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2024-01-09

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是产科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近两年来,我们针对医疗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讲行总结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从重视思想、明确目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做法,以预防、杜绝因护理工作而引起的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产科护理差错;防范;护理管理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内部以及医院和患者之间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资源不足,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医患关系的商业化、人性化、法律化趋向等,作为一名产科护士,为预防差错的发生,要做好如下措施。

1 提高助产技术

1.1 助产士的素质差异大

由于低年资聘用制的助产士增多,加之剖宫产的比例增高,平产接生机会减少,致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处理问题,潜伏的安全隐患增多。

1.2 助产技术操作失误

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为有创性操作,且很多操作需要手法和经验灵活运用。有些操作技术根本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也无法在直视下进行,只有心领神会用“心”来操作,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母婴安危。

2 重视医德医风

2.1 服务态度生硬,用语不当

孕妇临产后心情难免急躁、恐惧、孤独,她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呵护。但有时在工作中能听到“生孩子是自己的事,我们帮不了你。”等等诸如此类生硬的话,这无疑对孕妇是一种无形的打击,产后一旦母婴病情有变,则引发纠纷。

2.2 服务工作不到位

入院宣教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对病人的隐私不够尊重,对病人的主诉不够重视,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纠纷。

2.3 病历记录方面

(1)对产程观察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处理措施;(2)缺乏医护在治疗护理上的沟通,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3)产科病历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笔误。

3 防范对策

3.1 健全质控网络,实施三级质控

一级质控由本科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主要是对当班的工作进行自控、互控,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改正;二级质控由科室质控小组、兼职质控员、护士长组成,主要对高危人群、高难度的治疗护理进行重点监控;三级质控由护理部组成,对二级质控上报的护理差错进一步分析、核实、讨论、定性。

3.2 加强管理制度

3.2.1 质控网络不健全,安全意识不强 不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时,突击性地进行全面、质量安全回顾性检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另外在发生护理缺陷或过失时,个别同志隐瞒过失行为,不及时上报,延误处理时机。

3.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特殊病人,安全防范制度不完善,危险地段无安全警示标志,有病人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的隐患。

3.2.3 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引发纠纷。

3.2.4 对住院病人管理不严 由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迁就、照顾、放弃原则,最后导致不良后果。

3.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3.3.1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必须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同时要遵循护理制度,执行医嘱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保证孕妇和新生儿在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的身心安全,认真遵守护理制度,避免发生护理差错事故,促进孕妇安全康复。

3.3.2产科护理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学会自我调整,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在互相学习、支持、尊重中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科学安排休息时间,真正做到快乐工作,自由生活。

3.3.3护理人员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孕产妇,来医院看病的孕妇社会背景都不一样,职业和角色也都不一样,产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不能存在任何偏见。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找所有患者的共同点,护理态度一定要真诚,从内心尊重孕产妇,更好地促进护患关系之间的协调。

4 护理管理

4.1 完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本科特点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入院安全告知相关内容,对常见急危重症提出应急预案,对新生儿、孕产妇等高危人群制定意外伤害防范预案[1]。病人请假实行经治医师审批签字,家属申请签字制。规范了平产的处理常规、程序,新生儿沐浴的处理程序,完善了产房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明确规定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一旦发生差错纠纷必须以群体的力量面对,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4.2 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注重专科知识学习

医务人员要不断自我完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因而,除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外,科内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由经验丰富的老助产士、老护士轮流授课,讲理论、谈经验。对新上岗的年轻同志进行岗前培训,临床带教、试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选派青年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助产士、护士的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

4.3 加强人文关怀,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人文关怀是指在医护过程中除了为病人提供必须的医疗技术除外,应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2]。护理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良好的护患交流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用礼貌的用语、热情的关爱、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信赖。

4.4 重视产科病历记录,提高书写质量

病历是医务人员诊疗活动中对患者健康状况和诊治过程的全面原始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应认真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做到如实记录,及时记录[3]。

总之,由于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把高度的责任心和优秀的道德品质、精湛的专科技能、敏锐的观察力、认真的工作态度贯穿于每一项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克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孕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实践证明,只要护士在思想上重视,时刻把孕产妇安危放在心上,严守操作规程,遵循护理法规,同时,在科室实施全面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就能有效减少科室中护理纠纷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勾宗惠.健康教育在护理差错事故纠纷中的防范作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88-189.

[2]张瑞珍,杨玉霞.浅谈护理差错事故的成因及管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1(27):165.

[3]刘冬.预防护理差错事故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9):12.

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接诊的产妇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评价组和传统组,传统组给予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干预,评价组给予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评价组产程观察准确率及产妇满意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护患沟通时间长于传统组,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短于传统组,会阴切口感染率及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评价可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程度,使产妇获得更为安全、规范、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 护理质量; 评价; 产科

Effect Observation of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bstetric Nursing/LIU Xiao-r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4):078-080

【Key words】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Obstetric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Jiujiang 3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2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医学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实际需求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因此,必须提高护理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1]。妇科作为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同时其科室也是迎接新生命到来的重要场所,产妇对该科室护理质量的要求也相应增加。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依据患者实际获得护理效果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定量评价,可有效反馈、发现临床实践中的偏差和失误并进行改进,有利于持续、高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和素质,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5]。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本院通过给予产科产妇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本院产科接诊的产妇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评价组和传统组各76例。评价组:年龄24~36岁,平均(27.46±2.5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49±1.12)周。传统组:年龄23~35岁,平均(26.81±2.24)岁;孕周37~40周,平均(38.22±1.11)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给予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如监测产妇身体状况、指导产妇生活饮食、言语安慰产妇不良情绪等,评价组产妇给予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质量评价小组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责任护士为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组长作为指导和核心骨干,负责理论的宣传、教育、监督等工作,并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组员作为实践途径,负责提高自身护理知识、技能等,同时主要负责日常产科工作的实施。

1.2.2 护理质量评价表制定 由所有小组成员共同查阅护理质量评价相关文献、知识等(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国际护理学杂志标准等),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和产妇投诉资料,制定护理质量评价表相关实施工作、评估标准、奖罚制度等具体内容,同时针对实际反馈情况作出相应的改进[6-7]。

1.2.3 护理质量评价实施 将护理质量评价表置于护士站显眼位置,便于护理人员查看,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前须回忆或查看工作所需内容,务求将有效的护理服务实施到位,同时积极主动完成护理工作,增强与产妇之间的互动。组长们定期对护士工作进行现场抽查,监察护士工作情况,查阅护理文书、病历等资料是否无误,依据表中制度给予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并依据实际情况改进护理质量评价表和培训内容等。

1.2.4 护理质量评价反馈 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在发现问题后,应当记录并汇报组织,专家团和科室护理人员需共同进行探讨,作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解决问题,同时组织护士开展学习,提高综合护理能力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所有产妇产程、护患沟通时间、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分泌结束后开始计时)、会阴切口感染情况、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及产妇满意度(产妇分娩3 d后给予自制产科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进行调查)[8-9]。满意程度评价标准:产科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主要包括技术操作、知识宣教、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等方面,总分为100分,<70分为不满意,70~85分为满意,>85分为非常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护患沟通、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比较 评价组产妇产程观察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护患沟通时间长于传统组,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护患沟通、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比较

组别 产程观察准确

例(%) 护患沟通时间(min/d) 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min)

评价组(n=76) 71(93.42) 28.76±9.16 17.25±6.34

传统组(n=76) 62(81.58) 21.03±8.14 24.61±6.83

字2/t值 4.87 4.74 4.91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会阴切口感染、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比较 评价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会阴切口感染 新生儿红臀

评价组(n=76) 2(2.63) 1(1.32)

传统组(n=76) 8(10.53) 8(10.53)

字2值 3.85 4.25

P值 <0.05 <0.05

2.3 两组产妇满意程度比较 评价组产妇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70,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满意程度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例) 满意

(例) 不满意

(例) 满意率

(%)

评价组(n=76) 39 32 5 93.42

传统组(n=76) 33 28 15 80.26

3 讨论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医院在护理质量上面临创新性、有效性的管理要求,这促使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11]。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其护理方法、态度及护理效果等客观表现,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存在直接的关联[12]。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产科产妇疾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严重时可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产科重点关注的问题[13-14]。护理质量评价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评估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并督促其进行相应的技能提升,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15]。

研究发现,在管理模式干预过程中,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相关质量评价标准,可有效、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进行问题总结,有助于发现护理人员或管理环节中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及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方案,以推进护理工作的进行。同时,对于护理人员技术及操作技能低下,通过多途径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有利于促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的产妇产程观察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模式干预的产妇,前者护患沟通时间明显长于后者,母乳喂养早吸吮开始时间明显短于后者;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及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模式干预的产妇;表明护理质量评价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对产妇的护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母婴护理需求,间接改善了母婴结局,有利于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此外,本研究发现,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干预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模式干预的产妇,表明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可有效引导护理人员重视产妇利益和需求,使护理工作更为贴近产妇的实际身心需求,有效营造了良好的护患氛围,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评价可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程度,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和满足母婴健康需求,使产妇获得更为安全、规范、满意的优质服务,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隋伟玉,魏丽丽,孙黎惠,等.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9-1472.

[2]马文,梁敏.心脏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3):191.

[3]刘书华,王红梅,王传凤,等.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6):18-20.

[4]郭佳华,赵洁,杨衬,等.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3):143-144.

[5]过敏芳.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7):271.

[6]李小倩,叶金梅.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隐患[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94-96.

[7]兰秀秀,黄小红,李巧平.层次分析法在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32-33.

[8]张春芳.绩效考核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5):454-456.

[9]潘继红,叶宁,周立平,等.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0):50-53.

[10]张春芳.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4):356-357.

[11]盛晶莹.SQ测评法对改善产科护理质量的综合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89-90.

[12]张颖.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8):508.

[13]张程,张晓舞.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57-58.

[14]赵依芳.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25):2371.

[15]董秀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88-89.

(收稿日期:2015-03-05) (本文编辑:王利)

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产科护理是比较容易出现不安全问题的工作,需要从全面的角度进行安全管理和规范,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便于能降低安全问题发生概率,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通过护理管理措施的一系列推广,能够有效降低产科的护理安全问题,对于产科的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分值得推广相关措施。本文探讨了产科护理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及对策。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加强产科患者的护理服务以及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此外,加强型护理服务以及管理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工作。因此,加强型护理措施和管理方案可以广泛应用到相关生殖医学护理工作中。

1产科护理中的潜在安全隐患

1.1产科工作性质

产科护士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前来就诊的产妇病情复杂,可预见性较低。护理人员的配置与病人对护理需求比例严重失衡,使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护理服务不周全引发护患纠纷。

1.2护理人员自身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产科的护理人员大多数不是助产士,专业知识不全面,产科技能操作不熟练,专科抢救流程不熟悉,在应急抢救时的配合能力差,导致抢救不力产生护理纠纷;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能力,不能防范风险,安全隐患较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对待产妇缺乏热情,冷漠的对待工作,上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病情不仔细,言语或行为不当,都给患者或家属带来不满,这些都是护理安全隐患。还有一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差,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执业范围不明确,在护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1.3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缺乏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体系的法律法规不重视。在执行护理操作中工作作风不严谨,缺乏职业危机感,忽略职业中安全隐患。

1.4产科环境、仪器设备

产房病人流动性较大,且探视人员较多,易使空气质量不达标。产妇本身就是弱势人体,免疫力较正常人低,易被外来病原体侵袭导致医院感染发生。部分产床因消毒措施未做到位,当急产产妇需要使用产床时就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1.5患者方面的安全隐患

孕产妇不同于其他科的患者,她们大多认为分娩的过程是很安全的,所以都不愿遵守产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产科护士的要求配合不好,并且存在着私自外出等情况,容易发生胎盘早剥等意外情况,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另外,孕产妇由于怀孕所致的身体变化,也会对心理产生明显的影响,孕产妇的情绪变化较大,容易激动和发怒,并且每个孕产妇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以及复杂性也不同,护理方法就会有相应的变化,这也是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一个原因。

1.6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在产科护理中,护理工作记录书写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因此,进一步规范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记录的书写,加强护理人员对规范书写护理记录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记录书写的监督和考察,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立即整改,提升护理工作记录书写的规范性。

2完善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对策

2.1制定并严格执行产科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产科护理质量监控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管的力度,保证每项制度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此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对护理安全的认识,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真正体现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要完善护理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奖惩机制,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并关心护士的日常生活,使每个护理都能愉快的来上班,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2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

首先要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能够规避风险,保护自己。其次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增强其服务能力,强化理论知识培训,使产科护理人员更新护理知识,扩展其思想的广度,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最后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增强责任心,培养爱心,真正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孕产妇的配合程度

针对孕产妇的特殊性,产科护理人员要加强护患沟通,强化对孕产妇的健康宣教,结合每个产妇不同的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以消除孕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并提高其配合程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4不断加强对病历的管理力度

病历是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医生治疗方案的依据,对医生、患者非常重要。针对因反复调阅病历导致病历遗失的现象,产科应加强对患者病历的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开始普及,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电子档案存档,既减少了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以使医生随时在电脑中查阅病历,省去了反复调阅的过程,不会造成档案的遗失。

2.5加强规范化流程,保证护理安全

在产科特殊工作性质的环境下,科室管理制度应尽可能完善。护士长可根据科内护理人员的经验互补原则进行人性化责任分配,使护理人员之间分工明确又保持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加大力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中随机考核,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习惯,时刻按标准流程实施规范化操作,并且让护理人员明白工作的核心价值,增加安全意识的理念。

2。6落实围产期健康教育

采用知识小册、宣传栏、孕教课等多种形式增进产妇对分娩、妊娠有关知识的了解,并采用“一对一责任助产”形式,加强护理人员同产妇的沟通,以尽量避免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产生误解。同时,指导产妇正确面对分娩所造成的不适感,帮助其缓解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在产后采用床边包干责任制的形式,对产妇实施心理疏导,以促进心理负担、躯体症状和精神刺激的改善;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导其同新生儿接触、交流,并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的照顾环境,以增强和培养产妇的自信心。

2.7护理环境的营造

①对病区设施和环境进行检查,产科设置安全门,并对探视人数和时间进行限制,以对人流量进行控制,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②最大限度减少加床,避免盲目收治产妇,制定弹性入院制度,使收入院和出院的办理更加具有计划性,以减少安全隐患,并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母婴安全和健康逐渐受到社会各届的重视,也逐渐成为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由于产科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受到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服务对象、产科护理工作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下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時也是近年来医患纠纷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全面二胎政策出台后相关现象造成的护理人员资源不足和护理风险加剧问题,通过分析分娩人数与妊娠综合症增加等因素,提出产科护理加强沟通和培训、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产科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为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字:全面二胎政策;产科;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近些年全面二胎政策在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推广,生育二胎的目标人群逐步增多,特别是一些年龄较高的人群占二胎生育很大比例。既有的研究表明,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大,生育过程出现的并发症和瘢痕子宫情况逐步增多,对母婴安全构成影响。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步开放,如何更好地运用护理管理策略,应对新政策下母婴安全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二胎政策实施后产科护理管理相关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1.面临的问题

1.1分娩人数增长造成护理工作人员配备不足问题加剧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在越来越多的省市地区逐步实施,我国未来的人口总量目标也在不断攀升。据统计,政策落地后有约1.5亿家庭成为政策目标范围,从而带来了短期的人口增长高峰,使得年平均分娩人数增长超过3500万。陡增的分娩人数给当前的产科护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长期积累的生育需求在短时间内得到释放后出现的医疗服务需求突变,给护理人员资源安排带来困境。据业内有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助产技术人员比例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低水平,全部专兼职助产医护医疗人员配备仅能达到每千人口0.09人,而如果仅计算助产士,则只能达到每千人口0.05人,人力资源缺口非常明显。

1.2妊娠合并症的增长造成产科护理风险加剧

产科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在日常工作中面临较大的投诉风险,患者在产科就诊或生育过程中,一般由于心理因素、情绪状态等影响,精神较为敏感,因此很容易产生医患纠纷或护患纠纷。既有的资料显示,产科的被投诉或纠纷案件能够达到总医疗纠纷案件的20%以上,是各科室中排名较前的被投诉科室,特别是在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35岁及以上的高龄产妇比例从以前的6%增加到10%-15%,从而造成很多产妇分娩时都处于瘢痕子宫状态,再次进行妊娠时会有很大几率出现并发症,如胎盘前置、子宫破裂、瘢痕处妊娠、产后出血等,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能够达到无子宫瘢痕产妇的8倍以上,产妇年龄问题、并发症问题和斑痕子宫分娩问题,严重导致了护理风险的增加。

1.3基础硬件配备不足造成母婴安全风险加剧

医疗设备、临床床位是医院医疗资源的重要表现和核心指标。但是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孕产期患者数量的持续攀升,很多高危产妇的住院率较普通产妇更高,由此导致医院医疗资源出现了紧缺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产妇的病情变化,母婴受到的危害较为突发,很多即便能够快速办理入院,但是入院后相关设备和环境资源不能满足产妇需求,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不满较大,从而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另有一些高危产妇由于危险持续时间较长,需长时间住院,造成医疗资源的长时间占用,对医院资源的紧缺问题带来不良影响。

2.护理管理对策

2.1争取政策支持

有关社保和物价部门应当充分沟通和协调,正确调配剖宫产和顺产的报销比例,合理安排生育政策性补贴,从而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规范医疗资源的使用。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在人才管理和绩效分配上给予进一步科学支持,更多的开展母婴安全健康项目,为助产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职责,将执业范围和从业资格纳入到助产专业职称与晋升评价机制,从而更好的推助产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2.2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三级信息网络建设

医疗系统应当更好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各级医院加强配合,将医院接產助产有效衔接,从而将更好的实现医疗资源合理搭配,形成一、二级助产机构对低危产妇和正常产妇进行接诊、三级医院对高危产妇进行接诊的优化格局,最大限度的保障助产资源的合理使用,加快床位周转和医疗流程的优化。业内应当不断加强三级信息网络建设,使得孕产信息及时实现共享,通过关口前移管理措施,加强高危妊娠的追踪和共同管理,从而更好地控制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出现。

2.3做好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医院应当关注产科护理人员资源调配有关事项,通过合理搭配人才队伍、稳定激励措施等提升助产士工作的积极性,针对当前助产士学历职称现状,积极引进高学历助产士,完善助产护理队伍,通过政策上的引导,加强产科绩效管理,通过承担责任与绩效考核的挂钩,更好的调动助产士工作积极性。从薪金保障制度着手,完善助产工作过程,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和助产人力资源储备效果。

2.4规范产科护理人员专科培训

医院应当加强产科护理人员培训工作,通过优化培训方案、规范培训更好的培养护理队伍,特别是对于低年资护理人员要重点加强培训,快速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基本业务素质,重点完成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培养,提升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快速识别急危险重情况,通过专科护理人员培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专业特点和临床能力,通过制度将相应职责完善成为考核标准,更好的发挥护理骨干作用,正确树立护理榜样,从而带动其他护理人员不断完善工作过程。

2.5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培训

作为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应当不断强化所有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可能出现医患纠纷甚至法律纠纷的情况,要及时给予识别和判定,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在当前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后,妊娠并发症显著增多,导致的临床护理风险显著提升。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当加强相关卫生法规和护理安全知识的宣教,引导护理人员正确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我保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不断提升其工作责任心,从而更好的按照相关政策严格执行。

2.6构建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医院应当着手构建护理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管控体系,通过制度约束和风险管控,实现护理质量的精准控制,更加科学的制定专科护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从而带动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必要时采取PDCA等分析总结方法,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

3.结语

总之,在全面二胎政策开放实施后,产科及产科护理工作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随之而来的生育高峰期给产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业内应当不断加强风险研判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更多的完善基础资源配备、医疗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护服务供给能力,从而更好的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朱艳.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0,15(16):163.

[2]马雨鸿.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3):89+91.

产科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服务对象;减压;工作质量;

1. 服务对象比较特殊

护理服务的直接对象为是女性, 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 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妇产科护士本着对母婴安全负责的态度, 护士须密切观察产程和婴儿的变化, 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 并根据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抢救措施, 所以护士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

1. 1 工作量比较繁重。

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繁琐的工作, 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 产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其它科室的护士更加繁重, 由于妇产科的患者相对来说住院时间短、患者周转比较快, 并且对护士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 因此妇产科护士要有较稳定的专业技术素质, 人员相对固定, 编制不足, 轮班和夜班频繁更换, 三班倒生活无规律, 扰乱正常人的生物钟, 影响产科护士正常的生活, 容易使人疲劳, 影响工作, 长期以往, 产科护士的身体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1. 2 对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以及职业价值感低。

护士临床资历比较浅, 工作经验相对有限, 对专科护理知识不熟悉以及对专科疾病知识有所欠缺不, 心理素质相对不稳定, 特别是刚到工作岗位上的产科护士, 在遇到紧急情况, 比如阴暗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刚刚投入工作中往往赶到信息不足, 精神緊张, 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 工作不能做到位时就会产生焦虑“内疚”缺乏自信等心理紊乱综合征, 从而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根据研究表名, 编制不足、工作待遇和工作超负荷也是对护士产生压力的主要因素。和其他方面的职业相比, 产科护士常需要培养更多的耐力。同时, 产科护士还需要对患者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这是职业素质的体现是社会大众对产科护士的要求。

1. 3 患者家属的不理解。

孕妇到产科医院就医时, 因为涉及到孩子往往家人的情绪比较激动, 到医院后迫切希望能尽量缩短产程, 快点生下孩子, 有些家属医学知识缺乏, 觉得一有宫缩就能生下孩子, 还担心宫缩疼痛会给孕妇带来伤害, 所以对妇产科护士的要求就比较高, 严重的可能对产科护士进行人身攻击, 这样就给产科护士本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1. 4 工作环境的因素和自身的因素。

妇产科病访里的环境较其他病访不同, 病房经常听到婴儿的哭声和孕妇痛苦的呻吟声零乱, 往往是一个产妇有一大家子人来陪床, 产科护士往往在和家属的交涉过程中发生冲突。还有就是产科护士的工作往往是在家属的眼皮底下进行的, 有的家属会对护士进行这样那样的挑剔, 影响护士的正常工作, 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随着提倡高质量的护理模式的实施, 对产科护士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学历的考试和评定职称往往给产科护士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对自身的期望也是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护士在心理素质培养上有一定的欠缺, 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压力从而对工作造成印象。在日常工作中, 产科护士的护理工作得不到家属的认可, 导致护士对自身职业的价值感较低, 一些负面的情绪造成产科护士心理压力。

2. 改善产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办法

2. 1 加强产科护士和孕妇之间的沟通。

加强产科护士和产妇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开始, 作为产科护士要注重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并掌握沟通技巧, 向产妇以及家属做好如愿须知和主义事项, 产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及时特产妇家属做好沟通来弥补不足。交待注意事项, 主义工作上的细节, 比如在暴露病人隐私部位时要注意遮挡, 顾忌产妇和家人的心理变化, 运用比较容易理解的话语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提高沟通准确性, 提高工作质量[1]。

2. 2 运用和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产科护士长要根据科室的工作量, 给予产科护士全方位的支持, 配备足够的护士。护士长要在保证产科工作质量和进程的情况下来保证护士的正常休息。应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网络设备资源, 提高护士高科技设备的运用量, 减少护士的文书书写工作, 减轻其工作量。同时, 医院管理者应优化护理工作环境, 改善相关设施条件, 建立良好的专业团队, 提高产科护士的心理素质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对情绪的调控。

2. 3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经常组织产科护士的业务水平, 增加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相关知识, 加强产科护士的沟通能力, 教会产科护士一些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如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交谈, 寻找多方面的支持, 多参加一些益智活动和体育比赛来增加自己的职业观, 积极培养自己的应急能力, 维护心理健康, 减轻工作上的压力。妇产科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及心理压力, 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 造成急躁、抑郁、自闭等心理状态, 还容易造成身体的疲惫, 丧失工作积极性, 从而影响护理质量[2]。

2. 4.改善病房工作环境。

医院院长应尽量的给产科护士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整洁、团结、友善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配备齐全专业的护理器械, 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对新到岗位上的产科护士要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 让他们在特殊的环境中能够尽快的投入到工作中来。要做好沟通工作, 经常和护士门谈心, 了解其心理变化, 让产科护士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去完成产科护理工作。

产科护士长应加强关注产科护士的心理变化, 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产科护士的心理素质水平, 帮助产科护士缓解压力, 助其建立良好的应对能力和业务水平, 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 缓解其工作压力, 提高工作质量, 从而能够更好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3]。

参考文献

[1]刘光碧, 陈梅.护士压力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2]谭秋红, 郭会平.产科护士心理压力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3]陈丽棠.职业倦怠对护士的影响与对策[J].广西医学, 2013.

上一篇:健康宣教论文下一篇:妇幼保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