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论文范文

2024-03-15

板书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围绕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纠缠, 但作为语文老师, 必须认清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功能, 否则教学将找不着方向。其实,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 而传统的板书设计在这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板书设计是教师在精心备课时构思的艺术结晶, 是沟通作者思路、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的桥梁,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归纳概括、规范书写、点拨启发和审美愉悦。

归纳概括功能表现在板书设计展示作品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等。它是老师们板书设计中体现得最为普遍的功能, 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范书写功能表现在板书设计能引导学生关注行款美观, 纠正错别字乃至错标点等。这是网络时代学生迫切需要的, 因为网络语言对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出现了诸多自由散漫的现象。点拨启发功能表现在通过新颖的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理解作品,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敏捷性、灵感性等。审美愉悦功能表现在利用赏心悦目的板书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审美理解力, 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等。

下面主要通过板书示例谈谈语文课板书的点拨启发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

1 点拨启发

例如, 在教柳永的《雨霖铃》时, 笔者设计了“深入探究”的环节, 那就是让学生细心比较离别诗情感差异的“一样离别几样情”, 板书内容如下: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板书的内容言简意赅, 启发学生透过语言、形象精确地把握情感内涵, 尤其是比较广泛, 更能促使学生洞幽烛微, 举一反三, 培养于无疑处生疑的自我探究能力。这种板书设计也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

又如,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 表面看来情节简单, 语言也不深奥。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讲解, 完成常规的“三要素”的程式, 学生们会认为“你不讲我也知道”, 因而觉得索然无味。所以, 教师必须突出重点, 引导学生作些较深层的分析, 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那么, 这篇作品与同题材的作品相比, 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情趣结合起来, 具有诗一般的风格。以此为突破口, 笔者设计板书内容如下:

这个板书不仅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 而且启发学生认识诗体小说的特点, 分析深入, 措词准确,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过秦论》一文结构庞大, 语言丰富, 思想深邃, 文气充沛, 一般的老师教学中只满足于给学生疏理好的词句, 以致学生未能认识其文学、文化内涵, 教学价值低。有感于此, 笔者设计板书内容如下:

该板书一目了然, 主要启发了学生由浅入深地从四个层面—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来学习课文, 方向明确, 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审美愉悦

例如:在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时, 笔者设计的板书内容如下:

这则板书形象简明, 不仅概括了主要人物的言行, 揭示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悲剧命运, 而且运用五马分尸式的结构图形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物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促进学生的再创造。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篇幅虽小, 却别开生面, 蕴意深刻。笔者设计板书内容如下:

图案外围的三角形概括了主要内容, 情节都与“三”有关, 底边表示归结到“讽谏”的主旨上来。整个图案又像一个带刺的球, 可见其针砭时弊的作用。这样, 学生既理解了课文, 又获得了审美享受。

总之, 黑板虽小, 却是语文老师大有可“书”的天地。语文课板书设计需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文学、逻辑学、美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反复实践, 不断摸索。只有高度重视其价值, 才不致于让语文教学偏离方向;只有真正将板书设计与培养语文能力结合起来, 才能大面积而且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摘要:目前语文课堂上出现的“三多三少”的现象有悖于语文教学原则, 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功能。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 传统的板书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真正将板书设计与培养语文能力结合起来, 才能大面积而且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板书设计,归纳概括,规范书写,点拨启发,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 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

[2] 语文课板书设计与思维品质的培养[Z].2000, 10.

板书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先问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这是真命题吗? (是)

师:那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剪拼然后测量)(出示课件——剪拼过程:我们将三个角分别裁下来,然后拼到一起)

师:那么这样的方法是否可靠呢?你们能不能够确定这个角就一定是平角呢?同学们都知道,测且我们也只能够得么来证明这个结论 师:这个验证我

量必定有误差,而出这个,我们又怎

的正确与否呢? 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帮我们实现(出示几何画板)

师:同学们,我们要证明无数个三角形内角和,这样的方法是否 可行呢?(不可行)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数学证明的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那么内角和定理是否也能够这样得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教师通过步步引导,使学生完成多种证明方法。 师:首先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与180°有关的角都有哪些?(引导学生,学生回答平角

或同旁内角)那么我们能否将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或者同旁内角,从而得出结论呢? 师:回到我们的剪拼过程(再次出示剪拼过程),我们是将三个角转化为平角,那么我现在不剪不拼,又想得到同样的效果,思考一下,

整理出证明的思路,黑板上引导学生说出辅助线的作法。(1.同学回答出辅助线的做法:延长并做平行线。2.若未得出,可继续引导。) 请同学回答证明的思路, 辅助线是我们在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通常辅助线我们用虚线表示。

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个定理严格的证明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定理的证明步骤首先要画图,然后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证明过程。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这个过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教师进行纠正)

师:刚才我们是将另外两个角放在了第三个角的一侧,我们能否将这两个角放在第三个角的两侧呢?(看幻灯片)从这个演示过程你们又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哪位同学有想法?这个辅助线还可以怎么来做呢?(同学回答出来),同样,现在同学们写出这个证明过程,当然,已知求证可以省略。这里有证明过程,同学们可以对照着看一下,非常简单。 师:回过头来,这两种方法都是将三个角转化为了平角进而得出结论的,那么能否将其转化为同旁内角呢,(同学回答出来,展示出来证明过程),那么除了我们讲过的这些方

法外,你们还能够想到哪些证明方法呢?思考一下,(展示三种方法,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应该如何证明,哪种方法看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师:我们来看,这些方法的思路都是一样,将三角形的内角转化成平角或同旁内角,希望同学们能够活学活用。

三、课堂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样几道题目,今天我们同学的收获是什么呢(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 附加:师:课后练习并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方

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复习:(180°) 的地方

1.平角 2.同旁内角

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A

E

B C D

过程:已知:已知:如图,△ABC

求证:∠A+∠B+∠C=180°

分析:

注:辅助线的作法 作辅助线要注意

证明:

三、其他方法:

板书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笑书神侠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是板书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书写板书必须规范,即写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繁体字等,字体大小要均匀,字体大小要以后排学生看清为宜。在书写板书时,文字笔画应清晰、板面干净。教师板书的规范,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2.概括性原则

由于黑板上的空间、教师的授课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的板书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的板书要有概括、总结教材的作用,要能展示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板书上每一部分都应有很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板书的视觉刺激能更好地理解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3.条理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有逻辑性、条理性,要揭示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利于学生记录、理解和掌握。有条理的板书能使学生顺着板书显示的关系“顺藤摸瓜”,知晓上下左右的主要内容,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产生一个条理清晰、结构层次明晰的知识体系,利于学生把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知识体系中。

4.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设计的板书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原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逻辑关系来设计板书。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设计不同的板书,以板书来体现教学目标,借助板书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掌握本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年龄的学生差异很大,因而在设计板书时要因人而宜,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

5.启发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板书应来自于教材内容,又应高于教材,即应具有启发性。设计精美的板书不仅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更应具有启发性,使学生从直观的板书内容中悟到一些教材中不曾明确写出的内容,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板书的类型设计

1.提纲式

提纲式板书是指按教学内容,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编排出书写的提纲。它的特点是:能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能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掌握要领,而且还能培养其分析概括的能力。

2.词语式

词语式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提炼精髓,把握重点词语,运用几个有代表性、存在内在联系的关键词,有逻辑地进行排列组合。它能简明概括主要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减少学生认知负荷,培养思维能力。如《鲸》一文的板书设计:

3.表格式

表格式板书一般用于知识性强并可以明显进行分类的内容。教师设计出表格,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填写。表格式板书比其他形式的板书更利于学生参与,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其进行高层次的认知加工,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如《智烧敌舰》一文的板书设计:

4.图解式

图解式板书是指教师运用图形、线条、箭头、符号等并配合必要的文字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板书方法。在所有的板书形式中图解式最具直观形象性,这种板书能一目了然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饶有兴致地探求学习内容,理解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和深层含义。此类型板书特别适用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和低年龄段的学生。

图解式板书有很多形式:条幅式、辐射式、扇形式、金字塔式、简笔画式等。如《泊船瓜洲》一文的板书:

5.对比式

教师把教学内容相互对立或对应的部分集中在一起呈现出来的板书形式。这种板书能突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之形成鲜明的对照,特别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对立或对应的现象,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如《司马光》一文写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就可以用对比式板书把司马光的勇敢、聪明的特点凸现出来。

6.问题式

问题式板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板书,其他类型板书是由词语、语句组成的,而它主要是由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成,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可以说这种板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探索未知问题。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由于文题中只给出了中计者的姓名,而没有给出谁用的计策,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可以用问题式板书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7.流程式

将教材提供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板书遵循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能使学生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对内容有较全面的理解。如《月光曲》:

三、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板书展示的时机

一般板书展示的时机是:教师在口头言语讲解到某部分后,立即写出相应的板书,即边讲边写。这种展示板书的方式特别适用于教授新内容。由于教学任务不同,每位教师在使用板书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先讲再写,可以先写再讲,还可以边写边讲。先讲再写是指教师先用口头言语进行详细的讲解,再对教学内容总结归纳,展示出板书。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适合使用此法。先写再讲是指先完整地展示板书内容,教师再进行口头言语的详细讲解。一般在理科教学中,教师要讲解例题时,基本上采用的是此种展现形式。

2.板书类型的综合运用

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一般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板书,这样才能给学生不断变化的丰富刺激,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其思维随着教师的板书变化而不断进行。教师在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板书时要注意每种类型板书的特点和要求,针对教学任务和要求设计各种板书进行比较,选择效果理想的、能突出重点、条理清楚的板书。 3.色彩的搭配

板书在色彩的使用上要注意协调和醒目。教师在关键的字词上应使用彩色的粉笔书写,以提示学生注意。要避免滥用色彩,使学生眼花缭乱,分不清主次,也要避免只使用一种颜色,使学生觉得单调,难以引起他们对重点内容的注意。

4.空白的运用

板书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至少一种方法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 3.通过新颖、有趣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先问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这是真命题吗? (是)

师:那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剪拼然后测量)(出示课件——剪拼过程:我们将三个角分别裁下来,然后拼到一起)

师:那么这样的方法是否可靠呢?你们能不能够确定这个角就一定是平角呢?同学们都知道,测且我们也只能够得么来证明这个结论 师:这个验证我

量必定有误差,而出这个,我们又怎

的正确与否呢? 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帮我们实现(出示几何画板)

师:同学们,我们要证明无数个三角形内角和,这样的方法是否 可行呢?(不可行)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数学证明的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那么内角和定理是否也能够这样得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教师通过步步引导,使学生完成多种证明方法。 师:首先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与180°有关的角都有哪些?(引导学生,学生回答平角

或同旁内角)那么我们能否将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或者同旁内角,从而得出结论呢? 师:回到我们的剪拼过程(再次出示剪拼过程),我们是将三个角转化为平角,那么我现在不剪不拼,又想得到同样的效果,思考一下,

整理出证明的思路,黑板上引导学生说出辅助线的作法。(1.同学回答出辅助线的做法:延长并做平行线。2.若未得出,可继续引导。) 请同学回答证明的思路, 辅助线是我们在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通常辅助线我们用虚线表示。

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个定理严格的证明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定理的证明步骤首先要画图,然后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证明过程。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这个过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教师进行纠正)

这样我们就可以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接下来同学们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真命题. 已知,如图,△ABC.求证:∠A+∠B+∠C=180°

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AB.则 ∠ACE=∠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C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B+∠ACE+∠ECD=180° ∴∠A+∠B+∠ACB=180°(等量代换) 即:∠A+∠B+∠C=180°. 师:刚才我们是将另外两个角放在了第三个角的一侧,我们能否将这两个角放在第三个角的两侧呢?(看幻灯片)从这个演示过程你们又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哪位同学有想法?这个辅助线还可以怎么来做呢?(同学回答出来),同样,现在同学们写出这个证明过程,当然,已知求证可以省略。这里有证明过程,同学们可以对照着看一下,非常简单。 师:回过头来,这两种方法都是将三个角转化为了平角进而得出结论的,那么能否将其转化为同旁内角呢,(同学回答出来,展示出来证明过程),那么除了我们讲过的这些方

法外,你们还能够想到哪些证明方法呢?思考一下,(展示三种方法,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应该如何证明,哪种方法看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三.活动与探究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是否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到BC边上的一点P?(如图(1)),如果把这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内一点呢?(如图(2))“凑”到三角形外一点呢?(如图(3)),你还能想出其他证法吗?

(1) (2) (3)

让学生在证明这个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并且了解一题的多种证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 [结果]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既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到BC边上的一点P,也可以把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内一点;还可以把这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外一点. 四.课后总结

师:我们来看,这些方法的思路都是一样,将三角形的内角转化成平角或同旁内角,希望同学们能够活学活用。 五. 课堂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样几道题目,今天我们同学的收获是什么呢(课件展示)

一.判断 1. 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7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2. 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 ) 3.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604. 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一个角不大于( )

二.填空

1.△ABC的三个外角比为2∶3∶4,则△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___________. 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70度,则另外两个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

六. 布置作业

附加:师:课后练习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要培养学生形成流畅的思维方式、变通的思维模式和独创的思维特性,必须在情感领域对学生多加以启迪和引导,充分调动、运用和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冒险心、挑战心和想象力

板 书 设 计 方 案

一、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注:辅助线的作法,作辅助线要注意的地方 复习:(180°)

1.平角 2.同旁内角

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E

A

过程:已知:已知:如图,△ABC 求证:∠A+∠B+∠C=180°

分析:

证明:

三、其他方法:

四、总结:

板书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板书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提纲式板书、 结构式板书 、 图示式板书 、 表格式板书 、 辅助式板书等,究竟采用哪种板书形式,应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使其为本节课服务。

下面是我的一个教学设计,以此为例来说一下教学板书设计的类型及实效性。

教学设计: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交往意识,在生活中正确交友,提高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交往的必要性、重要性。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交往,提高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我们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都需要与人进行交往,请看小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要与那些人进行交往,这些人给了他那些帮助。(多媒体展示:A在家B在幼儿园C在小学D在商店)

问题很简单,师生在谈话式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入本课内容:我们看到小明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为什么要和人交往?交往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

2、板书标题:

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1、人生离不开交往(交往的必要性)

情境活动一:关于交往的两种不同认识(学生看学案,思考问题)

(材料见学案)

材料1:同学甲:交往对我们很重要。

同学乙: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用不着费心去交往。 你怎么看两位同学的观点?

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能离开交往吗?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很容易认识到:人生离不开交往。即:交往的必要性。) 说一说:

※在生活中,自己经常与哪些人交往? 他们给过自己哪些帮助 ? 自己给他们提供过什么帮助 ? ※自己现在有多少知心朋友?小学毕业时有多少? (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教师赠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体到人生的快乐,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在人的生活中中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学会交往,广交朋友,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分析解答实际问题,感悟出交往的重要性) 填一填:

我生病了,好友来看我,我感到:————————————落下了功课,我该怎么办?———

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我感到: 外出迷路了,我会:————— 公交车上看到孕妇上车后没坐了,我会:————— 好友要参加运动会了,我会:———————— 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了:

①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②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 ③在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教师赠言:人生难免遇到困难、挫折。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有助于困难的解决。在困难时获得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应该感谢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同样会感到幸福。

名人名言:如果你把一个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忧愁。 培根的名言同样告诉我们:交往中我们的朋友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问题探究:朋友越多越好(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 (学生各抒己见,争辩很激烈,掀起了课堂高潮) 教师赠言: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古人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这就要求我们在交友中要善于选择,慎重择友,多交益友,从而让我们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健康地成长。

(三)课堂小结(结合学生实际,强调交往的必要性、重要性,提醒学生广交友、慎交友) 本节课知识结构:

1、人生离不开交往——人生为什么离不开交往?

2、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有何重要性? (1)交往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①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②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

③在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2)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四)实践平台:

结合本节课你对交往的认识,为帮助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广交友、慎交友、交益友,请向广大中学生发出一份有关交往的倡议书。

(五)教学反思:

优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活即教育”,使学生感觉到思品课有趣味、有价值,实现了:“学习——感悟——提高”

不足之处:给学生设计的情境材料少一些。

(六)板书设计:

一生——交往——一生

必要性

重要性 〖广交友、慎交友〗

本节课我采用了结构式板书,既简洁又突出了重点、落脚点。使本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非常利于学生快速掌握。 板书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1、 提纲式板书

2、

结构式板书

3、

图示式板书

4、

表格式板书

5、

辅助式板书

究竟采用哪种板书形式,应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使其为本节课服务

板书设计的实效主要有:

1、 板书设计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2、 板书内容与学习内容互相协调,能凸显学习重点,起到强化作用。

3、 板书设计具有启发性,能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4、 第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教育论文下一篇:基本药物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