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

2024-02-05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2、寻乌:2021·菖蒲长寿村稻田歌会激情开唱!

3、精准扶贫 一汽在行动

4、以文化扶贫精准除“穷根”

5、以基础教育师资规划为突破,阻断彝区贫困代际传递

6、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7、旅游开发中旅游吸引物权的制度化路径与实践效应

8、回眸2020 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地方就业创新事件揭晓

9、语言经济视域下民族地区语言扶贫研究

10、VR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应用研究

11、中益八姐妹的“乡兴带动员”炼成记

12、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的语言能力建设

13、新时代民族地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多元路径研究

14、凉山彝族地区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策略初探

15、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应对策略

16、推普脱贫中的语言交换行为分析

17、昌吉学院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转移就业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项目的实践探析

18、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19、攻坚克难矢志不渝 安全守护始终相伴

20、关于当前我国语言国情与语言规划的思考

21、后脱贫时代传媒学子的思考与实践

22、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贫困治理路径研究

23、乡村振兴:中国语言学需要直面的历史性课题

24、井冈山共青团:唯有传承与拓展,才能星火永相传

25、影像表达、创新叙事与价值书写

26、省教育厅印发《山西省2020年教育扶贫行动计划》

27、民族与贫困地区教师推普重点:克服地方语言的负迁移干扰

28、社会工作参与教育扶贫的维度与空间

29、为新社区打一个幸福的“中国结”

30、陈劲松:刚柔相济的纪检扶贫人

31、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民族地区移风易俗路径

32、风光风情风物三位一体“文旅推介+直播带货”传统媒体的新实践

33、基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彝区乡村振兴有效路径探究

34、一肩担两头助力齐发展

35、咬定目标 笃行不怠 推动教育强省建设全面提质提速

36、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与路径分析

37、切实发挥推普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38、语言能力与择地就业质量

39、转场与规训:空间理论视阈下“三农”自媒体传播特征与省思

40、语言治理融入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41、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下)

42、探索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新方法

43、彝族老火塘边上开启新生活

44、语言何以助力乡村振兴

45、架起四千公里“语言传情”的桥梁

46、祥云县教育精准扶贫成效明显

47、高校扶贫:目标取向、帮扶模式及提质增效对策

48、让精神文明之花在审计机关绽放绚丽色彩

49、“三区三州”普通话普及现状与推广策略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加强基础知识、注重方言特点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学习普通话, 需要达到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的规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一定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 用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而不能盲目地、单纯地让学生跟着自己读。而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普通话重点应放在“说”的方面, 例如:音变规律中“一”、“不”、“啊”的变化以及轻声、儿化等知识内容, 学生很不容易掌握, 而实际应用中又很重要, 因此需要借助图解、示范、听录音等方法精心加以讲授。

同样, 作为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师也应熟悉学生的方言特征, 根据不同特点, 找出规律, 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重点训练。例如我们辽宁地区的学生最显著的语音特点有二。一是:平翘舌音混淆;二是:一声声调不高不平, 音高明显下滑。为了帮助他们区分好平翘舌音, 教学时应首先指导他们找准z、c、s与zh、ch、sh的发音位置, 再让他们记住哪些字是平舌音, 哪些字是翘舌音。让他们多听、多体会自身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真正感觉出自己方音的问题。平翘舌和音调是整个普通话训练的基础和关键。所以, 应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可先练习单音节字, 再读双音节词语, 然后朗读文章, 最后进行说话训练。

2 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语言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普通话教学中同样适用。普通话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有新鲜感;要采选幽默有趣的范例让学生有快乐感;要开展生动多彩的课堂竞赛让学生有参与感。学生只有对普通话的学习有了自觉性、有了满足感、有了主动参与的热情才有可能把枯燥的学习转化为自身能力储备过程中的快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戴尔·卡耐基也说过“一个人的成功, 85%取决于他的口才艺术”。可见, 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旅游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所以更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而普通话的学习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普通话课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说普通话, 还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话知识的基础上, 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 应该让他们感到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已了解和掌握了普通话基础知识, 而在于让他们感觉到通过学习, 获得了一把进行有效交际的钥匙, 学会了如何跟人很好地进行言语沟通。为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应始终把学习普通话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当作主要的教学目的。

3 强化口语训练、体现旅游特色

普通话的学习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朗读模式, 尝试让学生采用短剧、角色朗读、绕口令、朗诵会、讲笑话、排练小品、表演相声、开展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方式, 组织学生用校报、宣传栏、学生社团刊物、校园广播和计算机网络等渠道宣传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在校园内张贴推广普通话的标语口号、宣传画, 成立学习普通话兴趣小组, 开展各种推普活动, 营造浓厚的普通话学习氛围, 使本来不愿学或学不好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觉地修正错误的发音, 提高学生学普通话的兴趣。激发学生日常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这样, 普通话的运用就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内在能力和日常习惯。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校园语言, 交际语言。

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就更要充分体现旅游专业的特点。可以充分挖掘旅游方面的素材, 尝试在课堂上用普通话介绍旅游景点。可以按照文字进行朗读,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训中心等场所播放旅游景点, 让学生随着画面的转换进行播音。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 普通话教学应打破任课老师单一进行上课的模式, 尝试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导游穿插为学生讲授实战经验,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旅游专业应突出人文和历史特色。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 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专业素养。很多旅游景点都具有历史背景或含有人文因素, 因此, 在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中, 可以紧密结合相关的历史史料和人文知识作为训练的素材, 使学生在普通话训练中不仅提高普通话水平, 而且提高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

普通话是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要我们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师正确耐心的引导, 持之以恒的坚持培养, 旅游的学子们定能更好的为弘扬民族文化, 促进和谐共生的旅游产业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摘要:旅游专业的普通话课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使此专业的学生更好的驾驭导游语言, 更准确全面的为介绍旅游资源、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和谐共生做出贡献。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让学生充分了解普通话形成和发展历史, 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激发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浓厚兴趣, 是搞好普通话教学的前提

在普通话知识教学之前, 老师必须要完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了解学生对普通话的认知程度, 提高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水平, 激发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浓厚兴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明白, 三年之后自己会做什么, 在日常工作、生活、再学习中会用到些什么, 普通话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 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 当代社会对人才普通话水平的要求等等。当学生弄清了这一系列问题的时候, 对普通话的认识水平理所当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普通话教学的准备工作也就做得比较充分了。

2认真总结、不断探索高职学院普通话教学规律, 采用行之有效的高职普通话教学方法, 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强调因材施教, 笔者认为高职普通话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步骤和方法更为妥当。

第一步, 研究课程内容, 细化课程任务。

我院普通话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设, 周学时两学时, 通常十八个教学周, 总学时三十六学时, 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 我将普通话知识和能力训练分为七大板快, 十八大任务, 每次课程教学完成一个任务。

第二步精讲多练, 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互动中完成任务。

“解放嘴巴, 使学生能谈”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创造力“六解放”之一。普通话教学属口语教学系列,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在于是否能顺利撬开学生的嘴巴, 而学生普遍认为只要认真听老师讲, 掌握了普通话相关基础知识, 到时普通话水平就会突飞猛进。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 普通话水平提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记住了普通话发音基础知识就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 必须日积月累, 普通话也不是背出来的, 而是练出来的。当他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 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教师再因势利导, 通过纠正方言笑话中不规范的语音、语法、词汇, 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自觉地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比如说:在完成“普通话声母及训练一分清zh ch sh r和Z C S”任务中, 我首先说到了生活当中一个实际的例子, 一个法律顾问在告诉他的当事人一些权利的时候说“你有上诉 (Sù) 权”, 因为这个人说话时平翘不分, 说的是“你有上树 (shù) 权”, 而对方是一个对法律不太了解的老农, 听不明白, 就问“我都这么大年纪了, 你叫我老汉上树干嘛呀?”事实上, 这就是由于平翘舌不分造成的笑话。通过生活中这样一件实实在在在的事例告戒学生, 有的时候也许闹的就是一个笑话, 可以一笑了之, 可有的时候, 会涉及到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 就不能不引起重视了, 因此, 我们一定要学好、掌握普通话平翘舌声母知识。接下去就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互动学习普通话平翘舌声母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关训练了。

第三步重视课堂外训练, 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有益阵地。

让学生学会说普通话并不是普通话教学的终极目标, 其最终目的是将普通话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使普通话运用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能力和日常习惯。因此, 仅靠短短的三十六节普通话课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督促学生养成课外自觉练习的习惯, 努力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交际语言。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弥补普通话课程教学时间的不足。

1.成立普通话学习小组。

高职学院学生绝大多数为住校生, 这为普通话学习和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宿舍为单位, 指派一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为组长, 要求学生相互监督, 相互纠正方音, 相互学习规范的语音。久而久之, 学生不仅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高职学生住在学校, 课余时间充裕, 这就为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普通话教师可联合学院社团组织一些诸如讲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绕口令比赛等活动, 弥补普通话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 同时调动学生练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3.成立学生普通话协会。

我院组织成立了学生普通话协会, 每年都有二百多名学生踊跃参加, 十多年来学生普通话协会一直坚持活动, 每周一次。通过社团活动, 影响带动众多的学生学普通话, 讲普通话。

总之, 普通话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为此, 高职学院普通话教师必须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特点, 把握高职普通话教学规律, 精心编排教学计划, 根据高职普通话课程开设特点, 结合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情况和语言能力, 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授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 善于抓住课外时间,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巩固。学贵坚持,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得当, 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多年,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提出了高职普通话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话,教学方法,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子泉主编《普通话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 宋欣桥主编.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4.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中介语石化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的两个主要致因即:动机的缺乏与母语负迁移。语言负迁移是造成中介语中许多错误的根源,有效地避免语言负迁移是打破石化的有用工具;学习者的内在因素是引起石化的直接原因,积极的学习动机能成为打破石化的力量。拥有了“力量”和“工具”,中介语的石化将被大大削弱。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 因素 动机 母言负迁移

一、引言

中介语,也称过渡语(inter-language),指的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体系。它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的特征。语言的石化现象又叫语言的僵化现象,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在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小过程中,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中介语的某些特征如语法、语意、语音等就会趋于停滞状态的现象。尽管几乎没有人能将其所学的二语说得和使用母语者的一样毫无区别,但他可以努力将中介语石化现象降至最低。许多案例表明,积极的学习动机能给予学习者更强的信心来打破中介语石化现象,是解决语言学习障碍的关键;语言迁移被普遍认为是二语习得的障碍,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学习动机的缺乏和母语伏迁移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的两个主要原因,分析并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对缓解或削弱“石化”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理论背景

1、中介语石化的定义

国外对中介语石化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中介语石化是目前二语和外语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中介语石化现象”这一概念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敦大学教授Larry Selinker在1972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与目标语有关的那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语音次系统知识趋于定型的状态,它们不受学习者年龄以及目标语学习量的影响。(1972:215)”

(Han,2004,p.217)。“石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以后,还是会在中介语中出现。”

《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对石化定义为:石化是第二语言/外语学习过程中有时出现的一个过程,即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始终伴有不正确的第二语言/外语语言形式。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中,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不正确形式都可定型或石化。石化的发音常常是“学习者”外国腔的原因。Selinker在1989年又指出,语言石化是指学习者可以在一种语境中正确使用第二语言形式而不能正确使用于其他语境中的现象,即使学习者能够和目的语充分接触,这种现象如果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一般2-5年),就可以视为石化。中介语石化可从性质上分为永久性石化—不可逆转,和稳定性石化或暂时性石化—困难逆转或永久性石化的先兆。(Selinker,1996)。“现在由于对语言石化的研究更多是与教学有关,因此,其含义更多是指难以改变的非目的语形式”(陈慧媛,1999:42)。

2、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多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介语石化的成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

Selinker从心理学和神经学的角度解释了中介语语言能力的石化现象,提出了石化现象的五个成因:(1)母语迁移;(2)培训转移;(3)二语学习策略;(4)二语交际策略;(5)目的语过度概括。后来,Selinker和Lamendella又指出,石化现象的产生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年龄因素以及缺乏与目的语社会文化融合的欲望,外在因素包括交际压力、缺乏学习机会和反馈性质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Ellis,1999:354)。

Lenneberg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语言石化现象,他的语言习得临界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个体行为的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在这段期间,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习得最为容易,超过了这个阶段,语言习得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语言学习产生困难,语言习得难以进一步发展,也就形成了语言石化现象。

Lamendella从第二语言习得的生理机制出发,提出了“次系统”(infra system)概念解释中介语石化的形成。根据他的理论,从第一语言过渡到第二语言或外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初学者学习外语时,由于目的语知识匮乏,目的语次系统尚未形成,因此,在借助已有的第一语言的次系统构建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学习者在掌握母语后学习第二语言需要发展相应的“次系统”,如果这一“次系统”不完善,学习者只能借助第一语言的“次系统”,这种“借用”就会产生介于两种语言中间的中介语,导致石化现象的产生。

Krashen从第二语言习得认知过程来考察石化现象,他列举了可能引起石化的五种因素:一是目的语输入量不足;二是目的语输入质量不高;三是感情过滤器;四是目的语输入过滤器;五是目的语语言变异形式的习得。他认为只有输入水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转化为可理解性输入,才能习得;只有输入语言具备足够的数量,可理解,有趣味性,不过分强调语法,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充分考虑学习者年龄、兴趣和文化习惯等等,才能避免石化。

Schumann认为文化适应中介语石化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持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距离,语言学习动机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学习者重复使用有限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使目的语的使用功能受到限制,产生石化。

Ellis的相互作用论从学习者得到的反馈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出发,解释石化现象的成因。其主要理论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中所获得的不正确的内容有时起到了语言输入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学习者语言错误的沉淀,即石化。相互作用论的另两位代表人物Vigil& Oller (Williams &B urden)认为:石化过程起源于语用过程,而不是句法的使用过程。也就是指语言的石化现象起源于语言交流中外在的语用因素与内在的语言体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肯定的认知反馈易引起石化,而否定的认知反馈有助于防止石化的产生。

三、学习动机的缺乏和母语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者诸多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也是语言学习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综合型动机。

(1)工具型动机如:考试:包括从小到大历次体验过的平时小考,期中/末大考,以及升学考试(中考、高考、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大学的四六级的英语水平考试,商务英语、托业、口译等职业证书考试,托福,GRE等留学移民考试,以及单位职称的英语测试。这些考试,或者是为了学业,或者是为了在找工作或工作中给自己增添筹码。不可否认,英语考试,是推动绝大部分外语学习者大部分时间学习的动机源。

(2)综合型动机包括:工作需要,主要指的是外语专业人才或职业中必需外语技能的人才,包括翻译、外语教师、外交人员、外企员工,学者等。生存需要,主要指的是在国外学习工作生活的人。爱好或非职业性需要,或者是单纯喜欢该外语,或者是他喜欢从事的某些非职业活动必须要运用外语。比如他喜欢研究英国诗歌和文学,所以学习英语。或他立志要研究哲学,就需要学习外语。交际或赢得尊重的需要,融入性动机中,听德国、法国、意大利人、印度讲英语(而非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人讲英语),或者亚洲人讲英语(比如马来西亚小姐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自己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学好英语的冲动。获得荣誉的需要,有些人以精通多国语言为荣。

Schuman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与目的语的社会和心理距离,所谓的心理情感距离,是指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认同感的大小,是否愿意接受目的语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如果他们与目的语群体的心理距离大,他们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有不愿意将接触到的有限的语言内化吸收。我国的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仅把外语当作谋生的手段,如,一旦目的达到,就不再努力,起外语水平就永远停留或退化在较低水平而形成。比如很多学生在高考或四级考试过后就可能放松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导致了中介语的石化。

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对二语习得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充分重视外语教学内部规律的同时,学习者应该培养强烈的综合型动机,缩短其在社会心理方面与目的语的距离,在情感上吸入更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突破石化现象而进入下一轮语言习得高峰期。

2、母语负迁移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程。比如,会打网球的人在第一次学习乒乓球时,会不自觉地联系起网球的知识或技巧来。根据Rod Ellis(1997)的观点,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比如中国人学习英语,原有的汉语知识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迁移。如果这种迁移来自母语,那就是母语的迁移。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Gass & Selinker,2001),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刚好这种借用符合外语的习惯,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刚好相反,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负迁移也叫干扰。Tom Scovel(2001)指出,当两种语言在某种结构上出现不同时,不同点往往成了学习者的难点所在,此时就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母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母语迁移中最重要的是语音领域的干扰,绝大多数学习者即使学了好长时间的外语,在说第二语言的时候或多或少地带着某种母语的口音,让本族人能很容易地辨认出来。

以云南部分地区的英语学习者为例,由于母语方言中声母没有n音,连普通话里的n音全部都用l代替,这种习惯迁移到英语习得中,结果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What a lovely night!”说成了“What a lovely light!”;

“no problem”变成了“low plabla”.

语音的负迁移现象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语言学家也举例证明母语为西班牙语、拉丁语、日语或泰语的学习者在学习第二种语言时,往往会有母语负迁移的现象。Rod Ellis(1997)指出“语音迁移是最活跃和最固化的”,过了关键期(puberty)之后,任何人学习外语几乎没有能不带口音地说出“地道”(native like)的外语。这些都是因为母语负迁移的干扰结果。

(2)语法。语法的迁移可表现在词汇、句法等不同的层面上。

如词汇迁移:把“为人民服务”译成了“Serve for the people”,其实serve在英语中是及物动词,意思是“为……服务”;This book is belonged to me.(这本书是属于我的。)

有时学习者经常把终止性动词用于表示持续的完成时态中,这是句法的迁移表现。如,His grandpa has died for three years.(他的爷爷去世已经三年了。)很 “In the classroom have forty students.”(教室里有四十个学生。)最明显的表现是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和名词单复数的用法,学生经常说出 “He like cat.”(他喜欢猫。)这样的句子来,因为汉语里动词和名词都没有词尾的变化。

(3)语用

语用是指语言在运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刘绍忠(2000)把语用负迁移描述为“学习者将母语里关于某个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搬到目的语来表达同样的言语行为,但是这种从母语里迁移到目的语的语用知识不同于目的语里已经存在的理解和表达同样行为的语用知识”。

语用方面的迁移造成了很多尴尬的交际场景,比如:

Foreign guest:You are so beautiful tonight!

(外国客人:你今晚可真美啊。)

Chinese hostess:Where?Where?

(中国女主人:哪里哪里!)

Foreign guest:…Everywhere.

(外国客人:……哪里都美!)

Chinese hostess:……

(中国女主人:……)

又如:

Li Ming: Hello,Mr.White, let me introduce you to my lover Bai Li.

(李明:你好,怀特先生,让我给你介绍一下我爱人白丽。)

Lover一词在英语里指的是“情人”,而非汉语里“爱人”或“妻子”意思,这会让同样不熟悉汉语的外国朋友觉得中国人在个人情感问题上很开放,可以和普通朋友介绍自己隐私。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运用该语言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通过强化语音中的难点和不同点;处理好语法错误和语用失误,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削弱或解除语言石化现象的发生,对外语学习者极为重要。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中介语石化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在对国外对第二外语习得石化现象相关研究归纳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介语石化的两个主要致因即:动机的缺乏与母语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缓解或削弱“石化”的措施,让学习者尽量避免或突破石化,促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353-354.

[2] Gass,S.& Selinker,L: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3] 刘绍忠:《“请”字用法汉英对比与语用负迁移》,[J],《外国语》2000(5):9-16。

[4] Han, Z-H. Fossilization: five central issu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14): 212-42.

[5] 陈慧媛. 《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讨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37-43.

[6] Vigil, N. and J. Oller. Rule Fossilization: a tentative model[J]. Language Learning, 1976(2): 281-95.

[7] Schumann, J.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idginization Hypothesis[J]. Language Learning. 1976(2): 391-408.

[8] Richards, J., Platt, J, and Platt, H.《朗曼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 深化普通话教学改革

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 深化普通话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现在的普通话教学存的误区主要是:一是把普通话课上成了纯训练课, 脱离了理论的指导;二是以理论为主, 不重视实践。实践证明, 这些教学方法都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普通话教学必须要做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从本质上看, 普通话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学习理论。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语言教学改革的新主张及对改革的合理性的预断都离不开对语言学习规律的认识, 离不开语言学习理论的指导。”由此可见, 普通话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既有理论指导, 又有训练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授普通话的理论知识当然是必要的, 因为它是提高学生们语言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理论是训练的前提和保证, 没有理论的训练是盲目的训练, 理论指导常常能为技能训练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但是, 对普通话基础理论的讲授并不要求面面俱到。提高普通话技能才是教学中的重点。因此, 在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注意与学生的语言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反复练习实践, 使学生获得运用普通话、驾驭语言的能力。其次, 在普通话教学中, 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普通话是经过千百年来汉民族代代陶冶锤炼的高度文明的语言结晶”, “是承语言历史之精髓, 采百家方言之精华, 逐步演化为目前这种最理想的语言”[2]。

在普通话教学时, 通过选取一些古典诗词、现代诗歌、或是时下的一些美文作为补充材料, 让学生在普通话语音训练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最后,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 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尽可能采取启发式教学, 以提问、辩论、访谈、主题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反复的锻炼中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通过鼓励、表扬, 使他们敢说、愿说、善说。

2 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教学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普通话教学有必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教学。“利用网络交互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大大拓宽教学资料的来源, 增加课堂信息量, 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 而且最突出的是它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 它能将以往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多媒体形式和立体型的新型教学模式。”[3]如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把诸如语音的发音原理示意图、声母的发音部位示意图、韵母的元音舌位图等用大屏幕展示出来, 既形象直观, 更便于学生理解、模仿和纠正发音, 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通过多媒体,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普通话视听材料, 如经典的电影对白、各种辩论赛的录像、电台电视台的播音材料以及一些方音材料, 使学生在普通话语音和方音材料的反复对比中发现自身语音的缺陷, 通过“听”培养良好的语感, 从而进行流畅的表达。最后, 网络多媒体教学能体现个性化教学优势,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进度, 或随意重复未掌握的内容,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能动性, 达到别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普通话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丰富教学形式, 也是提高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3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巩固普通话口语教学效果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普通话口语水平得以提高的基础。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口语交际环境, 实现口语训练量和训练质的提高, 如果离开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口语的知识就没有用武之地, 这直接影响到口语教学的效果。因此, 健康而真实的口语环境的创设和优化十分必要。良好的语言环境的形成, 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共同努力, 首先, 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对语言规范问题要有深刻的认识。其次, 学校要加大营造推广普通话的校园环境, 充分利用校内广播、利用读报橱窗、教室黑板报等进行推普宣传;开展大面积的、持久的、多形式的课外活动, 如举办丰富多彩的普通话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活动、辩论会等形式的竞赛, 这些活动面广、参与者多,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热情, 对形成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起到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 教师在课堂上要率先示范, 以标准流畅的口语,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语言的熏陶, 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总之, 普通话口语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高校教师应从大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的可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 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氛围, 最大限度得为学生创造交流机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摘要:普通话教学是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课, 它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推广普通话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 当前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 深化普通话教学改革;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教学;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巩固普通话口语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的开展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

关键词:普通话,口语教学,高校

参考文献

[1] 孟广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手册[M].吉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2] 张晓慧.高职校园普通话的人文教育功能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06.

上一篇:现代教育思想论文下一篇:电工电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