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论文范文

2023-04-07

农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应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新农村;作用

收稿日期:2007—09—15

项目来源:山东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J06W55。

作者简介:赵新亭(1957-),男,汉族,山东省定陶县人,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三农问题”与农村职教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建国以来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教育培训条件差,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过低,知识面狭窄,观念陈旧,安于现状,进取精神不强,其创业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的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甚至有的靠国家救济度日。目前,我国每年创造的利润多数是靠自然资源取得的,靠人力资本获得的利润很少,这样一种状况必然导致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过度消耗,从而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发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将其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后,农村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由于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门的积极工作,通过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培养了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实际劳作的素质高、技术好的实践型、技能型人才。在农村,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过程中,参与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培训群体的创业潜能正在日益显现出来。

2.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着误区。农村职业教育究竟是以为农村学生升学服务为目标,还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的培养服务为目标,在此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一种观点和做法是:把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定位为为农村学生升学服务,这就导致农村职业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淡化了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从而使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难以实现。另一种观点和做法是:把农村职业教育定位为帮助农民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村职业教育仅局限于为传统农业服务;二是农村职业教育仅局限于为本地就业培养人才服务;三是农村职业教育仅局限于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服务,忽视了大批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些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也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

第二,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没有改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许多人只是把职业教育看作是补充教育,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在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着,他们看不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质内涵及其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仍然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与技能的培训与操作,导致农村职业教育与现实要求不相衔接,由此也加深了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轻视,从而引发了农村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问题。

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相当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大、见效慢,难出成绩,因而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缺乏热情。一些地方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占整个教育投入的比例过低。

第三,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材老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受教育者很难学到新知识、新技术,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很难用得上。

有些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完全放弃了涉农专业,盲目开设一些所谓的新兴、热门专业,不管是否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目的只是为了能有生源,致使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商业化、随机化、普教化,失去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另外,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也很突出。目前,由于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比普通学校教师低,经济收入也不高,因而许多优秀人才不愿到职业学校任教,致使职业学校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

二、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战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新型农民,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最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而在这些方面,农村职业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低素质劳动力相对过剩。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大国,农村人口总数达到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劳动力达4.8亿人,其中有2亿左右为剩余劳动力,而且,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每年都会新增一批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总数和剩余劳动力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年限平均为7.3年,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2%。在农村外出流动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52.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3%。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有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有0.13%,接受过短期培训的有20%,三项合计才仅有23.53%,而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则高达76.47%。农村劳动力接受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较少、素质偏低的现状,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必然要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村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使每一个农村劳动者都能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充分挖掘其创业致富的潜能。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要求,健全并完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多功能地推进。要树立先培训后就业的观念,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要按照面向“三农”又不局限于农村的方针办好农村职业教育,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和课程,确定具体办学模式和途径,深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

2.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我国有2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以后每年还会新增1000万人,这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积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实现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首先,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向城镇转移的农民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为其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创造条件。其次,在职业教育培训中,要使职业教育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已转移到城镇的农民成为遵纪守法、文明守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奠定基础。再次,农村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三农”,大力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从源头上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只有依靠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科学的手段来管理,才能实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也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要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应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起着关键作用。广大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的直接参与者,是农村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农村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不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提高农业的科技装备水平,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就会受到影响和阻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注意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而且还要注意改进其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力求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次,农村职业教育应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和信息咨询。有效、快捷的科技指导和信息咨询是农业产业化顺利推进的基础和关键。农业的产业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农业的市场化进程。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机构,拥有大量的农业专家和技术员,他们不仅掌握着农业方面的科技知识,而且还了解农业的最新走势和农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因而有能力、有义务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和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信息保障。

4.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手段和设施装备农业的过程。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武装农业劳动者的过程,也就是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村职业教育要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就要面向农业现代化,构建以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农业中专学校或者地、市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农村职业中学、市县电教中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以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分工明晰、城乡一体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机动灵活、注重实效的原则,调整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结构,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

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首要的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使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要真正把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办成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和劳动力转移开发的培训基地,先进农业科学研究、推广的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信息服务中心,以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夏金星,彭干梓.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2)52-55.

〔2〕胡艳辉.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三德”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28-32.

〔3〕刘春生,苏敏.职业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11.

〔4〕贾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150-152.

〔5〕刘诠路.“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6,(6B)33-36.

农村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中职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培养农村先进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农村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和中职教育中存在的关系的进行研究探索,力求找出一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路径或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职教育;农村经济发展

引言:

实现乡村振兴计划主要需要人才,这对我国农村中职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落实培养农村人才和农村教育发展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等计划。我国农村中职教育目前还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对职业教育认知不到位以及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限制,针对这些情况要采取相应对策进行破除,使中职教育可以健康合理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乡村振兴和中职教育存在的关系

农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和城市以及城镇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任重而道远。而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有着不错的影响,“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全面建设农村教育发展[1]。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有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职责,加强中职教育建设可以有效推动人才的培养和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所以,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一环,中职教育要和农村教育系统形成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保障农村中职教育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人才,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中职教育提高积极发展平台,同时也为农村地区的职教功能高效发挥提供重要的实施环境,从而为建设更好的产业结构打下基础。针对以上情况来看,中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乡村振兴下中职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多方协调,完善制度建设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很有的制度不健全的地方,要通过多主体协同建设,打造完善的农村教育功能。并且对农村经济发展具体特征进行分析,培养多元化优秀人才,以农村发展需要为核心进行定性培养,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職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例如:在经费制度上,要以农村中职教育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体系,对专项项目进行相应的资金制作,同时保证每一笔教育资金的使用都可以受到农村社会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公共性;在招生制度上,为提高中职教育生源的质量,更加高效的开展学生后续保障工作,各教育部门应当协同工作,做好招生核查工作,并制定相关的农村宣传工作,吸引更多人才进入中职学习,为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保障;在教资考核上,要严格按照职业教育资格考核标准和要求,确保中职教育的工作正规化和规范性,让中职教育可以更好的运行。最后,在多方协调共同努力下,完善制度建设,为促进中职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储备。

2.转变教学观念,摆脱传统思想束缚

中职教育在农村传统思想中还是有一定认知偏差的,要想顺利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从思想上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这要求,社会和政府部门要担起相应的责任,对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全新认识和重视,传统的教学系统中对普通教育比较重视,而对职业教育却有一定的轻视,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教育部门要以身作则,重视发展农村中职教育工作,并且根据本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有效推进中职教学的健康发展;此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优点,通过自媒体和网络以及电视等渠道开展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可以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改变心中的偏见,端正自身的态度[2]。最后,中职学习要积极改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强化教学水平,提高中职教学的专业水平,基于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下,通过中职教育的观念更新和质量提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更好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培养需求,在中职教育中要打造出优秀的职业技能专业教师团队。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提升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路径,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背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中职教育中的师资力量建设应该有高度的重视,这也是为培养学生优秀技能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了更科学合理的建设师资团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点,加大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的录取机制进行改革,根据农村相应的政策优惠进行灵活多样的转变,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可以投身到农村职业教育工作中来,不断的充实农村职业教师团队;此外,要合理利用当地企业资源,聘请企业中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的技术骨干来到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第二点,中职学校要建立起相应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机制,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提供保障,鼓励教师积极进行专业技能的探索更新以及学历提升。第三点,呼吁建立农村职业院校定向培养机制。对有意向到农村职业院校工作的高校学生以及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定向培养,为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充足的师资力量保障[3]。第四点,对农村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合理的薪资评定。完善的待遇水平和合理的薪资评定以及晋升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农村职业院校教师的稳定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教育部门要按时、足额的发放中职教师薪资,并且对教师薪资通过合理科学的评定进行比例的增长。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该持续发挥中职教育的关键作用,对农村中职教育提高就业保障和资源支持,让中职教育可以最大化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对于教育部门和教学工作者来说,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优化教学工作,落实早国家教育需求中职业教育的推进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洪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科学咨询,2020(49):166-167.

[2]贾玉莲,丛国勋,潘荟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7):273.

[3]冉于平.基于乡村振兴的中职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21,18(11):126-128.

备注: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资助

农村论文范文第3篇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都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可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对焦作市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成效

(一)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成效

近年来,焦作市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截至2018年,全市经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58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0家、省级示范社29家、市级示范社176家;成员货币出资额26.8亿元,以货币出资成员46252户、土地经营权折价出资3737户、其他资本出资59户;入社成员12.43万户,普通农户755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850户、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成员户4136个、企业及其他成员户1144户;5589个合作社中,种植业3129个、林业432个、畜牧业1282个、渔业37个、服务业570个、其他29个;土地股份合作社105个;辐射带动农户40.5万户;2018年,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12.8亿元,统一购买投入品6.06亿元;拥有注册商标合作社300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71个、创办实体54个、开展电子商务18个、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6个。焦作市农民合作社获河南省知名品牌5个,占全市农产品知名品牌的38.4%。

近年来,焦作市农民合作社为成员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价值累计达25亿元,为成员降低生产成本1.9亿元;统一销售各类农产品30亿元,为成员增加收入2.7亿元;成员户收入比非成员户收入高出22%以上。涌现出了以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孟州市黄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示范区共利种植合作社、武陟县豫北黄河鹅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一批管理规范、产品质量优、带动农民增收显著、产业带贫明显、在全国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发挥了合作社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的重要作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一农产品规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家庭农场发展现状、成效

截至2018年,焦作市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891家,焦作市农业农村局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2家,经推荐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20.49万亩,户均经营面积234亩,是一般农户经营规模的50多倍。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4.47万亩,占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的11.6%。全市891个家庭农场中,种植业794个、畜牧业25个、种养结合11个、其他61个;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18亿元,其中销售100万元以上45个;拥有注册商标11个,获得农产品质量认证6个;家庭农场户均纯收入13.3万元。家庭农场经营逐步规范,经营效益逐步提升,涌现出修武县绿棵家庭农场、金丰家庭农场、博爱县瑞辉家庭农场、杨天琪家庭农场等一批先进典型。家庭农场作为新兴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升级版的家庭经营单位,正成为焦作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经验启示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促进了焦作市农村繁荣发展,涌现出以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典型,以博爱县春冠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互联网+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典型,以博爱县富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循环农业典型,以温县裕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小麦种子繁育典型,以武陟县豫北黄河鹅业合作社为代表的规模养殖典型,以温县岳村乡红峰怀药合作社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典型。家庭农场在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約化、商品化经营中,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作用明显,涌现出以金丰家庭农场、瑞辉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粮食规模种植典型,以绿棵家庭农场、三源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特色种植典型,以依依家庭农场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典型。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对焦作市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济活动,一是推动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将农户的承包田承租过来,集中转包给合作社成员,开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5万亩。其中,以合作社为载体推动土地流转20万余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6%。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4.47万亩,占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的27.5%,是规模经营的主力军。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以农民合作社牵头的“一村一品”专业村30个,发展形成了一批蔬菜、水果、食用菌、四大怀药、肉鸡、生猪、花卉苗木等产业集聚区和特色种养带。二是推动了农业品牌化发展。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在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创建农产品品牌,扩大了市场份额。三是推动了农业标准化发展。合作社将全体成员集中起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商标注册,有效克服了农户分散经营无法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的弊端,提高了农产品的标准化作业水平,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

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济活动,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合作社集合全体成员的生产需求,形成规模采购和批量供给,通过集中购买生产资料,节约了交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合作社成员的收入高出一般农户22%以上;家庭农场多数有自己的晾晒、贮藏、烘干设备,生产手段比一般农户先进,全市家庭农场户均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二是提高了销售价格。合作社集合全体成员的产品,形成批量供给,提高了市场谈判地位,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同时,与批量需求方直接进行产品交易,减少了产销环节和中间商盘剥,削减了销地与产地的价格差距。三是拉长了产业链条。合作社集中成员资金,开展精深加工,既避免了产品集中上市价格低的问题,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四是获得了二次返利。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年终依法进行股金分红,获得二次返利。

(三)促进了农民素质提高

一是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合作社聘请专家,对成员就标准化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家庭农场主多数是各级农业部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对象,整体素质高于一般农户。二是提高了民主管理意识。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成员按照一人一票的原则,对合作社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参与和集体决策,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成员专注于发展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变农户个人闯市场为组织起来集体闯市场,逐步在广大农民中培养和强化了集体观念,提高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和进行互助合作的能力。三是强化了市场契约观念。农民合作社在团结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过程中,使农民的品牌观念、信用意识不断增强,更加注重按照契约和合同组织生产销售;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通过章程和各种制度的约束以及接受培训教育,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四是优化了乡风习俗。经过农民合作社的长期合作教育和有效管理,在广大农民当中,爱国爱社、敬老爱幼、科技致富、扶贫帮困已经蔚然成风,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转变乡风民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培养了互助合作精神,普及了现代管理制度

合作社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的管理层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具体运作中成员按照一人一票的原则,对合作社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参与和集体决策;成员专注于发展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变农户个人闯市场为组织起来集体闯市场,逐步培养和强化了民主、互助合作的观念,体现了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为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闯出了新路。

家庭农场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地位不改变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营,解决了目前小农户粗放经营对土地资源浪费的弊端,实现了农民不出门依靠土地致富的效果,家庭农场主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将成为焦作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焦作市的农民合作社经历了14年发展,存在数量大、规模小、发展不平衡,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大多数合作社没有开展业务,空壳社、僵尸社现象大量存在,在管理体系、指导体系、合作社内部运营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民合作社业务主管部门不明确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依照本法规定,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由于法律对合作社的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完全明确,现实工作中出现多头管理、按行业各自管理现象。各行業除农业部门外多数部门缺乏合作社管理的知识和专门人才,对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不利。农业部门内由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但目前农经管理部门特别是县乡农经机构不健全,承担的工作任务重、内容多,对农民合作社的管理不到位,规范化建设严重滞后,导致绝大多数农民合作社徒有虚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示范社的评定标准与现实脱节

一些现实中非常优秀的农民合作社,按照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标准却无法达到。各级示范社的评定标准死板,与实际严重脱节。示范社优秀带头人短缺,多数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困难。

(三)扶持政策不完善

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要出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政策,目前除国家税务部门出台有政策外,金融部门的具体支持政策还没有明确,致使合作社发展瓶颈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没能很好解决。

(四)管理队伍与合作社发展要求不适应

目前全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基本是由各级农经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承担,由于农经管理部门日常工作还要承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繁重的任务,不能保证对农民合作社的及时管理。

(五)家庭农场示范体系不健全

目前,家庭农场的概念农业农村部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开展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家庭农场示范体系尚不健全。

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

学习借鉴北京市的做法,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在县级成立农民合作社的专门指导管理机构,加强农民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和规范化建设,避免多头管理、谁也管不好的现象。特别是要尽快完成机构改革,明确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市县两级建立农民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尽快完成对农民合作社的清理工作,纯洁农民合作社队伍。

(二)实时修改各级示范社标准

各级示范社的评定标准要与时俱进,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额比例分配的原则要灵活掌握。凡是通过统一投入品供应,减少成员生产环节成本;统一加工、包装销售成员的产品,增加成员产品销售收入;通过统一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农产品消费的需要;实现民主管理,严格按照成员大会通过的章程管理的合作社都应该肯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就可命名为示范合作社。因此,各级示范社的标准及评定办法要与时俱进、适当修改,标准根据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确定。尤其国家级示范社的标准要综合考虑合作社类型的广泛性,尽量做到全覆盖,操作性要强。

(三)出台鼓励大学生到合作社就业政策

鉴于农民合作社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建议出台鼓励大学生到农民合作社就业的具体办法,确保大学生在农民合作社安心工作,指导带动一批规范管理的合作社示范典型。

(四)完善家庭农场示范体系

建议国家层面评选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家庭农场特别是从事粮食种植的示范家庭农场发展。

(五)启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培育计划

政府应设立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专项资金,树立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先进典型,重点扶持其发展壮大,使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六)加强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建议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焦作市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充实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人员,确保经营管理工作事有人干、责有人负,确保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这两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率先实现焦作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走在全省第一方阵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焦作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经师)

农村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参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研究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建立相应VAR模型,选取河南省1985—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运用ADF检验、滞后期判断、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对其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结构在农村经济增长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农村经济增长是农村金融效率提高的原因,这种“需求遵从”以及农村资金的外流阻碍了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河南省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VAR模型

一、引言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10多年来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扮演着资金动员的重要角色,在新的普惠发展理念框架下探究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准确定位农村金融,对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许多国内学者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1]基础上对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功能、效率、制度体系及其与农民收入、农村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姚耀军、严太华、曹小春、陈文俊等多数学者基于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数据,假设不同影响因子选取金融和经济指标,通过VAR、Pagano、VEC等经济计量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法、Granger检验、协整分析、回归分析等,定性和定量研究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因果关系及因果方向[2-6],得出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作用不明显;也有研究得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各项指标和农村经济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效率和经济的增长有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增长却对农村金融影响显著,且存在区域差异性[7-8]。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一定假设,来探究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中农村金融的影响作用。

二、理论模型和变量指标选取

(一)相关假设

为了探究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农村经济增长中农村金融是关键影响因素。

假设二:农村金融发展的构成要素有规模、效率和结构。

河南省农村金融资产主要由流通货币、农业上保险保费的收入、乡镇公司债和乡镇企业的公司股票市值构成,其农村资本市场作用很不明显,信贷规模很小,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缓慢,故而本文以正规金融中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非正规力量微弱化。

假设三:财政支农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财政支出构成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主要部分。

(二)相关变量指标的选取

1.农村经济发展指标。人均GDP和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两种主要度量方法,参照此方法并根据河南省農村实际情况,采用“(第一产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农村人口”来衡量,一方面在于农村GDP数据繁杂难取,而“(第一产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农村生产部门创造的非物质增加值)*90%=农村GDP”,另一方面,这是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概况,且与农民收入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农村总的GDP在计算时会存在的变量叠加或漏选问题。

2.农村金融发展指标。第一,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资产规模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选取农村存贷款余额之和与农村GDP的比值来度量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介于农村金融数据的难获得性,本文用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之和来作为农村贷款余额,用农户储蓄存款与农业存款的加和作为农村存款余额,这里农户储蓄存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所吸收的农户储蓄存款。第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金融发展效率指的是金融中介将存款转化为贷款来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效率,衡量金融效率高低的指标主要有:储蓄率、投资效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为避免单一指标的选取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采取综合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农村金融效率:

此处参照王莹[6]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这三部分权重比,储蓄率:投资效率:储蓄投资转化率=0.09:0.45:0.45=1:5:5,折算出河南农村金融效率水平。第三,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农村经济结构主要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产业(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属于农村的主要企业,也是乡村经济活动主体,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用“乡镇企业贷款/农村贷款余额”来度量农村金融发展结构。

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极少部分来源于农村银行支持,从广义金融角度来看,财政支出是财政性金融的分支,是基于支持“三农”问题给予的专项补贴,故而本文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加入模型考虑,用“财政支出数据”作为参考指标。

(三)理论模型的建立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取对数处理,并引入金融要素变量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做控制变量,建立能够代表金融发展状况和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VAR模型如下:

在这里,用q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NX1表示农村金融规模,NX2表示金融效率,NX3表示金融结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用NTZ表示;其中,μ0是常数项,γ是残差项,μ1、2、μ3、μ4作为回归系数。

三、相关实证分析和检验

(一)数据的来源说明

本文共收集河南省1985~2014年间29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分析,《河南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河南农村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网》是数据的主要来源,本文所利用的数据均进行了取对数处理,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数据的稳定性和降低所选变量异方差性,最后用Eviews7.2处理相关数据。

(二)实证分析与检验

1.单位根检验。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首先要检验序列数据平稳性,基于减少偏差原则,本文将选用ADF检验来探究选取的指标数据是否平稳。根据T统计量分析可知道,对数序列数据都不平稳,一阶差分后,Dlnq、DlnNX1、DlnNTZ在5%水平上显著平稳,DlnNX2、DlnNX3在10%水平上平稳,符合ADF检验,序列可以看做是一阶单整,即I(1);由此验证了本文选择的数据是符合标准,存在经济意义的,接下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

2.协整检验。用Johansen檢验来进行协整检验,首先用AIC和SC准则来确定最优滞后期,得出最好的自回归阶数,以确保协整关系的可信性统计。

因为对变量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模型系数反应的是半弹性影响。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每增加1个单位,q会有0.3153个单位的提高,金融发展结构每优化1个单位,q有0.4030个单位的提高,而农村固定资产贡献率是30.36%。

3.Granger因果分析。由以上协整检验知,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那么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导滞后关系以及关系是单向还是或双向?我们用Granger检验进行分析可知,农村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的P值为0.0186、0.0466,拒绝原假,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其他P值均大于0.05,都在5%置信水平下接受无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原假设。

4.方差分解。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动态影响路径可以用脉冲函数捕捉,我们用来分析农村金融要素对农村经济增长能带来怎样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解将每个扰动项对VAR模型内因变量的相对影响程度计算出来,了解各个变量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NX1对q有正向冲击效应,第2期达到峰值,前4期波动大,呈倒U型,之后基本趋于平稳,说明河南当前阶段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经济影响稍明显,有约25%的贡献率。进一步由方差分解数据知,在长期关系里,除q的自身变动影响外,NX1、NX3、NTZ起到较重要的影响作用,最后分别占30.4195%、9.7379%、9.7157%。而NX2只能解释3.7065%的基础货币波动。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一,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原因在于为经济增长提供金融资源基础性条件的同时,增强了用货币作媒介的经济交易范围,加速了货币的流转,使经济交易更容易实现。

第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微弱,说明河南农村金融市场还处于靠量的带动来发展,也间接说明河南省农村金融效率不高,从长期来看,不能适应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短期来看,农村经济增长却能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但金融效率却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原因,也就是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增长,两者存在“需求遵从”的关系。再从图1可知,河南省农村资金有外流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第三,优化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作用,原因是乡镇企业项目资金的引入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繁荣活跃农村经济。

第四,农村固定资产即财政支出的增加,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作用趋于稳定不明显,农村投资环境差,农民眼界局限,投资方式效率低,不能高效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仅靠政府财政资金给予支持从根本上是解不了问题的。

四、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河南农村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农村金融规模和结构的影响,金融规模的扩大和金融结构的优化能极大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河南农村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但经济的增长却是金融效率提高的原因,两者的“需求遵从”关系以及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影响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需进一步优化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建立河南农村金融资金反哺回流机制,提高金融发展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市场自我调节机制,使农村金融体制在根本上得到完善,进而扩大农村经济增长中农村金融的影响作用,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Smith,G.Financial St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men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155-213.

[2]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5:24-31.

[3]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4(32):103-114.

[4]严太华,曹小春.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1,84-87.

[5]陈文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3(29):41-46.

[6]王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18-25.

[7]焦兵.东、西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1):70-72.

[8]黎翠梅.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09,3(33):75-80.

作者简介:魏雪燕(199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与农区发展。

农村论文范文第5篇

艺术教学的归宿是人格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是美术教师的天职所在。他扎根农村美术教学二十载,一心扑在“自由美术”的研究中。他认为,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自由人格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特质。他所倡导的美术教育教学就是塑造“自由人格”的工程,是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的工程,他就是刘永永老师。

刘永永,男,1997年8月分配到余姚市小曹娥镇小,2009年调入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2010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骨干教师,宁波市“晨风奖”艺术教育先進个人,宁波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省优秀辅导教师,余姚市二、三、四届学科骨干。目前出版专著两部,《美术生成性教学》由浙江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参与编著五部。五十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中国教师》、《师资建设》、《中国篆刻·书画教育》、《浙江教育报》、《小学德育》等报刊杂志。二十多篇学科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得一等奖。主持的课题《小学美术作业小组评价策略》获得浙江省二等奖;《小学美术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美术作业六环递进模式的研究》、《快乐成长,和谐发展》、《美术教师“一体化”课程领导的研究》、《让美术教学自由灵动》等多项课题成果,获得宁波市一等奖。

在农村美术教学这块沃土上,他辛勤耕耘二十载,无论是教育科研,还是课堂教学以及带徒工作,他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担当,扎根农村学校,投身农村教育,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他所倡导的“自由美术”,以“生成性教学”为载体,提出“以弹性预设为前提、以课堂策略为手段、以形的优化为重点、以信息处理为过程、以目标考评为机制、以教学智慧为纽带”的“六元”教学策略。在浙江省农远工程、与浙师大教授面对面活动、宁波台州省级教研活动、宁波送教活动等省市级活动中,多次执教公开课,推广“自由美术”理念,获得各界好评。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身体力行,访名师,勤学习,不断树立新的发展目标,是浙江省特级教师“骆建钧”特级工作室和“周信达”特级工作室的主要成员,他用积极向上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青年教师。他指导的青年教师中,谢烨老师执教的《卡通宝宝》获得全国优质课二等奖,浙江省优质课第一名,并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余姚市骨干教师。陶远、张慧、金建成等五位教师获得余姚市教坛新秀一等奖、优质课一等奖。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他积极构建“自由快乐”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之一。毕业的学生在他的影响下,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健康阳光,积极向上,不少学生成为了美术教师和艺术专业工作者。

上一篇:高铁发展论文下一篇:农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