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风险范文

2023-11-27

并购风险范文第1篇

跨国并购这部记录片通过一系列的跨国案例,形象具体的向我们介绍了跨国并购给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看完后不仅让我对跨国并购有了认识和了解,而且让我开始深入的思考在现阶段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热潮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积极抓住机遇,审慎应对挑战。我将结合纪录片中的案例,从投资的角度,对跨国并购进行收益风险分析,来简单的说明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机遇和挑战。

“关键字 ” 跨国并购

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

风险防范

前言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企业获取海外资源、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是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能否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实现并购后产品、技术、资本、市场的整合,是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 跨国并购的界定

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的控制行为。其中,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跨国兼并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 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 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跨国收购是指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 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二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1 绕过贸易壁垒

跨国并购避开了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壁垒,快速进入战略性行业。近年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使用合法而隐秘保护工具的国家增多,他们为我国企业出口设置重重障碍,形式表现为:一是进口配额限制,比如欧盟给予中国彩

1 电企业40万的进口配额;二是反倾销调查。国际反倾销案件数量正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作为WTO新成员和出口大国的中国已成为遭受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造成国内企业出口成本大为增加,产品价格优势荡然无存。针对这些贸易壁垒,我国企业为扩大国外市场,尤其要打人发达国家市场不得不通过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绕开贸易壁垒。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本地化生产,绕开关税非关税等壁垒,同时减少市场竞争对手。

2 获取战略资源

各种生产资源,尤其是短期内不可再生资源一直是各国争相抢夺的焦点,话语权的强弱与该国掌握资源的多少成正比。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仅靠国内现有资源难以满足,而资源出口的敏感性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企业采取限制政策,使海外投资成为中国企业利用国外资源的选择途径之一。例如中海油通过收购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5大油田的部分股权和收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获得了数千万吨原油地质储量;中石油于2005年10月耗资41.8亿美元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K),此举意味着中石油将拥有PK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12个油田的权益,得到了已证实的和可能的5.5亿桶石油储量,缓解了国内对石油需求的紧张局势。

3 提升技术创新

在跨国公司对我国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中,核心技术空洞化已经成为转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缺失是中国企业的最大软肋之一。通过并购来直接接收目标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是中国企业尽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与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研发能力相比,跨国并购时效强、低成本,特别是当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目标企业时,并购就成为获取该优势的唯一途径。2005年底,联想宣布以17.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不仅获得了IBM的PC业务和市场,同时也获得了IBM所拥有的全球最好的笔记本研发能力、研发技术、品牌以及其在全球注册的4000多项专利,迅速提高了自身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果联想完全依靠闭门研发,要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恐怕要多年以后。与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跨国并购时效强、低成本,特别是当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另一企业时,并购就成为获取该优势的唯一途径。

4 拓展发展空间,抢占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通常采取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对于欧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市场,新品牌的进入是异常困难的,巨额广告费用、营销费用等进入成本是相当高昂的。由于中国企业大多缺乏国际性品牌,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不畅,只能贴牌生产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因此,通过跨国并购尽快建立起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并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既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又能迅速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2002年9月,TCL集团以820万欧元收购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施耐得,使其获得了欧洲市场高达2亿欧元的销售额和多于41万台彩电的市场份额,超过了欧盟给予中国7家企业40万台配额的总和。

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

2 1 整合风险: 文化 管理等风险

整合风险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包 括生产经营整合风险、文化整合风险、管理整合风险、 技术整合风险、 人力 资源整合风险等等。多项研究表明, 企业并购失败大都出在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国际上关于并购有一个“七七定律” , 指 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因此, 并购后对目标企业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可以认为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中国本土企业与海外成熟企业处于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下, 不同的企业 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差异迥然的发展模式、行为方式、管理风格、价值观念等核 心文化。然而许多中国企业却不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工作,似乎产权交割后任务就 完成了,殊不知整合才是并购中最艰难的挑战.我国企业 常常寄 希望于 通过海 外企业 来提 高自身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这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思 企业 活力 ENTERPR ISE VITAL ITY 跨国经营 41 路, 但我国企业由于管理能力较弱, 核心竞争力有限, 跨 国经 营的经验不足 , 在跨国并 购后面 临巨大 的整合 风险, 一方 面 对海外并购整 合困难估计 不足, 整合方 案多为 纸上 谈兵, 具 体整合实践中 , 技术问 题、 资问题、 劳 资金 问题、 业文化 问 企 题等不断出现 , 使企业 并购整 合陷入 艰难境 地。另 一方面, 整合处于经济 文化差异巨 大的两个 国家的 企业在 各方面 需 要巨额投入,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风险可能还会增加大量 潜在 [ 成本。 3] 有学者研究整 合失 败的 案 例表 明, 大约 80% 间 接或 直 接源于新企业 文化整合的 失败。中国 企业跨 国并 购的目 标 所在国如果是 与东方儒家文化差异较大的西方国家, 那 么其 复杂性和困难 度更大。如何 吸收西方 企业文 化积 极的一 面 并保留本土企 业的文化优 势, 成 为考验 中国企 业家 的难题。 中国并购企业 如果是国企文化色彩浓重的企业, 母体文 化更 难于移植或融 合, 从而 被接受。被 并购企 业所 在国 的员工、 媒体、 投资者甚至工会对 中国企 业持有 怀疑和 偏见, 内心 具 有民族优越感 , 倾向执著 于原有 的经营 管理模 式, 这都加 大 了文化整合的 难度, 也势 必会影 响到生 产经营 整合、 人力 资 源整合、 技术整合等其他方面。 资予以保护和必要的制约, 通过公开的有差别的财政税收优 惠政策, 外汇 信贷 政 策等, 加大 企业跨国 经营的 支持力 度, 并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2 反收购风险

企业并购与反并购是并购活动中同时存在的两种行为,其实质是争夺对企业的控制权。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为了防止公司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挫败收购者收购本公司的行为。反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反收购的核心在于防止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3 其他风险:政治 法律 财务等风险

a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局不稳定、 东道国政府政策限制或政策不连续性 而导致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受影响, 并使其经营管理绩效和其 他目标遭受不确定性。 荒谬的“中国威胁论” 随着中国的和

3 平崛起,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 。 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威胁论”也甚嚣尘上。 “中国威胁论”一个重要观点是 “中国能源威胁论” ,例如美国人在冷战惯性思维的指导下,认为中海油并购美 国的尤尼科石油企业,给美国的能源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必须全力阻止。 东道国政策限制。出于保护本国弱小和重要行业的需要,东道国经常对 外国企业并购本国企业进行各种政策限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并购哈萨克 斯坦石油公司时就面临东道国强有力的政策限制。

b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行为时因违反相关法律而遭受损失的可 能性。理论上,跨国并购法律风险既可能来自目标企业所在国,也可能来自并购 企业所在国。 通常所说的跨国并购法律风险就是指并购企业在实施并购时所面临 的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法律引起的风险,也称为东道国法律风险。 依据引起风险的不同法律部门,跨国并购法律风险可以分为反并购法律风 险、反垄断法律风险、投资政策法律风险、并购程序法律风险等。任何一种法律 都可能对并购方构成并购障碍,造成经济损失。如果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而 操作不慎,并购企业就可能因违反有关法律规定而招败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打 击和损失。

c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的企业融资及资本结构改变所引起的财务 危机,甚至导致破产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主要包括: 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如何利用内、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低 成本筹集到所需的资金。从融资结构上看,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都会产生风险。 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以及不同的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并购企业负债的运用应 当适度。并购企业可以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营运资金 的多少,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以求降低融资风险。

d支付风险。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 使用风险。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杠杆支付、期 权支付等各种方式,不同的支付方式都蕴含着不同的支付风险。

四 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措施

1 研究如何应对并购存在的各种风险

 整合风险的防范

在所有的整合中文化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是最为关键的整合, 所以提高整合 能力的重点在于致力提高文化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根本,企业中的一切要素都受其影响,因而企业文化是并购后整合最关键最难的部分。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管理方式,有不同的制度基础,并且由于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企业的文化具有异质性,并购后文化整合的目的就在于克服这种差异性,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解决企业文化中的文化混乱、文化冲突和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和滞后问题,使企业文化获得良性发展,保证跨国并购的成功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是并购中一切整合的核心。

4 企业并购中人 力资源整合的对象是“人” ,而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的核心,所以对人力资 源的整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另外应当从收益和成本两方面综合考虑人力 资源整合管理问题,既要保留和吸纳优秀人才;又要充分考虑尽量降低人力资源 整合的整体成本。

反收购风险的防范

在当前并购风盛行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 开始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御性措施进行反收购, 以抵制来自其他公司的敌意并购。反收购的经济手段有: 一是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 如寻找衣骑士 。白衣骑士 是指目标企业为避免敌意收购,自己寻找善意的收购者。

金色降落伞对策。公司一旦被收购, 目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将可能遭到撤换,

金色降落伞 则是一种补偿协议, 它规定在目标公司被收购的情况下, 高层管理人员无论主动还是被迫离开公司, 都可以领到一笔高额安置费。二是降低收购者收购收益或增加收购者风险。为了保存自己, 被收购的目标企业可以把经营好的子公司卖掉或作抵押, 将公司中引起收购者兴趣的资产出售, 或者大量增加自身负债, 使收购者的意图难以实现。同时可采用 人员毒丸计划 。

人员毒丸计划 是公司绝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共同签署协议, 在公司被以不公平价格收购, 并且这些人中有人在收购后被降职或革职时, 则全部管理人员将集体辞职。这将会对保护公司股东利益和收购方考虑收购后更换管理层带来巨大影响。当管理层的价值对收购方无足轻重时,

人员毒丸计划 也就收效甚微了。三是收购收购者。四是适时修改公司章程。反收购的法律手段, 主要是诉讼策略。诉讼的目的, 主要是逼迫收购方提高收购价格以免被起诉, 避免收购方先发制人, 延缓收购时间, 在心理上重整管理层的士气。反并购策略各具特色,企业应根据并购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并购初衷用一种或几种策略的组合。

③其他风险:政治 法律 财务等风险的防范 政治风险的防范 :

a 与东道国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中国企业在投资前应尽可能与东道国政府

签订一份投资协议,具体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股利、许可费和管 理费的汇出、外汇的自由兑换、转移定价、税收待遇、进入当地市场尤其是资本 市场融资的可能性、股权成分要求、原材料和部件的当地采购、在东道国销售时 的价格控制、争议仲裁条款等。

b 加强与东道国的合作。在东道国国内寻找利益共同体,实现经营当地化,

实现经营当地化是更好的融入东道国政治经济环境的重要措施, 可以提高企业的 长期适应能力。经营当地化包括:投资决策当地化、人员当地化、产品开发当地 化、物料当地化、营销当地化、利润当地化和企业文化当地化等七个方面。

法律风险的防范 :

一方面要详细研究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的法律政策, 充分了解并购的双方所 在国关于跨国并购的法律规定是做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决策的先决条件。 首 先要对目标公司所在国的并购法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详细研究其

5 在跨国并购监 管方面的政策 另一方面应借鉴国外有关跨国并购的立法经验,加紧制定我国的《海外投资 法》《海外投资公司法》《海外投资保险法》等法律,对跨国并购的审批程序、 、 、 外汇汇出、资金融通、税收政策等问题给予法律上的明确规定,使我国企业在实 施跨国并购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跨国并购活动步入法制的、健康的发展 轨道。

财务风险的防范

a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 发展股票融资,充分利用可转换债 券,借鉴杠杆收购融资。解决并购融资单靠一种途径、一种方式收效甚微,必须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以解决。 开拓融资新渠道。首先可以考虑的就鼓 励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并购专项贷款。因为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下, 间接融资仍是企业获取并购资金的主渠道。

b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有效整合债务结构和现金流量。并购支付方式是 由并购方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方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 权益的稀释、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等情况,对并 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 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 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 以满足收购双方需要来取长补短。

2 有明确的国际发展战略

面对企业竞争全球化和中国贸易开放的大环境,面对国内、国际市场两线作战的局面,中国企业在通过海外并购寻求发展的道路上,需要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思考自身的国际化战略定位,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状况的发展道路。一个企业要进行扩张,首先需要制订战略规划,有了战略规划就有了选择并购对象的标准。现实的选择是,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的基础上,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可以从进入市场和获得战略性资源(技术、品牌)两个方向逐步实施。在进入市场方面,特别需要考虑现有竞争优势的可移植性,从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入手成功的几率更大;而针对战略性资源的并购应与企业确定的目标市场相配合,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相适应。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国际竞争力的逐步培育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并最终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

3 提高整合能力

首先,企业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整合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完善的整合计划包括确定具体的目标、工作方案、时间表,明晰的整合工作范围、涉及单位和人员及层面以及相应所必须具备的沟通计划等。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整合规划。

其次,要做好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跨国并购整合风险不同于国内并购的整合风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化背景差异的整合。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要主动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文化来创造“共同点”,在保持自身核心文化及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取舍,以达到“求同存异”或互补的目的。具体模式包括:

a.注入式:当购并双方强弱分明,尤其是目标企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时,并购企业的优势文化容易把优秀文化注入目标企业,利用优秀文化去激活闲置的

6 资产,达到企业并购所追求的“1+1>2”的最佳绩效。

b.适应式:有些目标企业的文化虽然整体品质不高,但健康、积极在其中仍居主流地位,可能在某些方面还优于主并企业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并购企业可考虑采用文化适应战略,吸收目标企业文化中合理、有效的部分,通过文化交流和沟通将异质的、有益的因子引入到本体企业文化中。

c.渗透式:并购双方企业实力相当,企业文化虽有差异,但总体上都积极进取,富于竞争性,有较强的凝聚力。此时,两种优秀文化应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形成包含双方文化要素的混合文化,从而创建更优秀的新型企业文化。

d.分隔式: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如果并购方文化本身属于多元文化,目标企业文化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成员都极力维护它,保留它,不愿接受并购方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也不会给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可考虑采用分隔式战略。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控股日本五十铃公司时,通用公司并没有向五十铃公司输入自己的文化模式,而是采用了文化隔离的方式,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可能的冲突。

4 充分审查目标企业

首先,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应从收集信息开始,围绕并购目的列出候选对象,并对其信息进行广泛、深入分析和研究,要对候选对象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要通过分析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企业规模、管理能力等来判断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并购目的的需要,从而形成生产、经营和技术等的协同效应或者优势互补。 其次,采用公允的、合理的方法评估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采用市盈率模型和折现现金流量模型。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的应用步骤是:在假定收购公司收购后的管理水平超过预测水平的基础上,估计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预测水平估计目标企业的最终价值;在给定的收购后风险和资本结构条件下估计目标企业适当的投资成本;采用折现估计现金流量对目标企业进行估价等。在对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时,要检查目标企业历史的现金流量表。

再次,对比并购成本和并购收益,决定并购的目标和所采用的并

7 购方式。同时要加强对被并购企业的监控,出现不利于并购企业的事项时要及时分析、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及时采取接受、降低、控制、转移等风险应对策略。

五、跨国并购的成功案例

联想:并购IBMPC业务

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

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

海尔:居高临下,步步为营

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

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2009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8 点评:吉利作为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品牌战略的先行者,如果能安全度过磨合期,在实现技术资产有效转移和与工会达成一致上有所突破,真正掌控国际著名品牌,吸收一流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之路获得成功。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并购浪潮的持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通过跨国并购参与到国际贸易合作与竞争中去。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逐年攀升,其并购总额在世界跨国并购总额中举足轻重。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深入探讨其实施跨国并购的动因,在此基础上从正负两方面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效应。

并购风险范文第2篇

摘要:财务风险是并购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对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指出财务风险控制必须贯穿于并购决策期、并购交易期、并购整合期三个阶段;继而阐述了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及风险控制各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决策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交易期的融资支付问题、财务整合期的整合问题等;最后,提出了针对于我国国情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对策,包括并购决策期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并购交易期避免现金支付带来流动性风险、并购整合期财务目标导向整合等。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并购的英文是Merger&Acquisition,即兼并和收购。兼并指两家及以上的独立企业、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归并成一个企业或公司的法律行为。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在进行并购时的风险主要包括目标企业定价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分别对应于并购行为的决策期、交易期和整合期,成为一个整体。本文根据对并购的整个过程的把握,针对企业并购各个阶段提出财务风险控制建议,以期整体控制并购财务风险。

2.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及问题

2.1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法律基础

为了给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降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除了原有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外,我国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要约收购涉及的被收购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条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2008年12月9日银监会发布实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增强了并购财务风险的可预期性。

2.2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a.并购决策期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我国并购实践中大多数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的分析不够。由于财务报告体系的混乱,对于诸如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受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等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因素往往被并购企业忽视。同时,并购企业选择不当的定价方式,造成对目标企业估价过高,使并购企业股东利益遭受损失。

b.并购交易期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不注重融资支付预算。并购企业在实施并购活动前,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要量进行预算做的不够,特别是忽视了并购后整合期间所需的资金,往往出现资金超付的现象。

c.并购整合期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企业往往认为整合是并购后的事情,并购活动终止后,整合才开始。实际中,这样的过程有时会导致缺乏效率,整合速度慢,影响整合效果,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并不是仅仅做到资金存量与负债的整合就完成了财务整合,控制了财务风险,财务整合包括财务目标整合、财务制度整合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依存,一面失控,面面受损。

3.完善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3.1我国企业并购决策期风险控制对策

3.1.1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我国企业应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受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等。

3.1.2有针对性地调查隐形债务

由于隐形债务往往在企业的会计帐薄上得不到反映,因此,并购方欲进行并购时,要调查了解近两年来目标企业与其业务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查明目标企业有无违约行为,查明目标企业的担保情况及有无可能承担担保责任。同时,及时用公告形式对外发布信息,通过社会反馈途径了解目标企业的隐形债务问题。《公司法》第184条第3款规定: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三次。并购方应利用此条规定及时、有效地发布公告,以其向社会公开信息,将目标企业的债务包括隐形债务问题作全面、详实的了解。

3.1.3合理选择定价方法

对我国企业并购定价方法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遵循“应类制宜、适当修正”的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对于主业更新、资产换血型收购可考虑成本分析法,对于债务比例过高的目标企业,要考虑由此而产生的股权价值折扣和风险折扣;对于维持主业,惯性经营型收购可更多地考虑市场参照法,同时注意进行市场风险调整,使之更接近企业的实际价值;对于业绩优良,分配规范型目标企业收购定价可选择股利折现法为主,但由于股利分配易受股利政策和未来经营状况影响,有必要根据目标企业未来股利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调整;对于规模性重组,享受融资优惠型收购定价可更多地选择现金流量折现法,此类收购涉及到目标公司的规模性重组时,如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置换超过70%,就可以享受融资优惠政策;对于高门槛,垄断性强行业的收购可考虑在现金流量折现法基础上适当提高控制权溢价。

3.2我国企业并购交易期风险控制对策

3.2.1对并购交易期融资风险的控制

a.做好并购融资预算

并购融资需求量是指并购企业顺利完成并购交易,并使目标企业能正常运转而需要融通的资金。在考虑资金需求量的大小时,不仅要使并购企业完成并购,更重要的是要使目标企业在并购后能迅速正常运营。

强化并购资本预算制度是企业并购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有力措施之一。并购方在并购前应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求进行核算,据此制定出并购企业所需的资本预算。在此基础上,并购方可采用资本预算分析对并购风险进行衡量,通过项目评估,分析原始投资、各期现金流和残值等因素对收购资本的影响,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可能的融资,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做出合理安排。

b.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的选择同企业的资本结构密切相关。并购融资应该以先内后外,先简后繁、先快后慢为原则。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并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企业内部积累,因为这种方法具有融资阻力小、保密性好、风险小、不必支付发行费用以及为企业保留更多的融资能力等诸多优点。但是,通常企业的内部积累资金都很有限,并购所需资金量往往又很大,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同时选择合适的外部融资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应该是首选。贷款融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成本低及保密性好等优点,因而是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一个极好途径。

企业最后考虑的是利用证券市场,发行有价证券获取融资。这主要是由于其保密性差、速度慢且成本高。虽然这一方法有诸多缺点,但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仍是一个强有力的融资渠道,所筹集的资金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采用证券市场融资时,企业一般倾向于首先发行债券融资,其次是发行股票。由于股票的发行成本高于债券的发行成本,而且有时甚至会给企业在股市上带来不良影响,因而在选择顺序上次于债券。

c.合理规划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的规划,必须是在融资方式选择的基础上,将融资风险与成本综合考虑。债务融资的比例越高,财务杠杆的作用就越大,对于融资企业来说就意味着较高的融资风险。而如果以较高的股票融资来减少融资的财务风险,融资成本就会升高,并且由于股权数额的增加,又可能会导致股权价值被稀释。由此可以看出:融资企业一方面要在杠杆比例带来的利益和EPS稀释的代价之间进行权衡、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又要在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与债务资本比重之间进行权衡。这一过程就是并购企业根据自身的评估结果和市场实现条件来规划合理的资本结构,以达到使整个并购融资成本与风险的最小化。

3.2.2对并购交易期支付风险的控制

在目前采用股权支付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支付风险的最主要表现是现金支付过多以至出现资金流动性困难。回避现金支付风险一项重要措施是采取灵活的方式以减少现金支出。具体措施包括: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组合;采取分期付款方式;以折股分红方式进行并购等。

3.3我国企业并购整合期风险控制对策

企业在控制并购财务整合风险时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和并购类型,兼顾进行并购的战略意图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金筹措、资金运营和资金分配等各种投融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实现企业投融资活动的统一规划、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规范,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并购后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本文根据财务整合具体的四个方面,分析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措施,以做好财务风险控制。

a.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整合

企业并购后,首先要确定统一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般来讲,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在于降低营运成本,获取先进核心技术,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b.财务管理制度和模式整合

对于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并购双方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统一规范、优势互补,由此带来财务协同效应。一般的并购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整合,往往采取并购方为主导或者双方共同参与的方式。

c.存量资产与负债的整合

存量资产、负债的整合是指以并购企业为主体,对并购各方的资产、负债进行分拆、整合的优化组合行为。企业对目标公司进行并购后,应对其资产进行定性分析,对并购后企业无法利用或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需要的资产及时转售出去,以便净化企业资产,从而提高资产收益率和企业内在价值。

d.现金流转内部控制整合

可试行将财务负责人列为并购方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由并购方直接委派并接受并购方公司的考评、负责被并购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被并购方的经营决策。同时建立财务定期报告机制,定期将财务数据通过财务信息网络传送至并购方总部,以期对被并购公司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适时的指导与监控,进而实行全面预算、动态监控及内部审计。

4.总结与思考

在企业层面,并购企业应对并购决策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进行整体的控制,把控制行为贯穿于并购的整个过程。在国家政策及立法方面,我国也应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吴勇.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识别及防范[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3]郑磊.企业并购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海涛.知识型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5]周宁,满水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6]汤谷良.企业改组、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财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傅王族.企业并购的最优化融资支付结构博弈[J].国际融资,2005.

[8](美)道格拉斯•R.爱默瑞等.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并购风险范文第3篇

1.1 债务风险

主要指的是被收购企业存其自身并未入账的债务或者是出现的预计负债。例如企业出现的未决诉讼, 按照案件自身的性质去对其进行判断, 企业自身预计会有非常多的支付赔偿金, 可是企业其在账上并未将预计负债展现出了。因为潜在债务其自身并未在财务数据里得到有效的体现, 这种情况直接会对收购方对被收购企业公允价值进行的判断产生影响。

1.2 稅务风险

假如被收购企业其在进行经营的时候出了偷税与漏税的行为, 或者是因为其自身对于对税收法规政策在认识上并不明晰的问题使得前期经营活动出现了一些税款少被角码以及其他税收违法的行为等, 这些行为尽管在当期并未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 可是其字啊后期仍然可能会出现需要去对所欠的税款和滞纳金以及违约金进行补充的风险, 并这些风险也会对被收购企业其纳税的信用产生严重的影响。

1.3 信誉风险

目前对于企业发展产撒影响的主要因素主要是信誉, 企业信誉不好则无法在市场上真正的立足。企业并购中则一定要去对被并购企业自身的信誉进行考量, 假如被并购企业中存在了信用记录不良或者其在行业里口碑相对较差, 那么在对其进行并购之后人肉干无法去对被并购企业的现状进行改变, 并且还能够会对并购企业自身的信誉产生影响。

1.4 产权纠纷

被收购公司的资产所有权是否清晰, 是否存在资产抵押, 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所有权和所有权是否不同,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并购的定价。在并购中, 转让方倾向于故意隐瞒被收购公司的产权和潜在产权纠纷, 甚至不愿诚实对待资产抵押情况。例如, 一家企业工厂占地200英亩, 但实际上只有180英亩的房地产权证。另外20英亩是非法用地。这些信息很难直接获得, 并且在合并和收购后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2 企业并购中的注意事项

2.1 多方位搜集信息

在确定合并和收购计划之前, 从多个角度收集信息, 尽可能收集被收购方的信息, 不仅可以根据转让方提供的信息做出合并和收购决定。多维信息收集至少应包括内部信息收集和外部信息收集。

内部信息收集是指从转让方和被收购公司收集的信息, 包括财务报表, 各种文件, 资产清单, 纳税申报材料和银行信息, 合同和内部分析数据。然而, 内部数据往往难以全面获得, 需要收购方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一般来说, 收购方应该建立一个由法律以及财务, 生产与销售还有其他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 以争取更多机会在被收购方的网站上收集数据。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数据访问, 现场检查, 访谈等。应该指出, 访谈的作用不应忽视。访谈期间获得许多账户外信息或潜在风险信息。

外部信息收集是指从客户, 供应商和银行, 税务以及工商, 国土资源局和环保局, 法院收集有关被收购公司的信息。从外部收集信息更多的是对被收购公司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评估, 并挖掘被收购公司的潜在风险。收集外部信息可以使用互联网, 如在法院网站上收集法律诉讼信息, 在国家企业信用宣传系统中查看其注册信息和企业信用, 并从税务局网站查询税收抵免;另外, 一些信息也可以通过信件发送。或者访问该网站获取信息, 例如向国土资源局查询抵押登记信息, 向客户或供应商发送信件以核实当前账户。

2.2 进行税务评估

尽管税务局将对公司税务信息进行实时评估, 但仍不排除一些公司存在税收违规行为, 而企业税务局的税务检查周期一般为三年以上。因此, 被收购企业必须是三年内发生的税收违规行为未必被发现, 但合并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 收购方需要对被收购公司的税收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收购公司的税务评估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指根据被评估企业的行业特征, 规模和业务数据对其理论税负的分析和计算, 并将其与实际税负相比较。通过分析税负水平和税收波动趋势分析, 可以确定公司是否存在明显的税收异常现象;微观层面是指对应纳税额和已纳税额进行分析, 将基于财务数据计算得出的实际应纳税额与被收购企业已缴纳的税额进行比较, 判断企业是否应纳税额较少。如果根据房地产的原始价值和当地适用税率来计算应付房产税与待支付房产税之间的差额, 则判断是否少缴税。

宏观层面的评估主要是判断被收购企业在国家层面是否存在逃税和逃税行为, 而微观层面的评估则侧重于地方税种的逃税和逃税。此外, 公司应提前与被收购公司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沟通。一方面, 他们可以要求税务机关及早介入并购计划。另一方面, 他们可以在税务机关获得有关被收购公司的更多信息。

2.3 选择合适的并购方案

总的来讲, 比较单一的并购方案通常来讲是能够进行股权收购的, 其自身也能够去进行资产上的收购。股权收购主要指的是收购方在被收购企业股东哪里去对被收购方的股权进行收购, 交易双方也属于收购方和被收购企业进行持股的股东, 被收购企业其本身的权利义务都并未产生严重的转变。资产收购则主要指的是收购方直接在被收购企业哪里去对其部分或者是全部得资产进行购买, 可是其中不包括被收购企业自身的债务和其他相关的义务。

股权收购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是非常简单的, 只需被收购企业在工商局等部门去对变更手续进行办理就可以了, 因其不会对被收购企业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产生影响, 所以被收购企业其自身潜在风险也会被延续到进行并购之后。资产收购所需要进行的操作比较的繁杂, 需要对于全部拟收购的资产的权属进行有效的变更, 尤其是土地和房屋等一些资产则应该在政府部门去进行产权的变更, 针对当前已经进行抵押的资产也应该先去对其进行抵押之后完成产权上的变更, 可是这种方式只是对被收购方当前的资产进行了收购, 其中潜存的风险并未被转移到收购方。所以还需要去按照被收购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去对使用何种并购方案进行选择。

3 某横向并购案例

甲公司属于建材的生产企业, 并未因为业务拓展拟收购其他市的乙公司, 乙公司生产的产品和甲公司也是相同的, 并购之后甲公司生产的产品市场能够去覆盖到乙公司其所处在的市和周边的一些县市。

乙公司在账面上的资产大概在8500万元, 其自身的负债达到了7400万元, 净资产大概字啊1100万元, 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估, 乙公司在资产和负债账实保持一致, 产权的登记比较清晰, 可是不动产5000万元这时候已经被抵押给银行办理贷款的4000万元, 并且其贷款当前已经逾期了一年, 并未对有关的滞纳金进行计提。

甲公司在对其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以下问题:1.乙公司建设至今一直并未对土地使用税给予缴纳, 整体有100万的税金并没有交;2.乙公司其房产税在进行计算上存在严重的失误, 累计其自身少缴纳的房产税大概字啊150万元;3.成本费用里有大概1000万元没有出具有效的票据, 因此获得税汇算清缴里并未对其给予有效的调整;4.乙公司因为并未对工人工资和供应商货款进行支付, 已被法院纳入到失信的被执行人名单里。

针对上述信息, 甲公司提出股权收购尽管价格并不高, 可使其字啊后期存在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 因此最后需要选择资产收购, 并且按照公允的价值去对乙公司的土地和房产与相关设备等进行购买, 尽管资产阻塞的收购价相对较高, 可是也预防了后期在经营上潜存的风险。

4 结语

企业并购可以说属于一项极为复杂的业务, 因此在进行并购之前就需要尽量去对更多的信息进行收集, 同时在进行并购决策的时候不可以只是对于当前的成本进行评估, 其自身还乤去对并购之后潜存的成本支出以及潜在风险产生的影响去进行有效的评估, 从而使其能够选择出最为适宜有效的并购方案。

摘要:并购可以说是企业保持快速发展过程中可以进行选择的首选策略, 其中不论是横向的并购抑或是纵向的并购其都属于混合并购形式, 企业当前在进行并购的时候, 都会因为信息自身存在的不对称使得并购出现了潜存的风险, 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去对在进行并购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风险以及处置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企业并购,风险,注意事项,案例

参考文献

[1] 王会恒, 高伟.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7 (7)

[2] 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 周春生.融资、并购与公司控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 钱海波.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6 (1) .

[5] 张桢.企业并购的务风险控制研究[D].贵州大学, 2007.

[6] 曲宁.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J].经济透视, 2007 (11) .

并购风险范文第4篇

企业并购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自主选择。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理个人效用最大化。在并购过程中,选择实力强、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参与并购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并购成本,减少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并购活动中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并购风险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也提出了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要求。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模型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内控风险X检查风险

企业并购审计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则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中之一。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分析

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和评估并购风险,并且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并购过程为审计人员带来哪些审计风险,以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1、并购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行为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宏观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同时敢与经济发展周期、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密不可分;从微观上去考察,企业的经验是否丰富、组织文化是否成熟、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也对企业并购战略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在经济处于上升期开展并购活动,并选择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可以减少并购风险。

2、并购双方的优劣分析。

要确定合理的并购策略,主并购企业必须首先正确衡量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全面分析目标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认真评价并购双方经济资源的互补性、关联性以及互补、关联的程度,并要研究主并购企业的优势资源能否将目标企业具有盈利潜力的资源利用潜能充分发掘出来等。无论主并购企业拥有多少优势资源,也无论目标企业具有多大的盈利潜力,如果并购双方的资源缺乏互补性、关联性,就不可能通过并购产生协同效应。

一是对主并方的分析。分析内容与相应审计风险包括:①经济实力。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奖金实力、业务水平、市场上本企业主导产品占有率、盈利能力、公众形象和信用级别、市盈率等。②发展战略。主并方未来发展战略是确定并购对象、选择并购类型基础,若目标企业与主并企业的战略方向吻合程度不高,甚至相反,则并购风险加大,相应的审计风险加大。

二是对目标企业的分析。分析内容与相应审计风险包括:①目标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国内竞争状况;②目标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实力强弱;③目标企业的利润水平与发展前景;④目标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以及政府对该企业或该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与所处行业与发展前景的态度;⑤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⑥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⑦目标企业产品市场状况。

三是企业并购的联合风险。①资源互补性。资源互补程度越强,双方并购后的效益增长就越明显,在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利润分配各方面都能够取长补短。资源互补性差的企业进行并购有较高的审计风险。②产品关联性。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经营上的紧密程度强,能够很快实现一体化。产品关联度低,则并购容易失败。③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到分司的高层对并购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④员工状况。员工的素质、结构直接影响并购后的成本与效益。⑤无形资产状况。无形资产的递延效应能够覆盖并购后的新企业。⑥未决诉讼。未决诉讼对并购是很大的威胁。⑦抵押担保。抵押担保常常形成潜在或有负债或未决诉讼。

三、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风险的防范

1、恰当的确定并购的换股比例。

为了节省现金,很多企业采用换股方式进行合并。在企业采用换股合并的情况下,正确确定换股比例是决定企业合并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确定换股比例有多种方法:每股市场之比、每股收益之比、每股净资产之比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正确确定换股比例应合理选择目标企业,综合考虑合并双方的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发展机会、未来成长性、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合并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企业的实际价值。

2、恰当的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

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收益现值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由于企业并购的并不是目标企业的现有资产价值,而是目标企业资产的使用价值以及所能带来的收益能力,也就是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因此,并购方实际上是在选择与并购目标和动机相应的估价方法。当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进行长期经营,则适合使用收益现值法;当证券市场功能健全、上市公司的市价比较公允时,可以采用市盈率法;当企业并购的动机是为了将目标企业分拆出售,则适应使用清算价格法;如果企业作为单一资产的独立组合,则可以使用重置成本法。

审计人员在选择评估方法时期,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一般而言,贴现价格法把企业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反映到当前的决策时点,能够反映目标企业现有的资源的未来盈利潜力,理论上的合理性易于为并购双方所接受,但是预测未来收益的主观性太强,有时难以保证公平。贴现价格法需要估计由并购引起的期望的增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或奖金成本),即企业进行新投资,市场所要求的最低的可接受的报酬率,程序包括预测自由现金流量、估计贴现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及计算现金流量现值、估计购买价格,主观判断的因素很强。市盈率法操作简便,但需要以发达、成熟和有效的证券市场为前提,而且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比如应用市盈率法对目标企业估值时,需要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重置成本没有对企业进行全盘统一考虑,不适用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较大或品牌资源丰富的情况。

3、适当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

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购买合并通常用购买法,换股合并通常采用权益联营法。采用权益联营法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被并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按原账面价值人账,股东权益总额不变,被并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全部并入主并公司当年的合并利润表,而不论换股合并在年初还是年末完成。与购买法相比,权益联营法容易导致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有可能对公司的配股申请产生有利影响。另外,主并公司还可以将被并公司再度出售,只要售价高于账面价值,就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益。而购买法由于主并公司要按照评估后的公允价值而非账面价值纪录被并公司的资产与负债,评估价值又通常因通货膨胀等周素而高于账面价值,因此,购买法将产生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获得再出售收益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留心并购公司是否利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4、对企业并购过程进行监控,全面降低审计风险。

企业并购审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并购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监控应随并购活动的进行而随时展开,并在并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工作结束之后进行分阶段的总结性审查。

随时审查的目的在于密切监控并购计划中每一项工作的进展,便于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跟进措施,以确保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分阶段审查的目的在于审查并购计划每一阶段的完成情况,各阶段目标的实现程度,并结合随时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调整下一阶段的计划,以便于对各种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总之,审计人员也应当能够成为企业并购活动当中的重要角色。审计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对并购情况的了解,扩展审计证据范围,形成对并购企业审计风险的评价,包括它的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这些风险的评估,是审计人员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效利用内控评价结果,合理选择测试性质、时间与范围,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科学地把握审计质量并且积极参与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根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审计技术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运用电脑技术使风险的评估工作程序化,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宜春市审计局)

并购风险范文第5篇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国际经济的趋势,在这一经济大环境下,各国间、各企业间以并购的方式来使自身进行快速的扩张,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国际经济市场中争取到更有利的位置。因此,各国对于企业并购进行了积极的引导,这对于企业并购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然而,具有投资性质的企业并购行为在运作的过程中势必存有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对该风险的控制与规避将影响到并购的结果。可见,投资风险的管控是会对企业并购产生巨大影响的。本文主要就当前企业并购中投资风险的存在形式及如何对企业并购中的投资风险进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 投资风险

并购行为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投资活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存有投资风险,相应地,也会为企业带来投资的收益。而在当代,企业并购将通过优化资源、调整资本结构达到整合企业配置、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及扩张的目的。经过提升、壮大后的企业,以更强的姿态来面对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将为自己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这一层面而言,企业并购是一种必然的市场发展规律。而作为并购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投资风险,有效地对其进行规避与降低,对于企业成功并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

一、当前企业并购中存在的投资风险

(一)企业并购准备阶段所存在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前期,充分、恰当的准备工作将为日后并购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并购中必然存在的投资风险,在该阶段对其进行正确、全面的了解,将更有利于企业对于风险的把控。

1.法规性的外在环境风险

由于我国开始进行企业并购的时间尚短,虽然目前规模数量远高于以往,但是在法律层面上有关企业并购的相关框架、法规等政策性的文件还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并购带来了不确定性的法律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实施并购前,会签订相关的并购协议,这是并购行为的一种法律表现,而并购条款的不严谨则为并购企业带来了法律方面的外在环境风险。

2.经济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企业的经营、发展都无法离开市场独立的进行,企业并购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投资行为,其最终的高效完成势必也要依托于市场这一平台。然而,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体系发展较快,但是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和不完善之处,而现在这种不平衡的市场环境将为企业并购带来相应的风险。

3.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进行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但是,在并购的前期,因并购中自身的问题,也会对企业并购的进行带来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并购企业在前期的准备阶段未能对被并购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估,致使在付出相应并购成本后,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并未能实现预期收益率,这对于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此外,一些并购企业因前期并购目标制定错误,致使在并购完成后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是因为对于整个并购过程估计不足,致使最终并购未能完成,进而未能实现目标效益。

(二)企业并购实施阶段的风险

1.并购期间双方企业的协作风险

企业并购需要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协作进行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因双方之间工作、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并购的运转程度。这是因为,首先,若是被并购的企业管理层、股东、相关并购人员在思想上存有抵触或是欺骗想法,则会影响到企业并购数据获得的真实性,对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其次,若是在并购工作的进行中方法不当,将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及获取资料的准确性,这无形中便为企业并购带来了风险。此外,因政府的政策性干预或是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致使被并购企业发生了意愿上的改变,很可能会引发反收购风险。

例如,某上市公司在对被收购的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财务的审计中,由于被并购公司不希望自己的财务信息大量地呈现在并购公司面前,以免并购失败后因财务信息的泄露而影响到企业以后的经营。因此,在并购审计的过程中,对于某些重要信息采用规避方法或是直接予以拒绝,这将严重地影响到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2.企业价格评估风险

企业在进行并购的过程中,会对被并购企业进行相应的估价。当然,这一估价的确定需要对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市场未来潜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后做出。在这一过程中,并购企业会委托专门的财务机构及自身的相关人员,实地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财务账表、往来企业、账面等相关信息予以专业的审核。然而,被并购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评估价格,在被审核的过程中会对一些不利的信息进行隐瞒或是篡改。若是并购企业未能在审核的过程中发现这些问题,便会做出高于实际价值的成本估价。当并购结束后,事实已然存在,相应的风险便会凸显出来。

例如,某上市公司对一家同行业的民营企业有并购意向,在前期的沟通后,为该民营企业支付了收购定金,签订了前期的相关收购协议。而后委托相应的会计事务所对该民营企业的相关账务、资产情况进行审计,以对该企业的资本情况做出合理性的评估,同时委派本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协助。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事务所会对民营企业的相关往来账款情况进行函证,当然,往来客户是随机取样来进行函证的,不可能对所有的往来账款都函证到。在未进行函证的往来款项中,有可能存有不实情况,因而,此时企业按此民营企业的往来账目进行估价,极有可能高估了实际的资本价格。此外,对于一些从事零散性民用品销售的企业而言,其库存品种繁多且零散。相关人员在进行库存盘点时,虽对商品进行了全面盘点,但是一些被并购企业在协助的过程中,利用并购单位对产品不熟悉的情况来对相似产品在型号上进行欺骗,这对于盘点的实际价值将会带来影响。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将影响到资本估计的结果,为并购企业带来企业价格评估风险,同时也极有可能因为并购不成功而损失掉并购进行前所支付的定金,这无疑也为企业带来了并购上的经济损失。

3.并购期间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因此,融资是多数企业在进行并购时所发生的一种经济活动。然而,融资方法的不当将会提高并购成本,这在无形中便引发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完成后会存有一定的整合时间,在整合的过程中来对两企业进行磨合,以加快彼此的适应,促进经营的有序化。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对人员进行调整,相关人员难免会出现不满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该阶段企业的正常化经营,进而引发组织风险。此外,因管理体制的改变、企业文化的不同,在整合期间会有矛盾情况发生,若是处理不当,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影响。因此,整合阶段也存在此类风险。

二、企业并购中存在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并购前期的风险控制

针对企业并购前期所存有的风险,企业在前期的并购准备过程中,应规避相关政策、法规的空白点。在制定相关的并购协议时,应将保证性、陈述性的条款列明。明确地指出被并购企业在并购实施中,若是出现虚假、欺骗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同时,对于先期并购定金予以条款性规定,明确在某些情况下是可收回的,以保证并购企业经济上免受损失。严谨的并购协议条款是对未来已知、未知事项的一种法律制约与保证。同时企业还应切实地根据市场的发展走势,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做出正确的战略目标规划,选取恰当的目标企业来进行并购,以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获得。

(二)加强企业并购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

在并购实施阶段,首先,企业应加大并购过程中双方的协作力度,以科学、恰当的工作方法来完成并购工作,尽量将此类风险降到最低。其次,相关人员要运用财务知识对企业的资金流情况进行掌控,规避企业自身资金结构失衡的情况。此外,还应加强企业的融资能力,科学运作,以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最后,健全企业并购时的资本审核、评估体系,杜绝估价错误,规避估价风险的发生。尤其是在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价格的评估时,一定要将税法、审计、财务账务处理知识相结合来对被并购公司的资产进行考量。因为这三大财税原则对于企业的会计账目有着相互的制约作用,进而可对被审计单位账目上的一些虚假、不实情况予以及时发现。例如:税法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有着明确的规定,而在实际的财务账务处理方面,一些固定资产的年限长于税法规定年限,这无形中拉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并将影响到企业的账面价值,造成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发生。并购企业可通过审计对此进行考证,以纠正被并购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规避资产高估的情况。

(三)加强企业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控制

并购后,企业应加强对被并购企业各环节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保证生产技术工艺的先进性与合理性,确保企业并购后正常化、有序化地生产经营,进而将管理风险规避掉。同时,人事部门应做好相应的人员调配,减少人员情绪对企业正常化经营的影响。

三、结语

成功的企业并购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拓展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对该过程中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将给企业并购带来积极的推动性作用。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合理地来对投资风险进行管控。

参考文献:

[1]林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张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高芃.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作者单位:深圳市华商世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上一篇:换股并购下一篇:并购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