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2023-03-07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中职;校企融合;区域经济

中职教育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桃源县职业中专紧跟常德市委“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和桃源县委“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的战略部署,依据《2018年桃源县人民政府工作要点》,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一、加强桃源县农业产业现状调研

专业群利用2017年暑假对全县农业行业、产业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70家、家庭农场43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湖南“老字号”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土地林地流转规模达145万亩,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互联网+”等新型农业加快发展,成为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县、中国十大富硒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稳居全省第一。乌云界“花源里”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茶庵铺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围绕增效做优农业,坚持富硒引领,大力实施“硒+X”战略,构建“1+2+N”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体系,努力让品质信、品牌响亮的桃源农产品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二)农业品牌效应不强

(1)加快农业品牌建设的意识不强。(2)农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3)农产品缺乏公共品牌,品牌效益不明显。

二、桃源职业中专现代农业专业现状

目前,农科类专业在校规模6个班近300人。专业创办至今,共培养学生4700多名,他们或对口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或回乡创业成为致富能手,或成为新型农民为本地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专业建设有特色、建设成果突出。2011年,现代农艺专业确定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立项省级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本土化特色课程的研

究与实践”(编号:XJK012BZXX033),后获常德市12届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2013年成功立项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2014年成功立项国家级课题“中职现代农艺专业对接地方特色课程的开

发研究”(编号:201418Y10),现以优秀等次结题。

2015年4月14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率团来校进行《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时,参观现代农艺专业展室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业师资力量强、大师引领示范。专业组共有专职教师14人,硕士2人,学士12人,其中3人为高级讲师,1人为湖南省职业名师。聘请了兼职教师10人,均是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企业专家。已成立了1个名师工作室,尚在筹建草莓大师工作室。专业组在名师和大师的引领下,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区域经济建设的指导和服务。

三、校企对接服务地方产业

(一)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桃源县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桃源县企业培养本地实用技术人才。校企双方互利双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本地企业提供生产岗位需求的优秀毕业生。适当探索“双元制”,力求做到学生毕业就能安心在本地对口就业。

2.加强社会培训,为桃源县企业行业提供急需的技能人才。每年加強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的培训约2000多人,如农村种养大户的栽培技术培训,又如大叶茶、烟草生产技术培训,农药经营人员、农村植保员、电子商务人员等。

(二)充分利用学校专业资源,服务和指导企业转型升级

专业群积极参与行业调研活动,为企业提供相应技术服务和指导,助力企业规模扩大、利润提升。

(1)与湖南智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注资成立民非机构“桃源德禽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主要从事无公害四季草莓的生产研究与实践。(2)与桃源县富硒产业办公室合作,参与富硒功能农产品(如富硒茶油、茶叶、大米等产品)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参与富硒产业示范园的建设。(3)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积极开展茶叶、烟草、农村植保等方面人才的培训。(4)建成一个十人以上、“服务三农”的专家团队,加强富硒产业的宣传和推广。

(三)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立足项目精准扶贫

学校精选了超级稻栽培技术项目,从2015年开始,先后到桃源县龙潭镇枣儿桠村、黄伞坡村、三阳镇的茨树桠村、西安镇白洋坪村等地进行项目扶贫。该项目主要是针对山区的冷浸田、山榜田,解决粮食低产的难题。专业骨干每人联包两个贫困户,负责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三年来,项目扶贫共提供种子1200多公斤,资金95000多元,技术指导630人天,使点村水稻平均亩产从400多斤增长到1200多斤,农民增产增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2018年,学校力争通过项目的开展,让2个扶贫点村的16个困难户尽早脱贫(其中,龙潭镇黄伞坡村有困难11户,牛车河乡三龙村有困难5户)。

参考文献:

[1]苏秀霞.结合区域农业发展 创新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2]龚辉.校企深度融合助力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大发展[J].职业,2018(1).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2、论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探索

3、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研究

4、农业技术革命,天使还是魔鬼?

5、农业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及应用

6、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结合性探讨

7、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8、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9、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于农业技术传播的促进

10、浅谈推广农业技术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

11、物联网与生态农业技术在有机蔬菜种植中的应用

12、陕西省加强农业技术攻关助力乡村振兴

13、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家庭非农就业转移的影响

14、试论农机推广对农业技术创新和振兴经济的重要作用

15、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探讨

16、浅谈农业技术的新模式

17、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助推农业经济发展

18、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19、浅议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

20、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科创碳汇农业技术打造生态农业经济增长极

22、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要点

23、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

24、“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25、广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26、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①

27、劳动过程视角下农业技术应用的社会条件

28、作业补贴与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29、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30、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意义和策略

31、现代农业技术与新型农机具推广应用分析

32、浅谈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33、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分析

34、试论种子管理站对农作物品种和农业技术的保障作用

35、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36、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分析与展望

37、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38、农业技术合作的经济效应评价分析

39、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及有效发挥

40、浅析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及有效发挥

41、分析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42、完善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不断强化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43、关于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的探讨

44、浅析果树管理中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45、利用设施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种植效益的问题及措施

46、基于词向量+BiLSTM+CRF的农业技术需求文本实体提取

47、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48、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需求

49、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探析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专业服务能力、服务平台承载能力、农科教统筹模式服务能力和研发能力四个维度的实证分析,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安徽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农业现代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得出基本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关键词]涉农高职院校;农业现代化;服务能力

[

2013年底至2014年初,笔者所在课题组走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就涉农专业建设、农科教统筹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能力研讨会,在对比江苏和安徽两省两所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自优劣之处基础上,通过梳理两者在环境影响、制度设计、政府角色定位和实践举措等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试图探索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改进策略。

一、引言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3月通过更名,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是一所以培养畜牧兽医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2010年确定的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以农牧专业为主,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形成一系列专业建设、服务“三农”发展的模式和做法,在全国涉农高职院校中享有极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3年6月,由安庆市农业学校、安庆市师范学校和安庆市财贸学校等四校合并组成,2010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单位。学院开设有植物保护、园林技术等五个涉农专业,初步形成农林类专业建设群,其立足于区域发展,根植于农业大市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方式,创新手段,推进服务农业现代化进程,绩效突出。

二、四个维度的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

本课题组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研究所紧密合作,取得第一手详实资料,同时,对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教务处、实训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统计与核对有关数据。所有数据来源,源自三个渠道:公开性和经常性登记数据、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和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

(一)专业服务能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52个专业(方向),涵盖了农牧产业链相关产业,约三分之一的专业为全国高职院校中最早举办,四分之一专业(方向)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独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有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兽药生产与营销、食品营养与检测4个专业,另有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是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该院紧扣江苏生态健康养殖标准要求,优化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类专业;紧扣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需求,优化发展动物防疫与检疫类专业;紧扣泰州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需求,优化发展动物医药类专业;紧扣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要求,优化发展食品营养与检测类专业;紧扣宠物饲养的公共卫生要求,优化发展宠物饲养安全与卫生类专业。根据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2年涉农专业建设情况督查报告显示,该院涉农专业比例达到67.3%,布局趋向优化。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原安庆市农业学校基础上组建学院园林园艺系,开设有植物保护、园林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园林建筑、都市园艺、食品加工技术六个涉农专业,另外,其他系部部分专业如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也涉及到农产品营销,但不能划定到涉农专业范畴。其中,植物保护是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唯一涉农省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和服务能力较强,2013年,园林技术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专业布局与全省农业产业尤其是农牧产业发展要求匹配度较高,专业设置基本合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安庆市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对接安庆农业大市市情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开设涉农专业,主要服务领域分布在种植业和园林园艺领域,服务领域相对逼仄。

(二)服务平台承载能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依托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的15个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对接农牧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和对口中高职院校,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2011年6月,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联合行业部门、泰州市政府、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涉农企业、行业协会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共138家单位及个人组建了“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见图1)。〔1〕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庆市发改委、安庆市教育局、安庆市属高校等部门合作,通过对安庆市职业教育供需关系的大规模调研,剖析地区职业教育供需关系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并结合江苏、浙江等地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资源有效整合的有效做法,于2013年12月底,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及科研机构等组成的安庆职业教育联盟正式成立,试图通过职业教育联盟整合安庆市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安庆市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见图2)。〔2〕在此联盟框架体系下,成立现代农业类专业群建设协作组,该协作组旨在通过政策上的引导、技术上的支持、信息上的交流和项目上的服务,提升安庆农业类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依托省教育厅“高职农林类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创新实验区”和“园林植物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与省内外20多家涉农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项目化依托基地建设。

(三)农科教统筹模式服务能力

基于高职院校尤其是涉农高职院校对接城镇化、一线涉农企业和农业经济的天然优势,整合农业、科技和教育多种资源,发挥各种利益攸关方主体作用,农科教统筹是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上述两校也不例外。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比较典型的农科教统筹有“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品种+技术+基地”套餐式服务模式。学院在原有的对接滨海县“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基础上,2011年新增姜堰市作为对接县,进一步推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实施。3年来,为滨海县制订了猪、鹅、水产和草鸡等4个产业规划,建立苏姜猪扩繁场2个,对接养殖企业(户)26个,建成5个特色显明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和2个养殖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125户,科技示范带动户621户,3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250万元。为姜堰制订畜牧水产发展规划,对接养殖企业(户)35家,建立生猪、家禽、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个,建成5个特色显明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培育科技示范户75户,科技示范带动户536户,2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300万元。实施“品种+技术+基地”套餐式服务模式。学院培育了苏姜猪、黑羽番鸭、“苏牧1号”白鹅、“苏邮2号”麻鸭配套系等畜禽新品种(系),配套相关饲养技术,教师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带着技术服务,使科技成果直接面对养殖户(企业),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发展,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探索基地、合作组织、规模养殖户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将畜禽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安全用药、产品加工等技术组装集成,形成“品种+技术+基地”立体推动的套餐式服务模式,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3年来,推广“苏姜猪”种猪总数达5860头、商品猪销售27.15万头,“苏牧1号”白鹅68.22万只,带动农户1018户,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5639.38万元,成果技术转移收入1529.69万元。〔3〕另外,通过“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契合点——工学研融合,将科研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4〕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农技推广结合的新模式。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私人定制”模式,贴近农业合作社实际需求,展开面对面技术服务。过去,安庆职院主要通过科技下乡、项目定点等形式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但服务范围有限,服务的实效因服务覆盖面不大而难以尽如人意。在对安庆望江、岳西、潜山等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查中发现以种植业大户、渔业大户等为代表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农业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学院顺势而为,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优质的合作平台,为安庆“三农”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点单式”服务。《中国教育报》在实地调查后认为该院农科教统筹模式“紧密契合区域发展,在服务区域产业建设、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服务教师职业发展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学院事业健康、快速、创新发展。”〔5〕

(四)研发能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全省创建全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依托优质科研平台和较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近五年先后承担部、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300多项,累计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亿元。” 〔6〕应该说,其研发能力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截止到2014年4月底,共争取世界银行“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高教学会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安庆市科技局、发改委、商务局委托项目等100项项目,据教务处和财务处初步统计,既有科研项目经费和学院配套经费共计977.3万元。其中,涉农专业科研课题经费数额达三分之一以上。单纯从数量指标看,位居安徽省领先位置,个别领域项目在全国也处于领先状态。

三、结论与改进策略

在对比江苏和安徽两所涉农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平台搭建、服务模式和研发能力基础上,本课题组试图作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涉农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之间形成互相倒逼的互动关系,涉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集群要高度契合,方能夯实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综合类农业高职院校,其开设涉农专业比例达到67.3%,基本覆盖到农牧产业结构各个基本面,每年为农牧产业转型升级输送3000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群是重点建设的七大专业群之一,涉农专业面不广。在既有的涉农专业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师资力量、选择路径和办学成本等系列制约影响,建议可以围绕安庆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大别山片区现代农业发展市场需求,增设茶艺、农产品营销等二至三个涉农专业。

政府支持力度是实现涉农院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政府通过财政支持、政策倾斜和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举措可以在短期内产生对涉农高职院校的集聚效应,形成强大的办学驱动力,江苏省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农委关于校企合作的意见、泰州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不论是在政策力度,还是资金数额,或者提供条件的优惠度方面,都给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创设了极佳的环境。安庆市政府在高校债务化解方面为地方高职院校提供了发展机遇,主导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也搭建了能承载校企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还需要在项目资金配套支持、人才引进渠道拓展、校企合作鼓励政策等方面出台新的举措。

农科教统筹、产学研合作同步推进中需要处理好政策性研究与技术性研究的关系。江苏农牧科技职院瞄准农牧产业的技术研发力量非常雄厚,成果也很丰富,对接一线农业生产力衔接度非常高;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世界银行、教育部人文社科和中国高教学会等高级别研究项目,致力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性研究,在农民职业教育、农民工培训模式、农科教统筹模式、农业企业现代化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但农业技术研发类项目偏少,这是职业院校实践性的定位略有偏差,需要在科研政策、科研环境和人才积累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参 考 文 献〕

〔1〕〔3〕董海燕.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农科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3

〔2〕储诚炜,吴一鸣,谭维奇.职业教育联盟框架构建和运行机制实践探索与研究——以安庆市职业教育联盟为例〔J〕.职教论坛,2014,(12):21-24.

〔4〕吉文林,杭瑞友,葛竹兴.“工学研融合”培养现代畜牧业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14,(07):50-52.

〔5〕王寿斌.扎根区域沃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N〕.中国教育报,2013-04-16(5).

〔6〕苏农牧.举世瞩“牧”如你所“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办学成果掠影〔J〕.江苏高教,2014,(03):156.

〔责任编辑:侯庆海〕

[收稿日期]2015 — 01 — 08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科教统筹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研究——以陕、皖、苏三省为例》(课题编号:13YJC880008,主持人:储诚炜)。

[作者简介]储诚炜(1981—),男,安徽安庆人,高职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民职业教育,土地制度历史,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和农村社会发展研究。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可持续性

3、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4、新形势下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新探

5、以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6、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及现状研究

7、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8、技术与思想: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民塑造

9、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包含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10、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11、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对策分析

12、强化机电修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重要应用

13、农业工程中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探索

14、农业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化融合探索

15、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推广对策

16、关于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探讨

17、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18、现代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19、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20、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21、关于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思考

22、绿色农业理念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系及结合优势

23、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24、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发展策略研究

25、关于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26、海南:出台十二条措施 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27、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28、探讨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29、靖江市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浅析

30、甘肃: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升级

31、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32、农业机械化作业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作用

33、通榆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综述

34、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对策探究

35、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促进机制探究

36、浅谈农业机械化作业与农艺结合的推广应用

37、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分析

38、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方向分析

39、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的探索与研究

40、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推广对策

4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应用与设备维修技术

42、以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43、农业机械化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44、浅谈农机安全监理在农业机械化中的作用

45、农业工程中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46、农机安全监理在农业机械化中的作用探讨

47、农业保险对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分析

48、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49、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核心探索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植保技术对农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同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也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提高对农业植保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视,通过科学的方式推广植保技术,并且采取合理的方式防治病虫害,以此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 农业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

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也在持续提升。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有了明显提升,通过灵活应用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满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要求。在农业生产中,植保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还能增强农业病虫害防治效果,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建设。

1 农业植保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价值

在自然界,植物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全面研究植物保护,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新时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改变,同时农业产量也有了明显提升[1]。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造成产品质量低、产量小的关键因素,同时病虫害还会引起农产品安全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开展农业生产时必须关注农业植保技术,并且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科学防范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保技术是较为重要的生产技术之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能改变过去农业生产中的被动防治方式,保证种植的整体效益。植保技术与农作物生长规律相契合,能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农作物生产区域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含量。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而植保技术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观念,结合高科技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2]。

2 农业植保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加强宣传,组建专业的植保队伍

农业生产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对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做好农业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农民群众是农业生产的主力,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直接落实在农民群众身上,因此,在植保技术推广期间,需要深入农村基层,组建专门的植保技术推广队伍,定期对农民群众进行植保技术宣传讲解工作,解决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植保技术存在的问题,推动植保技术的良好实施。相关部门要针对农村植保技术应用力度不大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村委会宣传、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植保技术信息,促使广大农民群众对植保技術有充分了解,改变农民群众对植保技术的观念,引导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地应用植保技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

2.2 深化改革推进技术创新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规划并建立试验田,应用相应的植保技术,促使农民群众能在试验田中看到植保技术的应用成效,从而自觉地应用植保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并且相关部门还应成立专门的植保技术推广机构,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便于农民群众掌握植保技术的规律和特点[4]。同时,相关部门应创新农民的交流方式,借助微信、网络等平台开设专门的农业生产频道,或成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一些关于植保技术的内容,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日常生产中存在的技术或其他问题,促使植保技术能很好地应用于农业。

2.3 引入先进设备,构建病虫害系统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关于植保技术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有的地区还存在农业现代化不足的情况。在实践中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植保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作物生产质量及产量的提升,需要相关部门深入农业生产基层,结合各个地区的特征、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引入先进的设备,开展检测检疫活动。技术人员可以在农业生产区域设置相应的采集站和监测点,开展实时动态监测活动,全面把握植保技术应用中农田生产变化状况,实现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测。在信息采集完成后,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整体分析,制定相对应的病虫害防治预案,更好地发挥植保技术的优势,推动农作物的健康生长[5]。

2.4 强化管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从植物本身的特征入手,以病虫害预防为主,结合自然界中植物与害虫之间的生态关系,选择自然中的“天然医生”解决病虫害问题,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首先,在农业生产中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环境、水资源等各种因素选择合理的农作物品种。一般情况下,要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品种为主。其次,要在农作物播种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尤其是种子处理工作。在播种前可以利用种衣剂进行拌种、浸泡,并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晾晒,从而防止种子出现病虫害传播的情况。同时,对种子进行晾晒和温水浸泡,以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还应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科学的种植方式,定期清除田间的杂草,并且做好修剪、定花、定果等工作,一旦发现农作物有病虫害侵蚀,需要及时清除。

2.5 强化绿色生态防控

开展农作物种植时,还需要注重绿色植保技术的合理应用。随着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建设的推进,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合理地应用绿色植保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在农业生产中依旧存在盲目应用化肥农药等情况,一方面,引起了农业生产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抗药性,增加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同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还会导致农作物化学药品残留问题,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农业生产期间需要慎重、科学地选择农药,减少高残留、高毒农药的应用,采用绿色的防控措施减少病虫害,推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化[6]。

从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存在生产规模小、种植技术落后的状况,这会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建设及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新时期,农业发展已经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变,这对绿色植保技术推进有很大帮助。在实践中,相关部门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要注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为绿色植保技术的全面应用打下良好基础[7]。

2.6 病虫害综合防治

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可以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手段。其中,物理防治主要通过改变病虫害的生长环境达到干预病虫害的目的,如通过人工除枝、通风透光处理、集中处理死株等方式。针对田间较常见的各种害虫,可以利用其驱光的特性,通过灯光进行诱杀;此外,可以根据害虫对某种颜色的偏好诱杀害虫。物理防治手段具有针对性强、安全无污染、灵敏度高等特征。

化学防治是比较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其会对农作物及周围环境带来影响,但其见效快,因此很多农民都偏向于应用此方式防治病虫害。在生态农业建设背景下,应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慎重考虑,合理地搭配化学药品、规划好药品用量,尽可能减少化学防治带来的负面影响。

生物防治主要通过害虫的天敌及生物制剂实现虫害防治。在实践中结合农作物品种常见的害虫类型,培养、引进一定数量的害虫天敌,借助生物链消灭害虫。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生物制剂,杀灭害虫和病菌。生物防治手段需要充分考虑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并且要考虑周围的环境。

在实践中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要注意对多重方法的灵活应用,以此达到最佳病虫害防治效果,促进农作物产量及质量的提升。

3 结束语

农业生产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有极大影响。在实践中,提高农业植保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有助于现代农业建设。相关部门需要切实强化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使用,并引导农业生产者采取合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广,白亚敬.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11):88.

[2] 陈永生,胡发龙.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 2020(21):90-91.

[3] 馬欢欢,李亚莉.论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致富顾问,2020(20): 44.

[4] 柯大春.试论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0(1): 235.

[5] 宫晓霞,李艳冬.试论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19(34):52-53.

[6] 阮盘根.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1(3):78.

[7] 徐丹,韩玉涛,刘伟.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20, 38(22):65-66.

责任编辑:黄艳飞

Agr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Pest Control Measures

HOU Xi-zhong (Liangzhou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Wuwei, Gansu 733000)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Diseases and pests; Prevention and cure

作者简介 侯锡忠(1965—),男,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生物与病虫害防治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8-11

上一篇:农业生态发展论文下一篇:农业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