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文

2023-03-16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文第1篇

COPC:(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把以个人为单位,治疗为目的的基础医疗与以社区为单位,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基础医疗工作。

社区诊断:以流行病学为基础。体现整体人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环境致病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与社区群体的发病机制相当,其基本目标与传统的公共卫生相似,即预防控制并消除疾病。

PHE:(周期性健康检查)是针对来就诊的病人而由医生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等健康危险因素为个体设计的健康检查计划。

临床预防医学:是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临床场所对疾病发病和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来实施的,是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个体化预防措施,是在临床环境下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

家庭治疗:是指对家庭的功能、角色、互动模式的调适,涉及心理、行为问题的治疗。 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在我国政府已经明文规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包括以下6个方面: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

全科医疗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全科医生的角色:1对病人与家庭(医生,健康监护人,咨询者,教育者,卫生服务协调者)2对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守门人,团队管理与教育者)

3对社会(社区/家庭成员,社区健康组织与监测者)

世界家庭医生学会:(简称WONCA)于1972年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成立。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基础医疗保健,人性化照顾,综合性照顾,持续性照顾。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1服务宗旨与职责上的区别2服务内容与方式上的区别联系:1各司其职2互补互利3“接力棒”式服务

各种慢性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生活方式与行为因子,环境因子,人类生物学因子,卫生保健制度因子

全科医师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求医遵医行为。

全科医疗的问诊方式:B----背景,了解病人可能的心里或社会因素;

A----情感,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

T-----烦恼,了解问题对病人的影响程度;

H-----处理,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E-----移情,对病人的不幸表示理解和同情,从而使他感受到医生对

他的支持

家庭生活周期:新婚期,第一个孩子出生期(介于0~2.5岁之间),学龄前幼儿期(2.5~6岁),学龄儿童期(6~13岁),青少年期(13~20岁),孩子离家期(中年期),空巢期,退休期。

为什么要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2开展全科医疗服务3为解决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提供依据4为全科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资料5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依据6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

C0PC分级:0级:以传统的医疗模式,只对就诊者提供非连续性的医疗,没有社区的概

念不关注社区的健康问题。

1级:对所在社区的健康资料有所了解,缺乏第一手资料,以医生的主观印象推断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案。

2级:对所在社区的健康问题有一定了解,有间接的二手资料,有计划和评价的能力。

3级:通过社区调查或社区健康档案资料掌握90%以上居民的健康状况,针

对健康问题采取解决方案,但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4级:建立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掌握所有健康问题,具有有效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建立了社区健康问题资料收集和评价系统,具有解决问题和管理社区资源的能力。

以问题为向导的处理原则:①应尽可能准确掌握问题之所在②疾病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全面 性、联系性和系统性的原则③寻求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 原则④动态、渐进性的问题处理原则⑤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原则。

为什么在全科医疗的实践中要强调以问题为导向?

(1)对病人的健康照顾应以问题为目标:全科医生在第一线从事医疗服务,他们所遇到的 疾病通常都是初期的未分化的一过性的并且多数属于心理的,社会层面上的问题,有的甚至 直接便是健康咨询,而专科医生所诊治的则是已经分化了的,甚至是进展期的疾病,因此,全科医生在日常诊疗的理念上便应该以解决或协助病人的健康问题为其诊疗的目标,即实施以问题为目标的健康照顾,而非机械地追求确切的生物学的诊断和明确诊断基础上才开始的治疗。

(2)对人群的健康照顾亦应以问题为目标:以问题为目标的健康照顾也适用于家庭,社区的人群,全科医生发现与了解家庭与社区的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加以解决。

(3)从哲学上讲,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问题的根本解决必定是以本质矛盾转化为基础

三级预防原则:1第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或发病前期预防2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

防或发病期预防3第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或发病后期预防

临床预防医学服务的主要内容:1健康咨询2免疫接种3疾病筛检4化学预防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上包括:居民个体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

病情流程表:S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是由病人提供的主诉、症状、患病史、家族史、社

会生活史等,尽量按病人的陈述来记录。

O代表客观资料,记录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所观察到的数据,包括体征、实验

室检查、X线诊断以及病人的心理、行为测试结果等。

A代表评估,是问题描述的关键部分,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诊断、与

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预后等。

P代表对问题的处理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

和健康教育计划。

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1逐步完善的原则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3基本项目动 态性原则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

为什么说“医师与病人的道德模式”是全科医疗中必须采取的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医师尽其道义上的职责,在做出医疗决策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给予患者较多的决定权,并帮助患者实现这些权利。而患者则应该对医生充分尊重,信任医师,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托付医师。所以又可以称为信托性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医患双方的道义上,责任上的要求都可得到满足。这种医患关系模式是医学各科、特别是临床医学学科应有的医患关系模式。对于全科医学而言,几乎是只能采取的唯一可行的医患关系模式。

全科医疗质量的特点:1内容的广泛性2范围的扩大性3影响因素的复杂性4学科的综

合性5技术的相对性6提供者的敏感性

全科医学质量管理的角度分为:结构,实施过程,服务效果。 管理循环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由:计划、实施、检查和行动构成,简称PDCA

循环

全科医疗人力资源主要指: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全科医疗服务离不开:医技人员、公共

卫生人员、心理精神卫生工作者、康复医学工作者、社区营养师、社会工作者等

全科医学教育有:1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2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3全科医师岗

位培训4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1高血压2吸烟3血脂异常4糖尿病5肥胖6代谢综

合征

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病2支气管哮喘3呼吸道感染4肺癌 糖尿病分型:1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① 免疫介导性 ② 特发性

2 2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

泌缺陷伴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8大亚型)4妊娠糖尿病(GDM)

停止CPR的情况:①有效的自主循环和通气恢复②患者转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救助人员手中, 后者可以决定复苏对该患者无效③已出现可靠的不可逆性死亡征象④施救者由于体力不支, 或环境可能造成施救者自身伤害,或由于持久复苏影响其他人的生命救治。

院外BLS常用的复苏方法包括A保持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建立有效循环D除颤 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①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日趋增大。

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超过7%,从而进入“老年型社会”行列②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各种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症,随着发展,被慢性退行性疾病,生活方式及行为疾病等所取代。③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④医学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⑤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对基层卫生的重视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外在结构即家庭的类型,内在结构包括家庭

的角色权利结构,沟通形式和家庭的价值观

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②扩展家庭包括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③其他类型家庭如同性恋等 家庭的内在结构:(1)家庭的权利结构①传统权威型②工具权威型③感情权威型④分享权

威型(2)家庭角色①角色学习②角色期待③角色冲突(3)家庭沟通(4)家庭的价值观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文第2篇

COPC:(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把以个人为单位,治疗为目的的基础医疗与以社区为单位,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基础医疗工作。

社区诊断:以流行病学为基础。体现整体人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环境致病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与社区群体的发病机制相当,其基本目标与传统的公共卫生相似,即预防控制并消除疾病。

PHE:(周期性健康检查)是针对来就诊的病人而由医生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等健康危险因素为个体设计的健康检查计划。

临床预防医学:是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临床场所对疾病发病和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来实施的,是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个体化预防措施,是在临床环境下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

家庭治疗:是指对家庭的功能、角色、互动模式的调适,涉及心理、行为问题的治疗。 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在我国政府已经明文规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包括以下6个方面: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

全科医疗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全科医生的角色:1对病人与家庭(医生,健康监护人,咨询者,教育者,卫生服务协调者)2对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守门人,团队管理与教育者)

3对社会(社区/家庭成员,社区健康组织与监测者)

世界家庭医生学会:(简称WONCA)于1972年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成立。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基础医疗保健,人性化照顾,综合性照顾,持续性照顾。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1服务宗旨与职责上的区别2服务内容与方式上的区别联系:1各司其职2互补互利3“接力棒”式服务

各种慢性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生活方式与行为因子,环境因子,人类生物学因子,卫生保健制度因子

全科医师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求医遵医行为。

全科医疗的问诊方式:B----背景,了解病人可能的心里或社会因素;

A----情感,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

T-----烦恼,了解问题对病人的影响程度;

H-----处理,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E-----移情,对病人的不幸表示理解和同情,从而使他感受到医生对

他的支持

家庭生活周期:新婚期,第一个孩子出生期(介于0~2.5岁之间),学龄前幼儿期(2.5~6岁),学龄儿童期(6~13岁),青少年期(13~20岁),孩子离家期(中年期),空巢期,退休期。

为什么要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2开展全科医疗服务3为解决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提供依据4为全科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资料5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依据6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

C0PC分级:0级:以传统的医疗模式,只对就诊者提供非连续性的医疗,没有社区的概

念不关注社区的健康问题。

1级:对所在社区的健康资料有所了解,缺乏第一手资料,以医生的主观印象推断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案。

2级:对所在社区的健康问题有一定了解,有间接的二手资料,有计划和评价的能力。

3级:通过社区调查或社区健康档案资料掌握90%以上居民的健康状况,针

对健康问题采取解决方案,但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4级:建立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掌握所有健康问题,具有有效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建立了社区健康问题资料收集和评价系统,具有解决问题和管理社区资源的能力。

以问题为向导的处理原则:①应尽可能准确掌握问题之所在②疾病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全面 性、联系性和系统性的原则③寻求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 原则④动态、渐进性的问题处理原则⑤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原则。

为什么在全科医疗的实践中要强调以问题为导向?

(1)对病人的健康照顾应以问题为目标:全科医生在第一线从事医疗服务,他们所遇到的 疾病通常都是初期的未分化的一过性的并且多数属于心理的,社会层面上的问题,有的甚至 直接便是健康咨询,而专科医生所诊治的则是已经分化了的,甚至是进展期的疾病,因此,全科医生在日常诊疗的理念上便应该以解决或协助病人的健康问题为其诊疗的目标,即实施以问题为目标的健康照顾,而非机械地追求确切的生物学的诊断和明确诊断基础上才开始的治疗。

(2)对人群的健康照顾亦应以问题为目标:以问题为目标的健康照顾也适用于家庭,社区的人群,全科医生发现与了解家庭与社区的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加以解决。

(3)从哲学上讲,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问题的根本解决必定是以本质矛盾转化为基础

三级预防原则:1第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或发病前期预防2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

防或发病期预防3第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或发病后期预防

临床预防医学服务的主要内容:1健康咨询2免疫接种3疾病筛检4化学预防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上包括:居民个体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

病情流程表:S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是由病人提供的主诉、症状、患病史、家族史、社

会生活史等,尽量按病人的陈述来记录。

O代表客观资料,记录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所观察到的数据,包括体征、实验

室检查、X线诊断以及病人的心理、行为测试结果等。

A代表评估,是问题描述的关键部分,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诊断、与

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预后等。

P代表对问题的处理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

和健康教育计划。

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1逐步完善的原则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3基本项目动 态性原则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

为什么说“医师与病人的道德模式”是全科医疗中必须采取的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医师尽其道义上的职责,在做出医疗决策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给予患者较多的决定权,并帮助患者实现这些权利。而患者则应该对医生充分尊重,信任医师,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托付医师。所以又可以称为信托性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医患双方的道义上,责任上的要求都可得到满足。这种医患关系模式是医学各科、特别是临床医学学科应有的医患关系模式。对于全科医学而言,几乎是只能采取的唯一可行的医患关系模式。

全科医疗质量的特点:1内容的广泛性2范围的扩大性3影响因素的复杂性4学科的综

合性5技术的相对性6提供者的敏感性

全科医学质量管理的角度分为:结构,实施过程,服务效果。 管理循环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由:计划、实施、检查和行动构成,简称PDCA

循环

全科医疗人力资源主要指: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全科医疗服务离不开:医技人员、公共

卫生人员、心理精神卫生工作者、康复医学工作者、社区营养师、社会工作者等

全科医学教育有:1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2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3全科医师岗

位培训4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1高血压2吸烟3血脂异常4糖尿病5肥胖6代谢综

合征

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病2支气管哮喘3呼吸道感染4肺癌 糖尿病分型:1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① 免疫介导性 ② 特发性

2 2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

泌缺陷伴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8大亚型)4妊娠糖尿病(GDM)

停止CPR的情况:①有效的自主循环和通气恢复②患者转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救助人员手中, 后者可以决定复苏对该患者无效③已出现可靠的不可逆性死亡征象④施救者由于体力不支, 或环境可能造成施救者自身伤害,或由于持久复苏影响其他人的生命救治。

院外BLS常用的复苏方法包括A保持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建立有效循环D除颤 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①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日趋增大。

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超过7%,从而进入“老年型社会”行列②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各种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症,随着发展,被慢性退行性疾病,生活方式及行为疾病等所取代。③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④医学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⑤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对基层卫生的重视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外在结构即家庭的类型,内在结构包括家庭

的角色权利结构,沟通形式和家庭的价值观

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②扩展家庭包括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③其他类型家庭如同性恋等 家庭的内在结构:(1)家庭的权利结构①传统权威型②工具权威型③感情权威型④分享权

威型(2)家庭角色①角色学习②角色期待③角色冲突(3)家庭沟通(4)家庭的价值观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文第3篇

第一章医学应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为目标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的生存状态:

人的健康与长寿,与遗传的关系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自然环境占7%,而60%取决于各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

四个方面:1健康促进2预防保健3合理治疗4社区康复

九个要点:1针对主要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与合理营养3供应卫生的饮水和有基本环境卫生措施4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5针对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7对常见病与外伤给予合理的治疗8提供基本药物9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即六位一体

1.预防: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极其作用规律。进而采取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

2.治疗:全科医生的治疗包括综合性和持续性照顾,还应体现协调性和可及性。3.康复:康复医学是利用各种方法促进病人的恢复,由于需要长时间进行,故也是全科医师的职责。

4.保健:促进亚健康人向健康转化,避免疾病发生。

5.健康教育:面向全体人群的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教育。

6.计划生育:全科医师应积极承担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章全科医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全科医学即家庭医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大陆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

全科医学概念: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全科医学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特点:范围广、内容丰富,与其他各专科有相互交叉,也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技能还态度/价值观。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

全科医疗概念: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保健的专业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医疗形式。

全科医疗特点: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提供服务,并在必要时协调利用社区内外的其他资源。其最大特点: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全科医生概念: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通俗定义: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学术组织:世界家庭医生学会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1基础医疗保健:包括疾病的首次医学诊断与治疗;心理诊断与治疗;个性化的支持;交流有关信息;对慢性病人提供连续性照顾;预防疾病和功能丧失。

2人性化照顾:将病人看做有个性有情感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器官,更要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

3综合性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的体现。

4持续性照顾:是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服务:1人生的各个阶段2健康-疾病-康复的各个阶段3任何时间地点,的持续性责任。

5协调性照顾:为动员各级各类资源服务与病人及其家庭的枢纽。

6可及性照顾:是可及的、方便的基层医疗照顾。

7个体-群体一体化的照顾:重视家庭、社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1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个人与其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家庭的结构与功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健康。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重要事件和压力。2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全科医学服务内容与形式都应适合当地人群的需求,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将个体和群体健康

照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8以物理-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强调把病人看做社会和自然大系统中的一部分。

9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在人健康时或亚健康状态下主动提供关注。

10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全科医疗团队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有大批辅助人员配合,一起为服务对象提供立体网络式健康照顾。

全科医学与中医学的共同之处:1天人合一整体观2阴平阳秘的健康观3内外相应的疾病观4辩证施治的诊疗观5未病先防的预见观6药食并重的营养观7形神并调的养生观

全科医疗和专科意料的区别及联系:

1服务宗旨和职责上的区别: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以后一段时期的诊治,其工作遵循“科学”的模式,集中体现了医学的科学性方面。全科医疗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工作遵循“照顾”的模式,最高价值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和公益性。

2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的区别:专科医生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重病,往往需要动摇昂贵的医疗资源,以解决少数人的疑难问题。全科医疗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利用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命中的健康。

3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联系:他们是一种互补互助的关系1各司其职2互补互利3“接力棒”式服务

第三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

1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人口迅速老龄化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赡养系数增加,种种变化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而生物医学模式的高度专科化使医疗服务狭窄性、片段性和费用昂贵。

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以“治愈疾病”为价值取向的专科医疗服务,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很多疾病不仅无法治愈,甚至连现状也很难缓解。

3医学模式的转变:应根据新的模式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物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概念: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它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

4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高技术医学的发展与其效益相距甚远,令公众不满而迫切要求改变现行卫生资源分配方式。

5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对基层卫生的重视:根据居民患病就医的需求,医疗资源重心应向基层倾斜。

第四章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概念:内涵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人格,实现人性的解放与人生价值的体现,充分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与积极性。其本质是以人为中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医学人文精神概念: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其核心是关爱生命。

人文关怀概念: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心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人格、诚信等品质的肯定。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是完善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驱动力,是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和医疗服务实践中人们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金额认识生命自身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这种高度的概括和抽象的思维观念既表达了人们对医学总体特征的认识水平,又是指导医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观点。

生物医学模式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

生物医学模式概念: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应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在器官、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改变,可以确定生物的、理化的特定病因。

1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始终把人当做一个生物体来对待,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漠然置之。

2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人的整体性:由于专业的细分和程序化,病人患病过程中全身心的感受被分解为病因、病原、症状、体征等单个的词素。

3生物医学模式造成技术至善主义:医生花大量的时间钻研技术,熟悉仪器,很少与病人沟通。

4生物医学模式带来了物质化倾向:张扬技术至善主义背后的潜在动力是最求更大的经济利益。

第五章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物理医学模式优越性:1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2其理论和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掌握 3资料如实验室检查,活检或尸体检查结果可以得到科学方法的确认 4可使医师治愈许多原来是致命的疾病,并控制许多尚不能治愈的疾患。

物理医学模式的重要缺陷:1以疾病为中心,护士病人的需求 2医患关系疏远,病人依从性降低 3医师思维的局限和封闭

疾病:disease 可以判明的人体生物学生的异常情况,可以从体格检查、化验或其他特殊检查加以确定。

病患:illness 只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判断,认为自己有病,可能确定有病,也可仅仅是一种心理或社会方面的失调。 患病:sickness 指一种社会地位,即他人(社会)知道此人现处于不健康状态。

以人为中心的病人照顾基本点:医生要进入病人的世界,用病人的眼光看待疾病,了解人的性格。

全科医师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

1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是全科医师在应诊时的主要核心任务,而且应从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病人就诊原因。

2连续性问题的管理:持续性的医疗照顾涵盖人生的各个时期、疾病的各个阶段及健康问题。

3预防性照顾:利用每一次应诊机会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解说与科学指导。

4改善求医遵医行为:教育启发病人何时求医,寻求何种层次及类型的医疗机构,如何加强自我管理也是全科医师的重要任务。

优点:1改善依从性2改善服务的连续性3改善健康全局,尤其是慢性病

缺点:1医务人员需要接受更多的培训才能胜任2开始阶段需要用很多时间

影响病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因素:1病人对某一疾病易感性的认识2对该疾病的严重程度的认识3针对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的利弊得失,采取行动所存在的障碍4病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5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触发因素。 健康信任模式:1对自身健康价值观2对戏舍健康关心度3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现在常被用来规划健康促进计划和解释人们能否养成新的健康习惯的原因。

第六章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家庭的定义:

传统定义:是指一对通过婚姻结合,靠姻缘、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的组成单位。

现代定义:是指通过情感关系、法律关系和生物学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团体。

三大要素:法律婚姻,血缘和情感

家庭的功能:基本功能是满足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基本需求:

1感情需求:以血缘和情感为纽带,通过彼此的关爱和支持满足爱和被爱的需要。

2性和生殖的需求:除繁衍种族外,家庭满足夫妻性的需要,具有调节家庭功能的作用,且控制家庭以外的性侵犯。 3抚养和赡养:满足成员衣、食、住的基本生理需要。

4社会化功能:家庭培养儿童精神成长,是成员社会化无可替代的场所。

5经济功能:家庭是一个经济联合体,成员离不开家庭的经济支持和帮助。

6赋予成员的地位:合法的婚姻,给予子女合法地位。

家庭的结构:即家庭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

外在结构即家庭的类型:

1核心家庭:使之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具有亲密和脆弱两重性。

2扩展家庭:指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时有一对一婚夫妇与未婚子女及父母组成的家庭,为核心家庭的扩大,有一个权力中心,或还有一个次中心

联合家庭:指至少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权力中心和次中心。 3其他类型家庭:指同性恋、单亲、丁克、同居、独身、群居体等特殊团体。

内在结构是家庭的主要内涵,包括:

1家庭的权力结构:

1传统权威型:以社会传统确认家庭的权威 2工具权威型:即养家糊口的人 3感情权威型:由感情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人主宰家庭大权 4分享权威型:家庭成员均可分享权力,共同决策,承担家庭义务,以个人的兴趣和能力为家庭贡献。

2家庭角色:1角色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习得角色的情感、态度,角色拥有的权利和责任。2角色期待:是指家团对成员所期盼的特定行为模式。3角色冲突:指当个体在扮演角色中不能适应其角色期待,是感到左右为难、心理困惑矛盾。

3家庭沟通:是通过发送者S、信息M和接收者R完成。即S-M-R传递轴。

家庭的三种水平沟通内容与方式:

1描述水平沟通的内容:情感沟通:属于情感性的内容。机械性沟通:属于一般信息或与家庭生活动作有关。

2描述水平沟通的信息:信息是清楚的还是经过掩饰的,是直接坦率的还是模棱两可的。

3描述信息是否直接指向接受者:直接沟通和替代性沟通

4家庭的价值观:是看待事物所持的态度,人生的价值是个体的精神核心,指导人的行动和作为。受到传统观念习俗、文化背景、和个人信仰的熏陶,对成员的成长,发展起重要作用。

家庭对健康的影响:

1疾病与家庭:

1家庭与遗传病:遗传病大多来自家庭,包括生物、心理行为、精神的遗传。2家庭与感染3家庭与成长

2慢性病与家庭:慢性病的长期照顾依靠家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与家庭照照顾相关。

3饮食、生活、行为与家庭

4疾病预防与家庭

5婚姻与健康:夫妻相亲相爱家庭稳定,具有凝聚力,良好的家庭氛围促使机体生理、心理平衡,孩子健康成长。 6家庭经济与健康

7家庭关系不良与健康

8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家庭生活周期的照顾 表6-2

家庭访视的范围和种类:

范围:1紧急事件2行动不便3心理社会及从医性问题:查明心理社会问题的症结4慢病老人5临终家庭6产褥期:对母婴的照顾和护理。7家庭治疗

种类:1评估性家访2连续性家访3急诊性家访4随机性随访

临终关怀概念:以团队合作形式,提高临终的生命质量为宗旨,控制疼痛,缓解症状,慰藉心灵为心身一体的照顾性治疗。

其基本点要求:

1耐心倾听,彻底实施:耐心聆听,减少孤独,保持尊严、避免侵袭治疗2尊重病人的权利3尊重生命质量胜于数量 总疼痛概念:指多种躯体疼痛,心里疼痛,社会疼痛,灵魂疼痛和经济疼痛的总体感受。

家庭评估

基本资料:1家庭基本资料2家庭结构3家庭圈4家庭功能5家庭资源

目的:1了解患者的家庭环境及特点2家庭成员间的关系3家庭的重大事件及可能解决的程度4病人可能得到的帮助5找出家庭问题的根源6家庭内外资源的可利用性7家庭的功能等

家庭压力概念:地位的改变,失落,家庭负担加重,道德行为问题造成成员强烈的心理刺激和伤害,严重影响家庭的内动力。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文第4篇

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意义深远

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基层首诊制度,实行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模式。在该模式中,全科医生作为首诊医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供以人为中心的预防保健服务、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慢性病管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大医精诚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个性化诊疗观、生长壮老的生命观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观等,都非常契合健康中国建设的理念。

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抓手。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自早期即全程参与,让中国抗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医药深度介入、全程参与救治患者,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中医药参与。而中医全科医生作为人民健康的“守门人”,对第一时间了解并参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中医全科医学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必须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基层卫生服务以接诊多发病、常见病以及慢性病为主,中医药在这些慢性病的个性化治疗、调理上优势独特。中医全科医师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理论基础,采用“望、闻、问、切”个性化的诊疗方法,具有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中医全科医师能够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在基层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体现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中医全科医生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在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让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为维护群众健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展中医全科医学对于构建医患关系的和谐具有积极意义。中医全科医学出于对服务个体整体性考虑,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尤其注重感情交流和情感投入,患者对医生比较信任,保持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应加快构建中医全科医学学科体系

中医全科医学学科曾面临质疑,有一些全科医学专家认为,全科医学包括中医学,不承认中医全科医学学科;有一些中医学专家认为,中医学就是全科医学,不用设立中医全科医学学科。中医全科医学的内核是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密切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结合。中医全科医学学科的产生,对全科医学而言,是中国特色,是理念创新;对中医学而言,是继承发展,是丰富完善,是中医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随着中医全科医学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学科体系与其所处地位不相匹配,包括理论研究相对初级、教材过于老化、发展思路还有一些僵化等。

应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

持续推进“3+2”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强化以中医全科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逐步规范为“5+3”模式,构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以提升中医药基层健康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着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包括教室用地、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设备、临床技能模拟中心、图书种类与数量、培训学员宿舍等方面的建设与投入。在管理制度、师资培训相关制度及计划、日常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及相关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需要完善与落实。丰富培养路径,除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外,应充分发挥师承教育独特作用和优势,将师承教育贯穿于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增加社区实践时间。社区实践是中医全科规范化培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中医全科医师将全科理论联系社区临床实际,培养全科诊疗思维。

应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并改进教学方法。目前,中医全科医学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大多由西医临床专业的教师承担,中医全科师资队伍不健全。因此,要加快中医全科医学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形成教学梯队。中医全科医师培养要始终坚持理论结合临床,实行临床教学导师制,采用中医师承的教学方法,开展社区医学实践,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

应以中医学专业为基础

要破除“西医全科医学+中医药”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中医学专业为基础,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理论和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模式。针对基层医疗工作的特点,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内容应侧重以下方面:一是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让治未病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突出基层中医保健教育,特别是满足老人、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的中医保健需求,通过养生、食疗、导引、自我按摩、小儿推拿等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有效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体正气,预防疾病发生,降低医疗费用。三是突出辨证论治诊疗特色。四是掌握中医的优势病种和特色治疗方法,中医学和西医学各有优势,中医全科医师应为不同患者提供中西医保健服务。

五是能够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康复服务,将中医全科的康复特点和优势落实到位,使中西医康复医学可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应全面提高中医全科医师职业吸引力,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

当前,全科医师肩负着基本医疗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但由于全科医师的薪酬待遇与工作付出存在不相匹配的因素,加上职称晋升的约束,使得全科医师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故应充分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提高全科医师的薪酬待遇,改革中医全科医学的学术评价标准,探索建立吸引、稳定中医全科医师在基层服务的长效保障和激励措施,拓宽中医全科医师服务范围和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中医全科医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投身中医全科医学事业,守住社区疾病防与治“网底”。

应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探索设置中医全科医学科

国家有关文件明确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均应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那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应增加中医全科医疗诊疗科目,独立设置中医全科医学科,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开展中医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培养中医全科医师。这既是支撑中医全科医师制度的全面建立、适应健康中国需求的重要基础,又是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大力量。

中医全科医师就是中医药特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医全科人要坚定信心,遵循中醫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全科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科医学;教育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服务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在不断的发展,全科医学的概念被引入全科医学教育中,成为了国家重点建设的医学教育学科,全科医学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成为了重点的研究对象,全科医学人才十分匮乏阻碍了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本文总结了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老百姓,主要负责宣传卫生知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预防传染病等医疗服务,因此需要全科医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社区的卫生服务人员,满足老百姓的卫生服务需求。全科医生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医生,受过专业的训练,能够解决社区中老百姓常见的健康问题,为个人或者家庭人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全科医生掌握了各方面的医疗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为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合理的利用社区的医疗资源,为社区患者提供专科会诊。全科医生在进行社区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为老百姓解决了医疗费用贵,看病困难等问题,为老百姓能够健康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得到了医学领域和社会群众的认可。

二、全科医生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全科医学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有限,目前,全科医学专业的学员人数在不断增多,师资短缺的现象严重,因此想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医师,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师资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含师资队伍人数少、学历低、专业水平低等,严重影响了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仅从培训角度看,接受培训的医师大部分是从事专科医师的工作,对于全科医师的认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培训后仍然倾向专科化。面对严峻的培训任务,需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数量大的全科师资队伍,才能全面发展全科医学。

三、全科医学教学现状研究

(一) 本科生教育

我国引入全科医学概念之初,计划在本科教育中加入全科医学的内容,并培养出专业的全科医生,教育部门根据我国这一计划,安排了相关的课程内容,课程的设计核心是围绕全科医学和家庭医学,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各科的临床医学理论和技能、医疗保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事实证明,想要用5年的本科教育时间培养出全科医学的专业人才还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国卫生服务部门针对全科医学教育召开了会议,将全科医生培养转为本科毕业后的教育。

(二) 规范化培训

因为我国医疗教育的教学基地有限,全科医学教育基本以理论传授为主,所以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我国通过引入全科医学相关课程,使学生对全科医学概念有了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本科学生未来的实习和就业。《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确立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地位,在卫生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大部分地区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继续教育

全科医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不断的补充新技能、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论等。全科医生对于继续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因为教育的内容能够丰富全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培养全科医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全科医生吸取全科医学新概念等。

(四)岗位培训

随着卫生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重点,根据全科医学培训机构对于参加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学员进行的调查显示,全科医学的概念虽然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基层医师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学历偏低,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继续教育项目,才能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五)师资培训

卫生部对全科医学师资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将全科医学师资分成了三类,包括理论类、临床类和社区类,并针对各类师资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考核和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调查的内容没有得到统一标准,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各项内容需要进行系统的规范,才能培训出综合素质高的全科医学人才。

四、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针对全科医学的人才培养,我国的师资队伍人数严重不足,配套的教学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全科医学人才的质量较差,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卫生服务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满足群众对于卫生服务部门的需求,建设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师资队伍,坚持将全科医学教育纳入教育改革的计划中,按照政府的领导,充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对全科医师学员进行培训,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将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使全科医学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科医学教育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卫生服务部门相关管理机构对全科医师进行管理和监督,不断强化在职全科医师的医学教育意识,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为全科医师提供培训项目,促进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实施。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有效的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提高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的医疗师资队伍,确保能够满足社会卫生服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08:642-644.

[2]黄星.欠发达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5:13-14.

[3]杜娟,郭爱民,路孝琴,崔树起,王嵬.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现状及展望[J].继续医学教育,2009,03:9-12.

[4]许茗越,吕琳,杨倩蓉,夏艾抒.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现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5:851-852.

上一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下一篇:药学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