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2024-02-15

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第1篇

通过本次实验验我进一步掌握了自己以前不熟悉的实验操作以及对细节的注重性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下面就以上几方面来写一下通过该次实训的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听老师实验前的讲解,因为该过程中有许多操作技能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对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我认识到显微镜使用的重要性,并不是说你会使用了就好了,而是要准确快速的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掌握技巧。比如观看载玻片时要找到所要观察的微生物时就要熟悉熟悉操作步骤以及调焦等技能。如果我没有熟悉这些技巧那就会导致观察所需的时间比别的同学多甚至有可能找不到所要观察的目标。该次实验不但让我学会可镜台侧微尺的校正更重要的是让更进一步的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已经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对于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实训,我认识到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起重要作用而判断微生物在水中的数量,种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该次实验要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假如因为自己的不谨慎认真导致检测错误有可能会让一些治病细菌超标从而危害到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固然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水中微生物菌群的测定,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认识到生物技能操作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严谨谨慎。首先在实验之前要确保所用的器具消毒灭菌。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杂菌的污染,假如被污染了就会导致测量数据不正确从而导致实验失败。通过第三次实验食品微生物的实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微生物实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该次实验我不仅了解到了什么是食品接触面微生物实验,掌握了食品接触面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本次实验堆涂抹法要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正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该技能还有救市平板暴露法也就是食品生产空气中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在放置平板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平板的放置位置以及取样的时候要避开一些空气流通的入口以及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要在5分钟左右。这些实验细节决定了实验的成

败。让我明白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不容忽视。

在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实训中我学习了平板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了其基本技能。了解到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获得所需要的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对于该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综合技能的要求较高。首先要准确的掌握稀释菌液的方法以及倒平板还有涂布等操作。涂布要求均匀,这样培养后菌落在整个平板表面才能分布均匀。平板划线要求快速,接种环在平板上迅速划动。整个实验要获得成功的话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有关操作技能还需要在实验过成中耐心,细心,操作过程要井井有条。实训5是发酵乳实验:通过该实验我掌握了发酵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还就是进一步掌握了菌种的制备,灭菌,接种等操作。本次实验还让我知道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因此对实验操作过程对于卫生的的要求更高,要获得最佳乳酸,要严格控制操作各阶段所需要的温度尤其是发酵温度,还有在食品工业上对实验更需要确保所用的器具要清洁,使用原料要优良,保持制作环境清洁。因此要求我们在平时操作过程中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操作台里操作前要用酒精擦手,操作过程中不要中途把手拿出来。最后一个实训是酒精的发酵,本次实验学习了玉米粉和固定化酵母菌发酵产酒精。通过实验掌握了酒精的生产过程和发强工艺并熟悉了操作方法。要使酒精发酵成功选择优良的玉米和采用符合生产要求的酵母菌中极为重要;制作固化酵母时一定要使酵母沉淀物与生理盐水混合均匀,。严格控制实验阶段所要求的温度以及PH且实验过程的器具要清洁。

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第2篇

1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完善硬件辅助

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活动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授课技巧。一方面, 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有轻松驾驭教材的本领;另一方面, 更要有擅长于电子电工专业所具有的操作技能, 熟练仪器仪表使用, 有准确快速分析实际电路故障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 提高自身素质。同时, 技能培训的教材必须紧密结合实际, 为此, 也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 深入生产企业对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解, 结合各生产单位的生产设备、实际技术特点和作业标准, 然后把这种方法结合书面教材加以运用。

2 推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自主地选择并确定专门的研究课题来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 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或老师安排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方案, 而是自主探索, 寻找最佳方案。在教学中, 改变先理论后实操的传统教学方式, 而采用先实操后理论再实操的新型教育模式,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例如,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的实验中,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否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进?你能否加上一些保护措施?比方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这样一来, 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 刺激其探究的欲望。总之, 职业中学电工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 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首先, 重点培养读图与识图能力。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不同, 但都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 都是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因此, 通过培训使学生们具备掌握各种电气符号、图形的含义和连接关系, 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及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其次, 侧重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能力的培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是电器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功, 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日常照明电路安装与检修的能力。最后, 侧重培养使用“电工三表 (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 ”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了解“三表”的基本结构和简要工作原理;掌握“三表”的常见故障维修;熟练运用“三表”检测各种电气参数。

4 规范操作, 培养动手能力

首先要注重学生电工实验技能训练。要求他们从一点一滴规范做起, 循序渐进, 并且根据电工实验的基本特点和自己的学习进行情况, 及时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要求学生操作达到规范化、熟练化、准确化。其二,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课题规定的器材中去发现问题, 并且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打开学生的思路;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进行有效地生产实习, 最后还要展开讨论, 做出小结。此外, 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5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实验课前预习理论内容, 熟悉操作步骤, 实验开始教师给学生做“示教”操作, 边演示边解说, 步骤分明, 对关键环节反复强调说明, 整体操作和分解操作有机结合。实验前的准备有时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准备, 包括实验的预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然后学生分组亲自操作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评价。在实验操作中, 教师有选择性发问, 让学生通过回答, 理论联系实际操作, 来强化记忆, 提高自信心。比如, 在电工技能教学中如何用无交流电流档级MF30型的万用表去测量某一电路中的交流电流呢?这一问题情境会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专业知识上来,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6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学

专业模块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继续学习的心理基础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学也可强化专业技能和实训教学。电子电工技能训练采用模块法教学, 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 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总之,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 电路模块中,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实习中, 我提前一周把介绍组成电路的低压部分的结构、作用、原理等有关材料发给学生。实训开始后, 引导学生先在实验台上用示波器观察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各个分电路输出波形情况,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

7 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既能将来自各种电子媒介的信息进行集成, 又允许教师通过编程主动的控制计算机, 完成教学任务, 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场面, 使之更加形象, 易为学生接受。特别在电工教学中,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演示文稿, 把难讲的、深奥的理论做成动画形式讲给学生,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其动手能力, 同时对理解理论概念、熟练操作技能、降低教学成本, 充分调动学员的视觉、听觉和思考, 提高培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但是, 它作为一项新的工作, 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 不断创新, 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摘要:电子电工技术是职业中学各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电子电工技术课程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 对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进行改革与创新, 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电子电工,技能训练,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余永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4.

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第3篇

由于生源的减少, 现在职业高中学生的质量不断下降。中职学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非智力因素较差。通过调研发现, 很多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聪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差, 同时心理上有自卑感, 学习、做事缺乏信心。总的来说, 他们是爱“动”, 却只会乱“动”、盲“动”。

面对如此的教育对象, 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是如何让他“静”下来, 学会理性的“动”。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是“约束”、“压制”等, 这些措施教学效果很差, 经常造成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

社会的需求与我们学生的特点的一致性, 给与我们一个新的启示, 教师是否可以通过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动”入手, 而以动“治”动, 从而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呢?

1 理论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深层的含义是:人的全面发展是包括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充分的发展, 而全面发展的第一层含义是唤醒自然历史过程赋予人的各种潜能素质, 包括生理、心理素质, 使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学习与全面发展”应用研究是通过3.3.3这一智能学具, 使受教育者在“玩的过程中”第一, 测查、训练、领悟规律——“三镜”的功能;第二,“模拟——演示——体验理论”——物化的功能;第三,多方结合建构体系——“立交桥”的功能。这种训练首先有助于学生手、眼、脑协调的各种快速操作, 在竞赛中提高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使身心全面、和谐和主动的发展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会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实现“教为了不教, 获得终生受益的效果”。

“学习与全面发展”应用研究的着眼点是促使以大脑为核心的身心的全面、和谐和主动的发展;其着力点是挖掘以大脑为核心的身心潜能;着手点是从训练反思着手。总之, 它的研究颠覆了以往的学习必须从“静”开始的理念, 建立了从“动”开始的立体教学, 为以动“治”动奠定了理论依据, 其效果依次为:开发大脑、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2 教学的实践

我校金融系的学生虽然没有进行3.3.3这一智能学具的训练, 但我认为:他们的珠算、点钞、传票、票币等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3.3.3这一智能学具初期训练的效果, 异曲同工, 实现“以动‘克’动”目标。

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 我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 从而得到一定的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2.1 以有效得动, 取代无效的动——由动变稳

职业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较差, 其特点是嘴爱说、手爱动, 动手能力较强, 但拿笔难。金融专业的四项技能珠算、点钞、传票、票币都需要动手, 而他们开始又都喜欢这些技能课, 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 确定明确的目标, 给予信任和鼓励, 用有效的动——技能训练, 取代无效的不良习惯的动, 促其发展。

2.2 以竞赛的动, 获得竞争意识形成, 自信心增强

每个人都需要赞扬, 都需要别人的认可。绝大部分职高学生在初中时扮演的是分母角色, 尤其是在学业上, 成功的喜悦似乎与他们无缘, 被赞扬、被认可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欲望。金融专业的技能, 所有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 更是那些好动同学优势的展示, 使获得成功变为可能。

在训练中组织了班内点钞、传票、票币、珠算的预、决赛。以赛促练。采取的方式是全班分六组, 先进行小组预赛, 每组取前三名, 目的是增强学生参赛积极性;然后进行半决赛, 最后进行决赛, 取前六名, 颁发奖状。奖状是成功的证明, 是被赞扬、被认可欲望得以实现, 更是自信心增强的体现。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为了能得到奖状, 课下练, 回家练,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那些从没得到过奖状的同学, 更是喜不自禁。为确保成绩, 自觉加强练习。参加金融系的技能赛, 参加海淀区的技能赛, 参加北京的技能赛, 一次次的比赛, 一次次的成功, 竞争意识形成了, 自信心增强了。

2.3 长期、紧张、快速的动, 培养了注意力的集中, 加快了做事的速度

职业高中学生成绩的不理想, 很大程度上是受注意力不够集中和做事速度较慢制约着。集体训练初期, 当发出开始口令后, 仍然有好多的同学在说话, 这一现象正说明了此观点。技能训练中, 做题的准确率, 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而口令发出和做题的多少, 是培养学生做事的速度。在训练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和做事速度的培养。一方面要求准确率;另一方面发出口令的时间越来越短。速度训练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做事的速度也加快了, 后面学生取得的成绩正说明这点。

2.4 以手、眼、脑、口等器官的齐动, 提高了协调能力, 增强了吃苦精神

金融专业的四项技能, 在训练时都要求手、眼、脑、口等器官有效配合, 注意力高度集中, 才能点对、打准。经过近两年的坚持不断的训练, 学生的动作协调了, 意志得到了磨练。既促进了大脑的发展, 又培养了吃苦精神。

3 教学的效果

以动‘克’动的教学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四项技能速度明显提高。学生从零起步, 通过训练, 速度明显提高。2008年4月北京市珠算心算综合技能鉴定中, 我班各项技能通过总人次有69人次, 其中通过中级的有10人;通过三项技能的有11人;通过四项技能鉴定的有4人。 (仅两次机会)

(2) 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升。从班级看:第一学期各科全及格人数占全班47.22%, 第四学期各科成绩全及格人数占全班83.83%, 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从个人看:一名点钞选手, 高一年级数学从没有及格过, 而且成绩较低。高二年级成为点钞选手后, 数学成绩有较大进步, 数学成绩不但及格, 而且逐渐上升, 高二期末考试成绩为71分。

(3) 非智力因素提升了。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学习算盘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懈, 每天都练习打算盘, 并且对每们功课都用上了学习算盘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利于培养个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让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 学会了细心、谨慎。珠算是一门需要记忆力很强的课程, 在此学习中我加强了记忆力, 提高了自己的心里素质, 在参加珠算比赛中, 更让我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学会了灵机应变等等。在长期的训练中我逐步的养成了细致、认真, 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刻苦、奋进的精神和坚强的性格”。

总之, 金融系专业技能训练, 有助于提高学生大脑的思维和反思能力;使学生学会认识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达到思行统一;有助于提高自信心, 并在学习和生活上发生相应的积极的变化, 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效果。由此可见, 教师们在面对困难时, 要学会转变思路, 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工作, 以动“治”动, 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依据“学习与全面发展”应用研究理论, 用金融专业的珠算、点钞、传票、票币技能训练取代其智能学具初期训练的作用, 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实现“以动‘克’动”目标, 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与全面发展”应用研究理论,技能训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扬玉英, 朱法良“学习与全面发展”技术通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

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第4篇

【浙江温州·nive169】:个人认为:真正的评课者,肯定是一个懂体育教育和懂体育教学技能的人。至于教学技能能不能用于实践,这就看人的本事了,会说但不一定会做!叫语文老师去评价你的体育课,你肯定会说他是外行。外行看的是共性的教育规律,如个体差异,也只有懂得体育教学的老师对于体育门道才有发言权。难道你敢说文科老师比你更懂得体育?评体育课比你更好?

懂得评课、看课,就等同于提高教师去学习其他教师优秀教学技能的能力。你的教学技能的提高,除了自己的积累,还可以通过吸收、内化的过程,在这种内化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评价和分析,然后依次、筛选和吸收。

教学技能的提高,不一定都是自己锻炼出来的,有时候是可以“看”过来的。但需要通过评课来筛选,那么评课就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良好手段,这种手段的探讨和挖掘,是很有必要的!

教研活动为什么要开展,难道不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展开的讨论吗?教研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是什么,不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吗?评课就是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不需要挖掘和探讨。

我们每个老师如果都是评课的专家,都去分析同事课的好与坏、优与劣,告诉同事如何提高上课的有效性,这对体育教学何尝不是幸事,就怕做不到。

最后我想说技不压身。评课技能的提高,对于吸取他人优秀教学经验、懂得分析对方经验的优劣、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于上课者来说,一个优秀的评课者,对于上课者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两全其美的评课,为什么不能在一线教师中广泛地讨论和挖掘呢?

【重庆·陈岳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组织大家课后不再用“评课”一词了。一般情况我都会用“小议一下”代替“评课”,这样上课者听起来好接受,对评课者要求低一些,教师与教师间感觉交流气氛融洽一些。使新教师不紧张,能够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点滴;老教师不保守,能够把经验倾囊传授。只要话匣子一打开,别愁没有高质量的东西,别愁不百花齐放。我一直坚持评课是上课的延续,不能把评课与上课割裂开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毛分开好比教学与教研分开。“评”的内容来自实践,“评”的思想来之实践,“评”的成果用之实践乃评课之实旨。

【甘肃兰州·瞿学维】:评课是一位体育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听(看)课结束后,每位教师都要评课,说什么、评什么、都会体现对这位教师对课的理解程度,比如体育课,评课首先注重整堂课的组织形式如何?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和组织是否到位?最主要、最核心的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如何?收获如何?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和身体锻炼效果如何?只要是与课堂相关的,评课时都应提到,并提倡学习好的方面。发现课堂的亮点,同时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我想任何一位老师都会对你的评课会认可的,真可谓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云南·刘再贵】:看了大家的讨论,真让我眼前一亮。工作近二十年,平时在校内外参加教研活动,始终是一种评课的模式,即成功方面、存在问题、值得商榷的地方,再无其它的变化。在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中,虽然有评课,但显得重视程度不够,相比之下更重视备课和上课,不会像大家提到的如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既有分析又有指导。又如邵教授提到的评课不一定要掌握运动技能,只掌握运动技能的理论、方法也同样可以评课,评课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同时也说明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是有区别和联系的。评课的教学技能掌握得好,理论水平高,上课一般的教师也同样能评好课。但我认为评课评得好的教师未必上课就上得好,相反,上课上得好的教师,我相信评课也不一定完美。虽然有些上课上得好的教师理论水平会差一些,但这种草根式、带着泥土味的发言评课更有说服力和研究价值,是专家们所没有的。正所谓实践需要理论作指导,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完善和升华。

【河南开封·若水轩主】:如果教学技能可分为课前设计、课中实施和课后反思评价等几个方面,我认为就目前而言,课中实施技能对教师是最重要的,也是青年体育教师最欠缺的。我们不妨把精力放在对课中实施技能的研讨上,如组织管理、讲解示范、纠正错误、诱导练习运用、场地器材布置、现代设备运用(原来发过这个建议的帖子,邵教授认为可放在下半年讨论,我现在感觉越早越好。)……评课确实是一项技能,尤其是教研员,必须掌握这一技能。许多体育教师怕被人评课,正是因为评课人缺乏评课的技能技巧。好的评课人评过课后能让人口服心服,让人收益匪浅,让人心情舒畅,这里面能没有技能技巧的存在?但评课不一定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有的教师一生中也没有碰到给别人评课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很会上课,但却不善于评课,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上好体育课。

【甘肃白银·赵楷桃】:评课能力,就是对课堂教学一种评价能力,是看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看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把自己的感受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评课要按照自己的思考既要评出课好在哪里,更要评出哪些地方有待完善、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在看课的过程中,要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中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学生的学习体验怎样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评课是一门学问,我们必须要用心去深入地研究;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更要相互去学习,相互去探讨,求得自己更大的进步,这才是体育教学论坛的终极目标。

【浙江杭州临安·风之脊】:本人觉得当前评课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1)评课标准,不同的评课标准,评出来的课是不一样的。个人觉得标准的制定应该与课程标准相符合。至于评课标准有没有必要统一,我觉得可以百花齐放,但要符合课程理念。关键是同一节课如果你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会众说纷纭,对于课的提高会造成不明确的观点。(2)评课目的与意义,常在教研活动中看到的情形是,说完优点说缺点,最后结论是好课好课,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改进;或者说要更改上课者的风格或者大部分的教学,不是站在通过细节的改动上,促进这节课的提高。(3)评课后的反馈。很多课都是一评了之,不再进行磨课再评,这样的课无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就是有无反馈的区别。另外个人最喜欢的是评这节课的教学手段,相应提出自己的方法,相比之下更有效。评课时思维火花的碰撞,应该集中在这里。以上不成熟想法,希望得到反馈。

体育教学技能专题第6期讨论内容之二:如何把握评课重点?

【点评】:对于评课是不是体育教师一种技能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评课只是对课的一种评价,并不能成为一种教师技能,其主要的依据是:有的评课专家根本就不会上课或者不是体育专业业内人士,也频频出现在评课的行列之中,直接影响了评课的效果,当然,这类现象在体育教学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有的老师则表示赞同,并认为评课也是体育教师的一种技能,其主要的依据是:上课虽然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评课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因为评课能反思自己,提高上课的质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不能把它绝对化,上课的确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而评课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进行的,有些老师并不一定要参与评课活动,也就是说这部分评课的工作不是每一个老师的必须任务。但从提高教师自身上课的质量与水平视角来看,评课可以通过评价别人来反观自我、警示自己并提高自身上课的水平。因此,评课技能的发展对于提高上课的水平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重庆·陈岳祥】:思想碰撞、交流沟通是评课原则。评课是课堂的延续,是上课教师课后反思的重要资料。个人认为评课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针对作课的目的进行探讨,促进活动具有实效性。(2)针对课堂的亮点、创新之处进行探讨,充分肯定作课教师的劳动。(3)针对有待商榷的地方进行探讨,真正体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4)针对具有推广价值、参考价值的地方进行探讨,为我所用,为他所用。另外,评课时,举出课堂细节说明观点,以理服人,以例服人。

【浙江温州·nive169】:评课的内容如下:(1)评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及理念;(2)评课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3)评课导入的流畅性;(4)评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评教学示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6)评语言组织表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7)评教学手段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8)评教学组织的流畅性和合理性;(9)评场地布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0)评教师随机应变能力及个人能力;(11)评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氛围;(12)评课的重大问题和亮点。

【甘肃白银·赵楷桃】:对一节课的评价要分轻重、主次,要根据每一节课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有所侧重。主要可从以下几个角度:(1)评教学思想。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所以评课先要看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主要包括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等等。(2)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是否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3)评教材处理。既要看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安排是否妥当。还要看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材是如何整合的。(4)评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教法是否多样,是否创新;教学手段是否现代化,是否为教学服务。(5)评教学效果。

【江苏南京·李安成】:主要看教学效果是否好、学生思维是否活跃、课堂气氛是否融洽、学生是否真正地学到东西,包括知识、思想、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的处理、理解、分析和实践运用能力。(2)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重点的突破能力。(3)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难点的突出能力。(4)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的创新能力。(5)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针对性的选择能力。(6)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实现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能力等。

【重庆·陈岳祥】:严格地说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的手段。本人认为,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所反映的应该是课程比如课程的目的、意义、内容、实施、评价等组成部分。评课如果离开体育课程要求,剩下的就是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包括业务素质),例如教师仪表、教师神态、教师的声音。如果这样,评价体育课就与评价其他学科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本人认为,评价体育课堂必须有一个大前提不能违背,即不能离开体育课程。

评课重在达成共识,肯定创意,是对课堂技巧、课堂艺术的一种赏析。评课不是对照评课表简单地打打分,或者搬理论漫天阔论、或者捡个芝麻狠狠咀嚼、或是隔靴捎痒泛泛而论。评课重要的是把课堂出现的一种表象进行深刻剖析。笔者认为,评课应该从五种视角出发,对作课教师把握“课堂”做剖析,把课评“实”和“适”,从而推动体育课堂教学。(1)教师的视角:是教师与教材交流的过程。(2)学生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3)学校的视角:是教师与学校文化的交流过程。(4)学科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科性质交流的过程。(5)有效实用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科功能交流的过程。

【甘肃白银·赵楷桃】: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评课要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为目的,倡导平等交流与探讨。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评课时应该注意:评课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授课教师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评课语言;要抓主要矛盾,该浓墨重彩处要泼墨如水,该轻描淡写处要惜墨如金;要抓住关键、特色细评,多鼓励、多商量、少批评,诚恳地交流看法,共同探讨解决对策,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体育教学技能专题第6期讨论内容之三:评课能力应如何培养?

【点评】:评课的内容与视角有很多,在网络讨论中,老师们各抒己见,谈论了很多不同层面的观点,有的老师认为应肯定优点、发现不足、提出对策;有的老师从教师的视角、学生的视角、学校的视角、实用的视角等提出了评课的重点所在;有的老师则提出了几个评课的基本点: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提倡创新,培养个性,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等,以上这些观点都为评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评课是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专业交流与教研活动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但对于如何进行较为合理、相对科学的评课,皆有不同的说法,而要统一各类评课观点、解决科学评课的问题,目前仍然是一个难题,需要继续深化研究,并逐步完善。

【甘肃白银·赵楷桃】:教师评课技能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师首先要学习有关评课方面的理论知识,如评课的目的、意义、内容、原则等。(2)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优秀教师请教、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积累更多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3)多看,多听,学习专家的讲、评课讲座,常作听后记录,仔细琢磨,反复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4)多参加各类课的授课与讲评活动,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更好的有用知识。处处留心,持之以恒,汇小溪成江河,长此以往,会有更大的提高。总之,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讲、评课的方法和技巧,以充分发挥评课的教学诊断功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湖北荆州·全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需要包容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哪怕只着眼于一点的评价方式。当下千篇一律的评价模式、千人一面的“优质课”,是不是我们用“培训”的手段,导致评课视角趋同、能力相近、品鉴无异的结果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江苏镇江·华向阳】:本人认为提高评课的技能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1)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评课需要运用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公开课予以分析,评课者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评课的视角、深度及科学性。青年教师只有尽快夯实专业基础,丰富教学阅历,才能在公开课活动中“站得高、看得远”。(2)评课建立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之上,深度参与公开课既是客观评课的前提,也是评课能力形成的态度保证。(3)地方骨干团队(主要是县级)的带动是评课能力提高的推进器。

【浙江宁波·andychar】: 多看——多看评课相关的理论书籍与资料;多交流——与看课教师的及时评课交流;多学习——学习专家的评课方法、观点;多总结——不断总结评课的经验,提高评课的能力。

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更是直接以学生毕业之后即能直接上岗为目的。在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研究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具有时代意义。本文从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入手,结合“工学结合”对课程教学要求的主要原则,探索英语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和应用英语能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高职教育“以实用为宗旨,以学生为根本”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工学结合;改革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高职处与全国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了“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该基本要求强调,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以适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高职英语作为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如何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应用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相适应?这是值得每位在高职院校进行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一)教学基础设施短缺,课堂教学模式传统守旧,脱离人才培养需求

目前有很多高职高专学校是由中等、中技或其他中等学校升格的,升格后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教学设施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存在多媒体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导致英语教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新的教学理念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如:教室紧张、师资短缺,多媒体教室的短缺,等等。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比较注重词汇、语法知识的讲授。手段单一,方法呆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从而也限制了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进而影响了对学生英语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动力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选定是以入学考试总分优劣录取的,对英语并不做特殊要求。加之有相当的生源来自农村地区,这些地区英语教学设施及条件相对落后,师资水平薄弱,学生基础差,有些学生的中学阶段英语就没有系统学习,普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相比较其他课程,对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目前短短一年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补上基础英语教学的空白,任务相当艰巨。如果英语基础过于薄弱,则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各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削弱后期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

(三)高职英语教师教学功底薄弱,专业知识匮乏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很多刚刚升格的高职院校在英语基础课程教育方面师资紧缺,再加上很多教师也只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如此教师队伍很难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很多教师授课就是把课文翻译一遍,简单讲授一些语音、语法知识,很难与学生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教师自身对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就不高,进行相关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是困难。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原则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而缺乏实际的操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考试成绩可能很好,但实际工作能力却会很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学生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也正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在此背景要求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符合以下原则:

(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首先,它旨在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即“实用为主”,同样对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学生,我们不仅仅要传授一些实用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而且也要强调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够用为度”强调的是我们的英语教学要“精”而非“泛”,不提倡“填鸭式”的一味传授知识,而是考虑学生的水平和实际实用情况后,对教材以及教材中的内容加以挑选。“够用”不仅仅要求“刚毕业时够用”,更要追求“终身够用”。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高职期间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来使新的知识信息有意义。学习是一个内部过程,它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使用这些知识的动机。学院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学生必须尽力来接近这个目标。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相当重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将学习者和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上,真正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三)强调开发学生语言应用技能的原则

工学结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在将来工作岗位应用语言工具来帮助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这包括与使用目的语的人进行交流、阅读专业文献等的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培养都考虑进去,当然也包括高效地形成这些技能的策略。

三、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改革策略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既要体现英语学科的特点,又应该结合学生实习单位的需求,富有针对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完善:

(一)增加英语教学硬件投入,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增加英语课堂教学硬件的投入,在课堂教学时,广泛应用多媒体形式教学,从而加强学生在听、说、读、写及翻译多项技能上的训练。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表达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所谓语言技能,简单的说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通常指的是听、说、读、写及翻译等能力,更准确地说就是言语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从来就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而应从应用交际这个角度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从实用的角度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良好的实训机会,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掌握好这门语言技能,使其实实在在地融在英语学习的每一步中。

(二)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渗透

以岗位所需英语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要彼此融合、互相渗透的,使英语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两者的融合。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基础英语课中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将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而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基础英语的教法。“工学结合”的英语课堂教学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法,开展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精讲多练,多提问,多组织课堂讨论,还需将基础与应用有机结合。关键是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单纯接受理论知识为运用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具体落实到课堂授课就是:多问为什么,少讲是什么;多讲翻译方式,少给标准答案;多给学生口头造句和自由发挥的机会,少由教师从头到尾唱独角戏等。对于一些比较单调枯燥的内容,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在讲解专业术语词汇时,一些重点词汇要求学生自行查字典或上网学习,并以问答或考试的形式进行检查。由于专业词汇有出现频率高,学生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如此以往,学生不仅能掌握词汇的用法,而且逐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样,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和学习身边出现的一些产品说明书或英文介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并让学生场景模拟。

(三)英语教师须注意提升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

为切合“工学结合”所需,英语老师要对授课班级的专业有所了解,既要明确这个班级的专业大方向,又要熟悉这一专业对于英语的要求如何,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如何等方面。教师必须掌握这些材料,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如在一些句型操练时,可以穿插专业名词,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可以采用一些实用的专业文献,内容不能太难,但要有典型性。在一些教学图片、道具、场景的选择上,要尽量往专业靠拢,培养学生在专业岗位场合使用英语的感觉。在教学句子长、结构复杂的专业英语时,也可按基础英语的分析模式来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及宾语来简化句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基础英语教学的听说训练方法,从简单的练起,让学生用英语简单地描述,并逐步加大句型难度和词汇广度。

总之,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实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

参考文献

[1]龙德毅.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天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2]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3]郭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终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5]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周来顺]

上一篇:专业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