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金融论文范文

2023-03-06

电子金融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影响,然后分析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金融会计的新特征,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促使会计人员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金融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金融会计;新特征

引言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金融行业的经营方式、竞争格局、盈利模式等都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形势下,金融会计的特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探析互联网经济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以及金融会计的新特征,能够有效提升金融会计整体水平,促使金融会计更加适应时代发展,提升金融会计对企业的服务深度和广度。

1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1.1互联网金融打破了银行业对金融的垄断

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都以专注服务大客户、高利润等特点被人们熟知,处于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非金融企业也可以进入金融领域,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逐渐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贵族”特性,催生了“自下而上”的金融内生化与平民化力量,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P2P网贷市场的兴起就是银行垄断地位被打破的重要证据,近年来我国网贷市场发展迅速, 2014年以来网贷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网贷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到2017年,P2P市场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近1.2万亿元。

1.2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脱媒

互联网金融对市场资源进行了更加有效的配置,使企业不再只局限于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在市场上借款变得愈发便利,互联网借贷、众筹等模式正不断推高直接融资占比。此外,支付结算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入贡献上占据较大比重。然而在现阶段,随着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首的移动支付的兴起,支第三方支付企业利用新型计算机科技手段通过各类产品与业务创新,正在对银行传统支付结算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市场份额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支付宝钱包在交易份额中占据比高达53.73%,以微信支付为首的腾讯金融以39.35%占比紧随其后,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则瓜分了剩余的6.92%的份额,这也充分说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打破传统金融生态,促进了金融脱媒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1.3互联网金融塑造全新金融监管格局

金融监管部门是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构成主体,它在金融系统中扮演着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角色。互联网金融常常同时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多个领域,同时,还触及网络安全等非金融领域风险监管。因此,原有的金融监管格局已经难以满足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这种形势下,需要监管部门重塑金融监管格局,出台更加严格的信用风险识别机制和程序,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有效的市场信用机制,确立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严防金融系统性风险。

2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金融会计的新特征

2.1会计核算自动化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也迎来了巨大变革,从手工金融到电子金融,服务时间和空间、服务方式与渠道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相应的,金融会计核算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核算自动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凭证的产生与保管、会计记账与核算、交易录入与传输、报表生成及分析等都由系统自动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2.2会计数据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获得了较快发展,这种形势下,会计数据的形式和来源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也对会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一是会计数据更新速度加快,甚至能够做到实时更新;二是会计数据内容多样化,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会计数据不仅包括传统的货币信息,还包括数字信息、语言信息、交易信息、图片信息等;三是数据来源多元化,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此金融会计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信息,还包括金融行业信息、监管信息等外部信息。

2.3会计主体虚拟化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并且涉足金融行业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虚拟化、网络特征较为明显,且重技术轻资产,其风险控制方式、经营方式、盈利方式等都与传统企业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形势下,会计主体虚拟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2.4货币实物一体化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商品交易和会计处理多是由一个以电子联机适时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系统完成。传统会计交易和记账环节相分离,而互联网金融将商品交易和资金给付统一起来,在完成实物交易的同时,交易各方利用電子数据交换,实时完成款项支付和记账工作。

2.5会计凭证无纸化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展现形式。传统会计主要通过人工填写单据和凭证的方式处理交易,并将单据和凭证登记在账簿上。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电子账簿、电子收据、电子发票、电子凭证等逐渐取代了手工的单据、凭证,账务处理自动完成,另外,目前电子签名已经得到法律认可,因此商品交易“无纸化”将更加广泛。

2.6会计人员复合化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金融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人员逐渐显现出复合化特征。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金融会计规则、系统设置、会计处理自动化等高度结合,这种情况下,金融会计人员必须兼备会计相关知识以及系统操作能力,同时,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这对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7会计信息实时化

作为交易联机处理、数据集中存储的电子化会计系统,会计信息将实时处理,会计报表可随时生成。被授权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信息,也可通过网络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发布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对金融行业带来了较大影响,这种背景下,金融会计的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信息实时化、人员复合化、主体虚拟化、数据多元化等特征,会计相关人员应认识到互联网经济下金融会计的新特征,及时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心,确保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薛艳青.大数据下管理会计特征转变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2]陆岷峰,史丽霞.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文化生态新特征[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05):8~15.

[3]陆岷峰,史丽霞.互联网金融、金融生态特征与新常态[J].金融市场研究,2015(05):61~70.

电子金融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世界电子金融的高速发展,为金融领域带来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优质服务。金融机构大面积的应用网络服务扩展了原有服务的范畴,但相比传统金融活动而言,产生诸多安全问题,这些带来了新的技术风险、可管理性问题,使其安全控制变得更加复杂。信息安全问题在电子金融尤为突出,电子金融领域中信息犯罪形势日趋严峻,防范电子金融中信息犯罪将十分的迫切。

【关键词】电子金融 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

电子金融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因特网上开展的金融活动,有网上银行、电子保险、网上证券交易、专业金融信息提供服务等多种形式。电子金融能为客户带来便利,为应用商开辟市场、提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使资本飞速流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金融呈现爆炸性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电子金融业务急剧增加,一个国家网上金融业务的整体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其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我国电子金融领域信息安全的现状

我国金融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历经了这么几个阶段:初期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网络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化信息安全管理等四个阶段。在当前阶段,对于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已是金融电子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刻不容缓、迫不及待的要求,以抵御和化解风险,统一处理安全问题的规范性程序,提高金融电子安全系统的整体防御能力,从而促使金融企业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金融电子信息安全系统法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金融电子安全系统已经成为投资-产出过程中的风险防范首要位置,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安全普查。全国相关的金融机构陆续成立了专门的安全防范机构,并重点加强对系统需求设计、投产、推广和软件开发等重点程序的监管和保护以及风险防范;在系统设计开发、防火墙选用、认证密码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是,当前的金融电子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隐患,具体是传递信息的安全隐患和业务系统维护的风险防范隐患。

二、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一)行业自律

行业或是客户自身的信息包括最敏感机密部分对金融机构而言往往是公开的,金融机构可以轻松的获取这部分信息,其中有部分信息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对信息保护,行业的自律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政府的监管只是被动的行为,防患于未然更多的在于金融结构的自律行为。

电子金融行业需制定一个有效的行业自律规范,从行业内部规范从事人员的行为总则,

争取将非法信息来源斩断。国外大多数国家在立法上对行业自律机制给予较高的肯定,我国其实也可以借鉴,进一步发挥行业自律在信息安全上的作用。

(二)金融信息监管

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基础。我国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如今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三个层面。但是,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管理机构存在多头管理,要求从金融信息监督开始为信息安全做好第一步。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在《人民银行法》等相关法规中将网上银行明确纳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监管的对象。其次,金融服务业消费者安全保障的投诉与受理机制欠缺,监管机构中缺乏专门负责金融消费者安全保障方面事务的部门,对于投诉问题没有从自律或者强制性法律机制角度进行规范。建议在我国因成立一个独立的电子金融监管机构,它独立于各个行政体系,采用直接负责制,这是由于电子金融领域如出现信息安全事故,它所牵扯的相关行政部门较多,地域范围较广,现有职能部门无法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管,该机构应对电子金融机构信息可审查,可回溯并构建一个评价体系,将其评价结果对外公示,对于那些信息安全保护不当的机构应给予惩罚,改变我国对信息泄露或是保護不当的金融机构只罚不惩的局面。

(三)信息安全体系

电子金融主要的运行手段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或是通信网络,必须要技术层面上保护其安全,传统的金融交易手段是基于柜台式、盘点式,早期电子金融只是较为粗犷的将原有的业务照搬于网络环境中,又由于网络是个开放的平台,所以造成了较多的信息安全事故,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有了迅猛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用户认证手段单一、支付手段繁杂、内网权限过大、设备更新过于频繁、客户端保护不够、异常行为监管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现应构建一个统一标准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将用户权限分割,将用户不常用或是对其信息保护有隐患的功能部分需转为传统的柜台办理,用户可对其权限进行缩减,提供用户常用功能及其权限。

用户认证需多层次的,一般的安全层次认证简单快捷,高层次需提供较多有效凭证方可使用。

网络模型要做到有效的内外分离,对外网要设置多层安全防范,不能以单一的防火墙形式存在,应具有动态更新、行为分析、危害恢复等功能。对内网必须将权限分割,无单一权限,在很多核心内容上应采用多人协同开启权限功能,防止某一个体权限过大造成过多损失等。

客户端应该附加对客户端安全的监察,如发现客户端存在隐患则尽到提醒义务,保护客户信息安全。

三、结束语

安全建设的研究一定要考虑到多方面,找到多种技术和管理方法,而不能只局限到某一种策略。单一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已满足不了行业用户保障网络安全的需求,防火墙、隔离卡、防病毒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评估技术、等级管理体系、安全认证技术、漏洞扫描等相互配合,构成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并能在稳定性及协同性整体配合上加强。信息的安全建设如今不仅仅只是技术的问题,更需要管理与技术相融合而发挥作用的一项系统工程。当然,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系统的管理以及高素质、高执行力的团队也是安全建设所必不可少的。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基于信息犯罪对电子金融领域危害的研究,合同编号:黔科合J字LKS[2011]12号)

(责任编辑:晏文)

电子金融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计算机在金融业务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开始对金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甚至整个金融业务的正常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发展过程、在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处理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的方法等问题出发,对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开始得到发展,这项工作经历了由最初的微机单机应用到后来的城市综合网络,自一开始的无组织的、分散的自由开发式的应用发展到后来的集中的、有统一领导规划的开发应用,自单一的业务应用发展到综合的会计业务系统,由一开始的单纯的营业系统发展到后来信息管理以及业务处理配套运用的不同的发展过程。在金融会计电子化的这一发展过程中,对金融会计的工作来说,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开始对金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甚至整个金融业务的正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发展过程

(一)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起步阶段

20世纪的70年代末期,我国金融会计电子化的相关工作开始得到起步,到80年代初期的时候这一工作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这段时期中,计算机开始在对公核算业务、会计制表以及储蓄等工作中得到初步的应用,这时候的应用系统大多是在DOS平台上进行单机运行,这时的硬件的选型以及系统的开发都没有得到统一,大多数软件系统的特点都只是停留在模拟手工核算上,目的只停留在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以及工作量,整个工作没有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一定的操作规范。

(二)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我国的各家银行开始对金融会计的电子化工作重视起来,各家银行都开始制定出本银行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在这一过程中,人民银行对我国的整个金融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也由此做出了一定的安排。在这个阶段中,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规模以及应用领域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具有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的清算网络得到了建设。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在日常的工作中开始将原来的微机应用的单机运行向网络运行过度,比如在一部分城市中可以办理同城清算网络以及城市通存通兑网络等相关工作,部分银行的业务应用领域开始从原来的单项业务向综合会计业务进行过渡,同时,银行中的硬件选型以及软件开发工作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得到了一定的统一,工作中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范也得到了建立。我国的人民银行总行在这时对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工作制定了发展规划以及远期的目标设想,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全国电子联行清算,同时,我国的财政部开始对会计软件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三)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规范与再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关工作部门对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各家银行开始建立本系统的异地电子联行清算系统,例如信用卡清算系统以及异地汇划系统等等。到90年代后期,部分银行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设立了本行的几种清算中心,相应的,我国的也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功能规范以及评审规则等。在这一段时期,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问题开始得到相关单位的进一步重视,在这里,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变成了在安全防范过程中的驻澳研究课题。

二、在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当下,我国在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过程中存在下列安全问题。

(一)在软件的设计以及开发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安全措施较少且安全级别较低

在现阶段得到应用的会计应用软件系统普遍存在在软件的设计以及开发阶段中重功能、轻安全或是安全需求较少等相关问题,大多数软件在设计数据库以及选用语言时对安全性能等因素考虑得不多,造成在投入运行后有大量的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例如应用软件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数据库呈现开放状态或是易于打开等现象。这些现象在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问世以及发展阶段的开发系统中存在较多,在现阶段,这些带有一定问题的软件系统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全的更新换代。

(二)计算机自身硬件安全性能不高

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在选型过程中对于硬件的安全性能的有关因素考虑得不够多,更加注重的是对于硬件的价格以及功能问题的考察。这一问题也与在选型时缺乏统一的金融系统的硬件选型标准有一定的关系。在这里,由于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不高而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会对金融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在机房的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计算机机房的设置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安全要求,但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场地或是机房的建设过程中这些要求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一部分县支行的机房建设过程中,应有的安全要求 并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设置专用的计算机房以及场地。

(四)网络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我国的网络建设时间比较短,缺乏一定的安全经验,从而暴露出大量的网络安全问题。其中,网络传输载体自身的安全性能并不稳定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较少等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最大。

三、处理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的方法

(一)在程序的设计以及开发阶段对系统安全措施的使用应得到一定的加强

业务部门在对系统业务的需求进行谋划的时候要对各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从而对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出具体的、明确的业务需求,对过去轻安全、重功能的做法进行改变。在软件的设计开发阶段中,可以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数据库或是严密的编程语言对软件进行开发,减少程序上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在对硬件进行选型的时候,尽可能使用运行质量好、安全性能高的设备,降低硬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尽快制定出关于金融系统软件的选型标准以及开发规范,特别要对安全规范进行明确。

(二)会计计算机在应用阶段的安全防范

首先,建议各家银行对本行的会计系统内的计算机房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如发现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整改。其次,各家银行需要对本行正在运行的会计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对于在系统设计以及开发阶段中未解决的安全隐患发现并解决,如有需要还要对原有的旧版软件进行必要的升级。第三,使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要对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工作人员去完成。所以,各家银行需要提高本行员工对于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会计系统安全问题的认识,相应的,各级的业务管理部门以及教育部门也要加强教育工作。

(三)加快对于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相关法规以及制度的建设工作,使电子化发展滞后的现状得到改变

有关部门应对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法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在征求有关专家以及国外的先进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以后一段时期中可能会出现的法规性问题做出相应的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尽快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与计算机安全有关的法规以及安全规范。同时,银行系统还要根据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特有的发展状况对已有的今日会计电子化规范及法规进行及时的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四、结语

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各家银行与有关部门要对这一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裴立公.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探讨[J].华南金融电脑,2010(01).

[2]张国昌.关于金融电子化安全问题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

[3]高双杰.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问题[J].金融会计,2000(11).

[4]钟敬鹏.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问题[J].华南金融电脑,2003(10).

[5]宋志国.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及内部控制防范[J].黑龙江金融,2008(09).

[6]宋志国.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及内部控制防范[J].黑龙江金融,2008(09).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电子金融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血脉,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对提升整个金融系统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完善的征信系统、互联网高科技信息技术、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程度、政府支持力度、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和系统风险成为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因素,目前金融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弱、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互联网金融存在运营风险、互联网金融信誉受损、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难易管控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健全监管体制、加强互聯网金融企业规模控制、逐步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健全互联网安全体系防范风险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供给侧改革;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垄断的格局,拓宽了资本融通的渠道,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随着各类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模式的出现,给社会公众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快捷的融资渠道,更是发挥了传统金融难以替代的优势,为市场经济增加了新鲜血液,促进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推动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是受益者也是执行者,针对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的研究,挖掘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分析

1.国民财富增加驱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随着国民财富不断增加,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消费者来讲增加了新的投资获利渠道,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影响着传统金融业务,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快捷和便利投资方式。社会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P2P、互联网支付、互联网金融投资、网络小额贷款、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受到社会公众的追捧,一定程度改变了社会公众的金融消费习惯,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需求增加。

2.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2019年“双11”天猫销售额达2684亿,又一次突破了商业历史记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源动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推动了零售业新模式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规模日益壮大,大数据、云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以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出现,广大消费者对微信支付、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广泛使用,使电子商务产业效率得以提升。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提高了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沃土。

3.各大电商巨头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

随着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竞争加剧,两个互联网商业巨头已将电商领域的竞争拓展到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京东以“自营电商、开放服务和金融”为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阿里巴巴则以“平台、金融和数据”作为主要发展,二者在互联网金融理财、电子支付以及众筹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由于电商巨头的加入使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格局发生巨变,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重大。

4.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加大

互联网金融平台频频出现暴雷现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对社会稳定带来威胁。2018年4月上海善林金融涉嫌非法集资600亿元,2018年5月8日北京中融民信被查封,2018年5月9日,广州的云联惠涉嫌传销。国家不断出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政策,进行专项整治,对一些地下钱庄及非法平台加大打击力度,对相关领域重大违法犯罪给予相应处罚,整治互联网金融混乱的现状,维护互联网金融良好秩序。国家提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要设定准入管理门槛和标准,并且进行严格监管预警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近年来中小微企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其数量占全国企业的70%份额,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的就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关键。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出现瓶颈制约其良性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成为促进小微企业法则的重要因素。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社会、家庭以及个人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也为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节约经营管理成本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中小微企业对融资需求,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二、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因素分析

1.完善的征信系统

征信主要指对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个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为合法信息使用者进行提供,有效帮助相关主体控制风险。我国征信体系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征信业务是进行互联网金融借贷业务的基础,能够使放贷者与借贷者双方信息透明化,使金融市场运作更加高效。金融征信问题是影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诸多隐患之一。目前互联网金融征信模式主要由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行业协会主导,征信体系不够健全,没有统一的征信标准,对于失信行为和私自泄露客户信息缺少严厉惩戒措施,征信成为严重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阻碍因素。

2.互联网高科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力源,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主要是借助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因此信息技术的创新升级对互联网金融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不可取代的重要因素。

3.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程度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有关互联网金融平台方面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断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国家不断出台完善有关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政府支持力度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政府把“促进互金健康发展”作为工作重点,2018年两会中政府继续将“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作为重心。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府提出在不断完善的监管体系下,进一步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和发展模式,不断完善监管模式和健全监管体系,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5.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和系统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科技与金融高度融合的产物。由于互联网属于虚拟环境,存在信息不对称透明度低等问题,信息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金融机构易产生资金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潜在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所有导致金融风险产生各种因素总和,也是金融危机的来源。有效识别和防范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和系统风险,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金融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弱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刚刚进入市场,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门槛低,一些非金融企业看好其发展前景,纷纷进入该领域。由于对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不熟悉,以及对互联网金融经营的模式和风险防范缺少经验,对金融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也难以及时纠正,最后导致经营艰难,有的企业出现跑路现象,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互联网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对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不足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中最大的短板,另外对网贷借款人没有规范成熟标准的信用审核评级体系导致出现死账,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投资人没有设立高进入标准,尤其是在众筹中的投资者进入门槛低,没有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价,投资者对金融风险的认知不足,对出现的违约现象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2.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

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比较晚,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都面临着政策、法律以及交易风险。原有金融法律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进行设定的,对于互联网金融中出现的法律纠纷,原有的法律法规不能奏效,限制互联网金融向健康可持续发展。央行和社会监管的力度不够,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较传统金融行业存在较大金融风险。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平台诈骗案件频频发生,私人银行账号被第三方平台所曝光,引起了全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我国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私人信息和隐私,这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相关法律的缺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电商小贷、电子货币等都存在不同类型的风险。

3.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难以管控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的特点,交易双方不在现实见面,只是通过互联网发生交易行为。因此如何判断交易者的真实身份、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成为一个难题,在信用评价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由于互聯网金融刚刚进入市场,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能力企业人员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资质,另外网络贷款多为无抵押贷款,导致信用风险难以控制。我国的征信系统不健全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还没有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信用中介服务范围小,不能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控保障。

4.互联网金融存在运营风险

目前国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准入门槛比较低,我国很多P2P小额信贷企业注册资金不足500万,但其交易额则高达数十倍或数百倍,其注册资金和高杠杆率极为不对称,存在高杠杆的风险,进而引发企业的运营风险。另外,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银行机构相比,处于监管边缘,互联网金融机构只是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用途,不审核投资人的资金来源,对客户的真实身份缺少有效的甄别审核。互联网金融交易行为具有隐蔽性,虚拟的网络环境为不法分子洗钱提供一个新的渠道,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反洗钱的监管体制。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安全是互联网金融的潜在运营风险,加强网络技术安全是互联网金融运营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5.互联网金融信誉受损

近几年,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频频出现暴雷现象,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出现倒闭现象,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失,导致公众对此产生了负面的舆论,互联网金融进入了寒冬,社会公众对此产生了怀疑,不敢涉猎相关金融产品。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互联网技术安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这两个方面是保障互联网金融信誉的基础。

四、解决对策及建议

1.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健全监管体制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刚刚兴起的行业,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涉及金融产品不断增加,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立法,特别是利用电子交易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保护电子商务安全性方面要明确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建立适合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将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互联网信用中介等纳入监管的体系中,合理分工,协调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以功能性监管模式为主,分工协作,将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客户信息的保护作为重点,保障客户交易安全、信息安全、投诉渠道保持畅通,反馈及时,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

2.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规模控制

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超速发展势必会引起资金的压力,合理控制企业的规模,避免资金紧缺出现财务风险。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设立风险准备金,避免出现客户集体取现带来资金压力,借款人出现违约现象。企业风险准备金可以用作最后的防线,给企业留下生存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

3.逐步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

征信系统是全面收集企业和个人信息,主要为银行信贷提供信息,我国央行已经建立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信用系统,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借款人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人,缺少相应的抵押品,这类群体很多在央行没有信用记录,所以有必要建立互联网与央行共享信息的征信系统,将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和出现违约现象的借款人进行登记在案,提高相关企业对借款人的审核质量和效率。

4.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创新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金融产品设计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形成差异化。对金融新产品要进行详细的介绍,消除消费者的顾虑,同时通过对自身企业营业状况数据的披露,取得消費者的信任。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只是把线下的金融产品放到网络进行销售,因此没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可以采用多样式设计防范利率风险。

5.健全互联网安全体系防范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缺少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设备会对互联网金融造成潜在的风险,积极开发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和硬件水平,完善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增强系统的协调性,与世界互联金融安全标准对接,不断进行规范,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加强风险的防范。

参考文献:

[1]张楠.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6(9).

[2]沈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J]. 经济管理研究,2019(10).

[3]刘英,罗明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中国市场,2013(11).

[4]杜永红.大数据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7).

[5]潘楚婷,张国普.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及金融创新探析[J].辽宁经济,2019(7).

作者简介:汤杰(1973- ),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电子金融论文范文第5篇

一、电子金融视域下银行业务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电子金融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给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另一方面也使银行在发展中可能存在诸多问题。

(一) 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

21世纪的今天, 电子金融发展势头日渐迅猛, 但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相对比较滞后, 比如存在国家层面对怎样规范区域电子金融网络行为缺乏完善的法律、电子金融参与者行为规范缺乏法律规定、电子金融的安全风险法律规范不健全等问题, 这就导致银行在发展电子金融时网络支付、网络安全监管、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容易产生风险。如果政府对以上问题没有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约束, 极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从而使银行在进入电子金融这一领域时会产生诸多问题。

(二) 互联网大数据掌握不及时

电子金融最大的好处即处理大数据较为迅捷, 而我国政府因为技术更新落后, 在处理互联网上的大数据时速度明显滞后, 导致银行在使用互联网大数据时存在一系列问题, 比如数据不透明、信息不通畅、采集的数据存在偏差等。所以, 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电子金融的同时也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技术, 及时、全面地掌握互联网的大数据, 这样才能使银行在处理数据和事务时不至于遗漏数据。反之, 如果政府对互联网大数据掌握不及时或不全面, 极容易出台不健全的措施约束银行的发展, 这便可能导致银行在未来的发展更加不顺畅。

(三) 银行中介地位被削弱

电子金融视域下, 资金借贷的双方对象不再像传统借贷那样受时空的限制, 借贷变得自由而快捷。仅凭借电子金融网络平台, 资金借贷的双方便可直接寻找、配对信息, 快速而方便地完成借贷, 即不再需要银行这一中介。除此之外, 电子金融网络平台上的借贷成本少, 几乎可以达到零成本。与此同时, 电子金融平台上还活跃着较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金融公司, 相比于传统的银行这些第三方中介凭借其放贷快、准入门槛低等优势, 逐渐吸引更多借贷者的关注和青睐, 从而严重削弱传统银行的中介地位。

(四) 传统银行优势不再

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促使新兴的金融势力日渐强大, 传统的银行由于借贷门槛较高、监管力度大, 资金成本高、对借贷对象评价严格度较高等等原因, 导致传统银行优势不再。在互联网的驱动下, 有借贷需求的用户更愿意使用具有“信息、资金、物流”优势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一方面, 用户凭借互联网借贷平台可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金融信息, 防止信息不对称, 从而更客观、专业地完成评估信息;另一方面, 用户绕过传统的银行进行借贷, 也可以凭借互联网借贷平台的优势降低资本运用和管理的成本, 可谓一举两得。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以往的借贷优势可谓被大大削弱, 传统的银行风光不复从前。

二、未来银行业务发展的应对策略

从前面的问题可知, 传统银行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主要受政府层面和电子金融层面的多重挑战。在今后, 为了保障银行业务良性、健康的发展, 我们必须勇敢面对挑战, 基于电子金融平台积极解决银行在发展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完善电子金融监管法律

从现阶段的法律来看, 我国电子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非常不完善, 甚至存在很多监督漏洞, 这导致不法分子趁此机会盗刷第三方支付平台客户资金、骗取互联网个人理财资金等现象频出。有鉴于此, 我国政府必须尽快出台电子金融方面的监管法律, 对借贷双方的电子金融行为加以约束和引导。比如, 政府应从电子金融和银行角度出发出台法律, 政府要扩大信息的搜集渠道、完善电子金融系统监管, 政府要明确金融平台监管部门的各项职能、规范化发展电子金融等。可以说, 只有政府进一步完善电子金融监管法律, 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渐良性化, 银行才能实现功能的转变, 并积极推动自身业务与电子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结合。

(二) 政府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征信体系能够在一定层面上遏制不良电子金融参与者的行为, 并在必要情况下对违反参与准则的不良电子金融参与者给予警告和惩罚, 从而净化电子金融平台。有鉴于此, 为了银行在今后良性发展, 我国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具体来说:一是政府要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明晰每个部门应负的责任, 在发展协调合作时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二是政府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 使用先进、全面的评估方法, 保证金融借贷双方高效运用金融数据, 并结合这些金融数据做出正确判断;同时政府还应在征信体系中重申互联网数据运用的威胁, 利用征信体系降低不良犯罪行为, 提高金融借贷双方的安全意识。

(三) 加强银行业务和电子金融结合

从长远发展来看, 银行业务发展离不开电子金融平台。这是因为, 电子金融平台操作简单, 借贷双方对接方便而快捷;而且, 互联网平台普及面越来越广泛, 这使借贷客户群体乐意接受电子金融。有鉴于此, 银行必然会受到电子金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必须寻找新的业务模式, 积极深入到电子金融平台之中, 以自身的资源为优势, 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营造健康的网络金融发展模式。

(四) 银行转变传统经营模式

为适应电子金融的发展需求, 银行必须转变以往经营理念, 形成新的经营模式。现阶段, 银行的经营理念还较为保守, 其主要针对的是大型企业, 面对大型企业的资金借贷效率高、边际成本低、资金筹集较多, 对小微企业较为冷落。而在电子金融平台上, 小微企业反而受到青睐, 成为电子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在未来, 银行也需要转变自身经营理念, 把目光投注到小微企业身上, 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以适应电子金融的发展。

(五) 完善电子金融平台客户群体信用体系

正如前文所说, 电子金融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电子金融给现代借贷业务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也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银行在与电子金融平台结合时, 可以通过完善电子金融平台客户群体信用体系这一手段, 规避互联网金融交易的风险。具体来说:一是制定借贷客户群体准入机制, 比如客户在进入电子金融平台时必须验证身份;二是监管客户群体的线上交易和线下行为, 对不同网络端口进入的客户群体进行信用评估和信用考核, 对信用良好的客户群体给予政策优惠;三是为电子金融平台的客户群体提供有效的借贷信息, 方便客户群体在复杂、繁乱的电子金融氛围中找寻安全、靠谱的金融平台。

三、结语

今天的社会, 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社会。在互联网环境中生存的银行, 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加强与电子金融的合作, 从而使自身健康、良好的发展。

摘要:电子金融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给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另一方面也使银行在发展中可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即对电子金融视域下银行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 以期提高银行业务发展效率。

关键词:电子金融,银行,业务

参考文献

[1] 黄建康, 赵宗瑜.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价值体系的视域[J].理论学刊, 2016 (1) .

[2] 周孟亮, 李明贤.普惠金融视野下大型商业银行介入小额信贷的模式与机制[J].改革, 2011 (4) .

上一篇:金融学类论文下一篇:货币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