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20

护理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OSCE;临床医学生;毕业考试;设计方案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临床医学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临床技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以适应2l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1]临床医生临床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虽然能考核学生对临床知识的记忆程度,但是无法反映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客观、有效、科学、合理的临床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对临床医学教育至关重要。OSCE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考试的不足,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考生的临床理论与技能操作水平,因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

ation,OSCE)于1975年由英国Harden MR等首次提出,[2]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医学院校及医师资格考试中,而在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应用较少。OSCE很大程度上运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作为评估者,使评分的客观性大大增强,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增加了考试内容,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3、4]尽管OSCE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多,但是,围绕OSCE应用的某些问题仍不明确,尤其是在考试模式、SP的应用与及格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我校在吸取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应用于临床医学学生毕业考试的OSCE方案,见表1。

1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在考查考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我们把临床医学知识分为10个站点,其内容及分值如下:

(1)第1站点:模拟诊疗(50分),包括以下4个部分:①病史采集(20分):检测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问诊内容。②病人体格检查(18分):检测考生对一般要求的体格检查项目和重点专科体格检查项目。③病案分析(10分):考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对病案做出诊断(包括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提出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④提问(2分):考官根据本病案进行综合性提问。

(2)第2站点:医患沟通(2分)。

(3)第3站点:外科技能操作(15分),包括无菌术(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切开,分离,止血,打结,

缝合,创伤现场急救术及心肺复苏术等。

(4)第4站点:内科技能操作(10分),包括动、静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及腰椎穿刺术等。

(5)第5站点:妇产科技能操作(10分),包括四步触诊法,骨盆外测量,窥阴器的使用,双合诊等。

(6)第6站点:心脏听诊(2分),检测心脏听诊区的选择及心脏节律及杂音的辨别等。

(7)第7站点:肺部听诊(2分),包括听诊顺序及各种呼吸音、胸膜摩擦音等的辨别。

(8)第8站点:影像检查(3分),包括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片及B超图像的识别与诊断。

(9)第9站点:心电图(4分),包括识别心电图并对其做出诊断。

(10)第10站点:生化检查(2分),包括血液、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辅助检查。

2考站设置

考站的设置主要从考试流程的合理性及考点间的相关性来考虑,我们把上述10个站点分为3大考站来进行:

(1)第一考站:模拟诊疗站(包含模拟诊疗、医患沟通)。

(2)第二考站:基本技能操作站(包含外科技能、内科技能及妇产科技能)。

(3)第三考站:辅助检查站(包含心、肺听诊,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生化检查等五个站点)。

3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主要从对知识检测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及站点间的相关性等方面来考虑,我们在考试中运用了SP模式、仿真模型、多媒体及传统笔试的考试方式。

(1)第一考站:运用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医患沟通、提问(2分)。

(2)第二考站:运用仿真模型进行内、外、妇产基本技能操作。

(3)第三考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心肺听诊、心电图、影像检查及生化检查等进行考查。

4考试流程

考试流程主要从站点间的相关性、时间分配及考题抽取的

客观性等方面进行设置。每位考生必须完成所有站点的考试,按安排每位考生在进入每个考场前抽取试题后,进入该考场按要求进行操作。

5 考试结果的处理

考试结果的处理需结合各站点的考试内容、要求等综合作出结论。我们要求每个考生10个站点必须全部考完,每个考站除允许一个站点达不到最低分值外,其余站点均应达到及格分值,否则不能通过。

6体会

OSCE考试在我校应用于临床医学毕业生还处于不断的尝试和创新阶段,它对医学生能力的考核虽有其局限性,但与传统考试相比优势明显。在以后实践应用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去改进和提高,使OSCE考试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可操作性。①题库的建设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怎样使考试内容更具有全面性、基础性;②SP的运用方面,现阶段我们的SSP是从刚入校的本科学生中招募的,对于考查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问诊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客观性、科学性及延续性等方面都有待在长期应用中总结;③考站及考点的设置方面,应该设置多少考点才使得考核结果受试题取样偶然因素影响较小,提高考核的可靠性;④考官方面,主要是探索怎样提高考官对各项考试内容评分细则的把握

上,减少因考官的主观因素而影响考试的客观性;⑤考试结果的处理,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才能对考生在各考点的表现综合性地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刘成玉、王元松.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86~89

2 McG Harden R,Stevenson M,Wilson Downie W,et a1.Assess

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objective structuredexa minati

on[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75(1): 447~451

3 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4 Barfay WJ, Rombough R, Howse E, et a1. The OSCE approach in nursing education[J].Can Nurse, 2004(3): 18~23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of Design Protocol of OSCE in the

Graduation Examination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Yin Kang,Yao Fuli,Yu Ke,Wan Liyi,Du Yihua

Key words:OSCE;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graduation examination; design protocol

护理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总结外科护理服务中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基于外科诊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100例外科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问题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外科护理服务期间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需要基于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普及。

【关键词】外科护理;护理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伴随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人的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间接提高了临床中医护服务的质量要求[1-2]。外科属于临床中诊治人数非常多的科室,涉及到的疾病种类也相当丰富,其中也不乏存在许多难治性疾病[3]。因为外科疾病类型较多再加上病因复杂、病情危重,所以在临床医护工作中存在较高的诊疗风险,属于护理工作高风险科室[4-5]。近些年有许多统计数据中也发现,外科护理工作发生护理问题与矛盾問题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明显较高。对此,为了规避护理问题,本文探讨基于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控制措施及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基于外科诊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100例外科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男女患者28/22例,年龄(53.15±3.51)岁;常规组50例,男女患者28/22例,年龄(53.15±3.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外科住院治疗患者;年龄18~70岁;对研究认可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肿瘤疾病;凝血障碍;恶心肿瘤。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病情观测、体位调整等护理。

实验组采取基于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2.1 护理质量影响因素

(1)队伍年轻化。随着近些年临床医学的持续性发展,外科临床工作压力以及工作量不断增加,对于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依赖性也在随之提升。近些年外科的一线补充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护士,这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许多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在护理工作过于繁忙时手忙脚乱可能会出现差错性护理行为,在特殊护理事件方面的应对能力较弱。护理队伍的年轻化发展必然会衍生许多的隐患问题。

(2)责任心较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外科任务繁多,其中涉及到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意识状态的改变、管道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在护理工作中如果责任心不强,便会导致病情观察不细致、病情记录不详细,异常状态无法及时发现,导致症状无法被及时控制,从而形成护患矛盾纠纷风险。

(3)技术不熟练。临床中外科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的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会直接导致患者安全遭受影响,外科工作本身的专业性相对较强,技术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在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临床中技术不熟练时会直接导致患者安全遭受影响。

(4)缺乏沟通。在临床护理期间部分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懒得回答或者是以生硬的方式回答,此时便会导致反感情绪的形成。对于患者而言,在临床中接受一些检查或治疗,例如接受纤支镜、胃镜检查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情绪,此时如果不及时做好沟通交流,会导致患者对医护工作形成严重的抵触、反感情绪,此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便会显著提高。

1.2.2 控制措施

(1)强化细节教育。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心理护理主要是借助看电视、看报、下棋等多种途径实现注意力转移,而家属的心理护理主要是让家属了解患者真实情况,并保持治疗积极性,降低排斥心态,规避不必要的矛盾。在临床护理期间需要提高对护理人员的针对性管理。对于外科护理工作而言,需要做好责任心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实现对护理差错事件的防范以及安全护理的落实。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头脑风暴的方式了解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风险问题,并及时从管理的角度上做好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护理人员可以及时意识到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风险,并在护理工作中保持细致态度与意识。因为外科本身属于高风险科室,所以在护理中需要保持“警钟长鸣”的护理意识,从细节层面上强化对护理风险的控制,护理人员需要仔细阅读并记住规范护理方式,从思想、意识等层面上规避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2)强化技术培训。在外科护理期间,需要有意识地培训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借助专业教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按照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提供专科知识的教育、急救技术的培训以及急救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方式。在培训之后及时进行考核,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具备较强的护理专业性能力,有意识地锻炼并提升护理队伍的综合护理水平,规避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3)强化护理沟通能力。在外科护理期间护理沟通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属于消除与杜绝护理纠纷风险的有效途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如果患者对于临床医护工作的认知不正确或者是积极性较差,此时可以有意识的培养患者的康复需求,促使患者可以及时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改善护患关系,患者可以与护理人员构建朋友关系,消除纠纷风险问题。另外,在护理期间需要注重对患者的宣教,及时让患者了解临床科室情况,并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认知以及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规避风险问题的发生。

(4)强化细节监控。在外科护理期间,首先需要注重细节性的护理管理,需要做好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尤其是对于高龄、多并发症患者,需要在护理开始之前先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以及应急预案,从而保障患者的预后水平。其次,需要做好重点时间的护理,尤其是在节假日、夜班、双休班、交接班等关键时刻,因为存在人员少、工作忙、护理响应时间长等特征,要及时做好人员援助,尽可能保障护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实施。再次,需要注重关键人员的护理工作,尤其是新上岗护士和进修实习护士,需要尽可能让其规避多干扰、高强度的护理工作或以高资历护士陪同进行,从而规避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另外,还需要注重应急状态的管理,对于急救物品需要采取专人专职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综合水平。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完成处理,计算资料用(x±s)表示,以t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并用Fisher χ2檢验,当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问题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外科护理工作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因为患者的疾病存在发病快、病情重等特征,导致临床中患者在接受医护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种风险问题[6]。护理中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护理矛盾纠纷问题。对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及时发现各种比较容易发生的护理质量影响因素。在外科护理服务期间,积极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之余,还应注重临床护理工作,尽可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有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借助有效的护理服务优化患者的临床体验,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益[7-8]。对护理模式进行改进并结合患者在临床的各种实际需求,以及身心不同方面表现出的具体情况等,从心理干预方面出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细致的心理疏导等,进而使临床护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9]。针对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患者的角度上提高护理服务本身的人性化、个性化特征,从而提高临床服务综合效益。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外科护理期间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在护理中需要基于护理工作特征以及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改进策略,优化与改善护理方案,为患者的身心多方面提供护理帮助,从而提高外科护理综合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外科护理服务期间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需要基于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 陈岩,翟方.显微外科护士素质培养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分析——评《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J].电子显微学报,2019,31(3):344-345.

[2] 戴艺,金丽芬,Wipada K.基于JD-R模式的护士工作投入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9):1107-1111.

[3] 谭俊华,白晓霞.手术室护士工作投入程度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1):154-156.

[4] 丁滢,宋艳,夏春香,等.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普外科术后管道护理床旁交接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2):21-23.

[5] 刘丽,林征,戎明梅,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3):36-40.

[6] 温小晓.护理质量控制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64.

[7] 丁相瑜,杨光,刘畅,等.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在提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管理质量中的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20,188(4):134-138.

[8] 袁美娟,黄丽萍,翟路路,等.护理管理中负性领导行为对护士职业使命感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1):2727-2730.

[9] 刘彩芳,燕朋波,韩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口漏液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3):965-969.

护理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尝试建立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并观察效果。在某医院骨科组建康复护理团队,确定康复护理内容,通过实施一对一康复护理,发放骨科康复护理温馨指导手册,播放骨科康复护理电视宣教片等干预措施,尝试建立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并观察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结论骨科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及实施能明显减少骨科住院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对骨科康复护理工作的開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骨科; 护理模式; 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某医院骨科为实施康复护理模式研究病房。该院骨科开放床位24张,可承担骨科常见疾病和创伤的诊疗工作,完成国内同类医院的骨科手术, 平均每年收治骨与关节创伤、脊柱与关节退行性变、肿瘤、骨与关节感染、畸形矫正等患者几百 余例。配备有重症恢复室、关节镜、术中神经监护仪等专业设备。骨科现有医护人员多名。建立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对住院患者实施规范、全程的康复护理干预。

1.2 方法

在建立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前,该院骨科的康复护理仅是在患者入院、围手术期和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口头的健康宣教, 护士遵照医师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或由医生直接告诉患者相关功能锻炼的方法,缺乏个体化的评估、监督和全面管理; 没有规范的康复护理工作程序和书面的康复护理计划,更没有康复医师全程参与;由于骨科护士缺乏系统、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培训,康复护理的内容局限在肌肉的等长收缩和关节的活动。该项目实施后,主要从康复护理团队组建、专业康复器材补充、骨科康复护理内容确定和规范康复护理实施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1.2.1 成立骨科康复护理团队, 明确人员职责与分工

成立由骨科医生、骨科护士、康复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康复护理小组。由于目前我国骨科护士的康复护理知识普遍欠缺,选取在骨科工作8年以上,取得主管护师职称的高年资护士若干 名,经过3 个月的康复护理知识培训, 作为康复护理责任护士。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康复护理责任护士共同完成对患者的康复评估,主要包括:四肢肌力、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康复计划;康复责任护士落实康复护理措施, 康复医生协助护士完成对患者功能的评定和康复计划的修订; 患者及家属参与学习和沟通,掌握康复护理技能,并及时反馈康复护理效果及感受。

1.2.2 确定康复护理内容

根据该院骨科近年来收治患者病种和诊疗特点,确定实施的康复护理内容和技术主要包括: 预防并发症或继发性功能障碍、维护现存功能,恢复和改善受损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4 方面;按照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术后1~3 d,术后第4 天至出院时3 个阶段落实康复护理措施。(1)预防并发症或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术前练习床上排便、呼吸功能锻炼和有效咳痰的方法、颈椎手术练习气管推移、骨科轴线翻身方法和桥式运动的学习等。(2)维护现存功能的护理技术包括:瘫痪肢体良姿位的摆放、术后早期的肢体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肌肉等长收缩和四肢肌力主动练习、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3)恢复和改善受损功能:胸腰段脊柱疾病或手术后腰背肌的锻炼、膝/髋关节手术后关节活动、膀胱功能训练、排泄管理等。(4)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指导进食、穿衣,手术后正确坐姿、站立、下床,四肢负重训练,扶拐或使用助行器站立、行走、指导坐轮椅、指导上下台阶等。

2 讨论

2.1 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能够降低骨科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提升护理工作满意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局部与全身并发症是康复护理的目标和内容之一,建立以组建康复护理团队、明确骨科康复护理工作内容和康复护理实施方式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康复护理工作模式。通过增加康复护理时间,康复护理责任护士在床旁一对一协助、示范和指导患者落实康复护理技术和措施, 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分阶段调整, 体现了护士对康复护理的全面跟进和管理,虽然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项目实施后骨科患者住院期间与长期卧床和功能锻炼相关的并发症压疮(II 期及以上)、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因为护士对患者床旁直接护理时间的增加,护患沟通交流的频次增加,配合规范的康复护理宣教片和指导册的使用,使康复护理切实落实,提高了患者对康复护理的配合度和信任度, 增加了患者自我锻炼的主动性, 缩短了骨科患者的卧床时间。这些可能是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P<0.01),缩短骨科平均住院日(P<0.05)的主要因素。因此该模式对提升骨科护理质量, 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2 组建康复团队,明确人员职责和分工是建立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

国外康复医学起步较早,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康复体系,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多学科康复团队负责对骨科患者进行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而我国多数康复专业医师还未主动走进骨科病房,对某医院骨科康复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及改革设想提示: 应提倡骨科与康复科合作,建立康复团队,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骨科医师、骨科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负责骨科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组建的康复护理团队以康复医生和骨科医生为指导,康复责任护师和患者、家属为主体。在团队职责分工中,护士需要熟悉患者病情,了解诊疗方案和手术方式, 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通过的协助、示范、指导,使患者在入院早期开始获得相应的康复护理, 掌握预防相关并发症的知识和技能;康复医生早期介入诊疗,提供专业康复方案,并适时评定患者的功能,修订和完善康复护理计划。患者和家属是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患者“自我护理”理念的转变,积极的参与并及时反馈感受和效果是康复护理得以长期坚持, 获得疗效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结果提示: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的康复服务患者更易接受。

参考文献:

[1] 石英凤.康复护理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3-5

[2] 李娟,徐燕.多学科康复团队模式对我国骨科康复的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23(12):36-38.

[3] 李娟,徐燕.上海市医院骨科康复护理工作现状及改革设想[ J ].上海护理,2018,11(4):24-26.

护理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学历、高能力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性人才。为适应医疗市场的变化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培养出创作能力强、专业知识掌握牢的护理人才,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对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目标,重视护理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高我国医学的创新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结合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强化对的护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有目的培养护理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并且在临床的实践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临床的处理与判断能力。

1.我国护理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模式为专科3年教育,本科实行4年;研究生3年;在教育中,其中专科的主要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随后一年的学习主要在校外进行实习,在就业岗位进行学习;本科生3年的在校学习,除了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以外更多的将进行岗位实习。在校的学习中的教导模式为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中,缺乏了对学生的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纸上谈兵的现象,并且在校的学习中多以讲授为中心,重视学生实际理论的灌输,在考核中以理论考试为主,更多的使用答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2.教育模式下的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主动认知,并且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学科,更多的科研都是在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根据对实际患者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再发展出新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很容易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临场的判断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更多的依赖心理,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灌输式教学转向探索式学习教学,应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3.护理专业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在进行患者诊断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期的全心照料。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统计,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上,要远远超过其患者的主治医生,因此患者的康复周期的长短除了主治医生的治疗以外,更多的依靠护理人员的心细照顾。对护理学生的的培养不应该只满足与简单的护理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临床的判断能力,与总结能力,并且思维水平和创意能力的提高对前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使其终生受益。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培养中心不仅仅停留于会专业的护理方法,更应该重点要求创造知识、开拓文化,要专门训练和不断开发其创造潜能,让其在岗位上能有更多的创新,对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身为白衣天使应尽的责任。

4.创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当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形成想法和见解时,老师应该用事实来验证是否正确与可行。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创作了一种名为“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其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在实际中实现自己大脑中形成的想法,即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实际情况发生,所以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自我形成反思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时候教师以现有的专业知识,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对学生的方法做出改进,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或思维中出现的错误。灵活机动地解决,力争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护理专业属于临床性较强的一门科学,很多知识都靠“从做中学”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多的开展试验课程,利用实验课大胆要求学生进行创新,鼓励与提倡学生说出自己思维中的新奇想法,从而发现护生的创新行为,给以认同、鼓励。比如,铺床法中,被盖与床头的距离,不同版本教材中说法不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睡到病床上试一下,要求保证两肩部不外露,保暖,脚不跖屈,病人感觉舒适,而外观平整,少皱折。又如,臀大肌肌肉注射,有的同学习惯于右手进针,右手推药,与书本上的左手推药有差别,但只要对病人安全,没有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教师都应该给以肯定。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可以根据以前的经典护理案例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头脑风暴”互相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加以总结,最后得出准确的答案,当有出入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一个思想在一个人的大脑中形成初期是很容易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根的,因此在这时不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纠正,学生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真正工作中很难纠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目前我国的医疗教育还处在改革的初期,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有更多的学者与教师,也意识到了对护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背景问题等,因此,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以及国家卫生部的导引下,较快制定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一标准的建立,对于促进我国的医学教育有序化、全球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在新的教育体制下能有效地提高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志桂,闵磊. 探讨高等护理教育体制与护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继续医学教育,2013,05:20-22.

[2]余剑珍. 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护理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学历、高能力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性人才。为适应医疗市场的变化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培养出创作能力强、专业知识掌握牢的护理人才,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对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目标,重视护理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高我国医学的创新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结合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强化对的护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有目的培养护理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并且在临床的实践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临床的处理与判断能力。

1.我国护理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模式为专科3年教育,本科实行4年;研究生3年;在教育中,其中专科的主要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随后一年的学习主要在校外进行实习,在就业岗位进行学习;本科生3年的在校学习,除了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以外更多的将进行岗位实习。在校的学习中的教导模式为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中,缺乏了对学生的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纸上谈兵的现象,并且在校的学习中多以讲授为中心,重视学生实际理论的灌输,在考核中以理论考试为主,更多的使用答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2.教育模式下的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主动认知,并且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学科,更多的科研都是在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根据对实际患者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再发展出新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很容易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临场的判断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更多的依赖心理,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灌输式教学转向探索式学习教学,应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3.护理专业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在进行患者诊断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期的全心照料。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统计,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上,要远远超过其患者的主治医生,因此患者的康复周期的长短除了主治医生的治疗以外,更多的依靠护理人员的心细照顾。对护理学生的的培养不应该只满足与简单的护理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临床的判断能力,与总结能力,并且思维水平和创意能力的提高对前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使其终生受益。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培养中心不仅仅停留于会专业的护理方法,更应该重点要求创造知识、开拓文化,要专门训练和不断开发其创造潜能,让其在岗位上能有更多的创新,对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身为白衣天使应尽的责任。

4.创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当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形成想法和见解时,老师应该用事实来验证是否正确与可行。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创作了一种名为“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其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在实际中实现自己大脑中形成的想法,即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实际情况发生,所以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自我形成反思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时候教师以现有的专业知识,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对学生的方法做出改进,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或思维中出现的错误。灵活机动地解决,力争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护理专业属于临床性较强的一门科学,很多知识都靠“从做中学”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多的开展试验课程,利用实验课大胆要求学生进行创新,鼓励与提倡学生说出自己思维中的新奇想法,从而发现护生的创新行为,给以认同、鼓励。比如,铺床法中,被盖与床头的距离,不同版本教材中说法不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睡到病床上试一下,要求保证两肩部不外露,保暖,脚不跖屈,病人感觉舒适,而外观平整,少皱折。又如,臀大肌肌肉注射,有的同学习惯于右手进针,右手推药,与书本上的左手推药有差别,但只要对病人安全,没有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教师都应该给以肯定。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可以根据以前的经典护理案例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头脑风暴”互相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加以总结,最后得出准确的答案,当有出入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一个思想在一个人的大脑中形成初期是很容易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根的,因此在这时不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纠正,学生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真正工作中很难纠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目前我国的医疗教育还处在改革的初期,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有更多的学者与教师,也意识到了对护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背景问题等,因此,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以及国家卫生部的导引下,较快制定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一标准的建立,对于促进我国的医学教育有序化、全球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在新的教育体制下能有效地提高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志桂,闵磊. 探讨高等护理教育体制与护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继续医学教育,2013,05:20-22.

[2]余剑珍. 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医学护理专业论文下一篇:医学护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