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式论文范文

2023-03-11

艺术形式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下,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沙流河镇中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将“威风锣鼓”这种民间的艺术形式引入校园。威风锣鼓击奏多姿,威武雄壮,它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威风锣鼓又是一个集体参与的活动,它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还能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威风锣鼓带给校园的不仅是一场场激动人心的表演,更是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媒介。

关键词:素质教育;传统文化;音乐教育

威风锣鼓起源于民间,但它已走进沙流河镇中学的校园。每当你走进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镇中学,总能听到铿锵的锣鼓声。这抑扬顿挫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时而如和风细雨,时而如排山倒海……这是学校的威风锣鼓队演奏的。近年来,沙流河镇中学把锣鼓表演引进校园,组建锣鼓社团。锣鼓声声,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进一步焕发传统文化的“新魅力”,激起了校园生活的青春活力。

这种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是如何走进校园的呢?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所在的是农村学校,这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任务占绝对主导的地位。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没有机会去感知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熏陶。持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失去了活力,校园缺少了生机。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领导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结合沙流河村的文化活动建设,学校决定将威风锣鼓引入校园,让铿锵的鼓点唤醒人们的精神,换回学生的笑脸。

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威风锣鼓的历史、传说,展示演出的场面等方式,讓学生在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同时接受它,喜欢它,乐于学习它。 在进行教学时,我把威风锣鼓的教学与音乐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创编新的曲目,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与实践中,实现威风锣鼓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的扩展。看到学生对威风锣鼓有了一定的兴趣,我们就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拔了一批比较有乐感的学生组建锣鼓队。

学生在每周的两节活动课上进行训练。学生和老师还会利用假期的时间,在学校排练新的节目。一开始我们拿一些传统的曲目进行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对威风锣鼓的活动形式进行探究与创新,开拓更加丰富的应用与实践方式。 我们还将威风锣鼓的教学与训练融入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对威风锣鼓这一文化形式的了解与熟悉,使其更加深入地认知威风锣鼓背后的文化内涵。威风锣鼓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其中蕴含了强烈的家国情感,我们利用威风锣鼓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体会其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从而实现威风锣鼓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家国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增进对威风锣鼓这一文化活动的了解与认知,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本村的锣鼓文化宣传活动,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对锣鼓文化传承人进行采访,帮助学生探究威风锣鼓的产生背景,使其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感知太平锣鼓中展现的文化内涵以及家国情怀。

锣鼓队成立几年来,队员人数从刚开始的30人,增加到120人,一批批学生在社团的教育和培养下,体格更健壮了、规矩意识更强了、吃苦精神更强烈了、自我展现意识更浓烈了、对传统文化更加热爱了,有效地带动了全校学生竞争意识、吃苦意识、文化传承意识的塑造和形成。

我们锣鼓队围绕以锣鼓表演、推广和传播传统锣鼓艺术为目标,培养队员的目标意识、规矩意识和敢于吃苦的奉献意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虽然他们在训练时汗流浃背,但是一想到自己可以在舞台上潇洒奔放的表演,那苦就不称之为苦了。这些意志品质的变化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益的事情,这也是素质教育体制下育人的重要目标。

在威风锣鼓队刚成立不久,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学业繁重,训练时间过于短,而且大部分人进队之前对于五线谱等音乐常识都是零基础,所以训练起来难度重重。另外,现在都是00后,吃苦,奉献意识不够,新社员只是对学习锣鼓抱有好奇心。许多人迷失在社团口号中,没有完全体会到责任与担当。训练任务一加重,就想放弃,有时由于训练枯燥也出现懒惰甚至退团现象。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我与学校的相关老师相结合,想办法做好学生的各方面工作。我们积极探索鼓乐背后的文化和故事,通过推进传统锣鼓文化精神进入校园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以训练、表演为载体,加强对制度内容的教育和引导,加强执行制度的坚定性,加强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现在的威风锣鼓队日益步入正轨。我们力求通过威风锣鼓队的建设,改善校园的育人环境,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

艺术形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表现形式 传统手绘 印刷工艺 设计软件

从有大众传媒和公共艺术设计开始的那天起,插图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当代社会处在一个视觉语言极度泛滥的阶段,当人们对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设计形态和有足够特色和足够“复杂”映像的要求越来越多时,插图艺术必将以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在大众传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近几年,在图书杂志、时装展示、广告、音乐以及电视荧屏上,插图艺术形式频频亮相。时代呼唤有个性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插图作品以各种大众传媒为载体,把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一、插图的概念与发展

插图属于“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是艺术设计的分支。传统插图的概念是指“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插图的英文单词通常称为illustration,在西方是指《圣经》或祈祷文中的装饰性文字和图案造型。而现代插图普遍泛指可以作为说明和论证的一切视觉材料。所以,我们对插图艺术的理解不应该有过多的局限性,当代插图区分于传统插图的最大不同就是不受各种风格形式、绘制方法甚至传播媒介的束缚。

二、插图表现形式分类

1、传统手绘表现形式

插图艺术产生初始,手绘风格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同时也因为技术的单一性和不发达性,它成了唯一的表现形式),它是人类对描绘事物对象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一)铅笔、彩色铅笔……

铅笔是最普通、最易掌握,同时又是最容易修改的绘图工具。直接用铅笔绘制的插图,能够给人以轻松、自然之感。铅笔除了普通的黑色,在做插图绘制时更多的插图师使用的是彩色的。彩色铅笔包括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其颜色配置十分丰富,可根据个人绘画习惯和画面要求进行选择。现今,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儿童类插图书籍都是使用彩色铅笔绘制而成的,尤其是国外获得插图类大奖的优秀插图作品。因为彩色铅笔在保留了单色铅笔的轻松、自然、表现力强的特点之外,还夹杂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如果是水溶性质的,那么它的变化力和衔接力将得到更多的发挥。用彩色铅笔绘制时,要由浅入深,多层涂敷,必须充分利用彩色铅笔的混色效果,这样表现出来的作品轻松而不失厚重,单纯而不失丰富,是插图绘制最好的表现工具之一。

(二)水彩、透明水色……

水彩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它在描绘物体结构、材质、光感效果上有很强的表现力。但因为水彩有不可修改性,需要严谨的绘画步骤、精确的水分用量与时间掌握控制,所以要想通过水彩方式来表现插图效果必须有很强的绘画功底,同时在绘制的初始阶段就要做到胸有成竹,绘制过程一气呵成。透明水色和水彩的各种属性十分接近,但绘制出的效果更加明亮,最早的透明水色是暗房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上色手段。

传统插图绘制方式多种多样,但笔者就重点介绍以上两大类,因为这两类在绘制方法和表现效果上有着比较大的不同,并且在表现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另外所需要强调的是传统绘画技巧无论发展到什么时代,都不应也不能被其它技术和形式所取代。一方面它有一部分小面积但相对固定的欣赏消费人群;另一方面虽然说设计软件(电脑表现形式)已经先进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但它仍然无法百分百地模仿手绘工具和纸张的真正表触感觉;同时更主要的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人们已经习惯了雷同的、大众化的、单一材质的艺术形式和媒介时,笔者相信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个性的、手工的、多材质的甚至是繁复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必将统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艺术形式与风格的轮回。

2、印刷工艺对插图表现形式的影响

纵观插图艺术(甚至是艺术设计)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对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造纸术、印刷术、摄影、石版印刷、丝网印刷、数码技术等,都是发展插图以及插图运用在其它设计形式上进步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插图艺术走进了真正的艺术设计范畴,进入了批量生产时代。

作为黑白木刻版画的插图风格,因其大刀阔斧的表现手段和用黑、白两种色彩无过渡的展现特性,创作出来的作品都给人以大气、浑厚、力量十足的感觉。当然木刻版画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木版水印(绝大多数的民间年画和中国画的手工复制技术都属于这种类型)、多色木版油印、绝版木刻等等。德国的丢勒和荷尔拜因是欧洲最早的木版绘制形式书籍插图艺术家,丢勒1948年创作的《启示录》是其代表作。欧洲的木版印刷到了19世纪发展到新的高度,采用优质的木版,锋利的刻制刀具,达到能够准确模拟钢笔画效果的地步。这种新的木刻技术称为“木版镂刻”,它代表了木刻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在印刷中更加广泛的运用。这个技术的最高代表,是“木版镂刻技术之父”托玛斯·比维克在《英国鸟类》一书中所作的精美插图。

早期单色石版画的特点更像素描作品,其柔和、细腻、表现手段多样的特点是其受到插图师们的欢迎并迅速发展的关键。从1789年捷克人塞内弗尔德在慕尼黑发明了石版印刷技术开始,到1885年左右,石版印刷机已经能高速地复制各类绘画作品,其速度可达每小时一万张,成本也自然大大降低,石版(平版)印刷开始在设计师、插图师甚至艺术家中普及。从印刷效果上讲,此时的石版(平版)印刷已经能够表现极其丰富的色彩和复杂的层次关系,从而在技术上更加丰富了插图设计的表现效果,为现代插图艺术甚至其它设计类型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3、计算机设计软件对插画表现形式的影响

中国清代山水画家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在插图设计应用广泛的今天,插图设计的绘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也应当紧随时代发展。技术更新层出不穷,思维更迭变化迅速,给现代生活以多方面的冲击。插图设计当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在谈到计算机设计软件对插图的影响时,首先得提到摄影。摄影技术问世的开始阶段,插图设计产业受到严重的影响,几乎被照片逐渐代替。同时绘画艺术也开始趋于抽象化,不论是构图或风格技巧都增添了表现内容的意义性、象征性等特点,追求色彩的主观再现性,重视个性表现。从而导致了对现代绘画产生影响巨大的艺术流派的出现,如: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画派等等现代绘画艺术流派。插图绘画的形式受到影响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照片和插图艺术几乎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应用中也是相互单独使用的。直到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发明与应用,才使摄影作品和设计软件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插图艺术风格形式。最早的相对完善的设计软件Photoshop(可直译为照相馆或图片商店)就是针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摄影师的创作需要)而设计发明的。

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强大功能使插图师们的创作才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无论简洁还是繁复绵密,无论传统媒介效果还是数字图形无穷无尽的新变化、新趣味,都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完成。Photoshop等计算机设计软件,都有着强大的图形操作处理能力和广泛的兼容性,而且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Photoshop对图形图像综合处理能力十分强大;Painter则为使用者提供了油画、铅笔、水彩等大约五百种笔触和纸张的效果,通过手写板的辅助几乎可完全模仿手绘插图所需要的所有工具与效果,甚至包括插图师在手绘过程中十分注重的手触感觉;CorelDRAW 、Illustrator、Freehand等矢量软件则可轻松绘制出复杂、平面化且印刷效果十分清晰的插图。这些功能的使用与优势特点的发挥都对插图设计师的设计绘制过程起到了方便快捷的作用,能够在转瞬之间重新着色,重构画面;能够以任何想要的方式重新确定大小、剪裁图像;能够全方位建构式地绘画、剪裁和粘贴……设计软件的使用,减短了设计和创意的修改过程,减少了流程的重复性劳作,使插图师的灵感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同时,也使设计师对思维转换的不确定性得到了延伸。只要你能够改变以往对用纸、笔构思惯式的依赖性,用鼠标作画不仅能帮助插图师减少工作难度、增加灵感、修复细节,而且更能使插图艺术在设计领域普及、繁荣。而且从艺术风格的角度看,它具有简洁、可复制的属性,因为越单纯的图形,所承载的信息量越大,给大众的想象空间也越广阔,在如今视觉语言泛滥、日常装饰五彩缤纷的年代,一些单纯的视觉语言(如日本的卡通漫画形式)、设计软件制作出的插图形式必将受到大众的爱戴。

结语

电脑运行速度的加快;多种设计软件的供给;市场与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能够被剪切截取、随意编辑的图形图片;有关所谓“时尚”书籍的泛滥……成篇累牍、跃入眼帘的图形符号都是那些“设计师”们整天和设计软件打交道的结果,插图的艺术魅力就像离奇有趣的古老遗迹一样被人遗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笔者希望看到原始手工和高科技技术的合理结合,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插图艺术设计回暖时期早些到来。

参考文献:

①郑大弓:《插图创意设计》,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

②詹凯:《商业插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

③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④林家阳:《招贴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艺术系

艺术形式论文范文第3篇

服装表演正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逐渐和戏剧化元素相结合,形成了集音乐、美术、服装、摄影等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服装表演更加具有观赏性,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因此,如何在服装表演中体现和创新戏剧化元素,实现二者的更好融入,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分析了戏剧化服装表演形式的创新,论述了戏剧化元素和服装表演相结合的艺术特征。

服装表演是一种动态展示,需要模特穿着服装进行表演,在舞台中传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构思。服装表演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将美术、摄影、音乐等融为一体。随着社会发展,服装表演具备了商业价值。不同时期,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服装表演形式也跟着除旧布新,朝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诸多设计师为了向消费者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将戏剧化元素融入服装表演艺术中,让服装表演更加具有观赏性。

一、戏剧化服装表演艺术形式的特征

(一)服装表演通过戏剧化元素突出主题

服装表演具有独特性,通过服饰传播当前社会人们的精神面貌,融入戏剧化元素,通过模特的服装、造型,舞台音乐和编排等来突出主題,更加生动形象。服装表演运用高科技手段,在灯光效应的特定环境中展示不同的艺术效果,表演者和舞台效果都是为展示服饰而服务,通过超现实主义和虚拟的舞台等设计效果,围绕表演主题,插入戏剧化的秀场,从而更直观地让观众体会到服装的美感和设计理念。

例如,2016年香奈儿的航空舞台秀设计将机场作为演出舞台,邀请函以登机牌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观众需要手持登机牌过安检,才能进入“候机室”的发布会中看秀。整场服装表演模拟机场的工作氛围,通过对舞台戏剧化的设计,对模特化妆造型和表演形式戏剧化的加工,模特身着品牌中符合机场主题的休闲装扮。整场走秀加入戏剧化元素的表演,满足了观众审美需求,让观众在良好的氛围中观看表演,更好地体会这场服装秀传达的理念。

(二)戏剧化服装表演艺术形式丰富观众的感知

戏剧化服装表演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加上舞台效果的设计,在特定的环境中体现服装的主题。它采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通过舞台效果将观众带入情境,利用表演的整体性和故事性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丰富观众的感知系统,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戏剧化服装表演的舞台效果、服装造型要统一风格。例如,2015年香奈儿秋冬季时装秀,舞台由巴黎皇宫变为一家法国高级餐厅,场地中设有具有巴黎气息的老式吧台,秀场中飘着咖啡的浓浓香气,模特运用妆容造型和奢华道具,模仿法国餐厅就餐的样子,利用高科技的舞台效果,给观众营造了身临其境的观看氛围。整场大秀在休闲中完成,通过强烈戏剧色彩的舞台设计、夸张的表达手段,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戏剧化服装表演艺术形式注重创意的编排

戏剧化服装表演要突出表演特征,演出编排要区别于其他表演形式,突出演出主题,从而掌握演出的关键,让观众更清晰直观地观看演出。表演形式要重点突出服装表现,弱化其他方面,不能让观众视线脱离服装。因此,创意编排对编导的要求很高,既要通过戏剧化的表现形式来突出主题,又不能太过夸张,导致观众思维跳脱。编导要在服装表演艺术中突出服装特征,就要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意,整场大秀既要有故事的连贯性又要在细节中体现主题,才能在表演中做到完美和谐、主题突出。

二、戏剧化服装表演艺术形式中的创新意识

戏剧化服装表演包含多种元素,如模特、音乐、舞台设计、表演编导等,它们都是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想要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人们就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创新意识。

(一)编排的创新

戏剧化服装表演艺术想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就要从编排中追求创新,要在表演中突出主题,将故事以完整的情节呈现在观众眼前,根据故事的发展规律合理地编排表演,给观众带来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意的编排要引起观众的共鸣,简单直接地向观众传达想要表达的理念和构思,使观众在故事中体会其中所传达的情感。编排的创新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可以是人生的起落、爱情的缠绵等,每个故事都要表达其中的感情。这样在编排中加入模特的表演,配合多种戏剧性的舞台效果,将多种因素融合,使演出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音乐是戏剧化服装表演艺术形式的灵魂

戏剧化服装表演中,音乐的选择直接影响模特的表现,也能烘托现场气氛。戏剧化服装表演需要活泼、生动的音乐来烘托现场气氛,使整场演出达到音乐、服装、主题、模特以及观众情绪的完美统一。音乐关系到整体表演效果,和表演相辅相成,一场完整的表演和音乐伴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戏剧化服装表演不仅包括模特优美的动作呈现、舞台绚烂的灯光效果、现场真实的布景道具,也包括音乐的运用。音乐和舞台相结合,表演才能更具有张力,在音乐和戏剧化服装表演相融合的过程中,音乐节奏有着关键的作用。音乐节奏的快慢、音量的强弱都能让模特更加完整地进行表演,也能带观众进入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三)舞台造型与戏剧化服装表演风格统一

戏剧化服装表演中,服装表演的舞台设计和模特的舞台造型风格要统一。传统的舞台表演为了更好突出服装的主题,舞台设计较为单一,通常会用纯净的素色背景板等。然而,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服装表演逐渐变得多元化,设计师和编导为了给观众的视觉带来更强烈的刺激,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服装的设计理念,将戏剧化的舞台效果融入到服装表演中,用绚丽的色彩和高科技的灯光效果作为舞台设计,用夸张的手法突显主题。模特的舞台造型也通过不同的修饰,与整体的舞台风格形成统一,准确地演绎服装,做到“人”“物”“景”的统一。例如,2007年Dior春夏高级定制发布会上,约翰·加利亚诺用歌剧《蝴蝶夫人》作为创作灵感,运用浓重的日本艺妓妆容,通过夸张的头饰和服装,加上奇特的舞台效果,模特造型和舞台效果完美融合,展现了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三、结语

戏剧化服装表演艺术形式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以表演为根本,融入艺术因素,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引发观众的兴趣,用戏剧化服装表演的艺术形式更直观地向观众表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品牌的文化理念,迎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同时,要不断创新,利用戏剧化服装表演艺术形式的夸张手法突出服装主题,运用奇特的舞台效果、震撼的音乐伴奏和完美的化妆造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

艺术形式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文学文本“陌生化”概念。本文试以日本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为研究对象,从情节构造、语言表达和人物塑造三方面进行剖析,探究陌生化视角下的《源氏物语》的创作,认为“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源氏物语》呈现了特殊的美感,还是是其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源氏物语;陌生化;情节;语言;人物

一、“陌生化”概述

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中提出了“陌生化”。“陌生化”是与“自动化”相对立的概念,“陌生化”强调人们要脱离由于不断重复而在经验中形成的无意识引起的机械反应,即“自动化”,获得不同于感知觉定势,新奇、异乎寻常的美感,从而唤醒审美感受和丰富的诗意感觉。什克洛夫斯基在论批判艺术即形象思维时指出:“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技巧就在于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延,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1]

因为打破常规,作品各类创作素材经过合理布局由现实材料变形为真正的艺术成分,普通事物在运用“陌生化”的作品中变得新鲜可感,作品的艺术构成唤起了读者的新颖感受,摆脱了原有的感知觉定势,真正获得艺术审美体验。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2]被誉为日本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品以藤原道长执政下日本平安王朝贵族社会全盛阶段为背景,以宏大笔触描写主人公光源氏一生与紫姬、葵姬等多名女子的感情波折以及日本贵族社会骄奢糜烂的真实生活。小说在离奇的情节构造、新颖的语言表达和人物塑造上成功运用了“陌生化”手法。“有些表达方式在创造时无意寻求诗意,却常常被感受为有诗意的,为艺术欣赏而创造的东西”[3],无形中拉长了审美时延,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美感。本文以陌生化理论的运用为切入点,从情节、语言、人物三个方面来分析《源氏物语》的陌生化创作策略。

二、陌生化视角下的《源氏物语》

1.情节构造的陌生化

紫式部对物语文学有深刻理解,《源氏物语》就是她在对早期物语的仔细研读基础上创作而成的。紫式部第一次用创作物语和歌物语相结合的方式写作,这种新的创作形式摒弃了物语仅仅重视史实的缺陷,而将虚构叙事与历史叙事巧妙结合起来,使物语文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从陌生化角度而言,与众不同的情节设置反映在《源氏物语》中,具体是由虚实相生的人物梦境和贯穿全书的“离魂”事件组合而成。这种偏离自然形式的变形是艺术形式构成要素的一种艺术方式,使读者的感知觉延长时间,达到了产生艺术效果与审美感受的目的,具有浓厚的陌生化艺术特色。

1.1虚拟与现实相生的梦境设置

《源氏物语》中的梦境情节对故事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梦中的虚幻与现实的时间维度处于同一条线上,人物的梦境把读者带入变形的意境后又返回现实中,使读者意识到梦境的内容与事实发展有紧密关系。

这里以描述梦境较为集中的《三十一回 明石》为例。首先,是源氏的梦。源氏在他所流放之地须磨遭遇狂风暴雨,心情极度沮丧,却又难以放下面子返回,神情恍惚中,源氏梦见了已故的桐壶上皇嘱咐他须按照神明的指引离开须磨,并透露自己的魂灵还将去宫中会见当今皇上朱雀帝以托付事情。其次,是明石道人的梦境。明石道人梦见一个异样的人嘱托他等到风雨停息之日一定前往须磨,并说到本月十三日即是梦境灵验之时。最后,是当今皇上朱雀帝的梦境。朱雀帝在三月十三日梦见桐壶上皇站在殿前,对源氏流放之事表示极度不悦。这三人的梦境在同一天产生,三人经过梦中虚幻意境后醒来惊叹不已,认为是神明的指引,于是回到现实中,各自采取了“代表神的意志”的行动。源氏醒来,梦境似幻似真,久久不愿起身,第二天,便有一名曰明石的道人前来拜访源氏。明石道人在梦境过后依托“奇风”安然抵达须磨寻找源氏,源氏则顺水推舟询问明石道人有无可以避风的栖身之地,于是源氏得以迁徙到明石浦,与道人的女儿明石姬发生了长久不息的爱情。而朱雀帝醒来后恐怖与悲痛交加,遂开始考虑赐还源氏官爵一事,终于在源氏与明石姬熟识后将源氏赐返。

三段梦境离奇古怪而又顺理成章,读者在阅读时审美感知被作者从现实世界带入新鲜奇特的虚构意境中,突破了业已形成的感知觉定势,思维焕然一新。回到现实角度叙事后,现实的发展全由梦境支配,以崭新的视角阐释事件,形成了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度。平实与奇特互见,这正是作家艺术实现的精巧之处。

1.2“离魂”事件

另一个贯穿全书的情节安排是六条妃子的离魂事件。六条妃子是源氏早期结识的女子,以端庄贤淑、才艺过人闻名,然而其内心深处实则妒忌成性,以致魂脱壳残害他人。灵魂脱离人物实体单独行动,做出与实体意志相违背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实体内心隐藏意识的体现。从现实对人物内心的描写中无法获得的隐秘性活动,在离魂中得以窥见。艺术家以内视角描述人物时局限于只能对人物性格做出广泛性认识,而缺少全知视角对内心的透视功能。紫式部在塑造六条妃子时,通过灵脱体离造成的种种悲剧来反映六条妃子灵魂深处爱好妒忌、阴狠毒辣的反常一面。

六条妃子的妒忌本性在《第四回 夕颜》首次暴露。源氏宠幸夕颜当晚,六条妃子的灵魂来到源氏幽会场所对源氏说道:“我为你年少英俊,故尔倾心爱慕。岂知你对我全不顾念,却陪着这个毫不足道的女人来这里,百般宠爱。如此无情,真真气死我也!”[4]说罢便去拉熟睡中的夕颜。等到源氏惊魂定住,夕颜已魂归西天。《第九回 葵姬》中,因为六条妃子与源氏正妻葵姬的车道之争,六条妃子被人辱骂,心中久久积郁,心碎断肠,她的魂灵附体到怀孕中的葵姬身上,甚至开口说话:“我绝非有意来此相扰,只因忧思郁结,魂灵不能守舍,浮游飘荡,偶尔至此也。”[5]然而等葵姬安然产下一子,灵魂的嫉妒之心更加肆掠,最终折磨葵姬至死。《第三十四回下 新菜续》中,现实世界中的六条妃子已经病逝,源氏最钟爱的女子紫姬患病昏死过去,做法事时,死去的六条妃子的灵魂比生前变本加厉,大骂着要求单独与源氏对话,“我在世时被人贬斥,受人蔑视,犹可忍也;而在我死之后,你们两人(指源氏与紫姬)还要在喁喁私语之时对我恶口讥评,这才真可痛恨了!”[6]《三十五回 柏木》中,被认为已经离开很久的灵魂又附上了源氏之妻三公主的身体,使源氏大为吃惊。

离魂中的六条妃子与现实中的六条妃子处于对立面,六条妃子内心深处的怨恨是现实中夕颜、葵姬、紫姬、三公主遭到魂魄迫害的缘由,《源氏物语》的故事情节由此散发出陌生离奇的神异气氛,使读者超出了正常的感知范围。读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一方面对这种现实与离魂穿插的奇特设置产生陌生感和好奇心,另一方感知难度增加,不得不去思考六条妃子潜在的个人情愫与整体悲剧事件的潜在关系,这正是陌生化要取得的效果。

2.语言表达陌生化

文学作品中语言的陌生化是通过变形使语言的用法和语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正常形式,使读者得到一种暗示,即在阅读作品时接受思维要从日常化过度到审美状态,进入艺术状态,“诗就是在其审美功能中的语言”,《源氏物语》中男女之间抒发心情和生活感受很多是以和歌形式呈现,兼具吸收变形了中国古代白居易的一些诗歌。这种以诗喻情的方式既是日本平安时代和歌盛行的真实写照,又在很大程度上构建起作品语言的形象美、画面美和音乐美,将细致入微的心情波动和自然环境的微妙变化以唯美的图像、优美的声音等方式呈现。以和歌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物内心的主观世界,使语言的日常用法改变,具体语境和语言的色彩得到强调。《源氏物语》中的和歌语言把阅读障碍设置在读者直接感知之前,获得感知的力量和时间被延长到较大的维度,呈现出了陌生化特征。

《第九回 葵姬》中,源氏为紫姬剪发后感慨道:“千寻海水深难测,荇藻延绵我独知。”[7]紫姬对曰“安知海水千寻底?潮落潮生无定时!”[8]这一唱一和的诗歌实则抒发的是源氏与紫姬两人的绵密爱情。此处的意象“海水”代表爱情,“潮”代表源氏公子之心,“荇藻”代表头发。源氏以海水之深之难测和荇藻之长隐喻自己对紫姬爱情的深远,紫姬对源氏的花心本性向来清楚,于是说源氏的爱情像海潮一样来去匆匆,生发与离开都无法猜测。源氏油滑却又对紫姬奉献真心,紫姬嫉妒中带有可爱与无奈的图景通过诗歌显现,两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得以窥见,读者的想象被诗歌激发,对作品人物解读有了更深层次理解。在同一回中,葵姬去世后,源氏满面愁容之时看见龙胆花与抚子花盛开在一簇凋零的衰草中,感慨万千,便书一封信托付给葵姬的小公子,“草枯篱畔鲜花小,好作残秋遗物看。”[9]诗中选取衰败之物,烘托悲凉情调,“残秋”是已经破败残落的景象,寓意为葵姬的死亡,令人心哀气伤,枯草中的“鲜花”却比喻小公子,寓意为葵姬虽已离去,但小公子仍然会如鲜花一样旺盛成长,使人心酸不已却又颇感安慰。《第十八回 松风》中,源氏为表达不久即将迎接明石姬与自己同住之意,做诗“翠叶柔条根柢固,千秋永伴武隈松。”[10]“武隈松”以盛产夫妇松闻名,源氏在这里以双松共同生长暗示明石姬不必忍受失去女儿之痛,自己将要永世陪伴明石姬了,体现两人恩爱的感情,既表明了自己决意不变,又安慰了明石姬伤痛之情,用语别致,感情处理精巧细密。这种经过作者加工了的诗性语言有别于普通语言的机械性描述,它在不知不觉中拉近读者与作品中物的距离,使语言创作陌生化,促使读者与人物的心情相融合,与人物一起经历悲欢离合,在诗歌语言中细细品味人物感情,感受到细腻的情感特征。这种语言的陌生化令人回味无穷,使语言的张力和视觉、听觉效果达到了更大力度。

霍克斯指出,诗歌的作用在于“重新构造我们对现实的普通感觉,以便我们最终看到世界而不是糊里糊涂承认它。”[11]《源氏物语》的诗歌形式几乎覆盖整部作品,作为一种陌生化的语言表达形式,诗歌在协助深入细致解读作品中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是一种心理主观世界的再认识过程。语言陌生化呈现的美感不仅仅是读者体验过程的愉悦,在阐释事件中人物内在意识的变化发展也有功力。语言作为陌生化的程序,在《源氏物语》的创作中形成了特定机制,使之如行云流水,别开生面,唤醒了读者的陌生感受。

3.人物形象塑造陌生化

“一切能成为典范的东西,都是变成活跃的级差感的起点”[12],《源氏物语》人物形象的陌生化体现在塑造的一系列行动及心理反常的人物。这里以主人公源氏为例进行分析。

源氏从一出场就带有神秘色彩。《第一回 桐壶 》中描写源氏的相貌,“这孩子长得越发秀美,竟不像是尘世间的人。”[13]渲染源氏容貌光彩照人和特殊性,为源氏一生所经历之事的独特奠定基础。之后,一位朝鲜来的相士为源氏看相后认为源氏应该担任君王之位,然而若果真如此,国家恐怕会因之遭遇灾难,源氏自身也恐难逃厄运。以相士这类属于异类人物视角的方式进行叙事,暗喻源氏个体性格和命运的曲折神秘,完美引出源氏人物形象异于常人的基调,使读者不自觉地对源氏萌生好奇心。平安时期的日本婚恋制度为一夫多妻制,一名男子可以合法拥有多名妻子,源氏由于“风韵雅致,妩媚含羞”[14],美貌与聪慧俱备,成为女性心中完美情人的化身。他一直处于女性的追捧中,他本人则与十二位女性有风月情事,并且一生都陷入了女性的悲剧中。源氏天生对女性有独特的审美需求和依赖感,他对女性的占有欲望之强烈与其他风流人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源氏身上表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对女性追求之势,为了想方设法接近各类品格优秀的女性,他的行为已违反常人能接受的伦理道德。从气质高雅的养母藤壶妃子,到已为人妇的空蝉、身份不明的夕颜、相貌普通但明事达理的花散里,甚至是堂妹槿姬,养女玉鬘都逃脱不了源氏的诱惑。然而,源氏却并非冷漠绝情的好色之徒,相反,他的感情异常丰富。他对每一位追求的女性深深恋慕,难以忘怀,用情之深区别于普通好色人士,其多情之特质往往化解了许多女性的怨恨之情。《第十一回 花散里》中,源氏前去探访旧情人花散里,久不见源氏的花散里心中难免有怨言,然而“他的美貌盖世无双,便把过去的怨恨尽行忘却了”[15]。源氏异于常人的超凡魅力与我们固有思维中所了解的花花公子形象并不相同,在与社会伦理道德相悖的行为中,我们不但无法刻意批评源氏,反而身临其境的为源氏的魅力所倾倒。这种反常化的人物设置营造出了陌生化效果。以源氏为主人翁,作品把读者带入了灵魂被解放了的、非现实的、纯粹的感性世界,“人成了真正自由的审美的人”[16],源氏这一人物形象在读者的深层次理解中其丰满可感性大大增强。

源氏的好色和多情一方面满足了他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也给他招来很多麻烦和精神折磨。他与六条妃子的感情纠葛,使六条妃子的灵魂脱离体魄,伤害了源氏身边最重要的葵姬、紫姬与三公主。他因与继母藤壶私通而在很长时间里惶惶不可终日,担心事情败露。源氏在中年迎娶了三公主为妻,三公主与另一名男子私通,源氏却不得不养育他们的儿子。他痛心疾首,认为这些是早年所犯下罪孽的报应:“我一生犯了许多可怕的罪孽,这大约是报应吧。在现世就受了这意外的惩罚,到了后世,罪孽可以减轻些了吧。”[17]可见惶惶不安的恐惧占据了源氏内心。他的悲剧缘起于他的好色兼具异常多情的特质,畸形的人格特征往往带来伤感和抑郁,源氏出身的神话性,对待爱情态度的反常性、内心纠葛的复杂性使这一人物形象凸显出强烈的陌生化色彩,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感知,这种差异感使源氏成为文学史上典型的人物形象。

三、结语

陌生化的创作目的在于突破读者的思维定势,打破自动化,摆脱机械性,使习以为常的事物在陌生化的效果下显得新颖独特,从而唤醒读者的审美感知,使艺术表达出新意。在《源氏物语》的创作上,紫式部将各种繁多素材标新立异地组合起来,在情节构造、语言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将现实世界以陌生化的手法加以重塑,形成了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使《源氏物语》呈现出特殊美感。《源氏物语》成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密不可分。

注释:

[1][3][苏]什克洛夫斯基:《作为艺术的手法》,方珊:《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页,第6页。

[2][4][5][6][7][8][9][10][13][14][15][17][日]紫式部著,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第165页,第622页,第160页,第172页,第332页,第11页,第261页。

[11][英]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1-62页。

[12][苏联]什克洛夫斯基:《情节分布构造程序与一般的风格程序的联系》,胡经之,张首映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二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

[16]马大康:《诗性语言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参考文献:

[1]方珊.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2]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英]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马大康.诗性语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日]紫式部著,丰子恺译.源氏物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温婷蕊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9)

艺术形式论文范文第5篇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代招贴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现代招贴

招贴艺术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是一种传播商业和文化等信息的视觉媒体。由于其可复制性和传播性,因此和广告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招贴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好的招贴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 “以少胜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招贴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清代一位学者说过,一幅画“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贴画要能引人入胜,唤起人的联想,引起人的美好愿望,表现意境,就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 “意匠”。“匠”字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意,如“匠气”。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独运”,就是人家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这恰恰是我国招贴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招贴创作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运用的范围很广泛,而且丰富多样,在这里,我简单地列举几种在现代广告招贴中应用广泛的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水墨山水在招贴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写实水墨与写意水墨中,水墨绘画艺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语言,表现出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的统一。水墨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水墨艺术中特有的简洁的形式语言,即“计白当黑”的朴素形象。水墨艺术简约的画面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捷,寓意丰富,妙在以极少的要素表达最多的信息。

中国现在有很多的艺术家都在搞水墨艺术,一些人注重传统,一直在研究古代先辈的遗产,另外的艺术家却在苦苦的为水墨探求一种更新的发展方式, 现代水墨艺术在本质上追求精神与传统文化积淀的有机循环,并走向共识、共慰的文化语境,与民族文化的本性取得一致,这是水墨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对之认识和把握的过程中,不可迷恋于表像,应将对内在意义的思考向更高、更广的方向推进,追究生活的本义,不断将认识向意蕴的深层推进,探索对丰富精神领域的展现,使个体行为进入具有哲学意义的恒久的境界。现代中国画艺术最终必以精神境界的挖掘和展示为终结。世界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中国水墨画语言与设计语言的交融,追求构图的简略与传达的丰富性的融合。如(上图)他的招贴作品,整幅招贴制作结合中国传统水墨艺术表现手法,浑厚华滋的笔墨风韵,为本土招贴注入一股激流,把作品风格体现的一览无疑。淡墨与浓墨的和谐组合,画面纯粹简洁而又丰富,磅礴大气而又飘逸非凡,大面积的白与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不同层次的黑制造出脱俗灵动的意境,将中国画笔墨的灵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

在文化交流日益丰富的今天,现代中国画的水墨追求决不是简单地呈现为个性化的艺术操作,它的种种行为必然在发展中代表了现代中国文化的人文思维本质而具有先进性。该先进性表现在运用独特的认识手段和品格标识作为基础,在现实文化的发展中展现出现代中国人丰富的思想深度与人文水准,从而使现代的水墨艺术努力走出中国人自己应有的艺术之路,成为时代文化的旗帜。于是,面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为了中国现代文化水墨画艺术发展的认识和表现所进行的任何人文努力,最终都以其文化境界的高度显示其存在价值。

·中国剪纸艺术在招贴中的应用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它是民间美术的基础和母体艺术,是现代平面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古到今,中国的民间剪纸造型方式无不体现人类的丰富设计思想,打上人类设计思想的印痕。它和设计水乳交融,难解难分。面对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再认识、再发掘。

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造型深度地剖析,准确把握浑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审美精神的内涵,对现代设计作品表现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剪纸造型的产生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剪纸造型也不断地变化发展。剪纸造型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民间剪纸是物化的艺术符号,它既是直观的图形,同时内涵又是非常丰富的,是特定文化的结晶。它表达一系列社会意义,是民族的思维群体同化的艺术符号。如(左图)此副招贴作品准确而又直观地体现了民族的文化资源。从剪纸造型上再加剪纸色彩应用上看无不体现浓厚的过节气氛。

·中国书法在招贴中的应用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园地里盛开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旋律的美、形体的美、意境的美已越来越被现代设计家所采用,并赋予了现代设计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书法艺术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招贴需要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书法艺术应用广告招贴设计已经有历史了,也创作出了不少成功的民族性的作品。一些书法,美术展览的海报设计,特别是传统文化份量较重的展览往往都由书法家题写书名,再加上少许美化,很具有典雅、内涵丰富的品质。许多招贴画,比如舞蹈演出,往往是一个狂草的“舞”字,且把最后一竖拉得特长,以表现舞蹈的动感、张力,这是都充分应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装饰美而取得的很好效果。由于书体应用得合体,许多招贴设计都恰如其分的传达了设计内容的特点。

结束语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中国几种较典型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招贴中的应用。面对全球设计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流失是每一个广告招贴设计师的劲敌。通过我对先人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我们作为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师,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冲击的同时,要学会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使我们的广告招贴设计在“国际化”中大放异彩。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不要墨守成规,有的设计师背着沉重传统文化包袱,对新的东西作了否定,这是不利于设计发展的。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广告招贴都必须得用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要选择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招贴设计。例如现代广告招贴中,要求突出现代化,能引领时尚潮流的新兴元素等诸如此类的招贴设计中基本上用不到传统文化元素,如果非要把那些传统元素加进来,就好比是画蛇添足,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漂亮的设计不一定是好的设计,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在读艺术硕士)

上一篇:美术专业论文下一篇:文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