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24

优质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通知辅助护士送第一壶开水到床前。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备好床单元。护送至床前, 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如急诊入院,根据需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或孤独感。

二、晨间护理

检查各管道固定情况,治疗完成情况。晨间交流:询问夜间睡眠,疼痛,通气等情况,了解肠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活动能力。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病号复及手术衣。腹部手术半卧位(护士摇床至适当高度).必要时协助患者洗漱,喂食等。

三、晚间护理

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整理,理顺各种管道,健教.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睡前排便护理。对于术后疼痛的病人,应注意周围环境安静便于入睡。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要求家属离院。病重病危的病室保留廊灯,便于观察病人

四、 舒适护理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 操作要尽量集中,以保证患者睡眠良好;晚夜间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患者每周剪指、趾甲一次;胃肠手术每天协助泡脚1次;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更换衣物;提供适宜的病室温度,嘱患者注意保暖。

五、术前护理

给予心理支持.评估手术知识,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其禁食禁水时间、戒烟戒酒的必要性;如需要给予备皮;做好术前指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训练床上大小便等。

六、术后护理

准备好麻醉床,遵医嘱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做好各种管道标识并妥善固定各管道,保证管道在位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七、饮食护理

积极主动协助患者打饭,肠内营养患者护士做好饮食指导,调配,卫生,温度,速度等知识。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

八、排泄护理

做好失禁的护理,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每日会阴护理2次.

九、卧位护理

根据病情选择合適的卧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指导有效咳嗽;加强巡视压疮高危患者,有压疮警报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十、患者安全管理

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了解病人九知道. 有输液巡视卡并及时记录;对危重、躁动患者予约束带、护栏等保护措施. 危重病人使用腕带;患者外出检查,轻病人由护工陪检,危重病人由医务人员陪检。

十一、出院护理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术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术后换药、拆线时间,发放爱心联系卡);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护送患者至电梯口做好出院登记;对患者床单元进行消毒。

十二、使用治疗仪器时

在使用“直接接触性”仪器时,因为仪器会触及病人的皮肤或者进入病人体内,必须向病人讲解 操作过程,不要让病人产生“被突然入侵”的感觉。在使用仪器检测过程中,在不影响仪器功能的前提下,护士尽可能与病人保持简单的交谈, 减少仪器带来的冰冷生硬气氛,对病人也是宣传教育的机会。

十三、病人教育

行医不仅仅是诊断治疗的过程,它越来越成为病人教育的过程,医生、护士是病人最好的老师。病人早已不再是被动接受治疗的对象,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参与权和知情权,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病人的满意度才会提高。病人教育是尊重病 人知情权的一种体现。充分与病人沟通,对病人进行教育,将用药、手术前后须注意相关知识全面告诉病人,病人才会遵守医嘱配合治疗和护理。

过去,病人或病人家属常常因为缺乏知识而对治疗效果抱太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因期望值太高而产生的各种医患纠纷,经常困扰医患双方,不少时候,还产生暴力相间的悲剧。相反,全面知情、受过医学相关知识教育的病人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就会变得比较客观,各种纠纷和诉讼就会减少,这无疑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而无弊的。

十四、了解病人的需要

有不少医生抱怨,病人一人一个样,你永远不知道某个病人需要什么,要满足每个病人太难了! 没错,每个客人的要求和期望都不同,不可能寻找到“一种满足每个人的万能药方”。答案很明 显:让病人满意,就是让每一个病人满意,让病人在医院的每一个时刻都满意,让病人到医院的 每一次来访都满意。要做到让病人满意,必须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通过病人的眼耳观察分析。越是充分了解病人的需要,越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只要做好了上面这些细节,就能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637400

优质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对提高护士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的效果分析。方法 针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护士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管理,优化护理文件书写、改变排班模式、实施人文关怀、细化基础护理项目等措施,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护理管理前后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对加强护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的责任心,把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

【关键词】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意识

我院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管理,增強了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改进了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选取362名护士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81名护士。针对对照组的护士没有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的护士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其中两组护士职称、年龄、学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没有实施护理管理,护士直接依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的护士经过整体的护理管理培训,采取了优化护理文件书写、改变排班模式、实施人文关怀、细化基础护理项目等措施,然后在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1.3 考核标准 由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小组进行调查考核。一项为我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一项为应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护理工作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5 结果 两组护理人员各工作半年,半年后进行分析比较实施护理管理对提高护士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的改变,主要通过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两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1所示:

2 护理管理方法

2.1 转变观念,营造创优氛围 护理管理者做好科内人员的动员及培训工作,组织观察组所有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相关护理文件,认识创造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具体措施和活动方案,并与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签署“优质护理服务承诺书。

2.2 建立工作制度 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病房规范管理等。根据病房的特点,制订和完善各项护理常规、规章制度以及各种事件的应急流程及风险预案。使各项流程与制度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要求。保持病区内的环境整洁、舒适,细节化服务内容,减少各种噪音,规范物品管理,在为患者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或抢救时应注意遮挡患者,不仅保护患者的隐私,又可以减少对周围患者的影响。

2.3 工作量分配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调配,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和组合搭配,建立相关护士准入制度,纳入有工作经验的护士以及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以利于各科室人员的优秀率。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的阶段以及当班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负责制的床位安排,每班有1名经验丰富的护师担任责任组长,负责护理质量的检查和指导,并由护士长定期进行抽查。

2.4 细化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要落实“首问负责制”,有原有的被动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服务,注重做到无缝隙的服务,将基础护理内容以套餐形式落实到每一名病人身上。尤其对于患者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更要要落实基础护理。强化落实基础护理应是护理工作的源泉、根基,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2]。

2.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 良好的护患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3]。对神志意识清楚的患者应采取有效沟通的方式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增强患者对疾病战胜的信心。并对家属发放专科专病的宣传资料知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规章制度,了解护理措施和落实的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工作。

2.6 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实施绩效考核 计划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加强护士的沟通技巧、急救意识、应变能力以及抢救技术,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奖金挂钩,以增强护士的积极性。

2.7 简化护理文件书写,节省工作时间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制定专用护理记录单,简化一些传统的护理书序程序,节约护理工作时间,把更多时间及精力留给为患者服务。

3 讨 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工作满意度是护士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护理管理中建立健全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护士的培训,使护士的各项技能得到提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以来,将个人工作量、患者满意度、奖励与惩罚以及技能考核结果等与奖金挂钩,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的积极性,护士的自我价值得到提高。

3.2 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是指患者所期望的理想护理和其实际接受的护理质量之间相比较的程度,它是评价护理最终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4]。护理管理中通过加强护士资源配置,实施弹性排班,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等,使护士管理病人的时间大大增多,保证了基础护理质量的细化;通过实施首问负责制,护士做到主动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怀,在无形中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表1中可以看出,护理管理使护士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提高,从而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3.3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 动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全体护士、转变原有的护理观念,使护理人员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采取主动服务,主动加强自身专科技能的学习。应用新型的表格式护理文件的书写,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关心患者,夯实了基础护理。弹性排班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增强了薄弱环节的护理人力,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的护理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的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增强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毛凤菊.落实基础护理难点分析与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02.

[2]徐健.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9,2(8):639.

[3]王华英,凌敏兰.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97.

[4]姜岚.提高年轻护士服务意识促进医院建设[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2):192.

优质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的  探究应用优质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取得的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邹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依据护理方式划分两组,对照组12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采取优质护理,对两组产后出血量及生活质量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数值相较对照组结果呈更低(P<0.05)。经测评,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以及环境评分数值相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对观察组测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呈更低(P<0.05)。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量,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优质护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生活质量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属于临床妇科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多发生在妊娠阶段。主要是由小动脉痉挛引起所致,继而诱发高血压、高蛋白尿等并发症,甚至引起局部器官病理性变化(如心、肝、肾等),且多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和水肿等症状,加剧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病症发生,严重可诱发孕产妇死亡[1]。对此,采取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模式属于新兴的护理模式,产妇提供更加提供优质化的护理服务的,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2]。为此,本文就此探究应用优质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旨在探讨,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邹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依据护理方式划分两组,对照组120例产妇中,年龄段均位于25~35岁,平均值(30.50±0.92)岁;孕周31~38周;平均(34.51±1.04)周。观察组120例产妇中,年龄段均位于26~35岁,平均值(31.5±0.95)岁;孕周32~38周,平均(35.05±1.05)周。实验纳入的所有病例均自愿参与,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自然分娩。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病变、血液系统、精神障碍等疾病;依从性不高。

1.3  方法

对照组病例予以常规护理,具体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血压测量、遵医用药、病房护理等措施。

观察组病例予以优质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疏导。因孕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不良情绪,因而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同产妇沟通与交流,并观察其面部表情、情绪变化,多聆听其心声,了解心理状态,有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多加关心、安抚,消除紧张、不安等情绪;适当可采用动作、语言等进行情绪感染,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分娩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耐心解答疑惑;借助音乐、举成功案例等提高产妇分娩的自信心,促使保持积极的心态应对。②分娩护理。正式分娩期间,采取“五指按压”的方式挤压产妇下腹部,进而起到放松子宫宫底及侧壁;掌面按摩子宫前壁,频率控制在30次/min。按摩期间注意力度控制在合理范围,防止孕产妇不适。③健康宣教。向产妇及家属普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的诊疗知识,发放相关手册,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其认识,并做好产后出血等心理准备。④生命体征护理。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坚持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孕产妇体温、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察看阴道出血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处理。⑤并发症护理。因孕产妇在分娩期间其抵抗力及免疫能力下降,加剧受感染的风险。为此全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常规消毒并铺巾;分娩后指导产妇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定期擦洗和更换会阴垫。护理人员应告知产妇先关饮食禁忌。⑥饮食护理。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禁食辛辣、刺激性以及高盐量食物,多摄入维生素、蛋白质、瓜果蔬菜等食物。⑦康复出院指导。引导产妇进行适当康复锻炼,在产妇出院前,讲解分娩后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建立相应档案并备份后,叮嘱其定期回院复查,并通过回访形式了解产妇状况。

1.4  观察指标

就护理后产后出血量结果进行测评。对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结果展开对比,判定:采取SF-36质量评分量表,内容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以及环境评分,每项分值在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对护理后出现的尿潴留、感染和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反应进行测评。

1.5  统计学分析

实验测得结果以SPSS22.0录入评测。计量资料即产后出血量、生活质量评分观测指标以(x±s)的形式表述,經t值对结果检验;计数资料即不良反应评测所得结果在表示时用[n(%)]形式,经χ2对结果检验,检验值为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临床测评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数值相较对照组结果呈更低显示(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以及环境评分数值相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更低(P<0.05)。见表3。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病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主要与遗传、胎盘缺血、氧化应激、免疫能力等相关,临床症状程度不一,表现不同,轻者只会伴有轻度头晕、水肿、蛋白尿等,血压升高但不明显;重者会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血压升高、蛋白尿增多明显,严重可出现水肿甚至是昏迷、抽搐。产后出血主要是指胎儿分娩过后的24 h内产妇出血量>500 mL,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死亡率高,对产孕产和新生儿的危害性较大,严重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健康[3]。

近年来,伴随医疗模式不断发展,护理方式不断更新完善,优质护理已获得众多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护理工作[4]。相比传统护理,优质护理作为新型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深化护理内容,细化专业操作步骤。通过实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干预、出院指导等相关护理干预,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保障患者安全,针对不同出血诱因有针对性加以干预,给予躯体舒适感;协助患者心理上保持平衡,改善負性情绪,告知产妇相关注意事项,进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5]。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数值相较对照组结果呈更低显示(P<0.05)。经测评,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以及环境评分数值相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对观察组测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呈更低(P<0.05)。

综上所述,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实行优质护理效果更佳,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杨富燕,关伟丽,林梅珍.品管圈活动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3):205-207.

[2]王丽玲.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8,28(1):359-361.

[3]席秀云,邵长娟,孙方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与应用效果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136-137.

[4]郝尚辉,赵淑珍,杨慧,等.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2):44-46.

[5]朱丹,张亚青.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4):183-185.

优质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科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用调查的方法得出68位患儿家长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 针对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不仅能促进患儿身体疾病的恢复、融洽护患关系,还提升了护理服务内涵,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 儿科;患儿家长;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1]。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成为现代整体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儿科工作实践中,由于护理群体是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相对较差的儿童,护士与患儿之间很难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儿童患病,对患儿和家长都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2]。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做好患儿的护理,还做好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我们通过对68例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减少了很多患者与家属之间不必要的误解与纠纷,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儿科病房就诊住院患儿的家长68名,其中男性30人,女性38人,年龄23-58岁,患儿家长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独立阅读及回答问卷。

1.2 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3]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症状严重程度从l(没有症状)至5(极严重)分5级,自编问卷内容有患儿家长的基本情况、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评分前由组织者讲解答卷要求和细节,被调查着以无记名形式填写,在患者住院三天内进行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发出68份,收回68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敷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与国内常模[4]进行比较。

2 结 果

2.1 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患儿家属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9个因子分数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人际关系分数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与常模相比无差异。

2.2 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的原因有78.8%的家长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71.5%的家长担心患儿病情变化,66.7%的家长担心疾病的预后,61.3%的家长担心经济问题,27.8%的家长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3 讨 论

3.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3.1.1 焦虑和紧张 是由于缺乏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了解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的床位.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延误治疗。

3.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是由于家长对疾病预后和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恐惧,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3.1.3 怀疑和不信任 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和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总是拿各家医院作比较,找现医院的缺点和不足,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从网络上、书籍找来的方法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网络或书上的方案为准。对一些看上去比较年轻的护士不信任,不配合治疗。

3.1.4 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容忍 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

依赖: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依赖于护理人员,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同病相怜;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尤其是重症患儿家长之间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新入院的患儿家长有时对老患者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3.2 心理护理

3.2.1 对家长紧张、焦虑的心理的护理 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要第一时间做好入院宣救,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所要遵循的各种制度、科室主任及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并全程、系统的做好健康宣教,为家长介绍病情,对疾病原因、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护理知识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治疗方案放心;经济问题引起的焦虑,首先要表示理解:强调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中断治疗的可能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在用药及检查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3.2.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对因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以合适的方式向家长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好的疾病,采用鼓励性语言,使家长建充分的信心,预后差的疾病应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家长,给予心理疏导,使家长正确面对疾病。如为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2.3 对家长怀疑和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治疗怀疑,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而书籍上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药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着装等外在条件的不信任的,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强调充满爱心的服务。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家长交谈,避免在患儿哭闹、进食及睡觉时间进行,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语调适中,语气温和、诚恳,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对治疗方案的差异引起的怀疑,可以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医护人员也应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技术,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来博得家长的信任。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4 结 论

通过对68位患儿家长调查分析,找出了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解除了家长的紧张和焦虑,操作中尽到告知义务,消除了疑虑,并将健康宣教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对家长进行正确引导,取得了配合,并加强沟通,鼓励合理宣泻,增强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的信任感,并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及治疗,从而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增进了护患间的关系,同时促进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为实现满意服务和感动服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翠萍,邵玉红.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27(12):828.

[2] 蒋旭华,张丽.患儿家属焦虑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586.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

[4] 金华,吴文源,张明原.中国正常人SCL 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12(5):260.

优质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转变备课观念,真正地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

“潜心读文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部分老师对于文本的教学解读一直存在着很大的缺憾,并且养成了一种习惯:对文本的把握大多依赖于教参,教参内容也不加深究,教师的解读浅尝辄止,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更缺乏对文本批判解读的能力。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些教师为了弥补课内损失,加班补课、多留作业,同时又使教师更没时间备课,以致课堂教学效率更低。这样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工作辛辛苦苦,但教学质量又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要坚持认真备课。教师除了对教材教法的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把握。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你准备的越充分,你的课堂也就会越精彩。清晰而生动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板书,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课堂这40分钟被我们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精彩的内容。有了对文本的细心研读,有了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积极、快乐地走进文本,吸取文本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二、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切的语言,一个微笑,甚至一个微小的肢体语言都能激发起孩子学生的欲望。和孩子们心与心的交流,用微笑去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老师喜欢爱思考的同学,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你,爱上课堂。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有魅力和感染力,要风趣幽默。其次,环节的设计也不要一味地平淡或高昂,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们可能都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着,台下的小同学却目光呆滞,无可奈何地望着你。似懂非懂的。这时如果你运用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挂图,甚至课文中的插图来讲解,绝对是事半功倍的。这样的例子我就碰到了多次,一年级课文《美丽的丹顶鹤》一文中的二、三自然段描写了丹顶鹤的颜色美和身姿美。是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但一遍遍地讲解,丹顶鹤什么样什么样,能怎么样怎么样,学生根本就弄不明白,更别说去背了。假如你运用多媒体,或者挂图效果就不一样了。结合图片,学生很容易就弄清楚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了,这时,再尝试让学生合上课本,回忆丹顶鹤的样子,没有生搬硬套,没有强迫记忆,就在这有限的40分钟里,许多学生都能将本课熟记下来了。由于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这堂课同学们比以往听的跟有劲,由于认真听回答问题也踊跃了许多。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学的有精神,老师教的也更有激情。

四、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趣的课堂活动,最能激发小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课本剧,请你来当小导游,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可以根据你的课文内容来定。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就运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学生在玩中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很多同学甚至将整篇课文背了下来。学生在表演的同时还加入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语文课堂更加地充满了情趣。学生通过读,通过表演,对人物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其实语文课本了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可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却不会运用它们,多半是因为学生没能真正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只是教条的将词语的意思给背了下了,并没有领悟它们的含义。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班级就充满了成长气息;什么时候学生的激情和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什么时候就有了真正的高效课堂。

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让语文课堂变成乐园。

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所谓的“小组自学讨论”也只是一种公开课的花架子。所以,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学生情感的家园,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在教学低年级生字时,我常常利用一些谜语、顺口溜、儿歌什么的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习栽树的“栽”,我教学生用顺口溜记忆:土字在上,木在下,一把大刀右边挎。学生在学习“载”时就想到把“木在下”改成了车在下。学习燕子的“燕”时,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竟然编出了“草头一口北拆开,再加四点燕飞来。”这样的儿歌来记忆字形。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力求每一节语文课我们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总之,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栽培管理论文下一篇:有线电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