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7

混合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APOS理论;混合式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案例;梯度

○、引言

20世纪90年代,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Dubinsky)在研究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提出了APOS理论。APOS理论认为,高等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分层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通过“活动”(actions)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问题的直观背景、概念间的关系。其次,通过“过程”(processes)让学生对活动阶段进行反思,经过描述、内化和抽象,得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质。再次,通过“对象”(objects)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并赋予形式化的定义和符号,使其成为一个具体的对象并以此为对象进行新的活动。最后是“图式”(schemas)阶段,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完善,让学生建立起与其他概念、图形和规则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在数学概念的建构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梯度”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重要概念,是刻画多元函数变化率的重要工具,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应用。在学习“梯度”概念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导数、偏导数、方向导数以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已有知识结构到新知识的迁移,从而掌握梯度概念的本质以及与方向导数的关系,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梯度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梯度与方向导数的关系;理解梯度的几何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主动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与应用,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學策略

1.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线上学习、小组讨论,课上教师讲解、同学汇报,师生讨论、深化提高。

2.采用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策略。从警犬寻找毒品、蚂蚁逃生等实际问题引入,围绕下列问题渐次展开。第一,什么是梯度?如何进行计算?第二,梯度与方向导数的关系如何?第三,梯度的几何表示。

3.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由方向导数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方向导数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从中引出梯度概念。进一步利用数量积的定义,讨论梯度与方向导数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梯度就是一个向量的本质内涵,沿梯度方向,函数增长最快。

4.采用实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的警犬寻毒、蚂蚁逃生来引入梯度,让学生理解梯度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应用梯度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actions)阶段——概念引入

新概念的引入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基础,体现直观性与可接受性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此时学生尚处于概念直觉的“活动”阶段。教学中一般应从具体问题或数学自身矛盾出发,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验、感受新概念的具体背景,激发求知欲和创造力,主动去构建新知识。警犬寻找毒品、蚂蚁逃生等均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梯度引入的具体背景,学生易于接受,探索问题背后蕴含的数学概念,学生兴趣盎然。

师生共同分析:根据动物本能,警犬一定沿着气味浓度增加最快的方向搜寻毒品,而蚂蚁一定沿着温度下降最快的方向逃离石板。如何描述函数变化最快的方向?这就是梯度,从而引出本节教学内容。

板书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后续教学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什么是梯度?

第二,梯度与方向导数的关系如何?

第三,梯度的几何表示与应用。

(二)过程(processes)阶段——内涵阐释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也就是通过对活动阶段进行反思、内化、压缩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初步抽象出新概念的内涵和性质,归纳出概念的基本定义。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对梯度概念进行充分预习,形成初步印象。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教师利用课堂进行引导、深化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何新知识的产生,都有其内在发展变化的规律,新旧知识之间一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桥梁,顺利实现从原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为了帮助学生实现“梯度”概念的构建,就需要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经过“活动”阶段,学生已经形成直观印象,“梯度”应该是函数增长最快的方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概念可以描述函数变化的快慢?我们知道,偏导数反映的是函数沿坐标轴方向的变化率,而方向导数则表示沿给定方向的变化率。若函数f(x,y)在点P0(x0,y0)可微,则函数在该点沿任意方向=(cos?琢,cos?茁)的方向导数存在,且有

=fx(x0,y0)cos?琢+fy(x0,y0)cos?茁.

引导学生观察方向导数的计算公式,不难发现,如果引入矢量

fx(x0,y0)=fx(x0,y0)+fy(x0,y0),

则有fx(x0,y0)· =fx(x0,y0)cos?兹.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哪一个方向函数变化最快?也就是方向导数最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梯度”概念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同学们课前进行了网上学习,有同学主动要求汇报。学生在黑板上给出了梯度概念并结合下列题目进行求解。

例1 已知f(x,y)=xy,计算f(1,-1).

教师:该同学讲解清晰,课前进行了认真准备。例1讨论的是二元函数的情况,对三元函数,又该如何定义梯度呢?

有学生回答:三个偏导数为坐标构成的向量。也就是说,对于三元函数u=f(x,y,z),该函数在点P0(x0,y0,z0)的梯度为

教师总结:梯度就是以偏导数为坐标构成的向量,帮助学生完成“梯度”概念本质内涵的把握,实现知识结构的初步迁移,完成对“梯度”概念的初步建构。

(三)对象(objects)阶段——梯度与方向导数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直觉、抽象,逐步认识了概念的本质,并赋予了形式化的定义和符号,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精致化的“对象”。经过“对象”阶段之后,新概念呈现出一种静态结构关系,便于整体进行把握和使用。

下面将梯度上升为一个独立的“对象”来研究,讨论与方向导数的关系。本部分内容由学生根据线上学习情况汇报,梯度与方向导数的关系完全取决于夹角,经学习小组其他同学完善,得到下表:

显然,该组同学课前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探讨,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较强。为了进一步巩固梯度与方向导数的关系,由另一小组汇报教材下列例题的求解方法。

例2 已知函数f(x,y)=与P(1,1)点, 计算:(1) f(x,y)在P处增加最快的方向及沿该方向的方向导数;(2)f(x,y)在P点减少最快的方向及沿该方向的方向导数;(3)f(x,y)在P处的变化率为零的方向。

小组推举一人进行课堂汇报,因课前进行了线上学习和组内讨论,学生能够很好地给出题目的解答过程。该函数为旋转拋物面,教师进一步从几何直观加以解释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几何直观表示出梯度向量?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图式阶段(schemas)阶段——梯度的几何表示与应用

在经过活动、过程、对象等三个阶段之后,学生通过建构、反思形成认知图式。认知图式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来完善。初级的图式包含定义、符号以及反映概念的特例、抽象过程等内容。经过后续学习建立起与其他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 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在梯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揭示与向量、内积、方向导数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梯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从而形成心理图式和数学意识。通过梯度的具体应用,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建立“梯度”概念的完整图式,先来看梯度的几何意义。由例2不难发现,梯度方向恰好是曲线的=c一个法向量,从而引出等高线(也称等值线)的概念。推广到一般情况,得出梯度的几何表示。

结合图3,教师及时提出质疑:等高线f(x,y)=c在P点有两个法向量,梯度应该是哪一个法向量呢?由于梯度是函数增长最快的方向,因而一定指向较高的等值线。及时帮助学生辨析,去掉歧义,实现概念的准确建构。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对于三元函数,如何用几何直观表示梯度?

学生: 等值面的法向量。

教师: 法向量的方向有两个,应该是哪一个?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运用类比推理方法,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拓展。经课堂共同讨论后得出结论:指向数值较大的等值面。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梯度的认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来看梯度的具体应用。如何求解警犬的搜索路径?

例3 已知毒品气味浓度在地表平面上的分布函数为

警犬从(x0,y0)处沿气味最浓的方向搜索毒品,求警犬搜索的路线。

师生共同分析:若设搜索路线为y=y(x),则求解搜索路线的关键是建立路径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如何建立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引导学生思考警犬的前进方向。由课题的引入,警犬一定沿着气味浓度增加最快的方向,也就是梯度方向搜寻毒品。而函数f(x,y)=e- (x+2y)在任意点P(x,y)处的梯度为

f(x,y)=fx(x,y)+fy(x,y)=2e- (x+2y)(x+2y),

因此,该梯度方向就是警犬前进的速度方向,也就是曲线y=y(x)在任意点P(x,y)处的切线方向。而切线方向为

=dx,dy.

于是f(x,y)∥,由此得出,y=y(x)所满足的微分方程为

=y(x0)=y0

这是一个变量可分离方程,不难求解得

y=x.

显然,这是一条抛物线。由浓度函数f(x,y)=e- (x+2y)不难看出,f(0,0)=1为最大值。因此,警犬从(x0,y0)处沿抛物线到达原点,从而找到毒品的藏匿位置。

该题前后呼应,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警犬搜索毒品这样的现实问题,借助于数学,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内容总结

课堂总结复习,回顾梯度的定义, 梯度与方向导数的关系以及梯度的几何表示。“梯度”概念的教学过程如下: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拓展与升华,给出下列思考题:

(1)已知石板的温度分布函数为T=80-2x2-y2-x,求蚂蚁的逃生路径。

(2)例3研究的是平面搜索问题,若毒品藏在大山之中,警犬的搜索路径又该如何求解呢?例如,已知毒品气味浓度函数为

f(x,y,z)=e- (x+2y+z),

求搜索路径?

第一题用来呼应课题引入的另一个实际问题,这仍是一个二维平面问题,学生受到例题3的启发,应该容易解决。第二题推广到三维空间,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学生成功解决二维搜索问题之后,已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定会向三维搜索问题发起冲击。

四、教学反思

课题教学从警犬搜索毒品、蚂蚁逃生等实际问题引入,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最后以解决问题结束,前后呼应得当。教学案例以APOS理论作为具体指导,采用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前线上学习,课堂汇报,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教学方法得到基础较好学生的广泛赞同。但部分同学参与程度不高,线上学习不到位。该教学方法对部分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不适合,容易造成掉队。

[ 参 考 文 献 ]

[1] DUBINSKY E. Reflective abstraction in advanced mathematical thinking[J]. Advanced Mathematical Thinking,1990,11:95-126.

[2] 陈惠勇.数学史观下的数学概念教学新模式[J].高等数学研究,2007(5):58-62.

[3] 高雪芬,鲍建生.大学生对微分概念的理解及认知方式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3(1):40-43.

[4] 王彩芬,曹荣荣,田磊,等.基于APOS理论的无穷级数概念认知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6(4):86-90.

[5] 赵文才,刘洪霞,赵义军.类比推理方法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6(10):122-124.

[6] 刘洪霞,周绍伟,卓相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统计与管理,2017(5):117-119.

[7] 赵文才,侯婷,杨记明,秦婧.大学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112-114.

[8]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责任编辑:林志恒]

混合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许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在出示课本的上下车的情景图后,让学生充分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并且让学生提出问题:车上原来有7人,到站后下车2人,又上来了3人。现在有多少人?接着提问:这道题该如何解答?让学生自己试着列式解答。

当学生完成后,便让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做的,整个解题的过程我试着让学生们自己去讲,学生也理解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且也加强了学生对图画意思的理解和表达。

从开学至今,我在课堂上一直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对图意和算理的表述上都比较好.本节课我对想想做做的

1、2两题也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画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

混合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文章以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的输入输出假说为研究基础,依托moodle平台,以《开放英语1 》为例,围绕“学习目标、任务活动、组织形式、成果形式和评价规则”这几个关键因素,阐述了基于学习活动的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期为英语网络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网络课程;学习活动;学习者需求;二语习得

引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观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阻碍了英语学习的有效性。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英语学习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中心。当前很多研究者在反思网络课程质量的同时开始探索新的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习活动是为了达到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师生操作的总和,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实现师生交互,达到学习目标(杨开诚,2005)。

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地点方式自主地完成学习活动。文章以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的输入输出假说为研究基础,以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公共英语课《开放英语1》为例,探讨如何在Moodle平台上设计不同类型的网上学习活动,建设适应学习者需求,并符合英语学习认知规律的英语网络课程。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理论

国外学者对于学习活动的教学研究很多:Prince认为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是使学习者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Hardfield, David, Hede,Panko Kenley等学者认为,在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体验,而不是被动地学习。Churchill 认为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能帮助学习者建构“更高层次”的思维模式。学者潘洪建(1997)认为,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即以学习活动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它是教师指导下的以技能性知识、情感性知识、问题性质知识为基本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开放、创造的时间性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学。李臣之(1998)认为,“基于活动的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自觉的有意义的体验活动,促进学生情意状态、认知结构及其功能的改组、重建和发展的一种教学范式”。杨开诚(2005)指出,教学皆可活动化。活动不是一种可选的教学策略,而是教学的永恒形式。

(二)二语习得的输入输出假说

在二语习得中有关输入的问题,Krashen的输入假说最具代表性。Krashen认为,对目标语的 “可理解性的輸入 ”(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一个主导因素。Krashen还提出了 “i+1”概念。“i”是二语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状态,“1”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状态之间的距离,“i+1”是下一阶段可能达到的语言知识状态。语言学习者需要接受足量的语言输入,且语言输入必须符合 “i+1”的条件,语言习得才能得以进行(Krashen, 1982)。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Swain认为,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显著作用。作为一种心理机制,输出推动了对语言的深层次加工,有助于实现从叙述性知识(显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转变。 “当学习者反思自己对目标语的使用时,输出起着元语言的作用。输出使他们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 ”(Swan,1995)。

二、研究的实践基础

(一)依托的网络平台- Moodle平台

本文研究的英语网络课程设计是以Moodle作为支撑平台,Moodle平台是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其设计的理论基础,它的设计目标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和管理上,而是更突出教学过程中各种“学习活动”的支持。Moodle平台拥有强大的教学设计功能,在设计网上学习活动上有很多优势,例如:支持多种在线资源和在线互动任务;可以实现在线实时和同步异步教学;支持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价等。利用Moodle平台可以设计出适应学习者需求的,能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的课程,而不仅仅是学习资源的简单累积堆砌。因此,选择Moodle平台作为教学载体,更能体现基于学习活动的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

(二)《开放英语1》介绍

《开放英语1》是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公共英语课所使用的文字教材,使用对象为已具有初级英语水平的成人学习者。该教材能满足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学习内容紧密联系成人学习者的社会生活与工作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该教材以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理论为设计理念,突出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习内容是通过学习活动体现的。全书共有18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由若干个学习活动组成,每个学习活动紧扣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涉及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实践和提高的过程。

三、设计思路

在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Moodle平台的特点,笔者认为学习活动设计的关键要素是学习目标、任务活动、组织形式、成果形式和评价规则。它们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层次关系,即:学习目标决定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制约其他各个要素。因此,学习任务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内容,其他要素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开放英语1》各单元的活动任务时,采用“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 设计活动任务(包括组织形式和成果形式)- 确定评价规则”的流程。

(一)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学习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学习任务的设计,而学习任务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文章采用的是2001版的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将教育目标的分类分成知识纬度和认知过程纬度两部分(如表1所示)。知识纬度专指知识的分类,将知识纬度分成事实性的、概念性的、程序性的和元认知的四类知识。事实性知识指独立的、特定的知识内容,如关于专有名词的知识等;概念性知识相对于事实性知识都是指有关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如何去做的知识,如关于技能、方法的知识等。元认知知识指对个体认知方面的知识,如关于策略的、任务情景和自我认知的知识等。认知过程纬度主要分为六类: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回忆、理解和应用是最常见的认知发展阶段(见表1)。

(二)任务活动设计、组织形式和成果形式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科的主要学习活动。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听、阅读,包括听录音,看网络视频讲解,阅读网上英语学习资源,完成在线练习(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等)都可归为输入型学习任务。 输出型学习任务指英语会话、写作、翻译类的任务,例如:看图说话、看图作文、用关键词造句、英汉互译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来帮助学习者在网上自主学习,例如:要求记忆、理解的事實性知识,可采用输入型学习任务;要求达到应用水平的程序性知识,可采用输出型学习任务。以《开放英语1》 UNIT 1 中的学习内容“现在进行时”为例,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要求达到的认知程度也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认知纬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见表3)。

Moodle平台能为英语各类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及学习者及时提交学习成果提供载体。Moodle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模块,如作业、测验、WIKI、论坛、互动评价、词汇表、程序教学等,这些模块可以帮助教师在线组织各种类型的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可利用“词汇表”模块梳理重点词汇和短语,可通过提供多媒体资源以及网页链接,创造有利于英语语言输入的学习环境。Web Quest、作业、测试等模块可用于检测学习者对词汇用法的掌握情况。Moodle平台也可实现会话、写作等输出型学习任务。学习者可在讨论区开展实时的英语会话活动。教师利用Wiki可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写作学习活动。

(三)输入输出假说给任务活动设计的启示

输入输出假说涉及到英语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 两者都给英语学习任务的设计带来启示。 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最佳的语言输入包括四个必要的条件:可理解性,足够的输入量,相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Krashen, 1982)。其中,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在设计输入型学习任务时,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等,尽量使语言材料的输入内容和输入方式易于学习者理解和接受。《开放英语1》的教学对象理解能力强,在学习题材的选择上尽量贴近成人学习者的生活,学习任务设计根据成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认知规律,做好从学习者目前语言知识水平 i 到下一个语言知识水平1的的铺垫,循序渐进,有效地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

英语学习中,输入和输出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输入,输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人学习者学习自觉性、主动性高,乐于合作。针对成人的这些学习特点,教师在设计输出型学习任务时,可采用互动合作的方式,可采用的形式有: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活动;小组对小组之间开展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和活动等。同时要经常变动活动的组合,鼓励学习者尽可能地创造交流的机会。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可用于组织口语和写作等输出性的学习任务。互动合作式学习活动可增加学习者语言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习者发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语言问题,进而使他们更加注意寻找后续输入中的有关语言特征,从而修正语言的输出,不断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

(四)评价规则

对学习活动的评价包括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活动中的评价是发展性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给学习者评判等级。学习活动的评价应当侧重于学习过程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既要评估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之间的差距,还要考虑学习参与性、积极性和合作态度等综合表现。

《开放英语1》网络课程采用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输入型学习任务、概念性或事实性的知识,如对词汇、句型、时态的识记和理解等学习任务,采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要求学习者完成相关语言知识点的作业和测试任务,旨在帮助学习者复习和巩固相关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而对于口语交流、写作和翻译等输出型的学习任务,则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例如,关于写作的学习任务的评价,可利用Moodle平台中的“互动评价”等功能,采用学习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布置相关话题的作文,给出作文的评分标准,学习者完成后上传平台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统一点评。学习者可以在互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吸收他人的长处,并通过教师的点拨进一步熟悉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开诚.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新探索[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杨丽,赵东升.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3]Prince, M.. Does active learning work?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4,93(3), 223-231.

[4]Harfield, T., Davies, K., Hede, J., Panko, M. and Kenley, R. “Activity-Based Teaching For Unitec New Zealand Construction Students”. Emirates Journal for Engineering Research, special issue on Innovation in Engineering. 2007,12 (1), 57-63.

[5]Churchill. D. (2003). Effective design principles for activity-based learning: the crucial role of “learning objec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3. Retrieved from http//www. Learnerstogether.net/ PDF/Effective-Design-Principle.pdf on 10Oct,2011.

[6]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7]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G. Cook and B. Seidelhofer (ed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ur of H.G. Widdows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8]Bloom B S, Engelhart M D, Furst E J(et al),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Longman, 2001.

[9]L. W. Anderson & D. R. Krathwoh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2001, New York, NY: Longman.

[作者简介]杨永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文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英语教学。

[责任编辑 周个妹]

混合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混合化工废水处理中目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考验。为促进水循环机制,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应重点针对混合化工废水进行处理,在目前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技术进行实践操作,以此合理提高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并为我国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排放。本文主要分析混合化工废水处理工艺试验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化工;化工废水;废水处理;工艺试验

一、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常见工艺与处理手段

1.采用物理法处理污水

在利用物理法针对废水进行处理时,一般是采用物理作用利用机械的方式对污染水体进行人工处理,以此达到废水处理的效果。目前常用的物理处理法有离心法、引水稀释法、气浮法等。首先是离心法,其离心法也叫离心分离过滤法,主要是利用离心机达到过滤的效果,过滤一般是指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例如废水中的石英砂等,以此拦截废水中的悬浮杂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处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目前被各大城市处理厂广泛应用。其次是引水稀释,其引水稀释数量用水量达到稀释污水的效果,在污水被稀释后可缩短污染面积并且污染水体会加速流动,避免水体发黑发臭的情况。在利用引水稀释进行污水再净化处理时,应提高水的含氧量增加水中微生物成分。并利用微生物的新城代谢促进水体达到净化效果。但目前引水稀释是利用调和状态进行再净化的,所以需要必备比较完善的泵闸或大量干净的水源等,由此可见引水稀释法对于处理厂需求较高可资源限制性也较大。最后是气浮法,气浮法的技术特点是可处理废物中的含盐度、油性质等,此外还可吸附住废水中的污染杂质并优先处理絮体或形成气浮分离。在液体浮力与界面张力的共同运作下,使废水达到浮渣与水分离的状态,以此达到废水处理效用。其气浮法是目前运用效果最好的废水处理方法。同时,在处理混合化工废水时还可向各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供BAF工艺技术及核心产品、智能化污水处理设备、水环境治理工程服务等,以此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新建及提标改造、村镇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等领域。

2.采用化学法处理污水

在对混合化工废水进行处理时,其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的。在水体中通过投放有反应的化学药剂从而达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效果。其中,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就是依托化学药剂进行的再净化处理方式,其清除污染与改善水质的程度较高,因此目前被各大污水处理厂广泛使用。并且化学处理法也达到了废水处理一级效果。在利用化学絮凝处理技术时可将水质中的PH值进行改变,从而避免形成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总之,化学处理法是在短时间内达到处理废水高效的状态,并且可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与活性污染物进行结合处理,这种方法可以净化废水中98%的污染物,此外在研究中心表明,在化学处理法进行处理时,可利用粘土材料与生物材料混合制作吸附剂,这种吸附剂可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染料等污染物。

3.采用生物法处理污水

在处理混合化工废水时,其污染水体可利用特定的生物进行处理。其生物处理法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能耗低、效果好、成本低等特点。但生物处理法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培育微生物以此达到生物净化效果,因此生物处理法相比物理处理法来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但目前相比复杂的生态系统,若控制其废水水体中的污染物已经无法满足水体净化效果,并且受损的水体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实现自我恢复。因此,在20世纪为提高生物处理效果,科学家们研究了人工湿地技术并利用浮床植物技术与种植水生植物构成了水生动物系统,以此提高生物处理效果。

二、提高对混合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的试验方案

1.提高水力停留的時间与试验数值

在对混合化工废水处理时应提高水力停留的时间与试验数值。因为在对化工废水处理时其目的是达到净化再循环的效果,因此应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促进处理数值,以此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工艺效率,确保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2.合理选择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由于混合化工废水处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需要进行一定的微生物降解,以此达到排放标准。在进行废水处理时应充分确保人工化合物的高效完成率,以此提高对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混合化工废水进行处理时应利用微生物、植物达到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调作用,以此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处理。同时,为促进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可通过对废水水体的净化、水质保障提升技术手段,完成水系梳理、植被修复、湿地建设等建设内容。其项目对实现区域内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姚姚. 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试验研究[J]. 中国化工贸易, 2019, 11(21):144-144.

[2]徐曼, 李栗莹. 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J]. 当代化工研究, 2020(15).

混合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混合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远程教育学是一门较为难学的学科,引入混合学习法,利用混合学习的方法与原理,对远程教育学的课程进行设计,以此来提高远程教育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学习 远程教育学 课程设计

与一般的教育学专业有所不同,远程教育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也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还要掌握远程教育学的实践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远程教育学的理解与掌握。为了解决学习之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将混合学习引入到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之中,以此来促进远程教育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一、混合学习概述

对于混合学习的定义,各个研究文献的表述都各有侧重,各个版本的定义都从其各自的角度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混合学习就是针对学习中的一系列问题而开展的以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结合为主要形式,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本质的学习。掌握与应用混合学习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混合,为了更好的帮助人们理解与应用混合学习,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的经验,在系统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将混合学习引入到“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之中,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促进“远程教育学”的教学进步。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远程教育学”课程的设计

(一)前期分析

“远程教育学”在应用混合学习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前期分析,这是混合学习应用的基础,也是“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的必要前提。为了更好的将混合学习应用到“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之中,我们应该进行全方面的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对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两个板块。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是科学的课程设计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因材施教,让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课程设计的落脚点,因此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析。

(二)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

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课堂教育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形式,这种混合形式可以更为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师资的合理利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次,应该注重活动形式的混合,为了更好的促进“远程教育学”课堂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之中我们也将活动形式进行了混合,有效实现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以及在线讨论的活动混合,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混合学习方式的落实,提高教学设计的效果。

(三)学习策略的设计

课程设计之中学习策略的设计也是重点,在混合学习方法应用的过程之中我们也要将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混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远程教育学”教学设计的科学化与系统化。因此,在学习策略的设计之中应该从:积极交互、学习支持以及协作学习三方维度来进行,综合应用这三种学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习策略的有效混合,为“远程教育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前提与保证。

(四)混合学习资源的设计

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资源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当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计算机课件、案例视频以及相应的研究论文等。在线学习中应用了Moodle 学习管理系统支持在线学习。根据课程的前期分析及活动的设计,在学习平台中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来支持在线学习活动的开展。“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过程之中,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平台来掌握相应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知识与理论,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远程教育学”的课程设计工作的进步。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为了促进“远程教育学”教学设计更加规范与合理,我们应该将混合学习引入到教学评价之中,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此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在此,我们综合应用闭卷考试、平时作业、在线检测、作品设计这四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结束语:

本文从混合学习的角度对远程教育学的课程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论述,从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促进远程教育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并加深人们对于混合学习方法的理解,以此来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云文.混合学习如何切入高校课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6

[2]高娟.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上一篇:国际工程论文下一篇:县域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