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2023-05-27

中班上学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中班第一学期工作结束了,每个孩子都在原有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将《纲要》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活泼、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保育方面

两位老师默契配合做好班级卫生清理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并及时记录。幼儿的毛巾、水杯、桌椅、被褥按时消毒。本学期我们在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安全自我保护教育。

教育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与另外两位中班教师一起配合随时调整本班的教学计划,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能够共同商讨,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完善班上的教学任务,使得班上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健康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除了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还增加了竞赛游戏,完成各项体育活动目标。同时萌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并从中懂得一些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此外还特别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把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上下楼梯时提醒孩子靠右边走,不推挤,天冷跑步时用鼻子呼吸不迎风说话等等。但由于幼儿的自制力不是很强,虽然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没有了老师的提醒还是不会自觉保护自己。看来健康教育不能只是靠谈话,靠说教就能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健康教育下一学期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语言本学期重点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发言,乐意看图书并边看边讲。直到现在发现我们的孩子是能大胆发言,但在看图书时只有少数孩子能边看边讲,大多数孩子 还处于安静看书阶段,这将是我们下学期努力的方向。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老师方面,我们注重在各个领域进行渗透,而针对孩子来说,我们这学期重点关注的是不爱表现或性格内向的孩子。为此我们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主动和孩子交往,鼓励每个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些孩子胆小、内向不爱讲话,我

们就在活动中多鼓励这些孩子大胆说话,并多给这些孩子表现的机会。此外,还通过 个别谈话的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刘俊琦和张家源变得活泼胆大多了,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主动交流了,能在小朋友面前大胆表现了,我们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

社会这一学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乐意与人交往,有初步的合作意识,有同情心。两位教师对孩子要求一致,所以孩子的常规比起上一学期来好了许多,但还是不太理想,好多细节还是需要老师不断提醒,没有养成习惯,有待我们继续努力争取下一学期有更好的成绩。

科学这一学期科学领域的大目标有三。一是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二是在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三是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而对于一些数学活动,我们尽量是在生活中进行渗透。让幼儿在游戏生活中学习数学。

艺术艺术领域的目标重在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一学期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幼儿提供活动机会,大胆表现自己。但是对技能技巧的学习教师没有用心思考如何让孩子学得扎实,所以活动进行过了,但孩子的技能不扎实,所以在表现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下一学期中,教师要在技能技巧上下功夫。

环境创设根据主题和孩子、家长共同创设活动环境,努力做到让环境说话。其中重点是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这一学期,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我们从理论上更加认识到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活动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并不能都按时、按质、按量去投放与目标相应的材料做相印的指导。此外,作为教师也没有把握好整个学期的主要完成目标,特别是角色区的目标,而且没有计划。所以区域活动的创设很不理想,希望在下学期,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的区域活动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家长工作方面与家长很好的合作,能够直接影响班上各项工作的进行,为了更好的搞好班上的家长工作,我们总是热情的接待每一个家长,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回答,对家长的叮嘱总是用心去完成。对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孩子我们就通过个别交谈 与家长交换意见,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本学期我们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开展了“ 唱响春天、放飞希望—— 庆新年文艺演为”给孩子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家长们都希望多些让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更希望我们能挖掘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中班上学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上学期,我班结合自身特点,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经验,较为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认真领会学习我园园务工作计划和教研计划精神的同时,确立新的发展目标,为这学期的保教工作做好铺垫。

(一) 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措施:

1、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1﹞多与孩子交谈。在谈话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听懂对方的话,弄清要了解的情况,清楚自己说话的时机。多开展谈话活动和游戏,教师创造机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个别谈话,并在交谈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倾听行为去影响、引导孩子。

2﹞提供倾听的机会。给幼儿播放音像作品,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听。

3﹞在活动中巩固。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会、故事会、等类似的活动,引导幼儿认真听同伴讲,鼓励他们大胆踊跃参加表演。

2、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包括:认识、理解教育环境中的有关规则;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养成按指令统一行动的习惯;学习制定活动的有关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3、培养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包括:认识到对决定了的事是必须完成的。 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学习一些执行任务的技能。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做事有信心、有毅力。

4、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5、加强幼儿体能训练提高幼儿健康素质。我们将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功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体育游戏、比赛、坚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等,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二) 卫生保健工作:

做好班级卫生保健、生活常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只有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下才能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结合本班级特点,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2、注重培养幼儿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及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鼓励幼儿多吃、细嚼慢咽。

3、督促并协助保育员老师定期清洁、消毒幼儿生活用品和玩教具,保护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4、幼儿对天气的变化有初步的感受,学习主动增减衣物,照顾自己。如开展气象台、观察角等活动。

5、幼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时刻提醒幼儿意外就在身边,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安全、营养的保健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每天按家长要求帮助、督促孩子按时吃药。

(三)安全工作: 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平时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管理。重视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晨间安全检查、餐前餐后、午睡前后及午睡间的巡视,保证幼儿一日活动不脱离老师的视线。在日常活动中穿插安全教育、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心,细心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尽量保证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班里有25名幼儿,其中本学期新插班生为2名女生,现男生名,女生名。通过以往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已养成了较好的游戏惯例,学习惯例,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还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同伴之间能和睦相处,共同学习、游戏,早晨来园时能主动的和老师打招呼,遵守班级中的惯例秩序,能按照活动的规则进行活动。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遇到困难知道寻求老师和同伴的协助,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意识到幼儿个体差异依然存在局部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幼儿学习习惯有待改善,有的幼儿进餐习惯需要加强,新插班生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还不熟悉等等。

(一)保育工作

1、坚持执行消毒制度,利用阳光、紫外线、消毒水消毒玩具、被褥等物品,预防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传。加大平安教育工作力度,把安全放在首位,用“心”去观察孩子,把“平安”落实到各自的具体环节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幼儿的自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

2、认真做好每日的卫生工作,做到班级内无死角。

3、重视体育锻炼,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活动中,幼儿学会随着活动量的变化而增减衣服。并能及时收拾和整理小型体育器械。

4、坚持执行消毒制度,利用阳光、紫外线、消毒水消毒玩具、被褥等物品,预防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传。

5、继续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尤其是季节性流行病的预防。中班幼儿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要加强。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6、定期在家园栏上宣传有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家园共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二)中班上学期的学习,班上每一位孩子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对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充满兴趣,有较为明显地求知欲望;对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常规,内容,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具有初步的责任感,大部分幼儿能主动做好小助手工作,并有帮助伙伴及学习照顾他人的意识与精神,特别是在分享行为有了较大的进步.孩子们开始有各自的主见,能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大胆与教师表达自己的意愿;幼儿与外界交往地主动性,社会交往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中已初步形成数概念,对图形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语言方面,幼儿对早期阅读,认读常见汉字的萌芽了兴趣;在艺术方面,幼儿在绘画,手工的技能,唱歌,舞蹈,节奏等方面取得较好发展,但同时也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如:游戏的活动规则末真正渗入幼儿的思想,行为中,幼儿做事,工作时不能较好的遵守活动要求,活动中规则意识较差;其生活,学习习惯欠佳;语言活动在形式内容上不够丰富,多样;数学活动开展不够,尚未全面落实到幼儿的活动中.

中班上学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引导幼儿能够遵守上下楼梯时的要求,做到不推不挤。

2、让幼儿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礼物若干,小兔的家的情景布置 活动实录:

(一)以“给小兔送礼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游戏:“给小兔送礼物”。

教师:今天小兔过生日,我们到小兔家去给它送礼物,小兔的家在一楼。

2、小兔告诉我们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教师:为什么要注意安全?不注意安全会怎么样呢?

(二)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1、教师示范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上楼梯时),不着急,一步一个台阶,一级一级向上走。(下楼梯时)不能去推不能去挤前面的小朋友,一步一个台阶,一级一级走下去。教师边说边结合动作示范。

2、带领幼儿上下楼梯,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并事先向幼儿说明不推不挤的规则。

3、提醒帮助上下楼梯时不遵守规则、吵闹的幼儿,给予正确的指导。提醒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给小兔送礼物,和小兔告别。

教师:带领幼儿从三楼走到一楼的小兔家,把礼物送给小兔,向它表示祝贺。集体唱《生日歌》,与小兔告别。

教师:带领幼儿遵守要求,有秩序的走回三楼自己的教室。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教师首先以“给小兔送礼物”的形式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通过这个形式来让幼儿充分了解了安全上下楼梯的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认真地观看教师的示范,以及认真地学习上下楼梯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教会了幼儿如何安全地上下楼梯。

户外活动:安全地玩 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中某些动作的危险性。

2、通过游戏,练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娃娃一个,圈一个,高跷。

2、图片一张。 活动实录: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教师:图片上有谁?她的身上贴了什么?

教师:为什么甜甜的身上会有那么多的贴纸呢?

(二)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玩的时候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教师出示娃娃,引导幼儿理解玩圈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小朋友们在玩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讲述故事:有一个男孩子在玩圈的时候把一个圈套在一个女孩子的脖子拉,女孩子很难受,甜甜看到了就跑过去对男孩子说:“不能这样拉,会勒到别人的脖子”。然后就把女孩子脖子上的圈拿下来了。

教师:老师为什么要把贴纸奖励给甜甜呢? 教师:我们小朋友玩圈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2、教师再次引导幼儿理解踩高跷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甜甜和好朋友在玩踩高跷,好朋友走到楼梯上去踩了,甜甜赶紧跑过去和好朋友说:“不能这样玩,会摔下楼梯的,于是好朋友就下来,两个人到消防通道上去玩了”。 两人玩得很开心。 教师:甜甜和好朋友在玩什么?在哪里玩的?

教师:甜甜做了什么事情?在楼梯上玩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高跷应该在什么地方玩?

(三)、教师总结,帮助幼儿理解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1、教师:我们在玩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2、教师: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活动中有很多动作时危险的,我们不能做危险的动作。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生动的玩圈和玩高跷的示范,以生动的情境表演来让幼儿了解玩圈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踩高跷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活动中,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幼儿知道了玩圈和踩高跷时要注意安全,帮助孩子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游戏活动中不能做危险的动作,知道游戏中要遵守游戏规则,安全地进行各种游戏。

情境表演活动:游戏安全 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中某些动作的危险性。

2、能够对危险性的动作做出判断,愿意接受成人的建议。

3、通过游戏,练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机能,逐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男孩木偶、小女孩木偶、成人木偶,大树,套圈,高跷,积木搭起的滑梯。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小女孩,导入活动。 教师:(1)这个小女孩叫丹丹,今天跟她平时有些不一样,谁发现了?

(2)为什么丹丹会有这么多的星星贴纸呢?

(二)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1)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跑步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跑步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丹丹是怎么做的吧!

教师:丹丹参加跑步游戏的时候,眼睛向前看,随时注意周围的情况,这样,对面如果有小朋友跑过来就可以躲开了,还可以看到前面的障碍物。 教师:小朋友在 跑步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玩圈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小朋友们在玩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在玩圈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把圈圈套在一个小女孩的脖子上,小女孩不断地往后退,很难受。丹丹看见了,跑过去对小男孩说:“不能这样拉,会勒到脖子的。”说完就把小女孩脖子上的圈拿了下来。 教师:丹丹为什么会得到贴纸呢?

教师:玩圈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踩高跷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丹丹和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在哪里玩? 教师:丹丹做了什么事情?老师奖励她贴纸了吗? 教师:在楼梯上玩高跷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三)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游戏安全。

教师:书上的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他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总结: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要遵循游戏规则,游戏活动中有很多动作可能是危险地,很可能被撞伤或者摔倒,也不能乱跑,如果乱跑,脚也会受伤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生动的情境表演的形式展开,让幼儿了解游戏中某些动作的危险性,首先请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引导幼儿理解跑步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接着仍是以木偶编演来引导幼儿理解玩圈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再出示幼儿用书,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了解各种游戏的安全,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幼儿练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逐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情境表演活动:好玩的沙池和秋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学习儿歌,了解玩沙和秋千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2、能够知道游戏的卫生要求,养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男孩、小女孩木偶各一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生活经验,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沙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了解玩沙的注意事项。 教师:玩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

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玩沙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他们是怎么玩的?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游戏结束,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那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三)教师小结玩沙的注意事项,并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小结:我们在玩沙的时候不能把沙子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特别是不能弄到眼睛里。玩沙过后要把接触沙子的部位清洗干净,如果不清洗,皮肤上很可能 会长出很多红红的小疙瘩,特别痒。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轻轻挖沙不能扬,眼里进沙会受伤。游戏结束全身拍,身上沙子拍下来。水龙头下来洗手,不让沙子手上留。

(四)引导幼儿逐副观察教学挂图上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汤秋千时不注意安全的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秋千的?发生了什么事?他这样玩对吗?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秋千的?他这样玩,对吗? 教师:这个站在秋千旁的小朋友,她想干什么?为什么站在秋千的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站这么远呢?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们为什么又摔跤了呢? 教师小结。

关于玩千秋,也有一首儿歌,我们来学一学:荡秋千,莫太高,双手牢牢握紧绳。离开地面保平衡,手不挥来身不摇。下一位,莫靠近,等我挺稳你再来。

2、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玩沙和秋千,一边玩一边念儿歌。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生动的情境表演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首先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玩沙的注意事项,接着以儿歌的形式让幼儿知道玩沙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逐副观察教学挂图上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汤秋千时不注意安全的结果。整个活动使幼儿了解了玩沙和秋千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并养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情境表演活动:收拾玩具很重要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收拾玩具很重要。

2、在游戏中熟记本班玩具的位置,并制作标记。

3、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能主动收拾玩具。 活动准备:

1、木偶小男孩两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教师提问,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玩好玩具以后我们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教师:游戏结束时,我们要把玩具收拾好,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木偶表演——不及时收拾好玩具的后果,帮助幼儿理解表演内容,了解收拾玩具很重要。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教师:大家都在收玩具的时候,丁丁和奇奇在干什么? 教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不收玩具真的没有关系吗?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集体讨论画面内容。 教师:奇奇的脚怎么样了? 教师:老师把奇奇送到了哪里?

教师:医生是怎么说的?奇奇又说了什么? 教师:你们说,奇奇以后会怎么做呢?

(四)组织幼儿讨论本班玩具的收拾方法,通过游戏,熟记本班玩具的位置。 教师:我们班有什么玩具?它们的家在哪里?我们该怎么收拾它们呢? 请幼儿仔细观察各种玩具的位置。教师帮助幼儿记住玩具的摆放位置。

(五)请幼儿画出各种玩具的标记图,剪下来贴到玩具柜上。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教师先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活动,并帮助幼儿总结玩好玩具应该要把玩具收拾好。接着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带领幼儿集体讨论画面内容,让幼儿知道收拾玩具很重要。并且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能主动收拾玩具。

活动名称:穿衣穿鞋要注意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画面,知道选择适合的服装可以使自己安全、快乐地活动。

2、了解服装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用途。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纸。

2、服装图片若干,浆糊,抹布。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出示各种服装的图片,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这些衣服是什么样的?我们什么时候会穿这样的衣服?

教师:有的衣服适合运动,有的衣服适合在家里穿,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用处。 教师:我们小朋友也有不同的衣服,所有的衣服都适合在幼儿园穿吗?

(二)引导幼儿观看挂图,逐副观察并讨论三种活动中小朋友的情况。

1、教师:幼儿园里的体育活动真多,老师带小朋友们玩得可带劲了。瞧,三个小朋友正在玩攀爬架,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绳子系在脖子上非常危险,我们参加游戏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小朋友正在玩爬垫子的游戏,甜甜穿着长长的裙子在怕爬,自己的膝盖压住了裙子,想爬也爬不下来。 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她呢?穿裙子游戏的时候非常不方便,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服装来参加游戏呢?

3、引导幼儿阅读踢球的画面。 教师: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教师小结,他们这样会影响我们踢球,我们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呢?

(三)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1、教师:这里有很多衣服和鞋子的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衣服和鞋子适合户外运动的时候穿,找到之后贴在纸上。

2、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选的是哪种衣服和鞋子?为什么这么选择?

3、教师总结: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最好不要穿绑鞋带的鞋子、裙子和紧身裤,穿方便脱的衣服,这样能够更舒适的参加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教师首先出示各种服装的图片,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各种服装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有的衣服适合运动,有的衣服适合在家里穿,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用处。然后出示挂图,引导幼儿逐副观察挂图,并讨论挂图中小朋友的情况,帮助幼儿小结各种衣服什么时候穿比较方便。最后,请幼儿亲自进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知道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要穿方便脱的衣服,这样能够更舒适的参加活动。

游戏活动:厨房里的危险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厨房中的各种器具及功能。

2、阅读幼儿用书,了解厨房中各种器具的危害性,知道不能随便触碰。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厨房一角场景图,并贴上可以反复黏贴的厨房用具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出示厨房一角场景图,贴有厨房用具图片,玩游戏“图片藏猫猫”。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一个“图片藏猫猫”的游戏吧!这是哪里?厨房里有什么?请小朋友们看清楚,有哪些东西?

2、教师隐藏厨房场景图,取下一张厨房用具图片,再次向幼儿展示厨房场景图。

3、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二)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教师:开水瓶、烧开的水壶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随便碰他们?

教师:打火机、火柴是用来干什么的?微波炉好像没有火,也没有煤气,里面也没有开水,我们小朋友可以用吗?

(三)教师引导幼儿在幼儿用书上进行操作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厨房里有什么?哪些东西有危险? 教师:请小朋友们用笔把他们圈出来。

(四)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认为什么东西有危险?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家里的厨房里有这么多有趣的器具,可是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碰厨房里的器具哦。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教师首先出示了一幅贴有厨房用具图片的厨房一角场景图,带领幼儿玩场景游戏,激发了幼儿活动兴趣。接着,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理解书中画面上厨房里危险的内容,认识厨房中的各种器具及功能。再带领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并知道厨房里危险的器具,了解厨房中各种器具的危害性,知道不能随便触碰。

情境表演活动:浴室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了解如何避免在浴室里发生危险。

2、能够根据情景表演的情节,展开讨论。 活动准备:

1、与配班教师排练情景表演。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洗澡模仿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洗澡吗?我们一起来洗一洗吧。

2、教师带领幼儿做洗澡的动作。

(二)引导幼儿观看情景表演。

1、教师:洗澡很舒服,洗澡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也会有危险,洗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带领幼儿观赏洗澡的情景表演。

(三)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了解浴室里易发生的危险。 教师:

1、妈妈带丁丁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洗澡的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拖鞋?为什么? 教师:洗澡下水之前要注意做一件什么事?如果先试一下水温会怎么样?洗澡水为什么能放很多?

教师:长时间洗澡会怎么样?

教师:洗完澡能在浴室里跑来跑去吗?为什么? 教师:在浴室里能用电器吗?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对画面上的行为进行辨别。

教师:图上的妈妈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洗澡模仿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接着带领幼儿观赏洗澡的情境表演,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加深印象进一步了解浴室里容易发生的危险,最后再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并带领幼儿对画面上的行为进行辨别,知道如何避免在浴室里发生危险。

情境表演活动:安全用电 活动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以及阅读画面内容,了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2、在观看情境中运用阅读经验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1、情境表演,班级现有的电器如录音机、电视机等。电视机拔下插头,有插座。

2、接线板一个,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谈话导入活动。

1、教师指实物插座,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地方有插座?它有什么用?

2、教师小结

(二)创设问题情境,请幼儿思考解决方法。 问题一:该选哪一个?

教师:开电视机,但是电视机插头没有插进插座。 问题二:不够长怎么办?

教师:如果够不到插座,插不到插座怎么办?(出示接线板)

(三)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为电器找出适合的插座。 教师:图上有需要用电的电器吗?

教师:插座在哪里?电视机的插头可以插在哪里?台灯的插头插在哪里?为什么?

(四)幼儿阅读图片,初步了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教师:电的压力非常大,如果正确使用它,可以帮我们很多的忙,但是如果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书上,向图书学一学哪些事情不能做,很危险。

(五)与幼儿分享阅读图书得到的经验。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中学到了些什么?

教师:用金属做的起子戳插座孔——工作中的电很危险,不能随意碰、玩插座。 教师:接线板插座上及周围有水——在插座上绝对不能有水。 教师:接线板插座上插满电器插头——不要在接线板插座上同时插很多的电器插头。

(六)情境表演,幼儿根据前一环节的经验辨别正误。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并帮助幼儿幼儿辨别插座、电器等的正确使用方法。

(七)教师总结

教师:我们家里有很多插座和电器、电线,而它们通常又在我们小朋友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地方,我们要记住这些安全用电的知识,还可以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些怎么安全用电。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通过问题情境以及阅读画面内容,了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引发幼儿的思考。然后通过阅读图书中的经验分享,学习生活中比较危险地用电方式,同时也辨别了插座、电器等的正确使用方法。在观看情境中运用阅读经验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谈话活动:烫伤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知道烫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对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所认知。 活动准备:

1、娃娃一个、一盆水、剪刀、纱布。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实录:

(一)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生活危险,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要远离哪些会烫伤人的东西。哪些东西会烫伤人呢?万一不小心被烫伤了,应该怎么办呢?别着急,快来学习一下烫伤的自救方法吧。

(二)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并描述画面内容。

教师依次引导幼儿按顺序看图,请幼儿描述图上人物的做法。

(三)在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请一位幼儿模仿操作。

教师:这儿有一个小娃娃,她不小心烫伤了,谁愿意用我们刚刚学过的方法来帮助她?

(四)幼儿自主谈话,结束活动。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交谈,教师深入幼儿参与活动中的谈话。

2、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中班上学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活动名称:感知5以内数量(数数有几个)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并用点子表示数。

2、愿意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有进行少量判断的经验。 材料准备:教具:感知5以内数量一套。

学具:分图形做标记一组;按规律排序一组;感知5以内数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实物),这上面有什么?有多少?数数有几个?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它,用几个点子来表示呢?

b、请1——2位幼儿上来画点子,画好后放在实物卡下面。

c、在玩游戏时,卡片是几,就用几的点卡表示,并且一边数一边说:“*个小鸡我用*个点表示”。 (2)介绍其他组游戏内容

除了今天的新游戏,我们还要玩前面的游戏“分图形做标记”“按规律排列”。。 (3)常规提醒

幼儿操作时边玩边做,做完后材料收拾好离开。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用点子正确表示。

3、活动小结

(1)了解新游戏参加人数。

(2)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自己的新活动。 (3)表扬学习中按要求活动的幼儿。

活动二

活动名称:认识数字1-5(身上的数)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5,感知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基数意义。

2、做完能主动收拾材料,方便后面小朋友操作。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感知过1-5的数量。

材料准备:教具:1-5的实物卡一套,1-5的数字卡一套。

学具:认识数字1-5一组(数量为1-5的实物卡6套,1-5的数字卡6套) 数数有几个一组、排序一组、按规律排序一组、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学习新游戏:

教师逐一出示1-5的实物卡:“这张卡片上有几个东西?”(1个) “如果要用数字表示用几来表示?”(1)(出示1的数字卡)

“1像是什么?1表示什么?”(依次认识数字2-5,以同样方法) (2)提出操作要求: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要相对应。 (3)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操作的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根据实物卡拿出对应的数字卡认一认、读一读、数一数。

3、评价小结: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 (2)请一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

(3)教师小结:表扬能主动收拾,遵守操作规则的幼儿。

活动三

活动名称:认识数字

6、7(小鸡捉虫)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

6、7,巩固认识1-5,感知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基数意义。

2、遵守分组操作的规则,爱惜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认识过数字1-5 材料准备:教具:数字卡

6、7 实物卡

6、7 学具:认识数字

6、7:数字卡1-7各六张,实物卡1-7各六张

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排顺序一组 按规律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6的实物卡:“这张卡上有几样东西?如果要用数字表示用几?这是数字几?”(6)“6像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同样方法认识7) (2)提出要求: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读一读认一认。 (3)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读读数字是几。

3、评价小结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表扬遵守操作规则的幼儿。

活动四

活动名称:去掉不同类的,找出相同类的(盖住不一样的)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区分不同的类别,并去掉不同类的物体。

2、能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有分类物体的基础。

材料准备:教具:“去掉不同类(盖住一个不同的及盖住两个不同的)各一张实物卡。

学具:认识数字1-5(一组);认识数字6-7(一组)感知5以内数量(一组);去掉不同类的(二组)(吃,穿,玩,用,洗涤用品类)。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活动:

a、师:出示实物卡,(水果类)这里面是什么?有哪些水果?哪样东西不是水果?怎么办? b、提出今天的游戏名称及要求:

引导幼儿辩认出是哪类物体,找出不同的物体,用瓶盖盖住。如果是两个不同类别的,就用瓶盖盖住两个。

c、请一位幼儿来,演示玩法,并进行操作过程。 如:这是洗涤用品类,汽车不是洗涤用品应盖住。 (2)介绍小组活动内容:

除了玩新游戏“去掉不同类”我们还要玩“认识数字1-5”“认识数字“6-7” (3)常规提醒: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玩后将材料放回原处再离开。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的游戏。知道幼儿正确区分别类。 找出不同类的。 3、活动小结

(1)了解新活动的人数。 (2)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新活动。 (3)表扬活动中遵守规则的幼儿。

活动五

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它是谁)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能说出名称和区分,并做标记。

2、乐意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见过长方形

材料准备:教具:长方形若干、纸、笔、分类盒、其他形状。

学具:认识长方形一组 按规律排列一组

认识数字一组 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2)师:“这个长长的,方方的,叫长方形。”

(3)出示其他图形和长方形在一起,提醒幼儿进行区分做出标记。 (4)介绍其他组游戏和操作要求。

2、分组活动:

重点指导新游戏,指导幼儿找出长方形,认一认,并和其他图形分开,做上标记。

3、评价活动。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六

活动名称:认识拓展ABB(智慧宫)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半范例按照ABB模式排列物体,感知物体的排列顺序。

2、做完能主动收拾材料,以方便后面同伴使用。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学过按一一规律排序

材料准备:教具:大圆4个,正方形8个,半范例

学具:按规律排列两组(排形状,排花片各一组)

大小排序一组 认识数字一组 分图形做标记两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教师出示圆形和正方形以及排序板:“圆形和正方形要排队,先站1个圆形,后面站两个正方形,按照这种顺序一直排下去。” (2)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叫“按规律排序”。 (3)介绍其他组游戏名称和操作方法、规则。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按ABB规律排序,提醒幼儿收拾材料。

3、评价活动: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教师小结,表扬会排,能主动收拾的几位幼儿。

活动七

活动名称:认识前后、里外(快乐游乐场)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物体的里外、前后位置,初步感知方位。

2、能仔细观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每天前后排队

材料准备:塑料筐、篮球、排球、玻璃瓶、乒乓球、羽毛球、动物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认识前后:

(1)篮球在前,排球在后:“桌上一个篮球,一个排球,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玩具小兔在前,小狗在后:“小狗和小兔排着队来了,小狗站在哪,小兔站在哪?” (3)请两幼儿排队:“XX站在哪,XX站在哪?”

(4)小结:“两个物体排在一起或两个人站在一起,排在前面位置的是前,排在后面位置的是后。”

2、认识里外:

(1)筐里一个篮球,外面一个排球:“篮球在筐的什么地方?排球在筐的什么地方?” (2)玻璃瓶里一个乒乓球,外面一个羽毛球:“乒乓球在哪里?羽毛球在哪里?” (3)筐里放小狗,外面放小兔:“小兔在哪里?小狗在哪里?” (4)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3、小结。

一个物体被放在或包在另一件物体的里面,我们讲叫做里,放在或摆在物体外面,我们叫做外。

活动八

活动名称: 7以内数比多少(比多少) 活动目标: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7以内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学习并愿意尝试和同伴合作游戏,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3、能按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会对应摆放物体。

材料准备:教具:筐一个,里面装有2种实物各20个,骰子1个(点数是7以内),排列板1 个,小盘子2个。

学具:7以内数比多少两组

按规律排序一组 认识数字1-7一组 去掉不同类的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新游戏,名字叫“比多少”。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仔细看我们是怎么玩的。

(2)教师一边出示小筐一边说:“这个小筐里有两种东西,(问合作游戏的小朋友),你选哪一种?(幼儿选择)那另一种就是我的,你用你选的东西游戏,我用我选的东西游戏。” (3)师:我们每人拿一只小盘子,把自己选的实物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 (4)师:谁先投骰子?

师生共同商量,然后按顺序轮流投骰子,投到几就在筐里取几个自己选的东西,一一对应放在排序板上进行比较,边比边说:“几多几少”,多的一方,就将多出来的实物放到自己的盘子里,作为赢来的东西,剩下的就放在筐里。直到有一方筐里取不出那么多的实物为止。 (5)两人最后可以比一比谁赢的东西多,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2、小组操作,教师指导:

(1)师:这个新游戏叫什么名字?几个人玩?怎么玩? 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规则。

(2)幼儿两两合作玩“比多少”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一一对应比多少,会按游戏的规则进行游戏。

3、活动评价:

师:你是怎么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

进一步帮助幼儿熟悉规则,判辩谁赢,讨论:如果两人要比的实物一样多时怎么办(送回筐中)。

活动九

活动名称:7以内的数量排序(小猴子摘水果) 活动目标:

1、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能根据实物卡片上的数量匹配相应的点卡。

3、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感知过7以内的数量,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排序。

材料准备:教具:背景图两幅;1——7的水果卡片;1——7的点子卡片。

学具:水果卡片12套;点子卡片24套;小火

车卡片6套。 活动过程:

1、小猴子摘果子(出示一片树林)

(1)师:小猴子家里有一个果园,它在果园种了许多水果,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果树?(梨树、苹果树)

(2)师:秋天到了,这些水果都成熟了,小猴子想请小朋友帮它把这些水果全部摘下来,放在盘子里。但是每个盘子里只能放一种水果。(请幼儿上台摘水果)

(3)师:这次听听小猴子让我们摘什么水果,分别摘几个?(请帮我摘6个梨子,7个苹果)

2、给水果排队

(1)师:小猴子想请小朋友帮它把这7盆水果按数量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呢?(个别幼儿操作,提醒幼儿要排在红旗的后面,红线的上面)

(2)师小结:像这样按1个柿子,2个石榴,3个橘子,4个芒果,5个琵琶,6个梨子,7个苹果排队的一个比一个多,我们按数量递增(或由少到多)顺序排列。 (3)师:水果排好了,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水果的数量,送相应的点卡。

3、分组练习

(1)第一组:给水果排队“请你给这些水果排队,排好后送上相应数量的点卡。

第二组:开火车“请你把车厢按照点子的顺序排在火车头的后面。

第三组:数数有几个三角形(复习)

第四组:给最多的打勾(复习)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 (1)展示幼儿作品。

(2)引导幼儿示范自己的排列方式。(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排队的?)

活动十

活动名称:1——20数数(毛毛虫)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数数,从1——20,知道20里面有两个10。

2、活动结束会收拾整理好材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平时有数数的经验。 材料准备:教具:吸管若干。

学具:数数1——20一组;7以内数量排序一组;去掉相同的一组;7以内数比多少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吸管若干),教师这里有许多吸管,到底有多少个呢?用什么方法知道? b、请1——2位幼儿上来数一数吸管有多少个。(幼儿上台操作,手口一致数数)

c、师:一共20根吸管,20根吸管里面有几个10呢?(幼儿再次上台操作)教师介绍游戏:先数20根吸管,然后再数10根吸管,看看有几个10。 (2)介绍其他组游戏内容

除了今天的新游戏“数数”,我们还请小朋友玩一玩,7以内数量的排序,比多少,找不同的游戏。 (3)常规提醒

下朋友数数时手和口要同时进行,数到20为止。游戏玩好后,用皮筋将吸管捆在一起,便于下面的小朋友玩。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数数,指导20里面有2个10.

3、活动小结

(!)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玩的新游戏,并请一个幼儿上来再演示一遍。 (2)表扬活动正确操作,守规矩的幼儿

活动十一

活动名称:认识梯形(梯形在哪里)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具有初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能按活动规则独立进行操作,愿意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过长方形

材料准备:教具:房子图一张、生活中含有梯形的元素的图片或物体

学具:1.找梯形:不同形状图片,数字卡

2.给梯形涂色:画有梯形和其他图形的操作单,彩笔

3.送梯形回家:营造草地情景,上有各种图形、贴有梯形标记的小筐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房子,认识梯形。

(1)师:“这房子墙是什么形状?(长方形)顶是什么形状?(梯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说出两者异同:“梯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有两条边是平平的,长方形相对两条边一样长,梯形四条边不一样长。” (3)出示各种图形,幼儿找出梯形,并能说出基本特征。

(4)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梯形。”(出示相应图片或实物)

2、小组操作,教师指导。

(1)找梯形,把藏在筐里的梯形找出来,数数几个,放上数字卡。 (2)给梯形涂色:在操作单上找到梯形,把它们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送梯形回家,把草地上的梯形宝宝送回家。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点数梯形数量。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1)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在哪里找到了几个梯形宝宝?” (2)教师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十二

活动名称:认识梯形变式(多变的梯形) 活动目标:

1、能用梯形拼出一幅图案或在梯形上添画,创作新的造型,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2、能发挥想象力,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认识过梯形

材料准备:教具:不同大小、颜色的梯形

学具:1.梯形拼贴画:不同大小、颜色的梯形

2.给梯形涂色:操作单上有各种图形、数卡 3.梯形画:画有梯形的纸、彩笔

活动过程:

1、欣赏梯形画,引发兴趣。

(1)师:“这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数数这幅画上有几个梯形?” (2)请幼儿讲述。 (3)讨论:我想拼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自己想拼一个什么画?怎样拼?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梯形拼贴画:用梯形拼成一幅画或图案。

(2)给梯形涂色:操作单上给梯形涂色,数数有几个梯形,在旁边放上相对应的数卡。 (3)梯形画:根据画纸上梯形的大小、方向想象它像什么,进行添画,创作出新的梯形。 (4)教师重点指导拼贴梯形和梯形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专心创作。

3、交流操作结果。

(1)师:“你画了一幅什么画?梯形变成了什么?” (2)展示部分作品,请幼儿介绍。 (3)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十三

活动名称:高矮排序(娃娃排队) 活动目标:

1、会比较7以内物体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来排序。

2、能主动参与新活动,并按要求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经能分辨出高矮。

材料准备:教具:高矮排序板、高矮不等的娃娃图片。

学具:娃娃排队一组;数数(1—20)一组;7 以内数量排序一组;数数有几个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7个娃娃),有几个小娃娃?他们想排成一队,请小朋友来帮他们排排队,好吗? b、请1——2名幼儿为娃娃排队

师:说说你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讲出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排)

c、介绍新游戏“娃娃排队”,提出排队的要求,在排序板上,看清标识,给娃娃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队。 (2)介绍其他组游戏

师:除了娃娃排队游戏,还有梯形变式,数数(1——20),7以内数量排序等。 (3)常规提醒:小朋友操作游戏后,将材料摆放好。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排队。

3、活动小结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玩的新游戏,并请幼儿上来演示一遍。 (2)表扬按规则游戏的幼儿。

活动十四

活动名称:ABC、AABB模式 活动目标:

1、能按半范例以ABC、AABB模式排列物体,感受物体不同的排列顺序。

2、爱惜游戏材料,遵守操作的规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排过ABB模式

材料准备:教具:半范例板ABC、AABB模式,各种图形若干

学具:ABC、AABB排序各一组、半范例板12个、各种图形若干

按数量分类记数一组 5以内数量排序一组 高矮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ABC半范例板:“这上面是什么形状?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按照它们的顺序,后面应该排谁?” (2)请幼儿讲述、排序 (3)以同样方式排列AABB模式

(4)提出操作要求:先看到范例板上几个形状是什么顺序,然后按此顺序排下去。 (5)介绍其他组游戏名称、玩法。 常规提醒:不随意下位,主动遵守规则。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提醒幼儿仔细看范例板,正确接排。

3、评价活动。

(1)了解幼儿操作自己的排法。 (2)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十五

活动名称: 7以内按数量分类计数 活动目标:

1、能按7以内的数量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表示数量,认识数字与物体的数量关系。

2、能独立完成作业,做完主动收拾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认识过7以内数字

材料准备:教具:3-7的数字卡各一张、实物卡各3-4张

学具:按数量分类,计数一组:3-7的实物卡各3-4 张共6套、3-7的数卡各6张、分类盒6个

梯形涂色一组 5以内数量排序一组

高矮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各实物卡:这些图上哪些图上的东西数量是相等的,请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一起。

(2)请幼儿讲述操作,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在一起,给图片分类。

师:“这些图片上的东西有几个?(3个)如果用数字表示,可用数字几?(3)”(以同样方式提问4-7的内容) (3)介绍名称与要求:

按数量分类记数:要先把图片分类,再用数字表示数量。 (4)介绍其他组游戏和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鼓励幼儿先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在一起,再用数字表示,提醒幼儿做完收拾好材料。

3、评价活动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 (2)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十六

活动名称:7以内数量守恒(送信封)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物体。

2、按要求收拾活动材料和还原。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有关7以内物体的分类。 材料准备:教具:信封、实物卡片若干。

学具:高矮排序一组;ABC、AABB模式排列

一组;7以内数量守恒一组;梯形变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活动

a、师(出示7以内的实物卡片)这上面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b、请1——2位幼儿找出是7的实物卡片。

师:请你找一找哪些卡片是7个?(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排列形式) c、介绍新游戏“7以内数量守恒”玩法

师:找出是7的实物卡片,把它放入数字“7”的信封中。 (2)介绍其他组的游戏

除了新游戏,今天我们还要玩“高矮排序”“梯形变式”“ABC、AABB排列”等等。 (3)常规提醒:活动完后将材料放入筐中,再去玩其他的游戏。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判断7的数量物体。

3、活动小结

(1)请一位幼儿上前来演示游戏的玩法,大家来判断。 (2)表扬动脑筋,认真操作的幼儿。

活动十七

活动名称:拼图乐(图形组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拼出一幅完整的画。

2、发挥想象力,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认识过各种几何图形。

材料准备:教具:不同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若干。

学具:拼图乐一组 排顺序一组

分类计数一组 按规律排列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学习新游戏。

①出示拼好的范例:这是什么?用什么拼成的?上面都有哪些图形? ②幼儿观察画面,说出几何图形名称。

③介绍要求: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出一幅完整的画。 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玩新游戏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

3、评价小结。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

(2)请一幼儿展示自己的拼图。

(3)教师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十八

活动名称:按特征分类计数(海陆空)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能按规则操作材料,结束时收拾摆放好。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进行过有关分类的练习。 材料准备:教具:按特征分类并计数一组

学具:拼图乐一组 7以内数量守恒一组 按特征分类一组 ABC、AABB模式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学习新活动

a、(出示图片)师:这上面有什么?(鱼、鸟、狗等),你能找一找在天空中飞的动物有哪些?在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哪些?在海里生活的动物有哪些? b、请1——2位幼儿进行分类找出不同的动物出来。 c、教师介绍新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师:新游戏名称叫“按特征分类计数”,游戏玩时,将动物分类找出放入分类盒中,并插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介绍其他组游戏

如:拼图乐,7以内数量守恒,ABC、AABB模式排列的游戏。 (3)常规提醒

先玩新游戏,玩好后将材料收拾摆放原位再跑组。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分类并计数。

3、活动小结

中班上学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要求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课《布布脱险》,就是通过图片和音乐的烘托,使孩子们感受到故事中的情节。使幼儿能大胆地猜测、讲述,想出多种救小青蛙的方法。发展幼儿发散思维,并懂得做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更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和音乐,大胆想象。

2、尝试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初步了解故事的内涵,能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1、故事ppt;背景音乐。

2、布一块,沙包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布布,前几天在布布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情,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呢?

师:刚才小朋友猜了这么多,让我们一起看看布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看画面、听音乐、猜想故事内容。

(图一)

1、小朋友们你们看,布布在什么地方?它怎么了?

2、除了布布还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师:接下来又怎么样了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图二)小兔子拿来了什么?它们要做什么?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去…有的小朋友说去……现在,我知道你们拿到气球以后会做什么了。那小朋友到底有没有猜到小兔子要做什的事呢?我们来看看。

(图三)

1、小兔子拿到气球去干什么啦?为什么把气球给它?

2、普通的气球可以飞上天吗?小兔子拿来的是什么气球阿?

3、你们想想小青蛙布布拿到氢气球后会怎么样呢?

(图四)

1、小兔子看到布布飞起来,它们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会这样?

2、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办呢?

(图五)

1、小兔子拿来了什么?它们想要做什么?

2、咱们再好好看看小兔子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3、它们为什么仰望着天空?它们在看什么?

(图六)

咦小青蛙刚才还在天上怎么现在和小兔子在一起了?(我们来看到底小青蛙有没有落到布上?)他是怎样下来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师:下面我们一起完整的来看一遍图片听我把小青蛙发生的事情讲给你们听,看看是不是和小朋友猜的一个样。

1、故事讲完了,和我们小朋友猜想的一样吗?

2、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小青蛙布布发生的事情告诉大家?

四、感知角色的特点和故事意义。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兔子吗?为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们也要向小兔子学习,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与别人帮助。

2、如果你帮助了别人或者别人帮助了你,你的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希望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

师:快快乐乐和布布现在也非常开心,他们跳起了舞蹈,我们和他们一起跳好吗?

附故事《布布脱险》

小青蛙蹦蹦跳跳的要去稻田里捉害虫,它边跳边看身边的风景,一不小心掉井了井里,它大声喊:救命,救命啊~小兔子听到青蛙的呼救急忙赶来,快来帮帮我吧!

小青蛙你别急,我们想想办法,哦我想到了。不一会小兔子们手里多了两串氢气球。

两只小兔子把氢气球合成一串,递给布布,可是井太深了,幸运的是,布布最擅长跳了,它使劲一跳,终于抓住了绳子。

小兔自见布布抓住了绳子,松开了双手,氢气球带着布布飞快的飞出了井口,小兔子来不及抓到布布,布布又飞向了天上。

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小兔子拿出了一块大大的红布,并撑了起来,变成了一个跳跳床,布布快跳,不然会飞到天上去的!

上一篇:幼儿园班务工作计划下一篇:医院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