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

2024-03-17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为软土地基处理的实际服务,进一步推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对策

引言

软土地基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其处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尤其在公路施工中,经常遇到很多特殊地基,最典型、最常见的当属技术软土地基了软土地基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公路使用过程中的通车安全,也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但是每种处理方法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点,只有进一步提高软土地基处理白时支术,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和不足,完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为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1.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的存在会直接降低公路工程的质量,最大程度上影响了公路的通车安全,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的危害,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软土地基对公路工程的危害,提高公路的施工质量,保证公路的交通安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排水固结法

由于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就是软,它是由很多粘土、粘浆构成的,所以,在软土地基处理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针对这一特点最直接的改善办法采用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地基的沉降量,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使之前不利于建设公路或者不能建设公路的地基变得适合施工建设。但是由于软土地基处理会延长公路施工建设的时间,为了争取时间,保证工程进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强夯法

除了排水固结法外,软土地基处理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夯法。与上述的排水固结法相比,强夯法是在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所用时间也更短,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工期比较紧的公路施工中使用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适合应用于所有的软土地基中,也有其使用的限制。总而言之,具体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处理一定要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要求和要达到的目的,另外还要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考虑,综合种种因素,经过仔细地分析和比较,选择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处理方案,既能保证处理效果,又要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实现软土地基处理的双赢。

强夯法能够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变土性,使其能承载公路施工的承载力强夯法增加了土地的密度,使软土地基的软弱性得到改善,具体的施工方法技术在软土地基上把很重的锤子敲进去,这样地基就变得坚硬了。但是,软土地基由于其自身软弱的特点,所以,要求重锤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数量太少很难起到作用。

(3)换填法

换填法工程量较大,成本也较高。但是,换填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软土地基的性质,效果也是最明显的。所以说,换填法由于具有彻底性的优点,也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欢迎,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只要条件允许,建议尽量采用换填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换填法的施工工艺技术首先将软土地基的所有软土清除,换填稳定性好、承载力高的土质。当其他方法都取得效果时,换填法就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对于范围比较大的软土地基,换填法的工程量会很大,要占用大量的劳动力和施工设备,所以,在具体的公路工程施工中一定要慎用,避免对公路工程施工进度的耽误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清除出来的软土要合理的放置和处理,如果不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不当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法是使用钻孔机进行施工,操作方便,施工简单,处理成本较低,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在实际的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经常被采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软土地基的不利方面。但是,高压喷射注浆法也不是对每种软土地基都适用,有些比较特殊的软土地基使用这种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正确选择,才能提高处理效果,改善软土地基。

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方法的施工就是采用钻机钻入地基的底层,软土地基的浆液从注浆管道喷出来,这样不断地重复,使得软土地基的土体得到了改变,进而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土体重新排列组合。高压喷射注浆适宜在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因为采用的是钻机施工,湿度和含水量太低,钻机没法钻入地基的底层,也就无法喷浆。

(5)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能够对软土地基的底层进行处理,也是要靠机械施工的,它具有施工简单、操作方便、不会占用过多的人力资源,所以,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范围。深层搅拌法通过利用搅拌机对软土地基中的软土和固化剂进行搅拌,使软土在固化剂的作用下逐渐的硬结。这样就能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深层搅拌法处理中一定要保证搅拌时间,进行充分白`1}觉拌,如果搅拌不充分或者搅拌不到位,不仅无法使软土地基实现硬结。还会影响原有软土的性质,给再次处理增加了难度和提高处理成本。

深层搅拌法也有其适用的范围,为了更好地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也为了使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更加理想,一定要在在合适的软土中采用,既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也提高了公路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降低软弱地基处理的成本。

2.不同施工阶段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

公路工程的各个阶段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都不一样,为了节约处理的成本,提高处理的效率,要针对公路工程各阶段的特点分别采取处理措施公路工程各个阶段的处理措施简要的介绍如下。

(1)投资决策阶段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投资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非常重要,一定要正确的估算处理成本,衡量工程利益的前提下做出最好的投资决策,有效地规避风险,正确做出投资行为,明确地掌握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所有费用和支出。

(2)项目设计阶段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项目设计阶段首先要重视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做好设计阶段的相关工作对公路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措施包括全面分析软土地基的原因,设计出可行的处理方案,保证软土地基不会对公路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3)项目实施阶段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软土地基方案中最为关键和主要的阶段就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阶段,只有拥有一个合理化的处理方案,才能针对性地解决好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公路施工中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阶段,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管理和编制,要求对公路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有效地控制,对施工中的变更进行有效地控制,也要求对公路施工的过程也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而且要将索赔的费用妥善地处理好,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好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实施的工作。

3.结语

软土地基处理的对策多种多样,但是每种处理措施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处理方法是公路工程施工中要考虑的问题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前提就是认真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全面地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特征,弄清软土地基形成白`1}良本原因,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措施,也是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基础。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一定能够更加成熟,处理水平也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張瑜.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及对策[J].城市建筑.2014(02)

[2]张小次; 赵雪丽.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及方式[J].技术与市场.2015(01)

[3] 王益斌.试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01)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主要类型;危害;工程质量

1. 软土地基的辨认

软土地基的确认是一项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工作,我们在具体施工时决定用量化的试验指标来控制和确认。在确定软土时要查明软土及与之共同存在的一般土层的成因、类别、范围、物理力学性质和必要的化学性质,以便采取经济有效的处理措施。既可降低造价,又能确保质量、缩短工期。由于各省区各公路工程的软土成因不尽相同,因此会同各参建单位确定了切实可行的鉴别方法,对本路段的主要软基取样并进行了试验分析,根据实验检测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规律:

1.1 土质的影响。一般天然细粒土的天然密度在1.60~1.75g/cm3之间,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密度远小于土的天然密度,所以对于同样的土质,含水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土体干密度的减小,这也就意味着作为路基填料时其压实度的降低,这对地基成型后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1.2 液塑限的影响 由以上结果分析,液塑限对软基的断定并非必然的联系,只要含水量控制得当,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料紧缺地段,用高液限土作路基填料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在本工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高液限土(约为60 %),考虑到该工程为二级公路,压实度要求仅为94%左右,为降低工程造价我们采取了分段开挖晾晒、换位填筑路基的办法,将软土全部挖除晾晒换填,考虑到路基耐久性的要求,只是在换填段增加了30~50mm 厚的砂砾料垫层,这样既解决了软土路段的交通问题,又避免了大量的土方调运,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当然,高液限土( wl>50%) 是一种不适宜材料,击实试验表明液限大,最佳含水量也较大,自然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就会较小,一般高液限粘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 55~1. 65g/cm3。

1.3 孔隙比的影响 孔隙比与含水量有较大的关系,其公式为:

e0=Gρω(1+ω)/ρ-1

其中ρω——水的密度;

G——土粒比重;

ρ——天然密度;

ω——含水量。

若ω较大将导致分母ρ较小,必然导致e0较大。对于同种类别的土质(G近似恒值),可以说ω较大程度地决定了e0的大小。本工程资料中显示,其采用的是荷兰轻型触探仪来鉴别软土。使用方法:开沟清表30cm厚之后的连续第3个晴天,现场测试地基,当满足Cu≥25KPa 时即为软土深度,软基探测每断面间距10m,布置5个测点,或以5m×5m方格网“十”字角点作为触点。在实际使用中荷兰轻型触探仪对较深软土的适应性并不太好,很典型的软基,若深度超过1.5m,荷兰触探仪就处于失效状态,因为软泥对探杆的吸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

2. 软土地基的危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不断提高,公路建设对软土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如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陷等病害。软土地基处理不好,会出现路基的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处的跳车颠簸等质量通病,给公路行车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另外,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对构造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路基施工时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保证公路的稳定性,使来往车辆及司乘人员安全,快速,舒适地行驶在公路上。

3. 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过去在一般公路通过软土地区,由于线路等级标准不高,路基宽度窄、立交少、纵坡要求不严,且多低路堤,故对路基大部分地段处理工程少,仅对桥头高路堤部位重视些。但从高速公路出现后,因要求全立交、桥涵通道多,路堤高度多超过软土填土极限高度。加之软土中含有大量亲水胶体微粒,土体多呈海棉状结构,因其孔隙比大、含水量多、透水性小、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强在路堤高填土的自重作用下,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趋地压密稳定、因此其沉降稳定要花费长时间。此外软土结构在大交通量,重载车辆的作用下,路基容易产生侧向膨胀挤出滑动,基底沉降现象也严重,为了增强压密稳定力度和较短时间达到最终沉降,消除侧向滑动位移,以免路堤向两侧膨胀挤出,确保路基及其外侧建筑物、或其他农田、虾池、鱼塘的安全,因此必须对软基进行处理。

4. 软土地基处理原则

我国软土多分布在江河湖海等处,但也在丘陵低洼和山区谷地赋存。由于其成因类型不同,厚度不一,性质各异,因此不能一律对待,首先应查明各地区特点和地质、土质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对策,作出合理的处理。

(1)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首先要弄清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还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便按分区不同在区别地予以处理。在勘察设计时如地质工作做的不够深,在施工时一旦发现,可作些补充勘察及勘探工作,对地质情况作进一步了解。

(2)设计方案要经济又要合理切合当地实际情况。

(3)所用材料数量要够、质量要保证;施工机械数量、规格、性能均要满足要求。

(4)施工时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办事,以保证良好的质量,软土地段特别要注意控制填土速率,避免和产生路堤滑移或发生其它意外事情。

如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将上述几项工作做好,应该说软土路基施工,可以达到安全、优质的目的。

5. 现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5.1 未能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在合理选用地基处理方法方面有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饱和软粘土地基不适宜采用振密、挤密法加固。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基加固原理,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特别重要。在这方面,现在的问题是对几个技术上可行方案进行比较、优化不够。采用的不是较好的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有时工程问题是解决了,但造价高和工期长。

5.2 不能正确评价每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人人都承认每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遇到具体问题就会盲目扩大其应用范围,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更应注意。

5.3 施工单位素质差影响地基处理质量。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搅拌桩施工。几年前上海市建委发文禁用粉喷深层搅拌法,接着不少地区也采取类似措施。深层搅拌法不能满足地基处理要求并不是深层搅拌法工法本身不成熟,也不是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设计方法不对。影响施工质量主要是施工单位素质和施工机械两方面问题。先分析施工单位素质存在的问题。前些年,地基处理施工队伍的快速膨胀,造成绝大多数施工队伍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是普遍现象。除此之外,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其它地基处理方或轻或重也存在类似问题。

5.4 施工机械简陋影响地基处理水平和质量。近二十几年来,我国地基处理施工机械发展很快,许多已形成系列化产品。但应看到与我国工程建设需要相比较,差距还很大。还以深层搅拌法为例,不能很好保证施工质量不仅与施工单位素质有关,也与目前应用的施工机械水平有关。简陋的机械要保持稳定良好的施工质量是困难的。

5.5 地基处理理论落后于实践。从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角度看,实践先于理论是一般规律,对土木工程更是如此。但重视理论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也是很重要的。对地基处理各种工法及一般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也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5.6 不少工法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不少工法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前面多次提到的深层搅拌法也是如此。

6. 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6.1 表层处理法。

6.1.1 表层排水法。表层排水法是在路基填筑前,在地面开挖水沟,以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确保施工机械的作业条件,为了使开挖水沟在施工中发挥盲沟作用,常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水沟布设应全面考虑地形与土质情况,使排水畅通。水沟断面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m~1.0m。路堤填筑前,宜用砂砾回填成盲沟,若埋设孔管,必须用良好的过滤材料保护。

6.1.2 垫层法。垫层法是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m~1.0m的砂垫层或土工布等化学物质(具体厚度视路堤高度、软土层厚度及压缩性而定,太厚施工困难,太薄效果差)作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层,以加速沉降的发展,缩短固结过程的方法。砂垫层可作为路堤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堤内水位,改善施工时重型机械的作业条件。

采用砂垫层,砂宜采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级配良好。颗粒的不均匀系数不大于5,且含量不宜超过3%~5%。砂垫层一般用自卸汽车及推土机配合摊铺,摊铺应均匀,注意不要有很大的集中载荷作用。当路堤为粉土类土,透水性不好时,路堤坡脚附近砂垫层被路堤覆盖,可能会阻碍侧向排水,必须注意做好砂垫层端部的处理。

6.1.3 稳固剂表层处治法。稳固剂表层处治法是用生石灰、熟石灰、水泥及土壤离子稳固剂等稳定材料,掺人软弱的表层地基土中,改善地基的压缩性和强度特性,保证机械作业条件,提高路堤填土的稳定及压实效果。

6.2 强夯法。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是利用重锤自山落下产生的冲击波使地基密实,这种冲击引起的振动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J.K.米切尔在1981年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土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会上所作的“土质改良——技术状态”报告中,曾对强夯法的加固机理进行了概括:当强夯法应用于非饱和土时,压密过程基本上同实验室中击实法(普罗克特击实法)相同;对于饱和无粘性土,夯击过程中,土体可能会产生液化,其致密过程与爆破和振动压密过程相似;对于饱和细粒粘土的效果尚不明确,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均有报道,对于这类饱和的细颗粒土,要求破坏土的结构、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山裂隙形成排水通道。

强夯理论认为:压缩波大部分通过液相运动,使孔隙水压力增大,同时使土颗粒错位,土体骨架解体。而随后到的剪切波使土颗粒处于更密实的状态。

6.3 预压排水固结法。预压排水固结法地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排水板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是在建筑物建造以前,在场地先行加载预压,使土整体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

预压排水固结法可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沉降问题:使地基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即修筑路面之前沉降大部分或基本完成,路面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

(2)稳定问题:排水固结法加速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增长,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公路是条带状荷载,在横断方向受力面积较小,稳定问题尤为重要。

6.4 反压护道法。反压护道法是在路提两侧真筑一定宽度的护道,使路堤下的淤泥或泥炭向两侧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以提高路堤在施工中的滑动破坏安全系数,达到路堤稳定的目的。

反压护道法加固路基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的机具设备和材料,施工简易,但占地较多、用土量较,后期沉降大,养护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非耕作区、取土方便的地区和路堤高度不大于(5/3~2)倍极限高度路段的软土处理,对泥沼不宜采用。

6.5 碎石(砂桩)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先可以采用碎石桩(砂桩)进行处理,碎石桩(砂桩)增加了地基密实度和抗剪强度,使地基土密室均匀,在软土中使用碎石桩(砂桩),一般挤密作用不明显,主要是靠置换。对于饱和的软塑——流塑的地基土,经过处理后,必须经过预压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施工工艺选择上,采用振冲法施工(湿法),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场地因素和泥浆排放因素。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对策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动力稳定性和透水性要求,从而达到减小道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6.6 排水砂垫层。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层,作用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的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加,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可以从砂垫层中排走。为确保砂垫层能通畅排水,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垫层一般的厚度为0.6~1.0米。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稳定。

6.7 石灰浅坑法。由于粘性土含水量影响,施工中经常出现“弹簧土”松软现象。一般较轻的可以采用挖土晒干,敲碎回填;“石灰浅坑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面积的路段(就是说大面积可以使用,小面积也可以使用)。具体做法是:挖40cm~50cm方形或圆形,深一般1m上下的坑,清除坑内的渗水(最好挖好坑后,第二天清除渗水),放入深为坑深1/3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压。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轻度弹簧路段为5~6m,在严重弹簧路段为3~4m。实际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6.8 桩基法。

(1)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而桩基础技术多种多样,早期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木桩,目前很少使用,一是水泥土搅拌桩水灰比、输浆量和搅拌次数等控制管理自动化系统未健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存在搅拌均匀性差及成桩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砂石桩用以加固较深淤泥软土地基,由于存在工期长,工后变形大等问题,已不再用作对变形有要求的建筑地基处理;三是民用建筑已禁用木桩基础。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目前由于具有较强承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得到普遍运用,如本人设计龙海市角美镇金山水闸,其地质条件覆盖一层10m以上厚的淤泥土层,地基处理采用边长为250mm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还具有抗水闸水压力产生水平荷载,达到水平稳定作用。

(3)淤土层较厚地基处理还可以采用灌注桩,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台,灌注桩有沉管灌注桩和冲钻孔灌注桩,但两种方法灌注桩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一是沉管灌注桩在深厚软土中存在桩身完整性问题;二是冲钻孔灌注桩存在泥浆污染问题,桩身混凝土灌注质量,桩底沉渣清理和持力层判断不易监控等问题。

6.9 换土法。

(1)当淤土层厚度较簿时,也可采用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一般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换土法要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施工时应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碎片石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用于换填的石料强度应不小于15MPa,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的2/ 3。依据规范,分层回填的碎片石应碾压合格,表面石块嵌挤紧密无松动,用镐刨不动,一般采用激震力320KN以上的压路机强震碾压无轮迹。

(2)对于较深的软基 挖除换填工程量太大,资料显示,施工方采用了粉喷桩。粉喷桩主要是以粉体物质作加固料和原状土进行搅拌,经过理化作用生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合柱体,促使整个路堤产生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最好用Po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要依据施工时间选用水泥初终凝时间合适的水泥,防止未成型即已凝固。试验室应重点对水泥剂量进行监控,重点保证均匀性。我们配制了3 %~8 %的水泥剂量试验,发现3 %水泥几乎不能使软泥固结,6 %剂量能满足要求。但是室内配比不能完全代替施工情形,因此应该跟踪检测,应对7d 桩监控。对于不合格桩,应在原桩边上补桩,新桩与旧桩净距>20cm。如出现较多不合格桩应查找原因,进行改正。

6.10 灌浆法。

(1)灌浆法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灌浆法对加固淤泥软土地基具有明显效果,如福建省龙海市角美壶屿港水闸由于淤泥软基不均匀,沉陷闸基沉降最大达到0.63m,加固时采用单管高压旋喷灌浆处理,每个闸墩上、下游侧和中间各设5个灌浆孔,沿闸墩轴线两侧布孔,灌注水泥浆,成桩直径0.5m,伸入闸基础10.5m,采用灌浆压力为20MPa,经过处理后闸基沉降基本得到控制。高压旋喷灌浆处理原理是通过在闸基中高压旋喷灌浆形成水泥土摩擦桩,提高闸基承载力,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2)另一种对淤泥软土地基闸室淘空处理通常应通过水闸上游防渗如设置水平铺盖或垂直防渗控制闸基渗流,然后再对闸室进行灌浆处理,如厦门市石浔水闸由于闸基渗流造成闸室底板多个部位被淘空,加固时先在闸室上游侧采用帷幕灌浆防渗,灌浆帷幕布设在闸墩上游侧1.0m处,孔距 0.5m,灌注水泥浆,孔深5.0m,灌浆压力10MPa。然后对闸室淘空部位采用钻孔灌浆处理,先灌细砂,不吃砂后,再灌水泥砂浆,最后灌水泥浆,水闸除险加固后效果显著。

6.11 加筋法。加筋土是将抗拉能力很强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福建省福清过桥山围垦工程采用打设塑料排水板,以加速淤泥层排水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又采用砂垫层中铺设土工织物,由于土工织物受拉作用,调整了基底应力分布,地基侧向位移和沉降却相应减少,地基稳定性就大大提高。

7. 结束语

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对构造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我国各地区的环境,土质皆有不同。前辈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很宝贵,值得我们借鉴,但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力求用最简单 最经济的施工方法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 郭 良. 浅谈古离线二级公路软土地基的处治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

[2] 陈杆义,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1999.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水利工程在我国经济运营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近几年,水利工程的建设速度逐渐提高。水利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是软土地基,做好软土地基处理的工作,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避免在水利工程地基中引起沉降或变形的问题,维护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因此,本文以水利工程为研究背景,分析软土地基的处理工艺。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工艺

软土地基处理工艺,决定了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益,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软土地基对水利工程的影响比较大,很容易引起工程事故。针对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合理设计软土地基的处理工艺,强调软土地基处理工艺的重要性,规避水利工程中潜在的软土风险,促使其可满足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需求,体现软土地基处理工艺的优势。

一、水利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分析

软土地基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稳定性控制,重点分析水利工程中的软土地基。

首先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差,不能保障水利工程的地基强度,无法支持水利工程的载荷,同时破坏了水利工程地基的整体性,如果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即会引发严重的工程风险,如:地基坍塌、工程位移等,干预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营。

然后是透水性差,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土质比较特殊,含有大量抑制排水的土质,促使水分长期淤积在软土地基内,形成了积水问题,进而增加了软土地基的含水率,直接降低了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最后是土质分布不均,在水利工程内的同一个软土地基内,出现了独立存在的土质,而且各个土质不能相互融合,潜在排斥的问题,因而干预了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受力,在水利工程内形成了很大的安全风险,促使地基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二、水利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工艺

水利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工艺,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性,遵循相关的工艺原则,落实软土地基处理工艺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评估地基稳定

水利工程单位应该在施工现场内,准确的规划出软土地基的范围,观察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评估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以便设计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评估地基稳定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首要工艺,反馈水利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保水利工程单位能够全面掌握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降低软土地基处理的难度,同时为软土地基处理提供可靠的信息[1]。水利工程软土地基与普通建筑软基相比,含水量比较高,而且稳定性极差,主要是受到水利工程周围环境的影响,由此必须在软土地基处理前期,安排地基稳定性评估工作,明确软土地基的情况。

2、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结合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分析软土地基处理工艺中最为常用的处理技术,如下:

2.1 强夯加固技术

强夯加固是水利工程普遍应用的一类技术,其对软土构成有一定的要求。此项技术在强夯的作用下密实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强夯外力加快软土的排水速度,有利于软土地基的稳固性[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部分河段,通过强夯加固技术处理软土地基,强夯能量=3000kN·m,强夯4次,1-3次重击距离=15m,4次下降到5m,同时安排地基检测工作,检测强夯的效果。

2.2 排水固结技术

排水固结在水利工程中,是一项基础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根本上解决软土内含水过多的问题,达到固结的效果。水利工程中的排水固结技术,需要在现场安排专业的排水设施,如:沙井,主动排除地基内残留的水分,一般在土质饱和的水利工程中比较常用,如果水利工程的土质不足,在排水后很难实现固结,还能引起塌陷的问题,无法合理的弥补水分占据的空间。

2.3 水泥旋喷技术

水泥旋喷技术的专业性强,其在软土地基中占有很大的应用比重。根据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性质,设计水泥旋喷技术的应用。在软土地基内设置注浆管,需要安排到深度足够的地基内,施工人员主动提升注浆管,因为其连接了旋喷桩,所以上升的过程中会转动,注浆管吸出浆液,软土地基失水后土体逐渐相互融合,增加了软土地基的密实性。水泥旋喷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水利工程的土地,一般应用到冲填土、粘土中,改良软土土质,不能应用在有机物含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内。

2.4 管桩桩基技术

管桩桩基技术是现代水利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技术,其在强度、稳定性方面具有优质性[3]。管桩桩基技术的核心是管桩,适用于大面积的软土地基内。管桩桩基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该合理布设管桩的位置,同时设计桩基在软土地基内的分布,增强软土地基的密实度。管桩桩基技术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还要预防桩位偏差,杜绝出现偏位问题,以免影响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

3、沉降检测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后期,水利工程单位对地基实行沉降检测,确保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效益。水利工程单位在软土地基内选择水准基点,按照水准基点的位置,选择观测点,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在观测点设置标记,便于观察软土地基的状态。

三、软土地基处理在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障软土地基处理工艺的水平,水利工程单位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措施,用于规范软土地基处理的工艺。

第一,严格监督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材料,审核材料的性能、规格,尤其是水泥、砂浆,以免因为材料不达标而引起工艺缺陷,还要控制各项材料的用电,配合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科学设计材料的用量,保障软土地基处理工艺的准确性,消除工艺中潜在的材料缺陷。

第二,完善地基处理工艺中的排水措施。排水是软土地基处理中一项重要的工艺,用于排净软土内残留的水分,促进软土密实[4]。排水工艺需要按照水利工程的规范要求安排,不能随意设计排水的工艺,还要注重排水设施的应用质量,维持正常排水的状态。

第三,维护软土地基施工现场的清洁,排除影响软土地基处理工艺的因素。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规模比较大,很容易影响软土地基处理工艺,而且现场的杂物较多,必须做好现场清洁的工作,合理归纳现场的物件、设备等,营造安全、有序的施工环境。

第四,规范软土地基处理装置、设备的應用,满足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工艺需求。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涉及的装置、设备均不同,综合考虑软土地基处理工艺的需求,规范装置、设备的实践应用,按照规范的使用方法操作,一方面规避装置、设备中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加强装置、设备的控制性。

结束语:

软土地基处理工艺解决了水利工程中的软土问题,规避了软土地基中的风险隐患。由于软土地基对水利工程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还需要采取质量控制的方法,加强软土地基的控制力度,提高软土地基处理的水平,达到水利工程的基本要求。水利工程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分布,规范处理工艺的应用,强化水利工程中的地基强度。

参考文献:

[1] 韦统轩.浅议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4:128.

[2] 肖璐.水泥搅拌桩技术在水利工程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91-92.

[3] 陈柱辉.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处理探讨[J].门窗,2013,09:159+161.

[4] 李轩.论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双向水泥搅拌桩的技术处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1,04:45-46+23.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市政公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遵循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工作要点,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方式增强软土地基结构的强度、稳定性,有效预防因为软土地基不稳定、不坚固出现质量缺陷问题,改善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现状、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促使各项施工工作的良好落实与开展。文章分别从软土地基的特点展开,重点分析具体处理方法,旨在提升市政公路桥梁的强度和承載能力,保证车辆与行人的安全。

关键词:市政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引言

软土地基容易出现沉降、滑动,如果过多的车辆进入桥梁中行驶,不但桥梁会受损,桥梁的地基还会出现塌陷的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公路桥梁垮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着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同时还会大幅缩短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从而增加软土地基修复成本。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软土地基问题。掌握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土质结构,采取科学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升公路桥梁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保证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1软土地基具体特点

1.1含水量高

众所周知,软地基这个地理形态在我国山区道路中是非常普遍的,因此与我国以往的传统土质地基的含水率比例不同,在软地基中的土壤含水率比例可以说非常丰富。但软地基并不能形成良好的土壤渗透能力,主要因其中的水分能够到达百分之七十以上。通常情况下,当软弱土层含水率比例一定时,土的流动性会提高,所以,在这时就必须加强对地基的加固,但路面施工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1.2压缩稳定时间长

综合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特征直接会影响到它的后期施工,比如在施工阶段就必须通过额外的手段来强化软土地基,而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可以运用挤压排水的原理,将泥土中过剩的水份排除,这也就能够更有效的增强土质的稳定性。不过在实践进行的时候会出现其他问题,比如,如果这种方式并不能产生效应,受到压实后软土地基中的泥土反而不会稳定,也就会为道路建设留下无法忽略的隐患,这样不但阻碍了道路工程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还大大降低了施工质量。

2软土地基对市政公路桥梁工程的影响

2.1路面碎裂速度加快

正是由于软土地基中的抗剪强度低、易压缩性能强以及稳定性弱等特点,软土地基会加快市政公路桥梁的路面碎裂速度。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市政公路桥梁工程,在具体的路面施工中都会使用沥青和混凝土材料,由于沥青和混凝土材料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不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会严重影响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进而出现路面破裂现象,对路面车辆和行驶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造成地基路面沉降现象

路面沉降现象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中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造成路面沉降的原因较多,不利于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有序开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软土地基的过渡段长时间遭遇雨水侵蚀出现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现象所致,加之软土地基本身具有较大的厚度差,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硬度。此外,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其稳定性就会越来越差,使软土地基的沉降率变大,进而缩短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3市政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3.1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的运用

与普通软土地基相比,在市政公路桥梁施工时还会遇到软粘土地基,这种地基的处理方法与普通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求施工人员在软粘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环境和其他外在条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相应了解制定合理的软粘土处理措施。另外,在软粘土地基处理时,需要引入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明确软粘土地基地表硬壳的厚度。综合处理地表硬壳薄弱地区,进一步实现软粘土地基处理的作用,保证道路桥梁整体稳定性。在进行软粘土地基处理时,需要采取砂石作为软粘土地基垫层,并应用大型机械设备碾压密实,缩短软粘土地基处理时间,减少软粘土地基处理资金投入量。此外,在市政公路桥梁施工之前,需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保证相关施工人员对软土地基和市政公路桥梁施工要求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按比例投入适量石灰,保证石灰搅拌桩施工的合理性,借以提升市政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的稳固性。

3.2换填法施工工艺

换填法施工工艺在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量实践证明,换填法施工工艺对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具体操作流程为:(1)将地基下一部分的软土挖除,通过人工填筑的垫层将其作为软土地基的持力层。(2)通过应用排水设施,保证人工填筑的垫层满足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的基本要求。(3)铺设一层砂石,在铺设砂石的过程中,应采用分层铺设的方法,每一层砂石的厚度要严格控制在0.2~0.3cm,并能保证砂石铺设的质量。由于换填法施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提高工程项目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如果将其应用到本工程项目中,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置换法

1)应用复合地基法处理软土地基时,主要在原地基土质中使用,采用增加桩体的方式分担部分土质的荷载,复合地基法置换原土体3%~25%的土体量,从而可以显著提升地基的荷载承重能力。当然置换所用的材料只要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可以进行替换,如目前经常采用碎石桩置换原地基土质,但是置换的量一般需要达到原地基量的40%左右。2)采用置换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桩长效应。桩长效应会影响置换法应用效果的相关因素,同时加强对碎石桩的重视程度,2cm是碎石桩方法应用的分界线。对于小于2cm的碎石桩为了提升地基负荷能力,可以适当延长碎石桩的桩长。在置换法应用环节中,还需要发现石灰桩的应用特征,石灰桩对垂直方向荷载的传递值远超过碎石桩,石灰桩作用效果明显。3)采用置换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桩的端阻作用。当应用置换法的过程中,发现桩存在端阻作用,对于碎石桩而言,在一种情况下,碎石桩长度在基础宽度2.5倍以上,可以将置换法应用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不考虑桩端阻作用对施工方法形成的影响。

3.4预压固结法施工工艺

预压固结法施工工艺也被称为排水固结法,主要利用压实机械碾压地基土壤,先于地基区域内的地面上堆置重物并预压一段时间使地基密实,以此提高地基承载能力,降低沉降现象。预压固结法可以分为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是在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地基上再施加一定的荷载,从而将孔隙中的水慢慢排出,这时孔隙的体积就会随之减少,地基产生固结,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真空预压法是指先在软土地基的表面铺设一层砂石作为垫层,并埋设排水竖井,再使用不透气的封闭膜使其与大气隔离,再将薄膜四周埋入土中,通过已经埋设好的排水竖井,用真空装置将其中的空气抽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出行紧密相关。施工企业必须明确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处理软土地基问题,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浩.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技术处理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9):128-130.

[2]易根平.市政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2):129-131.

[3]杜青.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J].交通世界,2017(36):46-47.

[4]董业明.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的应用[J].国际援助,2020(14):107.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现阶段,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要求比普通地基上的要高一些。基础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必须确保基础施工质量,才能提高整体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软土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简要探讨。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软土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

1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优势

1.1 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

建筑施工作业中,桩基础施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桩基础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对地基性能的优化,使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来承担整体建筑的竖向结构荷载,保持结构稳定性。尤其在当下建筑工程领域,高层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并且建筑高度越来越高,使地基需要承担的竖向荷载也越来越大,桩基础的应用可以保证地基在受到荷载或者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不产生沉降过大等问题,为建筑土建结构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1.2 能够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地基的加固,为基础施工创造更安全的条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时,是将桩柱嵌入地层中,减小地基土颗粒之间的孔隙,从而提高了地基土的密实度,有利于减小土层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1.3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桩基础结构下,单柱的侧面强度相对较高,正是因为桩基础结构的这一特征,使建筑结构对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外力作用等有更强的应对能力,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高层建筑软土地基桩基础主要施工技术

2.1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一般是指在施工现场运用机械来钻孔的形式在地基上留下桩孔,接着把钢筋笼放到里面,然后再用混凝土将其灌注的桩基类型。它和打入桩的类型不同,钻孔灌注桩是先打孔然后再灌注成桩,但对桩体周围相对移动的土会对桩基造成一种压力,科学的把控桩基才可以防止塌孔和缩径情况的出现。通常而言,可以从桩孔的垂直程度精确地感受到灌注桩是否符合规范,还可以通过扩大桩基支撑面来提升桩基地牢固度,并且还要对钻杆和钻架垂直程度展开定期地核查,以保障其准确性。成孔后还应该把井斜超声波探测仪器及时拆卸。在钻孔灌注桩时,要科学把控桩位线与护筒中线的偏差,将其控制在 500mm 以内,并且还要对回填土展开认真勘察,保障土壤填埋符合规范,防止漏浆。除此之外,还要具体掌握钻孔的深度,将桩架具体固定之后还要对梁底和桩具的间距展开如实记录,通过钻杆在钻机上的长度来推测成孔后的具体深度。当钻孔到达指定位置时,要通过钻杆进行清空工作,这样才能保障桩基施工的实际质量。

2.2 粒料桩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软土地基桩基础施工时,会进行压桩处理。此时,桩基附近的软土会受到影响,软土本身强度就不高,在受影响后比残余强度更低。假设停止施工,被影响的软土强度有所恢复,使用粒料桩施工技术可以增加压桩的承载能力。如果高层建筑是采用碎石、砂等材料,并通过机械设备实施成桩施工时,粒料桩与其他软土地基形成复合类型地基,可实现较好的置换作用和排水作用。与此同时,各粒料桩之间的距离、直径大小等都需结合高层建筑实际情况计算,若无法确定对应的施工方法,就需提前进行实验。

2.3 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首先要充分做好前期工作,主要涵盖了预制加工、起吊运输、堆放整理、放线定位等工作,施工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制桩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配筋率需要达到相关施工要求。二是如使用现场叠浇法来制作预制桩,则需要在桩与桩之间、桩与底模之间进行隔离工作,避免构件相互粘连,且上层桩的浇筑工作需要在下层桩混凝土强度达到 30%以上才能开展。三是起吊预制桩时需要保证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超过 70%。吊点的选择需要秉持吊点之间跨中弯矩与吊点处负弯矩大致相同的原则。四是在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后才能进行运输与沉桩。预制桩达到施工现场后需要避免再次搬动,避免桩身出现损坏。五是预制桩的堆放环境需要平整有序,堆放层数要适当控制在 4 层以内。六是合理安排沉桩顺序,要秉持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原则。预制桩锤击沉桩的施工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确控制入土角度,保证桩身、桩帽、桩锤三者的中心线重合。桩入土的垂直度偏差需要控制在 0.5%以内。(2)对桩头进行全面保护。桩头、桩帽之间需要设置弹性衬垫,避免桩身受到冲击应力而被损坏。(3)合理控制初期的锤击落距,待预制桩入土稳定厚,落距需控制在 1 mm 范围内。当桩顶高于自然平地时,则可以使用送桩器将其送入土中。(4)实时观察预制桩的入土速度、垂直角度、贯入度等数据,如发现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暂停打桩,采取应对措施。

3 高层建筑软土地基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3.1 确保打桩与送桩满足施工要求

建筑施工的核心就在于基础建设,而基础建设的核心则在于桩基础结构的方式与实际工程开展的具体情况。因此,在桩基础施工时,无论打桩还是送桩,都应将相关数据加以记录。在打桩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按照相关标准将入桩深度详细记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焊接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对应的隐蔽记录。施工人员插桩时,需确保桩头和地面标志对齐,若发现桩头未对准地面标志,需及时调整,在桩位判断上可以使用经纬仪或吊砣垂线来实现。在打桩时要随时配备水准尺,便于随时测量垂直度,根据相关标准,垂直偏差不能超过 0.5%。而在送桩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使用水准仪控制标高误差,将其控制在上下 5 cm 以内。

3.2 严格控制桩基垂直度与水平位置

在正式打桩之前,施工单位需确保施工现场的平整度,送桩孔要立即实施回填,在打桩设备上要配置两根水平尺用来测量垂直度和水平位置,使用水平尺校正以后再实施打桩。打桩时,若发现桩机垂直度或水平位置存在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会使桩身断裂。施工人员需结合打桩设备的垂直悬针对设备加以调整,使其恢复正常运行,并且,还需结合经纬仪和吊砣垂线调整桩机位置偏差,偏差应控制在 0.5%以内。在打桩时需一边打一边观察,确保在接桩时所有桩的中心线处于相同垂直线上。

3.3 满足焊接基本要求

在对桩基础钢筋笼进行焊接时需提前将杂物清理干净,采用对称分段焊接法可以有效削弱残余应力,也可降低变形率。在对间隙进行焊接时,可以使用铁片辅助,垫实以后进行焊接。焊缝应当是连续且饱满的,在焊接结束之后还需再次清理焊渣,随后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需补焊,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软土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高层建筑修建在软土地基上时,可运用桩基础施工技术起到辅助作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施工成本;在施工前需落实现场勘查工作、做好施工现场准备工作,以及做好设计与準备工作;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应用了灌注桩施工技术、粒料桩施工技术等;同时,施工时需确保打桩与送桩满足施工要求、严格控制桩基垂直度与水平位置、满足焊接基本要求,提高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公雪.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低碳世界,2019(07):122-123.

[2]杨南,颜晗.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173(10):188-189.

[3]宋莉杰.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216(03):138-140.

上一篇:融资战略论文下一篇:防震减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