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学教师论文范文

2023-03-25

幼师教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学前教育”一词,我们把它理解为针对3到6岁的幼儿教育。那么,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各领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这一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作为人才莫基工程的学前教育。针对当今学前教学课程设置,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本人认为学前教育中舞蹈教育课程开发存在一些问题,本人就此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对完善舞蹈教育课程设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育;民间舞蹈教学

前言

舞蹈是一门文化艺术,通过舞蹈的发展来看,舞蹈和我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写照和象征。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本人曾经走访过一些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主要有算术和美术以及看图识字等课程,可是很少看到有舞蹈课的学前教育,即使有的幼儿园开办了这个课程,也只是肤浅的介绍,并没有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从我国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现状来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中国的儿童是不是过于浸润于西方的文化土壤中,渐渐疏远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的舞蹈文化。因此本人认为应当强化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应当得到更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人认为应当更加认真的审视如何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我国民间舞蹈教育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这和我国广阔的地域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56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和舞蹈形式,各个民族之间民间舞蹈的发展相对不是非常的均衡,所以舞蹈这门学科现在在我国学前教育中是一门发展中学科,还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模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复合型课程,基于这种特性对于不同的舞蹈的教育也有着不一样的方法。舞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舞蹈的动作形式,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舞蹈的教学来向学生传递舞蹈的灵魂,突出舞蹈的文化特点,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对于舞蹈的教育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学理论依据的组成、教学方法的实施、教育人群的选择,这些都是目前摆在我们舞蹈教育面前的难题。很多舞蹈教师在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中逐渐摸索到了民间舞蹈教学的关键,舞蹈教育也逐渐科学化。

在我国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学目标错位问题非常的明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可以说是舞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活跃的舞蹈形式,有着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根基,所以民间舞蹈既可以归结到广义的理论舞蹈教学范畴同时也可以归结到舞蹈技巧的教学范畴。人们普遍会认为舞蹈的教学理论教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民间舞蹈的理论课程也同样是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技术如果是肢体上的教学那么舞蹈的文化就应该是理论上的教学。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我们反复的强调舞蹈文化,这是因为舞蹈中所包含的文化是舞蹈灵魂的一部分,应该在舞蹈的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民间舞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舞蹈需要音乐加以伴奏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艺术效果和美感。民间舞蹈的音乐有着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曲调活泼等特点。民间舞蹈的情绪色彩、节奏旋律都会让学生们产生共鸣,感染学生们的心境和情绪。在下课之后,学生们会随意的晃动着身体,打着拍子。在学生们课间休息时段,播放一些民族舞曲的音乐,顺便加以教导音乐内容和其中富有的感情,学生们会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其中。

2、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学生们有了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常识课上加强学生们对各民族、各地区文化风俗的认识。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们学习民间舞蹈就变得简单多了。学生的民间舞蹈教育的选材,要注意把握,要选择有着浓郁风格,并且有着青少年特色的舞蹈。学习民间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和协调性。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先学会《奔驰》、《挤奶》的动作律动,注意手腕和“跑跳步”的动作练习;学习藏族舞蹈,要先学习“手臂动作”、“脚的抬踏”动作律动等等。懂得了这些舞蹈的基本舞姿,才能为以后学习幼儿舞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了培养兴趣、感受律动以及应用舞蹈,学生的民间舞蹈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而民间舞蹈水平的再次提高和巩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欣赏一些优秀的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们感觉民间舞蹈的民族性和动作素材究竟表现方面。优秀的幼师舞蹈作品既立足于幼师生活中,也有韵律的表现出幼师的动作语言和意趣,更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独特的舞蹈文化和风格,欣赏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视频,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舞蹈的兴趣。

4、奠定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民间舞蹈婉转优美,多注重细节上的把握。由于掌握的技巧比较多,而且舞蹈的强度不大,因此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舞蹈。例如云南哈尼族的帽子舞,舞蹈以女性为主,她们拿着别致的帽子,在头上盘旋,灵活的跳动着。而男子在一边击乐伴奏,配合女子变换队形。帽子舞轻巧活泼,讲究的是自由舞动。学生掌握好哈尼族的舞蹈细节,便可以学习好帽子舞。而通过学习和掌握多民族、各地区的舞蹈,学生便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以后学习幼儿舞蹈将会更进一层。

三、中国民间舞蹈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实施

1、学前儿童差异性教学。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差异,有的是身体上的差异,有的是思想上的差异,有的是态度上的差异,作为学前教育者要根据这些差异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各个孩子在这个学前时代对于舞蹈的认知能力不同,尤其是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能力更不一样,这就需要学前教师能够做到合理的教学,把握不同孩子的自身特色,然后又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国是一个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丰富的国家,相信每个孩子们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学前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对于各类民间舞蹈的介绍,让孩子有充分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空间,这样不同的孩子们找到自己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这样也有利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在我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中。

2、学前儿童心理素质培养教学。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演时舞蹈的组成部分,另外,舞蹈演员还应该有好的心理素质,舞蹈的表演到了一定的水平,那时在比的就不是舞蹈动作,而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舞蹈的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民间舞蹈,即使再优秀的舞蹈家当遇到大型的舞蹈表演时难免会紧张,难免会出现各种小的失误,那么如果从小就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让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在以后成长过程中十分有利。

3、加强对民间舞蹈学前教育中教师能力的提高。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是关键人物。他的上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们得听课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作为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师除了有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外,还应该具备吸引孩子们得教学魅力。孩子愿不愿意学习一门课程,就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魅力。作为学前教育者除了要加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学习,作为学前教育者首先自己能够在丰富的民间舞蹈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其次,把这种美好的体验带给孩子们,感染他们。我相信,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老师,要用各种方法让你的学生爱上课,爱听课。

结束语

幼师的民间舞蹈教学,能够全面的发展幼师素质,并能够将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发扬光大,培养一批爱好舞蹈的学生。对幼师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意义重大,但实属不易。由于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知识素养还不够完善。作为教师,需要用一些科学合理方法去激发学生们学习舞蹈,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舞蹈。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们民间舞蹈的动作,也要告诉他们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领悟民间舞蹈的真正含义,更能学会民间舞蹈的精华。而学生在学习了民间舞蹈之后,更有利于学习后期的幼儿舞蹈。

参考文献:

[1]李霞.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教学影响的研究[J].华章,2010,(33).

[2]李娜.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大众文艺,2011,(5).

幼师教学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当代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强大的商业运作为后盾的流行音乐和其他种种因素给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给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幼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问题。

关键词:幼师;声乐教学;民族性

近些年来,国际音乐舞台上中国歌唱家的身影屡屡出现,这是我国几代声乐工作者辛勤努力的成果。伴随着上个世纪我国经济文化的改革开放,西欧声乐文化迅速涌入中国,并对我国的声乐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声乐教学在西欧音乐文化影响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其受到潜在的文化“西化”意识的影响。幼师声乐教学在“西欧声乐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下,其教学理念、方法、内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西化,缺乏民族性特征。

幼师学生对西欧声乐文化的崇拜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缺乏民族声乐文化审美意识,因此,幼师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培养目标应着重体现师范特征。幼师声乐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必须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发展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注重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从而使幼师声乐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一、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我们提出幼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目的之一在于打破“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幼师的声乐教学有义务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它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声乐教学的民族化是音乐教育民族化的一个体现,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技能和文化结合的突出学科,是音乐艺术文化中最有利于体现民族文化的学科。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声乐教学一定要符合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重视民族声乐文化的教学。

二、构建多元文化的声乐教学体系

上述提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处境时,提到了“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问题,并提到了幼师声乐学生对民族声乐文化的淡漠现象,这些明显违背了声乐教学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原则。声乐教学的民族性恰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学校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传播最广泛的途径,我们提倡声乐教学的民族性,是解决现今音乐文化“西化”问题的首要方法。

加强幼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意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声乐文化。学生通过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学习,逐渐重视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喜爱民族声乐文化,给民族声乐文化一个良好的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引入外来声乐文化辅助教学,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声乐文化审美的民族个性,使其了解民族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正确把握声乐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从而辩证地看待民族声乐文化和世界声乐文化。

学生能正确地认识民族声乐文化与世界声乐文化,就自然地打破了“欧洲声乐文化中心论”和“本土声乐文化中心论”错误观念。我们要在提倡声乐教学的民族性的同时,正确地把握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这是幼师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重视幼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可以使学生在民族声乐文化的学习中理解外国声乐文化的民族性,从而使学生树立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意识,并懂得“洋为中用”“中西融合”的学习方法,这就有利于构建幼师声乐教学的多元化体系,完善多元文化的声乐教学。

三、提高学生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意识

幼师声乐教学民族性的提出,要求幼师院校的学生要有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意识。民族声乐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化,本应受到幼师学生的喜爱,但他们缺乏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意识,原因是中国声乐教学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本身的文化结构是中华民族母语文化,审美意识应该自然地体现出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倾向,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民族声乐文化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显然与这个要求有很大差距,这是民族声乐文化短缺造成的审美偏差。

首先,我们应该适度把握教学方法与内容的中西结合,在相对凸显民族性的同时把握中西融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在教学内容上,编写民族声乐教材时要结合国外声乐作品教学,以多元化的声乐教学理念选择教材。其次,明确民族声乐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少有的艺术文化,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对音乐教师来说,传承文化是首要责任,所以我们要积极地研究开发民族声乐文化,使其更好地应用到幼师声乐教学中。这样必然会加强幼师院校学生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意识,不断促进幼师声乐教学的发展,从而加强幼师声乐教学民族化的进程,体现民族性。

四、指导学生理解和接受世界各民族声乐文化

通过对幼师声乐教学民族性的基本内容论述,我们了解到,教学观念要有民族意识,而不是要走“本土声乐文化中心论”的教学思路。因此,在幼师声乐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多元融合,教学内容要包括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声乐文化融合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声乐文化融合,教学方法上要把握中西声乐文化结合的尺度,大胆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体现幼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正确处理幼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对幼师学生接受世界各民族声乐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洪波.幼师声乐教学呼唤改革与创新[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04).

[2]蒋世雄.论幼师声乐教学的特色[J].中国民族教育,2003,(05).[3]于池.对声乐教学换位后的思考[J].艺术研究,2005,(02).

幼师教学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声乐课程;分层教学

声乐课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重点在于如何提升幼儿的声乐感知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提升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分層教学法是当前幼儿声乐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方法。在探究声乐分层教学策略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分层教学的内容、原则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一、分层教学概念及特点概述

分层教学是指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个性差异等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1],通过对于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差别教育达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更深入地探索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效果最优化。分层教学一般会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层。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全面化的教学目标、目标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主体化。通过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让学生的成绩有最大化的提升。

二、分层教学实施中应遵循原则

若想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应该注意分层教学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学生是教育之本,是教学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在近年来已经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仍然有部分幼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深入观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导致课堂教育呈现教师单向输出、学生接受度差的状况。在分层教学中,幼师更需要注意在课堂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主动性,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通过更多的课堂互动来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课堂交流[2]。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对于提升学生声乐整体水平有重要帮助。

(二)个性化教学原则

所谓个性化教学原则就是指教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了解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于学生声乐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这样差异化教育下的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潜力。在帮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快速提高学生声乐水平[3]。而且个性化教学原则还能够更好地进行声乐知识的查漏补缺,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避免短板的产生,更全面地接受声乐课堂内容。

(三)学生层次合理划分原则

分层教学的重点除了对于教学内容的合理划分,还需要掌握对于学生层次进行合理划分的原则。在学生层次划分上,应该从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点、学生学习习惯特点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层,而不应只考虑到学生声乐基础和声乐水平的差异。这样照顾到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等特点的分层方式能够促进同一层级学生的学习交流,并且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能够更多地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中要注意灵活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一次分层后,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同一层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会逐渐拉开差距,这时原有的学生分层就不再适用了,就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点差别进行灵活的分层调整[4]。层级的流动性调整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符合其自身发展需求的声乐知识内容。

(四)鼓励式教学原则

任何教学方法中,对于学生的鼓励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分层教学中,幼师也应该注意对于学生的鼓励,进行鼓励式教学的探索。这种教学中的鼓励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的重点也是激发学生的声乐潜能。通过鼓励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鼓励所获得的学习喜悦感能够促进学生渴望“成功”的学习心理,这种积极学习心理和态度将最终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进步。

三、声乐分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幼儿声乐分层教学中应该以下面四个方向作为教学目标,注意通过分层教学实现以下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主要特点,而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则是声乐分层教学中的首要教学目标。由于不同学生在情感理解和学习态度上都会有所不同,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情感和态度的变化[5]。这种教学方式无论是对于学生声乐技巧还是声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上都很有效。通过分层教学来实现音乐情感传递的个性化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学生声乐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统一化教学中,虽然课堂教学速度能够有所保证,但是实际教学效率和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由于幼儿在声乐基础、学习能力、情感理解力上都有所差异,传统声乐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却还要反复跟着学,而另外学习能力略有不足的学生尚未学习透彻就需要学习新内容的情况。这极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分层教学实施后则可以把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每个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差别进行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定,这样能够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拓展的机会,也能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能够跟得上。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效果优化,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合作及竞争意识

竞争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幼儿声乐教育中的重要培养目标,而通过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则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声乐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帮助和交流的进步,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层级中进行竞争,学习效果更好后就能够升入更好的层级。在这样的分层教学中,通过学生交流、教学鼓励、层级竞争,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和努力地学习声乐技巧和知识,而且也更容易实现不同层级学生的沟通互助与比赛,能够有效改善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声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幼师声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由于不同的学生爱好和兴趣点会有所差异。而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进行分层,这样更容易打造符合学生喜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进声乐学习的热情。而且在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分层教学中,学生容易更主动地进行锻炼和自我展示,通过锻炼和展示则能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信心。所以将培育声乐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的重点。

四、幼师声乐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幼师声乐分层教学在实施中主要可以从教学准备、学生层次、教学内容、授课目标这样几个角度进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教学准备的分层

由于幼儿声乐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启发和培养学生。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幼师就应该进行分层准备。在第一学年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初步接触声乐,则可以采用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标要求和统一教学评分标准来进行声乐课堂教育。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学习后,进入第二学年则可以根据学生上一学年知识技巧、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和态度等差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分层设计,并且教师应该注意有技巧且合理地向学生阐述分层教学的原因,让学生清楚分层教学实施的意义,能够更积极更热情地配合分层教学的实施。

(二)学生层次的区分

在学生层次的划分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声乐条件基础及学习兴趣点进行灵活的、流动的学生层次划分。例如,在进行与鉴赏相关的声乐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行分层,将性格文静的学生分成一组,教授比较柔美舒缓的音乐,将活泼好动的同学分成一组,教授比较欢快激情的音乐[6]。或者也可以在进行合唱性质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声乐先天条件进行层次划分。将嗓音条件好、声乐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划为一层,将音乐学习能力综合水平一般的学生划为一层,将“五音不全”、声乐接受力略差的学生划为一层,并进行分层教学要求的设置。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

在教学内容分层上则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层次的差别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设定。例如,针对声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内容之上进行课外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选择一些更难的曲目进行训练,以此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声乐学习潜力和演唱水平。对于声乐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难度适中、循序渐进的曲目帮助学生巩固声乐技巧。对于学习能力略差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一些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主。

(四)授课目标的分层

在授课目标的分层上,可以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组别后,针对不同组的特点进行学生独唱能力、声乐技巧、合唱能力、演唱气息控制等不同培养目标的设计。授课目标的差异化需要以学生自身条件和学习现状为基础进行设计。“查漏补缺”是授课目标调整的首要标准。

結 语

总而言之,声乐教学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改革与进步。分层教学作为当前幼儿声乐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方法,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和创新利用,是幼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持续探索的内容。

注释:

[1]王思维.关于幼师声乐分层教学的相关思考[J].大观,2015(12):40.

[2]荀雅丹.关于幼师声乐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思考[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0):226.

[3]邓兴忠.幼师声乐分层教学的实施[J].商情,2011(27):81.

[4]项慧华.幼师声乐分层教学的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05):38—39.

[5]邓密焕.中职幼师声乐教学的困境及其突破策略[J].北方音乐,2017(13):182.

[6]郭卫卫.关于进行幼师声乐教育方面的思考[J].教育,2017(01):8.

(责任编辑:刘露心)

幼师教学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对于幼师专业班的学生来讲,钢琴课是必修课之一,一直以来,不论是学还是教,钢琴演奏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脑体结合活动过程。不仅要在瞬间将乐谱上的内容呈现到脑海中,立即给手指弹奏提供相应指挥,同时还要通过耳朵来检查演奏声音,在整个演奏中,不仅要注重各项演奏技能的掌握,还要巧妙合理的表现各感官理解的音乐形象。因此,对于弹奏训练与音乐表现的培养,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幼师钢琴;弹奏训练;音乐表现

作为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阵地,幼儿师范院校应充分重视、加强钢琴必修课程的优化开展,虽然面对已经趋于成人的教育对象。在弹奏训练中经常会遇到种种难题,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也较为困难,但同时这类学生在理解能力、主观努力等方面也有着显著优势,教师在钢琴教学训练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设计更新颖、多样化的基础训练,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与音乐表现力。

一、注重基本要领的准确掌握

基础训练开展的是否科学合理,可以说对学生整个钢琴弹奏生涯有着决定性影响。对于初学者,大多都是先从认识手臂开始的。比如,大小臂、手掌、手指等,要认真细致的讲解大小臂应做到整体放松,并示范自然下落的重量传递到指尖进行弹奏,呈现出标准的弧形状手形等内容,各个环节都要给予到位示。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经常会出现,教师讲解、示范过程中虽然理解了,但一到实际演奏时便无从下手的情况,并出现紧张焦虑且手指僵硬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更具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要指导学生对放松的感觉,以及放松后自然重量发出的那种声音有深刻体会,懂得在放松状态下,“落”在钢琴键盘上的重量刚好是统一手臂、手腕与手掌,以及肘肩的恰当结合,这种呈现也是取得理想授课效果的重要路径。此外,还应积极以小组的形式来设计组织各项训练活动,尽可能为学生创作互动交流的机会,以此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显著提升,对各项基本要领做到熟练掌握[1]。

二、重视学生潜能的全面挖掘

作为具有较强技艺性的乐器,钢琴不仅能涵盖了繁难的技巧与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音乐作品、文献。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与信心,大幅度提升练琴质量与效率,就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潜能的挖掘[2]。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重心放在课堂教学、练习上,很少会关注学生课下的具体练习情况。而事实是课堂教学、课下练习不仅有着密切联系,都不可或缺,从某一层面来讲,后者其实更加重要。对此,在教学革新发展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适中且充满趣味性的课下练习内容,以此来逐渐培养、增强学生的弹奏兴趣与信心,在具体指导中,也要多以鼓励性为主,针对学生不同方面存在的潜能,为其布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曲目,以此来将其潜力全面发挥出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同时,也可以多带领学生对作曲家的创作动机、背景,以及有趣、有意义的经历等方面做出进一步了解,以此来对作品真正的内涵有更准确、全面的把握,也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钢琴弹奏训练中[3]。

三、加大视奏能力的训练力度

对于技艺性较强的钢琴来讲,良好弹奏方法的灵活掌握,以及音阶、和弦与八度技术的准确把握,以及对钢琴踏板的合理运用等,都是提升弹奏水平的重要基础,为此,其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加大训练力度。

一是,要带领学生对各项练习方法进行准确掌握。从弹奏技巧层面来讲,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往往都是高低不同、繁简不一,利用现有技能来进行自由发挥,不需要盲目的组织繁多的机械性技巧联系,但一定要重视大脑的反应,且不论任何时候,都要对配弹方案做出细致、反复思考,在内心视觉的“键盘”上进行配弹时要用心感觉音响,然后再上琴来对配弹效果给予合理检验[4]。

二是,适当加大视奏训练力度。在具体训练中,应重视键盘直觉感的不断增强,真正做到眼前有键盘,手指弹奏到第一小节时,眼睛要看到第二三小节,在内心数着牌子,始终保持准确、稳定的节奏与节拍。同时,还要保证视谱的准确性,訓练学生在弹奏中,必须要准确、认真看清谱号、音符位置,以及变音与力度记号等等,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此外,还要重视和声配置,对于不同和弦产生的各类音响色彩给予时刻关注倾听,并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连接来获得意想不到的音乐表现效果[5]。

三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移调练习。简单来讲,就是讲一首短小的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进行配弹。在具体练习中,可以指导学生先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渐对七个常用调的基本和弦配置做出熟练掌握,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出较为牢固的调性思维,以此来逐步减弱固定位置相应的弹奏概念。当然,在整合训练中,教师应具备足够的耐心与细心,虽然学生在基础、认知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但只要训练方法、内容可以做到科学合理,就一定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整体弹奏水平,且在熟练掌握各项弹奏技巧的基础上,促进其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升。

四、强化学生聆听与思考训练

音樂并非只是人们运用音符、节奏与旋律创造出来的某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集合激情、秩序和理性为一体的精神产品。不论是山涧流水的浅吟低唱,还是丛林中鸟雀的那种婉转啼鸣等等,都会让人位置沉醉,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也能够引起人们的思想情感共鸣。所以说,音乐这种艺术其实是通过“听”来掌握的,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弹奏水平,拥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听”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加强学生灵通、思考方面的训练,以此来全面激发、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6]。

首先,在聆听上。一方面,应通过仔细聆听自己的钢琴弹奏来使得内心的听觉能够得到逐渐提升;另一方面,听录音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训练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以及具体承受能力,适当为其挑选一些较为优美、短小,且简洁的钢琴弹奏作品录音来给学生播放,要尽可能多挑选一些中国作品,比如,《绣金匾》《牧童短笛》等等,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并在脑海中产生相应画面,在产生思想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在聆听的同时还应加强理解。在日常教学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对弹奏作品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分析,并联系相应背景知识给予讨论研究。相比于少儿来讲,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思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点,以此来获得理想授课效果。比如,可以建议学生运用“观想”的方法,在脑海中,像实际演奏一样,将弹奏过一遍,然后再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给予深入体会分析,最终找出原因与完善策略。而通过不同尝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实践弹奏能力的逐步提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有效的消除一系列障碍,且可以灵活运用所掌握技巧来进行愉快弹奏。

最后,在思考基础上还要给予深入分析,内容不仅涉及到作者的创作动机、时代背景,还包括其曲式结构、演奏风格的形成等等。在此过程中,可以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并鼓励学生列举一些实例来进行分析,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在进行《绣金匾》的弹奏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该曲目属于什么性质的歌曲?”这一问题来展开小组讨论,该曲目不仅良好保持了元民歌的各种质朴流畅,也将钢琴的独特的乐器性能充分发挥了出来,通过钢琴弹奏出的音乐效果既干净又轻巧。通过上述的分析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弹奏的音乐作品有更透彻的理解把握,也能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将自身思想情感巧妙的融入到钢琴彈奏中,此外,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也可以更轻松、自如,且积极主动地将自身潜能、创造力发挥出来。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才能够为其今后从事幼教事业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其钢琴素养的不断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不论是弹奏训练的组织,还是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教师都要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充分认识到不论对于怎样有天赋的学生,弹奏技巧的熟练掌握都是要经过一个不懈努力、刻苦练习的过程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及时更新教育培养方式,还要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需求差異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更适合、科学且规范的教育培养方案,以此来促进学生钢琴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倪蔚蔚.浅谈幼师钢琴教学中的弹奏训练与音乐表现[J].大舞台,2010(12):184-185.

[2]王丽娜.浅谈幼师钢琴教学中的弹奏训练[J].商场现代化, 2011(33):89.

[3]白杨.关于幼师钢琴教学中弹奏训练的有效探讨[J].北方音乐,2015(20):90.

[4]倪蔚蔚.浅谈幼师钢琴教学中的a弹奏训练与音乐表现[J].大舞台,2011(01):223-224.

[5]孙志远.浅谈幼师钢琴教学中的弹奏训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2):300.

[6]梁宁.谈幼师钢琴教学中的弹奏训练[J].速读(下旬),2015(04): 259.

幼师教学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舞蹈基础课程,舞蹈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舞蹈思想、审美价值和人格塑造都得到较大地提升。然而我国目前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大力促进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此,从多个方面对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原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幼师专业 舞蹈教学 创新原则

舞蹈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体的动作艺术,它主要是通过人类肢体的动作来表现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舞蹈一般以舞蹈动作为主。舞蹈既可以体现出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也可以体现出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教学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

一、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原则

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首先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舞蹈思想、审美价值得到真正地提升,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发展需要,同时要为每个学生创造锻炼和展示舞蹈技能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科学化的创新原则

舞蹈是一种人体的动作艺术,它主要是通过人类肢体的动作来表现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舞蹈一般以舞蹈动作为主。而舞蹈动作有着自身的规律,为此我们在加强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化的创新原则。首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准确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要求。其次,要根据舞蹈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基础动作作为舞蹈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定要保证舞蹈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第三,舞蹈动作特别繁多,为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化的创新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代表不同舞蹈的风格特征,而且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的练习,能使学生在少量的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获得对不同舞蹈的全面理解。

三、个性化的创新原则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以18岁左右的女生为主,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她们的基本素质和性格特点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个性化的创新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那些文化成绩比较优秀但是舞蹈天赋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对她们适当放低舞蹈教学的要求,只要她们能够领会和熟练掌握舞蹈动作的关键要领即可,重点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和欣赏水平;对于那些文化成绩相对比较差但是有良好的舞蹈基础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她们的相对优势,在日常的舞蹈教学过程中着重训练她们的舞蹈动作,使她们能够熟练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总体说来,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能力和水平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创新教学要充分尊重这种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向出发,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四、趣味性的创新原则

在任何的教学过程中,趣味教学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加强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趣味性的创新原则。比如在对藏族舞蹈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一下藏族的历史风情,然后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播放一些具有浓厚藏族特色的曲目。学生在歌声的氛围里了解了藏族的历史风情,就会对藏族的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也就更加准确和深入。

五、发展性的创新原则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比以前更加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自由。因此,在加强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发展性的创新原则。要对幼儿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全面舞蹈教学,使她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可以以自身所学全面提高幼儿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其次要注重培养幼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知识是没有界限的,当幼儿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如果他们停止学习,很快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因此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才可以使幼儿舞蹈教师能永远胜任幼儿舞蹈教学的工作。另外,我国的中职学校幼儿教师的舞蹈教育缺乏协调性,因为幼儿教师的舞蹈教育涉及的门类比较复杂,所以在舞蹈教学课程的设计方面比较细,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深度有较大的差距,在缺乏总体的合理规划的情况下,造成了幼儿教师舞蹈教育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协调性。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幼师各门舞蹈课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进行协调,达到教育课程的最终平衡,促进舞蹈专业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教学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科学化、个性化、趣味性以及发展性的创新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推动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提高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曦.论如何开展中职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J].科技视界,2014(28):226.

[2]李鑫.探究中职学校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之技法与技巧[J].职业,2014(30):167-168.

[3]孙涛.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若干思考[J].戏剧之家,2014(12):181.

上一篇:小学教师个人论文下一篇:一级教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