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总结范文

2023-09-19

地方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安全、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禁毒教育:让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地氟病防治教育:是要学生们知道生活中要去预防地区易发病症。

碘缺乏病教育: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法制教育: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永远爱我们的祖国。

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校园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后,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就不会手忙脚乱、束手无策了。通过“真实再现”、“行动在线”、“拓展延伸”、“警示台”、“天天提醒”、“知识链接”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形式,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真正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环境教育:从周边的环境问题入手,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三、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在安全、环境、防病、法制方面的认识较少,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这些专业课程。

四、教学目标:

1、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2、中央领导对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安全、环境保护、探索活动等方面地学习,能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事物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这是很重要的。

六、教学措施: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增长才干。

3、注重学生实践观察为主,认识事物,认识现象,发现掌握运用规律。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活动方法。

5、启发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

6、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地结合。

7、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空。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8、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强调从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9、强调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地方课程可与国家课程结合使用,相互渗透;也可单独开设。主要运用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地方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具有华丰镇中心小学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

(1)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2)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和国际交往教育。

(5)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地方课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

(2)发展性原则: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门类和内容。

(3)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独立性原则: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都有各自相应的地位和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承担着对青少年完成培养目标的任务,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同样也不能用地方课程代替学

校课程。

(5)地方性原则:课程门类的设置突出辽宁的地方特色。

三、地方课程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领域:

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指导学生关注生命与安全的关系,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保护与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完善健康人格,树立科学和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诵读和研习精萃的诗词、散文、汲取中华民族农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环境教育——了解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形杨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人生指导——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进行正确健康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课程延伸到艺术、体育领域。

四、课程实施的办法

地方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告、录音和录像、课堂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按照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地方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为主,以实践活动为主,避免“学科化”倾向。可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

发展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

五、课程实施的评价

学校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督导与评价,督促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并把地方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学校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标之中。

教师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地方课程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学生评价:应该重视其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考试、考查、汇报、表演、观察、演示、考察、竞赛、参观、成果展示、反思、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六、课程管理

1.体制管理:镇教研室负责地方课程的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工作。

2.教材管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统一选择课程内容或学校实际开发部分课程内容。

3、地主课程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每周一节。

地 方 课 程 和 学 校 课 程

实施方案

******

地方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第一课 自然美景看不够

教学目标: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

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 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 (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

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

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家乡九龙岩、唐生智故居的视频短片)

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

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

2、让家乡更美

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二课 家乡风情

教学目标:

1、欣赏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承,了解家乡大地的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家乡民俗

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

二、 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

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出示图片:酸奶、酿皮、甜醅、奶茶,洋芋津津、狗浇尿、手抓羊肉、牛肉干)

(课件展示几种家乡菜)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

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三、环保行动,创造美好环境。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但是在这和谐中却时常有着不和谐的音符。(课件展示:旅游区的白色垃圾、九龙岩石上乱写乱画等画面)看到这些,你们又作何感想?

大自然给与了我们那么多,而又得人却在破坏自然的和谐,太不应该了。我有个建议,我们应该利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时间到龙山公园清理白色垃圾。我们的行动会感动很多人,到时候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让清新的自然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家乡文化焕发更怡人的风采。

四、绿色延长,感受家乡文化

家乡文化源远流长,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请同学们课下分小组搜集、整理一些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

第三课 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1、 知道各种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的意识。

2、 了解我们身边的资源情况,指导应该保护有限资源。

3、 会辨认各种资源;能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源的信息,并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能保护身边的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自然风景看不够》一课让我们大饱了眼福,欣赏了家乡美丽的自然美景,这些都是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实,我们家乡的其他资源也非常丰富,你知道我们家乡还有那些资源吗?

生: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特产。

师:看来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家乡资源的知识,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家乡丰富的资源。(板书课题——丰富的资源)

二、交流资料,了解家乡丰富的资源 1.了解家乡的资源

师:课前同学们搜索了许多有关芦洪市资源的文字和图片材料,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进行汇总整理,看看我们家乡到底有那些资源。

一组:介绍家乡矿产资源。 二组:介绍家乡生物资源。 三组:介绍家乡土特产。

四组:介绍家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家乡的资源,青海虽然不是一个大省,但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以“家乡资源知多少”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看看大家对我们家乡的资源到底了解多少,评一评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

(1)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一排为一大组,每组选出3名同学作为答题选手,其余同学可提供帮助。

(2)出示比赛要求。题目分未必答题、抢答题。每组选出一人举手抢答,题目读完之前举手将失去回答的机会。每答对一题加10分

(3)师出题,各小组回答。

(4)评选优胜小组。分数最高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2.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节约能源意识

师: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老师发现了这么一些浪费现象。

(出示校园中的浪费现象图片:水龙头滴水、学生倒剩饭现象严重、学生乱撕纸、扔纸,铅笔、橡皮没有用完就扔掉„„)

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名小小监督员,监督我们周围的浪费现象。节约这么重要,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

三、说说家乡资源 1.乡资源介绍

师:关于家乡的资源,大家了解的很多,那你们知道我们湟中有哪些资源吗?把你知道的在你的小组中说一说。

2.合理利用家乡资源

师:我们认为应该怎样利用家乡的资源呢? 生„„

总结: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都很好,对于家乡的资源,我们要合理利用,相信我们大家一定能做好。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丰富的资源,同时我们知道了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好好利用,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希望大家从我做起,积极响应倡议,保护家乡宝贵的资源。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四课 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

1、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愿意合作交流乐于与他人分享。

2、知道家乡的著名景点,并能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家乡美;会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几位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二、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1、展示风光。

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呈现青海的草原、高原、广场、乡村风光的图片,还可以增加一些表现不同自然环境特点的风光照片或者录像片。

(1)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

(2)教师引导,设问: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的草原,有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请大家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联系家乡实际,想想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

3.教师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散发着清香,小溪的流水清澈甘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三、我的家乡真美丽

1.学生把收集到的家乡的照片、图片及文字资料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学生自由欣赏,在心中选定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

3.意见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如何充分利用有关资料向大家推荐介绍本组选定的景物。

4.每组指派一个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推荐本组选定的景点。

5、同学们为自己选择的景点写导游词。

6.教师小结:通过刚才这些有趣的活动,大家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美景。确实,家乡就像你们所画、所拍摄、所介绍的那样,真的很美丽。

四、拓展延伸:生长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第五课 小草的微笑

教学目标:

1、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知道小草有净化空气、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的等方面的作用.

3、会使用吹风机、温度计等工具探究草坪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朗诵导入

师:老师课前安排大家寻找身边小草的身影,你们完成任务了么? 生:完成了。

师:谁来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

二、探究小草的作用。 1.交流小草作用

师:图片看完了,小草遍布我们祖国的各个角落,为我们默默做着贡献。谁查到了小草有那些作用?

2.探究实验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娇弱的小草会有这么多作用么?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后学生汇报。) 师:同学门汇报的真不错!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有关草坪作用的资料,你们想听么?

(播放视频录音:验证草坪可以调节气温验证草坪可以降低噪音。)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草坪对于环境有这么多益处,可是有些地方,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强,还存在破坏草坪的现象。爱护草坪,保护环境,同学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1:不践踏小草。

生2:看到破坏的行为要制止。

师:我们小同学要量力而行,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大人。 生3:写宣传标语。

„„. 4.设计宣传卡片

师:让我们来写一条保护小草的宣传口号吧!

第六课 帮蚯蚓回家

教学目标:

1.树立起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具有尊重其他生物生存权利的意识,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2.知道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师:同学们,又一群蚯蚓找不到家了,你们想帮助他们回家吗? 生(齐):想。

师:你们都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帮蚯蚓回家。(板书课题) 师:蚯蚓怎么会找不到家了呢?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一探究吧!(课件出示千条蚯蚓挡道图)

二、追根求源

1.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

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蚯蚓?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环境? 生: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生: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

师:关于蚯蚓,大家还知道那些知识?(生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小结:其实,任何生物都有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特定的环境条件。如果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这种条件,这种生物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严重的甚至会死忙活灭绝。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里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意识,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尊重其他生物,也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三、环保在行动 1.帮蚯蚓回到他的家

师:下面,就然我们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如何帮迷路的蚯蚓回到它的家? (小组讨论,师参与其中) 各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展示。 2.成立小动物保护协会

师:由于人类的破坏和虐杀,有的动物已经灭绝,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图片来欣赏它们可爱的影像;而有的动物数量极微,也应经到了灭绝的边缘。大家说,为了保护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制止那些捕杀动物的人。 生:用法律惩罚他们。 ······

四、绿色延长线

师 :每个协会举行一次小动物保护法制宣传,会长把你们活动的日期、范围、方式(这写内容每个协会自己讨论决定)上报给我,到时老师也会参加。然后,每个协会写一份活动感想,尽心反思和总结。另外,你们可以根据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动手给喜爱的小动物设计一个家。一月后进行评论,看那位同学设计的家既新颖、又舒适。

第七课 笼中的小鸟

教学目标:

1.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具有尊重其它生物生存权利的意识,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论。

2.了解人类捕捉小鸟的原因,知道人类捕捉小鸟对环境的影响。

3.能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人类捕捉小鸟的原因;能够自觉保护鸟类,并能做好宣传,影响其它人自觉保护小鸟。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课件播放动画《笼中小鸟的对话》)

师:听了这两只小鸟的内心独白,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师: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小鸟,也很爱小鸟,也很关爱小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我们都希望鸟儿在蓝天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课件出示图片:鸟市买卖小鸟的场景、小鸟被虐待的图片、餐桌上的小鸟„„)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师小结:虽然笼中的小鸟不愁吃喝,但是长时间在笼中,鸟儿们就会失去生存的能力。失去了自由的鸟儿是不会快乐的。就像我们人类,如果天天在家里。虽然不愁吃喝,没有了玩伴,没有了自由,你会快乐吗?鸟儿更适合生活在大自然中,蓝天,白云,还有广阔的森林,大自然的怀抱才是它们最好的生存环境。

二、追根求源

1.研究小鸟被关进笼子里的原因 师:人们为什么不捉小鸟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师:那个小组先来汇报?

师:人们利欲熏心,捕捉鸟类关在笼中观赏或成为盘中美餐,使得大量鸟类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保护鸟类刻不容缓!

2.调查小区内笼中的小鸟数量,认识由于捕捉鸟类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师:课前同学们对小区内有多少关在笼中的小鸟进行了调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差的成果。

展示小组调查记录表。 分析数据,认识人类对鸟类的伤害。

三、环保在行动

师: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国规定每年的4月到5月初这段时间,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而我们山东省的爱鸟周是每年的4月23日到29日。

师:现在爱鸟周将至,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展“爱鸟周”活动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

2.展示各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具体怎样分工,如何开展活动?小组内可以讨论一下,将你们的实施方案写下来。

四、绿色延长线(出示图片)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鸟? 生:放飞小鸟,让他回到大自然中。

师:是啊,应该让我们的好朋友回到属于他们的大自然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八课 小树的“哭”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肆意砍伐树木对环境危害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2.知道保护树木的方法,认识我们周围常见的树木;知道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居住的空间和资源。

3.积极宣传爱护树木、保护家乡的环保的知识;培养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课件出示“惨遭毒手得建柏树”的文图资料)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阅读材料“惨遭毒手得建柏树”)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师:你们调查到了那些破坏树木的现象?

生:我调查到许多人为了自己的方便,在树木上拉绳子,晒衣服、被子,把小树活活压折了。

师:同学调查的很详细。那么破坏树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生:我知道乱砍滥伐不仅破坏森林,还会使水土流失,是沙尘暴越来越严重。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破坏树木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给人们带了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年复一年持续下去,我们美丽的家园将不复存在。

二、追根求源

师:看到一棵棵被破坏的树木,看到一片片正在消逝的森林让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年年植树,为什么年年无树呢?

(组内讨论交流) 师:那个小组先来交流?

师:就是人为破坏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导致我们年年植树又不见树。

三、环保在行动 1.怎样保证树苗成活

师:在惋惜这些树木消逝的同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我们可以在植树节活动中多种树。师:通过阅读资料,你们知道了什么? 2.认养身边的小树。 师:我们认识到了树木的重要,也知道了许多保护树木的方法,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认养一棵身边的小树好不好?

生:好!

师:谁来谈谈认养后要一只照顾它,要坚持不懈。

生:我认为看到有人破坏它,不但要制止,还要跟他讲明道理。

师:有了这些知识,同学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小树,希望刻下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去认养一棵小树吧!

四:绿色延长线

师:通过这节课,相信同学们一定获得了许多知识。树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老师见一棵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护树小队,开展“我爱家乡”护树行动,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

第九课 树是谁的家

教学目标:

1.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这乃动物的情感;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一切生命及其生存环境。

2.知道生物之间的食物网,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3.能开展实地调查、搜查资料的活动;会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师:我出一个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一个医生嘴巴尖,天天出诊到林间。悄悄听听真仔细,要动手术把头点。

生:(齐)啄木鸟。

师:那你知道啄木鸟的家在那里吗? 生:树上。

师:除了啄木鸟,还有谁的家在树上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是谁的家》。 (板书课题——树是谁的家)

师:请一名同学读一下资料,并思考:看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想法?

(课件出示“派出所信箱里藏鸟窝”的资料)师小结:对,我们要保护小鸟,更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树。那么,大树除了是小鸟的家,还是哪些动物的家呢?

二、追根求源

1.研究树上、树下居住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在树上,哪些动物生活在树下?课前已经布置大家观察树上、树下居住着哪些动物的任务,同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比一比那个小组介绍的又多又好。

课件展示合作要求:

(小组交流,选取汇报内容。)

三、环保在行动

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周围的动物?(出示图片)先来看看人们的这些做法,对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师:动物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 (出示图片) 先来看看人们的这些做法,对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第十课 一件衣服穿多久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意识到公民在保护环境中的义务;理解厉行节约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

2. 分析浪费资源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的影响;了解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3. 识别浪费资源等行为会造成环境破坏的现象;围绕浪费资源导致环境破坏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课件展示资料:被塞满的衣橱。

师:现在生活好了,每个人都有一大堆衣服,每家每个季节还会再添置新衣。于是,有些衣服一个季节下来都没有穿过,却又要打包等待来年。很多人对穿又不想穿,扔又舍不得的扔的衣服束手无策。生活中,你们见过类似的现象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师:如何科学地处理这些旧衣服?

(学生讨论、分析、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课题《一件衣服穿多久》。)

二、追根求源

1.探究自己衣服的面料。

师:我们穿的衣服是用什么面料作成的?先来交流一下我们的调查。 ( 学生拿出课前完成的“”调查衣服面料”调查表)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一幅是永生么面料做成的? 2.了解衣服的由来

师:一年四季,人们都离不看衣服。现在,请同学们互相看一看彼此穿 的衣服,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呢? (学生个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师:是呀,我们穿的衣服款式、颜色、质地各异。那么,你们知道制作一件衣服需要经过那些工序吗?

3.调查一件衣服穿多久。

(1)请同学们拿出“一件衣服穿多久”调查表。在调查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自己调查中的发现及感想。 (2)交流讨论:怎样合理购置衣服?怎样避免衣服浪费现象? (3)比较:谁的衣服穿得比较久。

(4)师小结:精美的服装虽然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但衣服在产生过程中消耗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购置衣物。

三、环保在行动

师:怎样合理利用旧衣服?

(学生交流课前的资料,讨论、交流。)

四、绿色延长线

师:过去,当学生升高一个年级,多数还很新的校服都已经不合身,只能压箱底。而买一套校服平均要花40~50元。这种情况下,购买新校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第十一课 餐桌上的剩菜

活动目标:

1.意识到在生活中要自觉避免浪费,厉行节约;关注饮食习惯中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教育的宣传活动,做一个由社会责任心的公民. 2.了解有关饮食方面的环境问题;指导浪费食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能够辩证的认识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能正确理解资源浪费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1.创设情景,分析传统饮食习惯的弊端,认识分餐制 师:家长请客或参加宴会时,是怎样用餐的? 生:满满一大桌子菜,大家围在一起吃. 师:自助餐属于分餐制,县棉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分餐制,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学生自由对天价饭菜谈思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餐桌上的剩菜〉〉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追根求源 1.探究事物从哪里来

(课件播放农民收割粮食、词养家禽的视频资料。)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视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你们认为我们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

(学生小组讨论课前搜集的资料) 2.调查餐桌上的浪费现象 (1)饭菜为什么会有剩余?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的调查报告(调查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在调查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其他同学根据汇报做适当的质疑和点评。) (2)告别浪费。

师:面对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你们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我觉得这种浪费行为不对,因为我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阿姨们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三、环保在行动 1.怎样做到饭菜无剩余 师:目前,你们大多已经意识到浪费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大多数人已经行动起来,开始了科学餐饮,你们知道科学饮食那些?

生:点菜要合理适量。 2.饭菜剩下了怎么办?

师:如果饭菜有了剩余,你们认为怎样处理更合适?

四、绿色延长线

师:如果已经有了许多将要倒掉的剩菜,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废物利用呢?很多时候人们是用它们喂猪,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即“餐饮垃圾之作堆肥”。你们知道堆肥要经过几个步骤吗?

(课件出示餐饮垃圾制作堆肥的步骤,学生交流讨论。)

五、课堂总结,升华认识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第十二课 水龙头别“ ‘流泪’”

活动目标:

1. 认识人对水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水资源的影响;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积极进行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 知道浪费水资源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了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缺水问题,分析淡水缺乏问题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

3. 正确理解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提出节约用水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网上交流,了解‘‘节水’。

在学校网站上建立节水大家谈专题,由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节水的资料提供到本栏目中,并鼓励学生结合平时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用水情况再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个关注‘‘节水’‘的氛围。

二、多方调查,搜集信息。

小组长安排本组成员调查水价、自己家、学校或其他单位每月的用水量及水龙头的数量,并将调查结果记录于下表。

三、动手测量,计算推测

1.在个人观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选择身边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进行测量,如长流水的水龙头流水量,漏水的水龙头的滴水量等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设计测量方案。

(2)各小组自选的测量项目,到达测量地点,分工合作,为了使测量数据比较可靠,至少测3次,然后去平均值。

2.根据测量数据,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体会平时不知不足俄中浪费的水有多少,有多可惜

3.再次交流,评价体验,升华认识

(1)全班交流小组活动后的收获。特别讨论: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及“目前我国采取的一些节水措施”等材料。)

(2)小组互评,主要从活动的质量、收获等方面评价,教师进行激励评价。

第十三课 一度电的用途

活动目标

1.意识到公民在保护环境中的权利和义务,能够自觉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并积极参与节约用电的宣传活动,做一个由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直到要合理利用能源,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知道浪费电能会加剧对环境的破坏,要节约用电。

3.批评性的思考全球能源缺乏涉及环境问题;反思用电过程中的浪费行为,并分析、对比各种解决途径。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出示生活中浪费电的图片)

师:生活中,大家见没见到过这种情况? 生:见到过。

师:见到这种情形你们感受如何?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经意中就会浪费很多电。而笑笑得一度电却有很多的用途。这捷克我们就来看看一度电到底有哪些用途?(板书课题)

二、追根求源 1.一度电的用途

小组讨论交流:你认为一度电有哪些用途? 汇报交流:

师:看到这些有关于一度电的用途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生:没想到一度电的用途这么多。 生:一度电的本领真的。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度电。

师:想一想,如果我们班每人每月节约一度电,能做多少事情?

三、环保在行动

师:生活中有没有浪费电的现象?

生:我家有时候所有的灯都打开,却不一定都用的着。 生:有时候没人看电视 ,也没关。 生:有时候天不黑就开灯了。„„

师小结:其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就会节约很多能源。而且重要的是不仅仅节约了能源,也环保了环境,使人类能更好的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的地球共同努力吧!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你们还有什么话想说?你们有哪些收获?

四、绿色延长线

调查学校的用电情况,对浪费电的现象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三课 说话包装

活动目标:

1.反对过渡包装,倡导绿色包装;崇尚简朴生活,做一个由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知道包装的作用;指导过渡包装会给消费者增加经济负担,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对环境造成污染。

3.能够自觉避免过度包装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够对过度包装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了解包装知识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诶大家带来一个好看的动画片,不过再看完动画片后,老师又个小问题,看谁看得认真、听得仔细,能回答出老师的小问题。(课件呈现:播放动画片《买椟还珠》。)

师:珠宝店老板在生意不好时,想出了什么办法? 生:他把珠宝进行了包装。

师:对,老伴把它的珠宝进行了包装,很快有了买主,看来这包装还真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包装的话题。

师:包装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学们一定也深有体会。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做商品包装小调查,下面交流你们的调查结果。

生分小组交流。

二、了解过渡包装及其危害,倡导绿色包装

师: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两件不同包装的商品。想看吗?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师:(师出示简装钢笔)这是一支钢笔,大家来猜一猜它的价钱是多少? 师:这支钢笔16.8元。我这儿还有一支钢笔,让我把他慢慢取出来。去掉塑料包装,它还有一层包装,是一个盒子。打开盒子,它还有一层面段包装,打开这层包装,我们会发现它还有一层包装。打开最后一层包装,我们终于见到了这支钢笔。大家发现没有,这支钢笔和刚才那只简装钢笔完全一摸一样,你们猜猜这支钢笔值多少钱?

师:这支钢笔的价钱是68元!(生惊讶)两支完全相同的钢笔,但价钱却相差这么多,多出的钱花在那里了呢?

生:包装。

师: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度。正如这支笔,它包装用的材料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这就是过度包装。

(板书:过度包装) 师:结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过度包装现象和天价月饼现象,你对商品的过度包装有什么看法?(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过度包装浪费钱。

师:像这样简单、便宜、节省的、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减少废弃物的包装就叫绿色包装。 (板书:绿色包装)

师:通过刚才交流,老师看出来了,你们每个人都是节约小能手。但倡导绿色包装不仅仅是个人得事,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过度包装的危害,倡导绿色包装。下面拿起笔,给你周围的人或者给商品生产厂家提点建议,出个小点子,把你想说的卸载“我的小倡议”一栏里面。来,让我们写一写吧!

学生写小倡议。 班级交流小倡议。

三、包装盒的妙用

师:这些精美的包装扔了多可惜啊,可不可以让他们在发挥作用呢?你有妙招吗? 学生交流:可以做小工艺品。

师:你们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做一做,记住:只要肯动脑,废物也能变成宝!

四、课堂小结

地方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摘 要] 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努力改革的方向。對如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优化案例实践教学模式作了相关探讨。

[关 键 词] 应用能力;国际结算;案例实践

一、《国际结算》课程开展案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国际商务理论基础,但又能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较强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国际结算》课程作为一门国际经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关于如何掌握国际金融与结算的规则并安全便捷地进行货款的收付,并能运用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与知识解决贸易实务中涉及资金的现实问题,是教学重点。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务性特点非常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中与实际的结算工作内容高度吻合。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是在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注重学科的系统和完整性,但是这种模式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由于在传统课堂上无法进行业务操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有关的工作。

二、《国际结算》课程案例实践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一)注重案例教学内容的差异化

由于课程教学课时有限而授课内容丰富,应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而有所侧重。比如,我院国际商务、应用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结算》课程,针对外贸公司就业的学生应多讲授如何合理选择结算方式的案例,如何申请信用证,如何根据信用证制单结汇等。而针对欲通过银行等金融部门考核的学生则需重点讲授银行的结算业务案例,包括单据的审核、融资业务的开展和风险防范等。

(二)注意案例实践教学的多元化

案例教学实践也是一种内涵丰富、多元化的教学结合体。因此,在组织案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结合学生的反馈,可以将课堂案例讨论、实践案例演示、学生分组辩论、系列案例研究以及包括双语的国际银行案例实务培训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全方位地组合起来,以获得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三、《国际结算》课程案例实践教学模式的合理优化

(一)合理规划案例教学课时

由于《国际结算》课程内容所涵盖的专业知识面非常广,其涉及国际结算发展的历史演变、国际结算支付系统、国际结算惯例与规则、结算工具、国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单据及国际结算融资等内容。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国际结算的工具、方式和单据及贸易融资,应多分配一些教学课时。这样可以控制好教学节奏,突出重点进行案例教学,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二)部分教学案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及微课、翻转课堂、MOOC、混合式培训等新概念日渐成为高校课堂教学领域探索的热点。对奋斗在教学一线岗位的授课教师而言,不断学习和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也是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性非常强,针对此特点,老师课前可向学生提前布置相关《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的预习作业或案例,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预先做好案例的预习和练习,学生可以结成讨论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课后还可通过互联网取得现代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获取知识。这样,使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在交流和互动,老师更多的责任则趋向于能进一步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应用能力。

(三)将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结合

《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也是由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外贸业务的开展和国际结算的业务环境基本都是英语为主,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并且还要具备能审核和缮制各种英文单据和票据的能力。为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处理相关结算和融资业务,并提高使用英语理解和掌握相关结算的技能包括相关单据的处理能力,融入双语教学模式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但由于结合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授课老师的要求都比较高,那么,对于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部分,中英授课的比例、课时分配、教材或讲义的撰写、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等还有待不断探索、完善。

四、利用实验室模拟商务环境,加强学生的案例操作实践能力

目前,我院国际商务教研室正积极申报实验室实训项目,希望能积极利用实验室模拟仿真环境,引入国际结算理实一体化教学软件。在实训平台上,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结算案例的具体操作,通过角色模拟,让学生熟悉物流与资金流的运作方式。由于是将案例模拟实战演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常立华,徐艳,郭艳,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5(17).

[2]周锦.对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及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地方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在众多的理学学科门类之中, 地学学科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就是地学学科带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例如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 在全世界乃至全宇宙范围内都遵循同样的原理, 这些学科的内在规律并不因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 物理定律都始终满足相同的形式。但是地学学科明显与此不同, 地学的研究对象有着非常强烈的针对性, 主要针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开展研究。这种研究对象的具体性从两方面决定了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征:1) 由于地球系统高度的复杂性, 并在人类历史年代内几乎看不出较大变化, 一直以来在地学学科内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理演绎体系。在数学、物理或者化学学科需要不断地探寻量化变化规律, 以便更好地描述和预测事物变化的时候, 地学学科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仍然主要依赖于对现象的定性描述。因此, 在地学领域这种对具体现象的描述工作相对较多, 使得地学学科与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2) 由于研究对象的具体性, 地学工作者很大程度上仍然关注于对已有地学现象的解释, 因此往往采用罗列、归纳和总结的研究方法。而地球本身的复杂性常常使得不同地方的地学特征风格迥异。例如我国仅在西北地区就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地貌特征, 包括丹霞地貌、雅丹地貌、黄土高原、戈壁沙漠等不同的地学现象。这些不同现象的出现由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由于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使得不同地域的地学特征带有非常典型的地方特色。

2 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由于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实践性和地方性特色, 在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中, 我们容易发现以下问题。

1) 地学基础课程力求全面的教学内容与地学地方性特征之间存在矛盾。目前国内开设地学相关专业的高校普遍采用中国地质大学等地学强校编写的教材。教材全面而详细的讲解了课程相关的地学知识, 可以很好地起到知识普及的效果, 是很好的指导教材。但是全国有很多地方性院校, 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即为非常有特色的西部地区交通行业工科院校, 几十年来的学科基础和工程实践活动都带有强烈的地方性特色, 毕业生也主要走向西部地区广大的交通设计与施工单位, 因此, 在工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一直以来都侧重于对西部地区典型工程条件的介绍和分析。但是, 在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 应力求尽可能有效地对学科轮廓进行全面地概括。因此地学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也尽可能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全国主要地区的地理地质特征。这就使得在学习与西部地区关系不大的课程知识的时候, 学生往往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 会有较弱的代入感。

2) 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色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陌生感。由于地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有地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有地学实习课程。只有实地的考察和体验才能够最真切地感受到地学工作的实质, 才能最有效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因此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时, 教师们常常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如何消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的陌生感。由于个人的经历始终有限, 绝大部分个人都始终只是对自己去过的地方留有印象, 而由于条件限制, 大部分人都只对少数的地方比较熟悉。而我国又幅员辽阔, 不同地方地理地质特征差异巨大, 包括了从高原、沙漠到平原、盆地的各种地理特征, 因此在学习自己不够熟悉的区域的相关知识的时候, 通常会感到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改进。

3 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措施

因此, 为克服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征差异造成的麻烦,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及同事们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时候就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1) 针对地学基础课程力求全面而详细的教学内容与地方性特色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时就应该适当地进行改进, 对学生加强引导。例如在讲授当地地方特色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将讲授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实用性上, 在课堂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不断穿插这些知识点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例如笔者在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时候, 裂隙水等知识内容就与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泛, 地质情况复杂, 裂隙水、岩溶水广泛发育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将主要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与煤矿突水事故、岩土体滑坡等工程问题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际工程案例中理解和掌握裂隙水的主要特点。而在讲授与当地关系不大的地学内容时, 则可以将侧重点主要放在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上, 让学生对自己还不熟悉的内容也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到地下水流域循环与溶滤作用等内容的时候, 由于该部分内容主要是科学问题, 与工科专业联系较弱, 因此笔者利用甘肃武威盆地和民勤盆地的实际案例, 讲述了由于地下水不同的循环路径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学生们在嗟叹水资源重要性的同时, 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魔力。通过这样的案例, 使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对该课程的兴趣。

2) 针对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色可能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适当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大量使用幻灯片和图片进行展示, 以给学生更加生动的印象。例如笔者在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里有关平原区冲积物地下水时, 由于本校学生主要来自重庆本地或其他西部省份, 较少的同学来自东部地区, 因此笔者选取了大量东部平原地区的实景照片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如此, 展示照片并不是唯一的和最好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尝试了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纪录片或其他影片的方法, 动态的影像比静态的图像可以给人留下更加生动的印象,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且此类影片制作精良, 是难得的非常好的教学题材。此外, 多样化地使用各种教学工具, 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授地下水流网这部分内容时, 如果仅仅是根据教材上的例子或者别的案例进行展示总是略显呆板, 缺乏新意, 难以生动地展现出绘制流网的整套过程。而板书手绘流网的方法又由于手绘效果常常不理想, 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实践中笔者引进计算机辅助工具, 利用实际工作中绘制流网的专业软件, 生动地给学生们展示了绘制流网的整个过程, 同时还与时俱进地给学生介绍了具有实用意义的工具软件, 达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效果。

3) 由于地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要实现这一目标, 仅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明显不够, 高校需要紧密地联系行业企业, 实施校企合作, 安排学生到生产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和实习, 学习生产一线积累的理论和经验。学校近年来陆续与本市主要地勘行业企业合作, 寻找最具有典型地理地质条件特征的地点, 开辟了多个地学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在课程后期会被统一组织到生产施工现场实地体验, 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互相结合, 融会贯通。

4 总结

综上所述, 鉴于地学学科较强的实践性和地方特色, 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时就应该针对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进。笔者与所在教研室的同事们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工作中, 从教学内容上针对地方特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从教学方法上不断尝试多媒体教学、引进多种教学工具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进。同时为了增强课程实践性,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辟了多个教学实习基地,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地学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地方特色。本文针对地学课程的以上特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带来的挑战, 谈谈笔者针对以上挑战在改变教学内容侧重, 引进多种教学方法和增强课程实践性方面所做的教学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地学基础课程,地方性特色,实践性

参考文献

[1] 孟宪来, 蔡克勤, 王训练, 杨文采, 李烈荣.关于建立国家级地学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议.中国地质教育, 2011 (1) :106.

地方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校本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对基础教育课程中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进行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是孤立盲目的, 本课程开发也要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实施相互联系和补充, 不能脱离国家的课程计划来解读校本课程的字面意思。从三级课程体系来看,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能全面的对所有学生特殊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完全引导, 而校本课程的灵活多样性恰恰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这正是校本课程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所以, 校本课程一定要基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的建设既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还要不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和思考, 并尽可能地予以满足学生的普适性, 同时教师要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 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让各科知识和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普及, 调动老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促使其更新教育理念, 发挥个人特长,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不仅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和爱好, 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相互普适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地方性分析

现代社会中学校是社会的学校, 学生是社会的人, 学校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在影响着学校, 学校也在能动地为社会服务。因此, 学校的课程内容应该是开放的, 并拓展到与本校相关的社会环境、周边环境中。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也是多样的、自主的、灵活的。校本课程的补充性是使学生在周围和社会环境中, 通过普适性的学习知识来探究、体验、思考、发现一些构成自身个性发展、促进地方特色知识传承的一系列活动, 是一种创造性实践。这种课程加强了学校与地方的特色环境的联系。

校本课程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 注重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我国各地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每个地方均有自身的地方优势与特色。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 应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 以发现学习和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修养素质、人文素质等基本素质。研究表明, 学生的可塑性强, 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学生阶段最能体现。所以, 校本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新颖、多样, 还要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课程的普适性以地方性补充和对地方性的特色教育进行发展, 也能迎合学生在兴趣、思维等方面的需求。

三、校本课程的思考与探索价值

校本课程的实施关系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材和内容既要考虑地区差异, 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既要满足课程的普适性, 又要满足学生的补充地方性。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身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学生由于受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其性格、能力、兴趣、气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而统一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很难完全照顾到学生的所有发展, 从而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在科学基础上, 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 经过有效改组, 使学生真正走向有意义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与能力、综合能力与科学态度。同时, 老师还应强调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和个性化, 要注重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价值是不容小瞧的。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地区等因素的不同, 充分扩展、整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使课程由狭变宽, 由静转动, 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由学校延伸到社会。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 而在这种主动研究与探索中,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 使学生全面更好地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在校本课程的推行中, 教师应随时调整教学计划, 根据需要插入临时性、地方特色性、实际性的课题, 还可以在学习期间安排一些要求现实目标的课, 与学生共同探索,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这种探究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行为及接受能力等受到一定挑战。同时在探究教学中, 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应大于等于教学要求。这便要求教师应发挥特长及创造的热情, 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能力, 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教师走向校本课程, 将会使每一位教师走向自己更多、更广的舞台, 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 更好地激发自身的创造性, 使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因此, 教师也在校本课程中发挥了巨大而又独特有效的深远影响。

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所学校都有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目的就是为彰显学校特色, 有其独有且相对稳定的校园文化、学术机构、师资力量、生源、校风等背景。针对这些因素, 校本资源开发设计使学校办学更有教育意义, 而且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针对学校具体情况,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 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

由于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我国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在校本课程开发利用中也有一些不足。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相比, 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甚至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状态。许多教师没有参加过课程资源开发的正式培训, 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深刻, 利用能力较为欠缺, 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利用水平较低。落后地区就更落后, 发达地区教育就更加高速发展。其次, 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的, 而欠发达地区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场地、设备及设施, 再加上与周期、地方、实际环境联系的缺少, 造成校本课程开发利用范围的狭窄化, 开发利用方式的单一化。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将各种教育资源有效引入到教育教学中, 才能更好地方化和普适性。最后, 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率不高。许多学校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范围狭小, 这就造成了大量潜在课程资源的浪费, 严重降低了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效率。

上一篇:扔出窗外范文下一篇:理财投资比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