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班组申报材料范文

2023-06-10

模范班组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时光如梭,转眼间已是13年末,经过一年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我们的企业和我们自身又都成长了许多。这离不开公司领导、厂领导的正确指导,也离不开车间领导及员工们的辛勤努力。在此岁末,将这一年中成功的经验作以总结,做为新一年的制定新目标的方向。

2009年对综合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这是难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里,他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新车间设备刚投入使用,紧接着就是新车间的GMP认证。在这期间,设备联合运行,故障频繁,影响整个车间的生产运行。常常是时间短,任务急,我们主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故障。我们的宗旨是“有求必应”,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每次维修任务。在安全上我们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认真学习和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在设备维护和检修中,处处责任落实到人,互相监督,相互提醒,没有发生过一次违章作业和人身险情。在思想上,团结统一。在GMP认证之前,班里组织召开认证动员会,全班人员都积极参加,讨论有哪些设备故障隐患、有哪些危险点,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具体措施部署落实到位,将材料、配件、备件、消耗品管理到位,做到万事俱备;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检修工作和维修制度。在检修中执行标准化检修,落实班组检修质量责任制。虽然在运行和维修工作中,人员少、任务重,经常加班加点,我们这个集体中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句怨言,涌现许多可泣可歌的感人事迹;在技术管理上,加强培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采取讲课和时常考问实际操作,切实提高全班人员的技术素质,为保证全车间设备正常运行,对兄弟班组设备操作人员及时培训,并写出设备操作注意事项,发放到各班组。设备技术记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在文明工作上,每位职工都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大家遵守一条:工完料尽场地清。

总之,2013年综合班在车间领导下,全班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人性管理”为基础,加强班组建设,抓好班组管理,充分调动班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圆满完成了今年的维护、检修任务。做到了无违章、无受伤、无设备损坏,保证检修质量。确保了GMP认证的顺利通过,和大生产中机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

模范班组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时光如梭,转眼间已是13年末,经过一年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我们的企业和我们自身又都成长了许多。这离不开公司领导、厂领导的正确指导,也离不开车间领导及员工们的辛勤努力。在此岁末,将这一年中成功的经验作以总结,做为新一年的制定新目标的方向。

2009年对综合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这是难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里,他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新车间设备刚投入使用,紧接着就是新车间的GMP认证。在这期间,设备联合运行,故障频繁,影响整个车间的生产运行。常常是时间短,任务急,我们主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故障。我们的宗旨是“有求必应”,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每次维修任务。在安全上我们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认真学习和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在设备维护和检修中,处处责任落实到人,互相监督,相互提醒,没有发生过一次违章作业和人身险情。在思想上,团结统一。在GMP认证之前,班里组织召开认证动员会,全班人员都积极参加,讨论有哪些设备故障隐患、有哪些危险点,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具体措施部署落实到位,将材料、配件、备件、消耗品管理到位,做到万事俱备;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检修工作和维修制度。在检修中执行标准化检修,落实班组检修质量责任制。虽然在运行和维修工作中,人员少、任务重,经常加班加点,我们这个集体中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句怨言,涌现许多可泣可歌的感人事迹;在技术管理上,加强培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采取讲课和时常考问实际操作,切实提高全班人员的技术素质,为保证全车间设备正常运行,对兄弟班组设备操作人员及时培训,并写出设备操作注意事项,发放到各班组。设备技术记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在文明工作上,每位职工都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大家遵守一条:工完料尽场地清。

总之,2013年综合班在车间领导下,全班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人性管理”为基础,加强班组建设,抓好班组管理,充分调动班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圆满完成了今年的维护、检修任务。做到了无违章、无受伤、无设备损坏,保证检修质量。确保了GMP认证的顺利通过,和大生产中机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

模范班组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广宗县前旧店中学杨晓君

2008年,我毕业于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从2010年3月至今,在广宗县前旧店中学从事历史教学,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我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已经耕耘了三个春秋。三年来,我有过苦闷,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思考和探索。

今天的中学生成长在一个价值多元、充满变化的社会中,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在丰裕的物质环境里,和信息社会同步成长。他们看似成熟,其思想和行为实则单纯,他们看似与老师的距离很近,心里距离实则遥远。欲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着实不易。

今生选择了教师,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既善于发现已知世界的客观真理,又能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教育是技艺,是哲学,更是艺术;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更是生命的对话。

我们农村中学,生源很差,亦不具有和周边学校的竞争力。每年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层次多样,优秀学生更是少之又少,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很是难做。参加工作之初,所任教的65班,42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很差,学生的随意性很强,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加之刚参加工作,又无教学和管理经验,我甚是苦恼,但我有工作的激情和热忱。我认

- 1 -

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借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节假日外出学习和培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业务素质;提高思想认识,潜修师德师能;践行课改理念,反思成败得失。几年来,教学成绩显有成效,在每学期的全县统测中,历史成绩都名列前茅。2011年教师节,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2012年春季,在全县语文课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我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深知农民的心声和愿望。物质条件虽相对富裕了,可精神世界却相对贫乏。农民现在所关切的问题正是子女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是如何获得人格尊严的问题。

基于此,在工作中,我努力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努力实践新教育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分辨是非的能力;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学会感恩社会。努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活,牢固树立完善自我、服务他人、回馈社会、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

然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不全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复杂使育人这一工作倍增艰难。

那是我教育生命中无法淡忘的一段回忆:一个破碎不堪的班级,一群离心离德的孩子,一种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工作已经成了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难题,班级正常工作无法展开。农忙时节,头疼脑热,动辄迟到请假;学校集体活动,故意发难;打架斗殴,严重扰乱学校秩序;思想工作,屡做不通。学校几经开会研究此事,领导也曾几次找我商议此事。我甚是矛盾,同时也很理解学校的难处和学生的处境。思前想后:所有的

工作都是在改造世界,而唯独教师的工作是在创造世界。教育事业的伟大,教师职业的光荣,不就是因为奉献和责任的所在吗?对于目前这种状况,我责无旁贷,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选择了我应该做的。

责任明确使命,义务催人前行。既已选择,便要为选择而付出,且全力以赴。为整顿破碎的班级,我先学生到校而到校,后学生回家而回家,推掉了多少朋友的喜筵、同学的聚会。有多少次夜半不能寐,天未明人已醒。与学校领导、老师们探讨,和同学们交流,查阅资料、登陆网站,“广采它山之石,以攻己山之玉”。

在学生管理中,我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行为教育,努力探索学生的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探索其成长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为工作的核心思想和出发点,力争实现学生的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几经努力,所管理的班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管理的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奋进、积极向上、人心思定。

把学生送出家门,送进更高的学府深造,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是我最终的目标和心愿。为此,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关心他们的成绩,关爱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倾听他们的心声,赏识他们的个性,激励他们前进。积极的正面引导,反面教育。在2013年全县职教和高中的招生工作中,所送的初三毕业班升入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广宗县中的学生升学率达到了90%。我们力争让每个学生

在完成初中学业后,都能有所成长和发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无数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教师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我爱学生,无法抛弃对学生的这份爱;我爱教育,更无法割舍对教育的这段情。我爱他的神圣,更爱他的平凡;我爱他的挑战与创新,更爱他的清贫与寂寞。

模范班组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广宗县前旧店中学杨晓君

2008年,我毕业于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从2010年3月至今,在广宗县前旧店中学从事历史教学,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我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已经耕耘了三个春秋。三年来,我有过苦闷,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思考和探索。

今天的中学生成长在一个价值多元、充满变化的社会中,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在丰裕的物质环境里,和信息社会同步成长。他们看似成熟,其思想和行为实则单纯,他们看似与老师的距离很近,心里距离实则遥远。欲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着实不易。

今生选择了教师,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既善于发现已知世界的客观真理,又能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教育是技艺,是哲学,更是艺术;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更是生命的对话。

我们农村中学,生源很差,亦不具有和周边学校的竞争力。每年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层次多样,优秀学生更是少之又少,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很是难做。参加工作之初,所任教的65班,42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很差,学生的随意性很强,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加之刚参加工作,又无教学和管理经验,我甚是苦恼,但我有工作的激情和热忱。我认

- 1 -

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借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节假日外出学习和培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业务素质;提高思想认识,潜修师德师能;践行课改理念,反思成败得失。几年来,教学成绩显有成效,在每学期的全县统测中,历史成绩都名列前茅。2011年教师节,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2012年春季,在全县语文课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我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深知农民的心声和愿望。物质条件虽相对富裕了,可精神世界却相对贫乏。农民现在所关切的问题正是子女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是如何获得人格尊严的问题。

基于此,在工作中,我努力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努力实践新教育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分辨是非的能力;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学会感恩社会。努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活,牢固树立完善自我、服务他人、回馈社会、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

然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不全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复杂使育人这一工作倍增艰难。

那是我教育生命中无法淡忘的一段回忆:一个破碎不堪的班级,一群离心离德的孩子,一种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工作已经成了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难题,班级正常工作无法展开。农忙时节,头疼脑热,动辄迟到请假;学校集体活动,故意发难;打架斗殴,严重扰乱学校秩序;思想工作,屡做不通。学校几经开会研究此事,领导也曾几次找我商议此事。我甚是矛盾,同时也很理解学校的难处和学生的处境。思前想后:所有的

工作都是在改造世界,而唯独教师的工作是在创造世界。教育事业的伟大,教师职业的光荣,不就是因为奉献和责任的所在吗?对于目前这种状况,我责无旁贷,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选择了我应该做的。

责任明确使命,义务催人前行。既已选择,便要为选择而付出,且全力以赴。为整顿破碎的班级,我先学生到校而到校,后学生回家而回家,推掉了多少朋友的喜筵、同学的聚会。有多少次夜半不能寐,天未明人已醒。与学校领导、老师们探讨,和同学们交流,查阅资料、登陆网站,“广采它山之石,以攻己山之玉”。

在学生管理中,我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行为教育,努力探索学生的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探索其成长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为工作的核心思想和出发点,力争实现学生的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几经努力,所管理的班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管理的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奋进、积极向上、人心思定。

把学生送出家门,送进更高的学府深造,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是我最终的目标和心愿。为此,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关心他们的成绩,关爱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倾听他们的心声,赏识他们的个性,激励他们前进。积极的正面引导,反面教育。在2013年全县职教和高中的招生工作中,所送的初三毕业班升入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广宗县中的学生升学率达到了90%。我们力争让每个学生

在完成初中学业后,都能有所成长和发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无数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教师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我爱学生,无法抛弃对学生的这份爱;我爱教育,更无法割舍对教育的这段情。我爱他的神圣,更爱他的平凡;我爱他的挑战与创新,更爱他的清贫与寂寞。

模范班组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爱老模范事迹材料

孙华杰,男,汉族,1974 年 1 月出生,中共党员,201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常庄乡孙庄村人。20**年年底孙华杰兄弟四人创办了一个橡胶制品厂。20**年 9 月,厂子经营有些起色后,看到村里的孤寡老人没人照看,孙华杰兄弟四人出资近***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 2000 平米的幸福院,“这段时间身体还好吧?饭菜还可口吧?”孙华杰搀扶着一位腿有残疾的老人散步聊天,两人有说有笑,亲切而愉快,看上去像一对情深父子。没等孙华杰说话,被搀扶的老人就忙不迭地介绍道:“华杰对我们太好了!他每天都来看我们,还经常给我们买些零食和水果。”。在这个红砖铺地、宽阔干净的幸福院里,孙华杰免费赡养着 12 位孤寡老人。

“看见老人受苦,我真是不忍心”———投资***万元建起幸福院

孙华杰话不多,憨厚质朴,见到有人采访甚至有些羞涩,但谈到赡养孤寡老人,他的话会渐渐多起来。“看见老人受苦,我真是不忍心。”说这话时,孙华杰眼睛里有亮晶晶的东西闪了一下。他所说的“看见老人受苦”,是他曾看到一位孤寡老人艰难地捡拾塑料瓶。那个画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他下定决心办幸福院的最大动因。

这位老人叫孙庆华,是该县孙庄村的一位 77 岁的孤寡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而且身体有残疾,没有经济来源。为了生活,老人卖掉了自己的几间土坯房,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而这房子正好和孙华杰的厂房在一起。有时,老人捡拾点垃圾以补贴家用。有一次,孙华杰看见衣着破旧、拄着双拐的老人正捡拾

一个塑料瓶子。老人先用一只手扶住拐杖,腾出一只手,再慢慢弯下腰捡起瓶子,然后再慢慢起身。简单的一件事,老人却做了几分钟。孙华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没有和老人说话,但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办起一个可以免费赡养孤寡老人的幸福院。

20**年 9 月,孙华杰和他的三个弟弟投资近***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 2000 平方米的幸福院,有 20 多间房屋,能同时接纳 40 多位孤寡老人。因为是兄弟 4 个共同出资修建的,所以起名为“金龙四路”幸福院。老人在幸福院可免费吃住,有病出资给他们治疗,虽然居住条件十分优越,但入住条件却很简单:无人照顾、能自理的孤寡老人都可自愿入住。目前,幸福院里住了 12 位老人,平均年龄在 70 岁左右。

“当好老人们的儿子”———每年投入六七万元赡养老人

在幸福院,经常能看到一位年逾古稀、双目失明的老人给大家拉二胡。虽然水平不见得有多高,但无论拉曲儿的还是听曲儿的,都很享受。

这位老人叫齐士平,是常庄乡西安上村人,20**年被孙华杰接进幸福院。听说老人能用二胡拉几段,孙华杰便特意给老人买了一个。自从有了这个二胡,幸福院里的笑声更多了。“当好老人们的儿子,让他们在幸福院里幸福地生活。”孙华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天晚上,一位老人血压突然升高,头疼呕吐。孙华杰二话没说就把老人背上汽车送到了乡卫生院。住院期间,孙华杰坚持给老人喂药、喂饭、护理,直到老人病愈出院。同病房的人都以为孙华杰是老人的儿子,当得知真实情况后,大家都伸出了大拇指。日常生活中,孙华杰更是尽己所能让老人们生活得舒心。怕老人们住不好,他就在幸福院里装了电扇,安了暖气;

怕老人们吃不好,他就专门请了个厨师给老人们做饭;

怕老人们穿不好,他就经常给老人们添置新衣服;

怕老人们寂寞,他就给老人们买来象棋、扑克等简单的娱乐工具……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好,他让自己的父母当起了义务服务员,为老人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领着老人们娱乐锻炼,还开垦了一个小菜园。

老人们生活幸福了,孙华杰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他每年都要在幸福院投入六七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有些老人生病治疗的费用。“其实我的收入很有限,雇不起服务员,所以目前只能让能自理的老人来住,也不得不让我的父母帮忙。如果以后我经济条件好了,我会雇专业的服务员伺候老人。”孙华杰这样说。

付出爱心总会有回报。威县有关部门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表彰,并把他的幸福院定为了“五保集中供养点”,送来了被褥等生活用品;

**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他本人也被评为“**好人”、“中国好人”,并被威县共青团授予“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年作为威县党代表参加了威县第十次党代会,北京、西安等地和孙华杰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得知他的事迹后,都在生意上给予了关照,并加强了与他的合作。孙华杰经常说,这些荣誉和成绩对他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今后的生活中,他将尽心尽力做好幸福院的各项工作,改善设备,提高服务质量,扩建幸福院住房,争取让更多的孤寡老人能够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上一篇:文明学校申报材料下一篇:生态乡镇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