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范文

2023-09-18

新闻评论范文第1篇

【摘 要】体育新闻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评论的视角和选题则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这些传统体育赛事。本研究另辟蹊径,以网球为例研究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在近些年的发展和转型,探讨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以新浪网球频道评论版为例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体育新闻评论 专业化 个性化

体育新闻评论是伴随着中国新闻评论事业的不断发展而进步的,从改革开放初期,并没有成为新闻评论的一个门类, “这一时期实际上大多数体育新闻评论都是以时政新闻评论的面目出现的,体育评论的这种泛政治化倾向是这一时期体育新闻评论表现出来的最大的特点。”①到如今随着整个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体育新闻评论不仅已经成为了新闻评论单独的门类,也具备了独立性、专业化的特点。而以《体坛周报》和《足球》为代表的专业化体育报纸更催生了专业化的体育新闻评论的创新和不断深化发展。其中以周文渊,李承鹏等为代表的专业体育新闻评论员的崛起,也使得体育新闻评论的地位与日俱增。而我们也发现,体育新闻评论的内容过于集中在对传统项目的聚焦上,而类似网球、高尔夫球这种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在中国不甚知名的新闻评论少之又少。一方面受众群不广泛,另一方面和体育报道的走向以及评论人才的缺乏密切相关。而在2011年李娜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之后,鉴于媒体的关注,使得边缘性的网球新闻成为了一时热点,随之兴起的网球新闻评论则成为了这一事件的受益者,这种边缘性的体育新闻评论也逐渐走向了转型之路。

一、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辨析

新闻评论,根据国内普遍比较认可的是丁法章的解释“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诸种评论形式的总称,属论说文范畴。”②而体育新闻评论则是“针对当下的体育新闻事件所阐发的观点性、意见性的语言或文字,具有思想性与社会意义,所以体育新闻评论最基本的价值就是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③而我们这里的研究对象即以网球评论为代表的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则是一种区别于我们经常看到的主流的足篮排这种传统体育新闻评论形式。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还包括针对网球、高尔夫、赛车、围棋等一些受众群体相对较小的项目的评论。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的研究价值在于透过其中看出体育新闻评论趋于向多元化转型,打破以往的足篮排垄断的评论内容。

二、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的转型

1、评论数量增多,主流媒体发声

当李娜在法国夺得生涯第一个大满贯之时,评论界的声音也纷至沓来。根据对新浪网球版的新闻评论数量的统计,在李娜夺冠当天,就有多达30多篇的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包括新华网、《新民晚报》、《人民日报》等等。而针对这一主题的新闻评论更是多达数百篇。碎片化的网络评论更多。一直处于边缘性地位的网球报道因为这一事件迅速崛起,催生了众多观点各异、质量也参差不齐的评论。根据新浪网球频道的摘录,在2011年6月5日这一天,《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分别发表了《李娜路径可以复制吗》和《李娜是最好的国家公关》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评论,《北京晚报》则从冷静客观的角度发表了《只有一个李娜还不够》的评论,“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仅有一个李娜是不够的,中国网球运动正在得到普及,但大部分普通家庭无力承担孩子的训练费用,更别说参加世界青少年巡回赛,而且商业赞助资源仍然极度缺乏。”④从我国的体育人才机制培养尚不健全的角度在几乎一面倒的赞扬声中提供了新的见解。以往被边缘化,被足篮排的赛事评论淹没的网球评论逐渐走进了主流媒体的视线,也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在2011年6月之前,根据新浪网球摘录的包括报纸和网络评论,大概有330篇,其大部分来自体育类媒体或是网友的评论,其中来自报刊的评论大约只有100篇,而来自报刊的评论则大多数是《羊城晚报》和《文汇报》等地方报纸,版面和篇幅都极其有限。剩余的200多篇多是网友的创作以及网络编辑的作品。而在2011年的后半年,我们统计发现,比之上半年,评论数量增加至400多篇,且多是来自主流报刊媒体的声音,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多次针对网球相关赛事和新闻发表社评和专评,且新浪网球版选取的评论也因为传统媒体对于网球新闻评论的重视,而有了更大的选择,在下半年的网球评论中,来自网友的声音逐渐变少。

2、选题的多元化

一方面由于以网球为代表的边缘性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的体育评论的视角也逐渐拓宽,“不但重视对体育明星、体育重大事件的评论,也越来越重视对普通运动员和地方普通事件的评论,不但重视对体育竞技比赛事件的评论,也越来越重视对涉及体育相关的其他一些事件,如大众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乃至向更广领域的如体育经济、体育医疗、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文化、体育伦理、体育法律。”⑤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国内网球评论的主题仍离不开李娜等中国球员相关的话题,但也正因为李娜使得网球运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有了一定的受众群体,我们发现网球评论的选题趋向多元化。新浪网球版2011年6月23日选取了新华网发表的《伊达不老虽败犹荣》评论,这篇评论将焦点放在日本著名网球选手伊达公子身上,赞扬了这位40岁的妈妈级选手惊人的意志力。以“快乐网球,享受网球”为主题,为观众开阔了认识网球更宽的视角。而选取的《深圳晚报》的网球评论《温布尔顿的食物链》则是从著名网球场温布尔顿的生态环境说起,主题却是讨论观众的素质涵养问题。主题的多元化使得网球评论更丰富,同时也打破了以往过度边缘化的局面。

3、内容的泛专业化

随着网球评论数量的增长和选题的多元化,内容上也呈现出了泛专业化的特点。泛专业化是指尚未完全专业化,在观众的文化需求和自身的利益之间寻找平衡。早期,网球评论作为体育评论的一种边缘性的形式,大多由其他足球篮球的资深评论员撰写,专业化的记者和评论员并没有形成规模。而如今以张奔斗为代表的专业网球评论员的出现,使得网球新闻评论趋向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泛专业化的另外一方面则是指在内容上,媒介已经进入到了“内容为王”时代,内容的质量逐渐成为媒介竞争的核心,新闻评论也不例外。新浪网球版在2012年9月27日摘录了《解放日报》的网球评论《当一个“绅士球迷”》中,作者的类比式论据“ 我们看到,温网下雨时那色彩斑斓的一片片‘伞花’;我们看到,美网被折磨人的雨水拖入第三周时,球迷脸上依然荡漾着灿烂微笑。”不仅文笔优美,也彰显了专业化的内容。

二、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网球为代表的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因为热点事件得到了新的发展,其也从单纯的赛事评论到大量的人物评论和部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新闻评论转变。其转型的落脚点势必将在体现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上,这也是网球新闻评论未来发展中内应该努力填补的空白。“从评论的题材上看,触及现实是体育新闻评论的生命力之所在。体育新闻评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取决于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人们对于“高、大、空”的体育评论不感兴趣,需要的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新鲜的、敏感的、热烈讨论和大众关心的体育事件与话题进行评说。⑥这就需要评论员和编辑重视评论的选题,将思想价值和可看价值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做到观众喜闻乐见的同时,传递深刻的思想理念,更多的以批判的视角或揭示现实问题的角度来论说现实问题。

其次,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体育新闻评论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专业化的内容,更突出强调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这不仅是对于评论人的要求也是日后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那么个性是什么呢?更多地体现在看问题的视角,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三种性格,“不贬低他人,但要有针锋相对的性格,忌不知所云;不标榜特立独行,但要有标新立异的性格,忌人云亦云;不打无把握之仗,但要有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的性格, 忌只见乌云不见雨。还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幽默感,读来有滋有味,不仅要有质感,还要“性感。”⑦

以网球为代表的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得益于宽松的社会环境,我国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以及重大体育赛事的开展等等,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虽然它的影响力和地位仍不及传统的足球篮球新闻评论建立起来的完善的价值系统,还有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专业评论人的不断涌现,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多样化发展的路径越来越宽,随着体育新闻评论往更加人文化、思想化等方面的发展,边缘性体育新聞评论还会出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①瞿巍,《论体育新闻评论风格流变》[J].《新闻界》,2006 (4)

②③万晓红:《体育新闻评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

④《只有一个李娜还不够》[N].《北京晚报》,2011-6-5

⑤欧秀伶,《当前我国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态势研究》[J].《中国报业》,2011(11)

⑥闫茹冰,《浅析体育新闻评论发展的新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1(6)

⑦许志杰,《个性第一——如何写好体育新闻评论》,《城市新报》,1999-9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新闻评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闻1+1》 电视新闻评论 议程设置

《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旗帜,获得公众一致好评,开播至今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本文着重分析《新闻1+1》在新闻评论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一、《新闻1+1》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的独播节目,在新闻频道的周一至周五晚上九点半播出,节目时长二十五分钟。主持人是白岩松和董倩。《新闻1+1》栏目的宗旨是“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①《新闻1+1》已经成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界的旗帜。

1、选题分析

作为一档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的选题最能体现其新闻评论的特点。因此,本文首先从《新闻1+1》的选题来分析其新闻评论的特点。笔者从《新闻1+1》栏目官网上选取2011年3月7日至2012年3月7日共210期节目。通过对样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归纳出以下特点:

(1)重点评论国内热点事件,同时兼顾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评论。由表1看出,节目以国内选题为主,以国际选题为辅。国际选题有两个特点:第一,国际选题多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关,以中国外交政策解读为主。

(2)问责职能部门和述评热点公共话题是其新闻评论的主要方式。由表2可以看出,“问责职能部门”的选题占总选题的37.62%,“述评热点公共话题”占总选题的20.95%,两者相加是58.57%。《新闻1+1》主要有两种新闻评论方式:第一是讲述一个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进行点评。这体现了《新闻1+1》维护公众利益的理念,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是把矛头直接指向政府职能部门,指出政府决策或执行中的问题。这体现了《新闻1+1》的理念,目的是促进政府决策和执行的科学化。

(3)选题贴近民生,关注公众利益。由表3看出,涉及“教育问题”的节目有12期,数量最多;接下来的是“农村和农民工问题”,有8期。食品安全问题、校车安全问题、拆迁问题、高铁动车事故则更是频繁出现的热点话题,这些无不是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新闻1+1》反反复复、连续不断地关注和报道这些民生问题,体现了其作为主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2、内容分析

(1)新闻评论兼顾针砭时弊和理性引导。《新闻1+1》往往能够尖锐地揭露和评论社会问题,但同时又以一種理性的态度梳理和化解矛盾,引导民众趋向理性。一方面,《新闻1+1》的不少节目从公众的立场出发,大胆地向政府职能部门问责,监督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另一方面,《新闻1+1》及时地解读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通报各级政府为民服务的成果,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冷静引导民众趋向理性,维护社会稳定。比如,《打黑必严!除恶务尽!》这期节目介绍了公安部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的成果,通报了全国六个重大涉黑案件的处理情况,表明党中央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绝不手软。然后针砭时弊指出了地方政府不作为,白、黑、红一体化,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是黑恶势力屡禁不止的原因。

(2)用理性的信息梳理和有理有据的论证引导公众理性思考。《新闻1+1》把新闻事实报道和新闻评论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通过逐步剖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展示各方的观点言论,进行信息梳理;其次,连线前方记者,采访当事人,请教专家学者,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结尾由主持人做出客观的点评。《新闻1+1》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空洞说教的形式,让受众在层层的解读中自己思考并得出结论。《新闻1+1》努力传播理性思想,尝试引导公众言论走向理性,同时鼓励公众独立思考。例如,《如何破解“达芬奇密码”?》这期节目关注“达芬奇家居”涉嫌欺诈消费者的事件,首先进行信息梳理,综述媒体报道和网络评论,介绍“达芬奇家居”发家史和老板庄秀华的个人情况,拨开事件谜团,让公众了解全部真相。然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论证,多方分析原因,探讨了中国人“不买对的、只卖贵的”和迷信洋品牌的不良消费观,引导公众理性消费。

(3)冷静地评论重大突发事件:不求快,而求深。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新闻1+1》放弃了第一时间,而注重第一深度;不去抢第一发言权,而是争夺第一解释权。无论如何,网络的时效性是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第一时间的报道可以使事件梗概迅速地公开。但是,网络言论很快陷入分散和混乱。而此时,《新闻1+1》能跳出事件本身,在全面分析网络言论和深入调查事件真相后,用权威和专业的评论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这样既避免了突发事件震荡期的不冷静,又不会使新闻评论浮光掠影,缺乏深度。

二、《新闻1+1》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新闻1+1》新闻评论的同时,在此也需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1、“不痛不痒”的选题降低新闻评论影响力

《新闻1+1》的部分选题与热点话题脱节。一些话题已经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引发公众热议,但是《新闻1+1》考虑到话题的敏感性没有触及。对于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个好的选题是一期节目成功的一半。“不痛不痒”的选题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降低了节目的影响力和观众的兴趣。作为相同类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则敢于大胆选择敏感话题进行评论和解读。

2、主持人和评论员队伍不足

从整体上看,栏目人才结构单一,数量有限,能力参差不齐。白岩松的深度评论和对事件的把控能力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分析评论是该节目的主体。反观其他人,播放短片的时间长,分析评论的时间短,话题批评意味淡,吸引力不强。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则拥有阮次山、何亮亮、曹景行、杨锦麟等一大批专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评论员。

三、《新闻1+1》加强新闻评论的策略

通过分析《新闻1+1》新闻评论的特点,反思其新闻评论的问题,笔者提出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1、评论选题紧紧围绕热点,避免“不痛不痒”的话题

选题是一种议程设置。“报纸或许不能直接告诉读者怎样去想,却可以告诉读者想些什么。”②《新闻1+1》在设置选题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新闻1+1》应该根据公众的需求来设置选题,同时不应该回避热点,特别是网络上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热点话题。其次,应该明确自己的主流媒体的定位,发挥评论的优势,构建起具有主导性和权威性的“央视话语”。

2、加强主持人和评论员队伍建设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对于电视新闻评论而言,其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新闻评论员本身,而有声誉的新闻评论员,更是评论性节目中的无价之宝,其价值就在于不仅能敏锐地感受新闻信息,而且能够接纳、吸收和解读信息,并创造出新闻附加价值。”③赢得公众信任的新闻评论员本身就有很强的传播效果,出身于资深记者的白岩松凭借自己独到的评论和平民化的视角挑起了《新闻1+1》的大梁。《新闻1+1》光有白岩松是不够的,所以必须加强主持人和评论员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专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评论员。

3、进一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

《新闻1+1》应当利用自身的媒介影响力和新闻专业水准增强网络传播效果,疏导网民的情绪,让网民理性思考。第一,增强网络搜索力。“《新闻1+1》虽然在网络上同时更新,但是它在搜索上并不占强项,不能让大家在搜索事件时直接搜到对事件的解读。”④《新闻1+1》的视频可以在网上找到,但是必须登录CNTV官网才可以看到相关视频。《新闻1+1》的视频应在优酷、土豆等大型视频网站上共享,搜索事件时能够直接搜索到相关视频。第二,加强对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新闻1+1》的每期节目都应当发布在网易、新浪、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形成二次传播。

4、做好热点公共事件的深度报道

《新闻1+1》应该加强热点公共事件的新闻评论,提高收视率。充当突发事件爆发后公众的“意见领袖”。《新闻1+1》的专业水准是其能够充当突发事件爆发后公众“意见领袖”的基础。例如,《中国高铁:重建信任!》这期节目追问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原因。《校车:不仅在于车.……》这期节目关注甘肃正宁校车事故。《危“盐”耸听为哪般?》评论“抢盐风潮”等。□

参考文献

①CNTV官网,http://cctv.cntv.cn

/lm/xinwenyijiayi/index.shtml

②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0

③李潔玉,《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的争夺——以〈新闻1+1〉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1(5):10-11

④迟月利,《新的媒介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力的思考——以〈新闻1+1〉为例》[J].《新闻界》,2009(5):130-131

(作者:山西大学文学院2012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新闻评论范文第3篇

1.反映内容: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真相,力求反应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当然也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新闻报道的事实主要给受众以“知”,至于事件本身的实质何在,以及由此还可以引申哪些方面的意义,对社会有何影响等更深层的内涵,则留给受众去思考。

新闻评论则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所在,然后进行分析说理,有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

新闻报道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它在满足受众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的作用。

新闻评论则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则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 判断 推理 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二.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

1.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所谓时效性就是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社会效果。

2.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3.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三.新闻评论的根本的特征:

1.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时效性

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某一个热点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

2.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新闻评论贵在说理

怎样说理 和说什么样的理。

3.评论具有广泛的公众性(人民性

公共性

言语表达的通俗性和大众化

参与性) 四.新闻评论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带有全面部署性的

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

3.带有业务指导性的

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 五.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

1.准确及时的阐述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统一思想认识,使其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

2.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六.理论性依据(也称表述客观规律的判断)

1.科学理论

2.国家的法律 法令 党和政府的政策 决议 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

3.历代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

4.公认的道德规范 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和法则

5.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 谚语 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 炼语等 七.生活中选题: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最新方针 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主要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亟待进行舆论引导

2.现实生活中刚刚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好思想 新人新事新风尚,亟待进行宣传倡导

3.当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亟待进行正面疏导

4.人们共同关注而又疑惑不解 莫衷一是的问题,亟待进行澄清

5.社会生活中一些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亟待进行唯物论教育 八.好的论题应具备的条件:

1.触及现实 富有新意

2.面向全局 准而有当(a,评论所评述的问题应体现着特定时期的主要倾向,应当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并与他们的利益直接攸关的。b,评论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力求具有普遍的倡导意义。c,用作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必须的绝对真实的。)

3.大中取小 以小见大 九.立意的主攻目标:

1.论题要有新思想

2.论理要有新高度

3.论述要有新角度 十.立论和驳论

1.立论(例证法

引证法

比较法

喻证法)

2.驳论(是以反驳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

a,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

b,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c,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 十一.开头——引论

1.开宗明义,点名题旨,提出作者的看法与主张

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先将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概括叙述,为下文分析论证做铺垫

3.说明原委 回溯来由 交代写作的动机

4.摆出驳论的对象 亮出错误认识,使文章一开始就掀起了论战的高潮

5.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这些论题往往是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或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6.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十二.正论——六种段落结构安排

1.归纳论证结构

2.证明论证结构

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

4.递进论证结构

5.比较论证结构

6.反正论证结构 十三.结论

1.精辟概括式结尾

2.高昂激越式结尾

3.余音绕梁式结尾 十四.语言与修辞:

1.语言要准确 简明 富有哲理。

2.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3.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新闻评论范文第4篇

1.反映内容: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真相,力求反应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当然也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新闻报道的事实主要给受众以“知”,至于事件本身的实质何在,以及由此还可以引申哪些方面的意义,对社会有何影响等更深层的内涵,则留给受众去思考。

新闻评论则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所在,然后进行分析说理,有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

新闻报道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它在满足受众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的作用。

新闻评论则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则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 判断 推理 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二.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

1.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所谓时效性就是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社会效果。

2.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3.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三.新闻评论的根本的特征:

1.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时效性

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某一个热点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

2.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新闻评论贵在说理

怎样说理 和说什么样的理。

3.评论具有广泛的公众性(人民性

公共性

言语表达的通俗性和大众化

参与性) 四.新闻评论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带有全面部署性的

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

3.带有业务指导性的

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 五.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

1.准确及时的阐述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统一思想认识,使其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

2.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六.理论性依据(也称表述客观规律的判断)

1.科学理论

2.国家的法律 法令 党和政府的政策 决议 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

3.历代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

4.公认的道德规范 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和法则

5.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 谚语 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 炼语等 七.生活中选题: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最新方针 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主要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亟待进行舆论引导

2.现实生活中刚刚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好思想 新人新事新风尚,亟待进行宣传倡导

3.当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亟待进行正面疏导

4.人们共同关注而又疑惑不解 莫衷一是的问题,亟待进行澄清

5.社会生活中一些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亟待进行唯物论教育 八.好的论题应具备的条件:

1.触及现实 富有新意

2.面向全局 准而有当(a,评论所评述的问题应体现着特定时期的主要倾向,应当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并与他们的利益直接攸关的。b,评论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力求具有普遍的倡导意义。c,用作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必须的绝对真实的。)

3.大中取小 以小见大 九.立意的主攻目标:

1.论题要有新思想

2.论理要有新高度

3.论述要有新角度 十.立论和驳论

1.立论(例证法

引证法

比较法

喻证法)

2.驳论(是以反驳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

a,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

b,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c,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 十一.开头——引论

1.开宗明义,点名题旨,提出作者的看法与主张

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先将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概括叙述,为下文分析论证做铺垫

3.说明原委 回溯来由 交代写作的动机

4.摆出驳论的对象 亮出错误认识,使文章一开始就掀起了论战的高潮

5.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这些论题往往是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或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6.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十二.正论——六种段落结构安排

1.归纳论证结构

2.证明论证结构

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

4.递进论证结构

5.比较论证结构

6.反正论证结构 十三.结论

1.精辟概括式结尾

2.高昂激越式结尾

3.余音绕梁式结尾 十四.语言与修辞:

1.语言要准确 简明 富有哲理。

2.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3.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新闻评论范文第5篇

1.反映内容: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真相,力求反应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当然也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新闻报道的事实主要给受众以“知”,至于事件本身的实质何在,以及由此还可以引申哪些方面的意义,对社会有何影响等更深层的内涵,则留给受众去思考。

新闻评论则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所在,然后进行分析说理,有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

新闻报道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它在满足受众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的作用。

新闻评论则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则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 判断 推理 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二.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

1.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所谓时效性就是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社会效果。

2.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3.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三.新闻评论的根本的特征:

1.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时效性

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某一个热点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

2.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新闻评论贵在说理

怎样说理 和说什么样的理。

3.评论具有广泛的公众性(人民性

公共性

言语表达的通俗性和大众化

参与性) 四.新闻评论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带有全面部署性的

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

3.带有业务指导性的

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 五.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

1.准确及时的阐述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统一思想认识,使其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行动。

2.切中时弊,扶正祛邪,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六.理论性依据(也称表述客观规律的判断)

1.科学理论

2.国家的法律 法令 党和政府的政策 决议 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

3.历代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言论

4.公认的道德规范 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和法则

5.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 谚语 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 炼语等 七.生活中选题: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最新方针 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主要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亟待进行舆论引导

2.现实生活中刚刚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好思想 新人新事新风尚,亟待进行宣传倡导

3.当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亟待进行正面疏导

4.人们共同关注而又疑惑不解 莫衷一是的问题,亟待进行澄清

5.社会生活中一些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亟待进行唯物论教育 八.好的论题应具备的条件:

1.触及现实 富有新意

2.面向全局 准而有当(a,评论所评述的问题应体现着特定时期的主要倾向,应当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并与他们的利益直接攸关的。b,评论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力求具有普遍的倡导意义。c,用作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必须的绝对真实的。)

3.大中取小 以小见大 九.立意的主攻目标:

1.论题要有新思想

2.论理要有新高度

3.论述要有新角度 十.立论和驳论

1.立论(例证法

引证法

比较法

喻证法)

2.驳论(是以反驳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传播真理)

a,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

b,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c,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 十一.开头——引论

1.开宗明义,点名题旨,提出作者的看法与主张

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先将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概括叙述,为下文分析论证做铺垫

3.说明原委 回溯来由 交代写作的动机

4.摆出驳论的对象 亮出错误认识,使文章一开始就掀起了论战的高潮

5.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这些论题往往是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或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6.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十二.正论——六种段落结构安排

1.归纳论证结构

2.证明论证结构

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

4.递进论证结构

5.比较论证结构

6.反正论证结构 十三.结论

1.精辟概括式结尾

2.高昂激越式结尾

3.余音绕梁式结尾 十四.语言与修辞:

1.语言要准确 简明 富有哲理。

2.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3.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上一篇:新闻报道下一篇:早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