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25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的关键。教师 是一名无谓的探索者,能够直面教育的现实与教育的问题,努力探索各种问题解决的对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艺。其次是勤勉的学习者,这不仅仅是为了教学,也是对自己的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我要做一名教育的有心人,做到有心的观察,有心的学习,有心的积累,有心的分析和总结。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报告,取得了一些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跟新观念

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掌握了现在教育新理念,知道做研究性的教师是我们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学会了教学案例的设计,精彩的说课让我们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比,是努力成为我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

二、教育要“细”

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

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在现在教育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三、 做学生的朋友,平等对待学生

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科特征的凸现和健康心理情绪等。师生关系建立应体现为平等、亲和、自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体现为轻松、活跃、有节奏、有秩序;美术的学科特征应体现为感性的、感观的、感觉的、感化的;健康心理情绪表现为渴望、快乐的。

四、有强的责任心,不歧视学生

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总之,经过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学识水平相差甚远和平时教学方法的浅陋。通过学习,我还明显感觉到自己知识功底,教学方法,思想认识,心理素质在无形中提高了很多。学习,是满足求知的一种快乐的行为。教师作为先学者,求知的过程体验到一种学有所得的喜悦。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自身的主动学习。而由正确引导所培养的主动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则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师还必须优化教法,注重学法。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使学生从接受启蒙开始,渐渐获得知识而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建立学必有成的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及加强教学中情感的交流等,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施教为学,全凭教师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和教学技艺;学生学会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进而走出校门之后仍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校;会计;技能大赛;技能教学;融合

作者简介:蒋秀娟,女,硕士,江苏省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设计体现了行业前沿的技术和理念,竞赛任务为企业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赛事的技术规范要求引入了行业技术标准。它一方面展示出职业学校师生饱满的精神风采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像“灯塔”一样为职业教学发展的指明方向。然而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媒介,将行业中最新的内容与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推动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会计职业教育改革中值得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融合的现状

1.高度重视技能大赛,会计技能教学普及不足

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作为落实教育方针的一项重大举措,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各校有比赛,各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已成为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一种常态。2015年江苏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参与院校高达56所,选手人数达310人,可见参与度之众,重视度之高。

通过调研,多数学校对竞赛结果过度关注,却没能把技能大赛的内容真正融合到日常技能教学中去。学校为了比赛临时组建参赛队伍组织教学,突击训练,由于参赛名额有限,未能参赛的学生则对技能大赛内容知之甚少,导致技能教学普及性不高。

2.会计技能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脱节

技能大赛项目内容来源于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引入最新的财税制度。赛项任务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而设定,如会计手工账务处理项目就是模拟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以仿真的原始凭证形式提供经济业务的资料,要求选手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包括账证表的填制、纳税申报、装订凭证等。

目前,会计技能教学还停留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阶段,将技能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和补充。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后,按照知识章节的顺序去安排相应的实训任务,这种课程内容的序化完全背离了实际工作过程,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技能竞赛内容学生完全无法适应。

3.会计技能教学实务层面的教材短缺

在现行会计专业教材市场中,只有会计理论教材和会计模拟实验作业两类。会计理论教材品种多、数量大,可谓是汗牛充栋;会计模拟实验作业教材只有习题没有规范讲解,实训内容往往也是辅助理论教学设置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大相径庭。真正立足于会计实务操作层面,贴近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内容紧跟财税制度的实训教材非常短缺。

同样,理实一体化教材也很缺少,比如会计电算化教材,市面上有很多,但都是立足软件操作的讲解,选用的例题很浅显,真正将业务和软件操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材也是寥寥无几。

4.会计技能教学师资薄弱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会计实训指导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需要真枪实战的实践操作经验。现在,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师大多由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课教师多数是大学毕业后从教,虽然在大学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但没有会计工作的直接经验。因此,会计技能教学师资方面是一个瓶颈,教师的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三、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职业技能竞赛无疑对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脱离常规教学的问题,如何实现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我校在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中采取了“四化,四提高”策略,已初见成效。

1.技能竞赛项目课程化,提高会计技能普及度

会计技能竞赛项目涵盖了会计前沿技术和职业技术新要求,凝练了会计专业岗位技能。从近几年江苏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设置的项目来分:其中珠算、点钞、传票录入和票据录入项目属于基本技能项目;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电算化项目属于核心操作技能。会计技能教学设计中,将会计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为课程,在课堂中学习和训练,既明确了教学时间,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我校将珠算、点钞、传票录入和票据录入四个基本技能项目作为三门课程来开设,名称分别为“珠算”“点钞”“数据录入”。“珠算”在第一学期开设,每周4课时,在期末进行珠算普四六水平定级;“点钞”“数据录入”这两门课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在期末进行校内考核。学生在课堂中使用与比赛一样的设备进行训练,教师指导技能方法,不仅能保证训练时间,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训练。

2.会计技能教学标准化,提高会计技能实用性

技能竞赛的评判标准是基于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标准,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对于某些岗位的技能操作标准,引入赛事规程的评分标准作为学生技能学习的考评标准,可以使学生对于真实企业岗位工作,有明确的达标界限和技术要求的认识,这更加凸显出会计职业要求,使会计技能竞赛有效地切入到会计技能课堂教学当中。如在会计手工账务处理项目中对二级科目的设置要求非常严格,应写而未写或错写的,记账凭证不得分。在会计教学课堂中可引入这一标准,一方面从规范性出发,另一方面,从学生职业习惯养成出发,从事会计工作就可无缝对接。

3.会计技能竞赛成果教材化,提高会计教学有效性

会计技能竞赛成果教材化,就是将技能大赛项目内容转化成会计教学资源,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将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有机地融合到教材中,形成技能课堂教学有效的学习资源。如果能将技能大赛资源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中萃取出不同的技能点和要求,形成校本教材、视频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将提高会计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会计教研组以历年的技能大赛会计手工账务处理项目试卷为蓝本,编写了《财务会计实务》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以教材是章节内容分成三部分:理论指导、实例解析和实战操练。理论指导部分分别介绍了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实例解析部分,以仿真的原始凭证来呈现业务内容。接下来对原始凭证一一分析解读,详细解说原始凭证应作为谁的记账依据,如何从原始凭证中提取有用信息。解读完毕,最后呈现这笔业务应填制的记账凭证作为范例。实战操练部分,将历年技能竞赛试题中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加工编成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4.会计技能师资团队化,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就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而职业技能大赛则是教师专业技能学习重要途径。作为技能大赛指导老师,必须对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理论重点、技能特点、操作细节认识透彻后,才能对学生进行指导。赛项中设置了教师直接参与比赛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对技能有直接经验。注重教师选手的培养和技能教练团队的建设,并与技能教学团队相结合,是提高会计技能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校会计教研组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构建了教学研究团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现我教研组已组建了手工账务处理团队、会计电算化团队以及会计基本技能团队,在技能大赛中是教练团队,在日常技能教学中为教科研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协作、集体研讨、优势互补、传帮结带,不断提升自我,教师个体专业技能能力提升很快,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与会计技能教学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会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学校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的助推器,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为技能大赛提供了更强劲的理论和扎实的技术基础,学生活学活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提升了技能大赛水平,两者有效融合实现了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双赢。

参考文献:

[1]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2]周金琳.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会计师,2015,(1):62-64.

[3]曹庆旭.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 22-23+26.

[4]刘新勇.基于会计技能竞赛的课程教学内化研究[J].职业技术,2014,(9):68-69.

[5]王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五融合、五促进”,深化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0):61-63.

(编辑:郝婵)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通过对全科医师临床培训的现状分析,总结全科医师临床思维特点,改革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模式,调整全科医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我科急诊医学教学的综合创新模式中,将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和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引入了全科医师临床思维培训。

关键词    全科医师    临床思维训练    综合模式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divergent thinking in general practitioner

QIAN Yiming , GUO Jian, QIAN Fenghua , ZHAO Lei , XIA Yichun, SHEN Mengwen, TANG J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divergent thinking were summarized, the training pattern  for clinical divergent thinking was innovated, the content of courses was regularized and the teaching plan was optimized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ining mode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scene teaching and mini-CEX were brought into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divergent think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 in our department.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 clinical divergent thinking; syntaxic mode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加之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1]。但多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与社会发展差距很大,全科医师已成为我国紧缺和急需型人才。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建设全科医师队伍,持续为基层社区提供高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已成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医疗卫生模式转变的重要任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和中医专业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重视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全科医学教学模式。本文探讨有关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的培训方法。

对目前全科医师临床培训的思考

全科医师区别于专科医师

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有着不同的卫生服务宗旨。全科医师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宗旨是服务于“患者”而不是“疾病”。专科医师负责疾病形成以后一段时期的诊治,其宗旨是将科学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应用于临床治疗。如果用金字塔比喻卫生服务,专科医师处于卫生服务金字塔的顶层,处理各个不同专科的重病,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和高新技术,解决少数人的疑难重症。全科医师则处于卫生服务金字塔的底层,处理常见健康问题,利用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因此,全科医师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立足于社区,覆盖防治保健,从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全科医师临床思维的特点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最后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是一名合格医师所具备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工作能力。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有着截然不同的的卫生服务宗旨,其临床思维方法也必然有着自己的特点。全科医师的工作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病;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强调在社区对患者进行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协调利用社区内外其他医疗资源[2]。全科医师临床思维的特点表现在:①社区患者常见病居多,尤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性病,但可能涉及多系统和多因素问题,全科医师应该是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专家”,而不是单一系统或疾病的专家,需要综合、整体观的临床思维。② 部分患者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症状不典型,资料不齐全,尚未开始必要的辅助检查,全科医师在社区、家庭进行疾病的诊断工作有难度,需要有清晰的临床诊断思维。③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社区患者除了躯体疾病外,尚有很多心理、社会因素,需要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临床思维。④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健康时期的预防宣教,疾病早期、中期乃至末期患者的长期治疗管理,需要医疗、预防和公共卫生相结合的临床思维。⑤ 全科医师需要具有辨识急症-重症-难症的临床思维能力。

目前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三级医院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工作,本科生毕业后在这些医院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住院医师没有规范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往往接受与专科住院医师相同的规范化培训,主要由医疗水平较高的专科主治、主任医师来承担全科医师的教学培训工作[3]。而多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强调以疾病为中心的专科、专病培养,使得住院医师形成以专科医疗为主体、以疾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加之专科培训老师对全科医师的工作性质不熟悉,对全科医学生的带教较为陌生,在教学中缺乏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模式,仅仅把全科医学教学当成临床各科常见病的简单组合, 结果把全科医师培养成专科化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全科医学综合观、整体观、医疗与预防相结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临床思维[4]。全科住院医师常出现缺乏健康和疾病整体观、躯体疾病与心理因素相脱节、医疗与预防相脱节等思维现象,这显然与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对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的培训方法

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的切入点

我科一直承担急诊医学教研室的工作,发现急诊医师与全科医师相似之处在于:① 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和多因素的临床问题,要求医师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临床思维。② 患者往往以某种症状就诊,临床资料不完整,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工作有难度,需要清晰的临床诊断思维。③部分患者因心理问题就诊,需要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临床思维。不同点在于急诊医师专长于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掌握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熟悉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而全科医师面对的是门诊患者。因此,全科医师教学内容应以轻症常见病的临床思维为主,急救技术与设备为辅,并培训全科医师如何辨别患者是否为重症病例,尤其是重症肺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血管意外等急危重症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些重症患者如不能紧急转院治疗并协调好转院途中的抢救措施,将严重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考虑可以借鉴急诊医学的教学经验,针对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特点,制定适用于全科医师的临床教学案例,改革全科医学教学模式,将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和迷你临床演练评分(mini-CEX)引入全科医师的临床教学中。

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的培训方法

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和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引入全科医师临床思维培训中。

讨论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全科医师的专业方向、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发言讨论,学生运用多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直至得出结论,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5]。

情景式教学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手段设计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改变了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模式,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是美国医学继续教育认证委员会推荐的一种评价住院医师核心临床能力的评估工具[6]。评价项目包括医疗面谈技能、体格检查技能、专业态度、临床判断、沟通技能,组织能效,整体临床胜任能力。主考医师除了观察和评价住院医师的知识、技能、态度外,考核过程主考医师还能给住院医师实时反馈,以考代教,提高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水平。急诊教研室对全科住院医师的教学中,每2周安排1次讨论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每次均事先告知学生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和参考书籍,寻找答案,启发思考,讨论教学和情景教学时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发言讨论,师生互动,培养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每月底进行1次迷你临床演练评估,考核和教学功能兼备,弥补传统临床技能考核的不足,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提高全科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

结语

对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培训,应熟悉全科医师工作特点和卫生服务宗旨,针对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特点,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改革全科医学教学模式,将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和迷你临床演练评分引入全科医师临床教学中,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的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肖纯凌. 适应社会需求加快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0): 32-33.

陈永梅. 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模式探讨[J]. 管理实践, 2008, 10(11): 155.

尹朝霞.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7): 79-80.

邹连堂, 罗志勇. 全科医学教育与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J]. 卫生软科学, 2010, 24(5): 418-420.

顼志兵, 钱义明, 朱勣, 等. 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1, 24(20): 6673-6674.

钱义明, 钱风华, 张微微, 等. Mini-CEX在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6(3): 9-10.

(收稿日期:2014-08-27)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此种教学单位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视作己任,目的是给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然而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尤其是技能训练教学,依旧存在着些许不足,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阻碍酒店服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脚步。

所以,中职院校专业教师要关注学生技能训练,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技能训练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

一、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现状

(一)教学角度

其一,教学环境不佳降低能力训练效率。实际的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一些院校的教学环境不佳,尤其是教学设备数量不足,影响到专业教学效果。并且若院校内部资源准备得不充分,会难以妥善利用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专业教学活动进展。

其二,师资力量不够强大。部分中职院校酒店管理师资力量不够强大,课程教师比较多,可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却比较少。目前诸多教师尚未进行系统化能力训练培训,没有对自我职业生涯进行全方位规划,以致于专业课程教师在学生能力训练中显得力不从心,包含餐饮能力训练、客房技能训练等,降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其三,注重理论教学淡化能力训练。即便目前的教学发展强调学生技能培养,可依旧存在部分中职院校关注理论教学,淡化学生能力训练。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和实践时间比例不够科学,若学生缺少专业技能训练机会,那么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是有限的,甚至无法解决酒店管理的基础问题,包含餐饮能力与客房管理能力等,因此中职院校要树立技能训练教学的意识,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改善现有的教学安排计划,强调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为有效的教学质量提供条件支撑。

(二)学生角度

其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选取此专业有的是因为家长干预,有的是因为缺少明确的成长目标,随意选取,所以诸多学生没有真正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解,在实践技能的掌握上有所欠缺,制约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其二,家长给学生较大压力。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可是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掌握一定技能,所以安排孩子走进职业院校参与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适应社会与时代的需求。酒店行业存在着较多人员流动特征,需求的人员数量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长要求孩子选择此专业,而无形中给孩子传递工作的压力,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态。

(三)企业角度

其一,校企合作倾向表面化。现阶段校企合作情况实际上是缺少校企两者一同探讨活动的支撑,要求学生按照技能学习模式参与到企业进行训练。此种观点会给学生带来精神压力,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因为尚未进行雕琢,刚刚走进企业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正式职工能力的需求,诸多企业会觉得中职学生能力不强,不会对学生给予较多的培养时间,由此影响到企业工作成效,不利于企业完美形象的塑造。

其二,企业缺少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热情。院校专业教师会细致地给学生设置能力训练方案,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强,在学生走进企业参与实习期间,不能全方位得到企业支持,甚至对学生创造的项目给予否定态度,降低师生主动性,这些都是制约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力水平提升的因素。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策略

(一)优化技能训练环境

对于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着教学环境不佳的困境,院校管理单位要及时筹划,一同商讨,按照扶持政策以教学质量保障为前提,举办企业融资和校企之间合作活动,延伸院校发展空间,给院校筹划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借助此種资源优势优化现有的技能训练环境,改善院校软件设备与硬件设备建设,完善技能训练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良好环境中增强技能训练的主动性,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除此之外,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技能训练的核心点,关联市场变化倾向,时刻了解市场变化动态,切合实际地创设专业教学以及市场环境互相适应的教学结构。并且院校在优化软件与硬件设备建设期间,要融合先进技术,巧妙引进3D技术和情境教学技术,在现有的专业教学结构前提下举办信息化场景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有效性,丰富教学软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成绩。

(二)注重师资力量扩展

教师专业化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到一定作用。并且教师具备的技能和水平潜移默化地鼓舞着学生学习,起到榜样价值。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中,要想科学地增强学生技能,要注重师资力量地扩展,为高效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通常而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关注教师自身的知识和素养展现,淡化了对教师技能水平的考查。所以教师即便理论讲解得好,可并不一定会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所以在师资力量扩展上要按照“双师型”方向进行培训,争取最大化地增强教师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要强调师资力量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强调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尤其是教师具备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示范价值,使得学生看到教师魅力。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师技能是比较关键的,围绕基础化的师资力量建设,切合实际地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设计竞争竞技训练活动

中职院校的教师要科学举办竞争竞技训练活动,学生在竞争意识相对激烈的阶段,加之社会竞争情况比较严峻,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引进竞争竞技训练活动,使得学生职业素养得以增强。在竞争气氛中,学生愿意反思自我与完善自我,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训练的参与程度,积累专业知识技能。在此期间,不管是国家级还是省级的技能竞赛,都是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项目设置重点结合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院校可制定技能竞赛和岗位训练相互统一的方案,尤其是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与西餐宴会服务等,深层次结合技能竞赛和岗位能力,达到竞赛促进岗位能力训练的目标,培养院校学生的专业化技能。

(四)创设实训基地

酒店管理專业自身存在着一定实践性,在学生不间断积累之下才可以掌握综合技能,一般而言,院校要想强化学生实践技能,会创设实训基地,提供教学便利条件。实训基地主要结合不同的专业加以创设,使得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并且实训基地要展现诸多功能,包含演示、生产与实训,按照对应理论布设时间训练流程,强化学生综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等等。与此同时,院校还应该创设“岗学对接”的技能训练方案,酒店管理专业技能训练涉及岗位操作技能、岗位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院校要适当组织学生参与岗位能力训练,设置岗位技能训练计划,引进职业资格标准。内化岗学对接内容,包含前台接待、礼宾和餐厅服务等,校企进行实训课程编写与教学方案实施,构建特色化的岗位技能训练模式,彰显人才培养目的性与针对性。

另外,院校要注重校外基地建设,加强和企业之间合作,使得学生参与真实化的技能训练场景,院校可和校外的酒店单位进行合同签订,安排一些学生走到单位参与实习活动,真实的操作过程给予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动力,获取高效教学成果。需要注意的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学生岗位能力训练的前提保障,院校与企业一同创设岗位能力训练基地,技能训练基地涉及实操训练、模拟训练与计算机仿真训练,渗透和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训技术,如餐饮实训室、茶艺实训室或者客房实训室等,结合专业项目完成全套岗位能力训练方案设置。本质上校外实训基地便是实训教学活动、职业训练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平台,还是教学分析和就业指导以及服务社会的集中化场所,还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利补充。

与具备较强影响力的酒店企业进行合作,形成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训练,这些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和工作“零距离”接触的条件,积累一定经验,逐步完成教学过程以及生产过程的同步建设,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便于学生以专业化技能面对今后的工作挑战。

综上所述,对于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教师要给予学生技能训练高度重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专业化技能提升,实施行之有效的手段,完善现有教学环境,加大力度建设师资力量,探索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创设方式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能力,提升技能训练质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

(本文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技能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科研人员;ICT技能

Key words: Etimes; researcher; ICT skills

当今,人类已步入网络经济时代,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现在与未来,并在全球形成了巨大的数字化变革。网络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虚拟世界为显著标志,其带来的是阅读方式、写作方式、计算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的数字化改造[1],这对农业科研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科研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科研人员这一重要科研要素的ICT技能。因此,ICT技能型农业科研人员的培养是网络时代科研创新的重要环节,是网络时代科研发展的重要主题。

1 网络时代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的基本内涵

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是指在网络时代,农业科研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等ICT设备或技术检索信息源,通过对信息查找、评价、筛选和整理,将有价值的信息与已有知识体系相结合,并运用到科研中去的能力和素质[2]。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主要包括利用ICT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创造信息和交流信息等四大方面(图1)。其中,农业科研人员利用ICT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其他各种ICT技能的基础和保证,是帮助农业科研人员利用ICT解决科研问题的重要方面。

一是利用ICT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Google、百度、雅虎、搜狐、天网、中国期刊网等常见的搜索引擎,快速、准确、有效地检索各种不同类型信息(文本、声音、视频、动画)。掌握运用快车、迅雷、“CuteFTP”、“eMult”等网络下载软件快速获取信息的技巧。其中,百度、中国期刊网是目前农业科研人员获取信息最常使用的ICT工具。

二是利用ICT管理信息的能力。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有序地管理计算机的各种信息,以重要性、关联性、层次性等信息特征区分,从而顺利地找到所需信息。利用QQ空间、微博、“Blog”、个人网络图书馆、“Moodle”等网络软件或网站实现对信息的网络化管理[3]。其中,Windows操作系統是目前农业科研人员管理信息最常使用的ICT工具。

三是利用ICT创造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Word”、“PDF”等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件制作;利用“Excel”、“SPSS”、“STATA”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hotoshop”、“Fireworks”等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对图片的简单处理;利用“Premiere”、“FormatFactory”、“RealPlayer”等视音频处理软件对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本进行编辑加工;利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合成类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创作自己的个人主页。其中,“Office”系列软件是目前农业科研人员创造信息最常使用的ICT工具。

四是利用ICT交流信息的能力。学会收发Email,利用QQ、MSN、SKYPE、Blog、BBS、新浪UC、网易泡泡等与专家、同行实现实时交互与在线交流;利用Xmind、FreeMind、MindManager等思维导图软件开展头脑风暴,表达和汇集思想。其中,Email、QQ是目前农业科研人员交流信息最常使用的ICT工具。

2 网络时代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继承性、连续性、集体性和个体独立思考等特点,各阶段都和信息不可分割。从科研课题的定义、科研过程的控制到科研结果的产生,都需要科研工作者不断获取最新的信息。网络时代的ICT技术使信息从载体形式、服务方式到服务内容都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资源存储形式由静态收藏转为动态的网上传播;信息交流方式由面对面的交流转为实时在线互动;服务内容由单一的纸质文档转为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因此,农业科研人员要优质高效地了解科研进展、获取最新知识、完成科研工作,必须掌握利用ICT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1 利用ICT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进行科研立项的基础

网络时代信息的来源主要是由纸质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化,并出现了网络数据库、信息推介软件、个性化信息服務等多元的信息渠道。提高利用百度、中国期刊网等ICT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农业科研人员全方位接触知识,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有利于农业科研人员通过信息间的甄别比对,获取最有价值的内容;并通过对已发表文章的探究借鉴,不断提取科研工作的创新点、亮点,凝练出科研工作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技术路线[4],为科研立项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利用ICT管理信息的能力是进行科研管理的基础

科研工作是一项严谨性的工作,一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限通常在一年以上。在科研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新的数据、现象、趋势不断呈现,农业科研人员需反复地调整信息、修改信息和补充信息,实现科研过程的有效管理。在科研成果最终确定后,农业科研人员需对课题进展所积累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网络时代,农业科研人员往往通过创建多层级文件夹和文档编号归档的操作,理顺信息间的关系,区分信息的类型和重要性,确定信息的取舍。提高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等ICT工具管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农业科研人员保持清醒的状态,高效提取信息,获取文档。

2.3 利用ICT创造信息的能力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基础

科研的生命在于创新。任何科研成果只有以可传播的方式表现,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创新。只有善于捕捉信息源,掌握最新科研动态,并结合农业科研人员自身的科研收获,通过清晰的文字、美观的图表、优越的多媒体平台等进行创造性表达,才能使科研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利用ICT创造信息是科研成果得以传播的前提。提高运用“Office”系列软件等ICT工具创造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农业科研人员对实验操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思维观点、分析结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图表、动画、链接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2.4 利用ICT交流信息的能力是进行科研交流的基础

科研交流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全过程,科研立项需要科研交流带来科研定位,科研管理需要科研交流以作出科研调整,科研发表需要通过科研交流进行科研展示。网络时代科研交流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技术局限,其技术载体呈丰富多样化,特别是视频软件的实时可视功能增强了交流的效果。提高利用Email、QQ等ICT工具交流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同行间思想的交换和碰撞,激发新思维;有利于了解他人科研的最新进展,进行科研的有效控制;有利于科研成果快速地发表和面世,提高科研成果交流的速度。

3 网络时代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的现状分析

ICT作为技术载体参与科研,只有当ICT恰当地融入科研工作,同时农业科研人员适时适度地使用ICT,才会有助于ICT发挥最大的效应。因此,充分了解农业科研人员的ICT意识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对于培养和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ICT技能、享受由此带来的便利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的总体表现较为差强人意。

首先,农业科研人员的ICT意识较为薄弱。ICT作为科研工作的技术工具,要恰当运用,应当先拥有ICT意识。ICT意识是使用ICT技能的潜意识和习惯,控制和支配着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使用的频率和有效性。目前,农业科研人员ICT意识不强,表现为缺乏ICT敏感性,不善于充分准确地使用ICT技能,不会有意识地利用ICT工具捕捉、搜集、整理信息。如农业科研人员的信息获取局限于传统的印刷式信息源,对ICT所带来的联机数据库和Internet的使用不够重视;部分农业科研人员对ICT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甚至缺乏必要的了解;一些年纪偏大的农业科研人员对涉及ICT的操作都交由助手代劳。

其次,农业科研人员的ICT技能有待提高。总体上,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水平偏低,未能适应由ICT的深度繁荣所带来的全球资源的无限共享和数字化变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农业科研人员利用ICT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对检索策略及技巧掌握不够,未能合理表达检索需求,有效掌握检索技巧,快速调整检索策略。第二,部分农业科研人员利用ICT管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不强,对办公软件或网络工具不够熟悉,未能有效地进行资源管理及互动交流。第三,部分农业科研人员利用ICT创造信息的能力不强,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软件了解不够全面,未能充分应用ICT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创造。

4 网络时代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培养的途径

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培养,是网络时代科研工作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人才的需要。提高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首先要使农业科研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自身ICT技能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责任感;其次,通过外在培训和管理机制促进农业科研人员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掌握并创新地将ICT运用于科研工作的能力。科研机构是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单位,在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的培养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提高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应以科研机构为责任单位,以ICT观念的宣传为基础,以培训实践的推广为核心,以长效机制的构建为保障,通过“观念宣传——培训实践——机制构建”的系统性循环强化,达到普及、培养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的目的(图2)。

4.1 注重观念宣传,增强ICT意识

ICT意识具有内在性的特征,是一种隐性存在,往往隐含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中。ICT意识的培养不同于书面知识的学习和接受,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感悟习得。ICT意识对ICT技能的应用起着先导性的作用,ICT意识的培养是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培养的前提和基础。科研机构可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农业科研人员自主学习ICT知识,引导其在适当的时候运用ICT辅助科研。如科研机构可定期地组织农业科研人员观看有关ICT效果的电影和录像,培养农业科研人员对ICT的广泛兴趣、对ICT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可组建ICT社团、协会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ICT活动,营造浓厚的ICT文化氛围[5];可充分利用单位的宣传栏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建立专栏和交流平台,提供国内外ICT教育的研究成果与经验,普及ICT知识。科研单位的以上操作通过农业科研人员的体验、探究与感悟,作用于农业科研人员的潜在意识,可提高农业科研人员学习和运用ICT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自觉认知的目的。

4.2 推广培训实践,提高ICT技能

培训实践具备ICT知识理论阐述和ICT应用实际操作的双重特点,是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培养的核心。科研机构可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专题培训讲座,以培训教学的形式强化农业科研人员的ICT技能。在培训内容上,至少应包括Windows系统知识、Office系列软件、Internet使用等方面,同时应拓展SPSS数据处理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专业性软件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科研机构可采取开发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专业人员提供具体的辅导两种方式。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人机交互的功能,可以处理声音、文字、图形等多种信息,产生生动的教学效果,同时适合农业科研人员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要求;专业人员通过一些定期、不定期的讲座、报告、论坛提供具体的辅导,则有助于农业科研人员更高效、及时地获取专业信息,以帮助完成科研任务。在培训方法上,科研机构应根据农业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需求层次的不同,分期分批,因材施教。对于接受过系统的ICT教育、且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农业科研人员,应进行深度培训;对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农业科研人员,可进行ICT的基礎性培训。

4.3 构建长效机制,强化ICT技能

科研机构在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的培养上,应注重建立管理模式,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可建立相应的ICT技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农业科研人员运用ICT的积极性。如将ICT技能作为农业科研人员专业能力考核的一个内容;举行信息技术技能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等;对通过积极采用ICT获得优秀科研成果的农业科研人员给予奖励,增加农业科研人员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并巩固农业科研人员的ICT技能。二是可建立反馈机制,调整和完善符合实际的ICT技能培养方法。科研机构可开辟咨询专线,解答农业科研人员的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ICT宣传与教育方式。科研单位通过评价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的有力结合,塑造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培养的良好环境,防止农业科研人员ICT技能培养工作的退化,与观念宣传、培训实践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参考文献:

[1]许明,DENID LEGROS. 探析ICT环境下的信息素养[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5):57-59.

[2]孟亚茹. 高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大学生ICT素养和影响因素[J]. 外语电化教学,2009(6):30-34.

[3]张军儒,张克敏,张海波. 师范大学生ICT素养培养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8(2):35-37.

[4]智健飞,杨兰伟,胡春芳. 农业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力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3):118-120.

[5]张进良,张克敏. 大学生ICT技能的调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6(4):20-25.

上一篇:物理素质论文下一篇:电气专业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