遵守的术语、图形、符号、计量单位、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标准;②分体系基础标准:应归入该专业应遵守的术语、图形、符号、计量单位、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标准;③通用标准:应归入针对某一标准化对象制定的覆盖某一专业的共性标准;④专用标准:应归入专业用的专项标准。

4.3.5 技术标准体系表编号 技术标准体系表编号根据企业的特点,应包括分体系号、层次号、类别号和标准顺序号。

4.3.6 设计技术标准体系明细表格式 每个分体系标准明细表的栏目包括标准的体系编号、标准名称、现行标准编号和备注栏。

4.3.7 编写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说明。应根据所选择框图、体系表的依据,体系的交叉情况和处理意见,体系表的管理、审批程序及重要内容等进行详细的阐述。

4.4 技术标准体系表的审查、批准与发布 编写好标准体系表后,应广泛征求意见,修改、补充定稿,报企业领导批准后发布实施。

5 技术标准体系的管理、实施和改进

技术标准体系表编制完成后,应制定一系列实施和管理制度,使标准体系确实能起到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作用。

5.1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起来,不能束之高阁,应花更大的精力组织体系的运行。由企业的标准化人员负责日常的监督检查,掌握体系运行状况,了解体系运行效果和问题。

5.2 明确规定各分体系的管理职责,以及各分体系表的复审、修改、补充和完善要求等。

5.3 要对技术标准体系表实行动态管理。当企业外部环境、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发生大的变化时,应及时对技术标准体系进行修改或修订和补充。例如: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以及国家、行业(包括相关行业)标准的发布、廢止等情况时,需要制定新标准、修订已有标准和对体系表进行补充和代替。

5.4 企业应依据GB/T1927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的要求,按企业标准体系评价的条件、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自行对企业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实施评价、确认,通过对技术标准体系的评价、确认,发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各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纠正措施,持续改进、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使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运行达到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同等编著《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GB/T13016-1991.标准体系编制原则和要求.

[3]GB/T13017-1995.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4]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5]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部标准体系(石油化工部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现场管理,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实现安全、高效、优质、低耗及文明、舒适的生产环境,顺利完成生产计划,保证产品质量维持和降低成本,特制订本制度。

二、 管理职责

1.厂成立现场管理标准化领导小组:由生产副厂长任组长,厂办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生产科、保卫科、设备科等部门组成。

2.现场管理标准化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审定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对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问题做出决策。 3.现场管理标准化办公室设在生产科,其主要职责是:制(修)订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对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考核。

三、考核办法

1、现场管理标准化领导小组采取日巡查、月检查和季度达标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

2、现场管理标准化按照《现场管理考核细则》的规定,按月进行考核,每月一通报。

3、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由现场管理标准化领导小组3日内下发《现场管理不合格项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4、现场管理奖罚资金由生产安保科实行专项管理。

四、考核范围: (一) 质量管理

1) 各车间主任应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

2) 对生产中的关键过程要按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3) 认真执行检查制度,教育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工序操作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如发现质量事故时要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

4) 各车间主任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放行。

5) 各车间要严格划分原料、中间料、渣料隔离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

(二)工艺管理

1) 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2) 对新员工和工序变更人员要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3) 对材料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方可投入生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4) 严格执行标准,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经试验鉴定,报请生产部和技术部审批后方可用于生产,严禁私自修改。 5) 生产线工装应保持完好。

6) 合理使用设备、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定置管理

1) 各车间物料或产品应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有效的利用空间。生产操作岗位除随时清扫保持清洁整齐外,设备附近不得有杂物。

2) 工具箱内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

3) 各车间要勤检查、勤清理,对于物料要小心搬运,保证产品外观完好。

4) 加强各车间不合格品的管理,应有记录,标识明显,处理及时。 5) 安全通道内不得放置任何物品,不得阻碍。

6) 消防器材定置摆放,不得随意挪动,并保持其清洁卫生。

(四)设备管理

1) 各车间的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

2) 坚持做到设备管理“三步法”即:日清扫、周维护、月保养。 每天上班后检查设备的操制系统、安全装置、润滑油路畅通油线、油毡清洁、油压油位标准、并按润滑图表注油、油质合格,待检查无问题方可正式工作。

3) 坚持“六字要求”即:整齐、清洁、安全。保持设备清洁,严禁跑、冒、滴、漏现象。

4) 设备管理要做到“三好”“四会”三好即:管好、用好、保养好。四会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 5) 实行重点设备凭证上岗操作,做到证机相符。

6) 严格设备事故报告制度,一般事故3天内,重大事故24小时内报设备主管或主管领导。

(五)生产车间管理

1) 严格现场管理,要做到生产任务过硬、操作技能过硬、管理工作过硬、劳动纪律过硬、思想工作过硬。

2) 经常不定期开展车间内部工艺、纪律、产品质量的自检自纠工作。 3) 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努力达到并提高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 4) 各车间区域内应保持清洁,地面不得有积水,不得堆放垃圾。 5) 车间内使用工具、设备附件等均应指定摆放,做到整齐有序。 6) 坚持现场管理文明生产、文明操作、根治磕碰、划伤等现象。每天下班要做到设备不擦洗保养好不走,物料不按规定摆放好不走,工作场地不打扫干净不走。

7) 原料、中间料、渣料等分类放到指定地点存放。 8) 认真考核,须秉持公平、公正之原则。

(六)文明生产 1) 车间清洁整齐,各图表美观大方,设计合理,填写及时,准确清晰,原始记录、台帐、生产小票齐全、完整、按规定填写。 2) 应准确填写交接班记录、交接内容包括设备、工装、工具、卫生、安全等。

3) 室内外经常保持清洁,不准堆放垃圾。 4) 生产区域严禁吸烟、烟头不得随地乱扔。 5) 车间地面不得有积水、积油。

6) 车间内管路线路设置合理、安装整齐、严禁跑 ] 冒、滴、漏。 7) 车间内管沟、盖板完整无缺,沟内无杂物,及时清理,严禁堵塞。 8) 车间内工位器具、设备附件、更衣柜、工作台、工具箱、产品架各种搬运小车等均应指定摆放,做到清洁有序。 9) 车间合理照明,严禁长明灯,长流水。

10) 坚持现场管理文明生产、文明运转、文明操作、根治磕碰、划伤、锈蚀等现象,每天下班要做到设备不擦洗保养好不走,工件不按规定放好不走,工具不清点摆放好不走,原始记录不记好不走,工作场地不打扫干净不走。

11) 边角料及废料等分类放到指定地点保管。

(七)安全生产管理

1)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2) 规定每个操作人员工作位置和活动范围,严禁串岗;每个员工要养成良好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不断提高全体员工自身的素质。

3) 操作人员要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确保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严禁违章作业。

4) 经常开展安全教育,不定期进行认真整改、清除隐患。 5)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安全生产,防止生产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6) 发生事故按有关规定及程序及时上报。

四、考核细则:

(一)生产场所

1) 各岗位职责区域场地(含地沟、过道、各楼层)卫生清洁、整齐,不得有小纸片、塑料袋或其它小杂物,客观上不能及时移走的生产用材料、备件必须及时堆放整齐,并挂临时堆放标志牌,否则对该责任人罚款20元/处;

2) 因突然泄漏或设备检修排放的生产物料,当班必须清理干净,若客观上不能完成清理的须经生产部长同意顺延安排及时完成,并报检查小组备案,否则视情况对责任人罚款50—100元; 3) 检修排放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又未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导致污染的,根据事故大小对责任人罚款100-500元;

4) 现场设备保持卫生清洁,否则罚款20元/台;

5) 各岗位责任区域的厂房门、窗、墙面保持卫生清洁,不得有蜘蛛网,否则罚款50元/处;

6) 现场设备、工艺管道上不允许堆、靠、放材料或其它杂物,否则对责任人罚款20元/处;

7) 生产现场用冲洗水管、消防水管用后必须收理圈盘好并按规定的位置放好,否则对责任人罚款20元/处;

8) 检修必须做到当天工完料尽场地清,否则对设备管理员、或保运单位各罚款20—50元/处;

9) 清理的垃圾必须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不允许乱倒乱放,否则对当事人罚款50元/处;

10) 每位职工都有保持厂区卫生清洁的责任和义务,个人不允许乱丢生活垃圾或其他杂物,发现一次对当事人罚款50元; 11) 生产现场不允许吸烟,否则发现一次对当事人罚款100元;

(二)后勤(控制室、值班室、办公室)

1) 生产用图表、规程、规章制度必须悬挂整齐、美观,否则对该操作室(办公室)罚款20元/处;

2) 室内、过道清洁,无蜘蛛网,墙面、门、窗干净,否则对责任人罚款50元/处;

3) 工器具柜、饮水机、桌、椅必须摆放整齐,表面无灰尘、杂物,柜、桌箱门关好,椅子坐后靠桌放好,否则对责任人罚款20元; 4) 交接班用记录本、笔、各类表格记后按规定在桌面上摆放整齐,桌面上不能摆放其他物品,否则对责任人罚款20元; 5) 生产用电话、对讲机、应急灯、冲电器、各类台帐按厂部或车间规定的位置摆放整齐,否则对责任人罚款20元/处; 6) 安全帽、水杯、换下的衣裤鞋必须及时放入配置的工具柜内,否则罚款对责任人20元;

7) 用后的工器具必须及时放入工具柜内或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否则对责任人罚款20元;

8) 按要求作好生产记录和各类台帐,记录要求仿宋化,态度端正,否则发现一次对责任人罚款5元;

9) 记录要求清楚、准确、及时,不及时记录对责任人罚款20元;

(三)设备 1)设备完好率:

A. 设备完好率按季度考核,标准为:主设备95%以上,辅机设备90%以上。因管理不善达不到标准的,按责任划分原则,主机设备考核当事责任单位(或主要当事人)100-500元,辅机设备考核当事责任单位(或主要当事人)50-300元。 因具备条件超过一个班次不去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或条件不具备时在三个班次既不制订防范措施,又不制订处理意见,导致在生产部规定时间内处理不好,达不到完好标准的,考核当事责任人及车间主管负责人各100元。

B. 三类及以下设备因管理不善达不到标准者每台套考核当事责任人50元。在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仍处理不好,达不到完好标准者考核当事责任人及车间主管领导各50元。

C. 因设备完好率不达标,运行巡检、维护保养及消缺不及时造成设备损坏事故者,由生产部按事故责任划分原则进行通报考核。 2)设备泄漏率:

a) 泄漏发现率100%,泄漏处置消除率100%(主要指用于生产及生活的电、水、汽、气、油及生产原料和产品等介质的泄漏)。 b) 生产现场每发现一个渗漏点超过3小时未上报通知检修的考核运行专责10元。超过4小时不进行消缺处理或条件不具备没有制订处置措施(或方案)的,考核检修专责10-50元。

c) 杜绝严重泄漏点(指需停机、停产影响正常运行的泄漏点),每发生一个考核当事单位领导100-200元,并责令其限期处理。因严重泄漏造成各类事故的,油生技科按责任划分进行通报考核。 d) 总体指标完不成者,按照分属责任和造成的后果分别考核所属车间50-200元、考核检修专责30-100元、检修车间主管领导50-100元。

3)检修计划完成率:

a) 检修计划完成率按月考核,考核标准100%,无故没有完成者,每一项按企管办规定考核50元。

上一篇: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下一篇: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