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论文格式范文

2023-03-07

选修课论文格式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高中政治选修课对于高中文科生而言同样十分重要,教师不应该对此加以忽视。针对传统选修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中政治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方式,推动高中政治选修课的开展。首先,教师应该主动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其次,教师应该使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最后,教师还应该完善选修课的课堂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中 政治 选修课程 实施

新课改更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所以高中政治课程不仅包含必修课,而且同时还包含选修课。选修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的课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权。以往,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对和考点相关的必修课知识着重讲解,对于选修课内容不太注重。教师对于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选修课流于形式。并且,学生在选课时较为盲目,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选修课的教师队伍设置较为随意,有时候竟然为语文教师临时担任,所以导致教学管理较为混乱。很显然,这种处理方式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是不相符的。教师应该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选修课学习观,使学生在选修课上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选修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主动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认知水平

就现阶段的选课情况来说,学生在选课时往往处于一时的好奇,他们对于整个选修课程并不加以了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加以选择,使得他们后来出现上课兴致不高、思想状态不集中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课。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访谈,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相应的选课方案,然后在学生选择选修课之前向学生说明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这样学生在选课时就不会盲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进行选课,有利于提高整体认知水平。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指导学生选课。该章节的内容涉及到“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等知识点。教师应该首先对该该选修课的大致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地说明,帮助学生明确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当然,教师还应该事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了解,看他们平时在学习中存在哪些薄弱之处,然后给每个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选课意见。比如,有的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还不太清楚,教师就应该鼓励该学生选择以上选修课,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识到盲目选课的后果,就会在选课时三思而后行。

二、使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对于高中文科生而言,政治必修课的知识是基础知识,选修课知识则是对必修课的补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必修课好选修课之间的关联性。以往,教师在讲解选修课内容时,往往割裂了选修课政治知识和必修课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结合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中主动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教师既要注意到必修课对于高考考点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扩充所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知识体系就会更为完整。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必修课内容进行讲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行为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不过就经济发展而论,利大于弊。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应该对必修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内容进行复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主要涉及“面向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这两部分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同时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教师对于和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世界组织进行扩充讲解,并对WTO给我过带来的利与弊等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

三、完善选修课的课堂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课堂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不应该对其加以忽视。以往,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仅从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也会给学生造成打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完善选修课的课堂评价机制,让选修课的评价制度朝着主体多样性和方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完善选修课的课堂评价机制。该部分内容涉及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知识点。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应该分别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进行讲解。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试卷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管小娟. 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羌莉.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研究[D]. 苏州大学,2009.

[3] 史晖. 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偏失与调适[J]. 当代教育科学,2008(22).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选修课论文格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教学;探讨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很多高校大都开设音乐课程,这主要因为音乐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很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选修课却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一、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产生的问题

(一)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市、学生自身音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很大,甚至有的学生对于乐谱还不能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接受音乐知识的效率不高。通常情况下,传统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和跟唱法两种教学模式。对于讲授法而言,教师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针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创作背景、作品的从属流派等一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分析。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法会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被灌输知识不良现象产生,尽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全面系统的讲授知识,但与现代教学的初衷相违背,从而使学生对于公共音乐选修课知识的掌握效率得不到明显提高。对于跟唱法而言,教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作品的旋律,通过教师教唱,让学生跟着模仿,这种教学方法更容易形成一种固有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尽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创新和审美能力,但这种教学方式必须在学生掌握作品的内容、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一味让学生跟唱,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多少丝毫没有任何效果,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对音乐没有任何兴趣可言。因此,将跟唱法运用到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中,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尤其对于音乐底子较差的学生而言,跟唱法音乐教学过于简单,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甚至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

(二)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没有足够丰富的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而言,高校学生应该要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及外国音乐的欣赏等多项内容。然而,在实际的公共音乐选修课中,缺乏足够丰富的教学内容甚至有的学校对于音乐选修课程的设计不太合理,比如有的高校所开设的音乐选修课主要以音乐欣赏为主,而音乐欣赏主要是以国外音乐作品居多,对我国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戏曲等很少涉及,因此,在音乐选修课上,不少学生上课不认真,甚至玩手机等,缺乏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由于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大不相同,在进行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时,往往会先向学生讲授一些中小学所学的基础知识,这种简单化的内容让高校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进而很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三)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不少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所要开设的课程,却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公共音乐选修课的学习,进而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创新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模式

(一)创新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公共音乐学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讲授法和跟唱法等,没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很难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结合在一起,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使用提问法、比较法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这样才能积极探索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些生疏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然后针对学生所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详细地解答,最后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对于大家都熟知的作品来说,教师可全权交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分析,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利用提问法进行学习音乐,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探索音乐知识,进而达到学生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音乐欣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演唱比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丰富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如何丰富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呢?这就需要将音乐必修课和音乐选修课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渠道,从不同方位进行音乐的学习。由于音乐必修课要求较为严格,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多,而选修课则是开设多种课程,进而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知识面,因此,将音乐必修课和音乐选修课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高校的音乐课程的设计更为合理化。同时要加强学生对于音乐技巧的掌握,高校学生如果能够进行音乐技能的培训,从而有效掌握音乐技巧,这种音乐技巧不仅包括对声音的训练,还包括对乐器的演奏技巧,学生只有全面掌握音乐技巧,才能使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要讲求全面统筹的策略,不仅让学生了解国内的民族音乐,还要有效了解西方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国内的音乐和国外的音乐的不同之处,增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而对于流行音乐,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区分作品的好坏,进而提高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三)加强建设公共音乐选修课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进行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因此,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要想得到显著提高,首先学校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引进高职称的教师,进而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另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培训教师进行学习,或者到国外进行研修等,这样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改变教学技巧,补充自己的不足,拓宽教学的思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审美情趣。由于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各个院校对于艺术教师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这就需要各个院校加强对于艺术教师的培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音乐教师,进而满足院校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让高校的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各个院校的音乐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接受程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机制,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进而推动公共音乐选修课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加强公共音乐选修课教师的考核和培训工作,在全力培养优秀教师的前提下,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实现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①王玮.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67~68

②王序.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6):186~187

③崔保亚.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乐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22):255

④李坤霞.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青春岁月.2013(6):224

[作者简介]曾岚(1987.7—),女,汉族,湖南湘潭人,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音乐类公共选修课。

选修课论文格式范文第3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在发展定位上更趋理性地以建设应用型、服务地方经济的地方院校为目标,学分制教学改革在地方高校被普遍采用,学分制对学生而言可以在课程选择上拥有更灵活的选择权,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教师而言,能形成一个相互竞争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分制的基础是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管理、考核比较规范,而作为选修课,旨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兴趣的培养、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一些地方高校在发展思路上把“应用型”片面地理解为“实用型”办学,致使学校的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使得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没有实现规范化的管理,选修课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选修课在学校中被边缘化,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践,对当前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选修课教学改革的途径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当前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选修课课堂教学管理无序化

第一,选修课监督无序化。选修课的开设主要以教师的自主申报为主,但由于其教学计划并未列入教师所在教学系、部的教学管理之中,学校也缺少统一的教学督察制度,选修课的时间安排上也多在晚上或双休日,使选修课的教学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第二,选修课质量评估无序化。对必修课一般都建立有规范的听课制度及学生评价制度,通过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估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实现“教”“学”相长,而对于选修课基本上没有纳入必修课的质量评价体系中,使教学质量没有保证。第三,学生出勤考核无序化。由于选修课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公选课处在有“课”无“班”的尴尬境地,增加了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教师教学自由化

由于选修课没有制度保障,选修课教师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对学校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教材资助、优秀课程申报等这些展示教师成绩的机会与选修课教师常常无缘,使得选修课教师有一种挫败感,造成选修课教师队伍不稳定,也打击了优秀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使选修课资源不足。教师把开设选修课只是看作一种“副业”来经营,而且随意性较大:一是在主观认识上重视不够,把开设选修课仅仅看作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色;二是在教学态度上不端正,没有清晰的教学计划,备课不够充分甚至没有备课;三是讲课不认真,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创新;四是对学生考核随意,要求低。

3.学生上课散漫化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的学生选课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个人的兴趣。在选修课程时缺少正确的引导,同时学校网上选课系统提供的有关供选课程的信息较少,致使学生选课盲目,多数学生选课时只是凭个人兴趣或者凭感性来选课,甚至从课程名称猜测课程内容、性质,很多学生选课后发现与自己期望的相差甚远,或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不满意时,就会使其上课的兴趣锐减,以致出现逃课、混学分现象。因为在思想认识上把选修课看作可有可无,或是应付凑学分的需要,导致更多学生倾向于选择学起来轻松、考试易过的课程,使要求严格、难度大的优质选修课资源乏人问津,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敷衍的恶性循环。

二、地方高校公选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公选课教学目标与学校发展定位相脱节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以学分制建设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校发展的转型上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从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学校发展规划中并没有体现出公选课应有的地位,一是在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课和必修课、轻公选课的偏见仍然存在,公选课在学时数、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凸显了其作为副科的地位;二是在教学管理上,公选课的教学、考核等方面缺少专业课那种规范化的管理;三是在课程建设上,公选课也没有学校提供的建设经费投入,甚至担任公选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也处于劣势。真正把选修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当中,与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还有较大的差距。

2.公选课教学的课程建设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

选修课是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双向选择上的平等性,促进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综合人才的培养。但从地方高校选修课的开设来看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选修课资源匮乏且学科、专业分布不均;二是选修课程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以兼职教师为主导。基于此,选修课没有专业课那样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也受任课教师的自主性较大,加上学校缺少对选修课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任课教师也难以把精力投入到选修课上,选修课成了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的需要,对学生而言,选修课只是起到凑学分的角色。选修课在学科建设定位上的不明,注定了其在教学中的尴尬地位。

3.公选课教学的教学评价与促进创新机制相脱节

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能激发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则会成为教学创新的桎梏。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正效应不断强化,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负效应不断加强,限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就是制度的两面性在实践中形成的“路径依赖”效应或称之为“制度陷阱”。当前地方高校公选课教学评价机制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开设公选课的教师不重视,教学评比、职称晋升等依据教师在专业课而非选修课的成绩,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对开设的公选课的课程不重视,公选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被纳入高校课程建设、考核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三是对教学质量管理不重视,公选课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致使公选课的课堂教学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公选课的考核也是有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考核方式简单化、形式化。

三、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1.促进选修课教学思想的转变

公选课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侧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教学思想上从单纯重视知识教育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首先应来自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只有着力提高选修课教师的地位,解除选修课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把精力投放在选修课的教学上,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使选修课不再被看成“副科”,而应纳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又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真正起到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作用。

2.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

国外高校中选修课已成为“广博的教育”的一部分,在课程建设上选修课与专业课处在同等的地位上,如美国大学公选课在其整个课程结构体系中占50%。我国高校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推进,选修课教学开始成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观点逐渐受到重视。但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无论在资源的数量、质量上,还是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方面还远未达到促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是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一是设立选修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支出,鼓励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二是加强选修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鼓励任课教师编写教材。

3.完善选修课教学考核机制

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选修课教学考核机制建设有助于这种良性互动的实现,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首先,建立教师开课审查制度,既包括对教师开课资格的审查,也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的审查,从而保证开设课程的质量;其次,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力求对教师的评价公平、公正、公开,既有教学管理部门、同行教师的评价,也要包括学生的评价;最后,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定期举办公选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对评选出的优秀公选课教师在精品课程申报、教材资助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学生的考核鼓励采取考核方式多样化而非放任自流,加强课堂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杜绝混学分的现象。

选修课论文格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药管理学;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

Key words:Pesticide management;The major elective course;Teaching reform

农药管理学是面向植物生产类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熟悉有关农药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对农药使用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对于农药生产、销售以及使用的法律意识。目前,我国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选择了与农药开发、应用、销售、管理以及农药残留检测等相关的工作[1]。在本科阶段开设《农药管理学》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农药管理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理解其外延与内涵;熟悉并掌握与农药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管理体系;探讨目前农药管理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思路[2]。

专业选修课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其作为高校深化体制改革的成果之一,在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专业知识结构的清晰,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人才培养目标的完善,人才总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3-4]。近几年,以建设现代都市型农林院校为主旨的北京农学院设置了《农药管理学》课程作为植物保护专业、园艺专业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极强,常规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以本校的实际出发,参照其他农林高等院校同类课程的建设情况,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基本形成了符合植物生产类各专业本专科生培养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

1 更新完善教材

北京农学院设置的《农药管理学》课程主要教材为沈晋良主编的《农药加工与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教材主要涉及农药加工的基本原理、剂型及生产工艺和农药商品标准和农药管理制度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药管理的重心已经从注重农药的有效性转变到注重农药的安全性[2],因此,教学内容也要及时更新和完善,从农药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到使用主体都应该体现出管理学。鉴于已出版的有关农药管理学方面的教材并不多,加之目前农药市场发展迅速,有些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写和出版一本适用于植物生产类本科生教学的教材迫在眉睫。当前北京农学院相关教师正在积极收集国内外有关农药管理的资料,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积累及最新的市场信息,编写有关教材。

2 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农药管理学》作为专业选修课在大三开设,专业选修课由于学时数少,所以进行教学内容的精选就显得尤为重要[5]。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这需要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改进授课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发挥专业选修课的作用。

2.1 以实际案例丰富课程内容 我国的本科生教学是以知识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代表教学可以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如果要求学生只是学习书本知识,这就严重违背了农药管理学的教学宗旨,只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虽然以我国现行的《农药管理条例》为主轴的农药管理相关法律与法规是《农药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但是该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则在于它的内容是随着新药剂、新剂型、新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在不断更新的,而且更新速度快。因此,任教教师要不断地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使用最新的案例与数据,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该課程更加贴近现实。例如,在说明农药登记管理过程以及讲授农药管理问题时,可以应用大量数据和案例,说明现行的农药登记制度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要求;在农药经营管理中结合市场信息与相关知识,应用有关农药中毒案例,如“5.23”武汉农药中毒事故说明农药管理的现实困难,这些都可以不断激发起学生学习农药管理学课程的兴趣。

2.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充分运用互动式、辩论式、讨论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开设课堂讨论环节,让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成为大学教育的主旋律[1-2]。比如,在讲解农药管理制度中农药产品标签通则的要求时,针对农药标签内容多,学生难以记忆的现象,在课前选出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重要品种,让每位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农药品种,课下自行查阅文献资料,按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三证”、有效成分含量、毒性、标志带、特性、防治对象、适宜作物、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利用幻灯片制作农药内包装袋,课堂上由学生讲解,并鼓励大家提问。任课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补充和强调。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踊跃,对这种教学方式普遍认可,觉得没那么枯燥,学起来很轻松,关于农药产品标签包括的内容也容易记忆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3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农药管理学教学中,可以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通过动画、图片、视频等生动、直观和形象地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例如,通过系列图片讲述农药正确的贮存、运输方法和要求、正确施药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例举抽烟、吃食物、赤脚光背等错误、有害的施药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等,使用动画或是视频资料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施药技术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

此外,网络教学平台是现场教学模式强有力的补充[6]。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设置农药信息资源网站的链接,例如中国农药信息网、中国农药网、中国农资网等,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农药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对于一些基本知识,例如农药的种类等可以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并完成作业,有任何问题与建议也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录像,例如如何科学使用农药的宣传片等也可以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观看并提交一份观后感。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4 加强学生实习实践锻炼

目前,北京农学院设置的《农药管理学》课程并没有实习的内容,如果可以将课程实习穿插在理论课教学中会更合理一些。学生对于某些课程内容,如农药的科学使用、农药登记过程中的室内生物测定、田间药效实验等学习起来觉得生疏、枯燥,如果在讲授之前,先安排学生去植保站、农技推广中心或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等参观,初步了解农药的使用和农药登记中需要的实验过程,这样再结合课堂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 考核方式多样化

采用科学合理的考试考核,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专业知识的程度,而且也可验证教师的教学效果[7]。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日常课堂考查和课程期末考试。通过日常课堂考查可检查学生对每堂课所讲授知识的学习和领会情况,期末检查采用课程开卷考试或是课程论文,主要是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与该门课程相关的现象,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有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最后,针对考试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改进教学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6 结语

《农药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其在培养全方位植物保护专业人才计划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剖析农药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保护是关乎国计民生,具备重大社会实践意义的学科。推行可持续绿色植保策略,对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解决农药问题的根本所在。在該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以教学大纲要求为重点,在强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注重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行多重考核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和创新性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继光,周利娟,徐汉虹,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237-239.

[2]李芳.农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J].高等农业教育,2008(5):22-23.

[3]余霞,夏菁.关于高校本科专业选修课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72-73.

[4]王福莲.重视专业选修课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J].考试周刊,2007(35):5-6.

[5]张文英,王喜萍.专业选修课教学中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3):112-115.

[6]董蕾.网络教学平台关键技术与智能生成试卷功能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8(4):107-109.

[7]吴学宏,刘鹏飞,周涛,等.“种子病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2):17-19.

(责编:张宏民)

选修课论文格式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兴趣和身体素质、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法和教师音乐的选择、学校场地设施不齐全、教学管理不完善是影响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等对策,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质量

一、前言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年轻的同学们产生很大的吸引力。现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存在健美操选修课,所以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想要提高其教学质量需要从多方面下手。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其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6所院校的大二健美操选修学生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大数据库、各大搜索引擎检索查阅近20年有关健美操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查阅了有关健美操教学的相关书籍。

2、问卷调查法。针对河南省6所高校的健美操选修学生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78份,其中有效问卷256份。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2.67%,有效率为92.08%。

3、数理统计法。将收集的问卷和相关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整理。

4、专家访谈法。通过与相关专业人士会谈,了解更多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5、实地考察法。去发放问卷的学校进行教学课程的考察并走访该校资深教师和专家。

三、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因素

1、学生因素。(1)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往往取决于学生对于对象的理解以及认知程度,通常只有人们对某件事物非常了解、熟悉时才能产生某种自然思维认知,促使行为的产生。所以,笔者对这6所高校16级、17级256名上健美操选修课的学生进行了兴趣程度的调研,调查结果如下:其中对健美操非常感兴趣的有132人,占51.56%,在课下时间会主动练习健美操;有69个人感兴趣,占26.95%,课下也会进行健美操练习;对健美操一般感兴趣的有32个人,占12.5%,课下很少进行健美操练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有16人,占6.25%,课下只有个别同学偶尔进行健美操练习;有7个人对健美操完全不感兴趣,比例占到4.3%,课后从来不会练习健美操。就此看来,对健美操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多或少会进行健美操练习,其对健美操动作的掌握程度也更高。相反的,对健美操不感兴趣的学生,课余时间基本不会进行健美操练习,其掌握程度可想而知。都是上同样的健美操课,同学之间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感兴趣问题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此,为了提高健美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健美操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不断地去了解健美操、学习健美操,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进步。

(2)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通常包括力量、柔韧、耐力、速度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一般对健美操都很有兴趣。健美操的学习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达到健美健身的效果,培养学生开朗和自信的性格。但是目前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较弱,一小部分学生不擅于模仿,而且在协调性和灵敏性方面表现也还不够,做出来的动作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动作放不开、死板、生硬、不规范,从而影响健美操教学的质量。还有一部分学生力量和柔韧性较差,做出的动作软弱无力,没有延展性,并缺少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导致的课堂效果也可想而知。而耐力素质要求学生在健美操的运动中能够战胜身体疲劳感和克服无聊无趣感,无论在体力和心理上都要坚持健美操训练。有些学生耐力素质较弱,容易妥协和放弃,相比较而言会比其他同学练得少,就难展现出应有的技术动作水平,也会影响健美操的教学质量。所以,就要求教師进行动作讲解示范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些学生上下肢动作不协调,教师在一旁更要多加鼓励,做到不偏心,激励学生战胜自己,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当这些同学的健美操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可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以此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实践过程证明,身体素质好能更好地学习健美操,但身体素质好坏和学好健美操没有决定关系。

2、教师因素。(1)教师的工作态度。态度是人对某种现象或事物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是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有机统一,而质量则是这三种心理倾向的外在表现。好的工作态度是好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则是衡量一个教师工作态度的主要依据,有好的工作态度,就有好的教学质量。健美操教师的工作态度可分为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着谦虚好学、刻苦钻研的心态,并且乐于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教授于学生,对工作充满热情。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影响,能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愉快的心情融入健美操学习中去,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而消极的态度则表现为对待工作任务不及时完成,不去更改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慢慢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没有学习激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积极的情绪、充满活力的态度,面对学生,从积极的工作态度上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水平。健美操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就对教师业务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包括示范动作,这是直接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的示范应做到精湛、规范、准确、整洁有条理性,能让学生记住动作,有印象,使学生看完示范后就能大概记住动作的框架,并且想要尝试。因此,教师要在课前不断演示动作,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另外,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质量,要把示范动作与解说紧密地结合起来。当代大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当教师做了一个正确的动作典范,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动作,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老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完美的动作形象,由享受、赞佩、瞻仰、理解,直到实践,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此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相反的,假如老师的示范出现了不规范的动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就是他们会将这个错误动作重复训练,时间长了之后,很难纠正错误动作了,最后学生就很难掌握规范动作。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包括简练、规范的语言,这是引导学生完整准确掌握动作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不仅要生动充满感染力,还要让学生更加有自信,并能顺利掌握健美操动作。学生学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受教师语言的影响,老师要时常采用激励、赞扬的话语,让老师更接近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自信、更有信心,调动健美操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相反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繁琐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对动作的完成度就不高。并且常用不恰当的言语去评价学生,学生会对老师失去信任感,对学习没有激情,对自己没有自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规范的动作,把握和理解健美操的知识和技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达到提高健美操水平的目的,并善于运用精炼、恰当的语言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仅仅掌握规范动作也是不行的,还需要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当然健美操的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每位老师的方法可能都不一样。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该结合当下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由教学内容、学生专业、学生男女比例以及设备场地等特点来决定,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健美操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提示法、带领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重复法等等。本次对6所高校256名健美操选修课学生进行了教学方法访问。

通过对6所学校选修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可知,认为可采用讲解法的有239人,占93.36%;認为可采用示范法的学生有242人,占94.53%;认为可采用重复法的学生有201人,占78.51%;认为可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的学生有210人,占82.03%;认为可采用分组练习法与竞赛法的学生有198人,比例占到77.34%;其他的人次有56人,占21.87%。由此可知,教学方法的多种多样让学生有了更好更多的选择,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而且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因此,教师的教法不能一成不变,不能认为自己对所教内容已经烂熟于心,就不去制定合适的教案不更改教学的内容。而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及时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用简单的动作来吸引学生们练习健美操的热情。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之时,他们积极热情,精力充沛,对新的东西、新的事物都有很大的兴致。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考虑简单易学,又能让学生得到进步和提高。选择的动作则要经过学生自己的勤奋努力基本上都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循序渐进,不断总结课堂经验,及时变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由此可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

(4)教师音乐的选择。音乐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合适的音乐可以给整个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气氛,能有效缓解学生的情绪,让健美操更加有魅力,使学生对健美操更加感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并在运动后恢复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次针对6所高校256名健美操选修学生认为健美操音乐选择的重要性做了个调查表。通过表3可知,44.14%学生认为健美操音乐的选择非常重要,占绝大多数;29.30%的高校学生认为健美操课堂中音乐的选择比较重要;16.41%的学生认为健美操音乐的选择重要;7.42%的学生认为健美操音乐的选择一般重要;而认为不重要的学生仅仅只有7人,只占2.73%。这说明,健美操音乐的选择对于大部分学生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课堂氛围、健美操动作幅度和特征选择恰当的音乐,要体现出健美操节奏感强的优点,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和积极向上的氛围。这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迅速改善肌肉紧张,产生兴奋感,集中精力,使身体充分做好运动负荷的准备。学生通过富有生命力的音乐,可以有效缓解在课堂中的紧张情绪。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根据课堂氛围与健美操动作搭配合适的音乐显得尤为重要,能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学校因素。

(1)场地设施不齐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然在健美操教学中,要想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完善的设备是基础条件。因为学校拥有适合健美操学习的场地和设备,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健美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学习健美操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保障课堂的安全性。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并没有专门的健美操教学场地。在地毯、墙镜、铅台、把手、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方面,设施也相对落后。使得大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挫折。现在学生对教学场地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此次也针对6所高校健美操选修学生对健美操选修课场馆情况的要求做了调研。可以看出,学生整体对学校的健美操设施和场馆的满意程度不是太高。其中非常满意的学生有12人,占比4.69%;满意的学生有45人,占比17.58%;一般的学生竟有122人,比例高达47.66%;不满意的学生也有65人,比例有25.39%;然而不满意的学生也有12人,占到4.69%的比例。可见大家对设施的关心程度和满意度其实不高,更多是以一般的态度去对待。笔者也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健美操场馆不齐全、不完善,还有的高校健美操课只能在室外、在操场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场地设施不仅仅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同时拥有完善的设备场地也减少身体伤害事故,有利于提高健美操技术水平,学习好健美操课程,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

(2)教学管理不完善。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对健美操的开展和训练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管对学生的体育训练还是教师的工作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导致没有多少学生真正知道健美操这一课程。究其原因,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而比较重视文化课的培养,却忽视了体育课程的实施,这样就限制了健美操在高校中的发展。另外,健美操选修课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够充分,在实际教学中对大学生个性、兴趣和教学实用性的培养没有重视,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健美操选修课的价值,并积极参加健美操课程。将健美操理论知识的培养纳入学校体育总体规划,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健美操,从理论上促进实践,融入日常生活,实现内外融合,从而引导促进健美操选修课的发展。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健美操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吸引力,培养他们一个自己积极思考、主动练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学习健美操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锻炼身体能力的好处,还有树立自信心、培养运动兴趣的爱好和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好处。同时在学习健美操之前,就可以增加一堂课的理论时间,不仅学习健美操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集中学习如何培养自己对健美操专业知识的了解,只有更加了解才能更加喜欢,对健美操这门课才会产生兴趣。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健美操的魅力,从而对健美操感兴趣。

2、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能使学生高效学习健美操。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可适当地对力量薄弱、柔韧性较差和四肢不协调的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训练,注意突出动作的重点,不要在意过多的细节动作,同时讲解语速要放慢些,学生容易听懂,特别是些较难的动作,更应该做到慢条斯理,帮学生理顺动作,突出重难点,使学生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领会和感受动作,直至理解,以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其次,学生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给身体提供一定强度的运动量,保持运动阳光的状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身体素质的增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健康有效的运动方式,加上坚持不懈的锻炼,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而逐渐得到改善的。

3、增加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在健美操的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位置相当重要。一个专业的具有良好综合能力的老师,更能够教出优秀的学生。一个合格的健美操老师不仅仅需要过硬的健美操专业技能,还需要拥有更高的综合能力。所以,健美操教师要及时了解到健美操的前沿信息并积极外出培训交流,通过外出培训学习与探讨,或者校内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做到坚持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一个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较好的自身修养的教师也是教学水平的体现,学校应多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培训等,从内而外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动作教学难度。如,进行难度较小的新动作教学时,可采用讲解法,讲解要简明易懂,语言组织有条理;对难度较大的动作可以选用完整法和分解法,可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完美的动作体系,迅速地掌握动作;当学生能完整地做下來一套动作之后,可采用重复法,既能加深动作印象,也能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不对动作,有效防止重复错误,从而达到改进技术动作的作用;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分组竞赛,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相互督促,发现其他小组不足的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的规范性,并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学习健美操的激情。合理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熟练完成健美操技术动作,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5、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否合适的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健美操的教学质量。所以,一定要制定合适、丰富和凸显教学特色的内容。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生富有多样性,不仅需要传统的一些教学模式,而且更加需要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适合的学习内容。例如,针对初学者,老师可以制定相对简单易学,同时又很有美感的几个动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健美操学习上获得自信。又如,在选择上集体大课的时候,可以选择音乐轻松愉快的歌曲,串联简单配合的几个动作,烘托团结的感情。在此基础上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6、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更完善的教学器材可以开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同时为了充分感受到健美操真正的魅力,学校需要加大健美操场地与设施投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兴趣度与新鲜度自然就会提升,就会对健美操产生浓厚的兴趣。健美操的场地,不是简单的一块地就可以满足的,应做到合理地增加健美操所需场地,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学校提供了更好的更适合健美操运动的器材以及场地,肯定能大大提高老师教学的热情以及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结论

如今的健美操已经是高校里面重要的体育项目了,它不仅仅可以强健体魄,还非常具有挑战性。虽然现在健美操在高校中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从各方面努力,肯定会提高其教学质量,实现健美操真正的教学意义。首先,从学生因素考虑,可以从健美操的意义以及其独特的运动方式等方面宣传,提高同学们主动参加健美操课程的积极性。并且要主动参与、坚持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其次,从老师因素出发,全面加强健美操专业老师的综合培训,经过外出培训以及专业技能提升等方式提高老师们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提高同学们对健美操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需要从学校因素出发,学校需要从教学的方式上有所改变,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在学生独特的性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还要根据教学环境,提供完善的教学场地设施,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方的努力,可以有效提高健美操教学的质量,实现健美操在高校开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光来.健美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尚陶然.客观因素对于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

[3]赵丽丽.教学态度决定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4]张凤奕,黄河.高校健美操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

[5]李俊英.健美操教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6]杨玉慧.影响高中健美操选项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

[7]王操惠,李芳.健美操研究的综述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8]黄彩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9]范晓军.我院健美操课开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07(2).

[10]王晓惠.浅谈健美操的音乐选择及教学应用[J].科技信息,2012(6).

[11]高小爱.秦安县中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J].科学信息,2010(34).

[12]宗涛,胡长歌,彭秋林.健美操领操运用于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5).

[13]陈洪魁,乐晓卉.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6).

[14]宋永晶,张如江.公体健美操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的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5).

作者简介:王磊(1981-),男,河南中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白杨(1984-),女,河南温县人,助理实验师。

(责任编辑 马志娟)

上一篇:学习与实践论文下一篇:初中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