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战略论文范文

2024-03-16

融资战略论文范文第1篇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直接影响着市场的有机进行,企业生存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各项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需要政府实施政策性支持协助。近年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为促进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先后推出了很多关于企业融资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降准降息、扩大资本市场准入、各类债券发行政策调整等,但是由于与各类金融部门没有衔接好,政策无法执行到位,主要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也缺少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制度,最终导很多优惠政策都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企业并未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政府在企业融资问题上起着重要推手的作用。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多的倾斜和政策支持,而民营企业得不到资金上的便利和优惠,造成了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公平和竞争条件的不对等。很多民营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难以通过公开市场进行筹集资金,股市、债市的种种约束限制,造成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

(二)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企业融资意识不够,信用管理制度不规范。目前很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只注重财务核算工作,不注重企业财务工作,对融资工作意识不够,存在经验不足,对金融部门的行业优惠政策、各种融资工具了解来到位。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不能真正发挥出企业的优势,无法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造成金融机构不能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另外,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然而很多企业不注重自身信誉,恶意拖欠利息、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长时间不还款等现象,造成企业信誉低下,授信额度下降,征信系统出现不良。所以,企业信誉登记问题是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民营企业在融资战略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不完善

企业融资主要是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而内部融资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盈余资金积累,是成本低、风险小的融资渠道,但需要一定的资本积累期,同时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积累能力,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外部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及其他融资机构,由于贷款的来源过于的集中,渠道单一,期限较短,成本较高。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外部融资,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的限制,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信用等级要求较高等原因,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银行和投资机构债务成本较高,对企业内部管理和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企业自身财务环境的影响

1、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很多民营企业股权不清晰,责权利不明确,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造成其信用等级比较低,无法取得债权人、投资者信任。大多数民营企业管理方式比较粗放,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而或多或少的带有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或者是实际控制人在管理,造成经营决策存在弊端,存在经营理念短期化倾向。

2、内部控制不规范,相关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随意性大,报表不完整,存在多本账簿、多头开户的现象,导致核算真实性差、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不重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性,无法进行科学决策。

3、融资结构不合理。

现在很多企业盲目融资,不考虑融资成本及偿还能力,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混用,融资期限也不与应收账款、投资回收期不匹配,到期不能偿还只能借新还旧或借助高利贷等方式,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同时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债务融资比例过高,造成企业风险加大;股权融资比例过高,则造成企业控制权分散,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稳定。

三、优化民营企业融资战略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财务环境

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责任与经营业绩挂钩,使股东与经营者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1、优化股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良好运作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条件。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促进股权结构合理化,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重视企业信用管理,加强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在市场融资机制下,企业的信用行为已经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面对债权人、投资人的监督,必须对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利润指标等形成一整套形之有效的监管体系,高度重视企业信誉,树立良好公司形象,增强公司凝聚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3、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的融资战略涉及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还要求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要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知企业的融资战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外部政策的变化,制定企业的融资战略。

(二)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是借助各类融资工具进行融资,不同的融资工具和方式形成不同的融资模式。融资方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股权融资,即企业进行上市募集资金、配股、增发及战略投资引进等;另一种债务融资,即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渠道融资方式,达到合理配置,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形成对公司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及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结合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合的融资战略

企业发展都自己的生命周期,企业需要在全面研究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前提下,规划企业资金筹集的目标、方程、原则、结构等重大问题,以确保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1、初创期企业融资战略的选择。

该时期企业所需资金比较多,急需大量资金来推动企业发展,因此初创期企业在融资战略选择上要十分谨慎,要考虑融资期限、融资成本及其他附加条件,同时投资主体会要求较高的回报率及较多融资条件,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2、成长期企业融资战略选择。

成长期的企业财务状况得到明显优化,现金流比较好,较容易取得外部融资,可选择上市、发行债券及商业银行借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战略,避免高负债率经营。

3、成熟期企业融资战略选择。

成熟期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财务指标较好,该时期的融资战略应用自身优势展开融资,合理配置外部资金,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结束语

融资战略管理与企业的发展命脉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经营过程中,要优化企业的财务环境,建立科学的发展战略,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的提升,合理筹措资金,确保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摘要:融资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一个前提条件, 融资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企业发展实际现状制定合理的融资模式是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是加强企业行业竞争力和市场盈利能力的保障。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行业特性以及发展的不同情况, 进行合理的融资模式选择, 从而有效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本文主要从企业融资现状、融资战略选择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选择融资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融资战略,财务环境,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 王惠.企业融资战略模式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 (25) :38-39.

[2] 傅磊.浅议施工企业融资战略选择及风险防范方法[J].商业经济, 2016 (10) :99-100.

[3] 谢丹.企业融资的战略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06) :129.

融资战略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企业资本运作以及投融资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经理人市场

经理人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企业资本运作以及投融资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经理人市场发展水平来说,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难以有效满足企业资本运作和投融资能力提升的需求。我国现阶段的经理人市场具有较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即我国经理人市场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经理人以及非国有企业经理人,这两种类型的经理人在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市场选拔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经理人都是由政府来选定,而民营企业的经理人都是企业家族成员或者与企业家族成员具有密切关系的人员。由此可见,不管是国有企业的经理人还是非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在市场活动中均难以有效进行监管和约束[1]。除此之外,在目前的经理人市场中缺乏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以及信息传导机制,并且缺乏良好的信誉基础。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关于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有效保障资源配置效果。

(二)缺乏系统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企业已经认识到监督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企业的监督激励机制进行优化完善。但是整体来说,我国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系统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虽然很多企业内部设置了独立董事自己监事会等机构,但是他们在企业发展中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导致这些机构形同虚设。此外,企业在对管理层的绩效考核标准制定以及激励措施的设置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企业股东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利益冲突,不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在资源配置上也各自为政,难以实现协同发展。甚至部分部门负责人受到私人利益的影响,通过向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利益输送来影响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部署,促使企业资源更多地向本部门集中,这样的行为将会进一步降低企业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严重影响企业投资人的根本利益。

(三)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以及专职的审计人员,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将企业审计工作安排到财务部门进行负责,既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容易造成工作的混乱,降低了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对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难以有效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二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集团均存在一些关联企业,但是这些关联企业不属于上市公司的范畴,这些关联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同时缺乏系统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基于我国法律对于企业资金筹措以及使用的严格要求,集团企业难以对关联企业的投融资信息进行批示,企业股东也无法对当前的投融资情况进行准确了解,进而难以对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企业资本运作以及投融资能力提升改善策略

(一)建立系统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应该规范现有的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提供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地位,通过设立董事会下属专业委员会等方式来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应该采取限制性股票以及强制股票期权等方式来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同时还应该积极改善股权期权激励机制所处的法律环境,以此来有效缓解企业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在企业开展投融资活动时,需要企业对该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项目资金筹措和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系统详细的说明[2]。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融资投向转变问题,那么应该按照公司相关章程,召开相应的董事会议或者股东大会,就该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如果董事会议或者股东大会达成一致,通过批准,那么便可以对该项目按照董事会议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进行修改,并对该项目出现变更以及舍弃的原因进行解释。待修改完成之后,对外公布企业新的资金计划。

(二)优化股权结构,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企业除了考虑主要股东外,还需要维护中小股东的根本利益,围绕中小股东的权益对股权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也就是说企业在存在相对性控股股东的同时,还应该同时存在其他类型的大股东,从而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这部分股东可以自身的股权对企业控股股东的权利进行有效制衡。二是促进企业投资人员的发展,有效改善企业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的现象,防止企业控股股东通过企业内部的资本市场损害上市公司的市值,有效发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三是积极鼓励集团公司进行整体打包上市,集团公司整体打包上市有助于解决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企业治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三)积极发挥经理人在企业管理层中的监督作用

经理人对于企业管理层具有监督作用,通过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有助于提高企业战略转型中的资本运作与投融资能力。经理人可以利用银行持股方式或者安排银行代表全程参与董事会议的方式来建立完善对债权人的监督管理。如果银行要对企业发放贷款,首先银行需要对上市企业的资质进行详细评估,其次银行还应该把企业关联公司也一并纳入到信用评估体系中。这样,既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融资效率,还可以有效保障债权人的根本利益。

(四)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

我国企业涉足资本市场,开展资本运作以及投融资活动并没有太长的时间,但是在我国融资活动开始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竞争实力逐渐提高。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如果某些环节发生问题将可能会对金融系统整体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有效规范和约束我国企业的投融资活动行为,既可以保障我国企业投融资活动参与资金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金融风险的产生。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对金融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建立统一审核和交易机制。同时还应该将监管重点放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新兴机构的监管中,这些金融机构可以向企业提供一定的投融资服务,但是这些金融机构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监管套利方面的问题。因此在金融监管中应该将这些金融机构作为主要的监管对象,对其业务范围进行严格审定,有效防止风险的发生。整体来说,通过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保障企业开展金融投融资活动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企业开展金融投融资行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能力。

三、结束语

基于上述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期。这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各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占据一席之地,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转型。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需要大力提升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投融资能力,保障战略转型的成功实现。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战略转型中资本运作以及投融资能力的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转型的顺利开展。基于此企业应该针对企业资本运作以及投融资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建立系统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优化股权结构,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积极发挥经理人在企业管理层中的监督作用以及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来全面提升企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能力,更好服务企业战略转型。

摘要:企业战略转型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战略转型中的资本运作能力和投融资能力相对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转型的顺利实施。本文首先对企业资本运作以及投融资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企业资本运作以及投融资能力提升改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战略转型,资本运作,投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苏亮, 洪维婷.市场经济视域下企业资本运作的现状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 (23) :21-21.

融资战略论文范文第3篇

在2009年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化进程,为中国内需的扩张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也带动了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开始引起监管者的关注,并不断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管指引,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的平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到2010年,无论海外市场还是国内金融市场,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忽然变得异常担心甚至恐慌。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迅速增长,会带来银行信贷风险的迅速上升,同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收入,进而会降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偿还能力,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实际上,忽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显然是不对的,但是,过分夸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同样也是不客观的,这种过分夸大往往没有注意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独特特性。例如,商业银行对于占据70%以上的县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一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结构分布中,财政偿还能力较强的省市级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占据主要比重;土地收入占地方政府收入超过50%的城市实际上在中国屈指可数,绝大部分城市的财政收入结构是多元化的,对土地收入的依赖程度相对有限。

在当前体制下,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规范化,而不是妖魔化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确实是2009年应对危机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融资主体。受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以及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各地方政府纷纷举债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剧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监管机构已开始着手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管理,2009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已呈现冲高回落、增幅放缓的趋势。在2010年1月19日召開的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曾在讲话中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在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的调控下,预计地方政府融资会有所收缩,各商业银行在新增贷款控制方面,将减缓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审批,在增量放贷方面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将进一步增强。

在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不能一概否定。从一般意义看,地方政府之所以通过大量设立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主要是由于在中国分税制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的分配出现了事实上的事权的重心下移而财权的重心上移,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同时,中国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从而导致大部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唯有寻求外部融资。因此,尽管目前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调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信贷资金流入地方融资平台,但在地方政府不允许直接举债以及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的前提下,银行贷款依然是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这个过程可能会伴随着整个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的过程。

地方融资平台急剧增长的风险大致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与地方财政相关的风险;第二,如果地方融资平台破产,将会波及相关金融机构。

在风险防范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完善中国财税体制,平衡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降低地方政府对外融资的依赖性,并摸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制定合理的债务风险控制标准。在现阶段中国急需摸清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规模,减少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盲目借贷。同时,还需建立一套既符合地方财政债务状况,又能反映地方财政风险程度及其变化发展趋势的风险控制标准,以监测和预防债务风险发生。在成熟市场,大部分国家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都制定了风险控制标准。以美国为例,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不仅制定了规模控制标准而且还制定了风险预警系统,通过严格的规定来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

第二,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需要对不同地区进行分类对待。虽然地方政府融资风险有所上升,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存在同等的风险。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和财政增长能力很强,其负债水平相对较低,债务风险较小;另外,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商业环境,带动了项目周边土地增值,增强了地方政府收入。这些评估需要差别化地看待,需要动态地看待。

第三,应当区分不同类型的融资平台,实行分类管理。一方面应区分不同行政级别的融资平台,对于县(市)级、区级等财政实力相对较弱的融资平台,由于2009年已有大量的新增贷款流入,因此,该类融资平台目前风险相对较大。同时,也需要区别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状况良好的投融资平台可以就直接转向市场化的融资;而一些纯属用于进行融资并没有什么具体业务的平台,应当纳入重点监控风险的行列。

第四,引入市场约束,鼓励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减少银行系统风险的积聚。在美国,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进行融资,但由于中国现行预算法尚未修订,地方政府尚不能直接发行债券,因此采取组建地方融资平台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实质上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市政债券在诸多方面都很相似。现阶段中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政策为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债券提供了条件。2009年中国共发行了105期城投债,发行规模超过1300亿元,但远远低于银行贷款融资额。因此,未来在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城投债,是改善融资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还依然在地方政府整体的财政状况承受范围之内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地方政府整体财政状况不断趋好,财政承担债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6406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28645亿元,增幅达到347%,2009年1-11月地方本级财政收入达29328亿元,同比增长12.1%。

至于地方政府合理的债务规模,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制定地方政府债务控制标准,但可以借鉴成熟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管理经验来进行估算。

成熟市场在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需求控制方面,较为常用的指标为债务率和负债率。各国主要是通过对指标设定一个警戒线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对警戒线的设定不一。以债务率为例,债务率是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地财政收入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地方政府通过动用当期财政收入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是对地方政府债务总余额的控制,美国规定债务率(州或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州或地方政府年度总收入)为90%~120%;新西兰要求地方政府债务率小于150%;巴西规定借款额不得超过资本性预算的规模,州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州政府净收入)小于200%,市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市政府净收入)小于120%。

考虑到中国国民经济及地方财政的高速增长,假设债务率不超过200%,在此基础上可计算出中国地方政府本级整体债务余额2009年11月末不应超过58656亿元。当然,这只是静态的、小口径的测算,更为合理的测算应当考虑基础设施完善所带来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提高以及其他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实际的地方政府所可以承担的最大债务规模应当大于前述规模。

地方投融资平台不会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状况

对于银行新增贷款大量流入地方融资平台这一点,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看待。向地方融资平台发放贷款,最初由国开行在发放“两基一支”贷款中被广泛使用,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类贷款往往存在金额大、期限长、违约率低等特点;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巨大的融资动力,随着国开行业务模式的成功,其他银行亦加大了对地方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的力度。由于存在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这类项目贷款往往成为各商业银行尽力争取的对象,带动了近年中国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在此轮经济调整中,各大商业银行积极“争抢”4万亿投资计划中率先推出的优质项目,贷款规模猛增。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并不会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现象,如十年期的贷款项目,按照惯例,并非一次性还款,可能从第二年开始就还款,风险被逐年分散。此外,人们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贷款风险的考虑主要源于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担忧,在当前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近年均有大幅提高,政府偿付能力不断增强,贷款风险短期内爆发的可能性不高。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会提高土地收入的。

多年来,中国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控制方面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认为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已经有能力处理经济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对于此轮经济调整过程中发放的天量信贷,随着信贷风险的逐步暴露,将可能导致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有所上升,但并不能因此而得出银行面临巨大风险的结论。商业银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合理平衡信贷结构,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防止盲目紧缩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投入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已开始意识到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有意收紧一些风险承担能力不高的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指紧缩对新增项目的信贷投入,对于已纳入本年度放贷计划的项目,已经处于建设阶段的项目,已经签订贷款意向或者已经授信的贷款,银行会继续实施,保证项目按时建成完工。对于新增的项目,央行和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给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进行严格控制,以控制风险,保障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

除信贷资金投入外,地方的公益建设项目资金还有其他的来源方式,如资本市场债券融资、信托计划、BOT等。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可将现有大量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证券化,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由市场发现价格,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2008年11月份以来,为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鉴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除财政部代为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地方债券外,全国各地的投融资平台加大了发行城投债的力度,尽管在城投债发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对城投债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滞碍,但城投债的发行对推动经济复苏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未来仍可成为地方政府公益建设中的重要资金来源。城投债作为“准市政债”应该在规范中不断发展,为支持地方建设继续作出贡献。

地方投融資平台的信贷增长惯性,在信贷紧缩环境下,可能会挤压中小企业市场化融资

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初地方政府财政投资保持了较大的力度和速度,对阻止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缓解其他经济、社会问题以及后续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政府投资基本上控制在基础性设施、重大民生工程和对其他竞争性领域有带动作用的产业等领域,不能替代或挤占民间投资的空间。目前的经济运行也已经显示出民间投资增速的趋势。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此作出了基调性和方向性的决定,而且还有了较具体的安排,鼓励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明确强调要在金融上支持小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2009年应对危机是有积极正面效果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隐患,突出表现在宏观调控的回旋余地明显减少,如果信贷投放的实际需求强大,但是为了防止通胀过于严格地控制信贷,银行为了防止已经发放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自然集中把经过严厉控制之后的贷款投放到2009年已经开工的项目,那么,除了2009年基础设施项目之外的中小企业,必然再次遭到信贷的打击。

为了防止这种挤出效应,应当鼓励基础设施多通过直接融资来进行,同时在物价压力明显回落之后,货币政策基调要从当前较紧的基调中转为适当放松。表现在信贷的投放上,就是在没有显著物价压力驱动下,适当放松的信贷可以推动资金进入经济复苏所需要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等。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融资战略论文范文第4篇

(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 地方融资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单一性地方融资平台、综合型地方融资平台、公益性地方融资平台以及经营性地方融资平台。当前我国各个地区在进行城市发展建设时, 必须依靠地方融资平台的协助, 而且一般情况需要的规模和数量十分大, 这种情况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不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经营的过程中, 在地区发展状况存在差异的情况下, 其经营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融资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再加上对其监管力度的强化, 地方融资平台必须做出适当的变革, 以适应政策以及市场的要求。此外, 很多地方融资平台在还债时, 主要的资金来源地方政府出让入地获得的收入以及相关的补贴, 因此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大。

(二)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太过迅速, 在短短的几年内数量暴增, 进而导致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骤然增大。其二,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几乎全部是国有独资性质, 因而其最终决策权有政府主导或者绝对掌握, 无法向市场化、实体化方向发展。其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流向相对比较单一, 多为偿还到期债务、基础设施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其四, 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相对比较小, 因此需要承担过高的负债率, 对政府的依赖性比较强, 因此多存在融资能力差的问题, 导致商业银行对其信贷要求越来越严格。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方式创新措施

当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着重要的转型发展期, 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就需要拓展其融资渠道, 促进其经营能力的提高,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融资方式创新:

(一) 企业的上市融资模式

对于政府控股的企业来说, 在进行上市时主要的步骤如下:先准备相关的材料, 人后与证交所、银行等机构进行交流沟通, 在上市成功后, 就可以公开发行股票, 公开进行资金募集。对于上市企业来说, 需要向社会公开自己的资本情况, 进而在市场中获得融资, 然后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地方政府公共产品服务的建设中, 政府将会给予提供资金的企业一定的优惠, 最终不仅可以使政府的相关项目建设可以获得资金保证, 同时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时, 有以下几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其一, 企业上市的最根本目的是盈利;其二, 为公开资本市场打通未来的融资渠道, 提高企业的借贷能力;其三, 在这种融资模式下, 可以使企业的信贷能力更加明确, 促使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更为清晰, 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

(二) 申请专项融资资金

当前在政府的特定事项或者重大建设项目中, 没有设立专项资金。在这样的背景下, 可以通过申请专项资金的形式, 交给企业进行开发建设, 如在特定扶贫项目、公益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均可以采用申请转向融资资金的方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后, 经由国家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批准同意, 专项融资资金需要在其监督下使用。申请转向融资资金的方式具有以下两个特点:这其一, 企业获得融资资金不需要偿还, 成本低、利息低, 因此产生的资金成本费用相对比较低;其二, 该融资方式下获得的资金, 不能挪作他用, 必须要专款专用, 在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后, 才能开展工作。

(三) 融资租赁模式

这种融资模式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 由出租房向供货方采购租赁标的物, 将其租给承租方使用的一种方式, 这种融资方式比较适合底子较好或者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融资租赁的优势主要表现为:首先可以促进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当前很多政府融资平台都存在资产流动性不足、财务风险大的问题, 通过售后回租方式的使用, 不仅可以促进资产流动性的提高, 将企业的存量资产盘活, 促进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 同时对企业的争产生产经营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这种融资方式受到的限制相对比较少, 而且具有易于操作的优势。融资租赁采用融物的方式来实现融资目的, 在监管上更多是贸易行为, 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要求不是十分严格, 并且在审查时, 相关的程序也较为简易;再次, 这种融资方式可以节约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企业通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获得资金后, 不会对自身的授信额度产生影响, 融资租赁同时可以促进企业财务指标的改善, 促进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增强, 这样反而可以提高企业在银行的资信水平;最后, 合理避税。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 融资租赁设备提取折旧时, 可以根据使用年限和租赁期中较短者计算, 这样企业可以获得因加速折旧而延迟缴纳所得税的好处。融资租赁可以选择使用的业务模式很多, 如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售后回租、委托租赁等。

(四) 增资扩股融资模式

增资扩股融资模式指的就是在政府或者非政府控股的地方融资平台中, 需要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通过融入资金、扩大股本等方式提高信贷能力, 进而促进资金实力的提高。在这种融资模式下, 上市企业或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项目或者向社会发行新股的方式, 吸引社会中的投资者, 然后将企业获得融资资金的来源将其分为私募方式增资扩股和集资方式增资扩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采用这种融资方式时, 首先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 然后向投资方进行报酬费支付,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支付, 企业可以不承担特定限制范围中的支付压力, 这样就可以促进财务风险性的降低。增资扩股融资模式的主要流程是:企业通过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 了解自己的资金规模以及股本结构, 然后确定需要融资的金额。接下来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宣传, 与有意向的投资者接触协商投资模式和金额, 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协议, 根据其中的规定, 共同进行经营和享受利润, 同时共同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 杠杆收购的融资模式

这种融资模式指的是在企业在自身能力范围许可的情况下, 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 增加财务杠杆力度, 然后收集资金, 收购别的企业, 通过对相关企业现金流量的掌握, 偿还自身的债务, 提高自身价值, 增加融资效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类型进行:杠杆收购控股、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典型杠杆收购。这种融资模式的特点表现为:首先是银行提供的债券, 直接融资;其次是企业的融资杠杆可以反映企业股本与资本负债比率, 企业在进行杠杆融资时, 就贷款资金支付相对应的利息。在具体实施中, 需要先确定收购的目标企业, 然后双方签订协议, 获得资金后进行收购和拆卖, 最后重组和上市。

摘要: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提供中,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与此同时因为其运作的不规范, 带来了很大的财政融资风险。融资渠道的拓展, 可以促进政府融资平台资金实力的提高, 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梁芷铭, 张茜.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机理及模式创新[J].财会通讯, 2016 (14) .

[2] 周辉.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创新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 2017 (5) .

[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 2018 (13) .

[4] 胡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的发展与变更[J].当代会计, 2016 (9) .

融资战略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2008年末,随着美国政府对两大住房贷款融资机构的接管,以及五大投行中的三家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一场由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航运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通过分析造船业在此次金融危机受到的影响及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主要从船舶企业的融资途径、抵押融资和银行抵押融资风险管理几个方面,对振兴造船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对策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造船业;融资;对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A

“海运市场就像一个赌场,且波动很大。”2008年9月的金融危机加剧了这一市场的波动。这次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而且使实体经济的发展遭受了巨大冲击,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的国际航运市场也不可避免的遭到重创:运量骤减、运价暴跌等原因,共同导致了现今航运业的严重不景气。处在航运产业链上游的造船业当然也未能幸免于难,重新洗牌已是大势所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务院于2009年2月1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所以如何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至关重要。

1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及航运经济影响概述

金融危机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严重放缓。世界银行发表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由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将从上年的3.7%下降至2.5%,而2009年将降至0.9%;其中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将出现普遍的负增长,例如美国就可能下降0.9%;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009年增长率则将从2008年的7.9%降至4.5%;即使像近些年来GDP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我国,2009年也可能降到8%的水平,有的预计只能增长7.5%,甚至更低。

2 造船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金融危机使造船业陷入了困境:出口锐减,本币升值使造船收益减少;信任危机,造船业信贷紧缩;船东撤单,新单减少;股价大跌,造船企业IPO延迟。归根到底,就是在于融资难的问题。于是,在当前情势下,如何能有效解决好融资问题,探索出并利用好新的融资渠道,便成为重中之重。要想做好、做强融资创新,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就需要以银行为中心,政府、企业密切配合,多管齐下,为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而共同努力。

3 解决造船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开拓融资新途径,力助船业过寒冬

造船企业应积极发展与金融机构的新型业务关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船企可以充分利用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品种齐全、功能强大等优势,为船舶出口争取“一站式”的融资服务。根据企业需要,银行在船厂交船前可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同时提供所需的履约和预付款等保函服务,满足企业在建造船舶中对资金的需求。

(2)通过加强与国外有关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融资便利。船企将自身需求和信息提供给进出口银行,之后进出口银行可请国外金融机构继续为进出口银行出口买方信贷提供担保,还可利用这些机构长期从事船舶融资的经验,借助他们广泛的客户网络,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

(3)加强对船舶融资担保方式的研究,有效控制船舶融资风险。目前,我国船舶融资模式还主要建立在银行信用担保基础上,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在船舶抵押担保基础上的融资模式,以降低船厂、船东的融资成本,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资风险,扩大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的规模。

3.2 完善我國在建船舶抵押融资制度

3.2.1 完善在建船舶抵押登记制度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造船企业长期来一直存在的融资问题日渐凸显:资产负债率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可用于融资抵押的资产较少,从而使得贷款担保变得异常困难。银行所能提供的融资产品也根本无法满足造船企业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如将在建船舶视为与在建建筑物相同的不动产,向银行设定抵押或向担保公司等企业设定反担保,就成为造船企业打破其融资瓶颈的关键。但由于我国《海商法》和《物权法》只是允许对建造中的船舶设定抵押权,均未对在建船舶抵押权的行使作出较为明确细致的规定。同时由于船舶行业融资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对在建船舶贷款采取了回避态度。因此,在建船舶抵押融资在实务中难以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突破我国造船企业的融资瓶颈并促进金融业对我国造船业的支持,建立健全的在建船舶抵押融资法律制度、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建船舶抵押制度迫在眉睫。

3.2.2 完善在建船舶抵押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应当加强银行对在建船舶风险的控制能力,建立在建船舶贷款的贷前风险管理和贷后审查机制。

具体地,在提供贷款前,银行应当积极评估抵押人的资信和实力,审核船舶的价值,对银行介入该项目所存在的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出结论性的客观评价,并提出规避措施。银行应该在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对造船项目的风险研究,制定出符合在建船舶抵押贷款风险的管理办法,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应当进行严格的贷后检查,并加强对造船项目的监管,核实资金的使用进度是否与项目的实际进度相吻合。

其次,银行要注重与船级社等专业机构的紧密合作,通过咨询并了解船舶在设计、建造等阶段的技术状况,来最大限度地防范船舶融资的风险。日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已与中国船级社联手签订了一项旨在突出战略重要性合作问题的协定。作为整个船舶融资系统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连接,等级证明和调查报告是融资银行用以监管目标船的重要技术基础。中国船级社在海事领域的强大优势将为进出口银行提供详尽而准确的信息,并从专业角度对造船业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从而将有助于提高进出口银行在支持中国造船业发展方面的专业水平。有了中国船级社对船厂的等级评估和对船东管理系统的认证支持,必将有助于进出口银行提高制定信贷政策的效率,并且更有效的发展新客户和开拓新船型市场。

3.3 发展船舶融资租赁模式

船舶融资租赁,就是以船舶为标的,由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即航运企业)对出卖人(即造船企业)、租赁物(即船舶)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通过支付租金,最终取得船舶所有权的融资模式。由于融资租赁兼具融资和融物特征,则其实质可被视为金融租赁公司为企业提供了长期贷款,解决了承租的航运企业希望扩大运力、但当前融资不畅的问题,同时有利于船厂扩大销售。但是,由于我国造船企业观念落后、市场准入制度限制等原因,我国开展融资租赁销售船舶业务还很不深入。

(1)租赁交易模式。

船舶融资租赁公司可由大货主、航运公司、船企和金融机构共同组成,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将订造的船舶租赁给航运企业使用,按约定,定期收取租金。在这种模式下,租赁公司是航运公司和船企的纽带:对航运公司而言,是出租方,解决了其融资造船的难题;对船企来说,是船舶买方,帮助船企获得了订单,一举两得。

(2)信托模式。

信托模式,是指信托机构可以通过发行信托收据来集合信托资金,然后参与社会投资,可以为船舶融资租赁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信托模式又可分为资金信托和动产信托。资金信托,是信托公司将多个信托资金集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资金组合,购买船舶,并以融资租赁方式租给航运企业;动产信托,是由船企作为设备所有权人(亦即委托人)与信托机构(受托人)签订信托协定,将设备所有权转移给后者,受托人再将设备出租或以分期付款方式出售。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利用受托人的资金,盘活委托人的固定资产,尤其适合于船舶这类投资巨大的动产。

除了加紧对以上两种融资模式的运用外,国家也有必要对船舶融资租赁进行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比如,赋予租赁公司与承造出口船的国内船厂同等享有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大力加强相关专业机构,比如船级社的发展,并密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和完善船舶融资的项目评估体系,使具有极大优势的融资租赁对船舶融资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122:66.

[2]叶志刚.造船业:利空充分释放,结构升级初见端倪[J].海通证券,2008,7(19).

上一篇:高强混凝土论文下一篇:软土地基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