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21

客户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信贷管理系统上线和省联社操作流程的深入推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但当前仍有少数客户经理存在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工作消极等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管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仍有少数客户经理存在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工作消极等问题。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素质不高。不少客户经理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能领会联社信贷政策,跟不上业务发展形势,工作方法简单,思路因循守旧。如仍热衷于发放授信贷款,对抵质押贷款怕手续麻烦,办贷积极性不高等。

二是责任心不强。主要是怕担责任,新官不理旧事,营销新贷款积极性不高,清收盘活不良缩手缩脚,存在不放也不收的消极情绪。有的客户经理作风飘浮,平时不上班,贷后检查、贷款清收只靠打电话,没有真正“沉下去”。极少数甚至将主要精力放在个人“生意”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简单应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在扫雷行动贷款核对中,有的客户经理就存在弄虚作假情况等。

三是考核机制不完善。尽管联社近年来通过实行客户经理等级考评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客户经理的思想,不少社大锅饭、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社为提高绩效考核系数,人为调整客户经理业务数据。还有的客户经理通过捞“外快”发财,对信用社工资不屑一顾,“管你考核风吹雨打,我自屹然不动”。有的甚至将客户经理岗位当作个人的融资平台。此类人在职工中和社会上的影响极坏。四是稽核检查力度不大。现行体制下,信用社的稽核工作主要由内部稽核和联社稽核两部份组成。信用社稽核员为维护个人利益,不可能对自己或所在信用社认真稽核。联社稽核员又碍于种种关系,处罚力度、处罚面上大都是点到为止,避重就轻,大部分违规行为通过“就地整改”不了了之,导致客户经理违规成本不高,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规心理。

加强客户经理管理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不缺理念、不缺制度,关键是人的因素和执行力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客户经理素质。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继续加大信贷业务培训,及时调整年龄偏大,能力存在明显缺陷的客户经理岗位。二是提高新客户经理的准入门槛,以后原则上都要从新招收的大中专生中择优选取。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客户经理依法办事、规范操作、独立决策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打造一批年富力强、能干肯干、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客户经理。

二、精简客户经理队伍。实行双层经营模式后,信用社主要承担小额贷款的发放管理和大额贷款的推荐、协管工作,相对而言当前的客户经理队伍过于庞大,很可能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可将管片贷款规模低于1000万元或收息额低于100万元的客户经理进行整合淘汰。富余人员双向选择,竞聘上岗,也可参加联社成立的清收专班,实行多劳多得。否则一律按待岗处理。

三、完善考核机制。一是制定抵(质)押贷款占比指标,对客户经理全年发放抵质押贷款低于规定指标的,给予一定经济处罚,促使其转变思想,积极营销抵(质)押贷款,逐步改善信贷资产结构。二是对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四类的客户经理进行末位淘汰。三是保证清收不良考核的连续性。四是2009年绩效考核办法要突出以当期“两率”、新增不良贷款、收息等基础性工作为重点。

四、加大稽核处罚力度。一是参照委派会计制实行稽核员联社派驻制;二是实行稽核人员异地交流、亲属回避制;三是尽量避免信用社之间交叉检查,相互包庇的情况发生;四是建立对稽核人员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五是提高稽核队伍自身素质和稽核水平:六是对客户经理队伍中的害群之马要坚决按规定处理,绝不姑息。

责任编辑 肖杰仁

客户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国家政府不断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各家商业银行在小企业业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小微企业客户需求具有显著的“短、频、快”的特点,竞争的焦点在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服务覆盖面。围绕这一焦点,各家商业银行在小企业专营机构建设、专业团队组建、小企业专门操作流程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当前,在业务流程的最前端营销环节,如何借助市场管理方、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政府部门等外部力量,批量化营销优质客户群并批量提供信贷服务逐步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研究重点,本文将对市场客户批量化服务模式进行探讨,对银行批量化操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小企业业务 研究

1 商业银行拓展市场类客户潜力巨大

全国市场类平台数量眾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分布广泛,形成了庞大的交易规模。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940个。广泛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湖南、河北、辽宁、上海、河南、湖北、北京、重庆、四川等13个省。按照交易的产品划分,综合性市场1341个,占比27%,专业市场3599个,占比73%。其中,1341个综合市场中,农产品综合市场691家,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310家,生产资料综合市场62家,其他综合市场278家。3599家专业市场中,农产品市场981家,生产资料市场754家,纺织、服装、鞋帽市场553,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480家,其他专业市场831家。从成交量来看,2011年全国亿元以上市场总成交额72703.5亿元,专业市场总成交额57909.3亿元。专业市场中,生产资料市场23867.6亿元,农产品市场10593.2亿元,纺织、服装、鞋帽市场9263.2亿元,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市场4825亿元,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3961.4亿元,其他市场3682.1亿元。

2 市场批量化操作模式介绍

批量化操作模式是指由市场管理方对市场内小微企业进行筛选推荐,借助第三方增信,由银行对市场内企业进行统一受理、统一评价、统一授信的模式。银行针对商场、超市、专业(综合)市场等各类市场平台,与市场管理方、政府相关部门、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合作方共同为市场内互相了解、融资需求和经营特征相似的小微企业客户批量提供信贷支持,适当降低抵质押、担保要求,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2.1 市场内小微企业联保模式 由市场管理方牵头组织筛选市场内管理规范、经营稳定、盈利情况良好的小微企业组成联保体,联保体成员按照贷款金额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存入在银行开立的保证金专户,由市场管理方进行统一管理。该账户封闭运行,采用受托运作、专户管理的方式,资金仅限于贷款代偿,除经银行确认为代偿外,该账户内资金不得提取和支用。

2.2 政府助保模式 借助政府资金支持,批量化营销服务客户,实现企业、政府和银行“三方共赢”。政府与银行共同筛选客户,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银行批量提供信贷服务。由获得助保金贷款支持的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缴纳部分资金,为办理贷款业务的企业承担代偿责任,充分利用资金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抵质押、担保不足等问题。

2.3 担保公司担保模式 银行选择资金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较高、经营年限较长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市场管理方、担保公司共同筛选客户,由担保供公司提供担保,市场内企业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银行对获得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4 保险公司保险模式 市场管理方配合保险公司了解市场内企业信用、资质、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情况,向保险公司推荐企业投保“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银行向在保险公司投保“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小微企业客户办理信贷业务。“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是指在保险期间内,当发生借款人未足额偿还贷款,或者借款人违反《借款合同》的其他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按照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的相关协议约定,负责向银行赔偿《借款合同》项下借款人应偿还的贷款金额。

2.5 园区建设模式 针对政府规划并支持的产业园区建设项目,银行与政府相关部门、园区管理方进行沟通合作,设计综合服务方案。为园区内企业批量提供固定资产贷款、固定资产按揭贷款、机器设备按揭等中长期贷款产品,满足产业园区企业购买厂房、办公楼、机器设备,装修、改建、扩建等资金需求。

2.6 直接融资模式 银行与证券、基金行业企业合作,对于与银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市场优质企业,提供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等直接融资产品服务。

3 批量化操作模式主要特征

批量化操作模式实现了由单一企业调查评价向市场整体评价为主、单一企业评价为辅转变,由单一客户准入向客户批量准入转变,由单一业务审批向整体授信方案审批转变,由单一客户贷后管理向批量化贷后管理转变。

3.1 设计市场评分卡,对市场进行准入 银行从市场

交易情况、经营年限、市场规模、市场对企业管控能力等方面设计市场评分卡。银行客户经理对市场进行现场调查,运用市场评分卡对市场进行评价,并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区域风险情况,选择存续期长、辐射范围广、出租率高、客流旺盛的市场作为重点目标。

3.2 实施客户评分卡,对市场内企业进行整体准入 在客户筛选环节,实行“市场管理方准入制”。目标客户群定位于市场内前1/3或前1/2的优质企业。市场管理方根据掌握的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向银行提供优质企业推荐名单。银行客户经理运用客户评分卡对企业进行评分,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实行整体准入。

3.3 制定整体授信方案,进行批量审批 银行围绕市场企业需求,结合风险缓释措施,设计市场合作授信方案,由银行小企业业务部门及信贷审批部门共同审批。银行应对合作市场的基本情况、经营特征、风险特征、企业融资需求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市场管理方、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合作方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发展趋势、与银行的合作情况等进行调研,对市场目标客户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资产实力、信用状况等进行充分的调查。

3.4 实行贷款年审制度,简化续贷流程 对于贷款到期后有继续贷款需求的客户,实施贷款年审制度。针对经营基本面无明显变化、信贷资金需求保持不变或者减少、担保措施未发生弱化、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在第一年贷款到期后,只需经过银行重新调查确认,无需重新申报,自动延长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4 批量化操作流程设计

4.1 市场调查 对于具有增信功能的,能够批量化作业的市场,由银行评价人员、风险经理共同对市场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管理方的管控能力、企业群体盈利模式与风险特征。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合作方案,评估客户群体的信贷需求总量。

4.2 业务受理 受理小微企业业务申请,由市场管理方负责组织收集市场及客户基础资料,打包提交银行。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业务申请书、经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贷款卡、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等。

4.3 授信申报 评价授信人员或客户经理根据调查情况,按照市场评分卡、客户评分卡政策要点确定信贷方案,根据评分卡评分结果,撰写市场整体授信方案。

4.4 信贷审批 银行小企业业务经营管理部门根据前期评分卡评价情况,对授信方案提出初步审核意见,会签信贷审批部门审批。会签结果作为授信方案的最终审批决策,作为经办机构办理业务的依据。

4.5 签订合同 对于审批通过的客户,由银行客户经理与客户沟通,约定面签合同的时间、地点。在签订合同之前,银行须与合同签署人确认合同内容,解释合同中的专属名词、关键条款。

4.6 发放贷款 银行对放款资料及其手续的齐全性、正确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核,确保合同填写规范,贷款审批条件落实后,对客户发放贷款。

4.7 贷后管理 将对市场、合作方、客户三方面的贷后管理相结合,发挥市场管理方及其他合作方对企业的信息掌握、经营管控优势,银行加强对市场和合作方的贷后监测与管理,指定专人对市场及合作方进行贷后管理,适当弱化对单个企业的贷后管理。

对于200万元以下的信贷业务,主要通过市场管理方及其他合作方了解客户经营信息。对于200万元以上的信贷业务,采用现场监测与非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非现场实时监测,由市场管理方搜集、提供借款人相关信息资料,并协助银行进行现场调查。

参考文献:

[1]马卿,朱东洋,杨晓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9(12).

[2]刘佳薇.基于商业银行角度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2(01).

[3]吴凡,常路,周碧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应用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19).

客户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现实困境,阐明了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的管理干部队伍,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季凌燕(1976-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组织部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理论。(江苏南通226019)

高校管理干部肩负着对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决策、指挥、协调、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任务,是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运转,构建和谐校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和发展统领全局,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和谐、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不断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为加快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管理干部缺乏构建和谐校园的使命感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部分高校管理干部没有深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缺乏构建和谐校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未能明确和谐管理目标、贯彻执行和谐管理理念,未能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理论等,缺乏管理业务知识和管理技巧,处理公共事务的手段落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潜心于管理工作的深层次研究和思考。这些均影响了高校管理水平、管理效益的提高,影响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高校管理干部职责不清晰,人际关系不和谐,管理效率亟待提高

部分高校管理干部职责不清晰,习惯于按规章办事,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工作创新的活力和竞争的激情。部分管理干部与教师、其他管理干部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表面上和睦相处,内心却相互抵触,遇到问题时相互扯皮、推脱,存在“隐性缺失”现象。“隐性缺失”指从职数配备上看人员配置齐全,但实际工作中却因种种原因在人力或精力上投入不足而延误工作的现象。部分管理干部尤其是“双肩挑”或“一肩多职”的干部缺乏管理经验,社会兼职过多,管理工作只能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状态。这些现状制约着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指挥、组织、协调功能的发挥,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益,對构建和谐校园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高校党政管理干部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适合高校党政管理干部具体情况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与学校教师、教辅人员相比较,高校党政管理干部的工作对象、方式、手段不同,岗位工作难以量化,考核指标难以做到科学和易于操作,考核结论在评聘职称、职务晋级、确定津贴标准等使用上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而许多高校在领导岗位聘任过程中,强调选拔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但高校管理干部工作任务具体而烦琐,很少有精力从事教学和管理研究,难以出科研成果,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不仅严重挫伤了管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直接影响到管理干部队伍的稳定。

(四)管理干部待遇偏低,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高校将教学、科研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在教师进修培训、岗位津贴制度等政策制定时向教学科研人员倾斜,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部分高校把管理工作当做一般事务性工作,没有形成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对管理干部队伍缺乏应有的关注。与同等年龄、学历、资历的教学科研人员相比,管理干部在相关待遇方面有着不小的差距;与公务员比较,管理干部主要是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做好服务工作,他们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或职务,却没有相应的“权力”。这些实际情况导致管理干部出现明显的角色落差,他们渴望成就事业,但实现价值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迷惘和失望心理,对构建和谐校园缺乏热情,对管理工作产生职业倦怠,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

建设和谐校园,向社会传递和谐的校园文化,向社会输送具有和谐理念的高素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管理干部是高校领导、教师、学生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织保障。高校管理干部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管理效能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推动下,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加快,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和管理程序逐步调整,对传统教育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化的现代管理必将代替粗放式的传统管理,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具有专业性、专职性、稳定性的特点,有助于克服“双肩挑”干部模式的弊端,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有助于提高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办事效率,增强管理干部的岗位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高校的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高校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加快高校事业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

因此,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和谐、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创造师生健康发展、自我实现的和谐环境,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组织保障

(一)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引导管理干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

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 引导管理干部树立和谐管理理念,增强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首先,高校管理干部要树立构建和谐校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高校应在管理干部中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教育活动,引导高校管理干部充分认识到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增强管理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和构建和谐校园的自觉性,提高管理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其次,高校管理干部要树立和谐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高校的管理目标是以人为本,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各高校应定期举行管理干部培训活动,对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阶段目标和重大改革等问题进行学习研讨。通过各种培训和实践锻炼,引导高校管理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明确高校管理目标,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高校的管理目标,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开拓型管理转变,不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①最后,引导高校管理干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心理素质。高校引导管理干部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找准职业定位,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要加强管理干部的心理素质教育,引导管理干部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抗挫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管理干部的内心和谐。

(二)加强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组织保障

1.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努力构建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干部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重要性,根据高校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服务对象的数量、范围等,制定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对高校内部有关组织和层次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努力克服管理干部队伍庞杂、协调性差、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现象,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②同时,高校在积极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积极推进教育职员制度,推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为主要特点的聘任合同制,适当控制“双肩挑”干部职数,实现“身份管理”“过程管理”向“岗位管理”“目标管理”“和谐管理”的转变。

2.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构建和谐、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高校要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规定要求,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推行干部公平竞争与党组织考察任命相结合的聘任制,继续推行干部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在选拔管理干部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竞争理念③,坚持并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需要选人,真正把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人才充实到管理干部隊伍中来,努力构建和谐、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组织保障;要打破管理干部岗位之间相对封闭的状态,实行合理流动,完善岗位交流和轮换制,坚持实行学校内部机关与基层、党务与行政之间的交流轮岗,增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健全动态管理考核机制,加强有效管理和监督。加强有效管理和监督,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是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管理干部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各高校要加强对管理干部的任期目标管理,明确各管理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动态管理考核机制,创新评价考核体系,对管理干部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评和监督,并将干部职务的升降、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与考核结果挂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标准,采取组织评价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对管理干部进行全面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同时,高校要遵循“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如任前廉政谈话制度、重大事项向党组织汇报制度、收入申报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以及教代会定期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等,促使高校管理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4.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管理干部的全面发展。高校应为管理干部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如健康的人文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便利的生活环境等,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干部,激发管理干部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结合起来,关注管理干部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津贴分配等方面的问题,逐步缩小乃至消除他们与同等条件的教学、科研人员之间在上述方面的差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管理干部的进取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职业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满足管理干部自我实现的合理要求,促进管理干部的全面发展。

高校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管理干部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加强对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和有效监督管理,努力建设和谐、高素质、结构合理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不断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注释]

①许洪顺.和谐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4.

②石祥.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07(5):29.

③余雪华,王冬梅.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128.

客户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医院信息管理亦与时俱进,积极探寻并采用全新的管理技术。其中,互联互通技术不仅拥有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应用优势,现今亦处于医院信息管理主流应用的趋势当中。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医院信息管理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当前医院信息管理的问题与需求,最后针对互联互通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列举了几项实例,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互通;医院;信息管理;实践应用

引言:医院信息管理除基于计算机系统操作外,亦需连接互联网进行应用各类网络技术的有效管理。在信息传递效率需求较高的当前社会,医院管理者应对信息管理的框架进行深入的创新与改革。互联互通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协助实现此点,还能有效优化过往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互联互通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信息管理的意义

医院信息作为各项医疗活动的信息基础,保证其数据的有效管理,是各大医院日常运营的重要任务。首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能优化整体医疗流程。部分患者就医时身体存在不便状态,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能简化其交付各项费用及领取药物的流程。其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能明晰院内各项药品的储备情况。系统中的数据可根据格式录入药品的名称、入库日期、保质日期及在库数量。这些数据的明晰可协助药品管理员对缺货的药品进行补充,亦可避免部分药品积压、过期却仍旧占据库存空间等情况,提升了院内药品及其存储空间的合理利用性。再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能协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史。信息管理系统能将当前患者每次就诊的信息进行整合保存,在日后再次就诊时,医生可通过其病史对其进行过往疾病与当前症状的关联诊断,进而保证诊断考量的周全,实现病因的高效查处。最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亦可协助医院分析当前病症流行趋势。医院管理者可通过阶段性的数据分析,了解近日多发的病症,进而集合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各项事务推进。如相关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购入,相关医疗人员的精进培训等。整体来说,医院信息管理不仅能使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更加便捷高效,亦为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行动的基础。

二、当前医院信息管理的问题与需求

当前医院信息管理问题,主要在于信息系统与院内其他各项管理系统缺乏联系上。在信息化管理推行初期,我国各大医院采取了多项新式技术的应用,并初步实现了医院信息管理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此项管理趋于成熟,但院内如财务等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时,未能与基础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技术进行统一要求的建设,进而导致后期医院各项管理活动存在交互困难或脱节等情况。此类情况会随着各部门自身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愈发相去甚远,如不对此类问题进行调控,不仅会导致信息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还会在脱节的环节中导致部分信息资源的失效。此类现象的反复出现,将会为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1]。

当前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需求,是实现各部门信息的有效互通。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才是信息管理的最终目标。此外,医院信息管理应结合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实行进行各项等级诊疗标准的有效划分。医患拥有的医疗保险等个人医疗应用信息均处于院外社会保证的管理系统当中,此类信息的共享相对重要,亦应作为整体医疗活动中加强互通的改革重点。最后,医院信息管理亦应实现与各项科研部门的互通。医院临床数据中积累了大量的实例内容及操作经验,能为我国相关科学研究给予较大的助力。加强信息管理与科研团队的有效互通,不仅能实现医院信息的更高价值,亦能有效促推进各项病症的多方研究进度。

三、互联互通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一)全局信息管理

在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技术的应用中,全局信息管理首先包括运营、科教及医疗管理。医疗管理相对基础,即为院内各项医疗活动记录及必备的各项信息管理。此类管理活动不仅为基础,以亦为管理重点;运营管理如字面所述,其管理构成涉及医院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及调配的系统框架。科教管理即为院内与院外信息互通的管理系统,此系统不仅存储及管理着相关信息内容,亦包含相关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科研进度、教学安排与经费消耗等数据。科教管理作为医院信息的延展应用管理,其涉及内容却相当庞大。此三类信息数据的管理之间同样要进行信息交流,由此多数医院采取临床数据中心(CDR)这一全局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较为全面的信息管控。临床数据中心采用B/S架构,可保证多项系统的无缝集成。在数据保存上,其亦支持多种格式的文件应用,保证互通时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数据安全上,其不仅可将并换个人信息进行加密,还能在整体数据存储上实行1+N的容灾设计,有效保证信息应用的隐私性与安全性[2]。

临床数据中心在整合各项系统的信息时,可建立以病患为单位的相关数据信息建模。在后期患者入院展开医疗应用时,数据中心可根据已建立的相关信息建模为医生与患者提供高效的信息调度。此类信息建模的建立基于信息资源管理枢纽,包括电子病历、社保信息、影像存储等各项信息的集成体现。此类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医院信息管理的高效化,亦体现了当医疗相关信息管理的高超水平。

(二)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

互联互通的医院信息管理不仅应体现于集成全面的系统整合,亦应在后期的应用于调配中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与标准化管理。上文提及的多部门乃至院内外信息互通,其管理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为缩短各环节操作流程,加强信息互通效率,保证信息资源保准化管理势在必行。医院可从院内着手,参考国家及其他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结合本院实情,通过数据、服务、管理建设等各个阶段,制定一系列的医院基础信息管理制度。此类内容涉及通用标准及专用标准,通用标准多数应用在普通信息管理当中,而专用标准则为医疗信息管理单独制定。在院内逐渐形成系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后,可适当推荐给拥有合作性质的科研小组,有效促进科教管理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同步实行。

(三)互联互通服务功能管理

互联互通的医院信息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即为病患对自身相关医疗数据的应用,此类信息管理属于服务向功能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服务功能,在患者到院就诊时便可通过医保卡等社会保障证明直接进行便捷地注册。通过此类系统,患者及医生均可实现电子病历档案的查阅。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可查看患者此类病症的过往用药,进而结合当前症状进行抗药分析,提升治疗效率。在此类系统提供的高效信息互通服务下,从诊断到就医,再到后期的各项费用的结算,将呈现较高的简洁度。此类系统亦支持电子收据的整合、打印与线上的一键收发,充分满足患者的多种需求[3]。

结论:

总的来说,在信息化时代中,各大医院为迎合时代发展与人们生活的需求,不断更新医院信息管理的技術应用。在院内各部门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当下,加强医院管理信息互联互通成为医院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初步分析当前医院信息管理的问题与需求后,管理工作者应通过互联互通的全局信息管理、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及互联互通服务功能管理,提升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与高效性,进而保证医院各项医疗与科研活动长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远盈.互联互通下医院信息管理优化路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11):221-223.

[2]项春敏.浅谈互联互通理念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9(09):66.

[3]王军.基于互联互通的医院信息管理优化路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1):198.

客户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中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德育管理工作一直是中职院校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人本管理入手,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建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这两个方面探讨人本管理在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人本管理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除了必要的师资设备投入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有效的德育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作为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创新德育管理新模式,促进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德育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树立科学育人观,辩证地看待学生。由于长期以来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往往被冷落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其实并不能从成绩好坏来片面地评价学生的优劣。很多在校时成绩普通甚至是很差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因有一技之长或者人际交往能力特别强而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我们要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对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欣赏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

(2)挖掘学生的独特性和闪光点,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从自身长处出发,以点滴进步为起点,实现长足的进步。对“问题学生”,更要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针对自己的个性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帮助其走出困境。

(3)及时化解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多年的应试教育过程中,他们由于成绩差很少得到家长、老师的关心,往往自暴自弃。他们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更没有尝试的勇气。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学习,也包括生活,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帮助学生端正心态,重塑自我,在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二、融德育于教学实践之中,创建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

(1)以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为德育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德育管理不能光是喊口号,首先要有规则,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谈道德。要严格细化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生考评机制、奖惩机制、学生考勤管理制度、日常行为规范等,做到出了问题有“法”可依,以制度来约束人、规范人、管理人。在教育方法上,应改变传统的板起面孔教训人的姿态。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90后”,观念新潮,个性强,传统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容易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人本管理理念下的德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方式方法,将大道理融入春风化雨的教诲之中。

(2)鼓励学生注重自我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管理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处理自己日常生活中和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增强自律性,在自主管理、自我发展中逐渐进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进取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在学校某些方面的管理上,也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教学楼、实训室的基础设施管理、卫生维护等,既可以节约学校的管理成本,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创建良好的学校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现在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不单单要求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我们以丰富校园活动为手段,以专题讲座、实训课等活动为载体,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成长。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献爱心,等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人本管理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舒小兰,姚吉云.浅析人本管理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中的运用策略.金田,2014(09).

[2]盛 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管理初探.才智,2012(15).

上一篇:工商企业论文下一篇:公司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