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总结范文

2023-04-11

八下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4. 写北方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借景抒情) 从这里还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 像一个斗士、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抒发了作者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 看完两幅雪景图后请大家谈一谈: 你自己喜欢哪幅雪景呢? 1.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作者的倾向,你认为作者的称赞倾向哪方?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探究归纳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那记忆是温暖的,是美好的。正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念。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的家,美好的理想是鲁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现实严酷的环境,作为战士,故乡固然十分美好,让人眷恋,但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雪》中描写的绝妙的江南、江北雪景图。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不甘沉沦,昂扬向上,执著抗争精神。 江南的雪象征: 北方的雪象征: 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赞美,表现作者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主题) 品 味 语 言 揣 摩 意 蕴 说说蓝色词语的表达作用: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三个修饰语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不同角度写出了雪花“冷” 、 “硬”和“白”的特点,显示了雪花不向严寒屈服的品格.。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说明在春天没有到的季节里,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极健壮”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充满着活力。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描绘出事物的色彩,产生积极的视觉效果,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人的想象。 4.作者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为什么作者这样用了呢? 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由对南方雪的描写转到对朔方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截然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使得作者的情感倾向表现的更加明显 5.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 这句话是对朔方雪的赞美,歌颂了朔方雪面对严寒而又严酷的环境表现出的坚强、不屈不挠、决意向死而生的精神,正是鲁迅自己的写照. 你所知道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是借描写雪来抒发情感的?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八下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八下语文文学常识集锦

1.《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曾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新文化运动领导者,代表作《朝花夕拾》、《野草》、《阿Q正传》等。我们还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社戏》。

2.《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

3.《复活》等。

4.

5.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著名作家,著有《白夜》、《罪与罚》等。

6.息,克服困难读完大学,并作出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

8.《雷电颂》节选自《屈原》,作者是我国的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郭沫若,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我们还学过他的《天上的街市》等。

9.翻译家。最著名代表作为,即《秋》,其中《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0.《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原名为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和政治活动家。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1.《组歌》节选自《泪与笑》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被誉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12.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13.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家,以微型小说著名。

14.沈从文,现代作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

15.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诗论家。

16.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

17.

18.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19.我们曾学过他的《桃花源记》。

20.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2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明初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2.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被后人称作“诗豪”。

23.

24.文天祥,字覆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宋朝杰出的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25.

26.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作家。

28.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以名篇《岳阳楼记》著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

29.之一。

30.为“公安三袁”。

31.有“诗仙”、“酒仙”等称呼,浪漫主义诗人。

32.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诗圣”,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33.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35.

八下名著阅读

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法国的著名人道主义作家。

2.部曲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本书主要讲述了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乘坐尼摩船长的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3.鲁滨逊四次出海,第一次的目的地是伦敦;第二次是去非洲经商;第三次遇到了土耳其海盗;第四次去贩运黑奴,当行驶到南美洲一个岛屿时,船突然触礁,遭遇灭顶之灾。

八下理解性诗文默写

1.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帆济沧海。

3. 碍。

4. 花开。

5. 《己亥杂诗》中表现老一辈自喻为落花、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 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 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9. 离合。

八下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我的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 写一写”中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朗读课文,能感知课文内容,并能品读、揣摩语句,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培养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了解大雁的有关特征。

学习难点:本文生动的描写,并体会其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作者的感情。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1、每课一诵。背诵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2分)

2、说一说刚才背诵的诗中有关大雁的一些知识。你认为你刚才的表述怎样?(2分)

3、大雁美丽、聪明、可爱,是人类的朋友。那么在美国作家利奥波德笔下的大雁又具备哪些特征?请用一句话概括题目意思。(2分)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快速阅读,课文写了大雁的哪些特征?(10分)

(2)浏览课文,用三句话说说:(6分)

课文用( )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含蓄地谴责了( )的伤害,呼吁人类( )。 (3)人们是怎样对待大雁的?联系课文具体语句回答。(5分)

(4)你知道作者对大雁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6分)

(5)联系课后第一题的参考材料,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8分)

2、知识点演练。 (9分) 本文细致的描写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

找我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三、题型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雾霭(ǎi)

缄默(jiān) B.曲线(qū)

狩猎(shǒu) C.香蒲(pú)

沼泽(zhǎo) D.雉鸡(zhì)

黑鹂(l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融化

暄嚷

B.邀请

凋零 C.想像

枯燥

D.鸭蹼

窥探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 8分)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阅读课文第1——4段,完成第5--8题。 划线句: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5.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3分)

6.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2分)

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_________________英里。

7.由第

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4分)

8. 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10分) (1)、用拟人手法口头作文:介绍一种小动物。(300字左右)

(2)、回顾学过的诗歌,我知道有关写雁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大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

„„

2、我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0分) 生活中遇到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我准备这么办。

附参考答案:

一、

1、略

2、略

3、能够说出字面意思即可。

二、

1、知识点学习(1)、来的季节是三月的春天;飞行的路线是笔直;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十一月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常六只列队飞; 四月的夜间,大雁一阵阵喧闹。 (2)、拟人、人类对鸟类、保护鸟类 (3)、开放型题,言之成理即可。 (4)、言之成理即可。

(5)、作者从大雁身上找到了一种宁静单纯的生活,对自己目标的坚定不移、勇敢执著,家庭与亲人之间的赤诚亲密,对周围环境的关注热爱,与他人团结和联合等。

2、知识点演练 大雁的形象通过作者声情并茂原描写跃然纸上,无论是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加以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诸如飞行路线之直,雁队数字的分析,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发现的乐趣。

我喜欢的句子(略) 因为这些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生动形象,更让我们充分体悟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八下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可以提前复习的部分)

期中考试试卷分值分布:基础阅读60分+作文40分+20分附加题

1、注音、写字、词语运用: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后词语表词语(含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重点范围为年级统发的复习卷子。

2、文学常识:

涉及的作家作品茅盾、高尔基、郭沫若、韩愈、梁启超、周国平、刘禹锡、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竺可桢、沈括、蒲松龄

3、标点:常用标点及问题

4、修辞:常见修辞判断及作用分析

5、默写:

课内古诗文默写: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叔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马说》《陋室铭》

6、课内要求的名著阅读:

《水浒》:掌握作者、朝代、主要情节、人物绰号性格特征。

7、综合性学习:

筛选概括信息。

短语运用。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8、文言文翻译和阅读理解:(任选一篇)

《马说》、《陋室铭》、《活板》、《核舟记》

词语解释范围:书下注释。

句子翻译范围:范围是书下注释的句子是重点,其他也要会翻译。

文意理解题:涉及整篇或者段的内容理解。

9、课外记叙文阅读:

课外咏物抒怀记叙文:是课文学习内容的迁移。

主要能力点:概括、词语理解、句子赏析、内容整体理解、开放性试题等。

10、课外说明文阅读:事理说明文

课本说明文迁移阅读,主要能力点:说明对象特征、说明语言、内容理解及运用。

11、课外议论文阅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提取分析等

12、作文: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附加题中可以提前准备的部分

认真阅读并理解:

语文读本:1—3单元

中华活页文选

1、基础:读本范围(1—3单元)书下注释+文中重点词语

2、默写:古诗理解默写

辛弃疾4首+2首

岳飞1首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谢池春(壮岁从戎)》

《语文读本》中名句选读前十五句(骐骥一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218

——P220

3、文言阅读小段:(课外)读本+中华活页文选为主

4、现代文散文阅读:梁实秋、林语堂、史铁生作品

语文复习方法:

1、

1、扎扎实实落实基础,字词要筛选几遍,保证准确率。

2、

2、课文要整体把握,然后精读思考,理解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

3、

3、《五年三年》要认真对答案和思考、总结,从中归纳出答题思路。

4、

4、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素材,多思考意义,经常在头脑中构思写作。

5、

5、加强课外阅读,注意积累文学文化常识,注意学习写作方法。

口诀:

课本抓住不放、五三训练别忘、复习勤于动笔、总结方法最棒!

语文需要家长配合的:

1、请家长把字词表中的“易写错的字”和“常用词语”两栏考一遍,重点梳理错过的字词,以便强化。

2、语文成绩不良的,或者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的家长,请您

A拿语文书考一下前三个单元的解词、文学常识。

B考一下《五三》中各课的基础部分。以免孩子大面积丢分。

C每天有计划引导孩子复习:

八下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 2 )、(3 )班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八年级下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民俗风情画卷、 二事理说明、三自然美景、四活动探究、五游览游记、六传统名篇名章,第一单元是展示传统习俗,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第二单元是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第三单元是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读懂这些诗文,了解古人的思想、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第四单元是演讲词,学习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第六单元是诵读名篇名章古诗文,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陶冶。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编排在第

三、六单元中 。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

一、五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

二、

四、六单元。 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熏陶。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语文学习习惯教育 第二周

1 社戏(4 )2 回延安(2)3安塞腰鼓(1)

4灯笼(1) 第三周

口语交际 应对(1) 写作

学习仿写

第一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 第四周

5 大自然的语言(3)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7 大雁归来(1) 第五周

8 时间的脚印(1) 写作

说明的顺序(2)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第二单元复习(1) 第六周

清明节

端午节

第七周

第二单元 测试、讲评(2 )9 桃花园记(3)10 小石潭记(2)

第八周

11 核舟记(1)(2)12 诗经二首(2) 写作

学写读后感(2) 第九周

第三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

课外古诗词诵读(2)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2) 第十周

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讲评 第十二周

13 最后一次讲演(2)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2) 第十三周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2)写作 撰写演讲稿(2)综合性学习 举办演讲比赛(2) 第十四周

第四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17 壶口瀑布(2)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2) 第十五周

19 登勃朗峰(1)20一滴水经过丽江(1) 第十六周

写作

学写游记(2) 口语交际:即席讲话(1) 第五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21 《庄子》二则(2) 第十七周

22 《礼记》二则 (3)23 马说(2)24 唐诗二首(2) 第十八周

单元写作

学写故事(2)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1)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择抄和做笔记(2) 第十九周 第六单元复习、测试、讲评(3)第一二三单元复习(4) 第二十周 第四五六单元复习(6) 第二十一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二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三周

上一篇:语文八上总结下一篇:六下语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