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论文范文

2023-05-20

西藏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类长校【2015】01号 类乌齐县长毛岭乡第二小学

关于《我校开展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活动方案》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座谈会精神,始终坚持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不动摇,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牢记历史、珍惜现

在”的意识,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反动性,激励广大师生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定不移维护学校稳定大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组长:向秋多吉 校 长

副组长:格桑多吉 副校长 益西林周 副校长

巴桑次仁 副校长

成 员:加叁罗布 德育主任 旺 措 办公室主任 巴桑次仁 教务主任 罗布普尺 总务主任、各班主任。

三、时间、目标: 本次活动从3月28日开始,3月28日下午结束。3月28日前,开展“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宣传,张贴、悬挂标语、横幅,营造活动氛围。

本次活动,通过深化以新旧西藏历史对比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切实使全校广大师生进一步认清新旧西藏变化,加强对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进行西藏历史、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教育,法制教育,国家观念和国防教育,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教育,爱班、爱校、爱家乡等系列教育。

四、主要内容:

(一)营造氛围阶段 3月28日之前,开展“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宣传,张贴、悬挂标语、并积极利用宣传展板、黑板报等宣传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重大意义,营造活动氛围。

(二)活动开展阶段

1. 3月28日9:30,进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2.我校校长为“3.28”活动发表祝词。 3.我校德育室负责人讲解了“3.28”的意义及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4.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红歌、舞蹈比赛。

(三)评比和总结表彰阶段 3月29日-3月30日,总结、评比、表彰及上报活动总结。

长毛岭乡第二小学

2015年3月10日篇二:西藏旅游路线策划书

西藏旅游路 策划书

线

目录

一、项目背景

二、主题创意

1、选择西藏的理由

2、对旅游品牌“心灵家园”的含

解释

三、品牌主导的旅游线路

四、配套的服务系统

五、管理和服务的旅游产品流程

六、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七、广告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生活在充满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人们脑力、体力都在高速运转.......我们虽然获得了现代化的生活,但我们内心逝去了一些珍贵的东西,失去了平衡。为了调节心情,接受新事物,放松身体和心灵的释放,改变一成不变的居住环境,人们需要旅游,旅游可以开阔眼界,旅游是为了领略妙趣,旅游可以满足自己的特殊的兴趣,可以使人更好的成长,恢复人生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林芝和阿里机场的通航,西藏的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西藏旅游业迅猛发展,国家加大对西藏的资源开发,投入决资金。人们逐渐揭开了西藏旅游业的神秘面纱。随便拉一个曾今去过西藏的人过来,问他们为什么去,大都数都会说西藏之行源于兴中渴望已久的神秘向往。这种神往也不是咱一个人有,有那么多的酷男靓女、驴友大侠,揣起“连滚带爬”的思想包袱,打起“风雨无阻”的精气神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呼啦啦的蜂拥而至,回收直指目的地——拉萨。

二、主题创意

直切主题,我为什么要悬着西藏和“心灵家园”主导的品牌的含义解释。

1、选择西藏的理由

1、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最圣洁的地方,心中那块清澈、明净的地方。

2、独特的地理风貌

3、实现人们的梦想

2 心灵家园 ①心灵洗礼

如果你是怀着单纯的信仰而来,那么,那里的蓝天白云、青山大川,加上明媚的阳光足以射透你的心灵。

西藏很远,却像我们的根,尽管我们很多人没有见过她。这就是西藏的魅力。

②回家的感觉”:

提起回家,大家的心头都会涌上一股暖流,莫名其妙,自然而然。而回家的感觉更无法形容。有人认为回家的感觉是快乐的,因为回家就等于团圆。有人认为回家的感觉是幸福的,因为回家得到关爱。所以,我们旅行社将整个旅程打造成远方亲人

回家的感觉,回到自己的故乡,心灵的故乡,西藏。

在家,没有什么包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人会把你当小孩一样对待。去西藏,放下身心沉重的包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回家的感觉,就是重新捡起记忆的感觉。家就是一种珍贵的记忆。

三、品牌主导的旅游路线

1、主要是对整个旅程的意义解释,体现品牌的价值。

2、整个旅程的风景、食宿和所有活动的日程安排。篇三:2013西藏自助游策划书 川藏 [箴] 上帝如果是一位畫家,他一定會把自己最得意的畫卷印在西藏;上帝如果是一位織女,她一定會把自己最美的素錦織在西藏;上帝如果是一位歌者,他一定會把自己最陶醉的音符存在西藏。 -- 崇光 2013-7-12 篇四:西藏调研策划书

中国地质大学志愿者协会雄鹰之队三下乡调研活动策划书

赴西藏林芝县中学支教调研

活动介绍与执行方案(初级)

一. 项目背景

二. 活动内容及意义

三. 预期成果形式

四. 项目可行性论证

五. 操作流程

一) 团队建设前期准备(出发前)

二) 物资准备

三) 行程安排

四) 中期准备(具体调研安排)

五)

六. 财务预算

附录一:调研注意事项

附录二:成员工作明细安排

附录三:管理制度

一.项目背景 2011年,中央号召广大大学生援助西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实行了“西部计划”等一系列西部偏远地区援助政策,改革开放以来藏区教育也发生的重大积极变化。本次实践调研活动,正是为响应国家号召,以调研的方式了解西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此外,在自身能力允许范围内,立足本职,传播先进文化,使藏区学生了解内地,开阔视野;同时,我们将积极联络林芝地区政府的相关部门,尝试建立长效教育援助合作体系,为林芝地区乃至其他藏区带来更多的公益资源本团队借此契机,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志愿者协会的名义出征西藏,前往林芝,进行关于藏区教育工作现状的调研,并带我们的爱心。

支教学校概况

1.学校地址: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中学; 2.学校位置:该学校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八一镇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八一镇海拔2900米,位于尼洋河畔,距雅鲁藏布与尼洋河交汇处30余公里,距拉萨市400多公里,治安良好,保障了队员安全。 3.学校面临的困难: a. 建校33年来,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学校的相对办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的跨越,在长期艰苦的办学环境里形成了“勤奋+奉献”的精神,但也形成一种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的氛围,缺乏超越自我,赶人为先的信心和勇气。相当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而不是进行教学研究和认真反思,主要凭经验教学,缺乏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b.. 现有的教师当中第一学历不高,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处于较底水平,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而对新课程的改革,学校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矛盾更加突出; c.. 虽然近两年来学校的硬软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学校绿化和硬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现代化教学设施比如校园网络系统仍是空白,各实验室的设备齐全,但药物严重不足。体育课上用的学生健身器材、测量仪器还源源不够,学校发展急需补充以上设施,但有大量的资金缺口;

d..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学校发展; c.. 学生辍学问题仍然很严峻; e.. 农牧区学校卫生、安全隐患多,解决起来受家长、社会的负面影响一时很难治根。 4.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学校校长-普布次旦 联系电话:13989048488

二、活动内容及意义

1.改善学校硬件条件,给当地的学生筹集并送去一些文体用具,并建立一个

地质大学图书角,建立长期联系,持续不断得提供新的有针对性的书籍。 2.联系在林芝地区的援藏工作者或大学生支教团,以采访的形式了解他们

的基本工作及工作条件,现在仍存在的问题与期望。 3.在拉萨,林芝两地,联系当地学生,以家访的形式,了解两地中学生的

就学情况,了解他们的基本课程,接受汉语教育程度,有无接触过援藏

工作者的教育及毕业后规划打算等各项基本资料。 4.拜访林芝中学,向老师了解教学情况,师资力量,生源等问题,援藏教

育工作者对该学校的影响。 5.组织汉语兴趣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深入地域文化,与藏族中

学生进行互动,提高他们对汉语言学习的热情,对内地的了解程度等。 6.建立“中国地质大学阳光图书角”,捐赠一定量图书,并捐赠一定数量的 体育用品。

7.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及学校,了解对教育的需求,如果可行,能否建立长

效教育援助机制,以支教或者物品援助为纽带,建立志愿友谊,长期促

进当地教育发展。

8.了解支教援助条件及计划,为以后希望前往藏区的支教志愿者搜集更多

信息。

9.总结汇总资料,评估藏区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宣传,呼吁更多的社

会资源关注藏区教育发展。

10.创造一次愉快的暑期生活体验,活动参与者从西藏之行中获得启示,从

精神上的互助中受益,改变生活态度,并向身边朋友传递这种快乐精神,

让更多人关注山区教育,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11.从活动经验中提炼出效果好、可推广的模式,供后人借鉴。

三、预期成果形式

1、整理出小组成员的调研心得及调研日记,录像资料及图片文字记录,通

过校内校外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2、相关新闻报道;

3、在回校后,将所有的图文资料收集整理,在学校人员流动最大处做一个

大型图片展;以志愿者协会官方名义开展后续活动,捐书和体育用品等。 扩大宣传,以海报宣传片的形式,在校内引起反响。

4、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顺利完成调研。通过参加答辩的形式,扩大影响

力。

四、项目可行性论证 1.本次活动希望以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为领导,帮助团队完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依托,促进与当地政府及学校的联络。 2.本次活动所选地区为西藏拉萨周边及林芝(八一镇)地区,地区海拔大多低于3000米,适合队员前往。 3.本次调研活动前期以联系当地政府,当地政府态度热情,且林芝地区八一镇为解放军援建地区,减少了团队行动阻力; 4.本次活动全程有藏族同学(部分为本校学生)做向导,帮助队员沟通交流,同时,已联系当地部分援藏工作者(大学毕业生,军人,和队员家属亲朋)愿意帮助团队实施活动。 5.本次活动以联络cupf,中国大学生公益论坛等其他国内知名网络媒体,cupf已承诺为本次活动提供网络支持,并积极帮助团队寻找联络其他组织或基金,提供其他形式的援助。

五、操作流程

(一)、团队建设前期准备(出发前)

1、预计各种情况,需保证个人安全和资金到位,并经家庭和时间允许,确定参与人数。

2、落实每人的具体任务,做好前期宣传与联系工作,确保活动正常进行,各小组充分发挥其职能: 队长:

副队长:

宣传组:

文字策划组:

联络实践组:

不强调各司其职,但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但必须保证每个部门有专人负责,使得个人有清晰的目标,行动才具有导向性。也避免出现一人多职或从众情况。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及时指正队长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二)、物资准备 1.资金来源:

捐赠物资:a.争取申请到校级重点三下乡团队,得到校方资金支持; b.公众募捐(校内进行闲置物品收集); c.社会公益社团捐赠;

生活上:a.在了解当地具体情况后,自筹衣物,药品,钱物等。了解当地物

价水平,按一月计自作预算,如:

饮食开支:30*7=210元

住宿:50*7=350元

游玩花费开支,视个人喜好不等。

车费:1200元(目的地与武昌往返)

总计:2000左右每人

注:建议一切从节约出发,个人用品等出发前带齐,游玩宜以娱乐身心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开支。另,身上要带足量现金,当地取款不方便。 (三)、行程安排 1. 初步定于7月25日从西安出发进藏,27日抵达拉萨; 2. 28日晚抵达林芝,与在林芝地区的学校联络,29至31号进行林芝地区学校教育现状的互动调研; 3. 8月1号返回拉萨,对联系好的在拉萨的援藏工作者进行采访,并参观工作环境。 4. 8月2号在拉萨进行资料的整理,查漏补缺,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做好最后的信息搜集工作。

5. 3号结束西藏教育调研之行。 6. 8月4号至9月,对调研活动进行总结,与前期预计效果对比,整理出大体框架。 7. 9月开学,在全校范围内,以志协名义进行宣传,并与各分院联系开展捐书 活动。

(四)、中期准备(具体支教调研安排) 1.7月28日抵达林芝县八一镇,整理准备第二天的具体活动。(如果所捐物资随车携带的话,就清点物资,整理清单)。 2.7月29日正式开始行动。第一天联系校长及部分老师,对他们进行采访,向校长了解学校援藏工作者的数目及在援藏工作者的帮助下学校有了哪些进步,向老师了解日常基本课程及教学情况。观察学校环境,总结并记录学校存在的问题。 2.30号联系部分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以家访的形式进行,初步调查学生掌握汉语的情况,及对学校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打算。 3.31日开展汉语交流活动(就近原则),将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资源与同学们共分享,阅读所捐图书,帮助他们纠正汉语发音及书写。(我们将准备三天的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几天完成内容)。 4.8月1号返回拉萨,继续后续调研工作。联系援藏工作者及拉萨同学,继续进行采访(预计至3号)。

5.3号借书调研支教之行。

(六)、后期准备(返校后) 1.团队成员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 2.总结调研报告及采访稿; 3.借助各种媒介,构思宣传方式,更好的将本次调研的结果公布于众,引起关注。

六、计划捐赠物品财务清单 1. 捐赠图书,计划捐赠100本,计划500元. 2. 捐赠体育器械(根据那边学校需要)计划足球5个,篮球5个,羽毛球拍20副,羽毛球10个,乒乓球拍20副,乒乓球20个,毽子30个,共计1000元。 3. 运费小计400元。 4. 地大作业本200本,100元。

共计2000元。篇五: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成思远 2011413102 委托方:林芝地区旅游局

策划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2014年2月28日

前言

这份策划书包括林芝桃花节的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主要项目以及活动的预算估计。当远方的雪山还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时候,如绯云红霞般的野桃花早已挂满枝头。高大的野桃树一棵连着一棵让密密匝匝的桃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桃花云。林芝桃树属于毛桃类,花朵虽小,却粉得娇艳、红得诱人,虽不如碧桃和降桃的花形大,但密度高,花朵交织在一起,呼啦啦成千上万铺向远方。整个尼洋河畔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游客们在林芝不仅可以赏桃花、探秘“桃花源”,欣赏“雪域江南”那独特的旖旎风光,更能领略西藏最浪漫、最美丽的春天。

一、活动主题

这一刻爱吧

二、活动背景

林芝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喜玛拉雅山脉与横段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2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全县总面积1023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7万。

林芝县风景秀丽,景点密布。主要景区有尼洋河风光带,世界柏树王园林、措木及日森林公园、公众村古生态援、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鲁朗林海、古桑树王、比日神山、苯日神泉、东久温泉以及喇嘛岭寺。 这里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以及登人、夏尔巴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风,传统的民俗,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神秘的色彩。

古老的传统的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并盛行的苯教,使这里拥有了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观与鲁朗林海、措木及日森林公尼洋河风光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从2000年至今,林芝桃花节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桃花文化旅游季活动遵循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环保上下功夫、在富民上见实效”的要求,不仅丰富了西藏旅游者体验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支持、参与旅游的意识和热情。作为林芝最大规模的节庆活动,桃花节已经成为林芝县节庆活动的知名品牌。林芝节庆旅游成为林芝靓丽的名片和外向经济的助推器。

林芝嘎啦桃花村是欣赏桃花的首选之地。在尼洋河两岸的山坡上,桃林与麦田交相辉映;三面环山的林芝桃花沟,溪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涧边长满了野生桃树,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玩,都让人回味无穷。在雪山的环抱之下,怒放的桃花延绵数里,犹如红色云海。桃花节上更有品不完的酥油香茶、喝完了青稞美酒、跳

不完的锅庄...... 2013林芝第十届桃花节文化旅游节”作为国内知名旅游节,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潮州、成都、拉萨的嘉宾共约350人,近5000人参加了开幕式。通过举办第十届桃花文化旅游节,预计直接带动林芝旅游综合收入达1938万余元,其中,仅嘎拉村老百姓通过参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出售门票、土特产,提供餐饮、服装租赁等取得的收入近30万元。

桃花节期间,当远方的雪山还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时候,如绯云红霞般的野桃花早已挂满枝头。高大的野桃树一棵连着一棵让密密匝匝的桃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桃花云。林芝桃树属于毛桃类,花朵虽小,却粉得娇艳、红得诱人,虽不如碧桃和降桃的花形大,但密度高,花朵交织在一起,呼啦啦成千上万铺向远方。整个尼洋河畔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游客们在林芝不仅可以赏桃花、探秘“桃花源”,欣赏“雪域江南”那独特的旖旎风光,更能领略西藏最浪漫、最美丽的春天。

此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推出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游客们不仅能在林芝体验到“世外桃源”般的桃花仙境,整个行程还可以领略鲁朗、色季拉山、巴松措、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多个景区的迷人风光。 2012林芝第十届桃花文化旅游节各项活动从2011年8月开始到2012年4月底止,历时半年多,其中4月1日隆重举办的开幕式将活动推向高潮。本届桃花节策划新颖,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影响力大,效果显著,是一次林芝特色旅游品牌的成功策划与营销。

迄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已成为西藏冬春季旅游“大美西藏、醉美林芝” 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更是辐射带动林芝地区乃至全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旅游节庆品牌。从节庆品牌效果来看,第十届桃花节参与人数和群体历届最多。本届桃花节现场参与人数约5000人,桃花节期间,广东中旅、林芝假日旅行社和广之旅等共组织了3100余人的游客到林芝。据统计,自2012年3月1日至4月10日,约有3.8万人次游客前往林芝县旅游,同比增长112%,各景区(点)游客量近达旺季临界点,极大带动了全地区旅游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桃花节期间全地区共接待区内外游

客8.95万人次,比上届桃花节增长39.4%,实现旅游收入4407.04万元,比上届桃花节增长62.4%,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稳中有升。

林芝县节会组委会积极发扬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与承办方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项工作,积累了大量举办大会盛会的经验,提高了协同作战能力。成功探索了政府办会、商业参与的办节模式,强化与企业、旅行商和媒体的合作,深度开发节会商业价值,财政予以补贴,吸引社会资金办会,将林芝桃花节品牌延续成经久不衰的知名节庆品牌。

三、活动目的

1、宣传林芝旅游,吸引更多游客。

2、提高林芝旅游形象,提高美誉度、知名度。

四、项目策略

1、活动项目 t台走秀:t台秀将集中展示林芝地区工布藏族、门巴族以及珞巴族等各民族极具特色的精美服饰。林芝地区工布藏族、门巴族以及珞巴族等各民族将会展示自己极具特色的精美服饰,让您尽情体会藏族人民服饰文化精华。

情侣活动:我在林芝桃花林等你。漫山桃花,浪漫气氛环绕,为情侣提供一个充满爱之地。经典的两人三脚、心有灵犀猜词、他(她)心目中的你 摄影展:山之女仍然戴着白色的雪帽,披着绿纱,而这桃花林是她衣服的点缀。希望摄影爱好者让这一刻永存,拍摄出更美更动人的照片。

2、目标受众:所有游客。

五、活动日程

西藏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乃至一万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各族人民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卓绝的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在这里,要谈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不太实际,于是我挑选民俗风情来表现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理解。

民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现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表现民族传统、心态、生活方式的因素,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有关。

例如,所谓古者“未有麻丝、衣其羽皮”,“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正是早期自然生活习俗的真实写照;例如江南的竹文化,北方的牧区毡蓬住房形式,这些独特的文化风俗正是由于当地的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再例如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灵魂的迷信,成为后世信仰民俗传承的主要来源。

而把以上那些民俗活动总结并表现的更为有组织和系统的当然是我国的那些传统节日了。在我国现代的生活中的传统民俗节日,因剔除了封建迷信糟粕,往往只保留了节日的外在习惯,如节日的饮食、娱乐活动等。从内容上考察,传统节日可以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其中既有单一性的节日,更多综合性的节日。

节日都多种多样,那我们的民俗自然有多样性这一特点!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时的多次文化融合,佛学的东渐,汉、唐了两代文化整合的气魄,元、清两代的多民族共处,这众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反映在我国的民俗上,决定了它们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必然要呈现出多民族性的特点。

我国民俗特点的另外一个主要表现方面在其的实用性。

实用性,即一种“有所为的活动”。民俗学界普通认为:“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民俗信仰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民俗事项有利于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作用。因此,可以说民俗活动乃是一种所为的活动。由于折中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才使民俗事象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表现合家团圆,亲友间礼尚往来的情感交流活动,这表明了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心态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和”,“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实用性也就是扣准这个“和”字。我国民俗的实用性,具体地说,可以巩固和强化家庭的世系,增强祖宗观念和家庭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民俗活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起到助团结、促和睦、调感情等作用,通过礼仪和祝愿的渠道,使亲朋好友团聚,加强人的伦理观念,调和人的思想感情,使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趋于和谐。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例如赛龙舟、荡秋千、赛马、斗马、跳月、走街、踏青、登高、对歌、除旧扫房、迎春喜祝、民间花会、游艺表演等等,与人们追求的健康、调剂生活、增强情趣、娱乐休息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传统民俗具有多种功能,其“良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不健康的“陋俗”则对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对传统民俗中的“陋俗”必须加以改革,剔除糟粕的东西。中国著名学者、民俗学专家钟敬文教授指出:“民俗现象,主要在于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概括起来,民俗主要有三大作用:

第一,民俗对人们可以在法律、纪律、道德、行为等方面起规范作用。民俗与国家政策法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一个国家的政治措施要符合民心民情,要结合国情,而民俗对每一个国家来说,正是重要的民心、民情、国情的标志所在。培根说:“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为,则多半取决于习

惯。”(《培根随笔选》)培根所说的“习惯”,可以理解为民俗对人呢们的规范作用,那么作为一种模式或规范,通过感染、模仿和遵从,人人传习,自我教化,是相对于法律、政令等硬控制的软控制,被称为“不成文的习惯法”;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稳定力,增强人们的自我约束;力,可以使社会系统有效地消弭震荡与干扰。

第二,优秀的传统民俗对人类保存、积累和传承文化成果具有不可忽视的教化作用。如参加庙会、对歌、赛诗、看戏听大鼓书、演出民间戏曲等,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可以收到增加知识、提高艺术和审美能力的效果,还能培养起人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民俗由于具有社会性、集体性、传承性和传播性等特征,因此具有特殊作用。

第三,民俗有巩固民族、部落或家庭的认同观念的作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成员,他们在同一类型或模式的文化环境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形成相同的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民俗文化,维系着群体的心理,是产生和形成凝聚力及向心力富有源泉性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优秀的民俗文化,它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巩固和发展,起维系功能的巨大的,有是长久的。民俗以它独到的群体凝聚力,使得某地域内的人在公有的习俗纽带的联系中,形成感情的融洽契合,产生了团结和秩序。尤其是到了异土他乡,民俗的群体凝聚力极易显现它的力量的。

在这个外国文化侵略严重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多多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生活。不要在等到他国人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都是他们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些被我们淡漠的民俗文化是那么珍贵和美妙。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开心地过着情人节,期盼着圣诞节的时候,有人正在盯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呢!继在中韩端午节“申遗竞赛”中获胜后,慢慢的在韩国人眼里,茶叶是韩国人发明的,筷子是韩国人发明的,汉字是韩国人创造的,中医是从韩国流入中国的,中国的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为世界遗产,而今又准备将祭孔大典加以申报为自己的历史文化,目前,韩国所谓的学者开始扬言雕版印刷术、甲骨文也是由韩国人最早发明的,并且还把声称要把这一事件的展览办到了法国。

现在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我们的自己的传统文化民俗生活等。不知道古人听到当今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年轻人记得情人节无视了元宵节,记得万圣节不在意清明节,记得圣诞节不知道腊八节„„

西藏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一、多元文化视野下音乐教育的内涵

音乐教育是无国界的, 是跨越民族、地域和文化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在哪一种文化区域内, 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西藏本土音乐更是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农牧区音乐文化色彩较重、宗教文化底蕴深厚等, 学生在接受专业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不仅要探索研究学习广泛地古今中外音乐文化, 还要掌握本土音乐文化艺术的精髓、文化底蕴和知识内涵。把音乐教育放置于多元文化比较之中进行, 让学生们能够扩大自己的学习范围和视野, 尝试多种方式的音乐艺术表达, 注重不同文化色彩下的音乐审美体验, 了解各种音乐在不同文化生活中的价值, 在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 注重弘扬和保留本土传统音乐。把握本土音乐和外来民族文化音乐之间的平衡, 在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下, 更加突出本土音乐的特色。

二、当前西藏本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材使用不太合适

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 需要一套科学、适用的音乐教材。在多元文化视野下, 西藏本土音乐教育的教材使用, 应该更加注重多元文化体系中音乐知识、内容的教学。但是, 实际情况是学校使用的音乐教材不是很合适。具体体现在教材比较滞后, 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 本民族和其他世界民族的音乐知识、音乐赏析等内容较少, 而西方音乐文化, 经典歌曲、器乐的内容、唱法技法等内容过多, 与当前多元文化发展的音乐生态显得不适应。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 西藏本土音乐教育在教材建设、内容更新方面, 还需要与时俱进, 融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去。

2、本土音乐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西藏本地区的音乐资源非常丰富, 当地很多牧区人民都是能歌善舞的, 而且歌曲内容丰富, 舞蹈、乐器、演奏技艺等, 灵活多变, 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例如, 西藏民族民间音乐有热巴、锅庄、, 弦子, 有各地区民歌、牧歌、山歌等, 以及宫廷卡尔, 囊玛堆谐音乐, 宗教仪式、吟诵音乐等等, 这些民族音乐久负盛名, 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这些丰富的音乐资源, 大多散落在民间自行的简单口授心传。如果能够加以系统的整理、汇编, 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 当做音乐教学案例, 很有可能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过, 从实际情况来看, 在西藏本土音乐教育中, 民族的优质音乐资源, 开发利用的还不够充分, 长期如此, 不利于西藏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3、教育理念、方法不够先进

多元文化背景下, 西藏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 如果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不与时俱进, 则容易导致音乐教育发展缓慢, 影响本土优秀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音乐文化的发展繁荣。西藏地区由于长期的历史、地理环境等原因, 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在本土音乐教育方面, 有的地方还是沿袭多年传统音乐教育理念, 方法, 对当前音乐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理念等认识不够。如对本土音乐教育的方法, 缺乏有效的实践锻炼和能力提升, 对学生音乐知识学习、演奏能力考核, 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不仅影响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不利于学生音乐专业技能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对策分析

多元文化发展共荣背景下, 西藏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 要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姿态融入其中, 展现民族色彩, 发扬和传承优秀的藏区音乐文化艺术。为此, 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根据本土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编纂教材

要想解决目前西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教材。教材是音乐教育开展的蓝本, 也是为学生打好音乐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为了使编写出的教材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在教材的编写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克服学生的语言障碍, 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表述;二是要适当降低西方音乐教材的难度;三是在教学内容上要向西藏本土的音乐倾斜, 使西藏民族音乐文化进教材、进课堂。通过编写适用、易学的教材, 转变西藏本土音乐教育内容落后, 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面貌。

2、充分开发和利用西藏本地音乐教学资源

要想提高西藏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要让他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和舞蹈进教材和课堂外, 更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本土音乐资源。因为这些反映藏族文化, 具备西藏地域特色的音乐资源, 本来就是藏族人民生活习惯及民俗文化的反映, 学生对这些歌舞形式具有文化上亲和力, 更利于他们理解、接受和领悟。利用好校园这个大舞台, 在平时的班会、校园广播及各类文娱活动中多搞些本地的舞蹈节目,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力。

3、创新和改革西藏本土音乐教育方法

多元文化视野下, 西藏本土音乐教育要不断进行创新改革, 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上, 可以学习音乐教育发达地区的模式, 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理念往往是改变音乐教育模式, 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这方面, 西藏地区的各类学校要加大探索、创新和学习的力度。学校需要引进新的年轻本土音乐教师, 给学校的音乐师资注入新的血液, 新教师往往能给学校带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这对推动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鼓励和支持一批教师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及参加各类进修培训, 帮助音乐教师更新观念, 提高教学能力。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音乐教育领域, 多元化视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教育方式。多元文化的发展繁荣, 为音乐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背景和文化底蕴。音乐教育, 要吸收更加多元化文化内容。因此, 本文从多元化视野的角度, 探讨分析西藏本土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多元文化视野,西藏,音乐教育,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1] 张登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西藏本土化的实践与研究[J].西藏大学, 2017-05-10.

[2] 周亦嘉.西藏音乐与民族旅游结合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7-03-03.

[3] 格桑曲杰.论区域文化架构下的西藏传统音乐风格区[J].西藏艺术研究, 2015-07-15.

西藏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一、非遗APP主要内容

(1) 软件首页推送一些关于非遗的知识, 用户可以初步了解非遗文化。

(2) 用不同的版块介绍非遗文化, 比如分地区版块, 分类型版块。

(3) 按照功能合理安排软件界面, 让用户使用的时候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4)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二、非遗主体设计

软件的界面设计符合藏式风格, 界面以简洁为主, 在界面的最上方显示软件的名称,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界面左上角按照地区对非遗文化进行划分, 右上角按照非遗的种类对其进行划分, 软件界面的底部按照国家级、自治区级对其进行划分, 又对底部添加了非遗知识按钮, 使软件的界面更加完整,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遗文化界面都添加了藏式背景, 更加体现出西藏特点, 本软件每一个类别都有不同的版块, 不同的按钮对应不同的非遗文化。每一个版块具体有以下内容:

(1) 非遗知识介绍了非遗文化的背景、发展、当前的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国家级非遗展示的是西藏自治区范围内, 被列为国家级的非遗文化。比如:布达拉宫、黄南藏戏、那曲锅庄舞等, 是我国宝贵的文化, 并介绍了一些保护措施。

(3) 自治区级非遗文化展示的是西藏自治区范围内, 属于自治区级的非遗文化。比如:昌都丁青热巴、文成公主传说、望果节等。

三、软件技术

本软件使用Android Studio开发, 可在Android系统上运行, Android操作系统采用了分层的架构。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 Android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支持多种音频以及多媒体的库函数。

(2) 提供了嵌入式数据库保存结构化数据。

(3) 系统架构方面:Android采用的是java和xml语言, 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在电子移动设备上运行, 容易上手等优点。

(4) 开发平台方面:Android的开发平台是java, java拥有垃圾回收机制, 开发人员不需要手动释放内存。

(5) 开放性能方面:Android的源代码是完全开放, 开发人员可以轻易实现原理和细节。

四、为软件添加按钮功能

监听器是存在于View类下的接口, 以OnClickListener命名, 实现该接口通过复写相应的onClick (View v) , 通过switch开关语句执行类中的onClick方法, 具体实现的代码如下:

五、测试

经过测试, 该软件在Android5.0及其以上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 软件的各项功能使用正常。

摘要:西藏自治区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文中统称为非遗) , 在藏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有着舞蹈、戏剧、传统医药、手工技艺等历史悠久、数量庞大的资源, 是西藏优秀文化的浓缩, 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体现。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西藏的非遗文化, 因此设计了一个集中展示西藏自治区非遗名录的app, 此款软件在Androidstudio平台上设计并开发, 软件按照地区、非遗的级别、非遗的种类进行划分, 方便人们查看非遗文化, 同时也可以浏览一些非遗知识, 使得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Android,非遗文化,非遗知识

参考文献

[1] 靳岩.姚尚朗着.Google 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 高昂着.支持动态语言的Android平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3] 毕广吉.Java程序设计实例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西藏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主要从拉萨仓姑寺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寺庙茶馆的经营现状及其在寺院经济中的地位。调查结果显示:仓姑寺茶馆能在拉萨众多甜茶馆中脱颖而出,归因于其悠久的寺庙历史、热情的服务人员,开放式的茶馆构造设计等,其经营为寺院经济贡献极大。

关键词:拉萨仓姑寺;仓姑寺茶馆;经营现状;寺院经济

引言

拉萨甜茶馆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已经积淀成为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相关的甜茶馆文化研究论文、专著层出不穷,但大部分研究成果尚处于宏观层面上的理论研究,缺乏把甜茶历史与现行的茶馆经营现状结合探讨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拉萨仓姑寺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拉萨仓姑寺茶馆的经营现状。作为拉萨仓姑寺庙经营的茶馆,其具有特色型的寺院经济的经营模式,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研究。

一、田野调查的相关内容介绍

(一) 调查对象

以拉萨仓姑寺茶馆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为仓姑寺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甜茶馆的经营现状。

(二)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9日、2014年10月11日

(三) 调查地点:拉萨仓姑寺茶馆

(四) 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二、 调查内容

(一) 仓姑寺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仓姑寺的建庙历史

仓姑寺属于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公元七世纪,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分别迎娶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并为两尊释迦牟尼佛像兴建小昭寺和大昭寺时,从拉萨东效热村的山嘴开始筑堤修坝,整治拉萨河,将支流归入主河道。松赞干布曾在新河坝附近的一个洞穴里,以石板为垫,闭关修行,为拉萨河不再泛滥成灾而祈祷。现称仓姑寺,寺内供奉的松赞干布亲自塑造和开光的赞普本人石像已遗失①。

2. 仓姑寺的发展现状

仓姑寺位于拉萨市南区,大昭寺东南处,现有尼僧近80人。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该寺地处市中心,在旅游旺季,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现有的经营产业有:旅游商店、裁缝店、茶馆、诊所。

仓姑寺旅游商店仓姑寺仓姑寺商店仓姑寺茶馆仓姑寺诊所

(二) 仓姑寺茶馆的相关情况

拉萨仓姑寺茶馆于2009年开业,现有11名服务员,在茶馆的人不固定,阿尼啦②轮流来服务。茶馆的主要经营食物有甜茶、酥油茶、藏面、“夏馍馍”③。

表一 仓姑寺茶馆销售的食品价格目录一览单

如图二所示,我们可以发现仓姑寺茶馆异于其他茶馆的,还有其格局的设计。开放式的厨房,让消费者对于茶馆的食品的卫生一目了然。外厅是与仓姑寺相连的,只是有若干的栅栏隔开。其次是烧煮甜茶的灶台直接设计在外厅,消费者可以很直接地看到这种制作过程。

图二④ 仓姑寺茶馆结构平面图

3.服务人员

关于茶馆的服务人员,寺庙有一套自己的排班顺序,一般都是11名服务人员,不参与念经的阿尼轮流在茶馆服务。在调查期间,笔者对其中的一名服务人员进行专访。阿尼C,当天是从事面食制作的服务员,年龄25岁,老家是山南的,因家境困难,就被家人送到仓姑寺来修习⑤。

三、仓姑寺茶馆的经营现状及其在寺院经济中的地位

(一)仓姑寺茶馆的经营现状

1.经营主体特殊

纵观拉萨的甜茶馆,按民族分类,经营主体涉及藏族,汉族,甚至回族,拉萨四大茶馆之一的革命茶馆的经营者便是回族。除此之外,寺庙经营茶馆也是极为特殊的,如前面所述,仓姑寺的经营者是仓姑寺,这也是仓姑寺茶馆名誉拉萨的一个重要因素。

2.原材料的来源及制作过程

经营一个茶馆,最主要的食品是茶及藏面。由于原材料的来源涉及一个茶馆的经营秘密,笔者只了解到一些基本的内容。例如甜茶的主要原材料是红茶、牛奶、糖,阿尼拉告诉笔者,仓姑寺茶馆有其固定的供应商。下面为大家主要描述一下仓姑寺的甜茶制作流程。

笔者走访过多个拉萨有名的甜茶馆,其中包括拉萨历史悠久的四大茶馆⑥,其中能看到其后厨制作细节的茶馆极少。仓姑寺的厨房是开放式,其甜茶的制作坊也是开放式。煮甜茶的作坊位于外厅,有三个灶台,均是用柴火来烧煮的。

图三⑦ 甜茶制作坊

4.消费群体

仓姑寺茶馆的主要两大消费群体为:藏族本地人、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游客A⑧,男,85后,籍贯广东人,暂住在客栈(离仓姑寺茶馆较近,步行约3分钟)。A更倾向仓姑寺的原因,仓姑寺茶馆干净、清净。笔者也留意到,外厅的墙上悬挂着一块匾,匾上书写着(注:寺内不准打牌、喝酒、请遵守寺庙规定)。

藏族阿佳B,年龄为28岁,拉萨本地人,每天下午都会与朋友相约在仓姑寺喝茶。访谈中,阿佳一边纺织毛线,一边跟笔者侃侃而谈。⑨阿佳谈起自己和仓姑寺茶馆的因缘,很小就跟着父母绕着大昭寺转经,累了就在仓姑寺茶馆点上一个两磅的的酥油茶,一边喝茶,一边休息。

(二) 仓姑寺茶馆在寺院经济中的地位

除了门票收入,仓姑寺还开设了医疗室、裁缝室用来作为寺院创收的项目,除此之外,该寺继承了专职为大昭寺制作各种佛像装藏的历史,从大昭寺领取固定数额的薪金。由于流通领域的营销活动,不需要土地,只需要资金和人才,仓姑寺恰恰利用了这一优势,利用其地理位置优越,信息较为灵通,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无数信众,从事着商店、诊所、裁缝室、茶馆服务业为一体的多类型的营销活动⑩。据拉萨市民族宗教局材料,2009年仓姑寺各项经济收入总和为958553元,其中茶馆收入4536 52元,商店收入273803元,诊所收入202158元,门票收入22532元,裁缝收入6408元,茶馆收入己成为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B11。

结语

甜茶馆作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一种文化载体,其代表的甜茶文化可以视为藏族茶文化的一个分支。本文选择历史悠久的拉萨仓姑寺茶馆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经营现状进行调查,并深入研究仓姑寺茶馆经营模式。仓姑寺茶馆以其特殊的寺庙为经营主体,阿尼啦们为服务人员,以及开放式的茶馆格局设计,为拉萨其他甜茶馆的经营模式转变提供有效参考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泽旺夺吉,藏族茶文化论析[J],中国藏学,1994(4).

[2]赵国栋、于转利等,社会学视角的洗澡那个差消费变迁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6).

[3]王英,三十年来国内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述评[J],西藏大学学报,2010(4).

[4]于飞,试论佛教寺院经济的收入与支出管理[J],经济研究导论,2014(20).

[5]曾静,近代西藏社会及寺院经济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1).

注解:

①女学佛者的乐园-仓姑寺,《旅游》2013年。

②阿尼啦,是藏语的汉语音译,意为“女尼僧”。

③夏馍馍,是藏语的汉语音译,意为“肉包子。

④图二仓姑寺茶馆结构平面图:1为收银台,2为面食制造作坊,3为置茶具处,4为甜茶、酥油茶摆放处。

⑤2014年10月11日下午,笔者访谈了阿尼C,女,25岁,山南地区,5年僧龄。

⑥拉萨民间有“四大茶馆”说法:光明甜茶馆、雪消费社茶馆、革命茶馆、德吉茶馆。

⑦图三甜茶馆制作坊:1、2、3均为烧煮甜茶的灶台

⑧2014年10月19日下午,笔者访谈了游客A,男,29岁,籍贯广东。

⑨2014年10月9日下午,笔者访谈了阿佳B,拉萨本地人,28岁,职业为家庭主妇。

⑩谢热桑沫:藏传佛教尼僧寺院经济结构与模式初探,《中国藏学》2010年第一期。

B11拉萨市民族宗教局。

作者简介:吴东生,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在读硕士。

上一篇:侗族文化论文下一篇: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

热门文章

西藏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