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02

地方志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把收好税,为地方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作为首要职责,确保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坚持把收好税作为地税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放松。20xx年共组织入库税收收入617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4%,为我县财政总收入实现“三年翻番”目标,成为全市第六个首次突破10亿元的县(市、区)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我县地税收入计划完成7.8亿元,县地税局在强化县本级税收征管的同时,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乡镇加强辖区内税收征管,做大税收规模,1-8月已完成53197.85万元,占计划的54.87%,比去年同期增长3.79%。

二、服务科学发展大局,深入推进依法治税,切实贯彻执行税收政策。 坚持把执好法作为地税工作的关键。我县实际税源与地税收入任务两者之间一直相差悬殊,矛盾十分尖锐,地税局认真贯彻依法治税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强化征管与涵养税源、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切实贯彻依法组织收入的原则,做到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开展了建筑安装业营业税、货运产业税收管理等专项检查,严格执行组织收入工作纪律,落实组织收入工作责任,防止引税、卖税、买税、搞收入空转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加强经济税收分析预测,关注税收数据异常变化,不定期对基层征收单位组织收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按月进行收入质量考核与通报,确保地税收入建立在真实税源的基础之上。加强税务稽查工作,加强稽查与征管的业务衔接,对重点税源企业和房地产与建筑业、交通运输行业、药品经销、超市行业、小水电、林权转让、矿山股权出售等重点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有效规范了税收秩序。

在深入推进依法治税的同时,围绕我县“强工兴城、赶超发展”的大局,强化一切举措服好务,做到及时请示汇报、深入走访调研、不断扩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围,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财税工作决策指导服好务,为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服好务,为乡镇围绕财税工作目标,科学搭建税收平台,做大税收规模服好务,为各类创业主体服好务,用好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园区经济发展,支持全民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至今年8月共依法减免地方各税2300多万元。

三、融入地方,主动担责,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贡献。 坚持把服好务作为地税工作的重点。牢固树立地税机关为地方党政服务、地税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税干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意识,讲政治,顾大局,始终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并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担责,积极融入地方,与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贡献。长期性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工作、驻村帮扶工作,临时性的矿业、林业、建筑业、交通秩序整治、征地拆迁、抗洪救灾等工作,都做到了与地税中心工作同布置、与部门本职工作同落实,有考核有成效。近几年帮扶马坳镇多水村、古市镇汪坪村等帮扶点均取得一定成效,获得县委县政府“2007年—2011年包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今年一如既往地安排了专人负责有计划地对黄沙镇李村村进行帮扶,在我局省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我县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地税干部职工都能发扬主人翁精神,做到与地税中心工作、与地税工作岗位有机结合,积极参与,争当文明先锋。

四、强化服务,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纳税服务满意度。

不断强化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为服务标尺,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优化地方税收环境。在加大资金投入,纳税服务软硬件建设得到同步加强,“一窗式”、“一站式”办税服务模式日臻完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征管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办税效率,降低税收征纳成本。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推行多元化纳税申报,全面推行网上办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推广pos机刷卡缴税、批量扣税等申报方式,推广应用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个人所得税管理软件,积极开展税控机具推广工作,目前全县正式上线使用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管理软件的纳税企业达到181户,已安装运行税控机具200多台。

今年结合开展学习雷锋、创先争优活动,在11个基层单位和机关股室全面开展“创建雷锋岗、满意纳税人”活动,结合地税工作要求,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优化服务,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与绩效考核,地税干部职工、窗口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新的提高,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各项服务制度、服务措施得到全面落实,赢得了纳税人的广泛好评,纳税服务满意度、地税窗口形象有了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税收宣传与作风建设,营造诚信纳税、文明收税的良好氛围。 税收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宣传效果明显。每年的四月是全国税收宣传月,今年的税收宣传月,我局紧紧围绕“税收•发展•民生”宣传月活动主题,结合修水地税实际,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税收宣传月活动。面对面走近广大纳税人,散发宣传资料,召开纳税人座谈会,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宣传税收政策,先后组织开展自行车骑行“六进”税收宣传活动、“黄龙山之行”税收宣传调研活动、“纳税服务开放日”体验活动、“携手茶文化,税宣进茶乡”等一系列税收宣传活动,税收宣传形式丰富多彩,成效显著,全县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进一步增强,税法遵从度进一步提高,税收秩序进一步优化,地税部门依法治税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

集中整治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扎实推进。打造“懂经济、善税收、会管理、勤服务”的干部队伍,根据市局、县有关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的精神要求,结合我局地税工作实际,制定了整治活动实施方案,集中整治“庸、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把作风整治活动与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一手抓作风、一手抓发展,做到“两手抓,两不误”,集中整治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力促进了我县地税政务环境持续优化。我局大力开展作风整治活动的同时,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初县局和11个基层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纪检监察人员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对于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坚决整改,落实到位。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高位推进地税文化建设,激发队伍活力,进一步提升地税形象。

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目标,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在全县地税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建设责任、服务、活力、人文地税机关的创建活动,从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做起,发扬民主,转变作风,遵守制度,当好表率,联系群众,廉洁履职,真正使建设责任、服务、活力、人文地税机关理念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干部职工自觉行动,营造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浓厚氛围。我局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九至第十二届“江西省文明单位”,今年申报第十三届省级文明单位工作亦初步取得成功。

今年高位推进地税文化建设,制定了深入推进地税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地税文化建设工作要点,坚持以建设地税人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加大宣传力度,倾心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坚持以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要务,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筑牢文化建设基础;坚持以更好地满足干部职工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组织开展了“我眼中的地税”有奖征文活动、“税收宣传月杯”税企羽毛球邀请赛、文化理念征集、唱红歌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了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工作活力。 下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切实增强地税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自觉融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破解地税工作难题,争创服务发展的新佳绩。努力实现地方税收应收尽收,稳定增长。加强对乡镇税收征收的政策引导,尽量减少因空转形成的税收泡沫。加强经济税源分析,密切关注经济波动、政策调整对组织收入影响的分析预测,把握规律,牢牢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确保地税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保持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收入总量、收入质量、收入比重“三个方面”有新的提升,有效增强地方税收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基金费代征管理,实现基金费收入稳定增长,促进我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支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园区经济发展,全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贯彻落实新的税收政策法规,继续落实支持中小微利企业发展及全民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的发展大局。

二、依法治税,强化监督,着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税收环境。

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促进税法遵从。依法征税,规范管理,严格执法,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健全税收执法监督管理、责任追究机制,严防执法漏洞。有重点地加强对收入质量、交通运输、建筑安装、“两税”征管、转引税款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严格税票、发票管理,大力推行网上开票,有效防止虚开、虚收。推进政务公开,深化税法宣传,创新宣传载体,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扩大地税工作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不断加强稽查队伍、制度、业务“三项建设”,改进稽查服务方式,认真落实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深入查处涉税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稽查工作职能。

三、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着力提高信息管税水平。

按照市局信息管税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信息管税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征管机构改革,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着力构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税源管理新机制。认真做好信息管税工作,提高网上办税应用规模,积极推进网银缴税,完善和扩大pos机刷卡缴税的使用范围,不断完善参数定税,纳税评估等软件应用系统,扎实做好房地产业、建筑业“两业”、房地产估价技术评估存量房交易软件应用工作,充分发挥信息管税的功效,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四、改进作风,促进勤政廉政,着力维护地税行业新形象。

以全省集中开展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为契机,对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铁心硬手整治,确保作风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廉能管理,认真做好廉能管理的日常考核及督查工作,不断完善具有地税特色的惩防体系。进一步规范经费和财务资产管理,开展内部财务审计,切实提高财务监督管理水平。认真开展好机关节能减排活动,努力创建节约型地税机关。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落实综治维稳责任,建设和谐平安地税机关。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风的长效机制,强化作风整治和监督,维护好地税部门的行业新形象。

五、创新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地方志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999年国务院决定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全国主要产煤省设立了20个省级局和主要产煤矿区设立了70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太约编制2700人煤矿安全监察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对煤矿安全监

察体制进行完善。对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国家监察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协调工作机制”。这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实行国家监察体制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国从2000年的1万多人,百万吨死亡率6,降到2007年的3800余人,百万吨死亡率1.485。2008年1-10月,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530起,死亡2641人,百万吨死亡率1.192。**煤矿从2000年的1000多人,到2007年的390人,

2008年1-9月,煤矿只死亡189人。

在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煤矿不降反升,或者总是居高不下。从监察监管层面分析,重要一个原因是与地方监管有关。

调查一:**局开展本项工作较早的是长沙站,长沙站辖区是长株潭益四市,煤炭产量约900万吨,2005年初当时主要是针对株洲市攸县,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监管力量弱,监管不到位,事故多发等决定对地方监管制订检查指导。依据79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对主要产煤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一改原来发现煤矿的问题单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发建议,而是针对监管部门本身的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技术力量、监管监察执法等,与监管部门座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有效对策,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通过这次检查,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认识,在两个月内,攸县增加了3名专业领导,3名专业技术人员,各产煤乡镇将村管煤矿安全管理员统一管理。湘潭县将煤炭办托管收为政府直管,成立煤炭安全监督管理局,增加4名专业技术人员;宁乡县将煤炭办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县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经过一个月培训了40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择优22人到全县22个煤矿驻矿监管,这三个县增强机构力量同时,制订监管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和措施。2005年,三个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急剧下降。其中宁乡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2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4人。湘潭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1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的3人。攸县2004年以前年平均的45人降到2005至今年平均28人。其中浏阳市政府对检查指导意见没有动作,而事故一直没有较大的下降。

调查二:**煤矿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辖常张怀州四市,年产煤约500万吨,主要产煤县是辰溪县、桑植县、石门县,三个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事故起数占辖区的80%以上,

2004年死亡人数其中辰溪县11起16人,桑植县7起13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5年辰溪县7起9人,桑植县5起12人,石门县10起13人。2006年辰溪县3起5人,桑植县9起10人,石门县11起12人。2008年辰溪县2起2人,桑植县5起5人,石县门县2起5人。通过上述数字,辰溪县煤矿的事故是下降的,桑植县,石门县总是居高不下。我到**工作时间不长,但直觉地方监管工作做得扎实,安全效果就好,反之全效果就不好就。

调查三:地方监管安全效果与执法效果密切联系。上述主要产煤县都设立煤炭局,都配备了技术力量。纵观上述县市,执法的监管就起到作用,安全效果就好。桑植县、石门县、浏阳市基本上只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只检查不执法,偶尔执法也只是走走形式。湘潭县,辰溪县执法力度较大,特别是湘潭县除了大金额罚款,还使用了停产整顿处罚。

二、建议

1.要加强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地方监管的重要作用。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是政府监管煤矿安全职能分工,地方监管对煤矿安全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具有人多,情况熟,网络紧密,信息灵通,能借助县政府的重权,更能把握煤矿安全的实际的特点。二是要摆正位置,监察监管的根本职责是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将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人数放在首位目标。要克服一些人的上下级思想观念,要克服权力之争的思想倾向。三是注重实效。省局将本项工作制度化,各分局要从实际出发,将解决各县市的监管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检查指导的出发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地方志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地方志工作,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等工作适用《条例》和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组织编纂的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并以本行政区域名称和志冠名的资料性文献,包括省志、州(市)志、县(市、区)志。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组织编纂的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并以本行政区域名称和年鉴冠名的资料性文献,包括省年鉴、州(市)年鉴、县(市、区)年鉴。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地方志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按时足额拨付。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筹规

- 1 督促检查。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地方志工作年报制度。各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年报制度向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地方志资料和工作情况。

第十条 对地方志书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进行审查验收:

(一)省志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后提交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议,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州(市)志由州(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核后提交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议,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再报州(市)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 县(市、区)志由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核后提交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议,报州(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再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地方志书的审查验收依照下列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一)申请审查验收单位填写地方志书审查验收申请表,并附送审报告和装订成册的地方志书文稿;

(二)地方志工作机构依照《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和本规定第十条规定,对送审地方志书文稿进行审查验收并出具意见;

(三)对审查验收合格的地方志书文稿,由地方志工作机构出具审查验收合格证明;

- 3 分。

第十七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十八条

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乡镇(街道)志,部门年鉴、专业年鉴和其他地情文献的编纂,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0年

日起施行。

地方志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要】    良好的公共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加强互联网校园安全、维护学生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相关利益。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党校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党校管理    信息化管理    互联网

引言:

自20世纪末,英国推出公共管理制度以来,其在众多西方国家的实践过程中都展现了显著的管理成果。我国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将公共管理制度运用于党校建设当中。但是目前,我国党校公共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合作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互联网背景下党校公共管理的现状

(一)公共管理信息化相对落后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大大改变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党校作为党中央培训国家中高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学校,也应顺应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时代浪潮,紧跟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党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当中。但是,党校内的参训学员主体主要以本科生及以上学历为主,学员及教师的实际年龄与普通高校相比要高许多。因此,党校的公共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公共管理效率相对较低。

目前,党校中公共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重技术轻管理就是重视管理却缺乏互联网技术型人才。对于重技术轻管理的党校来说,大部分管理者认为做好互联网背景下公共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在“互联网信息化”。只要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党校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数量和规模就能够很好的完成党校公共管理信息化工作。但是过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加持会使得公共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对于不能熟练使用信息平台进行公共管理的党校内部管理人员来说,会是很严重的工作负担。

同时,大部分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不愿意进入党校内部进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其认为在党校内工作会导致个人发展空间受限,他们认为党校内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工作内容会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受限,使其失去原有的工作激情,党校也因此出现信息技术人才缺失的情况。

(二)后勤体制改革发展需完善

党校的后勤工作是确保党校内部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其包括党校行政工作、财务工作等等。在我国没有进行后勤体制改革之前,各党校内部都拥有符合本校特点的一套成熟的后勤管理体制,但是这类后勤体制会导致学校内部后勤人员越来越多,学校在这一方面的开支越来越大,财务负担越来越重。

在后勤体制改革之后,部分党校成立了自己的后勤服務企业,但由于所经营的公司规模不够完善,经营管理技术不够成熟,导致党校后勤管理工作出现许多问题[1]。这类后勤服务企业没有形成后勤市场化的经营模式,虽然其只为党校提供相应的后勤服务,但很快也会被社会上的其他市场化后勤企业竞争下去,并最终淘汰出市场。还有一些党校选择将内部后勤工作外包给社会上拥有相关资质的后勤服务企业,这对党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党校在选择相关企业时没有按照规定审核其相关资质,会为党校的公共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同时,由于党校的特殊性,其经营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国家中高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而对于学校是否能够获得盈利并不在意,也因此使其相关的资金收益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党校是用来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学校,所需要的资金通常都由国家直接发放,因此,党校的资金筹集压力相对较小,党校内部可能会出现浪费现象。部分党校会因为没有资金压力对学校内各种设施项目都进行投资,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投入资金后设施及项目能否为党校内学生带来生活及学习上的方便,能否使投入资金回本。但是从节省资金的角度考虑,无论党校是否由国家出资办理,都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收益,减少国家的资金负担。

(三)用人机制需规范

在党校中的管理人员往往是在党中央或地方党委拥有较高职务的领导干部,教师也是拥有党员身份的高级教师。现阶段,党校内部中公共管理用人机制还不够成熟,存在许多缺陷。其一是党校内部公共管理人员的选拔问题,其二则是党校内部工作人员的竞争机制不够完善。党校内部公共管理人员的选拔主要包括对空缺岗位的招聘工作以及对在职工作人员的岗位提升。

由于党校的特殊性质以及公共管理工作的职位特性,相关人员的岗位招聘及岗位提升往往需要考虑个体的综合素质。但目前,部分党校内部选拔人才的机制不够完善,选拔标准不够明确,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公共管理工作的内容相对繁杂,相关岗位职责较多,部分党校内部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导致在发生紧急事件时找不到相关负责人员。党校内部的竞争机制也不够完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在党员内部选拔出来的,与普通高校相比,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失去工作动力。这样缺乏竞争压力,没有明确责任制度的工作环境,会使党校内公共管理工作者逐渐对管理工作懈怠,认为无论如何工作都不会影响自身在党校内部的工作岗位,从而选择最为轻松的工作方式,而不思考如何做好党校内部的公共管理工作,使公共管理人员没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党校内部检查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也会对此类工作行为得过且过,使党校的公共管理工作进一步恶化,无法建成有效的党校公共管理体系,为公共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二、互联网背景下党校的公共管理对策

(一)加强党校公共管理信息化建设

不同的党校需要根据本学校的自身情况解决在互联网信息化公共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党校与党校之间也应相互合作,共同为加强我国党校公共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首先,如果党校内相关管理人员在自查时发现本学校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问题,相关监督管理人员需要对校园内公共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这一过程中,公共管理工作者需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将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技术放在同一位置。在后续的管理改革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剔除多余的信息技术,保留对学校公共管理有实质性帮助的互联网信息管理技术,简化互联网信息化公共管理的相关流程,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使用互联网信息管理平台的效率。

其次,如果党校内部缺乏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学校可以适当提高相关工作的工作待遇,降低应聘要求,以吸引更多技术型人才前来应聘。党校在招聘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本校内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的职位规划,并了解应聘者对于自身未来职业规划的畅想。对于能够满足的部分,负责面试的人事工作人员需要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进行明确的说明,并在事后将这些应聘者的职业规划进行整理。人事工作者需要将整理好的职业规划与公共管理工作者进行讨论,探讨关于目前党校无法满足的职业规划要求,未来可以使用何种方法进行满足,以求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在党校中建立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并建立具有一定竞争压力的工作环境。对于暂时聘请不到技术型人才的学校,管理者可以组织公共管理人员前往其他党校学习其先进技术,并应用于本校的公共管理工作当中[2]。

最后,政府需要协助各党校定期举办公共管理信息化工作交流会,促进各党校之间的交流,提高党校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在后勤管理中加入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制度

为改善我国党校内部后勤机制改革后出现的相关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在后勤管理工作中适当加入竞争机制,并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以提高党校后勤工作的效率及水平。目前我国后勤机制改革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党校内部的后勤工作往往受到许多保护,与社会上的其他后勤工作相比,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没有良好的竞争环境,导致后勤人员懈怠工作。

首先,管理人员可以在党校内部的寝室、食堂、医疗等方面引入社会资源,与党校内部后勤工作者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生活体验。其次,在后勤管理工作中也应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在举办学校大型活动时可以选择社会上的酒店或饭店作为活动场地,在学校会计核算时选用外部会计事务所进行核算。以这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源,与本校内相关工作者进行良性竞争,提高后勤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党校可以引入一些企业管理制度,帮助学校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与社会企业相比,党校的市场竞争并不大,相關管理制度也因此相对落后。而社会企业因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其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往往更加先进,党校可以通过学习相关企业的管理机制来完善本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对于建立了自己的后勤企业的党校,其后勤企业如果在经营过程中不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势必无法在后勤企业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党校可以在党校内部或社会上寻找企业经营的人才,帮助党校科学的管理后勤企业。同时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后勤企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以求将后勤企业经营的更好,方便日后为党校的后勤工作服务。

(三)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党校加强自身的公共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从岗位招聘角度来讲,党校需要在招聘过程中严格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其拥有胜任相关工作的专业水平。从岗位提升的角度来讲,党校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工作考察后再对其作出岗位提升决定,保证其之前的工作内容全部认真完成,并考察其目前的工作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3]。

最后,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职责,确保在发生问题时能够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在工作奖惩上也应作出明确规定,使工作人员清楚奖励及惩罚标准,并根据相关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党校需要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竞争机制,可以采用工作绩效考核评比的方式激励工作人员,使其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党校可以在公共管理岗位采取企业内部竞聘的方式进行岗位提升,定期举办竞聘活动,以工作能力作为岗位评选的主要标准,并结合个体平时的工作态度得出最终的竞聘结果。这样可以增加党校内公共管理在职人员的岗位竞争压力,使工作人员更好的为党校的公共管理工作进行服务。

三、结束语

公共管理是党校能够正常运转、维持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新时期的和互联网背景下党校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强党校公共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后勤管理中加入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等方法来加强公共管理工作建设。

作者单位:赵霞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委党校

参  考  文  献

[1]李加坤.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党校学员管理工作[J].创造,2021,29(01):23-27.

[2]殷歌.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初探[J].知识窗(教师版),2020(01):91.

[3]郑皓燃.高校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应用[J].明日风尚,2018(10):287.

地方志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内容时,印制了教师、学生、家长调查表,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安全、健康、古诗词诵读、大阅读、大棚西瓜技术等校本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校本课程教研 组及时对科任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校本课程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 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 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 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 管理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 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 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 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上一篇:零售业业务工作计划下一篇:医疗业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