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28

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风险和护理方法,研究如何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问题,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水平。方法:按照实际情况识别有效的护理风险内容,找到适合的护理防范措施,加强护理意识的完善,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办法。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控制,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风险管控水平,加强应对效果,逐步降低护理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问题,从而保证患者的基本安全,提高护理综合质量水平。结论:采用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护理质量规划,实施合理的风险管控,减少护理风险级别,提升护理综合质量水平。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风险;护理质量

引言

护理风险管理是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对风险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管控,护理风险是客观性的、不确定性的、复杂性的。护理风险是针对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周围环境、制度、程序、患者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对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行判断,明确实际管理活动的细则。采用有效的护理风险管控办法,准确的分析具有系统性的,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的过程,从而有效的保证医务工作人员、患者的安全。神经内科患者往往以老年人居多,往往以一病带多病,长期住院,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任何疏忽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险。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准确的分析神经内科的病症特殊性,准确的判断护理质量的评估标准,从而有效的提升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控效果。

1 护理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管理

护理风险的识别过程中,需要以有效的、客观的护理风险管控标准进行识别分析,充分归纳护理风险管理控制原则,准确的判断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和要素。

1.1 明确护理工作不严谨类的风险问题

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护士护理工作不严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缺乏有效的谨慎护理精神,没有按照预先的护理级别进行病房的巡视、护理分析,对于实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缺乏对病情变化的有效识别分析。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疝发生,未能识别,就会影响患者的有效抢救时机。需要使用甘露醇,尼莫地平配合,提升药物刺激的渗透效果,尽可能的控制局部组织坏死风险的发生。

1.2 各类护理操作制度不规范,存在风险

护士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就会出现护理水平不足,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的过程,这直接引发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造成护理配药难度增加。不合理的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严重的风险隐患,容易出现药物剂量使用错误,弄虚作假的现象。

1.3 抢救护理配合制度不够完善,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

护理人员新老交替,年轻的护士经验不足,老资历的护士大量流失,造成断档,在抢救危机时刻,医生与护士之间配合不足,会影响抢救效果。年轻的护士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差,在抢救过程中容易出错。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一旦出现脑疝、肌无力、气管插管、切开等专业的抢救应急行为的时候,无法以熟练的方法进行处理,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

2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水平的提高

2.1 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规范管理水平

以科学有效的医疗技术水平基础,根据实际治疗效果的需求进行分析,从保健、治疗的角度上判断,提升自身的生存质量管理水平。临床活动中需要加强有效的法律制度管理,增强意识管理水平的建设。对于年轻的护士,法律意识不强、技术水平差的情况,需要加强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加强法律法规意识的学习。针对护士《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等岗位制度进行分析,确定有效的法律、法规知识标准,明确其中可能存在的护理缺陷,加强有效的典型医疗护理纠纷处理,从中吸取各类教训,严格的控制各类制度,明确法律、法规标准内容。通过晨会、例会对科室进行潜在问题的风险评估分析,及时讨论和判断,确定实际措施标准。按照每季度实际组织的活动,从法律、法规、知识内容上进行考核分析,逐步增强护士的安全化管理意识水平,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落实,。不断提升护理风险管控。

2.2 完善落实护理制度的质量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标准,护士长为组长,对各个科室进行责任划分,采用分层落实,确定各个质量控制的职责标准,充分发挥各级别护理人员的职能化管理。每个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护理质量的检查,落实各类规章制度检查标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落实责任人员,在护士例会上及时谈论、分析,踢出去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加强护理风险制度的管理,实现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管控。护士长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充分落实制度内容。护士长每天需要对护士进行交接班的检查,不定期的深入病房,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家属的实际病情和需求,做好有效护理的落实工作。重点需要检查危重病人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皮肤,气管等护理情况进行检查,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防止危险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听力不良的,语言存在障碍的患者,护士长要叮嘱当班护士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详细的了解,记录患者的姓名,严格按照反问语气方法进行询问,如果不回答,就需要与患者家属确认,防止直接叫,判断错误。

2.3 科学化的人员调配

根据病区的不同,患者人数的不同,病情危险程度的不同,准确的分析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的工作安排,准确的分析每天排班的具体工作,对中午,夜间,节假日进行重点的排班护理安排,保证护士人员分配的合理性,保证每一班次新老护士的均衡,减少护理实力不足造成的危险隐患发生。

3 护理评价分析

采用有效的风险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升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控意识水平,增强护理人员的技术责任管理水平,这是有利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需求的。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性,不断强化护理质量管控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的,健全的风险护理管理机制,以有效的、科学的、系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患者的安全护理,有序护理,优质护理,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风险管理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和护理标准,从实际需求出发,准确的分析患者的護理需求,明确护理风险管控标准,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规范,提升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管理效能。

参考献文

[1]汪炎明.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操作规范与护患礼仪沟通技巧及质量安全管理考核标准实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2016:334.

[2]胡淑萍.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基层医学论坛,2016,13(6):552-553.

[3]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5,39(12):918.

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讨论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中在胸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为常规组以及风险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风险组的患者满意率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的患者使用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胸外科;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风险管理是一种如何将项目或者企业在有风险的环境中使风险降到最低的管理方法[1]。在胸部外科的护理中存在一些风险,使用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评价,处理的能力,降低护理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2]。本文中选取我院中在胸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为常规组以及风险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具体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在胸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为常规组以及风险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病例均选自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其中,风险组中有28例女性患者,有32例男性患者,最小的年龄有26岁,最大的年龄有77岁,平均年龄为(61.4±6.8)岁。常规组中有27例女性患者,有33例男性患者,最小的年龄有25岁,最大的年龄有76岁,平均年龄为(62.1±8.1)岁。

1.2方法 在胸外科护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意外拔管,跌倒坠床,压疮等。另外,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良导致患者无法充分的配合影响治疗的效果。由于护理人员的人数较少,工作量较大,没有办法达到细致的护理,从而无法完成预测的护理。在常规组中使用常规管理。在风险组中使用风险管理措施。(1)胸外科是风险较高的科室,在胸外科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可以有法可依。管理人员需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发现新的安全隐患,从而实行风险管理。(2)对护理人员实行风险知识的培训,增加对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了解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以及可能会面对的新的风险。(3)对护理人员实行定期的操作技能以及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并及时学习新技术以及新仪器的使用。(4)增加对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不定期的对护理的情况进行管理,对护理的各个环节的风险以及质量进行评估。

1.3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的情况。满意率的评分,制作调查问卷,通过医疗环境,医疗的设施,医疗服务,等待的时间等方面评价,共100分,超过80分为非常满意,60分到80分为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护理质量的评分,自行制作调查问卷,通过操作技术熟练性,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病例书写规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分。每一项为100分,得到的评分越高表示护理的质量越好。生活质量的评分,自行制作调查问卷,从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等实行评分。每一项为100分,得到的评分越高表示生活的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设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护理质量的情况 护理质量分为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熟练性,沟通能力,病理书写规范程度等。风险组的服务态度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操作技术熟练性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沟通能力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病理书写规范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两组的生活质量的情况 生活质量分为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风险组的患者的社会功能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患者的身体功能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患者的角色功能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患者的情绪功能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3两组的患者满意率的情况 风险组的患者满意率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一种降低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方法。胸外科是高风险的科室,主要有食管恶性肿瘤,肺癌,贲门恶性肿瘤等患者,在手术中出现较大的创伤,在护理中很容易出现不安全事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在临床上使用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识别不安全因素,评价不安全因素,处理不安全因素的能力,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4]。完善胸外科护理的制度,使护理工作可以有法可依。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法律意识[5]。对护理人员实行操作技能以及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人员不定期对护理的各个方面的风险以及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管理人员需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发现新的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治疗的安全。本文中选取我院中在胸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为常规组以及风险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风险组的患者满意率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崔宁华等[7]研究的胸外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实践解读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综上,对胸外科的患者使用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世杰,王群,张瑞荣等.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231-232.

[2] 谢英莉.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3):160-162.

[3] 曾利君.護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2):176-177.

[4] 李冬菊,周艳红,徐丽芳等.风险管理在高龄胸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5):2907-2909.

[5] 宁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3):221-222.

[6] 朱晓敏,黄瑾,归燕华等.风险管理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98-99,100.

[7] 崔宁华.胸外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实践解读[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5):182-184.

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诸多隐患因素及制定管理对策。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定,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 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强化安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严防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 通过安全措施的防范,有效地促进护理安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管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应该强化安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严防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本文就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中护理人员因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做如下分析。

1护理人员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法律意识淡薄

具体表现为未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违反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忽视患者的权益,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1.2知识及业务水平不过硬

目前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多数年资较低,学历不高,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业务知识欠缺,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能预见和发现问题。技术操作水平低或不熟练;不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操作失误或错误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2-3]。

1.3医患沟通不协调

医疗事故近年来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患之间、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沟通障碍。误解性医疗纠纷是目前最常见的纠纷类型之一,而医患沟通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护理工作者交代病情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产生护患纠纷。

1.4护理方面

未深入病房了解患者、观察病情,凭印象记录;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抢救患者以及为危重患者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一旦发生纠纷,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5护理告之制度缺陷

医疗风险告知已在各医院实行,例如手术告知、输血和侵入性操作告知等。在护理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与医疗相似的风险,却不为人们重视[4],如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化疗治疗的血管刺激损伤问题,低蛋白患者的皮肤问题,气管插管、躁动患者引流管的固定问题等。

2管理对策

2.1增强法制观念,健全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应牢固树立“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的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护士应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5]。

2.2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经常性的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及较高的应激能力,因此管理者应给护士提供学习进修的条件,不断满足护士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技术知识的需求,同时加强对时间安排、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2.3重视医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针对患者心理,切实的关心患者的需要,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有的放矢地加强人文关怀,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应请主治医生向患者详细交待,以免因交待不当或与医生交待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4加强宣讲及告之制度

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遵医行为,完善各科入院指南的内容,各科室制定各项护理告知的内容下发给每一位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应请主治医生给患者详细交待,以免因交待不当或与医生交待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6]。

2.5规范病历书写

病历是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培养护士深入病房认真观察病情的严肃

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树立书写记录的责任意识。

2.6改善医院环境、设备

医院环境整洁,空气质量良好,医院的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设备仪器、设施以及相关医技科室的服务能够保证临床工作需要,由专人维护,定期检修,及时更换,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燕玲,孙传风. 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7):83.

[2] 何晓英,闫翔,王雪梅,等.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 西南军医,2007,9(11):143-144.

[3] 吕慧华. 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 护理管理,2006,(12):14.

[4] 俞美定. 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70.

[5] 邢丽群. 风险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67-1269.

[6] 章雅青,翁庆云,桑未心,等.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调查[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399-1402.

(收稿日期:2009-04-06)

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介绍了儿科如何加强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的策略,两年来,及时发现患儿家属不满情绪共65件,阻止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诚挚的关系,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2005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98%。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文献标识码:C

护理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分析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妇幼保健院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5.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是P<0.05。研究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幼保健院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管理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妇幼保健院;不良事件;管理质量

医院查房为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对病情讨论与诊断,并评估预后,作出临床决策,同时也是临床教学主要途径[1]。住院患者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在住院治疗时存在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影响治疗,不利于恢复,需重视病房管理[1]。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为新型护理方案,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等优点,广发应用于临床,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妇幼保健院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年龄为23岁-42岁,平均年龄为(36.34±5.67)岁。年龄为22岁-43岁,平均年龄为(36.28±5.59)岁。对比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表现为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依照医院有关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研究组实施三级护理查房模式:(1)护理部人员参与查房,调查病房中存在问题,包括原查房內容不全面、制度不完善、存在电话查房现象等;收集有关资料,确定改进措施,包括完善夜查房制度、规范查房内容等,促使管理质量有效提高。(2)完善查房制度,使用检查记录表,对扣分项目进行明确,重点突出检查内容;每月汇总,并组织例会,反馈与通报。(3)根据医师医嘱设置护理等级,共有三个等级组成,其中1级护理是每1小时巡视一次,2级护理是每2h巡视一次,3级护理是每3h巡视一次。每天安排1名护士长进行护理夜查房,在夜间巡视过程中,观察患者体征变化,监测心率、血压等多种指标,重点关注跌倒倾向,若存在需重点指导患者及家属,并实施对应措施,悬挂警示标识,在夜间需使用壁灯,室内保持安全环境。(4)及时反馈:护士长在查房中遇到问题以后,值班护士进修确认与签名,由值班护士汇报给病区护士,第二天向管理部汇报,由管理部及时处理问题,并在例会上统一规范隐患与共性问题,持续追踪,表扬科室亮点,交流经验。制定护理突发事件上报单,对于夜间突发事件进行记录及上报。(5)提高管理能力: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组织知识交流会,分享经验;定期参加院学习,汇报分享;采用以老带新、新老搭配学习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6)组建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进行考核,在月末综合测评,对操作规范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组织质量分析会,对不合理现象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养护方案。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坠床、跌倒等;最后,对满意度综合评估,由三个等级组成,包括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数据运用SPSS21.5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x2检验,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3.33%)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是P<0.05。如表1。

2.2 两组管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如表2。

3 讨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护理查房制度为重要措施之一,保障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行为进行规范。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为新型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夜查房,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应用效果显著[2]。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中,通过夜查房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其内容有患者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床单元管理、病区卫生管理等,促使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增强,避免工作中出现侥幸心理[5]。在医院夜查房中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结果可见,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5.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是P<0.05。研究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为持续改进过程,在执行阶段中始终贯穿检查,对执行情况随时检查,及时纠偏[3]。

综上,妇幼保健院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管理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魏书媛.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6):2.

[2]张昳.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9,(11):154.

[3]于娟娟,刘然然.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20):119-120.

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安丘 262100

上一篇:现代行政法下一篇:行政程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