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21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当会计教师这些年来, 每每学生到了大三, 他们都会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以后毕业参加会计工作后, 如果领导提出做没有真实反映企业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没有如实地反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以及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制度处理业务的账 (即做“假账”) , 他们该怎么办?每每谈到这个问题, 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对出到社会的一种恐惧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一名会计专任教师, 不仅要教会学生会计的专业知识和会计专业技能, 还要给学生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 从而使得他们在以后的会计生涯中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学生提出来的这个问题, 说白了, 其实就是利益的问题。为什么领导要做假账, 利益驱动就是做假账内在的根本诱因。单位领导或者会计信息利用者出于单位自身的利益, 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干预, 使得会计信息成为这些人的工具, 被他们进行随意地更改。领导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单位利益的最大化, 他们隐瞒收入、虚增成本费用以达到虚减利润, 从而达到逃避税收等目的。而处于第三方独立地位的中介机构 (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等) , 为了不丢失客户的业务、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就算客户存在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种情况下出具的报告, 质量问题实在难以得到保证。

利益驱动使得领导要做假账, 那么作为会计信息的核算者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做?不做?我在课堂上做了一个调查, 得到了以下的结果:坚决不做假账的同学占所有同学人数的比例不到20%。大部分的同学选择做, 他们觉得还是饭碗重要, 很现实的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坦言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试图分析他们的这几种答案。坚持不做假账的同学, 大概是挺有原则的一些同学, 他们认为既然有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就应该按照准则和制度来做账。而对于领导的非法要求坚决不接受, 丢了工作又何妨, 东家不打打西家。大部分的同学选择做,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刚毕业能找到一份会计的工作实在不容易, 生活是现实的, 饭碗丢不起, 领导在账务上的一些要求怎敢不从。前面的这两种答案立场都比较坚定, 要么做, 要么不做。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的同学, 不知道怎么办, 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

针对他们的答案, 我给他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莲里·沃克毕业于美国一所较有名的州立大学, 她思想活跃、学业优秀, 毕业后她去了当时作为“六大”之一的某会计师事务所当一名初级审计人员。莲里的上司杰基﹒沃恩知识渊博、技术水平高、业务要求非常严格。由于莲里工作勤恳、踏实肯干, 她的上司对她的工作十分满意。一天他们共进午餐, 沃恩问莲里, 有没有报名参加5月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经过短暂的停顿, 莲里说没有。但事实上, 莲里参加了此次考试, 因为担心考的不是很好, 她决定不将此事声张出去。8月份注册会计师成绩公布, 莲里参考的四门课程全部通过。她很兴奋地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沃恩。然而沃恩的反应冷淡, 莲里赶紧道歉并解释了原因, 但沃恩还是显得有些不高兴。之后, 沃恩建议事务所不聘用莲里, 因为沃恩觉得莲里的行为不够诚实、不值得依赖。事务所同意了沃恩的建议, 同时事务所也给了莲里60天的时间去另找工作, 并保密她被事务所除名这件事。

我让学生讨论这个故事, 同学们都觉得学业优秀、勤奋能干的莲里就因为对上司撒了个小谎, 结果丢了饭碗, 还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涂上了一个无法抹去的小污点, 有点惋惜。但是他们也从这个故事得到教训, 这样小小的撒谎都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何况是做假账呢?我进一步引导他们, 如果因为一时的压力, 怕得罪了领导、怕丢了饭碗而做了假账, 有时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沉重的一生诚信的丢失。孰轻孰重, 学生已经有了答案。利用生活小事给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和现实生活比较贴近,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也达到了诚信教育的目的。

综合来讲, 教育会计学生不做假账, 应该要会计诚信, 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各项经济活动反映出来, 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会计人员自身。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 要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财会纪律, 认真学习财会知识, 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坚持原则, 坚决抵挡住工作中各种各样的诱惑, 绝对不能因为物质利益的诱惑而不惜以身试法。二是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之间。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 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之间经常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学会正视矛盾, 从而对矛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于和领导之间的分歧意见, 会计人员要以事实为依据, 以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准绳, 从而形成会计人员与领导之间既和谐又健康的关系。

最后, 就用朱镕基总理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给所有会计审计人员提出的工作要求作为对学生的勉励: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

摘要:会计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 能否诚信地把企业的经济活动反映出来, 对于学生自己、对于社会和谐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在做假账问题上的态度进行分析, 采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教育学生要“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

关键词:会计,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静.审计案例与模拟实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存在的严重诚信危机问题均表示深深的担忧,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成为摆在我们这些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道德规范;诚信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国古代,诚信一经提出就被赋予了道德本体评价的含义,即诚信具有道德价值的根源性意义。古语云:“民无信不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中,把“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方面提出来,可见“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一些人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背弃诚信,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迅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目前,不诚信现象在高校中屡见不鲜,并体现在学习、生活、就业的各个层面,如抄习作业、考试作弊、毕业生自荐材料“注水”、助学贷款迟迟不还等等。这一系列的失信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也助长了一部分学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甚至诱发其道德上的堕落或变质。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存在的严重诚信危机问题均表示深深的担忧,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成为摆在我们这些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尽管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已有的文献资料反映,针对大学生诚信现状,作体系化、系统化、规范化研究的成果并不是很多。而且根据我们的统计,有关高校学生诚信问题研究的论文中专门研究独立学院学生诚信问题的很少。这些说明,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针对高校诚信教育的专门研究显得相对贫乏,对独立学院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诚信问题研究更少,在研究范围和内容方面不够系统,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还没有形成研究体系。

综上所述,探索构建独立学院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和机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

为了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笔者设计了“学生诚信问题调查问卷”,对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有效回收率98%,调查内容包括对诚信内涵的认识,学习、生活、就业、网络中诚信情况以及加强诚信教育的建议。统计结果表明,当前南湖学院学生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观念“知”和“行”分离

调查问卷第一题关于“诚信内涵的理解”,旨在了解学生对诚信的认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仍然适用”(83.1%),“诚信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靠个人自觉”(67.9%),“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但是己经不适合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13.4%),“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12.5%),“诚信与法律是相悖的两种价值体系(4.3%)。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总体上是正确的。

但对学生日常行为诚信情况的调查却不尽如人意,如“你买东西时不慎收到一张假钞,你会怎么办?”,选择“拿去花掉”(91.7%),“自己留着”(5.1%),“交银行”(3.2%);“坐公交车时,人很多,你上车时没有买票,下车时,你会怎么办?”选择“司机问起才补票”(75.2%),“说自己买过一走了之”(20.4%),“主动补票”(4.4%)。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部分学生会煞费苦心地花十几元钱雇一个“爸爸”来学校办理各种手续。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关于诚信还仅仅停留在认识表面,没有内化为自律行为,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就会不自觉的牺牲道德原则,换取自己的私利。

(二)诚信缺失行为危机重重

1.经济驱使、弄虚作假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恶意拖欠学费。除部分学生确属家庭困难,暂时无法缴纳学费外,还有部分学生(据统计1.6%),恶意拖欠学费,把学费用来买电脑、外出租房、赌博、做生意,就是不愿意缴纳学费。部分学生因生意亏本、赌博输光、吃喝用光等,最后真的交不起学费也不在少数。(2)“混水摸鱼”、骗取补助。“如果你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你会对您的家境情况怎么说?”选择“如实说”(36.7%),“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渲染”(52.3%),“大肆渲染”(11%),另有部分学生明确表示,如不把自己家庭经济情况说的差点,就不可能拿到补助。这反映出部分学生在利益面前,诚信的缺失。

2.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大学生抄袭作业和论文、考试作弊等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表1)。但是对作弊原因的调查显示,“为了及格”占34.5%,“别人作弊,自己不作弊吃亏”竟高达52.2%。对作弊行为的态度,82.1%的学生选择“不赞成,但也不会制止”或“无所谓,作弊是明智之举,可以省去记忆无聊内容的时间”。反映出学生对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心态已从偷偷摸摸、不光彩变成比较坦然、漠视和宽容,甚至对作弊成功同学表示钦佩,对作弊被抓同学表示同情。

3.履历掺假、随意毁约

“您身边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做到诚信了吗?”选择“几乎没有”占到了96.5%。“对于毕业生求职简历中修饰现象,您觉得有必要吗?”选择“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竟达45.6%。“您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的违约行为?”选择“人往高处走,正常”(35.2%),“只要能找到满意的单位,即使违约也可以理解”(45.4%),“视具体情况而定”(10.6%),而选择“是对学校、用人单位不负责任的行为”只占8.8%。可见为了找到好工作,部分学生不是在专业学习上下工夫,而是在简历上下工夫,而且哪里待遇好到哪里去,契约观念淡薄。毕业生的不诚信不仅严重影响用人单位用人计划的完成,也给学校毕业生的整体信誉及今后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4.虚拟网络、道德缺失

“你对于网络黑客的看法?”,调查显示,“崇拜,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黑客”(21.4%),“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60.2%),“鄙视,网民中的病毒”(18.4%)。反映对于黑客篡改电脑程序、盗取帐号密码、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大部分学生持默许态度,部分学生崇拜黑客,并且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黑客,只有少部分学生对黑客行为持积极的反对态度。此外,在网络交流中,不诚信问题也很突出(见表2)。

(三)诚信教育需要趋于强烈

“是否有必要在学校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调查显示,89.4%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你认为是否需要加强诚信教育?”选择“非常需要”(60.5%),“需要”(35.6%),“不需要”仅占3.9%。这反映出大学生希望通过更有效的方式来加强诚信教育。

三、独立学院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一)传统诚信教育缺乏合理性基础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但在现实生活中明显是讲诚信者吃亏、不讲诚信者占便宜。因此,在我们教育者大谈如何要讲诚信时,学生们难免要自问:“为什么要讲诚信呢?”“讲诚信有什么作用呢?”中国传统诚信教育理念是建立在人性善假设之上的,但这种假设和现实明显有一定距离。建立在信仰之上的道德才能强调自律,但在缺乏信仰的时代,道德只能靠监督和利益的制衡。因此,对大学生只进行“口号式”诚信教育,是没有合理性的基础。

(二)社会功利主义的不良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趋利性,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往往在经济活动中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偷税漏税。在政治领域,部分领导干部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以权某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在文化宣传导向上也有失偏颇,如对一些企业家的宣传,不问过程,只问结果,“不以诚信论英雄、只以成功论英雄”。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对学生从不进行诚信教育,对其是否诚信也从不关心,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述种种现象,对缺乏鉴别和抵制能力的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两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不合理

“两课”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让学生树立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但部分“两课”老师对其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甚至有的老师为活跃课堂气氛,上课大讲伟人的爱情史。

“两课”的考核方式,很多课程还是采取闭卷考核形式,这很多学生是不理解,甚至持抵触情绪的。因为很多学生认为“两课”考试中很多背的内容是没有意义的,部分学生为了考试及格,往往会将含考试内容的纸条上带进考场。其实“两课”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与其逼学生们考试作弊,还不如换一种考核方式。

(四)缺乏健全的约束和惩罚机制

有些大学生之所以不讲诚信,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是因为不讲诚信成本过低。如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考试作弊和认定处理办法》对考试作弊规定了很重的处罚,而且考前还会再三强调“要认真复习迎考,即使考试不及格,还可补考,甚至重修,但要杜绝作弊,如考试作弊,将作留校考察,甚至开除学籍处理。”在考试过程中由于对监考老师缺乏健全的约束和惩罚机制,致使部分监考老师监考流于形式,监考极其不严,对学生作弊视而不见。还有部分监考老师即使发现学生作弊,往往“手下留情”。这不但助长了学生作弊之风,也使部分不作弊学生觉得心理不平衡,而加入到作弊大军中,造成作弊之风愈演愈烈,恶性循环。此外,对于虚报家庭经济情况,骗取困难补助;故意登记错误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经常谎开请假条不去上课等,更没有相应约束和惩罚措施。

四、构建独立学院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途径

(一)净化环境,优化诚信教育的氛围

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诚信教育氛围,对不诚信者起到约束作用,对诚信者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诚信教育氛围的营造要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有机结合。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争做诚信表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人以诚必先待人以诚,教人求真必先待人以真。”因此,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2)管理者要按章办事,廉洁奉公,强化服务意识,多讲真话,多干实事,发挥表率作用。(3)利用校报、广播、橱窗、标语牌、校园网等途径,精心设计诚信教育内容,弘扬诚信美德,鄙视违法失信行为。同时要发挥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校园诚信教育的渗透性。

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若没有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社会大环境背景,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要健全法制,规范政府行为,约束公民个人行为,促使行业健康发展;大力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全民族的诚信观念和意识,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体系。在法律和舆论的双重调控下,使失信者受到物质和舆论的双重制裁,守信者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只有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高校的诚信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3.共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替代不了的。”因此,学校要多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和开发家庭的教育资源,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沟通学生学习生活动态,并与家长共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材。

(二)更新教育观念,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两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两课”教师要认识教学的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并从客观实际出发,改变落后、陈旧的教育方法,授课内容结合契约意识、公平意识、规则意识等新理念,避免“假、大、空”。同时因为“两课”不是普通的文化课,可通过开卷、写体会文章等方式代替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使“两课”的考核方式更趋合理。

(三)注重实效,在实践中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诚信实践,只有实践才能促进“知”和“行”的真正统一。因此,学校在加强学生信念教育的同时,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辩论、签名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信用要求较高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学习;邀请成功校友和诚信守法企业家来校作“诚信与成功”的报告,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价值和作用,从而真正将诚信自觉贯穿于学习生活中。

(四)着眼长效,健全诚信评价监督体系

1.制定目标与过程、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诚信教育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管理模式也需从目标管理转化为注重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因此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分阶段、有计划的进行。(1)新生入学时,要在始业教育中开设诚信教育专题,普及诚信教育知识;要求学生签订诚信承诺书,保证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不违章用电等。(2)高年级学生要着重信念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从认识的被动,变成自觉的诚信实践。(3)即将毕业学生,要加强诚信推荐自我、诚信择业和文明离校教育。此外,对于特殊群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工作,如对于贫困生,要加强“今日他人助我,明日我助他人”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常怀感激之心,当将来有能力时要回报社会。

2.构建诚信测评体系

学校应建立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诚信测评机构,设立诚信指标,对学生诚信情况进行测评。诚信指标可包括: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同时诚信测评的各个指标应量化,易于执行,如规定学习诚信可包括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经济诚信可包括不恶意拖欠学费、不弄虚作假骗取困难补助;生活诚信包括不违章使用电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择业诚信包括求职简历诚实化、择业慎重化等。此外,对于诚信测评方法,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班主任评议结合等形式,确保测评结果的合理性,并将测评结果存在学生个人档案。

3.创建诚信奖惩机制

建立诚信情况和奖惩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评选“诚信班级”、“诚信之星”等形式,对诚信者进行奖励,促进学生自觉践行诚信;对于诚信缺失者,如实记录,并与评奖评优、就业推荐等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4.完善诚信监督机制

诚信监督机制是能增强诚信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是诚信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监督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和管理者。监督途径可通过监督电话、监督信箱等。如对某些监考流于形式的老师,学生可通过信件或电话进行投诉,从而督促监考老师积极履行监考职责。因此,有必要建立建立完善的诚信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苗青.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科学性”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唐立国.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3).

[3]姜威,陈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4).

作者简介:

章马良(1979—),男,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思政辅导员。

罗景群(1976—),女,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思政辅导员。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国家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大学生,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价值追求,凸显出了诚信的极端重要性。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接受时代诚信教育前端的知识分子,我们不但应该树立和形成自身诚信,也应成为诚信最有力的宣传者,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但是,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让人无法乐观。

一、誠信缺失的现状

1.抄袭普遍,蒙混过关

大学学习需要自觉、自律,但很多学生却用大把时间玩游戏、聊天等,荒废学业。为应付了事,有部分大学生不惜弄虚作假,甚至连需要亲身体验的社会调查报告都在网上东摘西抄,蒙混过关。

2.弄虚作假,考试作弊

高校明令禁止考试作弊且考试时都制定严格的监考制度,但还有学生投机取巧。考试作弊是被“分数、名誉”扭曲了心的一种不诚信行为,导致的结果现在可能是不痛不痒,但归根到底是丢失了诚信的心。

3.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本科生普及率逐年增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华而不实的大学生开始想尽各种手段“打造自己”,不惜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虚构经历等,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但因此丧失的诚信,绝不是一句“后悔”就能挽救得了的。

4.拖欠学费,违背约定

大学实行奖、贷、困、补、免等政策,但面对困难不一的学生,弄清实际困难情况很难,这就使有的学生利用关系开具家庭困难证明,并以此为由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但到期不还,恶意拖欠学费,而毕业后“人去楼空”。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既接受着系统的道德教育,也面临着社会转型出现的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错误观念的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日渐抬头;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日渐模糊;不规范、不合法的事情时有发生。现代网络和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也在毒蚀大学生诚信意志,部分媒体为追求利益,扩大知名度,增加收视率,不顾诚信道德,内容媚俗化低俗化,让大学生深受毒害而不自知。

2.高校教育

部分高校诚信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缺少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甚至有些高校办学思想出现偏差,重教学轻德育。一方面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内容重复,简单地进行道德规范的灌输,重理论轻实际。另一方面诚信教育管理不严,部分高校管理教育中有弄虚作假的事,给学生做了不良示范。

3.家庭影响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学校,父母可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数父母受传统教育影响,认为只要孩子成绩优、吃得饱、穿得好就行,却忽略了对孩子日常行为的教育。有的家长由于忙工作等事情而常失信于孩子,这也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4.个人原因

大学期间大学生心理方面不够成熟,是非判断能力不强,自身抵制力和意志力差,缺乏对诚信危害的认识。当面对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诚信抉择时,在自律意识较差又缺乏他律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失信行为。如忘记了学生的责任,考试作弊甚至荒废学业。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1.动员社会力量

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广泛持久宣传教育,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利用网络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查询的网络平台。将大学生诚信档案和今后工作单位绑定,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诚信不仅关系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更影响自己未来成长和事业发展,用个人诚信档案倒逼大学生诚实守信,使诚信成为一种习惯。

2.加强高校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建立诚信的教育和考评制度,特别是在三好学生评定、奖学金评选、学生违纪惩罚等制度中都要体现诚信原则,让师生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要求教师不仅要言传,且更要注重身教。将诚信渗透到学科教学内容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3.重视家庭影响

父母和孩子是亲情、血缘的感情关系,这就决定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在孩子进入大学后就放手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完全依靠学校教育,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孩子会受父母为人处世的影响,家长一直在扮演着重要的示范角色,所以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鼓励和监督孩子诚信做人。

4.坚定个人信念

诚信是立志的基础,无诚信则无以立志。诚信要从自身、从小事、从点滴做起,诚信待人、诚信学习、诚信考试,以诚信立身,勇于面对并克服存在的诚信问题就一定能求得真才实学,争做社会中最践行诚信的群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先锋带头作用。

今天,诚信已是社会对人的必然要求,更是大学生获得社会认可的核心要素。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使大学生内诚于心,外信于形。

参考文献

[1]张璇.从大学生考试作弊探究高校诚信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04).

[2]易红梅,陈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2).

[3]王云庆,王宁.近十年来大学生诚信档案研究评述及展望[J].北京档案,2016(2):17-20.

作者简介

闫超宇(1995—),男,河南新乡,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本科在读。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广东省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具有独特性、时代性。如何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措施,是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对策

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客观上突出和强调了高校德育的地位,同时也为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赋予以更加神圣的使命。这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可谓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汪洋同志曾先后强调指出:“广东要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继续当好排头兵,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广东省民办高校作为直接为经济社会培养和提供人才的摇篮,其德育的地位和使命无疑尤其突出。而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中受教育者——大学生,了解、研究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对策,才能使民办高校德育收到实效。

1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

1.1经济眼光审视政治问题

这种经济的角度和立足点建立在对改革开放成就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基础上。大部分学生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政治,不是通义上的政治,而是关注自己未来的事业和命运,关注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前途选择、自身发展的国家大政方针即个人发展的外部环境。他们看到社会上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内心感到不平衡,同时看到社会上的种种阴暗和肮脏,对社会的腐败现象、金钱至上等感到痛恨和无奈,渴望有社会安全感和发展空间。

1.2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主要表现对自我肯定,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又是侨乡,毗邻港澳,融合中西方文化。学生在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头脑灵活,信息量大,自我能力和意识强。部分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靠个人奋斗,一切得靠自己的本事。少数学生囿于“自我设计”的圈子,认为人生理想就是自我理想,人生价值就是自我价值,成才就是个人成名成家,人生幸福就是个人幸福,从而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主义,我行我素,自尊心强,好表现,要求别人尊重、重视、理解他们,但有时他们常常不理解、尊重别人,有时随意伤害别人,看见自己优点多,很少看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缺少团体精神和协作精神。

1.3功利实惠,趋乐避苦

受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影响,学生重功利、讲实惠的观念逐渐强化。如学习上的实用至上,择业时的金钱至上等。高消费、超前消费比较流行。少数学生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虚荣、要面子。“名牌热”、“洋货热”、“时尚热”,上高档饭店、用高档手机、用高档电脑、化妆品等等。对物质利益的看重和需求,发展到追求物质享受,缺少艰苦奋斗精神。浪费现象严重突出;同学间互相利用,友情缺乏真情,更多是功利,缺少同情心。

1.4多元化、融合性和非理性

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民办高校学生生源面广,既有内地城镇和乡村的,又有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的,还有其他省市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民办高校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高年级显得持重、实在;低年级显得单纯、质朴。内地学生重理想、信念,广东地区学生较注重个人、个性的自由和发展,重实在、实惠。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有融合、理想的色彩,“义利并重”。

1.5理想认识与行为选择相脱节

青年学生对很多问题有正确价值判断,但在行为上则又自我否定,往往以社会现实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价值取向显现出矛盾和困惑,具有不确定性。有的学生赞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但又反对“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能从社会需要和本人条件来确定自己的理想,当理想与现实有矛盾时,总是希望如愿以偿,要求社会为自己提供良好的条件;对社会的义务,责任考虑不充分,一旦发现自己的愿望与实际不相符时,往往悲观失望。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自视清高,脱离实际,偏固执,经不起挫折;有的学生受家境贫寒、高考分数不理想的影响,自卑、孤僻;也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不冷静,盲目狂热、重所谓哥们义气,组织同乡会、拉帮结派、意气用事;有的同学对异性感兴趣,恋爱观不正确。

2德育对策

2.1建立完善的针对性明确的制度体制

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民办高校德育,也应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做到系统教化。制度德性先于个人德性,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德育建设保障机制的关键。因此,学院必须建立一套合理、公正、严明的管理制度,惩恶扬善。从管理规章制度到课堂秩序,从基本的德育纲要、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个体在制度体系的规范下做出道德行为,并对不道德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学生在制度的规范下形成习惯性约束,进而由习惯养成道德,自觉内化为行为。对于学生违纪的处分,是保证德育教育效果的一个方面。目前许多学校的处分,主要针对考试作弊和多门功课不及格、打架、偷窃。至于诸如懒散、欺骗、挥霍、无诚信等影响学习的根本原因的严重道德问题导致的违纪,则缺乏有力的惩戒措施。而在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西方高校,对人的道德行为更趋向法制化、规范化。1985年,一位中国留美学生因犯“向女生宿舍窥探”的错误而被美国警方拘留一个星期。1998年,美国一中学生在厕所吸烟被起诉,处以256美元罚款。

2.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的讲话中就提出:“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古代思想家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成为社会的表率和楷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授者,更应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学校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足以看出教师的师德对学生道德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学校的教师不仅是专业教师,应泛指学院所有教职工。学校的各种管理人员也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德育的氛围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陶行之“学校无空地,处处皆育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打破传统德育只针对学生、忽视教职工德育素质培养的做法。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强化大德育观思想,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并逐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入人格教育,道德教育,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营造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优良育人环境。加强师德建设重在“三加强一培养”。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书育人意识。“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身无道德,虽吐辞为经,不可以信。”一个人虽满腹经纶,但道德低下,就不配成为教师。身为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而且思想要先进,道德要高尚,“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任何一位大学教师都要自觉的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远大的理想。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率先垂范,躬身亲为;以德修身,以德敬人,以德服人,以德树威;甘当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正确协调“奉献与索取”关系。三是要加强并健全教师师德考评机制和奖励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先、职务评聘、提职加薪的依据。一培养是指培养教师敬业、勤业、乐业精神。

2.3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推进“两课”改革

依据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特点、职业特点选择“两课”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重人生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广东文化及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与成就等份量,使“两课”内容更贴近学生,更有针对性,更生动。同时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两课”建设,建立“两课”教师培训基地,增加两课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还要对两课教学手段、方法进行改革,使两课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方法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法;问题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等吸引学生,使道德教育生活化及人格养成内化。

2.4开辟社会大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当代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方面共性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国情、民情、对改革开放的成就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喜欢离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解决这些问题,要运用国家教育方针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开辟社会大课堂,增加社会实践教育。

1) 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接受一定次数社会大课堂的良好教育。

2) 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如社会调查、寒暑期的社会实践、挂职型的社会锻炼。

2.5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

校园文化是民办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师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抵御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为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高品味的文化广场、绿茵环抱的小桥流水、设施齐全的运动场,成为教师、学生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1) 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校园环境和文化设施建设是发挥校园文化功能和作用的前提。

2) 重点抓好以宿舍文化为点,学生社团为线,全校性文化艺术综合活动为面的校园文化活动。

3) 心理咨询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在经济发达开放地区,在现代社会高节奏、高效率的生活影响下,受学习、就业、恋爱、人际关系等问题困扰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多种心理健康方面问题。据京沪地区统计,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4.4%。这一数字显示,干预、咨询、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是稳定校园秩序,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向前迈进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要利用各媒体,采用各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大学生掌握心理卫生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2.6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素质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勤于育人的专门德育工作队伍是开辟德育工作新途径的重要保证。

1) 更新、充实德育工作队伍。首先在选聘辅导员时采取“严进优出”的原则,把住辅导员队伍的入口关。其次把思想素质好,热心德育工作教师送出去学习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

2) 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素质,主要采取岗前、岗位理论培训组织德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进行研讨。

3) 优化德育工作队伍结构。首先建立合理机制,有规可依,有规可循,责、权、利分明,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制定倾斜、优惠政策,激励辅导员终身从事德育工作。再次建立合理的流动制度,增强队伍的活力,工作业绩突出者输送、提拔、重用。

2.7注重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作为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党员在稳定学院局势、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学院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吸引在党组织周围,成立党校,开办党课培训班,学生党章学习小组等,向学生提出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积极创造条件向党组织靠拢的希望。同时要制订规划和制度,使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正常化,规范化,使学生加入党组织成为一种骄傲、自豪、荣誉、向往。这样就会燃起青年大学生奋发向上进步的希望,自觉约束自己行为,向党组织靠拢。

2.8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情况、新问题,一些网上舆论已经对民办高校德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回避和阻止都无济于事,必须运用好网络教育进行积极回应。网络教育,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功能优势而开展一种有特色的德育工作。要利用网络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和广泛性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设置论坛、聊天室、新闻中心、德育网站、心理咨询网页、学生工作咨询站等进行网上交流、辅导、服务。通过主持人或版主的正面引导,增强德育效果。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主动占领校园网络,就是放弃在这个领域的德育工作主动权。

3结束语

充分认识到广东民办高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思想状态的差异和特点,立足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是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针对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种种具体情形,采取具体的措施进行引导、约束、教育、感化和规范,使学生成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是德育工作者时刻需要思考的大问题。积极探索,开拓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让师生教学相长,在教育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德育效果,是当前工作的主方向。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讨论,具体的和更多的工作,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研究》2001—4期 2003—2,3期

[2] 王琪祥主编.德育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Study on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Key word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mental characteristic; measure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诚信是做人的最重要的品质,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基于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较为严重的现实,从诚信缺失的原因入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从根本上循序渐进地改善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关键词:诚信缺失;表现;原因;诚信教育;策略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学业中的诚信缺失

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甚至剽窃论文这一系列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成果的判断,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过去考试作弊被发现后,学生还会感到很羞愧,现在学生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不得不承认,这无疑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滑坡。

2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在回答调查问卷中“如果要申请国家助学金时,您对您的家境会怎样描述?”一题时,约65%的学生表示会从实回答,而约35%的学生认为可以言过其实。可见,有近1/3的学生为达到目的,会弃诚信而不顾,会把诚信抛之脑后,不能遵守诚信原则。在回答调查问卷中“如果您成功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时,你将会怎样?”一题时,表示会准时还款的同学占87%,剩下13%的学生则存在侥幸心理,回答到时再说,能拖就拖。

困难补助是国家或学校为了帮助那些家境贫寒、难以负担或无法维持正常学业的学生设立的,但有些学生为了获取助学金或奖学金,伪造家庭情况,骗取特困生困难补助,使真正需要补助的学生无法享受正常的国家待遇。

3就业中的诚信缺失

当代大学生思想意志不坚定,政治立场迷茫,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生活中,很多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至于实现目的的方法手段是不是被社会道德所接受,他们都漠然置之。当周围人提出质疑时,他们也还是一意孤行,这是诚信观念日益淡薄的结果。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伪造各种荣誉证书、资格证书及社会实践经验等。在诚信就业方面,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适当地修饰简历是可以接受且可行的;另有学生认为,在签约后,如果有更适合的单位,那么违约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以看出,在面对择业的问题上,在诚信和自身的实际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学生会选择重利轻信。

4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钱钟书曾说过:“看一个人如何,看他的道德修养高不高,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这人讲不讲信用。今天跟你这么说,明天他就不认账,这种人没什么道德可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诚信缺失可表现在为人不真诚,言而无信;在恋爱交往的过程中,怀揣不良心态,进行感情欺骗等。2008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大杀师案”或多或少是由于感情纠结而酿成的惨剧。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在回答“当前影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因素”一题时,70%的学生认为社会主要承担影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责任,但50%的学生认为家庭是其形成诚信意识的主要方面。

1缺乏社会安全感

人的行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界不良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缺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我国的法律制度对不守诚信的人的制约还相当薄弱,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也相对淡薄,这使不诚信行为肆意妄为,导致当今社会陷入诚信危机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更是让当代大学生惶恐和迷茫,甚至很多大学生为了应付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而去学习与不诚信相关的“处世哲学”。另外,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一些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技能,很少过问学生的人品,这就为大学生不诚实的行为创造了条件。

2缺乏学校安全感

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但接下来的现实可能会让绝大多数人失望,这里也有不公平、不公正、不诚实,比如有些学生凭关系而非能力当上学生干部,获得奖学金、助学贷款、补助金,入党等等,其他的学生在无法改变这种现象的同时,逐渐认同了这样的做法,并且也开始弄虚作假,而后便成为了一种不良的校园风气。缺乏校园安全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3缺乏家庭安全感

当今社会的开放给予了人们极大的自由,但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很多大学生拿感情当游戏,这都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家庭的破裂和不幸福让孩子们缺乏安全感,为了自我保护,寻求安全感,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信任他人,也对人不真诚。

三、开展诚信教育的策略

诚信教育奏效的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此必须明确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的责任。

1明确社会的责任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当今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不讲诚信提供了机会。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纵容了不诚信行为,漠视了诚信行为。诚信得不到褒扬,不诚信得不到处罚。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由此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认为诚信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由于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和制约性,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诚信必须建立在法律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制度建设既包括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也包括诚信法律制度的建设。

2明确学校的责任

高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应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德里克强调,大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者本身的不诚信行为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如果学校能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诚实可信的校园环境,那么不诚信就没有市场。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坚持自身的提高,自己做一个诚信的人。除了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外,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力度,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把相关的法律制度引入到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要正确开展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批评,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水平,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促进大学生的诚信。

3明确家庭的责任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行为及道德的典范,对孩子的诚信教育责无旁贷,但很多家长对诚信认识的偏差导致他们错误地引导了孩子,当着孩子们的面做有违诚信的事,认为这是“智慧”的表现。因此,家长必须坚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诚信言行教育影响带动孩子。另外,家长为孩子提供稳定和幸福的家庭环境对完善孩子的人格,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

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总之,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把相关法律制度引进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构建诚信监督和制约机制,建设有利于诚信行为的社会、校园、家庭环境,使之更具说服力,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参考文献:[1]何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郑也夫,澎泗清,等中国社会中的信任[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79[3]王金亮在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浅析[J]学理论,2011,(7)[4]滕明政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12[5]封明亮,华玲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内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石维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路[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EB/O]中国网,20130122[8]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李宛蓉,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9]丁继民,李大勇,等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J]重庆交通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马集庸,杨东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1]韦筱青,龙平平,等从大学生考试作弊看高校教育问题[J]高校论坛,2004,(5[12]冯颜利,崔延强国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孙军中国海洋大学诚信教育风靡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21120[14]姜晶花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J]调查与思考理论月刊,2002,(11[15]李永胜诚信价值论[J]理论界,2006,(4)

上一篇: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幼师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