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2

应收账款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一、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及其对经营管理活动带来的影响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现状。根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企业应目前收账款占用的资金越来越高,有不少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流动总资金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出了20%以上的水平。企业之间日益严重的相互拖欠现象,导致企业很多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对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产生了直接性的影响。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中出现逾期状况的通常都在10%以内,而在我国企业则通常会超过60%。高额的逾期应收账款,致使企业出现呆账、坏账现象,并且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对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十分不利。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的影响。(1)消极方面的影响。1)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造成效益下降。一般而言,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则产生了纳税义务,而当期税款要求企业用流动资金垫付。如此,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应收账款;而且要求企业进行税款垫付,给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过程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2)虚增经营管理成果,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通常会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当期的销售收入,这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企业账本收入有所增加,但实际的现金流量未必有所增长。一旦出现缺乏回笼款项的现象,则企业将面临着重大财务风险,其会计利润会不断下降。3)应收账款预期,导致企业出现坏账风险。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应收账款逾期追账成功率会随着账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逾期三个月的为70%;逾期六个月的为50%;逾期九个月的为30%;逾期一年以上的为10%。(2)积极方面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应收账款也能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如,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与客户合作的机会,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用销售前资信评估薄弱,管理程序缺乏规范性。形成坏账的一项重大原因是信用销售。企业在推行信用销售之前,应该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准确评价。但实际上,我国很多企业根本不会去细查客户的信用状况。我国企业一直以来,普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的现象,缺乏对事前资信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未针对信用销售管理程序,制定专门性的约束管理机制,很多企业在开展信用销售管理工作过程,都是按照部分领导者的经验判断来制定发展战略,导致企业很多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

(二)应收账款管理权责分工不明确。出现多余应收账款、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对上帐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过程,未明确划分权责、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导致责任无法准确落实。有不少企业存在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的现象,一个比较原关键的因素是应收账款由哪个部门管理,未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流程, 缺乏严密的赊销内部控制制度。

(三)应收账款的账龄越来越长,增加坏账风险。随着账龄的延长,坏账的风险也逐渐变大,收账成本也会有所增加。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由于不讲信用,造成互相拖欠3000-4000亿元资金的现象,在全国流动总资金中占据20%的比例。而且账龄越来越长,坏账风险越来越大。从这些惊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采取措施对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加以解决,已经迫在眉睫,对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的日常工作进行强化管理。

(四)对会计人员的监管力度不足。企业财务部门未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例如,未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安排专业会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应收账款定期清理工作。很多企业不会定期与前款单位取得联系,进行对账,即使存在这一环节,也缺乏实际意义。还有不少企业未建立起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而有些企业尽管建立起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但未严格遵守,导致制度流于形式。具体而言,这些问题的表现有:(1)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为定期开展信息核对工作,引发销售环节与核算环节相脱节现象,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应收款项中存在的问题。(2)企业未针对应收账款推行定期对账制度,导致货物、资金在流动环节出现差错。

三、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信用政策,并严格执行。有不少企业迫于市场压力,而选择采用赊销行为。影响赊销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企业的信用制度、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现金折扣标准等等。

实行信用额度控制制度。企业在日常业务中,能够接受某客户的连续订单,但在办理赊销业务的过程,需要将该客户的赊销额控制在其信用额度范围内;一旦赊销额度超出其信用额度,在未经企业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形下,则不能再对该客户提供赊销服务。该项制度也许不能推动客户的付款概率得以提高,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将不付款引发的坏帐损失降到最低。

(二)建立健全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具体内容包括:(1)对责任范围进行明确划分,将客户欠款责任落实到岗位个人;(2)规定责任人在收回应收账款前,不得离职;(3)对个人的职权范围进行明确规定,追究不合理赊销行为者的责任;(4)追究信用部门管理工作人员相应的责任,例如,未认真调查实情、徇私舞弊等等;(5)明确各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三)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1)分析帐龄工作特征。有效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掌握大量可靠的市场信息:在信用期内付款的客户数量;在信用期后付款的客户数量;拖欠付款期的客户数量等等。在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企业需要适当调整信用政策,密切监控用户已经到期债务状况,及时联系并通知用户尽快付款。(2)了解帐龄分析相关概念,了解企业流动资金的具体运转情况。在对应收账款管理效果开展评价的时候,可以将这些指标作为依据,以便从中总结出相应经验,降低损失。

(四)增强会计人员应收账款监督管理效果的主要策略。(1)对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实施往来款项对账制度。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措施对会计核算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应该根据本单位应收账款的工作特征和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往来款项对账制度,并严格执行。(2)应收账款置换过程的入账价值会计处理方式。企业新会计准则中相关条款指出:应当根据应收、预付款的实际发生额进行记录。即:无论属于哪种性质的应收账款,入账时都应当以其实际发生额为依据。(3)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使用会计处理方法计提内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

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进行编制合并时,应按照内部应收账款的抵消情况,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具有核算过程,反映如下:第一步,企业当年应计提应收账款计账准备金的抵消额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坏账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第二步,企业往年计应提应收账款计账准备金的抵消额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

结束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逐渐加强了对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过的重视程度,并将之作为重点管理内容。本文立足于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现状,对其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管理工作展开分析研究。对于企业而言,要想有效规避资金风险,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确保货款能够按时收回。

参考文献:

[1] 耿军节.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17).

[2] 齐磊.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采取的措施[J].甘肃农业,2013(07).

应收账款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主要从应收账款存在的流程入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应收账款的产生,即确定信用条件,什么样的情况下、在几天的期限中、在多少的额度内、跟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进行赊销业务合作。在源头上减少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可能。二是在应收账款持有期间,如何充分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增加应收账款的流动性。三是应收账款的催缴,即在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债权变为现金,降低坏账带来的损失。在整个过程中,其核心就是在充分享有赊销带来收入、充分挖掘其价值的同时,降低由于选择此种方式带来的潜在损失。总体来说,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风险控制和资产利用。

一、应收账款风险及控制

物流企业大部分应收账款存在于大量购买其业务并月底结算的企业,一般为寄件方,到付件相对零散,管理成本较高,而效益较低。所以应收账款的管理应集中于大额的月结账户。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是降低风险和损失,应收账款作为货物和货币的中间环节,与投资者和绩效中的收入关系密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的物流企业应收账款主要面临的风险有。

汇率风险。新时期“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加速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物流企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通过联盟、合作等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海运、航空线路增加。接手越来越多的国际业务,则随之而来的是由于人民币与他国货币应收账款发生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汇率变化带来的汇兑损益。这是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但其损失大小可以通过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控制,比如签订远期合同、互换合同等方式锁定未来要回收的金额。

政治风险。国际形势动荡不定,近期国际范围内硝烟味渐浓,从军事到政治到经济。中美贸易摩擦的商谈也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会对企业的国际经营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针对于此种风险,最好进行风险的规避,企业需要更多地注意观察并慎重地决定所要扩展的市场领域,目标市场是否常年遭受战乱、与本国之间的关系是否友好或国家是否预期会经济、政治形势不稳。在进行市场扩张和作为贸易对象时,要慎重考虑,严格信用条件或者减少赊销。

资金回收风险。市场瞬息万变,一个决策的失误有可能就会导致企业破产。应收账款随时间的推移,其无法正常收回的概率越大,如果无法正常收回,会导致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不能得到回收。为减少此种风险,企业需要从事前调查和事后跟踪多方位进行。是否对企业进行赊销,需要考察企业的资本和负债状况,特别是第一次合作的企业,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信息分析企业的特征和债务偿付能力以外,还需要关注非财务信息,比如对方企业的财务政策、企业管理层的管理风格、企业近年的战略导向、与其合作的赊销赊购企业资信状况等,在牵扯到大额应收账款时,需要特别注意,谨慎合作。对于信用略差的企业,采取现销的方式,或者降低应收账款回收期间、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鼓励企业尽早交付资金。在持有后期,可以由财务人员和负责人提醒往来企业,准备好资金交付账款。并关注对方企业财务状况,尽早催收,由财务人员和业务负责人员共同做好信息收集,方便分类建立往来企业档案,以便后续查找,以确定之后与其合作适用的信用政策,或给予更好的信用条件或给予更严的信用政策。对于相对较散客户得到付信件的应收款催收,需要相应负责人对照金额、时间及时催收,并随时汇报情况,信用状况良好、业务量较大的拟考虑发展为长期合作对象。

二、利用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虽然是流动资产的一种,相对于非流动资产其流动性较好,但是其变现潜力是遭受质疑的,一是相对于现销,赊销以资金的时间价值换取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赊销的期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多的影响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充分挖掘应收账款的价值,主要的方式是通过金融和理财工具。

一是可以向银行质押贷款,由于将债权转给了银行,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企业在进行自身经济业务和收回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抵押贷款形式。此种应收账款需要满足至少以下条件:首先,可转让。参与抵押贷款的必须是依照法律和当事人约定允许转让的,如果签订的基础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只限于合同双方,则履行这样的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债权就不能作为标的进行质押。除了合同规定外,基于特定的与人身性质不能分割的缘由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债权,也不适宜作为质押标的进行贷款。在进行处理时需要仔细看明合同的规定,以防后续产生障碍。其次,诉讼期内。设定质押的应收账款债权必须尚未超过诉讼时效。超过诉讼时效,意味着债权从法律权利蜕变为一种自然权利。因此,一方面,银行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在选取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时会确保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债权尚未超过诉讼时效;另一方面,在融资期限内也会对应收账款债权的时效予以充分关注,并及时督促出质人中断诉讼时效。最后,信息详细。由于没有具体实务,进行质押的应收账款所应提交的信息需要尽可能详细,包括金额、期限、支付方式、债务人的名称和地址、产生应收账款的基础合同、基础合同的履行程度等项目。

二是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将赊销形成的未到期应收账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以协议的形式有条件转让给银行或保理机构,由后者对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等综合性服务。保理依照有无追索权分为在无法向债务人收回款项而转而向债权人要求支付的有追索权保理,以及无法追索的无追索权保理。另外以是否转让时通知买方账款的转让行为,分为明保理和暗保理。

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还有诸如资产证券化、订单融资等多种方式,其中以质押贷款和商业保理最为常见。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选择哪些应收账款、采取何种方式融资,需要企业依据自身经营状况、近期企业战略进行综合考量和判断。

三、应收账款管理建议

建立黑名单制度,完善企业间共享企业信用状况的平台。企业自身要对往来企业设置档案,并注重分析企业领导人的风险偏好。建立信用状况不好的企业黑名单,并可供企业查询,以社会监督的角度,增强企业按期缴纳应付款的积极性。为防止恶意中伤,还需要提交相关合同、往来情况等支持证据,并提请审核。

加强应收账款财务制度管理。加强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交流,定期核对往来账项,同时与往来企业核对账目和应收款期限。在增加与客户的沟通交流的同时提醒对方注意准备资金。按照金额和资信状况,设为不同等级,对于需关注等级较高的账款回收,提请领导关注并由其和业务员共同接洽。

以信息化共享企业和应收款财务信息,方便业务员在平台上查询。为方便工作,很多业务员有公司登陆平台,可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打通信息流动渠道,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在平台上实时反馈应收款企业信息,并随时确定应对方式,共同补充往来企业台账。在进行深入合作或签订合同时,先查询企业资信情况,再进一步确定金额和合作时间。

规范合同管理,合同信息与财务共享。合同等交易中涉及到的项目应完整写明,尽可能详尽,为后续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便利。由法律部门联合业务部门制定合同,业务员参照企业信息判断业务,并持续跟进。融资的方式和项目的选择建议财务部门参照企业资信情况,由集体开会决策,留有备案,方便后续处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止舞弊。在业务的发生和后续跟进过程中,要融合多方,便于监督控制,避免业务员一做到底的情况,收款和业务要分开,在保证客户主要负责人一贯的前提下,发挥人员介入、分岗负责和信息平台的作用,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避免人员舞弊,从内部设计上避免资金回收风险。

四、结论

应收账款对物流企业的经济业务较为重要,大规模的长期合作的对象,大部分是采取的是先提供服务后收取资金的形式,可以通过规范合同、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化处理、信息平台共享、建立企业台账进行风险的控制。其次是将账面上的应收账款盘活,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和账款信息有选择的确定具体融资方式与金额。

摘要:物流企业的收入中, 赊销是主要的促销手段之一, 赊销业务的增加带来的应收账款的增加, 物流企业需要从信用条件、账款回收、风险、融资等方面关注应收账款的管理。

关键词:物流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管理

参考文献

[1] 韩於憬, 张蒙.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8 (36) :97-98.

[2] 程皓珉.试论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当代会计, 2018 (10) :41-42.

[3] 谭艳慧.物流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 (08) :133-134.

应收账款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极其重要的问题。为此,文章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企业 ;应收账款;管理;弊端;对策

应收账款(Receivables)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合理的应收账款对于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应收账款是一把双刃刀,若管理不当,极易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增长速度快,涉及金额大,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客户信用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不重视,缺乏规范程序。

企业在进行销售前首先应该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销售前根本不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这是形成坏账的起因。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普遍缺乏“信用”的观念,事前的资信评估非常薄弱,缺乏规范的信用销售程序予以约束,企业大量的信用销售往往取决于行政干预或少数人、领导者的主观喜好,结果导致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如期收回。

(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缺乏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有效方法。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日常控制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自身蒙受风险和损失。

其次,企业销售业绩考核指标不科学。许多企业过分强调占有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用销售发票来考核业务部门的业绩,导致销售人员只管尽可能多地签合同、多发货,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第 1页 共 4 页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2009级会计(税务方向)专业学年论文

(三)应收账款的账龄越来越长,增加坏账风险。

企业的应收账款如得不到及时清理,不能按时收回货币资金,则意味着潜在的坏账风险,账龄越长,坏账的风险越大,会增加收账成本。

(四)应收账款跟踪控制存在问题。

很多企业未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控制制度或未遵守制度。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跟踪控制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

2、企业未实行应收账款定期对账制度,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的传递、记录等都有可能出现差错。

二、应收账款带来的弊端

(一)资金周转不良

企业收入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确认收入,却不能同步回收货款,造成没有现金流入的收入产生、税金上缴及所得税预缴。因表面效益垫缴的税款,占用了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掩盖企业经营实际状况,影响企业生产和销售计划,无法实现真正的效益。

(二)夸大成果

企业的记帐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企业的风险。

(三)额外损失

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及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最终形成资产的损失。

(四)增加成本

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机会成本是指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收入,例如,投资有价证券产生的利息收入,存入银行的利息。管理成本,主要是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而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账薄记录费、收账费用。坏账成本,是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给企业带来

第 2页 共 4 页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2009级会计(税务方向)专业学年论文

的损失。这一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数量同方向变动,即应收账款越多,坏账成本也越多。

(五)伤害了企业商业信誉

应收账款是一个资金无底洞,因为它的存在,导致企业面对优质客户的需求也无法组织生产,新签合同不能兑现,减薪、裁员、缴税记录以及在银行的还款记录都会对企业商业信誉造成伤害。

三、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一)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信用标准较严,可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可见,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权衡,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

(二)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

企业要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状况,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规定各人的职权范围,对超限额赊销或未经审批赊销的应予以处罚,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

2、明确规定由于信用部门人员徇私舞弊,调查不实而产生坏账应负的责任;

3、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当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责、权、利是不可分的,应收账款的清收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要挂钩,目标要具体、奖罚要有力,要制订严格的资金回笼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赊销申报人的考核目标,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三)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1、认真做好帐龄分析。通过账龄分析,企业可掌握这些信息:有多少客户在折扣期内付款;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内付款;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后付款;有多少客户拖欠付款期过长,可能成为呆帐。了解这些情况后,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对策,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及时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

2、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帐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通

第 3页 共 4 页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2009级会计(税务方向)专业学年论文

过这些指标,分析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及不足,以便总结经验,修正差距,减少损失。

(四)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企业要对赊购者今后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及时了解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如要求这些客户提供担保等来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

四、结语

总之,企业要很好地控制、管理应收账款,必须做到:

第一、正确评估客户的资信,权衡信用成本与信用风险,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

二、积极建立灵活有效的收账措施,及时回收账款;

第三、做好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努力减少和防范呆账、坏账的产生。应收账款防范的好坏,既靠制度的保证,又靠措施的得力于否,还靠领导重视程度。

诚然,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企业要按照期末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补偿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已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技巧,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4月 [2]聂兴凯,账款催收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3]王亚卓,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管理必备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玛丽·S·谢弗,信用、收款和应收账款精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2. [5]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孙班军,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第3版

应收账款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虽然大多数企业希望现销而不愿赊销,但是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不得不面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风险。特别是现在,用户拖欠企业账款越来越多,账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正确衡量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合理确定信用政策,及时收回账款

一、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是缺少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缺乏经营理财观念和意识。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客观因素。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有受政策因素影响成分。如前几年国家紧缩银根,流动资金不足,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购货单位不守信誉,发货后不能及时付款等等。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从根本上说,主要还是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就要采取先发货后付款方式。

(2)企业对应收账款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清收。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如何理财还缺乏意识和经验。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注重产品的发出,而不注重货款的收回,认为清理应收账款是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事,与经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还有些企业就连财务部门也对应收账款心中没有数,更谈不上管理和清收的问题了。

(二)准确把握应收账款的本质。企业有了应收账款,就有了坏账损失的可能。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估算应收账款的下列3项成本:一是机会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用率的一项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企业用于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乘以市场资金成本率(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之积,便可得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二是管理成本,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三是坏账成本,因应收账款存在着无法收回的可能性,所以就会给债权企业带来呆坏账损失,即坏账成本。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坏账成本就越大。

(三)应收账款销售风险的本质是“风险损失”。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是构成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坏账成本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这3项就是企业提供给客户商业信用的付出。应着力应收账款投资的规划与控制,制定有利企业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投资成本与收益并存。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虽要耗费一定代价,但也可以开拓并占领市场,降低产成品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为双边衡量应收账款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投入,提高应收账款的投资效益,企业从实际出发,制定以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十分必要。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第一,应加强事前评估,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决策时,应考虑信用销售对销售收入、对成本、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收账费用这二者之间作出一个双赢选择,调适应收账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应着重考虑3个基本因素: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面对市场竞争,企业要知己知彼,根据对手实力状况,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标准,以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二是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强弱也可影响信用标准高低的选择。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反之,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就只能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在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企业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利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效果。

(2)判断企业的信用品质。企业与某一新客户打交道,应首先设定其信用标准,评估其赖账的可能性,看它的信用品质。这通常可以通过下述方法确定:一看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必须设法了解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能按期如数付款,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二看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偿债能力是指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客产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就越强。同时,还应注意客户流动资产的质量,看是否会出现存货过多过时、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三看客户的抵押能力,企业签订赊销合同时一般附有抵押条款,客户的抵押能力是指当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四看客户的经营条件,经营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需要了解客户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看其履约情况,以确定风险等级。

第二,应强化事中监控,化解应收账款风险。

其一,给予或拒绝容户信用优惠的判断。信用标准是决定给予或拒绝容户信用优惠的依据。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容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企业在接收容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企业允许客户购货款赊欠一定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引起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收账费用的增加,也许还会造成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求因信用期限的延长带来边际收入的新增量大于边际成本的上升数。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容户可以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率给予折扣。采取现金折扣的前提就是只要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多剩有余地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至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其二,设定信用额度。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和信用情况,为每一客户设定一个信用额度。信用控制单位必须从每日的发货中,审查是否超过信用额度,是否该客户有逾期账款未收。如果有,则应停止发货。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财务部门每周都应以内部催款通知书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了解其负责客户的欠款和信用状况,并提醒重点关注接近信用限度客户的动态和经营状况。

其三,应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信用报告会议。由最高财务主管或管理当局参加的报告会议,主要讨论目前信用控制的运作情况、企业所遭遇的困难和信用风险预测、企业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改进措施。由信用控制单位和业务单位联席召开的信用控制会议,主要是对客户的信用风险以及目前危险客户进行分析和评价。由信用控制部门内部召开的会议,主要研究信用控制部门的运作是否正常、过去两周的工作绩效和未来两周的工作内容和规划等。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区域建立核算应收账款明细账,对赊销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了解应收账款的总体情况。企业财会部门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以及时催收欠款。

第三,应加强事后监督,减少应收账款风险。

一是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客户违反与企业约定的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应怎么办?自古以来,欠账还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从理论上讲,履约付款是客户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正当、合法权益所在。但是如果企业对所有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行为都对簿公堂、付诸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往往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企业解决与客户账款纠纷的目的,主要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在于怎样最有成效地将账款收回。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各位客户拖欠、拒付账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信用表现一贯良好的客户也会因某些客观原因而无法如期付款。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期,客户受大气候影响,资金短缺、拖欠债权企业账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如果企业直接向法院起诉追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诉讼费,而且除非法院裁决被告破产,强制执行,否则,效果也不理想。所以,通过法院收回账款一般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办法。基于这种考虑,企业能够同客户商量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通过实施债务重组,也许就能够将大部分账款收回。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二是准确使用法律武器。对逾期未结清欠款的客户,企业应组织力量督促经销人员加紧催收,特别是对一些信誉较差、欠款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客户,需有专人负责。催收时,企业财会部门应及时提供赊销客户的详细原始资料,如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对账单、欠款金额及发生时间等,为催收工作提供依据。企业供销部门应组织人员,积极与客户联系,及时收回欠款;对近期暂不能还款的赊销客户,应要求对方制订还款计划并提供担保,使其能逐步还清欠款。对那些既不制订还款计划又不提供担保的,或发现其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给予解决。同时,企业还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收账策略。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予过多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对过期稍长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催款;对过期较长的客户,则应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久的客户,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补偿。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遇到以下情况不必起诉: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清偿额;客户抵押品变现后可冲销债务;客户的债款额不大,起诉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起诉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

第四,严格内部控制制度,严防应收账款风险。

企业领导要带头遵守内部控制制度。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约束某一个人的,而是约束所有人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是在一定的时期起制约作用,而是要长期起作用的。企业的赊销行为必须在内控制度的框架内进行,不能领导一个人说了算。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和各个环节要严格监督,一旦发现应收账款方面出现潜在的问题,要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通报,并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企业的各个部门也要同心协力,共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防范和化解应收账款风险中的作用确实得到应有的发挥。

第五,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防止恶化。

(1)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企业要对赊购者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信用品质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

(2)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3)满足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企业为了当期必要的现金支出,必须要取得与之相匹配的现金流入总额。企业既定会计期间预期现金支付额扣出同期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额(包括可随时支取的银行贷款、短期证券变现净额等)后的差额,就非要通过应收账款的有效收现才能得以保证最低现金需求。可以这样说,应收账款未来的坏账损失对企业当前经营并非最为紧要,更关键的是现期实际现金到位的应收款要能够填补同期现金流量缺口,特别是要满足具有刚性约束的纳税债务,工资支付及偿付不得展期调换的到期债务的需要。

应收账款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应收账款 问题 措施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赊销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和代垫的运输费,它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量逐年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之间存在拖欠货款现象,呆账和坏账比例逐渐提高,这已经成为了企业良好运转的一大弊端。我国企业应该在日常资金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

1. 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探讨

1.1赊销现象严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收益,但是收益的实现是建立在销售收入的基础上的,如何扩大销售收入就成为了企业的头等大事。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资金链的断裂必将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此,赊销方式应运而生,赊销不仅可以购买到所需物品,而且还可以延迟付款,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生产所需的材料等,另一方面,延续了自身使用应付账款的权利,扩大了自己的资金链,使企业自身资金充裕。但是,对于销售方来说,虽然扩大了自己的销售收入,账面上的收益得到增加,但无疑将加大了收账的风险,呆账和坏账的比例。

1.2企业的信用状况不甚乐观。赊销方式的诞生和生存基础就是企业的信用。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制度还不健全,人们的信用习惯没有形成,信用意识比较淡薄,这使得失信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并且,我国的信用考察制度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决策和判断层面上,缺乏信用的决策系统,网络信用系统也没有建设完成。这些都表明赊销方式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不完善,面临巨大的挑战。

1.3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奖惩制度。由于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往往将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员工往往却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采取赊销的办法。虽然销售任务圆满完成,大大提高了销售量,但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是有很大关系的。再者,企业即使制定了合理的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却由于盲目扩大销售量也没有认真落实到实处。其他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是很合理。

2.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2.1应收账款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随着销售的增加,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大量的应收账款不仅削弱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而且随着现金流量的减少,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甚至可使企业倒闭。

2.2应收账款的坏帐风险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其实现的利润就会包括大量的应收账款,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致使企业存在利润风险。企业管理层还可以通过应收帐款坏帐准备的计提或不提人为调节利润。

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3.1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取的原则性规定,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信用额度三方面。首先,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区别标准。信用标准较高,能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其次,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短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在增加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做出权衡,不能为了增加销售而置应收账款风险于不顾,也不能为了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销售。

3.2加强销售、财务的监管。首先要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在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日后处理应收账款与经销商产生分歧而带来经营风险。明确各项交易条件,如: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运输情况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违约责任,确定合同期限,合同结束后视情况再行签订,加盖经销商的合同专用章。其次,必须同经销商核对账款项目,以下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单据、金额等方面的误差,大家要尤为重视: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回款期不同,或因经营条件的不同而同种产品回款期不同;产品出现平调、退货、换货时;经销商不能够按销售单据或发票回款;要主动拒绝用货款垫支其他款项。以上情况会给应收账款的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要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账制度,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账款现象,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本单位的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账不符,这主要是由于对账环节的时间差所致。当前的任何经济业务都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而且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大,应收账款同样如此。在对账时一般是债权单位首先实施,但是却和销售部门没有完全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信息不对称,进而形成对账效率的降低。企业应该促使各个部门之间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共享信息,这样在进行任何一项业务时都会形成较好的工作效率和结果。

3.3对客户信用调查。企业应对自己的客户信用状况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分析,便盲目的赊销,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向客户销售商品之前,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对提供信用的客户,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经营状况不佳时,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4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予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3.5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考核机制相应扣减工资。

总之,应收账款是企业与企业在商品交易中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企业经营者不应忽视这方面的情况,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企业应收帐款的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玉敏.中级财务管理[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现代宪法论文下一篇:农村音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