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项目教学范文

2023-12-29

plc项目教学范文第1篇

[摘           要]  PLC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和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使用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任务训练和能力目标,实现技能与知识的融合。课程设计遵从“以职业技能和道德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需求”的科学理念。课程设计理念为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工学结合设计理论教学情境、任务驱动法训练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关    键   词]  PLC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作过程;教学设计

PLC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和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课程的总体要求是加强学生的PLC应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电气控制与PLC综合应用能力。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常规电气控制和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完整概念,培养综合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能力。通过课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较复杂的PLC控制系统等技术应用能力,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课程设计目标

课程设计遵从“以职业技能和道德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需求”等科学理念。课程设计理念为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工学结合设计理论教学情境、任务驱动法训练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具备两种基本能力:一是专业知识能力,二是职业综合能力。专业知识能力首先是电气控制方面,培养学生进行常规电气控制线路设备选型和原理设计的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进行常规电气控制线路安装接线、调试运行和故障处理的能力;最后是PLC方面,培养学生进行PLC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和程序编制的能力和进行PLC控制系统安装接线、调试运行和故障处理的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作业和安全生产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第一步:根据职业技能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

分析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内容,提出本专业课程所对应的专业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根据课程内容分成了八个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工作任务一: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安装

工作任务二:工作台自动往返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工作任务三:三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系统设计

工作任务四:水电站报警铃控制系统设计

工作任务五:十字路口交通灯PLC控制电路设计

工作任务六:水电站自动控制门系统设计

工作任务七:PLC控制水塔水位自动运行系统设计

工作任务八:PLC 控制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按照原来的教学内容分配,总共有十个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理具体可细化为图1工作任务:

第二步:  以工程实例为载体进行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依据职业技能岗位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以某蓄能电厂设备实际工作过程为载体进行课程开发,基于人的职业发展规律进行课程设计,始终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设计,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道德素养。(见下表)

第三步: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在课程整体结构中以实际应用为根本,形成结构导向的课程理论与开发范式。针对课程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和实施方案,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系统的教学过程包括六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资讯包括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本课程最新的行业信息,决策是让学生了解行业信息后根据课程任务选择合适的工艺和方法,计划就是按照选择的工作和方法进行具体的方案制作,实施就是按照方案进行执行,检查就是对执行的结果进行反复的验证,最后是对结果进行评价考核,总体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阵地,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四阶段任务训练法、案例法等。本课程主要采用四阶段任务训练法和情境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四阶段教学法产生于美国。在美国的岗位培训中,主要是以“示范模仿”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核心技能以及岗位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四阶段教学法在美国的教学中是把课程教学划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员模仿和总结练习四个阶段,通过四个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我们把四阶段教学法进行改良应用,即把教學过程结合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分为任务分析、制定计划、实施任务和考核评价四个阶段的培训方法。在四阶段任务训练法里面根据实际案例又穿插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学习结果很多是通过考核来体现学习的掌握程度,考核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考核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很多课程通过考核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导向作用。本课程包括了理论和实验部分,理论与实践并重。考核方式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原则。期末考核评价方案多元化,分别从理论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水平、沟通交流能力、个人道德修养、个人平时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定。理论知识水平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进行,技能操作水平考核采用现场实操考核,沟通交流能力采用学期总结及面试答辩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由所任课老师按照评价内容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取平均分。本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分)+期末笔试(30分)+实验成绩(50分);实验成绩=实验过程(30分)+实验成果(20分)。具体如图3所示: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的教学跟其他方法进行比较也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工程化教学需要的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场地是比传统的教学要求更高,在教学资源上也远没有传统的课程资源丰富。最为明显的缺陷是缺少工作过程化的配套教材,现在大多数还是传统的教材,在教材的研究上还有很多的空间。另外,传统的实验大多数是以验证性为主,工作过程化教学要结合岗位技能,以实际操作为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实现实训工作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任务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莉莉.浅谈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方法的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0(1).

[2]李斌.新课改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J].教育教学论坛, 2010(11).

[3]姜大源.结构问题是一个课程开发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6-08-23.

编辑 陈鲜艳

plc项目教学范文第2篇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阐述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 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 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1) 任务驱动法的内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 (1) 目的明确, 针对性强。任务针对涉及到社会、生活或者生产工作的具体任务, 目的性强;而且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相应任务过程中, 通过翻阅资料、组员合作、教师提示等来寻求解决方法, 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3) 有利于软硬件结合、理论实践结合。教学既需要学生对软硬件都要有一定了解, 又可以在完成教学中学习理论知识, 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 任务驱动教学在《P L C》教学中的实施

采用传统教法要花费较多时间准备教学, 教学效果不理想。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下面结合“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的PLC改造”谈谈关于任务驱动教学在《PLC》中的运用。

(1) 结合内容布置任务。任务设计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教学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过于简单达不到教学目标, 过于困难又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因此, 设计任务要多方考虑、全面衡量。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学生兴趣及接受能力等因素,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该任务的设计, 学生要学过《电力拖动》课程, 对交流接触器、继电器有一定了解, 接线有基础才能完成。

下发任务书: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的PLC改造。控制要求:按启动按钮后主触头KM1、KM2闭合, 电动机Y型低压启动;10秒后, KM2断开, KM1、KM3闭合, 电动机△型正常运行。按停止按钮, 所有触头断开, 电动机停止运行。任务具体要求: (1) 选择PLC型号并画出接线图; (2) 画出梯形图; (3) 编写指令表; (4) 安装接线; (5) 输入程序与程序调试。

(2) 围绕任务讲授新内容。在新任务的驱动下, 调动学生探究和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 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例如在本任务中, 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讨论、分析, 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的事情。然后教师简单讲授重点内容、讲明注意事项就行了。

(3) 学生为主体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一阶段主要分成了以下两个环节。

(1) 尝试、探索。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进行任务尝试与探索。小组接到任务后, 讨论人员分工, 定出实施方案。学习过程通过思想碰撞提升知识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学生扮演PLC设计、安装与调试等不同角色, 完成不同的任务。为胜任角色学生分工协作, 通过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从而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的锻炼。教师在课堂中扮演配角, 起引导的作用。

(2) 改造、创新。改造, 即利用新学知识对前面作品进行加工, 使其更加完善。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基础上进行简化、美化线路, 提炼要点, 例如:合理布置I/O、简化指令、增加连锁控制等。

创新, 就是在完成任务基础上,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练习。在本课题中, 可以设置软硬件错误, 让学生思路转移到具体职业实践。教师对学生加强引导, 启发思维, 这样可以把知识融入生活中, 增广知识面。学生通过组员互相讨论, 在原程序或硬件上作修改, 通过模拟环境对程序进行验证,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 任务评价评议阶段。该课程实践性强, 教学评价要立足于过程, 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要创设畅所欲言的评价氛围, 鼓励学生互评, 也要即时做出评价, 要有引导激励作用。笔者采用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具体做法是:第一, 每组说明创作思路, 完成任务出现的问题, 其他组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第二, 根据完成作品情况进行评价, 包括完成任务时间、作品工艺、组员参与程度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吸取经验, 培养创造思维。

3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安全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课堂较活跃, 应注意用电安全, 防止触电。学生完成接线后, 应该由老师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通电, 以免损坏设备。

(2) 分组要合理。分组要注意人员的搭配, 如果分配不合理, 小组可能无法完成任务, 教学就难以进行。

4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

(1) 学生掌握知识较好。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提高, 同时也反映在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在2006、2007级教学分别以传统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 试验显示后者效果较好, 见表1。

(2) 学生成就感加强。通过引导只要能实现功能就达到目的, 允许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完成任务。当完成后, 学生取得的成就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样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良性循环。

(3) 实践技能有很大提高。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任务, 接线、检测线路、编程和调试程序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提高。

实践证明,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 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出发, 突出了创新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也有利于学生应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摘要: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在《PLC》课程中的实施, 从合理设计任务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注重客观科学的评析,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PLC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plc项目教学范文第3篇

在PLC实验教学中, 能深深地体会到PLC在现代化高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这使广大学生对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就为PLC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不应只了解PLC的原理和简单编程, 还要求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设计能力。

1 PLC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机电专业开设的PLC课程一共30学时, 其中实验4学时。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PLC课程内容繁多而学时有限

由于P L C课程的特点及其总学时的限制, 使目前的PLC实验学时控制在4个学时左右。而在有限的学时中, 要安排学生完成PLC基本知识、PLC系统的硬件介绍及基本指令的理解和编程、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系统软硬件设计、实验等显得非常困难。

1.2 设备配备相对滞后

目前学校购买了FESTO公司的实验台, 建立了流体传动和控制实验室。每个实验台包含1台CPM1A型号PLC, 目前实验室已有了8套实验系统, 只能采取4人一组的模式组织实验。另外由于经费问题, 此套设备开设《液压与气动》课程还可以, 用来开设PLC实验就有点力不从心。因为PLC的的外围控制设备严重不足, 只能开设简单模拟实验, 就限制了实验的开设, 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2 实验教学教改措施

为了开好实验课程, 我们对PLC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包括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这些改革也自2006年至今获得了天津工业大学教改项目的两次资助,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 增加实验课的比重

通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 理论课时大大减少, 由原来的26学时减少到20学时, 相应的实验课程由原来的4学时增加到10学时。原来实验内容多是验证性实验, 现在保留一个验证性实验, 其余都是设计性实验, 而且还增加了综合实验。

2.2 教学设备的研究与改进

PLC实验的外围设备严重不足限制了实验的开设, 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为此, 我们从实验内容和实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设计。为了能多开设实验, 必须准备实验设备。为了节省资金, 我们以FESTO公司的实验台为基础, 利用气动元件 (包括电磁阀、气缸、分气阀等) , 配合PLC组成了三个实验。同时, 为了增加实验多样性, 提高学习兴趣, 还专门设计了一套PLC模拟控制实验板 (如图1所示) , 可以模拟皮带传送、交通灯控制、快速路限速控制、玲珑塔之光等4个实验。用模拟实验控制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PLC功能的理解并提高了编程应用能力。

2.3 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

一般我们提前给学生一个题目, 要求他们上实验课之前准备实验 (包括实验设备的熟悉、梯形图的编写等) 。实验时学生主要精力是硬件连接和程序的调试, 这样学生能逐渐掌握根据具体的硬件进行编程调试的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 我们还加强了实验的考核, 实验平时成绩与期末总成绩挂钩。

2.4 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实验室对学生完全开放, 可以不受内容、时间的限制。实验室相对来说比较空闲的时候,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对于那些对PLC有兴趣的学生来说, 可以进入实验室是来完成一些自己设计的程序的验证、调试等工作。另外, 有些学生还参加了一些教师的科研活动, 接触一些实际课题, 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

3 改革后教学效果的体现

利用我们改造的实验设备, 已经开了两届实验,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普遍增强。

教学实践再次证明, 这些改革措施是可行的、正确的。PLC本来就是一门应用实践课, 在讲完PLC的原理及编程方法后学生就可以进人实验室,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若能掌握在2∶1, 就更能充分体现出PLC实践课的特点,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针对机电专业PLC开设过程中存在的学时和实验设备等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实验教学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 证明了改革措施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实验设备,PLC,实验教学改革,实验管理

参考文献

[1] 田梦君, 向平.电工学中可编程控制器内容的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1 (8) :33~34.

[2] 李阳, 李亮玉, 杜玉红, 等.PLC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2006, 18 (131) :16124~16125.

plc项目教学范文第4篇

20世纪70年代:PLC的崛起。首先在汽车流水线上大量应用。

20世纪80年代:PLC走向成熟。全面采用微电子处理器技术, 得到大量推广应用年销售始终以高于20%的增长率上升, 奠定了其在工业控制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随着工控编程语言IEC61131-3的正式颁布, PLC开始了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 在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21世纪:适应市场需求, 进行开放性发展, 集成化。

随着微机技术和微电子技书的迅猛发展, 极大推动了PLC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使其在技术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本人认为在中专层次的电专业教学中导入PLC新技术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中专学校还不能把PLC最新技术导入到教学中来。但PLC先进技术在社会中已达到广泛应用, 社会需要具备此项技术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方法解决实施的问题。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英文称P r 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简称PLC。它是一个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装置, 专为在工业现场应用而设计。PLC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 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优点, 又照顾到现场电气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与习惯, 特别是PLC的程序编制, 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 而是采用了一套以继电器梯形图为基础的简单指令形式, 使用户程序编制形象、直观、方便易学;调试与查错也都很方便。用户在购到所需的PLC后只需按说明书的提示, 做少量的接线和简易的用户程序编制工作, 就可灵活方便地将PLC应用于生产实践。

1 PLC发展的现状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对PLC进行研究、生产和应用。通过三十几年的努力, 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特别是在应用方面, 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生产力的提高, PLC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生产方面,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的自动化, 我们引进了许多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技术的成套设备。现在PLC不但应用于冶金、矿业、机械、轻工等工业自动控制中, 在其他领域它也有着广泛地应用。例如, 市政建设中的水处理, 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日常生活中的电梯、车库的自动化管理等、货物存取等;商业中的自动售货机, 啤酒罐装及酿酒等。

现在对维修电工的要求不仅限于基本技术要扎实, 还要懂得PLC技术、变频技术及微机技术的原理和故障鉴别等。而对于在生产线上的普通操作也应该懂得一些关于PLC、变频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这样既可便于生产操作, 又可以对生产和维修有很多帮助。如帮助维修人员明确故障的范围和现象, 缩短故障维修时间, 更好的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 针对目前, 中技电类毕业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企业的电气维修及操作人员分配的现状, 因此笔者认为在中技层次的电类教学中开展PLC等新技术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目前中专学校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进行维修电工专业的各中专学校中, 现在还不能够将最新的PLC技术导入课堂教学中来。一般有以下两方面的顾虑。

首先, 中专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底子较差, 而PLC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电专业基础。如果基础太差会增加PLC教学的困难影响教学质量, 甚至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的恶果。

其次, 中专学校的学生电学基础比较差, 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加上学习的劲头在不足, 就极易造成设备的损坏。而PLC等设备的价格较高, 一旦损坏必然要造成学校投入的不必要浪费。

3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PLC等课程在中专教学中实施比较困难, 但PLC先进技术在社会中已达到广泛应用, 社会需要具备此项技术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方法解决实施的问题。笔者认为,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解决。

其一, 劳动局直管部门协调, 进行课程改革:对一年级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其二, 对PLC进行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方式。各学校可聘请PLC专业教师或相关实训教师担任PLC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PLC课程本身就是微机原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因此决定了其理论教学与实训不可分割的特性, 必须边学边练,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PLC知识的掌握,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 根据中专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在教学初期组织学生们到一些对口企业中进行参观学习活动, 让他们了解PLC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学习PLC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 比如做一些霓红灯、交通灯控制、电梯控制等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 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四, 引进PLC先进设备, 学校需大力投入资金。购置好后需严格加强设备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实践设备管理制度。在实训开始阶段就应帮助学生树立爱护设备的意识, 逐步形成良好的设备使用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损坏东西应及时在实训报告台帐上做好详细记录然后报告老师, 老师可根据损坏情况帮助维修。否则发现损坏不报者就严格处罚。即实行“严格要求, 人性化管理”的方法。

其五, 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笔者一直认为对于中专学生的教育不应只片面看重成绩。关键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使之具备一种能力, 来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生存的需要。在教学中加大实验实训的分量, 同时注意鼓励每个学生都动手去做, 动脑去想。

以上是本人关于在中专学校中导入PLC新技术教学的一点想法。只有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才能逐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及先进的设备相配套,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潜能, 为我国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随着微机技术和微电子技书的迅猛发展, 极大推动了PLC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使其在技术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本人认为在中专层次的电专业教学中导入PLC新技术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中专学校还不能把PLC新技术导入到教学中来。但PLC先进技术在社会中已达到广泛应用, 社会需要具备此项技术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方法解决实施的问题。

关键词:PLC,广泛应用,中技的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 (第2版) [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 龚仲华.PLC应用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3] 刘红涛.PLC应用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

plc项目教学范文第5篇

“电气技术及PLC”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是后续学习航空地面机电设备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经过2008年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 进一步加强了本课程的前续知识——低压电气控制和强调PLC的发展应用趋势——PLC网络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学时从原来的36学时 (含主要是PLC10学时单机实验) , 发展为教学46学时 (含6学时低压电气控制实验) 和为期一周的更侧重于PLC网络控制的课程设计。本课程目前建有网络化综合实验室, 可以开展PLC单机控制、多级网络控制、上位监控等方面的实验和科学研究。通过该课程学习, 使学生既能掌握低压电气控制和PLC控制的基础知识, 又能了解电气和PLC控制的新发展和新趋势。在前期教学实践中, 我们感到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究其原因, 一是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性较强, 实践性环节还要进一步加强,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需有机结合;二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单一, 信息不能及时、通畅地到达彼此, 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三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锻炼和加强, 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2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2.1 基于Bb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课上讲授、学生课堂学习、定期定点答疑是其学习的主要方式, 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有想法、有问题不能及时沟通和解决的缺点, 也谈不上个性化教学与学习。如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媒体, 它具有信息丰富、交互性强、灵活性大、形式多样、施教者和学习者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具有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在网络教学设计和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 信息沟通、信息反馈及时,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加强。因此, 在“电气技术及PLC”课程建设中, 建立基于校园网Bb平台的网络教学平台, 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 有针对性和侧重点设计网络教学内容, 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这一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 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网络教学的设计上, 采用教学内容、课件上网、相关教学资料上网、教师针对性的思考问题上网、网上辅导答疑等形式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及时沟通与反馈、问题及时反映与解决。

2.2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电气技术及PLC”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进一步促进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以图示的方法讲解低压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仅以语言描述的方式讲解PLC各指令的功能和使用, 既抽象又难于理解。因此在本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中, 一方面低压电气控制的实验开设从无到有, 从典型的实验应用环节入手, 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 一方面对于PLC基本指令的讲授在实验室或课堂实机演示进行, 并将原来侧重于PLC单机实验的实验内容如一些基本指令——定时、计数、移位指令等的功能训练结合、移植到课程内容中来, 起到相当于PLC基本单机实验环节的作用, 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安排矛盾, 又使得在课堂教学中直观、生动、便于理解, 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为后续偏重于网络控制的PLC课程设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3 实验室开放教学

“电气技术及PLC”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同时作为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并迅速发展的实用技术,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设计与操作、课程设计等环节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培养和能力训练, 但可以说仍然满足不了少数的对此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体系之外, 结合实验室建设和实际需求, 对上述学生开设实际项目专题和综合性强的设计型、研究型实验项目, 同时密切结合专业领域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例如对于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其专业课“供电技术”中涉及到很多基于继电器控制的二次装置、如保护装置和自动化装置。在了解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尝试采用PLC控制方式实现其功能, 如自动化重合闸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等设计。这样, 学生既对电气控制知识进行了温习, 又锻炼了用PLC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自动化和机械电子专业都开设机场机电设备类课程, 其中涉及到许多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应用, 如廊桥控制、飞机轮胎分解机/装配机、飞机轮胎自动充放气装置、飞机集中除冰系统等。在实验开放教学方面可开设民航应用专题, 对复杂的大型网络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加强其基本科研能力训练, 为后续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实验开放教学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理解与应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 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培养。

3 结语

“电气技术及PLC”是我校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该课程现状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探讨采用网络化教学、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教学和实验室开放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在明确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 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人才的更好培养。

摘要:“电气技术及PLC”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文结合该课程现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探讨采用网络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教学和实践开放教学等教学模式, 推进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气技术及PLC,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祖国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 :55.

上一篇:plc教学下一篇:项目课程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