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03

描写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心理描写”是中学记叙文训练中的重点。为便于后文讨论,透过下面课例,我们先来看看“心理描写”目前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第一个课例是汪洋老师的《“思前想后”——心理描写教学设计》(刊于《新作文》2009年第12期)。这个课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导入。出示两篇初一新生考场作文,比较两文优劣并引出描写、心理描写的意义。

2.引导学生再次默读两个心理描写片段,发现并总结心理描写一般规律。

(1)启发:我们在写人物心理的时候常用到一个成语“思前想后”,看看我们这两段心理描写哪些是属于“思前”,哪些是属于“想后”,除“思前想后”外还有想什么时候的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后汇报片段中属于“思前”的内容,属于“想后”的内容,还有属于“想现在”的内容。

(3)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思前”就是想过去,“想后”就是想未来,心理描写一般可以从“想过去”“想未来”“想现在”这三个角度来展开。

3.指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一般规律进行改写训练。

4.赏析名著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验高境界心理描写。

第二个课例是贺燕君老师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教学设计》(刊于《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11期)。此课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出示明人宋濂《龙门子凝道记》(节选)。

2.引导学生对人物事件进行品评,明确“写什么”,为“怎么写”铺垫。

3.在实践中体验领悟心理描写的技巧与标准。

(1)片段训练一:静态心理剖析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A.假如申屠敦是一个追寻真理、软弱迷惘的人,他会有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描写。

B.如果申屠敦是一个坚持真理、刚烈正直的人,他会有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描写。

(2)片段训练二:动态心理发展

原文中“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这一处“良久”时间段中贵人的心理活动值得我们琢磨。教师提示学生:要写出人物心理动态发展过程,以及隐秘、曲折、细腻、复杂的动态心理描写特点。

(3)片段训练三:选择恰当的意象表现心理

请选择一个具体景物、物象,使之着上申屠敦当时“归而叹曰”的心理(追寻真理、软弱迷惘、凄凉无奈的性格)。

A.以情境设计或意象渲染烘托申屠敦(第二种性格)的心理世界。(方法)

B.心理描写:物皆着我之色彩。故事情节符合人物心理发展逻辑。(标准)

上述两个课例兼涉初高中学段,均出自中学语文界权威专业杂志,代表了当下“心理描写”教学的一般内容及特点,带有较强的范本研究价值。

就目前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实情来看,主要的难点有二:一为不知“怎么办”,即不知道如何去写作“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内容。二为不知“何时用”。一些外显性较强的描写内容,学生在“何时用”这一问题上很少有迷糊,但是对于像“心理描写”这类偏于隐秘、内蕴的描写类型,很多学生却不知道“何时用”,进而导致了很多初学记叙文的学生,一学期下来,记叙文写作中几乎没有“心理描写”。当下笔者提出“何时用”这一问题,显得有些肤浅,但这确实又是学生在写作实际中遭遇的一个困点,不能不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二、语境机理:“心理描写”的深度透视

一般认为,“心理描写”就是呈现人物心理的一种描写手段。这样的理解过于笼统泛化,对真正把握“心理描写”几无多少价值。下面,我们先呈现几段名篇中的心理描写。

1.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海明威《老人与海》

2.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曹雪芹《红楼梦》

3.(萧涧秋)看完这封信,心里却急烈地跳动起来,似乎幸福挤进他底心,他将要晕倒了!他在桌边一时痴呆地,他想,他在人间是孤零的,单独的,虽在中国的疆土上,跑了不少的地面,可是终究是孤独的,现在他不料来这小镇内,却被一位天真可爱而又极端美丽的姑娘,用爱丝来绕住他,几乎使他不得动弹。——柔石《二月》

细细品读上述心理描写片段,我们透过文字潜隐的思维关系会发现:心理描写是人物遭遇(历经)一些人事物之后,内心中的判断(评价)、推理的内容。例1句中,“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一句就是对具体事件的判断,随后的一句话“我倒是过意不去”便是对我的心理状态的评价概括。例2句中,林黛玉的心理描写暗含着因果推理,即,因为“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例3句中,萧涧秋的心理描写中既含有对自己状态的自我评价,还有他“不得动弹”的原因推理:一位天真可爱而又极端美丽的姑娘。

由上分析,虽不能穷尽式地得出一个非常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但通过几个典型心理描写后,我们会发现,心理描写往往与判断(评价)、推理有关。换言之,当我们遇到判断(评价)、推理语境时,便不能忘却“心理描写”的用武之所。这一认识对于学生学习心理描写至关重要。因为,记叙文写作的常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中,使用率较低的就有心理描写。使用率低,意味着不会用,不好用,实际上,深推一步的问题在于:很多学生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怎么用”“如何写才能写好”等問题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三、重视“何时用”:“心理描写”的引申价值

有了上述认知后,我们来看一则学生的作文片段。

教室中几束惨白的灯光抵挡不住腊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着热气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一张一合,数学老师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缕缕如同从窗缝中挤进的寒风。我紧裹着寒服,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着冻得僵硬的脚踝,让身子暖和些。

这个片段中的内容不少,既有环境描写,也有人物描摹。如果要加入“心理描写”,没有“何时用”的相关知识作为支撑的话,我们会感到茫然无措。如果我们以“何时用”的视角审视这段话,就会寻觅到很多可以切入增添“心理描写”的地方。首先,是对环境“黯然”“清寒”的判断(评价);其次,可以是对数学老师上课状态的判断(评价);另外,还可以是我一连串动作的因果推理。试看增添了不同“心理描写”内容的片段:

1.教室中几束惨白的灯光抵挡不住腊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着热气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词:“鬼天气!”一张一合,数学老师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缕缕如同从窗缝中挤进的寒风。这是多么奇妙的事儿啊!我紧裹着寒服,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着冻得僵硬的脚踝,让身子暖和些。

2.教室中几束惨白的灯光抵挡不住腊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着热气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一张一合,数学老师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缕缕如同从窗缝中挤进的寒风。我紧裹着寒服,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着冻得僵硬的脚踝,此时,我心里只有一些平庸的念想:“好冷啊!靠近点,暖和些,暖和些!”

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增加了心理描写片段之后的文段,不仅让文章内容愈发充实,而且主要人物的存在感更加明显,人物性格特征也越加明晰。这便是心理描写的价值。无论何种价值,我们都不能忘却“何时用”思维在其中发挥的效益。这种思维,是我们教学“心理描写”的必由之路与便捷之途。

另外,行文至此,我们还应该有如下的体认:从写作的实情来看,笔者以为,“心理描写”可分广义与狭义两类。从某个极端意义而言,学生所有的习作内容(人、事、物等)都屬于内心活动,都应归入“心理描写”的范畴,这属广义的“心理描写”。但实际上,我们目前研究的主要聚焦点在于一些狭义层面的“心理描写”:记叙文中的人物遭遇(历经)一些人事物之后,内心中的判断(评价)、推理的内容。当然,对比广义与狭义“心理描写”的异同并深化下去,会成为记叙文描写教学中的另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作者通联:四川资阳市乐至县乐至中学]

描写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心理描写”是中学记叙文训练中的重点。为便于后文讨论,透过下面课例,我们先来看看“心理描写”目前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第一个课例是汪洋老师的《“思前想后”——心理描写教学设计》(刊于《新作文》2009年第12期)。这个课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导入。出示两篇初一新生考场作文,比较两文优劣并引出描写、心理描写的意义。

2.引导学生再次默读两个心理描写片段,发现并总结心理描写一般规律。

(1)启发:我们在写人物心理的时候常用到一个成语“思前想后”,看看我们这两段心理描写哪些是属于“思前”,哪些是属于“想后”,除“思前想后”外还有想什么时候的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后汇报片段中属于“思前”的内容,属于“想后”的内容,还有属于“想现在”的内容。

(3)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思前”就是想过去,“想后”就是想未来,心理描写一般可以从“想过去”“想未来”“想现在”这三个角度来展开。

3.指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一般规律进行改写训练。

4.赏析名著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验高境界心理描写。

第二个课例是贺燕君老师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教学设计》(刊于《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11期)。此课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出示明人宋濂《龙门子凝道记》(节选)。

2.引导学生对人物事件进行品评,明确“写什么”,为“怎么写”铺垫。

3.在实践中体验领悟心理描写的技巧与标准。

(1)片段训练一:静态心理剖析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A.假如申屠敦是一个追寻真理、软弱迷惘的人,他会有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描写。

B.如果申屠敦是一个坚持真理、刚烈正直的人,他会有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描写。

(2)片段训练二:动态心理发展

原文中“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这一处“良久”时间段中贵人的心理活动值得我们琢磨。教师提示学生:要写出人物心理动态发展过程,以及隐秘、曲折、细腻、复杂的动态心理描写特点。

(3)片段训练三:选择恰当的意象表现心理

请选择一个具体景物、物象,使之着上申屠敦当时“归而叹曰”的心理(追寻真理、软弱迷惘、凄凉无奈的性格)。

A.以情境设计或意象渲染烘托申屠敦(第二种性格)的心理世界。(方法)

B.心理描写:物皆着我之色彩。故事情节符合人物心理发展逻辑。(标准)

上述两个课例兼涉初高中学段,均出自中学语文界权威专业杂志,代表了当下“心理描写”教学的一般内容及特点,带有较强的范本研究价值。

就目前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实情来看,主要的难点有二:一为不知“怎么办”,即不知道如何去写作“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内容。二为不知“何时用”。一些外显性较强的描写内容,学生在“何时用”这一问题上很少有迷糊,但是对于像“心理描写”这类偏于隐秘、内蕴的描写类型,很多学生却不知道“何时用”,进而导致了很多初学记叙文的学生,一学期下来,记叙文写作中几乎没有“心理描写”。当下笔者提出“何时用”这一问题,显得有些肤浅,但这确实又是学生在写作实际中遭遇的一个困点,不能不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二、语境机理:“心理描写”的深度透视

一般认为,“心理描写”就是呈现人物心理的一种描写手段。这样的理解过于笼统泛化,对真正把握“心理描写”几无多少价值。下面,我们先呈现几段名篇中的心理描写。

1.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海明威《老人与海》

2.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曹雪芹《红楼梦》

3.(萧涧秋)看完这封信,心里却急烈地跳动起来,似乎幸福挤进他底心,他将要晕倒了!他在桌边一时痴呆地,他想,他在人间是孤零的,单独的,虽在中国的疆土上,跑了不少的地面,可是终究是孤独的,现在他不料来这小镇内,却被一位天真可爱而又极端美丽的姑娘,用爱丝来绕住他,几乎使他不得动弹。——柔石《二月》

细细品读上述心理描写片段,我们透过文字潜隐的思维关系会发现:心理描写是人物遭遇(历经)一些人事物之后,内心中的判断(评价)、推理的内容。例1句中,“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一句就是对具体事件的判断,随后的一句话“我倒是过意不去”便是对我的心理状态的评价概括。例2句中,林黛玉的心理描写暗含着因果推理,即,因为“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例3句中,萧涧秋的心理描写中既含有对自己状态的自我评价,还有他“不得动弹”的原因推理:一位天真可爱而又极端美丽的姑娘。

由上分析,虽不能穷尽式地得出一个非常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但通过几个典型心理描写后,我们会发现,心理描写往往与判断(评价)、推理有关。换言之,当我们遇到判断(评价)、推理语境时,便不能忘却“心理描写”的用武之所。这一认识对于学生学习心理描写至关重要。因为,记叙文写作的常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中,使用率较低的就有心理描写。使用率低,意味着不会用,不好用,实际上,深推一步的问题在于:很多学生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怎么用”“如何写才能写好”等問题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三、重视“何时用”:“心理描写”的引申价值

有了上述认知后,我们来看一则学生的作文片段。

教室中几束惨白的灯光抵挡不住腊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着热气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一张一合,数学老师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缕缕如同从窗缝中挤进的寒风。我紧裹着寒服,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着冻得僵硬的脚踝,让身子暖和些。

这个片段中的内容不少,既有环境描写,也有人物描摹。如果要加入“心理描写”,没有“何时用”的相关知识作为支撑的话,我们会感到茫然无措。如果我们以“何时用”的视角审视这段话,就会寻觅到很多可以切入增添“心理描写”的地方。首先,是对环境“黯然”“清寒”的判断(评价);其次,可以是对数学老师上课状态的判断(评价);另外,还可以是我一连串动作的因果推理。试看增添了不同“心理描写”内容的片段:

1.教室中几束惨白的灯光抵挡不住腊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着热气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词:“鬼天气!”一张一合,数学老师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缕缕如同从窗缝中挤进的寒风。这是多么奇妙的事儿啊!我紧裹着寒服,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着冻得僵硬的脚踝,让身子暖和些。

2.教室中几束惨白的灯光抵挡不住腊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着热气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一张一合,数学老师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缕缕如同从窗缝中挤进的寒风。我紧裹着寒服,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着冻得僵硬的脚踝,此时,我心里只有一些平庸的念想:“好冷啊!靠近点,暖和些,暖和些!”

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增加了心理描写片段之后的文段,不仅让文章内容愈发充实,而且主要人物的存在感更加明显,人物性格特征也越加明晰。这便是心理描写的价值。无论何种价值,我们都不能忘却“何时用”思维在其中发挥的效益。这种思维,是我们教学“心理描写”的必由之路与便捷之途。

另外,行文至此,我们还应该有如下的体认:从写作的实情来看,笔者以为,“心理描写”可分广义与狭义两类。从某个极端意义而言,学生所有的习作内容(人、事、物等)都屬于内心活动,都应归入“心理描写”的范畴,这属广义的“心理描写”。但实际上,我们目前研究的主要聚焦点在于一些狭义层面的“心理描写”:记叙文中的人物遭遇(历经)一些人事物之后,内心中的判断(评价)、推理的内容。当然,对比广义与狭义“心理描写”的异同并深化下去,会成为记叙文描写教学中的另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作者通联:四川资阳市乐至县乐至中学]

描写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原文展示】

我和爸爸之间那最动人的故事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袁皓文

又到了中午,阳光像往常一样,从窗户闯了进来,侵占了整个房间。

“乖儿子,你看爸爸妈妈都忙了一上午了,你帮爸妈把碗洗了吧!”

我很不情愿地回答道:“我学习了一上午了,都要累死了,你就别找我干活了吧。”

爸爸反驳道:“自从十月一日放假你就没刷过一次碗,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干活?乖儿子,我说得没错吧?”

这个镜头几乎每次放假都会在我们家出现,但和往常不同的是,我今天听了爸爸的话竟然就这么相对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答应了,但我洗后的碗和没洗也没什么两样,我只是随便应付应付罢了。

洗完碗,我就安心地睡觉去了。

美美地睡了个午觉,一睁眼,已经三点半了。感觉有点口渴,于是想去厨房倒点水喝。当我推开厨房的门时,竟看到爸爸又在洗我已经洗过的碗。我便问:“我不是洗过了吗?哼,我知道了,是嫌我洗得不干净吧?既然嫌我洗得不干净,还让我洗干吗?以后你自己洗啊!”

爸爸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于是也就不再掩藏什么。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你以为让你刷碗是因为爸爸妈妈懒吗?其实这么几个碗,很快就可以刷好了。虽然知道你刷得不干净,但爸爸还是坚持让你刷,这是为了培养你的自理能力啊……算了,乖儿子,不说这么多了。来,我教你怎么把碗洗得更干净吧。”

洗完了碗,爸爸冲上一壶茶。温暖的阳光下,我们父子俩边喝边聊,其乐融融。

【点评】文章写了“我”与爸爸之间的一个故事,表达了“我”对爸爸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叙事条理。但本次习作要求是以“感动”为话题,而文章中因为缺少细节描写,所以并没有体现出“感动”这一主题。建议适当加点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这样会更有感染力。

描写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以直接描写反映人物复杂心理情感

高尔基曾指出,个体真实性格并不在语言中经常表现,而是在隐秘的内心活动中有所表现。在写作过程中,通过直接心理描写,能够将人物性格以及思想等加以充分展示,便于读者对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有深刻理解。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直接描写比较常用的句式,如“我想”“他心想”“心理嘀咕着”“心里盘算着”等等。例如在《永生的眼睛》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听到父亲慷慨的捐献出母亲的角膜时,我痛苦难忍”这一部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让学生通过简短的语句去表达,尝试着写出来。在讲解“我捐赠父亲角膜”时,也可运用同样的方法。通过心理对比描写的方式,能够将作者感情变化充分表达出来,将人物内心世界揭示出来,整篇作文也更具感染力。

对于人物内心活动,可采取人物直接的自言自语的方式:“我想起好少年张高谦,他热心帮助小同学,在山上为小同学砍柴;在路上替小同学挑柴;放学后护送小同学渡船过溪……那我怎么能不帮助小弟弟呢?想到这里,我停住脚步,眼前仿佛站着张高谦哥哥,他热情地帮助这位小弟弟。”通过此种内心独白的方式,能够将人物内心世界充分展现出来。

2.以间接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间接描写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空间更为宽广。小学生具有爱玩、好动、愿说的心理特征,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从丰富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描写来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与人物其它方面表现结合起来展开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奥秘准确且清晰地揭示出来,可以更好地对人物性格加以刻画,使得整个作品也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描写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的坚定、执着、慈祥、严峻的表情,将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的性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并展现出其坚决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在作文《晶晶》中有一段间接描写:“晶晶最怕放炮,春节那天我们到门外放炮。鞭炮声一响,她就把头钻进被子里,炮声一停,她就‘咯咯’地笑,慢慢露出头来。看着她通红的笑脸,大家都笑了。第二天我正在做功课,不知道谁在院子里放炮,吓我一跳,晶晶也吓得捂住了耳朵,可是她看到我,就露出顽皮的笑容,大声說:‘哥哥也害怕了!’我回头瞪了她一眼,她吐了吐舌头。”在这一段描写中,作者对于人物的表现主要通过反映内心状态的动作来实现。比如“把头钻进被子里”“慢慢露出头来”等,形象表现出小女孩害怕又觉得有趣的心态。通过“顽皮的笑”“大声说”“吐舌头”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晶晶活泼顽皮的性格。在心理描写过程中,通过神态、语言以及动作能够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实际描写过程中,要确保与特定情境中人物心态相符合,要保证描写的真实性,以感染读者。

3.以想象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小学生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心理发展年龄,对事物的想象视角更具独特性,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潜能,通过想象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深入体悟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小女孩的想象,来表现小女孩内心世界的。可以运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想象描写,如,文中描写小女孩幻想自己坐在大火炉面前,表现她渴望( );幻想看见烤鹅,表现她( );幻想看到圣诞树,表现她渴望( );幻想看到奶奶,表现她渴望( );在点燃整把火柴后,仿佛看到奶奶将自己带去光明快乐的地方,表现她渴望( )。学生填空时,答案应该是开放式的,只要贴近“火炉——温暖、烤鹅——饥饿、圣诞树——快乐、奶奶——幸福、地方——美好未来”这一答案,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较高的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想象心理描写学习,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效提升。

总之,心理描写的方法众多,各具特色,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协调应用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以及想象描写的方式开展写作实践,全面提升写作水平。同时,通过心理描写技巧的掌握,强化学生自主体验,为学生情感自由宣泄提供可行的途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描写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文题展示】

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我和爸爸之间那最动人的故事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袁皓文

又到了中午,阳光像往常一样,从窗户闯了进来,侵占了整个房间。

“乖儿子,你看爸爸妈妈都忙了一上午了,你帮爸妈把碗洗了吧!”

我很不情愿地回答道:“我学习了一上午了,都要累死了,你就别找我干活了吧。”

爸爸反驳道:“自从十月一日放假你就没刷过一次碗,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干活?乖儿子,我说得没错吧?”

这个镜头几乎每次放假都会在我们家出现,但和往常不同的是,我今天听了爸爸的话竟然就这么相对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答应了,但我洗后的碗和没洗也没什么两样,我只是随便应付应付罢了。

洗完碗,我就安心地睡觉去了。

美美地睡了个午觉,一睁眼,已经三点半了。感觉有点口渴,于是想去厨房倒点水喝。当我推开厨房的门时,竟看到爸爸又在洗我已经洗过的碗。我便问:“我不是洗过了吗?哼,我知道了,是嫌我洗得不干净吧?既然嫌我洗得不干净,还让我洗干吗?以后你自己洗啊!”

爸爸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于是也就不再掩藏什么。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你以为让你刷碗是因为爸爸妈妈懒吗?其实这么几个碗,很快就可以刷好了。虽然知道你刷得不干净,但爸爸还是坚持让你刷,这是为了培养你的自理能力啊……算了,乖儿子,不说这么多了。来,我教你怎么把碗洗得更干净吧。”

洗完了碗,爸爸冲上一壶茶。温暖的阳光下,我们父子俩边喝边聊,其乐融融。

【点评】文章写了“我”与爸爸之间的一个故事,表达了“我”对爸爸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叙事条理。但本次习作要求是以“感动”为话题,而文章中因为缺少细节描写,所以并没有体现出“感动”这一主题。建议适当加点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这样会更有感染力。

午后,那抹温暖的感动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袁皓文

中午,阳光像往常一样,从窗户闯了进来,侵占了整个房间。

“乖儿子,”又是这熟悉的声音,“你看爸爸妈妈都忙了一上午了,好不容易能喘口气,你快帮爸妈把碗洗了吧!就这么几个碗,好吧?”

我很不情愿地反问道:“我学习了一上午了,都要累死了,还让我干活啊?”

爸爸进一步劝道:“自从十月一日放假你就没做过什么家务活,这假期都快要结束了,你也应该干点了啊。乖儿子,我说得没错吧?”

这个镜头几乎每次放假都会在我们家出现,但和往常不同的是,我今天听了爸爸的话竟然“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我想:要是我不答应,爸爸肯定唠叨个没完。好歹把碗洗一下,应付应付算了。

洗完碗,我就安心地睡觉去了。

美美地睡了个午觉,一睁眼,已经三点半了。感觉有点口渴,于是想去厨房倒点水喝。当我推开厨房的门时,竟看到爸爸在悄悄洗我已经洗过的碗。我便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洗过了吗?”突如其来的一声把爸爸吓了一跳,他下意识地把碗收了起来,看来他并不想让我看到他在重新洗碗。看到他这个动作,我不由有点恼怒:“哼,我知道了,是嫌我洗得不干净吧?既然嫌我洗得不干净,还让我洗干吗?以后你自己洗啊!”

爸爸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于是也就不再掩藏什么。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你以为让你刷碗是因为爸爸妈妈懒吗?这么几个碗,很快就可以刷好了。虽然知道你刷得不干净,但爸爸还是坚持让你刷,这是为了培养你的自理能力啊!爸爸妈妈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很多事情你必须学会自己做!只要用心做,慢慢就会做得很好了。”

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不由低下了头。是我太自私了,每天沐浴在爸爸和妈妈的呵护中,却从来不想为他们分担点什么。

“算了,乖儿子,不说这么多了。来,我教你怎么把碗洗得更干净吧。”

洗完了碗,爸爸冲上一壶茶。温暖的阳光下,我们父子俩边喝边聊,其乐融融。

蓦地,一丝久违的感动,悄然涌上我的心头。

【点评】日常生活中,表现父爱的事情有很多,而小作者独辟蹊径,选取了因为做家务与爸爸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文章虽然短小,但行文波澜起伏,悬念的设置、真实的心理描写、小小的矛盾冲突都让文章充满了吸引力。篇首和篇末的场景描写,在渲染美好气氛的同时,很自然地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深化了主旨。

【升格启示】记叙文中的描写非常重要,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往往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对于文章主题的表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叙事的过程中,可适当运用符合人物特点的心理描写。

上一篇:学期教育论文下一篇:教育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