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论文范文

2023-03-22

银行业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英银行;监管体制改革;启示

一、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监管改革

2009年6月18日, “金融规制改革新基石”的金融改革方案正式颁布,这是为了消除次贷危机中所暴露的监管漏洞,稳定金融体系,此改革法案被业内评为是自美国30年代金融危机以来最彻底,影响最大,规模最广的金融监管改革。下面是其中针对银行监管的内容:

(一)新增监管机构,调整银行业监管格局。金融改革法案组建新的“金融服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包括财政部长,美联储主席,证监会主席等,委员会主要的职能是负责及时监控识别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为其他金融监管机构提供及时的信息和意见,构建各监管机构间的合作桥梁,弥补了原先监管体系中存在的空白。

(二)扩大美联储监管权限。改革法案的重点是强化美联储的监管权限,根据法案,美联储被赋予对一类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并表监管的权利,对于在美国境内直接或间接从事金融服务的公司,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诸方面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标准。

(三)弥补银行机构监管漏洞。《银行控股公司法》规定:互助储蓄控股公司、工业贷款公司、信托银行等不作为银行控股公司,可以豁免接受并表监管,这使得一些投资银行,如雷曼兄弟等逃避了银行控股公司法的管辖,避开了并表监管。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恰恰表明这种监管松懈加大了体系的风险。因此改革法案规定:凡控制参保存款机构的公司,无论其组织架构如何,都应该接受美联储的并表监管,同时受到《银行控股法》对非银行活动的限制。

(四)提高国际监管标准与加强国际协作。改革方案要求构建新的银行资本充足要求,引进补充性杠杆比率,即银行在经济繁荣期增加超额资本充足要求,以备在萧条期应对资本不充足的情况,并且呼吁增强对信贷衍生产品和其他场外衍生产品的监管,同时加强G20成员国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二、金融危机以来英国银行监管改革

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英国实行“三方监管体制”,即由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管理局共同监管金融业,但在危机面前,三方监管体制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通过了《2009年银行法》,明确了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危机进行反思,认为金融服务局作为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权力过于集中,在金融系统性风险识别上具有滞后性,下面是英国金融改革中针对银行监管的内容。

(一)转变原本的“全能银行”的制度,将银行业务分为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英国政府认为这将商业银行与外部金融风险进行隔离,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有利于保护大部分居民的利益,有助于监管机构实行有效监控。改革方案要求被隔离银行将不允许从事与支付和放贷无关的活动,这样如果只是高风险的批发银行业务出现问题,将不影响零售业务,监管部门容易进行处置。

(二)监管体系重构。英国的《金融服务法2012》将FSA拆分为两个机构: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局。审慎监管局的职能是促进被监管公司的平稳运行,主要监管对象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而金融行为局侧重对消费者的保护。

(三)增强了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监管的职能。英格兰银行拥有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双重职能,宏观审慎监管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防范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委员会来运行,而微观审慎监管更加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定。

三、美英银行监管改革的相同点

(一)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在监管理念方面,要求金融监管部门更加注重系统性风险,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个金融领域的风险,这样才不会出现监管空白、遗漏等现象。次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单个银行风险指标合格,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不存在风险。

(二)扩大金融监管范围。按照惯例我们把金融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核心机构,如大型银行等,另一个是非核心的机构,包括对冲基金、影子银行等。而现在非核心机构发展迅速,资金的规模很大,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监管。在这次改革中,美国和英国都提出要对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公司、影子银行等进行监管,使金融监管的范围扩大。

(三)加强国际间银行监管的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国际流动性很大,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已经成为常态,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和各国际组织的共识。而目前美国已经把提升国际监管标准和加强国际合作定为改革的核心目标,我国银监会也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就双方在银行监管信息交换和监管行动展开合作。

四、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还处于发展时期,主要实行分业监管的模式,银监会主要负责对我国银行业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只负责按照规定监管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等),发布金融业的统计数据和法律法规等,监管权力较弱。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也有从分业经营走向综合经营的趋势,并且已经涌现不少混业经营的银行集团如光大、中信等,必将要求监管体系也做出必要的调整。

五、政策建议

美英两国的银行监管改革都对我国监管体制有借鉴作用,但是照搬照抄他国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国需要在综合两国经验的基础下,建立一种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以下是我对建设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的建议。

(一)减少行政监管,健全监管法律体系。我国金融市场的政府干预较多,容易出现寻租现象,所以要借鉴美英两国的银行监管体制,健全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合理划分监管职权和责任,同时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在监管中的作用。

(二)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必要的关注,我国消费者的地位处于劣势,所以急需出台保护消费者的法案,其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当下的主要任务,这不仅是出于保护公众利益的要求,也是中国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三)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是风险监管的必要补充,便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达到防控风险的作用。我认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应该借鉴美英两国的经验,采用法律的形式,对银行信息的形式和内容,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标准以银行的义务进行明确。同时,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应展开合作,进行信息互享,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四)调整监管模式,加强监管机构的协调。我国银行业目前实行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美国伞形监管的弊端,容易产生监管的空白和漏洞,所以我建议在分业监管基础上,设立一个综合监管部门,负责协调现有监管机构的职责,控制和监管系统性风险,同时应该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金融创新不能脱离金融监管,而金融监管要适度,为创新预留空间。通过这两种措施,对混业经营的银行集团实行并表监管,以逐步适应银行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静.美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对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0(9)

[2]于亮.中国银行业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金融学博士论文,2014

[3]宋玉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面临的挑战[J].世界经济研究,2010(3)

银行业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网络银行业务已成为当前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从网上银行业务优势出发,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银行;业务创新;经营理念

一、网络银行的优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在物理网点、人员数量上的传统银行,其信息规模优势正在被网络银行无限延伸的信息扩展效应所侵蚀。网络银行把传统银行的业务“搬到”网上,提供网上支票账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助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等服务,改变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较传统银行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便利性。网络银行是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机构,银行网络从物理网络转向虚拟数字网络。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客户只需在家中或办公室登录到银行的主页,点击自己所需的服务项目即可完成开户、存取款和转账等手续。相比之下,传统银行提供的服务严格受到时空的影响。

(二)服务的个性化。网络银行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传统银行的营销目标一般只能细分到某一类客户群,难以进行一对一的客户服务。网络银行从金融服务价值链中获取价值,同时要求对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造,建立和完善一个将市场信息和管理决策能迅速而准确地在市场人员和管理部门间互相传递的机制,将“客户中心主义”融入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三)低成本运行。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网络银行的主要销售渠道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代理商制度。这种直接的营销方式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模式中大量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将逐渐被计算机网络、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前端代理人及作为网络终端的个人电脑所取代,可以节省巨额的场地租金、室内装修、照明及水电费用;而且电子银行只需雇用少量人员,人工成本也随之迅速下降。

(四)服务的强适应性。传统银行服务的差异集中反映在实力、资金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而网络银行服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营销观念和营销方法的创新,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各种理财咨询技能上,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网络银行的整体实力,将主要体现在前台业务受理和后台数据处理的集成化能力上。

(五)业务空间广阔。传统银行业务的范围较为清晰,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正在处于高速扩张之中,因而具有模糊不清的特点。可以认为,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不仅将会得到拓展,而且将会有大量的非金融机构介入网络银行业务中。这些非金融机构的介入,将会不断推出新的网络银行业务。

(六)盈利结构的多元化。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来自获取资金利差的盈利,这种单一结构随着网络银行的出现而发生根本改变。网络银行将为商业银行通过信息服务拓展盈利机会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营业渠道。在网络银行时代,商业银行的信息既是为客户带来利益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自身赢利的重要资源。

(七)货币存在形式发生本质变化。传统的货币形式以现金和支票为主,而网络银行流通的货币将以电子货币为主。电子货币不仅能够给商业银行节约使用现金的业务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资金的滞留和沉淀,加速社会资金的周转,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益。同时,基于网络运行的电子货币还可以给政府税收部门和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金融信息。

(八)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模式的重大改变。传统商业银行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是重视单纯的业务技能,而网络银行则重视对员工综合商业服务理念和全面服务素质的训练。网络银行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熟悉银行业务的各种规范和作业流程,又要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

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问题

(一)观念落后。目前,在国内传统产业,许多有影响的大公司已经认识到了新经济的价值,并在积极推动企业向新经济模式的转型和过渡。但是,国内银行界对网络经济还没有形成清晰和一致的认识,没有充分意识到发展网络银行对于改善自身经营方式、拓展业务内容、提高金融竞争力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重大价值。一些人总是倾向于以网络安全或其他一些技术问题为理由,无视银行客户对网络银行业务的迫切需求,固定原有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方式。实际上,为相关人士所担忧的这些技术,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模式,足可借鉴。目前,我国的IT应用技术和某些前沿的网络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不大并在不断缩小;与此相反的是,银行业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却正在拉大。

(二)网上银行业务品种匮乏且宣传力度不够。从国外网络银行发展实践看,目前他们的网上银行业务几乎包括了所有传统银行业务,并且许多创新业务品种是为传统银行业所没有,或者是传统银行无法运作的。相比之下我国的网上银行,仅提供比较简单的如账户查询、转账、支付、网上证券以及网上商城等品种,或仅是根据银行自身特点,推出单一品种的理财业务,而对其他如信贷、按揭等传统银行业务,特别是由电子商务技术引发的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助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等服务涉及不深。同时,各大银行在网络银行的宣传力度上投入不大,对于网络银行理念的推广、客户的开发,业务的推广信息却少之又少,在网站板块中几乎所有网站的内容主要是诸如本行简介、领导讲话、分支机构介绍等,只有一些利率、外汇牌价、金融投资理财技术之类的简单金融信息。

(三)网上银行的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在网上同样存在着国内银行所特有的服务质量问题,他们对客户的咨询并不怎么关心,根本没有把客户的利益或需要放在第一位。这在买方市场全面形成,客户中心成为企业普遍奉行的经营理念的当今社会,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三、大力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对策建议

在网络银行发展较快的国家里,银行削减传统分支机构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同时,银行的职能也正在变化。在WTO框架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外资机构的严峻竞争威胁,国内银行抵御境外同行的最大优势在于网点,不管实力多么强大的境外银行,都不可能在中国迅即完成广泛的网点布局,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必须尽快调整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将自身传统的网点优势保持发扬,而且还要居安思危,将我们的营业理念有所创新,从行业政策、运作模式等方面将网络银行业务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借助双管齐下,形成我国银行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 王若平)

银行业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要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立足当地,向客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而零售银行业务中主要面向中小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服务这一特色与城商行的定位很好地契合在了一起。文章从城商行自身出发,通过解读零售银行业务认为大力发展之是城商行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城商行;零售银行业务

一、解读零售银行业务

零售一词原是营销领域的商业用语,营销学大师飞利浦·科特勒教授认为零售是指包括将商品或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供其个人非商业性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活动。零售银行已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利润中心。例如,花旗银行2003年上半年零售银行业务盈利达10.5亿美元,占集团利润63%,汇丰银行2004年上半年零售银行业务利润达50.77亿美元,在利润总额中占比为49.6%。我国商业银行在证券、保险、信托、银行相互分离、分业经营的前提下,提供的零售银行业务不仅包括居民储蓄、代收代付、转账汇兑、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保险箱等传统业务,还包括信用卡服务、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客户投资理财、买卖外汇、提供信息咨询等新兴业务。可以说,零售银行业务在金融市场上的优势不可取代。

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城商行的必然选择

(1)零售银行业务的吸引力。一是利润空间大。资本市场日渐成熟,企业间接融资比例下降,批发业务的利润空间缩小、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导致了现有信贷批发市场的急剧竞争,同时宏观政策积极调控,城商行也难以单纯通过扩大规模来盈利。二是巨大的市场需求。零售银行业务主要是针对居民个人,因此,对零售银行业务的需求也取决于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2)我国城商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已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政策环境——擴大内需带来便利。近年我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经济稳定增长推动了居民消费。二是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奠定物质基础。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超过21.7万亿元,居民消费稳步增长,零售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开展拥有了广阔市场。三是城商行的网点布局——开创了条件。目前我国城商行数量庞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42家城商行在省内外设立了115家分行,其中32家设立的跨省分行。零售银行业务需要直接接触,城商行网点布局之广无疑有利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

三、城商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实施路径

虞月君、李文、黄兴海(2003)在《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经营战略》一书中指出,银行零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创造核心竟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1)建立适合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专门的直线型管理组织,形成与城商行的组织架构现状不一样的模式。设立事业部型的组织架构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时滞和无效率。总部层次主要由业务部门组成,部门应尽量精简,风险控制、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直接对总行负责。业务部门依产品设置,部门内配备个层次产品经理和业务经理。事业部最高管理层设CEO,建议由副行长担任。(2)优化股权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城商行资本结构中,地方政府直接持股比例为平均24.2%,若加上地方政府通过其他企业间接持股,则地方政府对城商行基本拥有绝对控股权。城商行股权结构因此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是城商行的内控约束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组织运行效率降低。因此,增强资本实力,城商行可通过引入外部资金来改善股权机构。(3)明确市场定位,实行客户细分,突出个性服务。专家许荔榕认为现代商业银行应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这就要求我们的经营方式应从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适应现代银行技术创新趋势。客户细分可依次从商业银行以下四个指标展开。首先是包括资产、负债和盈利状况的财务指标;其次是包括每项业务对银行贡献度、所使用的产品状况及其他同业产品使用状况的业务指标;再次是由客户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构成的客户指标;最后是包括客户生活观、价值观、风险偏好和产品需求在内的客户行为指标。

综上所述,在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处于我国银行业“第三梯队”的城商行应该从建立适合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优化股权结构、拓展零售产品种类、明确市场定位、实施职工持股计划等方面来逐步将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推向高潮。

参考文献

[1]艾智慧.个人理财: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J].国际金融报.2000(8)

[2]吴志峰.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组织结构模式比较与设计[J].上海金融.2005(4):12~15

[3]曾康霖,刘玉平,虞群娥.论零售业务的兴起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2(3):2~6

银行业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剖析了我国目前电子银行发展的现状,并针对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在发展电子银行过程中应采取如下对策:制订电子银行业务运作的统一规范;加强安全防范,健全法律法规,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电子金融犯罪;建立产品创新体系;强化品牌意识,健全营销机制。

关键词:电子银行;金融电子化;金融产品创新

一、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驱动。

按照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运作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储备,独特的家园文化。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且对全面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银行业务是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是独特性。电子银行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创新特质,是构建在银行自身的科技应用水平和研发机制上的。电子银行产品本身具有变化快的特点,是其他银行很难同步模仿的。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展电子银行产品,在这一关键领域确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2.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代表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是网络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的时代,作为新经济重要特征的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和经营理念,改变了原有的服务模式和竞争规则,从而带来了传统银行业务的重大变革。电子银行是网络经济与现代商业银行相结合的产物,它开辟了新的交易处理方式、产品营销方式和客户服务方式。据美国权威金融机构估计,在2003年将有86%的美国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提供网上金融服务,网上银行将创造30%的银行利润,2005年网上银行的业务量占整个传统银行业务量的50%,未来10年内美国银行业的分支机构将减少一半。

与传统的银行服务相比,电子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限制,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能提供大量准确的信息和高效及时的服务;能通过各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使银行经营方式更趋向于科学和集约,给银行带来新的生机,注入旺盛的生命力,透过无边界的网络,在金融同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建立起深层次和更广泛的相互合作。

3.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适应客户变化的迫切需要。

从企业客户层面来看。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认识到,只有真正应用电子化的技术手段,改进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企业发展才有前途。具有前瞻意识的大企业集团,都在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大经营,改进管理。企业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行为,也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国内众多的企业在成功地实施企业内部信息化战略后,迫切需要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向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中资金的快速流动及信息的有效采集。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企业,更有必要协调和整合集团内部的各项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集团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力。随着国家对银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日益规范,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无法适应这些变化的要求。在新一轮竞争中,电子银行产品将在拓展客户和稳定银企关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个人客户层面来看。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由过去单一的储蓄业务需求发展为集银行、基金、证券、信托、保险等为一体的一揽子理财服务需求,要求银行为其提供范围更加广泛、品种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二是要求银行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并将安全、快捷、方便作为对银行服务渠道选择的基本前提;三是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要求银行为其提供差异化的个性服务。为满足个人客户这些新的需求,电子银行业务提供了最有效的渠道。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对人们的消费理财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银行卡、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被广泛使用,个人客户对电子化金融工具和“非接触式”支付方式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银行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将在客观上推动发展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环境日渐成熟。

4.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应对同业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入世和外资银行的涌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必然加剧。外资银行将以其资金实力、技术手段、经营经验和全球化网络优势,与中资银行争夺高端客户市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将主要不在营业网点上与中国本土银行进行竞争,而会注重用电子化手段发展业务,进行金融创新。目前,已有花旗银行等十几家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办了以网上银行业务为核心的电子银行服务。可以说,电子银行业务已经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主战场和争取客户与市场资源的重要手段,谁抓住了电子银行,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

目前绝大部分国内同业已经充分感受到这种威胁,意识到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作用,将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作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业务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网上银行、客户服务中心、手机银行、企业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不断涌现,而且在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上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各家银行纷纷设立专门电子银行工作机构,整合电子银行产品,营销电子银行品牌,抢占客户市场。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e通道”和招商银行的“一网通”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始终保持着强劲的业务发展势头。

综合上述因素,电子银行业务在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历史已经证明,银行业只有成功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才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剧烈金融变革而长盛不衰。历史正在证明,谁能在最新的电子银行应用上拔得头筹,谁就能在新世纪的金融竞争中占得先机。历史还将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中国的银行业才能赢得跨世纪的挑战,跻身世界一流。

二、当前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

1.明确业务定位,是电子银行业务的超常规发展的基础。

电子银行业务的战略定位是与营业机构、ATM并列的主要经营渠道,是客户关系的主要纽带,是业务创新的主要平台。电子银行要发展成为全行业务经营和市场拓展的主渠道,各业务部门应主动将所主管的非现金类金融产品向电子渠道移植,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最有效率地向广大客户分销,保证客户服务效果和质量的一致性;电子银行的运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能够与客户保持最紧密的接触,也能够最快地响应客户需求,因此是客户关系的主要纽带;电子银行是与信息科技联系最紧密的业务创新平台,它不只是简单地将传统银行业务移植到电子化渠道,而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将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紧密结合,从而发展出全新的金融产品以及通过传统渠道无法实现的经营方式,可以更快、更好、更有效率地再造业务流程,促进业务创新,助推重组改制,从战略层次上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这一定位,今后两年,电子银行业务的总体目标是丰富产品功能,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其中扩大业务规模尤为重要,电子银行产品和渠道的客户数、交易额和交易量等各项业务指标要大幅度增长,位居市场前列。各行在发展客户时既要高度重视数量,又要兼顾产品质量,提高使用效率。

2.突出重点,分清阶段,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电子银行业务品牌,完善电子银行产品功能,重点是促进客户数量和交易金额规模化增长。一是要有效配置资源,实施系统营销,在最短时间内打出产品知名度。二是要与核心业务系统进度同步,完善电子银行产品系列功能。网上银行重点是满足个人和企业客户的普遍需求,不断丰富完善现有功能;CRM要突出精品服务亮点,以重要的公司客户、机构客户为服务重点,快速响应大型集团公司客户特别是一些特大规模的集团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客户服务中心重点加大系统建设的推广力度,继续丰富业务功能,扩大覆盖面;手机银行要初步建成总行统一接入平台,重点实现金融信息即时通知服务和小额支付服务。三是要扩大市场规模,电子银行客户占全部客户的比重要达到10%以上。

3.理清关系,加强协作,充分调动推进电子银行业务的积极性。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要处理好传统业务与电子银行业务的关系,营业机构、ATM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这五大营销渠道之间的关系,电子银行业务长远发展与短期效益的关系。

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一项新兴业务,是依赖于传统业务发展的,是传统业务在电子化网络的延伸。没有传统业务做支撑,电子银行业务就象无源之水,不能有效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传统业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必须依赖于电子银行业务。没有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传统业务就会失去发展的后劲,终究在金融创新和竞争的浪潮中被淘汰。只有将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相结合,全行业务才能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必须依托于传统业务,相应地,电子银行业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公司业务、个人银行业务、中间业务等部门的产品,为电子银行部门提供了充足的造血元素,而电子银行部门创新后的产品,不仅为这些部门提供了继续发展的新鲜血液,也为这些部门发展和维系客户提供了有力武器。另一方面,有了信息技术、运行管理等部门的支持,才能够保证电子银行渠道稳健和畅通,而电子银行业务的每一步发展,都标志着各部门服务客户能力的又一次提升。

4.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建立滚动式开发机制。

作为一个业务创新平台,电子银行业务的生命力就在于滚动开发,推陈出新。创新是电子银行业务乃至全行整体业务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因此,要充分发挥电子银行优势,不断创新,从不同层面上推进业务整合,形成具有电子银行特色的产品,提供优于传统方式的综合服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电子银行系统的先进性;重点实行业务创新,通过对传统业务流程的组织和重构,利用电子银行渠道优势弥补传统业务不足,结合电子银行渠道优势提供增值服务形成新产品;大力开拓服务创新,通过多渠道相互配合和优势互补整合形成新型的、更有价值的银行服务产品,将电子银行服务提升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华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刘春红,陈辉胜.世界网络银行的未来趋势 [J].浙江金融,2002

[3]张卓其.电子银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胡平西,徐联初.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责任编:周智立)

银行业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有一段时间,获取了一定经验与成绩,但是也突显出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归纳过去银行业务工作教训,结合商业银行发展情况,全面剖析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情况,依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何高效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研究 业务

从我国金融体制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现有金融融资体系中,占据主流的是间接融资。但是从动态发展情况来看,直接融资会成为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甚至会影响到整体的金融结构。基于此,文章主要结合工作经验,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研究。

一、现阶段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情况

由于商业银行运营相关要求,导致我国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行业必须应用“分层管理、自主监察”的运营莫模式。从近年来国家部门公布的数据结果中发现,国家颁布的系列法律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的脚步。自2001年我国相关部门出台法律文件后,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在经过央行审核批准后可以自主办理证券业务、相关金融业务、基金托管、财务托管等投资性质的业务。于03年修订后的文件中指出:现有商业性银行逐渐走向混合性质,为金融銀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相关数据资料中得知部分商业银行于2001年就开始办理“银证通”服务,自此开辟了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1]。

在这之后相关部门针对商业银行设置基金管理公司颁布了具体条例,条例的实施预示着商业银行可以依据法律权益参与到证券市场。商业银行获取增资证券业务许可的时间则是2005年,当时一共有9家银行受理了融资券承销工作;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投资银行的价值性,并为其颁发了专项法律。此后商业银行正式入驻保险行业。

在具体实施方面,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是中外机构合资创办的第一家投资银行机构。的中国银行则创办与1998年,同年八月在香港地区创办了中银国际证券。随后的几年中银国际陆续收购了多家证券公司,发展规模也随着不断扩大。再如商行,其联合东亚银行组建了金融控股集团,并选择香港正式上市,且已经成为现阶段香港地区联交所的优质推荐单位等。

二、现阶段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不足

(一)银行业务受限,相关法律条例不健全

由于当前法律政策等因素的限制,经济市场中还有许多商业银行不能办理一般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一般业务需要进行区别对待,这一问题也极大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从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文件中我们可以得知:经济市场内商业银行是没有权利办理投资性质银行业务的,不能够向一些私营企业或者是金融机构进行资金投资。但是金融机构自身是具备办理权利的,国家法律没有对其业务范畴进行明确规定[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导致当前投行业务工作滞后问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工作标准未能完全统一,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面临多重阻碍。

(二)缺乏行业精英队伍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业务作为需要智慧的信息资金服务工作,当前商业银行现有服务人员工作技能相对单一,对投行业务人力资源的建设力度存在严重不足。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缺乏与之对应的职工培训与奖罚机制,很难完全满足银行的投行业务需求,服务能力普遍偏低。基于此问题,需要银行方面积极培养专业性强、文化素养高的人员队伍。

(三)投资银行业务经验不足

现阶段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正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客户基础、服务能力与操作技能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商业银行中投行任务的重视程度不足,且对外形象有失良好性,所以导致经济市场内部诸多客户缺乏对商业银行正确认知。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都会选取分业经营模式,银行内部金融产品与投资银行产品缺乏对接性。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种收益较高、风险大的金融业务。我国正处于一个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相关运营机制与业务顺序都不完善,同时缺乏一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预防体系。

三、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具体措施

(一)选取科学合理的投资银行运营形式

其一,银行内部管理运行模式,简单的说是指在商业银行依据自我经济情况,在内部增设一个专门的投资银行部分,主要负责办理一些法律授权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为客户群体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需要尤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投资银行自身需要具备独立的人力、财力及物力等方面的决定权,能够准确把握发展时机,调动所有资源去协调运营,并自主肩负起整个银行内投资银行业务的职责。其次,投资银行需要与外部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战略联盟,利用市场中金融机构的渠道与客户基础,引导客户群体积极参与资金投资活动,依据客户提出的问题给出满意的答复,进而满足客户群体的投资需求。同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协调好各个部门。最后,投资银行部门需要时刻关注合作情况,充分发挥出自我优势,以此来不断提升自我经济竞争力。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自银行开始办理投资银行业务以来,获取了许多显著成绩。

其二,金融控股。顾名思义就是指联合一些发展能力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组建一个围绕投资业务为主线的金融控股银行。经济市场内的多家商业银行,经济能力比较强,在全国范围内有多个营业网点。现阶段金融控股银行已经成为推动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3]。尽管当前市场经济中各个金融机构之间能够实现合作,如银证合作,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但是此种合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是属于集团混业、子公司分业的形式,子公司处于一种独立的状态,与我国当前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发展机制相吻合。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自主构建一整套科学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创新优化当前现有管理格局,依据实际发展情况自主构建防火墙机制。现阶段,金融控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受到国家法律的局限,在推行发展过程中缺乏推广性。我们商业银行正处于发展阶段,依据自我实际情况,选取最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才可以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商业银行的经济实力。

(二)积极建设总分行间联动体系,优化调整银行人才引进体系

为了切实发挥经济优势,创新发展投行业务,商业银行需要自主构建联动机制。首先,构建总分行间信息共享渠道,做到信息资源的在线分享。其次,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全行联动的业务流程与行为规范,使银行职工可以按照依据提供服务,做到有度可依。最后,广泛吸取人才,建设完善的薪资管理制度,加大银行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优化银行专业人才的业务培训,建设科学完备的奖惩制度,帮助其更好把握经济市场,总结归纳经验与不足,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促使整合投行企业具备一个发展空间,促使银行内工作人员可以认真负责的工作,进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三)积极完善各项风险防范体系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由于业务种类繁多,涉及范围比较广,经常会遇到各种资金风险。在开展银行业务期间,需要不断优化业务风险防范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金融控股的银行来讲,需要着重以银行业务为出发点,制定适当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投资银行业务往来的监督。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准确规避一些风险较大的银行业务,结合自身经济情况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机制,关注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与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在熟悉整个工作操作流程之后,依据工作约束机制构建银行内部防火墙,从根本上降低银行投资业务的资金风險。

(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当前阶段,国内现有法律条例、政策条件的不健全已经成为阻碍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研究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事先学习相关法律条例,明确哪些业务是可以办理的,哪些业务是不可以办理的,对服务工作具备一个明确的定义,以此来划分合理合法的投行业务。同时,我国相关部门需要依据发展情况,及时优化调整相关法律,规范自身业务行为,积极参与法律政策学习活动,进而从整体上提升自我工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分析,明确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的必要性,针对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不足内容;最后针对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期起到推动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伟.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赵聚辉,徐晶,黄颖.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协同效应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23-29.

[3]张志宏.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6.

作者简介:何佳(1986-),汉族,河北省沧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2级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班学员,研究方向:金融管理与投资实务。

上一篇:银行发展论文下一篇:银行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