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范文

2023-05-20

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色彩是一种物理属性的表达形式,而在文学创作中,颜色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颜色词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寓意也不同。本文从颜色分类出发,分析中西文学作品中颜色词的差异性表达。

【关键词】颜色词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差异性

我们通过脑和眼,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对光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就是色彩。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比较常见,如蓝天、白云、綠叶、红花等。色彩在表达物理属性的同时,也可以体现一定的情感状态和文化内涵。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色彩文化表达方面也呈现出明显差异。这种颜色词的差异性表达,也反映出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一、颜色分类

(一)基本颜色词汇

基本颜色词汇一般包括以下特点,一是单音节词。如yellow,grey,pink,blue等就是单音节词,而light blue就不是。二是独立词汇含义。基本颜色词可以独立存在,与其他颜色词没有从属关系,如red,但其从属词ruddy和scarlet就不是。基本颜色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比较频繁,少数名词的修饰和限定词就不属于基本颜色词,如仅修饰hair的颜色词blond就不是基本颜色词。在汉语中,基本颜色词有11个,包括黑、白、红、粉、绿、蓝、橙、紫、黄、灰、棕,英语中对应的分别为black,white,red,pink,green,blue,orange,purple,yellow,grey,brown。

(二)实物颜色词汇

所谓实物颜色,是根据客观事物所特有的颜色确定而来,这种颜色仅此事物独有。在使用这种颜色词的同时,也可以了解所表达的事物。这种实物颜色词的表达,相对基本颜色词而言,具体生动、准确形象。如番茄色(tomato)、海贝色(seashell)、桃色(peach puff)、琥珀色(amber)、柠檬黄(lemon)、巧克力色(chocolate)等。

二、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一)白色

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做贬义词。我国祖先对白色产生的恐惧感,使其成为一种禁忌色,多用于不吉利、悼念、悲伤等情景,表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厌恶感。在中国,亲人去世,会贴白色的挽联,布置白色为主的灵堂,家属需要穿白色的孝服。此外,白色还有无利可图和愚蠢的寓意,如“白干”表示付出劳动却没有收获,“白痴”形象愚蠢的人。在战争中,白色也代表着失败,如“白旗”意味着投降。“白衣”、“白脸”等在汉语表达中也是贬义。

相对于中国而言,白色相反是西方人所喜爱的颜色。在《圣经》中,对于天使的描述通常会用到白色,如洁白的翅膀、白色的光环等,白色因此在西方国家代表着纯洁、可爱。如“Snow White”即为白雪公主,“a white soul”表示纯洁的心灵。在英美国家的婚礼传统中,新娘需要穿白色婚服,戴白色头纱,捧白色鲜花,对新婚夫妇而言,白色代表着纯洁和忠贞[1]。此外,白色在西方国家还有公正、诚实、正派的寓意,如“a white spirit”表示高尚的精神,“white light”意味公正的判断。白色在西方经济领域也有特殊涵义,如“white war”,“white sale”代表经济竞争。

(二)黑色

黑色同白色一样,在中国传统中属于不祥的代表,另外,也有邪恶、灾祸、不幸等意义。如在黑心肠、黑车、洗黑钱、黑市、背黑锅这些词中,黑色就是一种贬义词。但在《诗经》中,对于黑色的描述又带有正义、庄重、尊贵的涵义,此外,在戏曲人物中,黑脸的包公和李逵都是正面形象。

黑色作为西方国家的禁忌颜色之一,其寓意与中国类似,多为贬义。在《圣经》中,黑色多与邪恶、痛苦、魔鬼联系在一起,表现不幸、死亡、黑暗。如“black deeds”表示恶行,“black words”表示不吉利的话,“Black Maria”表示囚车或巡警车,“a black day”表示倒霉的一天。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黑天鹅代表着仇恨、欺诈和邪恶。但在经济领域,黑色有其特殊涵义,在记账时,黑色代表盈利。如“in the black”表示盈利。

(三)红色

红色是中国所崇尚的一种颜色,这种崇拜源于红色的太阳,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和吉祥。由于太阳给人微暖和力量,因而红色也有一种亲切感[2]。在中国,逢年过节会贴红色的对联,挂红色的灯笼,而结婚也会贴红色的喜字,新娘则穿红嫁衣,盖红盖头。此外,红色还是成功和顺利的代表,如“公司分红”、“生意红火”等。红色在抗战时期,有革命以及进步的寓意,国旗和国徽都是以红色为主,“红色政权”和“红军”就是革命时期的特殊表达。

对西方人来说,红色通常与暴力、危险、恐惧联系在一起。在《圣经》中出现的fiery red dragon就是撒旦,而撒旦是恶魔之首,因此,红色在西方国家是一个贬义词。西方人通过红色会联想到灾祸、激进、残暴、血腥等内容,如“red alert”表示空袭警报,“red activities”表示激进运动,“red hands”表示血腥的手。而在经济、金融领域,红色代表亏损和负债。

【参考文献】

[1]王菁. 红、白、黑、黄——浅析中西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4:57+68.

[2]潘琳. 分析各种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所表达的不同象征意义及联想[J]. 才智,2013,35:282-283.

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书法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塑造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在推进传统文化建设过程中,体现传统文化艺术效能的一种普遍观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领域都从不同视角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魅力。这种东方魅力表现在工艺美术、建筑雕塑、诗词绘画等方面。书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与社会要求、环境需要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创新,形成了今天的面貌。而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伴随着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随着艺术民族化与全球化的推进,大量融合了中国书法文化元素。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完美地融合,使得既可以满足现代人群的设计需要,又可以将传统书法文化元素的精华之处传承下来。这就需要培养具有民族观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实际应用人才。

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用书法作品来美化环境,裝点生活。研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师古而不能泥古,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对书法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书法教育、书法艺术与当代生活的密切关系、书法的文化传承作用以及人文素质培养,都成为在高等院校推广书法文化的有效载体。在艺术环境设计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更为深刻,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较,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群体更加认可和接受民族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而这正是当前环境艺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方向。

一、中国书法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法以汉字书写为基本载体,担负着记录知识、传播信息、交流情感、学术研究等功用。并在满足需求的基础功能之后,通过汉字特殊的造型艺术性,为世人探索。在汉字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拓展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充盈着人们所在的现实环境,形成人与人之间利用“看”和"感受"的形式所进行交流、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不同的地域、肤色、年龄、性别、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环境感染,达到一种美的共识。中国书法所涵盖的文化内容,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借鉴空间。

1.再现性的空间艺术

从汉字的诞生、发展到成熟,我们看到表意文化的渗入。以最早的关于解读汉字构造的《说文解字》为例,将汉字的构成和使用分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专注、假借。从中不难发现,汉字由图像化的象形、象意文字发展起来,成为一种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的图像化表示,蕴藏着精妙的设计思想。我们在考古学家发现的古人遗迹岩洞、石壁上,看到大量文字的出现,除了记述事实的基本功能外,还能看出运用天然色彩布局岩壁的装饰意味。这也是早期人类在居住环境上意图调整的一定反应。随着文字的发展与应用,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艺术创造者,为了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在广泛的环境空间内,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使得造型空间能加丰满,使之成为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成为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2.以汉字丰富的文化背景为设计元素

设计师的思维是设计的灵魂,设计方法是设计得以实施的手段。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则是设计作品能够成为经典之作的必要特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沉淀出适用于诸多环境的表现形式。

鲁迅先生说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在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设计过程中,也时常体现着这种造型美。中国文字有着完整的演变过程,有着大量书体的起势变化,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汉字书法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智慧,汉字象形意象的造字原理、间架结构的造型形态、虚实布白的经营位置等均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比如文字在园林中的存在方式,或为石刻,或为园名、或为楹联、或为匾额 ,与环境相得益彰,充满了艺术的趣味和韵味,细细品来,其乐无穷。

二、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缺失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舒适宜人,还要具备浓厚的文化气息。环境艺术之美是为大众文化服务的,突出文化底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终极目标。如何借鉴传统书法文化的精髓,是值得设计者考虑的,那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入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知识。

1.设计作品欠缺文化底蕴

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涉及范围极其广泛,环境艺术设计自然离不开文化,而且要突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达到现代环境艺术水准。当前,城市发展速度快,吸收和容纳了不同地域的诸多人群,却没有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中突出营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尤其是建筑环境艺术枯燥无味,找不到丝毫的理由让人们爱上这些毫无神采的“方块”。如同中国媒体评出的“中国十大最丑建筑”,其实大都有损于文化认同。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方法上,在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繁多的背景下,不管是城市公共环境,还是城市规划、建筑装饰、环境心理,都要塑造经典的文化内涵,传承各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否则会造成环境艺术丧失人性味道。

2.设计作品实用性较差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随着西方文化的无选择性的大量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一定冲击,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使得许多设计师盲目跟风,导致环境的实用性与具体环境的需求脱节。一些形式主义的作品产生,外表光鲜亮丽,风格明显西化,自身作品“华而不实,”,甚至国人居住的小区名称都使用国外地名称呼,外观与内在显得格格不入,令人尴尬不已,更别提什么“环境艺术美”。

3.设计作品构成相似。

放眼现代城市的环境效果,以建筑为主要构成的城市结构,并没有太多出色的视觉效果,大多数的高楼林立,给人们划分出一致的方形空间,或多或少的缺失了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书法的布局、空间、色彩的分析,丰富设计理念,相互借鉴参考,设计出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建筑特色,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充分结合。

三、教学应用中的文化塑造

1、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推进书法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时代价值。书法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因独特的造型特征和文化内涵,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能够很好地诠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文化层面上成为中国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缩影。对于现当代的艺术设计来说,在实用基础上的设计即为根本。纵观优秀的设计作品,只有经过文化的注入和民族特色的开发,才能成为经典。因此,系统推行书法教育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和领悟民族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体现在设计作品中。

2.环境艺术需求基础上的书法文化塑造

书法文化是美学体系下的一个分支,具有一种含蓄的美,环境艺术设计更需要在美学的基础上满足人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者改变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设计作品能够具有和谐性。例如在陈设设计中使用中国书法文化元素的雕花门窗以及中国瓷器的物品, 赋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理念。室内布局的设计中, 可以通过展示一定特色的书法作品纹样, 表达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理念。上海金茂大厦的整体和局部设计,均体现了书法文化的渗透。在设计者的理念中,将高耸屹立的主体比作是一支笔,将周围的裙房比作一本书。借此反映即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两大哲学支柱为其设计理念。苏州博物馆,是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借鉴中国书法的空间布局与黑白灰色的调和,与周围园林和谐并处,追求“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自然之趣,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人文內涵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通过环境空间的划分,展示区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环境设计理念不断受到西方审美观念的冲击,设计者往往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而每个环境设计的作品也都直接反映出了设计者的文化基础、文化修养和民族特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将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有机结合的体现。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就是将东西方文化结合到一起,这种设计理念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思路。在特定环境之下,选择具有不同书体特点的字体进行点缀,给人以全新的体验。比如在室内陈设物品设计时,可以用静谧舒缓的楷书作品营造书房的文化气息,可以用隶书作品的恢弘气势置衬托会议室的庄重肃穆,还有家具设计中的开合关系,也可以从书法布局的开合关系中汲取思路。

在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下,多数人对艺术品的爱好都偏向于自然天成、素雅大方,那么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就可以充分结合这种文化理念,避免在设计中出现过多繁琐的结构。将中国书法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环境设计中也是将二者進行融合的过程,本质在于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继续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艺术作品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而进行创新和再创造,以此来满足现代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人才的培养,调整设计思路,创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环境艺术作品,同时还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再创造和创新,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更能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一、汉字是情感表达的物质载体

汉字传承着民族情感、记录着年代讯息、描摹着时代精神, 这是它的特殊性, 也是它能永续发展的首要原因。

汉字是我们民族情感交流与传承的物质载体, 其书写工具、介质广泛而多样。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汉字有着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首先, 汉字连接多种生活艺术门类如建筑、雕刻、装饰、诗歌、绘画、书法等, 并且较少被主题和格调限制, 这些门类为汉字传统时尚的创造供给了充裕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再而, 不同的介质选择可为创作供给新鲜思绪。最后, 活字等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批量生产提供了方便。这样, 不论是民间艺人、艺术家或是工坊, 都让汉字元素的传统时尚有了更精彩的表达。

开放的汉字传统时尚创作为情感传递提供了舞台, 某些奇妙的传统时尚, 能够叫醒人沉睡的记忆;犹如凝结着思想家对人生的哲学领悟;又犹如对欣赏者诉说的感人故事。这类包含汉字元素的传统文化从设想、磨练到成型一路都是残缺的, 直等到伯乐出现。当这样一件文化作品与人存在关联后, 它才有完全意义。自此, 汉字时尚成为创造者、使用者和跟随者之间物质和精神上的一个媒介, 贯穿情感传递的全程。

在汉字时尚的创造经历中, 创造者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 根源与核心是他的思想。由此, 相较于其他创作而言, 汉字时尚的创造同心理需求的关联更为紧密。汉字时尚是艺术创造者核心思想的传递, 是内在世界自我象征性的物质载体。

二、汉字是情感表达的思想载体——“祈福文化”

中国的汉字元素和传统文化具有包含关系, 汉字从属于传统文化, 而传统文化包含汉字, 两者拥有的艺术内涵和审美诉求是相通的。在浩瀚如海的中华传统文化中, “祈福文化”是一种层层叠叠, 波澜壮阔的浪花, 业已成为一切和谐美好事物的象征。它以汉字为依托, 在“福”字上驻足良多。美轮美奂如传统建筑的萧墙雕梁、细腻温润如瓷器、针绣等装饰物件及日常披挂的细软, “福”文化了了可见。

拆解“福”字, 发现它由左右两个象形分部构成, 左侧的“示”字旁, 神之本字, 是古时祭祀礼宾的形象, 而右侧的“畐”是“一、口、田”。一部分人将“示”视作相似的“衣”, 而“畐”则指代粮食, 组合到一起的寓意便是“一口田, 衣禄全”。“民以食为天”传承千年, 汉人祖先最初的祈福意识是对丰衣足食的追求, 由近及远, 当代中国人对小康生活的追求也只是这类思想的再发展。更有人认为“福”同“富“, 汉籍《释名》有言:“福, 富也。”这两字谐音且右侧都有“畐”, 因而祈福就是求富贵, 可谓最原始和最世俗的愿景了。以上种种都切合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

《礼记》有言:“福者, 百顺之名也。”一顺百顺, 自然岁岁平安。换言之, “福”字有诸凡顺遂、心想事成的寄托。《尚书》有“五福”的观点:“寿, 富, 康宁, 攸好德, 考终命。”“寿、富、康宁”我们都好理解。“攸好德”则一般解释为“所好者德也”, 本意是斯人要有高风亮节, 素性仁爱善良并宽以待人, 如此才能修来福气。“考终命”是指尽享天年, 长寿而亡, 是莫大的福气。自此, “五福临门”便成了老百姓使用频度极高的庆贺妙语, 直白地表达为:福、禄、寿、禧、财。农耕的汉民族唯愿雨顺风调, 五谷丰登。这里“豐”字最具代表性, 上面类似一装满谷物的容器, 下面是由“鼓”引申而来的古代容器“豆”, 合在一起寓意土地肥沃, 喜庆丰收。

中国人对“福”文化有着格外浓烈的情感, 生活中有大批基于“福”字的俚语。譬如古人见面互道一声“万福”, 品尝玉盘珍馐叫有“口福”, 风水独好叫“福地”, 家道充裕的家庭称为“福门”, 相貌富态称有“福相”, 夫妻相濡以沫叫“幸福”, 当官与民谋利叫“造福”百姓。如天之福、福禄双全、知福享福、寿山福海、洪福齐天、百福具臻、万福攸同等, 这些福字成语, 无不表露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那么, 福源何来?昔人认同福源于勤俭和知礼。由此角度出发, “俭”字是关键所在, 有许多裨益, 勤俭可以养廉、修德、养志, 所谓“福生于清俭, 祸生于多贪”, 斯言不谬。古人认为福无所不在, 福气的多寡不由天命, 关键在个人的修为。《格言联璧》有云:“薄福者必刻薄, 刻薄则福愈浅矣。厚福者必宽厚, 宽厚则福益厚矣。”愈是福缘浅陋的人越是尖酸刻薄, 相反的, 福缘厚重的人必定心胸宽广。常言道:与其烧香拜福, 不如行善积德。祈福文化是先祖们给我们留下最纯粹的历史人文因素, 发展至今, 它已成为传统文化、宗教的关键构成部分, 逐步升华为艺术灵魂。

三、结论

有了汉字这个物质载体, 所有基于汉字的“祈福文化”便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趣味和文学气息, 也极大的丰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元素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意趣。相应的, 也使得汉字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限于装饰作用, 更加注重汉字元素在传统生活内抒情咏怀的作用,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元素艺术内涵最主要的表达。

摘要:汉字与中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紧密的关联, 汉字不但记录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就其本身而言, 都是一种灿烂的文化现象, 贮藏着厚重的文化记忆。本文从情感传达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两方面入手, 试图解析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联结。并着重以“祈福文化”为例作具体解释。

关键词:汉字,思想,中华文化,物质,祈福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 刘熙.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 2016.

[3] 金缨.格言联璧[M]长沙:岳麓书社, 2003.

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国动画有着辉煌的过去,只是现在落入了低谷。当下的动画界试图以传统文化复兴中国动画,然而,对传统认识的错位,造成了当今动画作品与现实的脱节,无法表现中国动画应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动画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的特性。本文从动画文化的视角指出动画是一种大众文化,动画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动画要传承传统文化需立足当代生活,这才是复兴中国动画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动画立足当代传统文化

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多的是为了传播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而中国动画曾经形成的“中国学派”如今影响甚微,这点从《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中便可看出,影片里的中国元素颇受中国观众喜爱,当人们为之沉醉时,自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产出国的文化思想,这种带有中国元素的非中国文化的动画反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言,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画的悲哀,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文化在动画中占据着明显的主流和强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动画便乘虚而入,对国内动画造成了巨大冲击,处在国门开放和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国产动画便逐渐失去了与美、日动画抗衡的能力。现在,好的当代动画片中没有一部是中国内地创作的。有关人士统计国内动画市场的90%以上被国外动画占据,而超过80%的青少年最为推崇的是日本动画。

外国动画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一方面,它们从经济上攫取了丰厚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动画产品对中国进行长期的文化渗透,使中国观众在动画片的不断熏陶下,逐步接受它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审美原则。同时,通过动画片内含的意识形态来影响中国大众,使之逐步接受动画片中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并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最终形成长久的精神依赖,从而达到它们在非强制手段之下实行文化控制的目的。

身为中华民族子孙,我们不能忘却自己的民族身份,更不能背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去崇信其他民族的文化,这本身就违背常理的。更为严重的是,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造成国人文化认同上的混乱,甚至会渐渐背离本民族的价值标准而趋同于其他民族的价值取向。因此,文化认同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发展的中大问题,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身为传媒之一的动画,深受儿童喜爱,担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中华民族的继承者,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对本国的文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然而外国动画作品中,蕴含着生产国的文化思想、社交模式以及民族精神。这中间有些是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相一致的,但也有不少是与我们的价值标准相背离的。中国少年儿童在这些作品中学来的东西可能在我国不被认同,这会使部分少年儿童的观念错位、价值迷失,也可能使另一些少年儿童认同别国的文化模式,而偏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外国动画的大量涌入,除了使我们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外,在文化传播方面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质量低劣的动画作品还会直接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这些不良后果一直提醒我们国产动画必须担负起自己的社会使命,提高自身的品质,力争在国内、国际动画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因此,国产动画必须复兴,这里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落在经济效益上,必须从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角度来审视思考这一问题。国产动画必须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传媒。而我们的动画艺术家有责任为这一艺术形式的繁荣增砖加瓦,这不仅是为了动画事业自身的发展,也是为我国少年儿童接触文化传统开辟了有效的途径,使中国观众、中国的少年儿童在动画片的熏陶中逐步完成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复兴中国动画是保证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动画是保存民族文化完整性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为避免中国传统文化断裂和文化被同化,确保传统文化继续留存在当代视野中,就必须参与建构社会价值系统和民族心理结构,以此保有文化特性。因此,动画不仅是民族文化在形式上的装饰,更提供了文化底层的支撑与基础。

一动画的文化内涵

动画有其自身的特点,动画的对象是“人”,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状况固然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制约,但也脱不了文化传统的影响,时代心理与民族心理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烙印,并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辩开来。因此,动画须同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相交会,才能真正渗入本民族的心灵,并融贯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西方人尽可能利用古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化精神的文化资源为其现代文明体系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援。当今我们的动画必须发掘传统文化精华,以此来与西方动画进行对话,争取通过对话、交流来重建其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文化。

动画于20世纪方始产生,意味着它是一种当代性的文化,是活生生的大众文化。我们的动画前辈正是通过所从事的动画创作确立的动画传统便是立足于这一活生生的态势得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的,它们结合中国多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同期的世界动画领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形成了“中国学派”动画。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繁荣,动画文化是当下影像文化形体的集中体现,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亚文化现象,动画内容和动画形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动画本身早已超越了其文化自身,其产业化的运作方式促进了动画文化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动画形态有了新变,动画制作也完全更新了,原有的中国动画不再被人直接模仿,它成了历史,成了动画文化遗产,于是有了“中国学派”的称呼。若要使我们的民族动画传统得到延续和更新,就必须让它从封闭的、己然完成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面向现实,面向当代动画的运作。一旦这样,中国动画也就不再定格为“中国学派”,它会以多种形式进入当代中国动画的构建,成为整个当代民族大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学派”动画作为大众文化只有在面向现实,参与当代的开放态势中,成为大众喜爱的文化,才会有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远大前程。

二复兴中国动画需立足当下

当代中国动画复兴要走创新之途,首先要确立以传统为本还是以当代为本。如果认为中国动画衰落源于模仿西方而脱离传统,那么,克服衰落就必须回归传统模式,即是以中国动画传统为本来复兴当代中国动画,或者说,是以传统动画为基础来吸收和综合外来动画资源,以形成具有民族气质的当代中国动画。这种思想展示出在自身传统文化主导下生成新的中国动画的动人图景,但是如果中国传统动画真能复兴中国动画,则中国动画的衰落又从何而来?动画的衰落不正源于传统动画不足以应对世变吗?

中国传统动画主要体现在对民族美术形式和传统戏曲程式的借鉴等方面。例如,水墨动画和剪纸动画,前者源于传统的文人水墨画,后者在民间剪纸窗花和皮影戏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木偶动画则大量吸取了民间木偶戏的艺术形式。此外,中国动画的人物造型、背景风格、动作设计以及物件细节等方面也都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精华的充分汲取。中国丰富的造型艺术,如汉代砖刻、北魏石雕、敦煌壁画,历代各种流派的绘画艺术,以及遍及全国的民间年画、版画、民间工艺等,还有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造型、服饰图案、程式化动作等,都在中国动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由此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这种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在某种程度上是汲取有余而创新不足,未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对传统进行必要的现代转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这种设计观念逐渐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成为简单的移植,中国动画美术风格的民族性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命力,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的式微都可见一斑。因此,当前中国动画美术风格的民族化,一方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更要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也要对本民族当下各门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充分借鉴,尤其在材质利用、绘制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动画的无尽潜力。

我们不能固守于《山水情》的中国笔墨动画,《大闹天宫》的绘画技法,基于京剧脸谱创作的《骄傲的将军》等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动画。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是国产动画的“黄金时期”。中国动画之所以要使用民族艺术形式是为了创新动画形式,还有就是这些民族艺术形式在当时是大众所喜爱的。而现在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又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发现,用中国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来制作中国动画。

我们的动画缺乏的不是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是缺乏中国现代生活气息,这是我们的致命伤。动画是面对大众文化来进行言说的,而大众文化又必然是人的现实生命活动的反映。例如,在《麦兜的故事》这部动画片中观众们从麦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或是自己周围的写照,由此产生了共鸣,从而对这部动画给予了肯定。同样,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之间固然存在着互渗互动的关系,但传统文化毕竟不能代替现实,更不能主导现实,它反倒要在面向现实和参与现实之中,使自己得到切实的承传与逐步更新。据此而言,构建当代中国动画不能立足于传统动画,只能立足于当代社会生活,惟有“当代社会生活”才是复兴中国动画的根本。

所谓立足当代生活,即现时代中国人所处的生存状况、所从事的生命活动及由此而生成的生命体验,它是动画艺术得以发生的本源,构建中国学派动画也不能脱离这个本源。传统动画作品和传统文化若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存与体验,可以作为理解本源的参考,但绝不能取代本源。

中国动画引进的西方动画模式,只能为我们提供动画资源,而不能作为构建当代中国动画的根本。根本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命体验,也只有立足于这一当代人的生命活动并对之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才有可能找到事关重大的创作话题,进而构建出真正富于大众艺术性的动画。

这样说,并不等于把古今中外的动画资源看轻,事实上,在确立本根之后,最要紧的便是重构中国动画,而当代中国动画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只能来自既有动画资源的综合加工。当然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一味回到“古装戏”状态,而是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内在传承关系,从中寻找当代人所缺、所想、所需的精神和文化境界,并设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要做到“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肺腑。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故何师而不化之有!”。这也便是复兴中国动画之途了。

中国动画的复兴在于沟通动画文化资源与当代生活的内在联系,使中国动画表达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命体验,这才有可能为不同民族的动画筑起一个平台。这种重构中国动画也包含与不同民族动画的对释与互释,这一新的中国动画将通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外来文化的本土化和一个多世纪以来动画实践经验的理性化三者相结合而建成,新的动画是通向时代生活和民族生活,通向对话交流与综合创新。这是重构中国动画的必由之路,只有这种动画才能有效表达我们自己的新生活与新经验,并以我们的创新思维成果奉献于世界各国人民,从而使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真正进入全球动画话语的有机构成和整体运作之中。

三结语

在中国动画迅速裂变的过程中,有文化底蕴和当代生活气息的动画作品会被大众承认,会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动画在传播过程中隐含的中国文化和有益价值观也会被观众认可。为其如此,我们的动画才能重新崛起、重新复兴,也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流。

参考文献:

[1] 陈伯海:《“原创性”自何而来——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之我思》,《文史析》,2008年第5期。

[2] 王斌辉:《浅议中国动画业的复兴之策》,《美术观察》,2004年第6期。

[3] 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牟宗三:《寂寞中的独体》,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5]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 黄苏瑾:《中国动画剧作的民族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作者简介:王峰,男,1970—,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工作单位:中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汉字与中国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标志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图案设计,而是要创造出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符号,并兼有艺术欣赏价值。象征性表现是标志设计至关重要的一种方法,并表现出自己的特质。标志的形态要与其在形式、功能和审美上相辅相承,并通过象征性表现来准确地解释设计观念,最终走向“文化图形”的形成。

关键词:标志设计;汉字标志;象征性表现;文化

标志设计在特定的环境中能明确表示内容、性质、方向、原则及形象,主要以文字、图形、记号、符号、形态等构成视觉图像系统。其中,文字作为标志设计的主要组成元素,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其特殊的符号性质也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占据着越来越有力的竞争地位。象征性表现形态正是标志设计最主要的表现形态之一,也是汉字标志设计里至关重要的一种方法。

一 标志设计

(1)标志的基本概念

标志之“标”有标准、规范之意;“志”指记住而不忘。标志有符号、记号、象征、表征等意,由此,我们可以将标志定义为:用特定而明确(标准、规范)的图形(文字)来表示和代表事物或信息且易于识记的视觉符号。

而如何评判一个标志的好坏呢?优秀的标志设计,应该考虑注入企业深刻的思想与理念内涵,方能传达出鲜明、独特、优良的企业形象,达成差异化战略之目的。随着商业信息传递与科技文化交流速度加快,一切标志设计都极其讲求效率,标志设计的文字和商业符号一样,都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发展,即要求简洁、共识,同时讲求造型美观、大方、具有个性。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标志设计的优秀与否。

如图1所示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标志设计,不难看出,此标志由汉字小篆体“大唐”二字构成。从字形上看,标志将汉字小篆体“大”和“唐”两字演变叠加在一起,比例协调,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寓意公平、公正、团结、和谐。标志上部“大”字出头,预示着该集团公司将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壮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图形上来看,标志形似大钟,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感觉,体现了该集团公司稳健和务实的作风,并寓意基业稳固。再从色彩上看,该标志选用正红色,鲜艳醒目,视觉冲击力强,容易使人产生记忆。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将红色规定为集团公司的标准色,寓意集团公司的事业红红火火。

再如图2所示,此标志为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标志,此标志来源于东莞城市标志“纽带”,东莞农商行作为东莞本地的优质金融机构,是东莞城市形象的最佳代表,其核心价值观也与东莞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一脉相承。

标志四部分连接成一个闭合的整体,说明东莞农商行具备包容练达、稳健安全的优秀金融机构品质,也表达了东莞农商行愿与东莞各界同心同德构筑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设计是生活中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想到北京那些从五六七十年代留下来的一幢幢毫无生气的、毫无风格的、毫无个性的,同时也毫无功效科研的那些灰色的紅色的建筑时,我又想到,失败的设计绝不是美好的,失败的设计甚至还不如没有设计。有一次,一位刚刚来到中国的外国平面设计师问,是不是中国所有的银行都是联营的,因为他在中国见到的几家银行的标志中都有外圆内方的影子。这让每个中国人对我国设计师的灵感匮乏而感到尴尬。

(2)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是将环境与标志这两个领域进行结合的一个完整的概念,它不是纯粹的对环境空间功能和形式,或对单纯的平面标志形态的独立的研究,而是在注重环境功能的基础上,对特定环境中的标志系统科学的、系统的、整体的、多元的研究。标志使环境不再单调,艺术化的标志更为环境增添了新的活力,无论你身处何地,整齐有序的标志系统在环境中处处指引着方向,艺术化的标志载着智慧和文化,传递着一个个美丽的细节,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感受。近年来,基于汉字的标志设计不断推陈出新,佳作频现。汉字以其图形化的象形造型和深刻的语义内涵越来越受到平面设计界的重视,成为设计师们热衷选用的设计切入点。从符号学原理分析,中国汉字的原始雏形是图画,也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中国汉字的演化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人运用图形设计艺术的历史使用汉字图形艺术作为标志设计体和源泉,汉字的个性化特征使它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独具魅力。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汉字标志的例子。

2010年世博会会徽,就是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的,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象征着“你、我、他”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可说是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中为洋用,“中国与世界接轨”已成为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实力与日俱增,有目共睹,洋文不再令我们见而起敬,而越来越多的洋人钟爱汉文化。汉字将成世界设计的重要素材,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如图4所示,该设计是经过慎重评选,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确定下的,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奥运会是国际上最隆重、影响最为深广的体育盛会,它的会徽不仅仅只被主办国的民众所认可,还要被全球民众所接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做到了这一点。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高度赞扬说:“北京奥运会会徽将成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且最为被人们熟悉的标志之一,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出色且最有意义的标志之一。”它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用中国传统书法加以表现,它的古朴、典雅,体现出了中国数千年悠久深厚的文化神韵。同时,它又巧妙地幻化成一个人形,在向前奔跑,在热烈的舞动,这不仅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它将中国特色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中为洋用的典范,身为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黑童话创意工作室之VI设计课题中,如图5所示为黑童话创意工作室的标志设计。此标志为了体现产品特色和企业理念,以插画设计中红黑色调作为其主色调,并运用插画设计的线条元素作为其辅助图形,并与字体紧密结合,比例协调。“黑童话”三字的字体体现出一种拙趣的感觉,更加阐释了黑童话创意工作室的行业特色,并且为了与传统童话区分开来,在标志中着重突出“黑”字,运用黑白对比的方法将“黑”字体现出来,在字体大小上也加以体现,整个标志传达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着企业,又以自己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产生最高的品牌忠诚度,进而提高该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士气。

二 标志设计的象征性表现

(1)何谓象征性表现

所谓象征,黑格尔把它看成是意义及意义的表现,他说:“意义就是一种观念或对象,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表现是一种感性存在或一种形象。”这里的象征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特征和性质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黑格尔从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出发,认为“象征无论就它的概念来源,还是就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次序来说,都是艺术的开始。”因此,艺术从产生之初就打上了“象征”的烙印。它作為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象征性表现形态广泛存在于中国传统器物和现代设计产品中。其与汉字的巧妙结合,可使标志产生极具个性的视觉效应和让人自觉接受的心理效应,其原因之一在于给汉字形象赋予象征意义时,设计师“以情观物”,怀着对汉字文化深层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给对象涂上浓厚的感情色彩,正是这种情感的“移入”作用,把设计者主观的情绪,情感和感受融汇在艺术或据此物化的设计形象上,使之浸透在主观情感色彩中,从而获得一种感人至深的审美效应;其次,这种象征性的表现正是基于中国本土文化,它是儒学道家、是易经禅学、是书法文人,它给我们当代设计提供的是一个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人文背景,其衍生出来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对处在同一个文化圈的人们的心理上有着相对固定的意义指向,这成为汉字标志在视觉传达中获得强渗性、时效性、艺术性的有力保证。

象征如何在标志设计中体现。标志是一种以特定形象来表达一定含义的符号,为了使形象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建立相对准确的联系,人们在标志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象征。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标志以麦穗图形为主体,直截了当地表达出银行的行业的特征。麦穗中部横与竖的十字形处理不仅极简练地概括了麦穗形,而且恰成一个“田”字,从而更加强了“农业”的含义;北京申奥标志以一个“动态的五环”象征“中国”与“奥运”的内涵。所以陈汉民先生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比喻和象征手法,就没有标志艺术。”

(2)象征性表现

1)标志的抽象性象征表现

四川电视台的台徽是一个由“四川”二字组成的旋转光环。如图6所示,四川国际电视节意义非凡,其标志设计要具备确定性、符号性和巧妙性三个特点,既要表达民族性和国际性等抽象意味,还要体现电视的光、色彩、速度、空间、渗透感等特点。设计师想直接用电视屏幕和旋转着延伸的光环来表现上述特征,开始光环并没有“四川”二字,设计师从光环的虚笔中领悟到某种类似书法的心境和意境,然后才从中产生出隐含中国书法气质的“四川”二字,这两个字并不是具象的“四川”二字,而是极其抽象的。图案中旋转着多股红绿蓝光环,用此抽象的图形勾画出“川”的字体形态,并体现出电视属性。表现出四川电视台“友好、交流、合作”的宗旨,同时又表现了电视超越时空的特性,使人感觉到小小屏幕包含着无限的空间。荧屏选用绿色,则象征着举办地天府之国的勃勃生机。

2)标志的具象性象征表现

以三源坊珠宝首饰标志为例,如图7所示,设计师随着对产品认识的深化,逐渐将首饰产品自身的感性特点(华贵优雅、含蓄精巧、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等)进行整合。设计以这种纷繁复杂的表象作为前提条件,对其进行了解、综合。但这不是理性逻辑的了解与综合,不是对事物感性形态(特别是个性)进行洗涤并概括出普遍抽象内容,而是根据设计需求在表象中寻找与主体情感、直觉、认识相对应的同构元素,即铃镯的一环这一概括性、可视性的具象因素来构筑设计。在铃镯的雏形上象形“天”、“人”二字,赋予其“天人合一”的象征意义,使整个标志自然流露出那种浓浓的传统情结和娴雅隽永的文化意境,给人温婉和润、平静致远的美的享受。

3)标志的情感性象征表现

再来看黑童话创意工作室的标志设计,首先在对黑童话创意工作室的系列插画设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将黑童话自身的感性特点相整合,“黑童话”三字在黑体“黑童话”的基础上进行字体变形处理,赋予其可爱的象征意义,使整个标志流露出童话色彩,在体现黑童话创意工作室行业特色的同时,将人们带入黑童话的童话色彩中去,给人一种重回童年的乐趣。像这样赋予其设计师独特的情感,顿时使整个标志流露出一种拙趣的感情色彩。不难发现,象征性表现形态其实就是通过将一件事物与另一件事物发生联系,来产生出双重的效果,将人们带入另一种美的意境。

综上所述,象征性是由人类最自然的本性催发而生的创造物,这个创造物实际是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是人类心灵最显著的、最真实的外化,是一个被人格化的象征对象,蕴涵着强大的超越性精神力量,人们的思想、愿望、等精神性的东西都凝结到标志符号上,从对象化与自我实现的角度看,标志符号象征性成了人的精神对应物,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创造某种人格理想或精神境界。一旦某些事物或图形成为象征角色时,它们就具有了超凡的魔力,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及行为方式。

三 象征性表现的意义

汉字是形象化的形态和准确丰富的语义两者的完美结合体,其特殊的符号性质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有着极其有利的竞争优势。针对汉字这一特殊的、没有“舶来品”借鉴的设计题材,其象征性的表现形态也有着自己的特质,成功的构思使得汉字标志设计在传达之中有着文化的传承,在文化特性的理解之中促成创造新视点的形成,在造型之中将生活具体化——“传达、理解、造型”三者在相互关联中最终走向‘文化图形’的形成。汉字标志设计本身便是这么一种文化图形。

四 结语

设计一个优秀的标志作品,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从字体本身或是传统符号上借用外形,它在于设计师的设计观念及审美思想如何与这些客观物象进行完美融合。而设计作为“造物”与“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具体意识形式,在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之过渡到具体的设计形象,象征性表现形态作为设计最主要的表现形态之一,并作为汉字标志设计里至关重要的一种方法,随着汉字标志设计的不断广泛应用,其图形化的象形造型和深刻的语义内涵越来越受到平面设计界的重视,它通过象征性表现拉近与设计者渴望表达的某种抽象意念之间的距离。而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其形态不胜枚举,千姿百态,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魅力。因此对象征性表现的研究,已是现代平面设计师进行创作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把握好标志的象征性表现,是做好设计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贝莉.《论汉字标志设计的象征性表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03年03期.

[2] 黄有柱.《论设计艺术的特征及表现形态》.襄樊学院美术学院,2002年11期.

[3] 德.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

[4] 辛华泉编译.《视觉传达基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5] 葛涛.《汉字图形标志设计的“势”与“意”特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3期.

上一篇:西藏文化论文下一篇:科技与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