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范文

2023-09-12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1.1 艺术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

为了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 艺术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和师范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 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等二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 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然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多从美术教育派生而来, 并且多从工艺美术专业更名而来, 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 一直不大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 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 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1.2 专业重复设置

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 经济生产领域的拓展, 各院校间的学科设置在广度上已不能满足今天社会的需求, 各院校间学科的雷同设置, 一方面, 导致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高校不能培养, 另一方面, 雷同的专业和近期大规模扩招已引发了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产生许多无谓的竞争和人才浪费。从现行我国的设计教学体系来看,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基本沿用至今, 三大构成一统天下, 渗透至各个专业, 这种设计教学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 它的特长是几何形体的构成训练, 忽视具体造型设计, 培养理性的、机械的、冷酷的、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

1.3 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 讲究按部就班, 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 固定性的教学方法, 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 使得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 理论与实践脱节。绝大部分院系 (专业) 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 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 学生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 使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 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训练。现今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几乎全然不知, 学生毕业后感到不能及时进入角色, 有许多是工作中必需的但在学校里没有得到训练和学习的知识, 使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沦为一种“预备级”的层次, 难以为当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使设计教育处于一种培养半成品的结果。

1.4 忽视创造性思维训练

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 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工科院校。前者偏重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 后者偏重不同专业的工艺与专业技术训练。现存的教育管理体制, 如综合性大学隶属教育部门;专业美术院校隶属文化部门;工科院校隶属各产业主管部门。

2 新型艺术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课程, 它建立起全新的教育模式, 实现了从单一技能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创新性的课程理论

以设计观念与设计开发的创新为基本目标, 将哲学、美学、心理学等诸学科的前沿领域中的思维科学、创造学、符号学、方法论、系统论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综合的运用。对应心理学中的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的互动功能。开发思维的能动作用, 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使学生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 自觉地调动“视觉思维”的能动作用。

2.2 科学性的课程设置

课程密对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针对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 发挥设计者最大的创作潜能, 通过这个课程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学会科学用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大脑演变的历史, 大脑的构造及功能原理。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如何用脑。教学针对目前学生知识扁平化的特点,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寻求“自我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契合点和转换机制。

2.3 系统性的课程结构

将理论与实践以及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串连起来, 形成专业知识和课程结构的系统性。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是贯穿学生全部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是涉及贯串基础课程到专业设计课程的系统教学过程。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开发, 将观察能力、思维方法和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强调科学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建立课程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系统构架, 使学生明确艺术设计的方向范畴、途径和方法。突破单一的技能和扁平的知识, 以科学的课程结构传授系统的知识。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既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也是系统的贯穿环节。只有建立科学的教学系统和课程体系, 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系统,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2.4 实效性的课程内容

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针对其性质和专业特点, 积极开发, 调动学生的创作的主动性, 开发他们的潜质和能动性。通过课程有机的把基础理论技法表现、艺术设计观念互相结合串联起来, 使学生建立自主的学习方法, 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将课程训练和课题作业尽可能与国内外设计大赛以及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有的放矢、针对实效。在实际的操作和竞争中, 激发同学的创造欲望和设计兴趣, 在实际的演练和考验过程中, 运用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获取实效性的成功, 从而在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不断地超越自我, 走向艺术设计的成功之路。通过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有效的促进了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互动效应, 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

2.5 延展性的课程效果

艺术设计的价值, 在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实现的创新发展, 通过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延展性, 强化各学科领域的交叉, 强化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的融合, 艺术设计才会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课程的延展性体现在纵横两方面:纵向上, 本课程建立了艺术设计的纵深的教学体系, 从理论的高度树立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观。追根溯源、理清脉络, 寻求规律, 在艺术设计的技术、观念和法则三个层面的系统衔接中, 形成课程的纵向延展。横向上, 以国际文化比较、现代前沿理念发展与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趋向的结合为基点, 在艺术设计的方向, 原理和执行手段的有机结合中, 构成教学的横向延展。通过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纵横延展的系统“坐标”, 有效地链接其它学科领域和专业课程、形成动态、完整的教学体系, 强化艺术设计学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动环节, 激发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3 结语

面对激烈的竞争, 面对世界的未来, 艺术设计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应从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性能力的高度来进行全面而审慎的考虑和决策, 为学生进入一个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设计创造型人才。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后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本文在对当前艺术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至禹.拓展思维[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 (12) .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1 电脑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在艺术设计中, 电脑艺术设计通常称为CG (Computer Graphics) 。它是一门融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为一体的, 创造现代艺术产品的综合性学科。它通过计算机来表达艺术语言、设计思想的艺术形式。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宗旨是:在商品生产、流通、销售领域中充分运用艺术的手段进行艺术设计, 是营造人们新生活的一种艺术服务形式。电脑艺术设计表现形式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合成、动漫设计、家装设计等。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方式, 实质上是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工具, 使用艺术创作软件, 通过软件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 创意作品的生成过程。它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 更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空间和提高效率的条件。

2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电脑艺术设计作为新兴学科, 是数字化与多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的集中体现, 在创意与制作过程中, 结合设计理念与多种生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运用。以网页设计为特例, 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多项软件相结合, 应用Flash软件生成动画效果, 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与处理, 结合脚本程序生成特效效果, 最后再由Dreamweaver软件进行合成。由此可见, 在实践的设计工作中, 需要一个完整的构成体系综合运用。这就需要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整合, 可以在课程中将项目教学引入, 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 真正的领悟完整的工作体系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偏重于理论教学与实践,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接受教学新知, 通过实践巩固加强。仿作只是一种教学方法, 可它忽视了设计创意的培养, 局限了学生的创意思路, 设计作品缺乏深度、专业素质不够、知识面不广, 它导致后期发展潜力不足。在工作中出现会用工具而没有创意的“纯工具论”窘境。也不能够太过偏重艺术设计理论, 出现理论创意不能实现的“纯艺术论”弊端。均衡的、科学的设置教学体系, 完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着重体现电脑设计软件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用性与服务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社会实用性。

3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

3.1 根据专业特点, 创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根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设计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对学习初期, 可利用适当的设计软件来完成教学中的具体内容。这样, 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设计思维, 提高学习的效率, 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不断变换, 创作出更绚丽的艺术特色作品。例如:采用Photoshop软件在构成教学中尝试, 复制、镜像、旋转等命令, 寻求设计元素的组合方式, 模拟或创造千变万化的色彩肌理、虚拟空间, 绘制出手工制作复杂的图形表现形式。在色彩教学中利用Photoshop软件, 模拟各种绘画形式, 比较其绘画差异性, 模拟色彩的运用效果, 让学生知道软件能用来做什么, 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突破了电脑与软件的工具性应用, 使学生掌握电脑设计软件实现创意思路的体现。真正的感受到电脑艺术设计的创作魅力, 打破设计软件如果纸、笔的单纯运用, 使艺术创作更加便捷、精准、灵活。从而活跃学生的多向思维, 扩大学生对设计软件学习的认知面, 更好地起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加强创意思维, 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在熟练掌握电脑设计软件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比如, 在一个海报创意过程中, 让学生在多个设计方案中进行对比, 实现一个主题多种表现形式, 说明设计思路与灵感来源,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在艺术设计中, 具有独特的创意是极其重要的, 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结合电脑设计软件的完美合成, 形成独具一格的创意效果, 培养学生的个人潜能的同时, 注重学生个性创意的养成。一个好的设计作品, 是离不开独特的创意思维的, 没有独特之处, 就不会被人们所关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创意思路给予肯定与欣赏, 提出参考意见,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3.3 注重校企合作, 强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 要实现校企合作化开发办学, 积极开展设计实践。由设计思路到实践创作, 从设计想法, 生成草图, 电脑合成, 艺术加工, 这一完整的制作流程, 专业设计教学应多加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展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企业实际案例的制作, 使学生掌握在实践工作中的工作技巧与常见问题的解决,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对设计、材料、排版、印刷、合成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4 改革考核方案, 制定科学的成绩评定制度

突破传统的考核方案, 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体现过程化考核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能够调动学生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积极性, 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划分为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实训成绩、其他相关方面成绩四部分, 成绩比例分配为2∶3∶3∶2, 最终结合以上四个分项, 采用全过程化考核, 给出综合成绩。改革考核方案, 注重教学过程,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制定更加科学、严谨的成绩评定制度。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 数字化走进千家万户,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与掌握,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 形成一种独特、新颖、清新的视听表现形式。在人才竞争的现代社会中, 如何科学的、合理的构建一个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势在必行。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 成为符合设计要求的社会需求型人材, 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为一专多能, 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 形成一种独特、新颖、清新的视听表现形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在艺术设计领域中, 是离不开独特的创意思维的, 没有独特之处, 就不会被人们所关注, 加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在人才竞争的现代社会中, 如何科学的、合理的构建一个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势在必行。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潘鲁生.艺术与技术并重——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想[EB/OL].

[2] 李勇, 付志勇.计算机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提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品德、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创新引导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科研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素质;研究

随着近年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艺术设计教师肩负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素养之外,还应具有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特有的艺术品德和艺术设计专业素养。本文就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具备的素质进行论述。

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具有良好艺术品德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正确的道德意识,还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品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以正确的艺术品德为立身之本,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品德。教师的艺术品德对学生有一定的示范性作用,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教师的行为,如果教师以社会上负面或反社会的主题为创造题材,或教学上多以负面的题材为示范,势必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艺术品德。所以艺术设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品德,专业上应有良好的学术作风,以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养、良好艺术修养与专业设计创新能力的设计师为标准,坚定正确的艺术信念,做艺术设计的传播者和教育者,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和专业发展方向,给学生做榜样,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成为优秀的设计师,让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 有艺术设计专业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教书育人。

2.1 有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如有良好的造型能力、色彩素养、创新能力。由于艺术设计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学时应灵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讲评,避免照本宣科。艺术专业没有固定的公式和原理,如果艺术设计教师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艺术修养,很难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艺术见解,传达艺术观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和创造。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知识储存量,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胸有成竹,才能较好地传授学生知识,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2)具有美术学知识。高职艺术设計专业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育学知识,还应掌握美术学知识,运用美术学的知识为实际的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利用美术学知识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使课堂灵活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部分高职艺术设计教师不重视教育学知识和美术学知识,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好,就能教好学生,然而在实践教学工作当中,常常出现由于缺乏基础教育学和美术学知识,而使自身“纵有百般武艺,却无法传授给学生”的现象。所以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以教育知识为基础,运用美术学知识并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3)心理学知识。具备心理学知识有利于艺术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教育家吕型伟说:“天下没有差生,只有才能与品性未被发现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而且要着力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潜在品质。”当前高职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基础较好,有些则基础较差,如果我们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过于侧重一方,可能会造成另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积极性,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我们要根据学生差异性,用分层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实现个性化教育。

2.2 有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指个人对于艺术的解析和判断及个人表现能力的综合体。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注重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担负起培养未来设计人才的重任。高职艺术设计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对学生的设计和绘画作品进行讲评和指导,并激励与耐心引导,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要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心,让学生享受艺术设计作品设计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和热情。

教师除了具备艺术设计技能之外,还应借助技法传播美术理念,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艺术设计是更新较快的行业,教师平时要多画多练,提高动手能力,课后多关注设计前沿信息,如到展馆参观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提高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把先进的设计理念及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

2.3 有创新引导能力

创造力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因材施教,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具有创新性。针对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创新,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张扬独特的主体性,把教育教学看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反思和变化更新的创新过程。主动探索如何传授科学知识,创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有个人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第二,实践创新能力。自身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创造能力,敢于开拓创新,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变化快,要求教师教学中能引用国内外设计前沿知识,教师可多看设计刊物,获取最新设计信息,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2.4 知识整合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有更新较快的特点,并且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具有延伸性,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有知识整合能力。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怎样把内容教好,很少有开发整合课程,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等意识,机械灌输知识的方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导致大量的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因此,教师应通过成功的课改案例,提高自己对身边美术资源的重视;通过有效的知识整合,提供艺术设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指导;通过尝试,积累经验,并灵活运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学生身边的资源,根据需要设计教学活动。

利用社会各项资源,为学生提供当前设计前沿的相关讯息和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将民间传统文化整合运用于课程教学当中,这需要学校与外界进行交流合作,主动与社会机构,如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人、美术研究所、企业、博物馆等,争取社会机构为教育提供知识、技术、人力或物力的支持,为艺术设计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便利。

2.5 有科研能力

科研是高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最为直接、迅速和有效的途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好老师”应具备专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学科有深入的研究,促进教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使教学与科研一体化,让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学术的领路人。

2.6 有设计实践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证,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设计作品的能力,有实践操作能力,有时代工匠精神。带领并指导学生进行设计项目的创作,可以通过到企业合作、建立工作室、“双创”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3 结语

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正确的道德意识,还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品德,同时还应具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引导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科研能力、设计实践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小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究[J].时代教育,2016(22):63.

[2] 高文婧,胡成明,胡承武.论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J].吉林教育,2013(10):7.

[3] 斯日古楞.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质量[J].艺术百家,2012,28(S1):421-422.

[4] 孙明海,甘芳.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48-49.

[5] 陈智旭.加强师德修养应践行“四有”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67-68.

[6] 王建平.直面四大新形势  乐做“四有”好教师[J].教师,2015(06):121-122.

[7] 付地娟.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升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的职业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2015(01):280-281.

[8] 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朱岸静(1978—),女,海南文昌人,硕士,讲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曾任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组组长,多件作品和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十余篇论文及作品发表于各专业刊物,主要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传统民族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研究。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号】G642.0【文献标示码】A

1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点

1.1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每一个新的课题和新项目的出现,都能够激发设计者提出新的构想,运用新的技术、形成新的创意的动机和愿望,而创新意识所强调的问题意识、需求意识、市场意识作为设计构思过程中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设计创新的驱动力和出发点。因此,在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可通过课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求新和求异意识,通过课堂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号陛,通过强化“为什么设计”的观念,使学生在进入构思创意之前切实把握来自于需求和市场的问题分析和研究,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1.2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

1.3思维能力是指对所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多种形式,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等等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方法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引导、训练学生多角度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从而获得新的创意。

1.4想象能力是把已有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改造、组合为新的印象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能够基于现状展开多维度、多层面、放射性的联想,也是设计创意的前提条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穷尽想象”的数量、质量要求和训练,能够使学生产生“穷则思变,变则通”的想象思维活力,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不仅应注重专业表现方法、形式的训练,使其能够较为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创意构思,同时还应当通过课堂演讲、辩论和撰写设计项目书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相应的专业写作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设计者都会成为管理者,但每一位设计者都处于管理的形态之中。因此,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成就未来的设计管理者,而是通过对组织和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目标、资源、时间、绩效等等管理内涵,从而自觉地成为设计组织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积极作用的成员,并以此为基础,逐步确定自己在组织或团队中的管理位置。艺术设计应用型、实践型的专业特点,为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强化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及时将自己的设计构思和想法通过学以致用和身体力行的实际操作加以展现,并在动手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并检验自己的构思和创意,使艺术设计的创新设想能够直接转化为创新成果并服务于社会。

2更新观念,立信仰

教学观念是指导一切教学活动的原动力。好的观念引导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错误的观念则阻碍教学的正常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和互动性。教学应该是探讨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明确教与学的正确关系是树立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首要问题。首先.由于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界限不明显,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在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时,教师更要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再次,不能忽视教学的互动性、教学气氛的渲染和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另外。教学观念的更新还包括人才质量观的更新。大学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从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3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创新

3.1确立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导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职业岗位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就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从开始办学就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定单培养”的要求推动教育机制的改革。

3.2建立以理解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理解、醒悟和经验积累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只作解释,不作判断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会。情景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

3.3构建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学主体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教学交往理念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沟通与合作现象。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以对话为基础,以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沟通为前提,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4采用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整合其专业课程,增加一些以体验为主的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企业岗位技能的新要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

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建构了“专业、实践、就业三个平台;教学、科研与生产,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教师、学生与行业专家三个三结合;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五个环节;思想、组织、条件、制度、评估五个保障”的“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高专 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而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尤显突出。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始终坚持紧跟时代步伐,面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从而积累了一整套实践教学经验,形成了职业特色突出、专业特色鲜明、体系独立完整、教学机制灵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打造平台,突出实训

高职高专以培养适应设计、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因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更为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艺术系在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基础的先导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实践课的应用性,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为依托、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打造了实践教学的三大平台。

1.专业平台。专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艺术系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立足高职、导向就业的办学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起了基本满足行业需求的、较为完整的、实训突出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专业平台的建设包括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改革,师资与设施条件的保障等等。

2.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的关键平台。艺术系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鼓励创作,提高实训过程的知识含量,不断加大对电脑艺术设计中心等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使其保持与行业实际水平基本同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同时,我系还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在保证学生实践的基础上,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了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发展。

3.就业平台。就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升的平台。我系专门成立就业指导办公室,以市场信息为先导,以全员就业为目标,全力构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努力使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要求。就业平台包括职业生涯教育、毕业实习基地建设、职业资格培训、就业指导机构、就业市场建设等方面。通过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训,促进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适应能力,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

二、依托行业,整合资源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紧紧依托行业,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形成了“三结合”的资源整合模式,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内核。

1.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学院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院发展规划为目标,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的培养。目前学院已建成了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3个实训中心(制作中心、动画中心、信息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建立了满足各专业校外实践教学需要的53个实训基地,形成了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的有效机制。

2.技术、艺术、人文素养三结合。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将艺术和人文教育有机地贯穿到专业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技艺并重,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学院的课程体系以广播影视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需要为主线,设立了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模块、职业基本理论模块、职业技术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及人文与科学素质模块。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模块、人文与科学素质模块侧重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培养;而职业基本理论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主要是开设必备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穿插提升专业艺术素养的课程;职业技术能力模块则侧重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拓展和提升。

3.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三结合。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三结合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在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和客座教授队伍,聘请了80余名广播影视行业的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我院的兼职和客座教师,邀请他们定期不定期地指导学院的教育教学建设。

三、完善体系,逐层推进

学院从广播影视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人手,以“三平台”为依托,以“三结合”为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确定了“专业认知一课程实训一岗位实践一联合创作一毕业实习”五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认知。专业认知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学院通过组织新生去电台、电视台参观,与老生座谈以及对相关专业毕业作品的观摩,让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清楚的整体的认识,明确将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及内容,以初步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2.课程实训。学院在进行专业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注重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将实训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实训主要包括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 3.岗位实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或提前一个月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集中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到行业一线参加行业真实环境的岗位实践,使学生接受行业一线的训练,加强对专业岗位的认知。这一阶段的实训,既可以使学生检验过去两年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有针对性地完成第三学年的学习任务。

4.联合创作。学院实行跨系、跨专业的横向联合创作制度,即在第五学期,学生结合各自专业特点进行联合创作。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联合创作时,学生可根据电视节目制作岗位群的要求确定合作对象,并进行跨专业自由组合。这样既可以实现强强组合、优势互补,也可以达到集思广益创精品、群策群力出精品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协作、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环节。学院安排学生在广播影视行业一线进行毕业实习,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使学

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学院对学生毕业实习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要在指导教师的要求下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实习结束必须有自己参与创作的作品在电视台公开播出,根据作品完成毕业论文(作品阐述)和毕业答辩工作。通过毕业实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四、强化保障,提高质量

“五保障”是实践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包括思想保障、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制度保障、评估保障。

1.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思想保障体系。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学院领导、教师、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生命线。 2,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即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组织的相互关系、各自承担的任务及所负的责任。强化三级组织的功能:一是主管院长的统筹、决策功能;二是教务处及3个中心的具体管理、协调、检查功能;三是系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实施功能。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系统中构成了一个职责明确、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条件保障体系。首先,学院的实训设备成体系购置。从广播影视行业的角度看,制作一播出一传输一接收各个环节的实训设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回路;从节目制作的角度看,主持与播音一摄录一编辑以及各个环节所需的设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回路。其次,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成体系进行。课内实训一校内实训基地(制作中心、动画中心、信息中心)一校外实训基地(各级各类电视台、制作公司等)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实训条件。

4.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制度保障体系。学院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建设意见》、《“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根据广播影视的行业特点,学院采用督导委员督查、教务处监控、系部抽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多种手段对实践教学进行检查评估。学院制定了《创作成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

五、扎实推行,成效显著

多年来,“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院逐步形成了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师风好、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了具有摄像师、编辑师、录音师、动画师、广告师、播音员、记者等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我院拥有双师素质教师92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7名。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操作技能,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践创作、学术研究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2.实训基地建设效果显著。“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学院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学院现拥有中高档次的摄像机91台、对编机44套、非编机47套、教学用计算机936台、特技设备55台、动画制作设备69台(套),拥有功能齐全的标准演播厅、省内最先进的冷光源虚拟演播室、国内一流的动画制作二维平面机房和三维图形图像实验室、国内一流的网络传输实验室以及电视节目编辑室、影视审片室,具有广播影视特色的100座视听阅览室、灯光室、暗房3个实训中心14类78个实训室,总价值达4500万元,生均实践教学设备占有量达到1.6万元,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院先后与中国黄河电视台、中国移动山西分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卡通影视、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山西省话剧院等53家传媒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墓地,基本满足了教学和学生校外实训的要求。

3.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实践操作技能强、工作作风踏实,受到了用人单位和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近几年,学院的招生和就业形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200

3、2004年我院新生报到率分别为93.4%、99.5%,平均报到率高达96.5%。200

3、2004年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90.3%,2005年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93.6%,平均就业率为91.3%。 “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学院整体工作进程。2002年,我院由于动画方面的突出成就,被中国动画学会授予“动画突出成就奖”。学院影视动画、电视摄像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影视动画专业还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和国家级产学合作项目。学院的主持与播音专业和影视广告专业先后被确定为山西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8月,在山西省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学院因“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受到山西省教育厅表彰。2005年9月,学院高标准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被命名为“高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

(作者姚芝楼系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王建国系该院副院长、教授,山西太原 030013)

参考文献

[1]周竟学,等.“实践教学一条线”改单模式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05). [2]张 健.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出路研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3]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1996(04).

上一篇:品牌创新设计下一篇:数控机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