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学论文范文

2023-03-27

档案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病历档案是记录患者疾病发生和健康状况以及诊疗全过程的特殊档案,是一种真实准确,在临床、科学研究乃至医院管理和法律诉讼、医疗事故纠纷中意义重大的医学记录,也是重要资料和法定证据。由于医院病历档案中通常记录着较多的患者个人私密信息,其管理便与患者隐私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患者医疗权利和知情权的实现以及医患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都有着重大价值。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和保存是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

1 依法管理病历档案,确认其归属

医院病历档案根据定义不同,可分为广义病历档案和狭义病历档案。前者除了患者年龄、姓名、性别等各项基本信息以及病程发展情况和医生的诊断治疗情况外,还包括诸如手术同意书、病危通知书、死亡证明、出生证明等身体检查记录、护理检验记录以及复健记录等相关的文件。狭义病历档案则仅包括广义病历中的前一部分,本文所指为广义病历档案。

病历档案,一般而言,可分为笔墨纸张等物质部分和患者个人资料等资讯部分,根据相关法律结构,前者应属于医院,后者作为患者个人隐私的载体,除非患者本人放弃则应永久归于患者所有。物质部分和资讯部分两者结合构成了医院病历档案的整体,由于物质部分为资讯部分的载体,一般而言,病历档案由医院行使保存管理的权利。但是医院仅有物质档案所有权,对记录患者个人隐私的资讯部分无权占有,在保存管理病例档案同时应尊重和保护患者隐私,防止患者隐私权遭受侵犯。虽然我国《档案法》已对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作出详细明了规定,但对于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医院在管理病历档案时如何处理患者隐私仍未作出清晰说明。总体而言,我国在病历档案管理方面立法尚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2 依法保护患者隐私

在入院治疗过程中,患者隐私权主要体现为对于病例档案中资讯部分的所有权和支配权,患者对自身信息有知情权,并享有保密或公开个人信息的权利。一般而言,医疗单位应严密保存患者患病信息,不得公开,是否公开个人信息应由患者个人决定,任何人不得越权处理。

由于在治疗和护理中,医护人员的工作常与患者产生较为亲密的接触,很容易获取患者个人信息,了解患者隐私,这是其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才能了解患者病情,科学治疗和护理。患者应服从配合医护人员,配合其检查和询问,这也是正确处理自身隐私权的一种表现。但医院及医护人员获取患者信息后仅应记录于病历并应用于医疗,不得违背患者意志通过患者隐私获取非法利益,医院还应承担保密义务。若医院或医护人员违反患者个人意志,非法泄露公开患者个人信息,应承担法律后果,受到依法惩处。

3 责任界定

在我国大多数医护人员受雇于公立医院,因而医护人员的行为应当由医院承担责任,本文中不作具体讨论。如何判定患者隐私权受到侵害,应根据以下条件,即医护人员在其工作中获得患者个人信息后,有着非法泄露患者隐私信息的行为,其泄露行为为主观行为,且对患者精神或名誉等造成损害。患者隐私权受到侵害后,应及时向医院投诉,若医院不受理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应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私立医院和诊所大量增加,其管理与公立医院相比不甚规范,甚至没有正规病例,患者隐私遭泄露的几率增高。

由于医疗法制不够健全致使各种医患纠纷不断增多,病历档案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积累更多的治病经验以及病历资料,还可以对各种医疗事件的鉴定以及医患纠纷处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病历档案管理和一般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差别,医院应根据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合理管理病历档案,保护患者隐私,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患者也应加强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在配合医院治疗的同时切实防止隐私权受到侵犯。我国的法律逐步完善,在进一步研究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中提出更优化的管理方案,探索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新途径,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何平衡公共卫生利益、第三人利益及个人隐私利益的冲突问题,便是维护病人隐私的最大挑战。作为医事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对于病患隐私及病历之内容皆不得任意泄露,此为文明国家之共识。

(作者单位:河南省医学会 来稿日期:2014-12-18)

档案管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为了在“十四五”背景下,实现对基层文书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管理,需要完善文书档案管理机制,在其中的细节出发,优化基层档案管理流程。基于此,本文对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

由于文书档案内容比较多,要想保证文档信息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完善基层文书档案管理机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各项管理问题和信息等进行更加详细记录。尤其是在“十四五”背景下,基层档案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需要创新和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一、档案室文书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一)文书档案收集不完整

虽然我国大部分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中的文件内容多,零散文件归档不全并不齐全。再加上,大多数单位的职能工作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进行临时性工作[1]

例如,上级部门在进行临时检查时,或者是有领导临时视察时,这个时候会产生相应的文件材料。但是,在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部分单位临时性工作,也产生一些不同的文件材料,这会导致零散文件材料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再加上,我国文档材料频繁,各科室中的职能不同,这会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对其中的文件材料进行整合和收集,严重影响了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不准确

在对文书档案进行保管时,发现基层人员并没有按照具体要求对其中的期限进行合理性划分,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合理性和保存状态。当其保存满一定期限后,需要对相关的基层文书档案进行鉴定销毁。在执法检查档案时,需要规范化管理流程,加强对不同文档材料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文档保管中,其中的期限划分并不够准确,一些重要档案并没有得到有效保存[2]

例如,某个单位在召开工作会议的时候,需要对其中的文档材料进行定期保存,半年计划需要在划分完成后,长时间保存。但是,如果不对保管期限进行划分,这就会导致档案管理质量不断下降。

二、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一)加强对一体化文档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在以前,对基层文书档案进行管理时,一般会以“十四五”规划为主,这种制度的实施会影响基层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为了加强对基层文书档案的综合性管理,部分地区创新了基层文书档案管理方式。

如,海南烟草为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改革了发展新局面,主要结合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中的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建设的具体要求,对其中的重要文档材料进行了整合。在此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清楚文件资料是档案的前身,文件资料的准确性,更直接影响着档案的管理质量。

在对文件资料进行处理时,还需要兼顾档案工作,合理应用文书与档案一体化的方式,加强对各种文档信息的管理。如,需要保证纸张规格的统一,不能使用圆珠笔、铅笔和复写纸等起草文件材料,如果发现有文件缺失,就会影响账外资料管理质量。例如,还需要结合领导会议报告,在保证文件资料完整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书部门立卷”工作,保证其中文件材料信息的准确性。

(二)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划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有效性

第一,为了保证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通过各种培训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划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还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到不同的档案管理培训工作中,对文书档案保管的期限进行合理划分。此外,还可以通过综合业务的培训,需要提高基层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他们对文档档案内容的认识[3]

第二,基层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还需要对档案的保管期限表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但是,由于以一些文件会出现频繁变动,这会影响档案保管期限划分的准确性。因此,在此背景下,基层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综合性审核,并且还需要按照保管期限表的内容,对文件材料进行整合,将归档的文件材料和保管期限表进行对比,进而完善基层文书档案管理机制。

如,朝阳区的档案局,为了加强对文书档案的保管,完善了其期限表审核流程,对所收集到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等内容,更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审核。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划分不准确,需要将这些事项反馈给基层单位,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适当修改,从而进一步保证对不同文件材料够保管期限划分的合理性。

(三)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新时期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有效应用。基層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要想在满足“十四五”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同文档信息材料的整合,需要加强数字化建设。再加上,文书档案工作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这会导致数字化建设比较复杂。因此,各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单位,需要结合实际的管理情况,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文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管理,节约人力资源的成本[4]

此外,基层单位加强数字化档案建设,创新管理模式,还可以实现不同文档信息和资料之间的共享,将与长期的发展战略有效结合,然后构建一个现代化基层文书档案内部管理机制,积极采取监管措施,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主要目的是保障对物资的有效储备。

基层文书档案管理部门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类纸质档案进行归档处理,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其中的重点材料进行整合,主要目的是预防档案的丢失,将不同的文档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实现对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高水平的基层文档管理部门,需要建立规范的处理文件部门,规范管理行为。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基层文书材料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邵玉翠. 试析基层档案管理员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J]. 卷宗, 2019, 9(35):27-27.

[2]王桂娥. 试析基层档案管理员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J]. 经济师, 2019, No.368(10):273+275.

[3]金惊哲.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员如何做好文书档案工作[J]. 赤子, 2019, (20):175-175.

[4]李洁. 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策略分析[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2):1-1.

档案管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档案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本而又重大的工作,对于工作的安全性有着极强的要求。由于网络环境下收集和整理出的数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档案信息管理逐步过渡到网络管理时代。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还处于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体系构建这一模块。文章将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策略,望能够提高我国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档案信息会涉及到一些秘密性的资料,因此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是工作性质的必然要求。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来说是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将进入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然而网络信息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既涉及到软件又涉及到硬件,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国目前档案信息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情况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体系的探索,以期促进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的科学化。

1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内涵

档案管理就是指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的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1]。档案管理实际上既是管理性的工作,又是服务性工作,同时也是政治性工作。档案管理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解决档案与利用档案者之间的矛盾。档案信息越来越呈现出信息量大、数据精准度要求高等特点,网络技术的应用恰好满足了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通过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档案信息管理的成本。档案信息管理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特征。

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来自网络安全的威胁等级也越高,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同样受到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并且这种威胁出现的频率和技术含量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2]。面对这样严峻的安全威胁挑战,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程度却不是很高,工作重点依然还是只关注于档案信息进入现代化的程度,忽视了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2.1 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网络环境的支持。由于网络技术是一个逐步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因此在网络系统设备方面存在不够完善的一方面,这就给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安全带来了隐患。网络环境方面存在的漏洞,对于档案信息安全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很可能造成档案信息的损毁和泄漏。由于我国本国的网络技术起步较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缺乏有效的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因此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必然会存在安全隐患。

2.2 设备层面

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以软件和硬件为载体。基于我国网络技术的有限性,在硬件方面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自我研发和生产能力,目前硬件设备的核心技术还需要依托于从他国引进。而软件系统方面,我国发展的也不够完善,容易修改、复杂性等缺陷还在制约着我国网络系统的安全。在进行档案信息输入的过程中,我国主要使用的软件是腾讯QQ。尽管这类的传输软件已经进行了加密认证,但是认证级别却不是很高,面对技术较强的网络安全威胁还是无能为力[3]。设备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对于档案信息管理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很可能对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造成重大的危害。

2.3 管理方法

在档案信息管理对网络信息技术加以应用之初,档案管理人员是需要经过培训,合格以后才能上岗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快速扩大到众多的生活、学习领域,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来说反而变得更加困难。除了管理人员难于管理之外,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管理方法及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尽管国家颁布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使其安全性受到极大的威胁[4]。

3 加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策略

3.1 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由于目前我国网络环境存在漏洞,为了提高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①需要对电子档案进行专项的同步式管理。在对相关技术文件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档案的存储和管理,在整理原件档案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对原件进行妥善的保管。②需要对同步管理加强控制。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大审核与研究的力度。③需要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只有在保障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网络环境,才能有效的降低档案信息管理的危险性。

3.2 健全档案信息管理的制度体系

由于档案信息管理具有政治性的一面,因此在构建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方面,不仅需要档案馆(室)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体系的过程中,既需要从内部进行建设,同时还需要外部建设的支持[5]。为了提供档案室的工作效率,还需要对未来档案室工作开展的管理方案及管理政策进行研究和制定。从外部政府方面来说,一方面需要在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增强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自身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条例制度,以规范我国网络信息的发展和应用。

3.3 提高防范能力

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6],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安全意识对于网络安全的监控至关重要。因此,档案馆(室)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管理从业人员的培养,强化其安全意识,提高其防范能力。作为负责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必须要时刻保持冷静,注意排查各种潜在的危险。另外,国家信息安全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协助档案馆(室)加强安保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档案信息安全员的培训力度,以促进档案信息安全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4 克服系统的不足

档案馆(室)内的档案不仅有常规性的文件资料,还有一些档案资料是秘密性质的。保护秘密资料不外泄,也是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存储设备应运而生,如U盘、移动硬盘、手机等。一旦存储设备与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产生接触,那么很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损毁或者泄漏。如果是普通的档案信息后果还能够计算,但是如果是秘密资料被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禁止移动存储设备与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中的涉密系统接触。

3.5 严格把控涉密人员的范围

为了提高秘密资料的安全性,除了需要严格控制移动存储设备与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接触外,还需要对涉密人员的范围进行严格的把控。首先,需要减少接触秘密资料的人员。秘密资料的保密性极强,接触的人越多,被泄漏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要从涉密人员的数量上进行把关。其次,加大对保护秘密资料措施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基础防范措施的应用;另一方面要对可能造成秘密资料外泄的环节加大控制力度,对于档案信息的存储、保管、销毁、传输等环节都应该加以重视。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中还需要加强对安全防火墙的设计与应用,实现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科学化监控。

3.6 加大研发软硬件力度

在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共同作用下,网络技术得以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硬件核心技术却依赖于进口,软件系统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提高我国网络技术、完善我国的网络环境,必须加大对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力度。首先,需要加强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加大对国外技术的研究和学习。国外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早,理论较为成熟,技术水平较高。我国在进行自主品牌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虚心向国外学习,借鉴其成熟的经验,有助于我国在研发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我国只有拥有了自主品牌的软硬件设备,档案信息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8]。

3.7 实施网络安全测评

在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系统漏洞,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漏洞,因此需要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实施网络安全测评。也就是说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有计划的开展针对档案信息的内容、数据技术、漏洞、恶意代码、档案网站等的技术检测。通过开展有效的安全测评,不仅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还有利于防止秘密资料的泄漏。

4 结 语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何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档案信息管理安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发挥档案馆(室)自身的作用,同时还需要政府发挥一定的作用。结合当下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了一些加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对促进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盛杨华.浅谈新形势下的档案创新管理与信息安全[J].办公室业务,2015,(5).

[2] 李牧.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2).

[3] 李静.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

[4] 陈静.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强化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4,(2).

[5] 黄靖.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对策[J].兰台世界,2014,(20).

[6] 肖谋飞.浅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4,(17).

[7] 刘生湘.基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4,(6).

[8] 马丽娜.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防范措施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2,(6).

档案管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工商档案管理学》蕴含着陆时万系统而丰富的档案思想,如关于企业档案及其管理的概念认知、价值认识、职能设计等方面的思想。作为时代的产物,《工商档案管理学》及其档案思想固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此种对工商领域档案管理的探究拓宽了近代档案管理工作与研究的范围,且在工商档案管理工作界定中展现出超前的服务意识。给予该讲义必要的关注和解读,对全面把握近代档案思想遗产,深入研究企业档案管理的历史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陆时万;工商档案;企业档案管理;档案思想

分类号:G271

A Handou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flecting the System Cognition of Enterprise Archives Management: Lu Shiwan’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Archival Thought

Zhang Jingting, Qin Zhaogui

(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Hubei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62 )

隨着我国近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广泛展开,企业档案管理的思想和实践也相伴而生。其时除了活跃于行政界和史学界的档案学人外,在工商界业已出现学者开始关注企业档案管理,陆时万及其《工商档案管理学》(以下简称“讲义”)便是其中最为系统也最具影响的代表。然而,在现有中国档案事业史论著中,如邹家炜《中国档案事业简史》、杨小红《中国档案史》、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等,对此却鲜有提及,亦未见相关学术论文成果。据读秀学术搜索等平台检索,《工商档案管理学》讲义目前主要藏于上海图书馆和安徽大学图书馆,笔者所研究的上下两册讲义则均来自于上海图书馆,希望对企业档案管理的传统回顾和中国档案事业史研究有所补益。

1 工商档案管理学系的创设及讲义编著

我国最早的工商档案管理学系创设于1946年,是私立上海文化函授学校(也称“上海文化函授学院”)成立时便设置的两系之一。因为是函授教育,工商档案管理学的学制仅为三个月,旨在通过函授教学使学员“对于工商档案管理学之理论与实际,可得一概括而明确之认识,作为就业之准备,在业之参考”。[1]

上海文化函授学校自1946年3月起招生,对学员有部分优惠,对各县也有些免费名额,该院第一期“报名入学者”,就“异常踊跃”。[2]据现存《上海文化函授学院院讯》和《上海文化函授学校立校一年纪念专册》刊布的每期“本院学员一览”可知,工商档案管理学系第一年共四期的招生人数就达二百一十五人,学员分布于全国各地。

陆时万为工商档案管理学系的系主任,在此之前,他已在上海各大报刊上发表《工商界之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与工作效率》《档案管理与行政效率》等文章,阐释他对工商档案和工商档案与管理效率的理解和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讲义融汇了他的上述文章的观点和在工商组织及其他公共团体演讲的内容,能够充分反映他对工商档案管理“研究之心得与多年实践之经验”,[3]渗透了他关于企业档案的独特认知和理性思考,是我国近代极为少见的关于企业档案研究的系统化成果。

讲义共十二章,内容涉及工商档案相关概念、档案整理各环节以及档案部门组织等,具体包括“档案管理之演进,定义,及重要性,文件从收发到归档,工商档案之种类,索引,分类,资料档案,备忘档案,庋藏,调阅和出借,转置和销毁,设备用品和用具,及档案室之工作组织和管理,另附参考资料多种”,[4]如《××公司档案管理规则》,可为工商企业制定档案管理规则提供参考。

讲义印成时,徐国懋先生特别题写了书名。徐氏系美国政治学博士,归国后曾任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全国经济委员会秘书和专员室主任,抗战前后还在重庆、汉口、上海职掌金城银行并担任了交通、钢铁、药品生产等多家企业董事,是金融界、工商界著名人士。讲义能得到徐氏的认可,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企业档案管理话题对实业管理的意义,同时也意味着这本讲义内容的前沿性。遗憾的是,遍查相关文献,却再也找不到陆时万的更多信息,但他的企业档案理论探索与企业档案实践,着实值得写进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2 讲义的档案思想

2.1 概念认知:着眼于“他日参考”的特定业务与“独立专门之学问”

陆时万敏锐地观察到档案及其管理的运用范围已经从官方政治领域扩展到了工商领域。通过对工商组织的档案及其管理研究,他提出了“工商档案”的概念。此概念最早见诸报端是1943年6月,他在《新闻报》上发文《工商界之档案管理》。讲义中的概念则与此基本相同,即“凡一个组织内,有关该组织的文件,经过特定部份或特定个人一定方法的处理,而便于他日参考或应用的,称为档案”。[5]陆时万认为参考应用是档案的重要价值,提供档案的参考应用则是档案管理的“最大目的”。他将判断文件是否有参考或应用价值作为文件向档案转换的重要筛选依据,并指出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必须对“档案”加以“管理”,“档案管理的目的是正确迅速的供给参考或应用的资料”。[6]

在各大工商企业推行科学管理之时,陆时万汲取了科学管理思想,指出档案管理也是科学管理之一种,甚至已成为一门“独立专门之学问”。他认为档案管理“是理论与应用总和的一种专门科学”,[7]应采取专门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这首先需要专业人才,要求工商企业既要尽量聘请专家主管档案工作,“专家的待遇须好,地位须高”,[8]又要训练和培养档案专业人才,毕竟“方法程序之采取,器具设备之运用,皆非专门人才而不可”。[9]其次,工商企业需采用科学的整理方法,“处理一切文件,依据性质,作有规则有秩序的排列和保存,转置和销毁”,[10]还需购置完备的标准化的设备用品,以促进“现代档案管理臻于至善之境”。另外,各企业因性质、规模等不同,档案的种类、数量各异,在制定档案管理方法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业务性质和组织工作需要,使其管理方法合乎企业特点,切忌“削足适履”。因此,企业切不能因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而放弃采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方法”和“人”才是档案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2.2 价值认识:“神经中枢似的档案管理”

陆时万十分强调档案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他认为档案是企业一切工作的依据,档案管理是企业各类管理中“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是和人事,会计,事务等部份,同样的不可缺少”。[11]他多次在讲义中将档案管理比作“神经中枢”,指出档案管理“在工商组织中宛似神经中枢,藉其力量以达控制,连系和推进工作的实效”,[12]发挥着“使各部份的活动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结为统一的能力”。[13]

之所以如此重视企业档案,是因为陆时万发现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组织健全且运行高效,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采用了科学化的档案管理,同时,也正是欧美各国对企业档案科学管理的提倡与专业研究,促进了其工商业的发展。[14]在国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分工愈加细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一位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就曾表示:“焚毁良好的生财及机械,犹可赖金钱力量予以重建,但宝贵记录的档案如果不幸而毁坏或散失,就不是任何代价可以换得来的。”[15]陆时万评论这是“至理名言”。另外,陆时万还梳理和列举了当时国家许多有关企业档案及其管理的法令,如“同法(指公司法)第六十八条:‘公司之账簿及关于营业与清算事务之文件,应自清算完结时起,保存十年。’”;“商人通例第二十八条:‘凡商人之商业账簿及与营业有关系之书信,应留存十年。前项之期间,自商业账簿终结之日起算。’”;“商业登记法第十六业:‘商业应备日记账,分类账,损益计算书,财产目录,及资产负债表,……自账簿封存之日起,保存期间为十年,其关于商业上各种书信,应连缀成册,自停止连缀之日起,保存期间亦同。’”[16]等。

在介绍企业档案管理的具体作用时,陆时万将企业档案管理的作用归结为:“调整组织”“训练人才”“增进考核”“便利统计”“保存要件”“加速翻检”“辅助记忆”“汇集情报”。[17]他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局限于对档案的保存,还应主动地搜集资料,挖掘信息,为组织提供利用。他坚信,若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档案管理既能“增加工作效率,促进正常发展”,又从而能够起到“安定社会经济”的功能。[18]

2.3 职能设计:提出“理想的档案管理部份”模式

鉴于企业档案管理作用日益凸显,陆时万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档案管理部份”模式。他认为,理想的档案部门兼具多部门性质,除了发挥基础的“文件保管部”的作用外,还应含“工作考核部”和“人员训练所”,为企业的工作考核、人员训练提供依据;同时也是“统计室”,对所保管的档案开展统计工作,为组织提供参考;并还具有“图书馆”和“服务部”的功能,为各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问询”“联络”“备忘”和“资料供应”服务。这一模式设计,对档案部门突破传统的被动的收管用职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收集档案资料和开发档案资源,以及确保一定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陆时万将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分为十四个部分,即“收入”“登记”“分类”“索引”“庋藏”“出纳”“转置”“销毁”“资料档案”“备忘档案”“核对”“统计”“研究”“组织”,并在讲义中对其中大部分工作环节按章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前八项为档案整理业务的基本流程,但其中的“分类”工作被陆时万视为在档案管理中“不一定是必需的”。[19]他认为,分类多是指“分类庋藏法”,与档案按性质关系排列的顺序有关,档案部门如果编制了“完美标题索引”,档案翻检便利,那么就不一定要采取分类庋藏的方式,毕竟“分类是一桩繁难的事”。然而,若要采用分类的方法,则需遵循“同聚异分”的原则,订立详细的“分类表”。他提出了由“类”“组”“项”“目”四级构成的分类系统,每一级又设定有相应的类号、组号、项号和目号而构成分类号。他强调“分类必须合理”,他认为,承办人“须有深厚学识与技术修养”,这样才有助于制定出“內容正确周到、外形简明、和结果前后一致的分类系统”。[20]

“资料档案”和“备忘档案”是陆时万在讲义中重点提出的档案类别,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对象。“资料档案”是指企业所需的参考资料。陆时万采用了其狭义的概念,将资料范围原则上限定于“组织以外的材料”。他认为资料档案对企业是十分关键的,并将资料档案与档案科学管理联系在一起,指出“今日科学化的档案管理,除收管外,又需自动的搜集,俾能尽其所负的使命,资料档案的产生正为其特点之一。”[21]“备忘档案”是指“对未来应办的某一事件,在某一日期到达或某一条件完成的时候,利用机械的记忆法,使档案管理者自动加以注意,发出通知,提醒有关人员使加以注意而进行工作的一种档案。”[22]陆时万解释道,之所以提出由档案管理者负责备忘工作,是因为陆时万认为档案管理者管理整个组织内的档案,所以对组织内情况十分清楚,他同时认为,备忘工作对档案管理也是较为有意义的,“备忘档案的产生,使档案管理者并不限于被动的‘调阅’,而有自动的‘出借’……同时也增加了档案管理在工作中的效能。”[23]“核对”是指对点收、登记、分类等档案整理业务以及备忘、资料档案处理工作进行定期或随时的、全面或局部的核对,以及时发现错误而加改正。“统计”工作是指对档案管理自身情况的统计,有助于了解档案管理现状,从而利于“控制和不断的改进”。陆时万列举了五种基础的统计报表,并绘制了参考样表,包括归档日报表,出纳备忘、查询、日报表,档案归档出纳备忘查询周报表,归档及出纳统计图,各类档案归档与调阅分析比较图。“研究”和“组织”工作亦是为求档案管理的改善与顺利进行,具体工作如“工作标准的研究”“研究和试验各种新的管理方法”“编订各种规则”“工作的分配”[24]等。

3 讲义及其档案思想的评价

首先,该讲义是近代极少以“学”名之的企业档案管理专题读物,其系统性创建是这种自信的底气。一方面,讲义成书前,陆时万在报刊上的发文足以显现其对古今中外档案管理的系统关注与研究。他熟悉“档案”一词之由来,与时俱进地给出自己对“档案”的定义及解释;揭示历朝沿袭至近代的档案管理之弊端,以及现代档案管理推行之阻碍,宣传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特色;意识到欧美国家经济发达与档案管理的先进性之关系,呼吁国内工商业注重档案科学化管理;以国家法令规定和企业运行的需要,强调档案在企业组织内的重要作用,及档案室的独立性和主要任务。另一方面,讲义汇集了陆时万前期研究成果,以更加全面的内容和系统的结构形成完善的体系。讲义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有工商档案及管理的基本概念解析,又有实体整理环节和管理组织的方法介绍;文字与图表并茂,既有对各整理方法和设备用品的详细文字描述,又辅以自绘的图表举例,更显生动明晰;全书回顾与实践思考并重,每章文末附以数量不等的思考题,问题既涉及章节基础知识,又注重实践拓展。

其次,突破了机关文书档案管理研究范畴,开创了企业档案管理研究之先河。20世纪30年代文书档案改革运动推动我国档案学的形成发展,但当时的研究多聚焦于当时的行政界。如龙兆佛《档案管理法》、黄彝仲《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周连宽《档案管理法》等,皆是基于对行政机关的档案管理之探讨。该讲义则对工商档案管理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工商档案”概念,强调工商档案的参考应用价值,将工商档案管理视为“独立专门之学问”,详细介绍工商档案管理方法,是首部关于工商档案管理的讲义,正如陆时万所述:“工商档案管理在我国,向被忽视,故坊间尚无此类专书出版,本书当为我国关于工商档案管理研究专书之第一部。”[25]

再者,拓展了档案管理的工作范围,并展现出超前的服务意识。传统的档案管理多限于登记、分类、编目、装订、排列与典藏等工作,讲义除了介绍档案整理业务之外,增加了“备忘档案”和“资料档案”专章,在所列举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加了“核对”“统计”和“研究”工作,组成共十四项档案管理工作环节。陆时万在讲义中所拓展的档案管理工作,促使档案管理从被动的收管转向主动的搜集和服务。他认为“档案管理部份所有的工作,都是服务工作”[26],档案部门应“竭力服务整个的组织以谋工作效率的增进”。[27]陆时万对档案部门的定位与“使命”的赋予,以及其超前的服务意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具有较强的进步性和前瞻性。

最后,讲义及其档案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必然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第一,对档案分类的认识比较狭隘。仅将分类和庋藏法联系在一起,认为有了适当的标题索引,就不一定要进行档案分类,殊不知档案分类是档案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关系到档案编目和排列,即使是编制标题索引,亦需进行档案分类。第二,对档案管理工作范围的界定值得商榷。陆时万提出档案部门应主动搜集资料和提供服务,这一“主动”的方向与现在的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他认为档案部门在掌管整个组织档案资料基础上,理应对组织内各项情况了如指掌,因此,档案主管人员要“能很清楚地看出整个组织内工作分合的情况”,[28]能发现问题并查出原由;档案工作人员还要能够“在适当时期中自动供给工作者以适当的资料”,[29]并且“使工作者平日明了档案管理部份所存及随时增加的有关资料,以备参考与应用”[30]等,则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总之,陆时万的讲义虽有一定的不足,但对丰富近代档案思想,促进我国近代档案学发展却有较大影响,且仍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注释与参考文献

[1][4]课程说明[J].上海文化函授学院院刊,1946(01):4.

[2]文化函授学院优待清寒青年[N].申报,1946-08-16 (06).

[3][25]陸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凡例.

[5]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1.

[6]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155.

[7][8]陆时万.档案管理与工作效率[J].上海工商周报,1944(05):11-12.

[9]陆时万.档案管理与行政效率(续)[J].公民,1945(10):85-86.

[10]陆时万.档案管理与工商业[J].上海文化函授学院院讯,1946(01):3-4.

[11]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194.

[12]陆时万.档案管理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J].上海工商,1947(01):16-17.

[13]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5.

[14]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自序.

[15]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6.

[16]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4-5.

[17]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7-9.

[18]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9.

[19]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49.

[20]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56.

[21]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89.

[22]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79.

[23]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80.

[24]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197.

[26][28]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193.

[27]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195.

[29][30]陆时万.工商档案管理学[M].上海文化函授学院:91-92.

档案管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社会公共信息中,人事档案属于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人才管理和人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两者相互依托、相互统一。文章从以往人事管理下人事档案管理的职能与性质入手,从理念、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研究人事管理改革内容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对策。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公共信息

人事档案管理与人事管理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一个发生改变,另一个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人事档案管理属于人事管理的一部分,要做好人事档案改革工作就需要从理念与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改革工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

一、以往人事管理下的人事档案管理

(一)以往人事管理职能

以往的人事管理职能通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概括:首先,从部门角度讲,主要传达决策者制定好的目标,同时检查应聘者自身情况与所应聘职位是否相符,需要与应聘者与部门负责人相沟通,这样一来就导致科学性缺失;其次,尽管有时让员工接受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但却很少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在管理评价中不具有科学性,只是一味地找毛病。在工资与社保管理上只计算其中的一部分。以往的人事档案中,将工作作为中心内容,所做工作一直围绕档案管理、工资调配、人员分配上,这些条框方式难以激发人的创新能力。

(二)以往人事档案管理性质

以往人事档案管理具有封闭性质,能够阅读档案工作的人员十分有限,仅局限于领导级别,外人几乎看不到档案。这样的管理方式具有有利存在,也有不利存在,对于有利因素来说主要体现方便管理人员收集与管理,便于领导人员使用,保护人事档案不外泄。不利因素也体现在扩大了人事档案功能,影响到了档案使用,使人事档案成为约束人的工具,使人难以发挥自身作用。

二、人事管理改革主要内容

(一)将市场竞争机制应用到人才资源配置中

首先,转变以权力为中心的形式,将市场规则作为中心,因此政府部门应适当地拓宽人力资源开发与竞争途径,使政府成为制定规则人员,强化规则和透明性。同时,政府部门要成为规则的监管者与维护者,对于人力资源流动中所发生的违规行为一定要做好制裁工作,注重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其次,重视现有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为人才创设良好的流动环境,确保人才市场具有机制灵活性与功能完备性。

(二)构建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

对于人才评价应注重科学合理性,使人才树立起良好的人生目标,促进人才资源结构优化,设立良好的科学规范机制,保证人才在竞争上具有公正、公平、公开性。

(三)强化公务人员培训

要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应通过教育培训实现这一目标,真正构建服务型政府。通常情况下,政府服务质量的高低与公务人员综合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公务人员培训工作,使公务人员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

(四)确立问责机制

人事管理所针对的对象是人民大众,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始终将人民需求放在第一位,工作人员应真正为人们办事,平等看待每一名来访人员,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实行谁犯错谁负责,确立问责机制,减少问题发生互相推诿情况出现。

(五)重视人才保障机制的完善

构建人才权益保障机制一定要做好法制严明、完备法制,发挥其应用作用,真正保护人才合法权益,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应作为重点,防止他人创新成果被窃取情况发生。

三、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方式

(一)更新人事档案管理观念

人事档案被创建出来的主要目的是被人们使用,这就需要做好人事档案资源开发工作,通过人事档案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仅可以为本单位人事部门服务,还可以为其他相关人事部门服务。首先,应认识到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重视,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率;其次,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人事档案管理核心观念,通过利用人事档案为人们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再次,认识到人事档案服务对象为人们,通过人事档案带动人才进步;最后,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入手,转变工作理念,强化人事档案管理。

(二)重视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改革

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改革中,应注重分段改革,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强化载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同时用人单位在做好人事档案实体保护时,也要通过数字化做好数据库处理工作,以便供单位使用。流动的人事档案,应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保证人才信息的真实有效。

(三)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要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通过权限制完成人事档案管理,使具有权限的人都可以应用个人档案,无论对方是本单位人员还是流动人员,这样也可以展现出对人的尊重。

(四)转变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以往的人事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为主,现阶段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也要注重数字化的实现,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密匙等调取档案信息,既可以保证档案信息安全,还减少了对信息使用者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

(五)强化人事档案利用方式

首先,转变人事档案内容,对于档案从收集开始就做好管理工作,严禁将虚假信息融入到档案中;其次,提升人事档案社会效能,将以往的控制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再次,为强化利用效率,应适当拓宽编研范畴,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内容;最后,做好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工作,完备人事档案数据系统。

四、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人事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两者之间联系密切,两者的改革要同时进行,因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参考,做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与人事管理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正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改革研究[D].安徽大学,2013.

[2]武志芳.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6).

[3]张帆.试析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A].华章(2014)[C].2014.

[4]何丽桃.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初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5).

作者简介:张建华(1981-),男,吉林白山人,任职于中共白山市委组织部,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上一篇:信息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民生档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