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论文范文

2023-03-27

中国地质论文范文第1篇

关于编辑出版2009年中国特产年鉴的通知 各省市自治区 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 新疆建设兵团农口特产管理机关,相关农产品协会: 中国特产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仍然在世界市场上有良好的表现,使人们对特产事业在科技兴农 名牌兴农战略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成立了特产专门机构.以特产 名产带动中国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将是今后若干年内中国农业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从2009年开始,中国特产协会将每年定期编辑出版中英文版<<中国特产年鉴>>,为中国特产协会与国际特产相关机构 特产市场的交往和相关国际交易会 研讨会提供商用 礼品和资料用书.(其中最重要的是2009年世界特产大会,大会用书将超过1000套),力图通过年鉴将中国特产业的全貌呈现给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特产才经营管理人员 研究人员和广大消费者.为了使<<中国特产年鉴>>很好的完成其历史文献与工具书的双重使命,<<中国特产年鉴>>编委会将对书的编排与使用作一些调整,请相关人员投稿时注意:

一 中国幅员广大,各地绚丽多姿民族风情孕育出不同的地方特产,其产量 产地每年都在变化中,目前很难按照国内外人士的需求将中国特产的产地分布 产品特色 经营相关信息一一收录,<<中国特产年鉴>>下卷本将专门收录上述信息,供国内外3800家特产专门机构定时 定点收藏.

二:为了区别年鉴的不同用途,有少量部分实行上下卷分开发行,特种农产品生产者也可以在下卷中找到其经营的相关的信息.

中国地质论文范文第2篇

心理学专业排名(高校合并重组前) 排名

学校名称

得分 1 北京师范大学

100.00 2 华东师范大学

64.41 3 西南师范大学

59.32 4 北京医科大学

45.76 5 北京大学

42.37 心理学专业排名(高校合并重组后) 排名

学校名称

得分 1 北京师范大学

100.00 2 北京大学

88.14 3 华东师范大学

64.41 4 西南师范大学

59.32 5 北京医科大学

40.68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无愧是实力最强者,无论从科研水平、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素质都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一般大学的心理系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这里既有众多的德高望重的心理学前辈,陈仲庚、邵郊、许政媛、孟昭兰、王苏、朱莹、沈政,又有一些年富力强的心理学界中坚力量,如王登峰、周晓林、李量、苏言捷等等。而且以北大整体的人文气氛,呆在其中自然会从诸多方面受益良深。这就是为什么无数学子趋之若鹜的原因。不过心理系在北大里只能算个小系。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科研水平及人才资源也许和北大不相上下,甚至更高。但心理所是一个纯粹的科研机构,没有大学里的人文气氛,也许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地处偏远郊区,视野狭小,呆在心理所里就像苦行僧修炼一样,非心理素质佳者不能全身而退。

北师大心理系从各方面条件来说在师范类大学的心理系中应该是佼佼者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北大心理系和心理所。尤其是心理学院的成立,北师大心理系的总体实力正在迅速膨胀。但总感觉北师大心理系弥漫着一股不甚严谨的学术氛围,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师范心理系的通病,很多事情都在做表面文章,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做事。教授研究生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可是真正够分量有杀伤力的东西却很少出台。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来不是一类重点大学,二来总处于同处北京的上述三家心理系或机构挤压之下。因此似乎很少有人知道首都师大还有心理系。但毕竟是在皇城根下,这一点也吸引了一些不少的心理学工作者;平心而论首都师大心理系还是有一些人才的,而且拥有一个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博点,而国内还有好多师范大学的心理学连个博点都没有,如华中师大、西北师大、陕西师大等。

除了北京的这几家的心理学或科研机构,江浙一带也是心理学繁荣之地。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是大陆最老牌的心理系之一,一度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最近一些年似乎江河日下,在心理学界的地位与日俱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浙江大学心理学系的前身杭州大学心理学系,是我国工业心理学的重要基地。在并入浙大后,无疑提高了自身的身望,以至于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急剧增加。但事情总有两个方面,以前在杭州大学举足轻重的心理系,合并之后不过是浙大里的一个小兄弟,再无往日的威风。自老一辈的心理学家退去之后,中间好像出现断层,至少目前系里缺乏一些重量级的人物来重塑昔日的辉煌。不远处好像还有南京师大教科院心理系,它们突出的优势就是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至少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苏州大学心理系虽然都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些小兄弟,而且非重点大学,但好像发展势头很是迅猛。

在京沪地区一带,最近一些年迅速壮大起来的心理系有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天津师大教科院心理系。这三个单位每家都依靠了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而起家。华南师大的莫雷,西南师大的黄希庭,天津师大的沈德立,这些都是在目前心理学界最重量级的人物,都是国务院学位办的委员(心理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掌握诸多心理系发展的生杀大权。尽管各自的学校都不怎么样,但心理系的实力绝对是国内一流的。而其它一些心理系也竭力扩充自己实力。华中地区的华中师大心理系、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山东师大心理系、中山大学心理系等都是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以上应该是国内最为有实力的一些心理系吧。心理学发展势头之猛出乎好多人的意料,想想十年前还是一个冷门的专业。十年之后甚至几年之后格局会出现某些重要的变化。 表一:中国心理学专业一流院校

排名 单位名称 详细情况(师资情况请各位查阅各校网站,acheron只讲大致情况) 1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发展与教育心理为国家重点学科 2 北京大学 (北京)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3 中国国家科学院 (北京)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這个acheron并没有具体查过,但是从中科院毕业的研究生可算“根红苗正”,绝对是就业和学术前景都一片大好的,如有实力报考绝对推荐 4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5 浙江大学 (浙江)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应用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6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7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有基础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博士点 8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9 西南大学 (重庆)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科,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此外 中南大学 (湖南)应用心理学为全国一流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全国一流

备注:一级学科下分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有一级学科的硕博学位授予权是指该校在基础、发展、应用三个专业均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可以简单理解为這体现了该校心理学科的成熟。

Acheron的说明:上述10所院校除首都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以外,均为985或211院校,加之学科实力全国一流,如果对自己今后就业或学术要求比较高兼之有实力的话,应尽量报考這些学校!

表二:中国心理学专业二流院校

排名(大致按985;211;普通院校的顺序排列,下同) 单位名称 详细情况 1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 2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 3 清华大学 (北京)985院校 4 武汉大学 (湖北)985院校

5 中山大学 (广东)985院校,有基础心理学的博士点 6 中南大学 (湖南)985院校,有应用心理学的博士点 7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985院校

8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211院校,有基础心理学的博士点 9 暨南大学 (广东)211院校

10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211院校,有基础心理学的博士点 11 辽宁师范大学 位于辽宁大连,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12 江西师范大学 位于江西南昌,有基础心理学的博士点 13 上海师范大学 位于上海,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14 山东师范大学 位于山东济南,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15 浙江师范大学 位于浙江金华 16 首都体育学院 位于北京 17 武汉体育学院 位于湖北武汉

此外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211院校;基础心理学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属于此类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发展心理学属于此类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发展心理学属于此类

备注:位于陕西西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是211院校,并且有应用心理学博士点

Acheron说明:這里所指的二流,并非民俗语中的贬义“二流”,這些学校的学科实力还是很不错的,只是与表一所列学校有一定差距!

表三:中国心理学专业三流院校

排名 单位名称 详细情况

1 上海交通大学 位于上海;985院校 2 吉林大学 位于吉林;985院校 3 北京理工大学 位于北京;985院校 4 南开大学 位于天津;985院校

5 东北师范大学 位于吉林;211院校;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6 苏州大学 位于江苏;211院校 7 西北师范大学 位于甘肃;211院校 8 中国政法大学 位于北京;211院校 9 西北大学 位于陕西;211院校 10 曲阜师范大学 位于山东 11 广州大学 位于广东 12 深圳大学 位于深圳

13 福建师范大学 位于福建福州;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14 河北师范大学 位于河北新乡 15 济南大学 位于山东 16 宁波大学 位于浙江

17 沈阳师范大学 位于辽宁沈阳 18 烟台师范大学 位于山东,去年停招

Acheron的说明:在此,还要补充一些“漏网之鱼”,這些学校的心理学硕士点是比较新的,所以在我的“红宝书”里找不到相关的情况,但是這些学校的心理学相关专业师资情况良好,因此我参照心理学所归的教育学大类的排名将它们整理列在這里。放在這里的意思就是说,這些学校的学科加上学校的名声的权重相比于表三中的学校应该只高不低,或者水平相当,详细的师资情况,有意报考的考生可以仔细调查一下它们的师资情况。

附表:各98

5、211重点院校较新的心理学硕士点 排名(按学校研究生院实力排序) 单位名称 详细情况

1 南京大学 位于江苏;985院校;教育学为B类(按A—D划分,下同) 2 天津大学 位于天津;985院校;教育学为C类 3 厦门大学 位于福建;985院校;教育学为A类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位于北京;985院校;教育学为B类 5 东南大学 位于江苏南京;985院校;教育学为C+类 6 电子科技大学 位于四川成都;985院校;新增 7 郑州大学 位于河南;211院校;教育学为E类 8 扬州大学 位于江苏;教育学为C类 9 河海大学 位于江苏;211院校;新增

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位于黑龙江;211院校;教育学为E类 11 北京林业大学 位于北京;211院校;新增 12 湖北大学 位于湖北武汉;教育学为B类 13 南昌大学 位于江西,211院校;新增 14 上海体育学院 位于上海;教育学为A类

备注:各校的师资情况,心理学学科实力需各位研友自己到各校网站查找详细情况

表四:中国心理学专业马马虎虎的院校

排名 单位名称 详细情况 1 四川大学 位于成都;985院校

2 山东大学 位于济南;985院校好像停招了两年了,具体情况欢迎告知 3 重庆大学 位于重庆;985院校

4 中国地质大学 位于北京和武汉;211院校 5 广西大学 位于南宁;211院校;去年停招了 6 首都医科大学 位于北京 7 中国医科大学 位于辽宁沈阳 8 山西大学 位于太原 9 河北大学 位于石家庄 10 南京医科大学 位于江苏 11 河南大学 位于开封 12 北京语言大学 位于北京 13 安徽医科大学 位于合肥 14 安徽师范大学 位于芜湖 15 大连医科大学 位于辽宁 16 山西医科大学 位于太原 17 北京体育大学 位于北京 18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位于黑龙江 19 四川师范大学 位于成都 20 山西师范大学 位于临汾 21 徐州师范大学 位于江苏 22 山东中医药大学 位于济南 23 聊城大学 位于山东 24 浙江理工大学 位于杭州 25 云南师范大学 位于昆明 26 杭州师范大学 位于浙江 27 宁夏大学 位于银川

28 新乡医学院 位于河南,去年停招了 29 内蒙古师范大学 位于呼和浩特 30 潍坊医学院 位于山东 31 皖南医学院 位于安徽

中国地质论文范文第3篇

---赣州博物馆观后感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刻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我去参观了赣州市博物馆. 【关键词】:赣州 改革 巨变 博物馆

【参考文献】:高等教育出版社 【正文】:

赣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根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期就有“赣巨人”活动,夏商周三代,赣南地处扬州域,春秋隶属吴越,战国隶属楚,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唐代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代,国都南迁,经新疆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西驿道,再在南雄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一时期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景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名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随着赣州的兴旺,一些历史名人也纷至沓来,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余梅龄开关辟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赣州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苏东坡两次作八境台诗,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作《牡丹亭记》;还有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理学家王阳明等都在赣南留下了许多政功墨迹。孙中山先生先祖唐东平侯孙亻利曾生活在宁都,其陵墓已重新修复。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蜿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石窟寺,198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璨。 赣州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文天祥在这里高举抗元的义旗,谱写了气冲霄汉的“正气歌”;杨廷麟在这里率兵抗清,兵败不屈,以身殉节;陈赞贤以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工运,写下了光辉篇章;毛泽东在楼梯岭召开分兵会议,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陈毅在此与国民党谈判,初步形成了赣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近年来,中央共30多个部委到瑞金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股寻根问祖的热潮正在兴起。1939年至1945年初,蒋经国先生也曾来到赣南,任国民党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他在赣州建的虎岗“中华儿童新村”和花园塘官邸等旧址,至今保存完好。赣州还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之一。现有客家人700多万,占总人数的90%以上。赣南是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早最多的地区,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在漫长的岁月中,赣南客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神奇的客家围屋、古朴的客家民居、美妙的客家山歌、浓郁的客家风情„„无不显现出迷人的魅力!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汁的源头。市内绿树成荫,碧湖成群。六大公园分布其中,景色各异,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繁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赣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空运、水运、铁路、公路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黄金机场航班可达广州、厦门、内昌等地;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沿赣江上下航行,可与区内、省内及长江沿线的省市相通,有明显的水运优势。贯通我国南北九个省市的京九铁路,把北京、香港与赣州连成一体,赣州成为了全国铁路网上的一点,与各大城市相通。以赣州市为中心的公路主干线幅射四方:北行,经昌赣二级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条干道通广东,经大余可至韶关,赣粤西线二级公路可达广东、深圳,沿赣县公路,经梅州可抵达汕头;东行,沿赣闽柏油公路,经瑞金,可达福建长汀、龙岩、厦门、泉州;西行,经崇义,遂川、井冈山、莲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阳。

中国地质论文范文第4篇

10月1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侯鸿飞应邀来我校作报告。当日下午,侯鸿飞在我校2号实验楼3D影像厅作了题为“中国金钉子地层研究进展”的专场学术报告。资环学院及相关学院教师及专业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胡斌主持。

侯鸿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古生代委员、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石炭系委员、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机关刊物Episodes 执行主编。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研究,尤其是在研究泥盆—石炭界线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他的推动下,我国广西柳州的碰冲剖面以全票当选为国际石炭纪维宪阶金钉子,是我国在全球地质年表中的第九个“金钉子”。2011年5月应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栏目组邀请,录制了“世界地球日”的特别节目《地球的年轮-“金钉子”的故事》。

报告会上,侯鸿飞着重介绍了我国地质学家在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GSSP,金钉子)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尤其是在全球石炭纪维宪阶界线层型和点位所取得的成果。此外,他还对接近泥盆-石炭系界线事件微生物岩做了精彩的报告,并对微生物岩在古地理、地质历史演化、可能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地层对比等方面的意义进行了探索。侯鸿飞以其渊博的学识、求真务实的态度、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在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

中国地质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是一对互为影响、互为关联的矛盾统一体。地质灾害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孕育发展的,它的发生受到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制约。反过来,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又具有改造作用,经常会导致产生新的、更大的地质灾害,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好地质环境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

0.前言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心和注意。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对此非常重视,正式把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列为国策,并已取得明显效果。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岩石圈的一切物质和作用的总和。它包括各种岩、土及所含矿产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和由内、外动力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及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

1.地质问题的提出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或岩、土碎屑及其与水的混合体的移动事件。“地质灾害”一词一经被提出,先行者就考虑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地质技术因素、相关立法社会保险方面的需求。今天,地质灾害不但是科学界研究的课题,也是公共管理和社会建设共同关注的涉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相关性

2.1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制约作用

无论何种类型对地质灾害必然涉及到地质体, 既要以地质体作为地质灾害的载体,又将地质全作为灾害作用的对象。而任何地质体均存在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构成地质环境要素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地质灾害的发生必然受到其所处的地质环境的制约。

2.1.1地质灾害赋存于特定的地质环境

所谓地质灾害即指那些对地质环境造成劣化影响,对人类生存构成危害的地质事件,而这些地质事件的本质就是地质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改变如地壳应力的释放产生地震, 反映形式为地壳震动与地表破裂,形成地裂缝、砂土液化及软土震陷, 表现形式是地表岩土的运动和移位; 其他灾害如崩滑流、地面沉降、塌陷等也均以岩土体的移位或状态改变形式完成成灾过程。

2.1.2地质环境制约地质灾害的发生

如前述,地质灾害是在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孕育发展的,若环境条件不具备,则灾害难于形成。即地质环境一方面构成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另一方面又限制其发生, 起制约作用如泥石流灾害有其发展阶段性,对应于地质环境条件则在沟谷发育的成熟期为泥石频发期, 此前,随着沟谷地貌形态的发育和地质环境的变化,泥石流处于孕育发展阶段,并不成灾.由此可见地质环境对于地质灾害的制约作用。

2.2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作用

2.2.1地质灾害的发生伴随地质环境变化

我们说地质灾害是某地质体相对于所处环境的运动变位及状态改变。那么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也同时完成了地质灾害对于相关地质环境的重塑即改造过程。随着岩崩、滑坡的发生一部分岩体失去势能, 由不稳定而达到暂时稳定。这时完成移位的地质体—灾害载体得到了新的环境条件下的平衡。而地质体的周界—崩塌后形成的临空面及滑坡后壁则改变了原始的应力状态及在環境中所处的地位而构成新的灾害载体,重新孕育下一次地质体的运动变位. 在整个过程中,一部分地质体经过运动变位达到稳定, 另一部分地质体变成了新的灾害载体构成不稳定因素。此间地质体所处的环境相应产生变化。

2.2.2两类灾害环境效应的共性与异性

由前述地质灾害的成灾特性可知两类灾害都具有后效性,对环境产生劣化影响,此为其相同点.突发型地质灾害对环境的改造明显直观,灾害突发,地貌改造均为一次性完成, 缓变型地质灾害对环境的改造不明显。要经过一个累积过程, 灾害长期作用的累进影响反映为环境的变化, 其长期效应明显,且环境效应渐次增强。

3.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与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避让搬迁与治理、应急体系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支撑等。

3.1调查区划体系

实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程是为了建设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基本目的是查清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评价其危险性,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确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提供依据,为省级和国家层面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3.2监测预警体系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包括技术和行政2个方面,是防灾减灾成效突出的重要手段。一个运行良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在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捕捉前兆信息,针对不同对象及时发出防灾减灾警示信息,为地质灾害避险决策或应急处置提供依据。搬迁治理工程体系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结果,对确认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经过地质勘查评价,采取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在条件具备时,治理工程可以和灾后重建的土地整理或地质环境合理利用结合考虑,以实现防灾减灾与土地资源再开发的双重目的。

3.3应急处置体系

坚持以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现有科学技术资源集成整合,逐步建成适应公共管理需要的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支撑机构、信息网络系统平台、技术装备体系和应用技术系统,科学、高效、有序地做好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服务。

3.4科学技术研究支撑体系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支撑研究,对重大地质灾害成生的典型地质环境、内在机理和成因模式进行研判,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监测预警、防控方法和防灾减灾技术标准等研究,建立应急响应与模拟仿真研究体系。

由此可知,我国地质环境利用的无序性与有组织的地质灾害减轻行动之交叉与矛盾,即战略层面的被动和战术意义上的主动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因此非常需要树立更加主动地为人居环境建设的地质安全服务,更加主动地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供地质服务,更加主动地为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和支撑各级政府科学管理地质环境的理念,以实现地质环境利用效益最大化,地质灾害风险最小化。

4.结语

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风险,就必须树立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科学观,把人与地质环境和谐共存放在第一位,把规范人类自身的行为融入到顺应与改造自然过程之中,跳出单纯工程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习惯性思维,突出立足地质环境变化研究建设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变保护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为持续利用地质环境和主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从而避免出现地质环境的不可持续利用现象和减轻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刘传正.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刘传正,刘艳辉,温铭生等.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3]张咸恭,王思敬,张倬元等.中国工程地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地质大学论文下一篇:矿山地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