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2023-05-12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正逐步向着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由以往单纯的种植业向种植、养殖结合的多种经营和农、工、商一体化的大农业方向转变。农村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终端,将由30%以上不能升学的毕业生直接输送到社会。因此,农村初中生物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生物学学科教学,对培养合格公民和劳动者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经过了几年的课程改革,但是,在农村初中教育中,生物课教学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着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课时安排少,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尤其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由于要应付统考学科(语文、数学)的学习,很少上自然课,造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致使学生兴趣低落,给农村中学生物学学科课改教学形成了很大的阻力。整个农村初中生物学课教学处于一种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勉强维持的低水平状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关键。本文就农村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与对策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彻底改变师生评价制度,培养兴趣浓、有创新习惯的优秀学生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实验教学,反映出农村初中生有很大部分不适应课改教学,學习目的不明确,兴趣很低,学习习惯和主动性都较差。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项具有长远效应的基础工程,必须从入学阶段抓起,彻底改变传统的方式评价学生和教师,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生物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生物教师应主动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初中师资在数量上的不足和素质的偏低,已经成为影响实施课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培训提高生物教师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学生丰富的生产、生活方面的感性知识,却是实施生物学学科课改的有利条件。其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可采取培训提高与自学相结合,鼓励教师努力学习。再次,无论是受过还是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生物教师,都存在一个培训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问题。组织短期实验技术培训班,对现任学科教师轮流培训。2008年暑假,由省组织举办的教师素质创新学习培训,就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举措。

三、优化课程内容,适应课程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需要

针对教学内容缺乏乡土特色及灵活性差等不足,教学时间安排较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弥补:(1)根据“一纲多本”的精神,为完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生物学科课标的要求,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删、补、调”教学内容。(2)增补乡土或地方教材。通过乡土内容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县情、镇情教育。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增强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制意识。(3)从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以及进化、生态、环境和法制等观念。(4)结合动、植物的生活规律,联系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实际,渗透职业教育的因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用、可信。(5)开设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愿望,选择反映现代生物科技、农业科技、健康与卫生、优生优育、生态与环境等内容,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与参观,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现代意识。

四、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教学过程应着重做好:(1)立足农村初中生物学教育的现状,做到教学规范化,教师必须按新课标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2)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农村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生活或生产实际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最后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3)采取合作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地感知,积极地思维,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概括出其中的概念和规律,学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4)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当堂消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材施教,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外兴趣活动使那些对生物学有兴趣、有志向、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是因材施教、因志施教的有效途径。此外,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一些调查访问活动,走访当地种蔬菜、水果和花草的种植专业户;养鸡鸭鹅、养猪、养鱼等养殖专业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商品生产意识。只有这样去做,才能为将来学生的升学深造或择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小康社会的共建作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徐强.浅谈农村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科技资讯,2010(08).

(作者单位 山东省桓台县侯庄中学)

编辑 鲁翠红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2篇

浅谈用“图像法”复习初中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数学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函数图象来描述。函数图象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使物理问题简化明了;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用物理图象表示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将物理学科与数学、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作者:邹耀东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初中阶段;有效策略

引言

初中教师要想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实际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授课,推动整个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展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当然,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要及时地去引导,从而让其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丰富物理教学活动形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讲解的內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和被动参与相比,主动学习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容易令人满意。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且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初步掌握何为运动,并知道如何去测量平均速度等。当然,教师要确保教学活动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够让其在教学活动中快乐且健康地成长。领悟到物理学科的奥妙之处才会热爱物理,也才会主动配合教师积极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既能够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也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且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

物理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知识点过于抽象化和复杂化,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作用,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倘若教学方向偏离学生实际生活,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还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正所谓“物理往往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更应该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来推动教学活动有序展开。现如今,生活化教学也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主要是指列举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里的资源来辅助教学,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将知识点具象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吃力,反而觉得简单,这样一来,既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本章节内容,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温度、融化以及凝固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掌握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物理成绩,让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进一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为其后续物理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三、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点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及思维方式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更加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来进行教育指导,以便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式,它有助于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其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与探讨,能够快速掌握质量与密度相关的知识点,也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测量物质的密度,这都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不断提高其物理学习自信心,让其能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掌握重难点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推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有序展开。

三、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具体包括:(1)教师在原有初中物理教材、纸质复习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互联网+”的相关图片或微视频等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内容,达到文字、图、声音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2)由于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也是物理教学的短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及内容方面,除了原有的理论课堂授课、语言描述的“黑板实验”、演示实验外,增加国内知名中学制作的模拟仿真实验、实验动画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内容,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地补充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学习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3)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标准方面,除了正常的纸质考试、小测验外,增加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测评方式,方便教师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以便教师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4)建设基于5G技术的计算机网络设施,提高师生计算机配比并适当增加学校多媒体教室,方便学生使用。(5)建设包含学习资源上传/下载、在线学习、学习互动、知识测评、成绩评定、友情链接等多个模块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育平台管理系统,为初中物理的教学改革提供信息化保障。

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中仍旧隐藏着一些问题,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丰富教学活动形式,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成绩,为其后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安铭明.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9):53.

[2]郑秀玲.巧用微课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刍探[J].成才之路,2019(24):64.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发展,对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德育教学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处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要有效实施教学策略,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整合课上和课后的有效资源,及时更新德育教学理念,做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思想建设并重,要打造更牢固的道德教育模式,提升德育教学效率。本文旨在分析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逐步探讨有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德育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教学;途径探索

引言:

在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中,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主要角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学生的思想建设,创建融洽的课堂氛围。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平时的日常学习和课程实践中去,通过发现教学里的德育资源,丰富物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一、初中物理融合德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1、以教材为媒介

教师可以挖掘相关物理学家的事迹,设立道德标语或者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知识宣传和价值引导。以学生的道德建设作为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的基础,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培育爱国情怀。教师在设立物理课程目标时要思考“为谁进行德育教育、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2、以生活为背景

社会生活是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基础,道德教学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教师要将实践的真实性注入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实践的思考和领悟。教师也要注重于书本内容的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之中,做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教师通过这样层次化、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物理德育教育的效率。

3、以自身为引导

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建设中,教师要首先加强师风建设和师徳培养,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同时也要树立自身理想信念,树立全方位育人目标,在当今时代潮流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学为人师,将以德立身作为自己教学的行为要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让自己的物理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使物理课程的建设和人才培育更精准更有效,提高物理德育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初中物理德育教学效率的措施

1、加强对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价值引导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处于冗杂的信息包围之中,因此初中的物理德育教学要完善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积极将有效的育人模式融入到初中物理的专業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力”时,学校可以挖掘欧姆等相关物理家,讲解他们的研究事迹,设立道德标语或者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知识宣传和价值引导。在学习“认识电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电路连接中的实验流程衍生到生活中做事的流程上,教育学生要遵循规律办事。教师要以学生的道德建设作为物理德育教学的基础,坚定理想信念;从物理学科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精神;加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培育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整体素养。教师要思考“为谁进行德育教育、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初中物理的教育工作也要围绕着“宣传科学思想、交流科学思想”以此促使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初中物理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从而对科学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2、加强培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和育人能力

提高初中物理学科的德育教学效率,物理教师既要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也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育,具备有效的育人能力是有效提高物理德育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的专业学习要制定培育教师的相关方案,为教师开放网络学习课程,为初中物理的教师提供岗位研修,完善教研制度,而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监督,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育人理念在学科中的融合与发展是学校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具体发展内容。德育教育体现在物理学习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载体呈现出来。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物理的社会实践的范围拓宽,例如在学习“电压”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学会运用电压表,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将专业学习、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科的科学精神,逐步加强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认知能力。

3、健全教育的机制推动创新和组织领导

提高初中物理德育教育的效率要通过机构改革,在立足学科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健全激励机制,构建权责分明的初中物理的教师团队,加强组织领导。

初中物理学科的专业内部可以设立教学成果奖、优秀课堂奖、优秀教师奖等,提高教师对德育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强化考核评价制度,一方面加强对课堂的考核和评价,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将德育课堂建设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以此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最终使物理德育的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期望值,设立更高的目标,督促自我进步和反思,加强个性化发展以此推动学生更加主动的接纳新思想,培养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如今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只是教育的技术支持,更是教育方式的创新观念。提高初中物理德育教学效率,就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高效的实施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教师要从课堂入手,发现和提取教材的德育教学因素,关注学生德育教育,再通过开展物理实验,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初中物理学科德育教学效率,有利于在不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道德教学水平和教学育人水平。全面推进初中物理学科的课程建设,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为物理学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磊.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思考[J].新课程,2021(45):234.

[2]苏小东.德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1(28):55-56.

[3]王堰鲂.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4):71-72.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培育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感”需要有一定的凭借和依托,其中巧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来强化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不失为一条高效的路径,如通过思维拓展、体验反思、情境讨论、行为导向等方式强化“政治认同”。教师要在素材的正向厚重上下功夫,在效果的高效无痕上铺路,在实践的印证拓展上求长远。

关键词:探究与分享;政治认同感;甄别现实;巧搭平台;重组盘活

初中生处于敏感的人生阶段,对学业远景的考虑、对政治政策的看法等都须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通过适宜的载体和高效的策略,可以强化学生政治认同感。培育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感”不能空转,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托和支撑,其中巧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来强化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值得教师尝试。

一、甄别现实,正视“政治认同感”

从个体而言,政治认同有所淡化。时下,部分初中生埋头于“书山题海”,一方面对家事不管不问,柴米油盐、家庭和睦、孝敬长辈,仿佛与他们无关。家长也以高考为由,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办了学生学习以外的一切事务。另一方面,部分初中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民生建设、国家大义、家国情怀对于他们仿佛遥不可及。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从学校而言,情感滋养缺乏有效抓手。部分学校只注重知识教育,只关心成绩和排名,甚少关注“政治认同感”的强化。即使偶有这方面的渗透,也只是浅尝辄止,难有“老牛耕地”般的深入。说教太多、直面批评太多,缺乏鲜活的案例支撑、缺乏有效的育人渠道、缺乏多维的方法引领,以致于“政治认同感”的培养流于形式、止于表面,落得个“虎头蛇尾”的结局。

从文化而言,传承渗透缺乏正面引导。一方面,电视中尽情“娱乐”的内容轻易地征服了相当一部分初中生的心;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科学家与白衣天使等群体的爱国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宣扬。社会上也有一些负面信息的传递,“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比比皆是。初中生必须从这样窘况中跳脱出来。

二、巧搭平台,通过分类渗透强化“政治认同感”

通过思维拓展,强化“政治认同感”。所谓“拓展”即打开学生视域、拓展思维边界、提升思辨色彩。这样的探究与分享中,必须要设置冲突、矛盾、困境等,以引发学生不断思考、碰撞、争锋、辩论,最终达成共识,在一个更高、更理性、更全面的层面上强化其“政治认同感”。

例如八年级上册《国家利益至上》中的“探究与分享”:现实中部分人打着爱国的旗号砸日本车,排斥外国商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部分人对当年日本侵略者的行径比较痛恨,于是把砸日本车视为一种爱国行为。事实上,真正的、理性的爱国不是“打砸”、不是“抵制”、不是“拒绝”,而是让国家强大起来,让人民真正富裕起来。

通过体验反思,强化“政治认同感”。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反思体验,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印象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反思,展开深度对话,强化学生“政治认同感”。反思“家”与“国”,对家庭高度负责与呵护,对政治高度认可,对国家绝对忠诚,应该成为当代初中生精神骨骼中的重要“钙质”。

例如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中的“探究与分享”:除夕之夜畅谈新年打算,有的人重在个人学习进步,有的重在小区环境更加优美,有的重在复兴中华大业。不妨引领学生反思:个人打算与国家富强之间有什么关系?最终学生意识到:“小家”筑“大家”,“大家”佑“小家”。

通过情境讨论,强化“政治认同感”。通过情境设置去理解“探究与分享”中的诸多栏目,或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安全》中“探究与分享”:一位渔民打捞上一个类似鱼雷的东西,意识到与国家安全有关,立即拍照将其寄送到相关部门,结果证实是外国的一个窃取情报的先进机器人。引导学生从这一情境中分析渔民的行为是否正确,并尝试把自己置入这样的情境中,以此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通过行为导向,强化“政治认同”。认知清晰而明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中。唯有“货真价实”的行动,才是道德生成的落脚点。实践证明,愈是在现实行为中进行印证,其“政治认同”愈是清晰明确。

例如八年级上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探究与分享”:发现“乱排工业废水”这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打电话报警、告诉当地相关部门、写建议书、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上前阻止……

三、注重实效,通过重组盘活培育“政治认同感”

“探究与分享”中的诸多栏目并非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恰到好处的创新。盘活、挖掘、重组之后“为我所用”,必将更好地为“政治认同感”的培养助力,为学生情感的悄然改变助力,为学生品性的良性滋养助力。

在素材的正向厚重上下功夫。借助一些鲜活的故事情节或史料,让生成变得自然而然。当故事(或教学过程)“有形”时,情感也就“有根”了,更有了沐浴和滋养的活水。历史或现实中不乏一些公民保卫自己的家园、保护文化遗产、保卫祖国领空的事例,那种使命感,那种历史担当,那种大情怀,影响着后人,当然也影响着正在成长的中学生。

例如上述“保卫祖国领空”内容,本是《国家利益至上》中“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重组、盘活,变成更加正向厚重的内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钓鱼岛一直属于中国、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政治认同因子,重组为鲜活的情境,与学生的内心对接,并内化为学生精神骨骼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养料。

在效果的高效无痕上铺路子。历史毕竟与学生的生活距离遥远,非亲身经历而无感同身受。把教材重组为学生认可与喜爱的方式,必将达到无痕高效的目的。比如借助故事情境,化无形为有形;借助剧本表演,化“远观”为“近观”;借助“互联网+情境”,化平面为立体。

例如“排斥外国商品”一例,与其让教师独自“讲”故事,不如让学生互动“演”故事;与其作为旁观者“远观”故事,不如作为主演者“近观”故事的“色香味”。在“排練”的过程中,利用教育云平台,希沃3、班班通设备等把更多的资料呈现出来。这样的角色转换可以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察觉”——觉察到大局意识,感受到政治认同,意识到国家层面;这样的“表达、转换和整合”恰恰适合于“政治认同感”的强化。

在实践的印证拓展上求长远。“政治认同感”的培育不是划定条条框框,而要借助初中生的“自我体验与感悟”。不妨通过“真心话大表白”“一对一访谈”和匿名反映等方式印证自己,从诸多取舍中强化“政治认同感”。或许在体验、感悟、印证等实践活动中,政治认同才能长长久久。从大局出发,从“大家”出发,才真正是对“小家”的负责,才是对未来的长远负责。

学完《国家利益》后,在原有的“探究与分享”活动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探究活动:在国家三令五申不能赌博的政策下,某家长隔三差五组织他人在家中打麻将赌钱,上初中的女儿实在看不过眼,将此过程拍摄成视频发布在自媒体中,并呼吁警察“抓捕我爸,救救我爸”。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你如何理解家风传承?你认为这个检举自己亲人的初中生在处理“小家”与“大家”上是否妥当?

“政治认同感”的培养之路,不仅仅是平面,不仅仅是单轨道,是多种因子的立体糅合、多种渠道的纵横呈现、多方参与人的集体出动。关于“探究与分享”中的思维拓展、情境探讨、体验反思、行为导向均可以为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助力,为课堂增值,为人文添色,为情感加油。更多细节都可以以“形象”和“耀眼”的方式,“擦亮”学生的眼睛、拓展学生的视域、加深学生的理解、厚植学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政治认同的强化变得自然而又高效。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巧用新教材‘探究与分享’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的实践研究”(GS[2020]GHB1769)

■ 编辑/王    波

上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儿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