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文化论文范文

2023-05-20

继承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继承优秀传统手抄报

1继承优秀传统手抄报

2继承优秀传统手抄报2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古代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继承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2005年4月29日)

广大青年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青年的爱国壮举,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命名表彰镇第二届“十佳”青年,我代表镇团委在此向广大青年朋友表示节日祝贺,向荣获表

彰的团员青年表示热烈的祝贺。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主科学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从而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回顾中国青年80多年走过的历程,展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就是要继承五四光荣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创新精神。中国青年从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五四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既是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又是时代的要求,当历史的长河又一次流淌到新世纪的地平线,当代中国青年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只有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发扬创新精神,就是要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并将其付诸于实践。理想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成就任何事业都不容易。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前人没有的业绩,就更不容易。没有坚定的理想就不会有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就难以最终成就创新的事业。而创新不是沙上建塔,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学习是创新的源头。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取得工作权利靠学习,工作做出成绩靠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不被时代抛弃。但是,创新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用知识开创事业,这就要求我们青年朋友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并积极实践。

青年朋友们,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国青年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巨大的光荣,我们相信在新的蓝图里,中国青年也一定不会辜负人民的厚望,一定会继续勇往直前,谱写青年运动的新篇章,为祖国和人民赢得更大的光荣。

最后,我用江泽民同志的几句话与大家共勉:希望你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

继承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1998年抗洪之后,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在2001年的全国文艺两会上,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说:“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唯有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向前奋进。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总有一些精神受到国民的普遍认同,并成为国民思想、行动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就是民族的基本精神,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贯穿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包括民族的理想、品格、意志、思维、个性、社会责任感、学习、发展事业、交际、合作、生活、保健等方面的精神。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国民的思想和行为,渐渐地影响每一位国民及整个民族的发展。

西方发达民族以“重视科技”、“探索进取”为突出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在17世纪以前并不见得有多大的效果,那时西方的生产力及社会管理还比不上我国。自17世纪以来的几百年,西方在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大超过了四大文明古国,并成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这充分表明:民族精神转化为社会效益需要一个过程,一时的见效或许不大,但代代相传,长远上的意义非常大,必须予以重视。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基本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雏型,到汉代确立了以儒家为主的民族精神,之后沿用了两千多年,对民族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到了近代,中华传统的民族精神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落后于发达民族。比如,由于民族的科技精神落后,导致社会生产落后,泱泱大国受尽百年之屈辱。这段惨痛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民族精神落后,必然严重阻碍民族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培育先进的民族精神。

回顾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既积淀了许多伟大的民族精神,也积累了不少糟粕,有待我们去改革、重建、培育与弘扬。在现代文明面前,我们的传统精神显得苍老乏力。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为民族后代积累强大的物质基础,还要特别留下优秀的民族精神,做为他们发展的精神力量。我们唯有勇敢而全面地改进自己,重塑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在长远上实现民族复兴。

我们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从本质上讲,我们民族是优秀的民族,尽管我们在近代有过一百多年的屈辱,但这只是五千多年文明史中的片断而已。五千万

华人在海外创业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都足以证明:我们民族是一个可塑造、可重造辉煌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民族之一。尽管我们的民族精神存在不少问题,但并没有改变我们做为优秀民族的本质。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发扬优良的传统,改革不良的传统,一定可以实现民族复兴。就如一个原来体质很好的人,虽然由于不注意保健而滋生了不少疾病,但优良的体质还没有改变,只要注意保健及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强壮的体魄。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振兴中华的呐喊声中,无数仁人志士都在痛苦地反思民族精神。从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林语堂等等,都试图改变民族的种种不良传统及重建民族精神。 梁启超先生第一个将我国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并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孙中山先生在多次演讲中,都慨叹“民族如一盘散沙”,“国人失去民族主义垂300年,太缺乏(或者没有)民族观念,只有家族观念和宗族观念,导致民族命运式微”。有鉴于此,他提出了“反省民族缺点”、“改造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等主张。

鲁迅先生起初学医是为了给国民治病,后来弃医从文是因为感到“愚弱的国民,无论有怎样健全的体魄,怎样的长寿也是毫无意义的,我等的首要是改造国民的精神,我认为此为文艺的第一要务。”他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国民精神,以《阿Q正传》等作品深刻反映民族的某些弱点。

林语堂在1925年作了《中国的国民性》的演讲,列举了我们民族种种优劣之处以后,将忍耐性、散漫性和老滑性归结为民族的三大弱点,吁请国人注意。在抗战前夕的危急年代,他专门出版了《吾国吾民》一书,在“中国人的性格”一章中,列举了“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等十条作为刻画描述。

抗战期间,梁濑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罗列种种资料,将国人的特点列举为:自私自利、勤俭、爱讲礼貌、和平文弱、知足自得、守旧、马虎、坚忍及残忍、韧性与弹性、圆熟老到等十点。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访华后认为,影响中国民族特性的是孔、老、释三家思想,孔老虽相对,但影响并无二致,使中国人知足安分、宽容和平、消极保守。英国哲学家罗素则在访华后写成的《中国问题》一书,列举了幽默、忍耐、谦让等特点后,更指出贪婪、怯懦、冷漠为阻止中国民族进步的三大缺点。

继承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它来源于中国一九一九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正当主张,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不法权益又被列强窃授于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举行游行示威,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以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的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不朽的精神 伟大的起点---五四运动简介

中央党史研究室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

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6月

3、

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硕婺W畲蟆?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以日商内外棉第

三、

四、五纱厂工人带头,全市六七万工人罢工。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迅猛扩大的斗争形势给反动当局以极大压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6月10日,下令撤销了曹、章、陆的职务。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电令中国代表,同意在和约上签字。为此,又引发了新的一轮抗争,拒绝和约签字的呼声如潮,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达7000余份,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和约签字仪式。

卖国贼被罢黜,和约被拒签,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

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1917年,陈独秀到北大任教,编辑部也迁往北京。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积极参与到运动之中来,特别是采用白话文后,每期杂志的发行量从1000余份激增到一万五六千份,影响迅速扩大。新文化运动其基本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大批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为后来爆发的群众爱国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五四爱国运动,则又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为其开拓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之后一年内,全国各地新创办的鼓吹新思潮的期刊达400余种,新成立的进步社团达三四百个,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而载入史册。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青年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增加对祖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增强国家观念,尊重自己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继续奋斗;以主人翁的精神,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中国青年节,俗你“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民国8年(1919)“五•四”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的节日。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是日为中国青年节。此后,潮汕各地的机关、团体、学校、厂矿及农村中的青年,在共青团和青联等组织的带领下,举行各种方式的纪念活动或公益活动。“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它来源于中国一九一九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正当主张,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不法权益又被列强窃授于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举行游行示威,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以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的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

词:胡宏伟

曲:雷雨声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词:胡宏伟

曲:雷雨声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继承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面对高山,你一定会感慨它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一定会惊叹它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你一定会赞美它的高大苍劲;俯瞰小草,你一定会称颂他的坚忍不拔。是的,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九月,是弘扬民族精神月。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还记得那些艰苦峥嵘,雨雪纷飞的岁月么?当俊秀的山河遭受野蛮的蹂躏与分割时,当人民受尽无边的磨难和屈辱时,是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甘洒一腔热血,他们换来了一片片新生的华夏土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爱国主义都是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永恒力量,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他们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孟子接“天降之任”,凭借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信念,终成一代圣人;史铁生半瘫,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让他用文字与汗水书写了流光溢彩的人生篇章。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愚公移山终撼上天,这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鞭策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永恒力量。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那么,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作

为肩负祖国复兴重任的我们,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是新时代的初中生,好好学习,用心学习,就是我们对社会,对祖国最好的、最有力的回报。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巩固,抓紧点滴时间,勤学好问,让优美的校园成为求知的殿堂。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就让我们真正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民族的命运,让中华巨龙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此外,我们要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你急于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所谓的潮人,却连孔夫子的一句谆谆教诲都说不出口;你曾为西方的节日所着迷,却忘了在九九重阳节为身边的老人献上语句真挚的祝福。中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试问,如果一个炎黄子孙都对它熟视无睹,那么又谈何文化复兴,民族复兴呢?

中华民族向来是礼仪之邦。然而,作为初中生的我们,是否真的尊礼守礼了呢?安静的教学楼中,是否因为你的一句喧哗而惊醒书中人;碧绿的草坪上,是否因为你的一个不小心而留下了煞风景的痕迹,跑步打饭,宿舍楼里残留的方便面渣,对老师的视而不见……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极不相符。弘扬民族精神,我们更需要从小事做起,讲文明,懂礼貌,让礼仪之花扎根心中,开满校园。

一个民族精神的结晶,以其古朴与雄浑,悲壮与神圣,凝结成一股茁壮的血之根,闪烁在万古苍原之上。同学们,我们是华夏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握在我们手中,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吧!

上一篇:敬畏文化论文下一篇:传承红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