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汇报范文

2023-03-15

经验材料汇报范文第1篇

吴洪刚

拆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其好坏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一、基本情况:盱眙浙商大厦项目占地约114亩,第一批挂牌42亩(中标价8200,已缴4100万)。该地块涉及到拆迁户223户:其中果园场53户,盱中宿舍楼61户,天明厂宿舍楼37户,五墩社乡72户。前期入户登记以及征求意见已经结束,用时一周。龙虾节期间,浙商大厦项目地块作为主会场,用时10天,妥善处理15户房屋征收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拆迁工作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拆迁工作,专门成立了拆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乡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参与,负责全乡拆迁工作的组织、协调,定期召开推进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二)扎实的基础工作是拆迁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

宣传攻势求“快”。乡党委、政府组织专人广泛深入拆迁户宣传拆迁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向全乡上下提出“阳光拆迁、廉洁拆迁”倡议,并举行了“阳光拆

迁、廉洁拆迁”倡议签名活动,着力营造“人人关心城市建设、个个支持城市建设”的浓烈氛围。项目拆迁一开始,就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悬挂大量的横幅、标语,广播喇叭定时播放拆迁安臵政策,同时将拆迁安臵补偿方案、相关政策标准、算账的方法等以《宣传手册》或《公开信》的形式送到每户。

调查工作求“细”。在项目开拆前,对红线范围内的所有住户进行详细摸底调查。一是对被拆迁房屋的现状进行详细丈量、登记、汇总,做好档案调阅、项目概算等工作,并进行现场拍照、摄像,留下影像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掌握原始情况;二是通过街办、社区以及其它多种渠道了解被拆迁户的家庭人口状况和社会关系等信息;三是逐一排查拆迁范围内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性化拆迁补偿安臵方案和矛盾调 处化解方案,确保拆迁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执行政策求“严”。 一是规范拆迁手续。全乡出台了统一的拆迁工作流程图,并印发到项目指挥部。全乡所有项目均按照法律程序取得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对一些重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严格执行听证会制度;二是规范培训考核。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闭卷考试和实务操作考核,90分以上方能上岗操作;三是规范协议签订。为保证执行政策不走样,在协议签订中,严格对照政策和补偿标准,按照每一份协议通过“三关”(即:组员关、组长关、拆迁人关),“四人”签字的工作流程,以杜绝“人情协议”,避免徇私舞弊现象发生;四是规范审查复核。全乡每个拆迁现场都设立审核组,由专

人对每一份协议档案进行严格审核。审核人员签字后协议方可通过。切实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讲到底’’。

服务群众求“真”。拆迁工作中法、理、情三者交织,既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也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针对被拆迁户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谈的现象,除了耐心去做思想工作外,对心存疑虑的群众,用惠民拆迁的实例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拆迁工作组、街道、社区在拆迁过程中努力为被拆迁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如:从政府网、电视台、拆迁集中地收集房源,千方百计提供待售待租房源信息,方便被拆迁户选购选租;针对孤老、残疾、和重病患者,工作人员主动帮助联系周转房、代办拆迁安臵手续等;对少数拆迁病患者,项目指挥部领导带着花篮前往探望,送去慰问和关怀;主动协调教育部门为孩子办理上学或转学手续;主动与开发企业联系,提供就业岗位。正是这一件件细微小事,实现了被拆迂户从“对抗”到“对话”、从“誓不拆迂”到支持拆迁的完美转变。

(三)坚持公开、阳光拆迁,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 针对长期以来群众在拆迁中存在的“早签吃亏、晚签得利”的惯性思维,我们全面推行“十公开监督”的新模式,坚持一个标准,一视同仁,确保拆迁工作公开、透明。

公开算账。为保证被拆迁户最大限度地从拆迁中得益,我们要求拆迁工作组入户洽谈时将政策“用到边”,补偿一次性算到位,不与被拆迁户“挤牙膏”。在签订协议前,为被拆迁户算好异地安臵、就地回迁、货币补偿“三本帐“”,并交到被拆迁户手中。工作人员

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提出参考意见,帮助选择最优、最佳的安臵补偿方案。

公开标准。我们将拆迁政策、评估价格、拆迁动态、奖励期限及举报电话等印成《宣传手册》或《公开信》,发放到每一户居民手中,并在指挥部和被拆迁户居住地等场所进行公示。同时公开承诺:如有超越政策法规进行补偿安臵的,一经查实,将依法追回查实金额,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对举报人予以重奖。

公开监督。从行政许可听证会、评估机构选择至拆迁补偿安臵、协议的签订、审核,我们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全程参与、跟踪监督外,还专门聘请具有一定政策水平、责任心强和群众信任度高的被拆迁户代表与拆迁工作监督,并赋予这些代表列席有关拆迁工作会议、随时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参加入户洽谈等三项权利,全面彻底的公开监督,有效维护了拆迁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既保障了群众利益,也保护了干部,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惠民拆迁,构建和谐拆迁环境。 乡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又好又快、又稳推进拆迁工作的基石,主动倾听、积极回应群众利益诉求,做到顺民意、贴民心、解民忧,让群众从拆迁中得到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的实惠。

优化安臵方案。在制定安臵方案时,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深入仔细地了解广大被拆迁户的安臵意愿,调细、

调优补偿安臵方案,力求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合理诉求,让群众在拆迁中实现资产增值。一般都为被拆迁群众提供了原地、就近、异地等实物安臵和货币补偿等多种安臵补偿方式,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要。

提高奖励标准。对浙商大厦项目拆迁,首次大幅度提高奖金期内签约奖励标准,规定凡在奖金期内(或奖金期前)签订补偿安臵协议并在7日内交付旧房的被拆迁人,除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奖励外,另给予房屋评估单价10%的签约搬迁奖;对放弃实物安臵选择货币补偿的被拆迁人,再给予房屋评估单价20%的奖励,确保选择货币补偿的拆迁户在市内房地产市场上任一楼盘能买得到等面积的同类房屋。此举极大地激发了被拆迁群众支持拆迁的热情。

加大帮扶力度。为符合条件的被拆迁户主动帮助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将困难家庭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有大病、重病家庭,乡领导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慰问,并实行结对帮扶,提供大病救助;为困难户实行免费搬家或补贴搬家。项目指挥部还组织所有工作人员以及属地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向困难拆迁户献爱心的捐款活动,并筹集资金,全部用于该项目困难群众的帮扶,切实帮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五)坚持创新举措,凝聚力量,促进拆迁又好又快推进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项目一线,调研指导拆迁工作;乡纪委成立专题督查组,先后多次督查项目进度以及执行政策情况;乡党委政府、县拆迁办、

拆迁所属地社区等相关单位各司其职、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了县、乡、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为又好又快推进拆迁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放思想,创新举措。针对拆迁中很多机关干部观望多、签约少,我们解放思想,将涉及拆迁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抽调到拆迁指挥部,分别编入不同拆迁工作组参加拆迁,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拆迁工作的艰辛,更能理解支持拆迁工作,同时了解了拆迁政策的公开、公正、公平,打消了心里的“个人想法”。

完善机制,砺炼团队。制订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环环相扣、步步衔接,使拆迁工作实行流水作业,有效防止了重大差错的出现;建立会办制度,凡重大事项需指挥部集体研究,并形成会办纪要方可实施,严格限制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建立拆迁竞赛机制,指挥部每天把各组工作实绩用柱状图公布上墙,对贡献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及时调整,对成绩突出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砺炼出了争先、协作、诚信、奉献的团队精神。

经验材料汇报范文第2篇

作为一名区基层工会主席,我时刻想到的就是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细心的去捕捉职工的心声,用真情回报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在最基层的地方,没人听你说“官话”,必须一件一件地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好好打造工会工作的品牌,把工会真正建设成职工最温暖的家。

我和我的同事们坚持深入基层职工家里,倾听职工的呼声和要求,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共走访慰问了困难职工110户,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捐款20余万元。在我们工会,凡是有职工生病住院,我们工会干部都会去探望;凡是离退休工会干部过生日,我们都会去参加;凡是基层有患重大疾病的特困职工,我们都会尽所能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捐款献爱心。

去年,基层工会某职工因患重病需进行手术,但手术费用高达10余万元,可家中积蓄加上亲朋好友借来的钱远远不足手术费用,病者亲人愁得火急火燎。当我们得知情况后,启动应急帮扶机制,特批帮扶资金元,同时,组织发动区城建局及基层单位干部和职工进行捐款,两天时间,筹集资金2万余元,在最短的时间帮助该职工凑齐了手术费,使他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事后,该职工及家人逢人便说:“没有工会组织的关怀,我们全家就度不过那个坎儿。”我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着职工的心,我们工会因此被广大职工视为“职工之家”,我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职工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只要我们带着责任,用一颗感恩的心、奉献的心为职工服务,把服务职工、帮扶职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得到职工的信赖和支持。

我也深深感到,民心是杆秤,他可以称出一名工会干部在基层职工群众心目中的份量。

二、职工的代言人

“从事工会工作,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真抓实干的精神,要真正把职工群众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心’上做文章”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那么如何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持正常和谐的劳资关系,这也是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的课题。

去年,是我区建筑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我担任区建筑企业工会联合会工会主席的第一年。我上任后不久,便接到了在建筑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工作任务。当我初听到建筑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这个词汇时,满脑子全都是问号。因为建筑企业多半是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个个都是大老板,资产都在数千万甚至数亿元。平时接触都很难,别说代表建筑工人同他们协商工资了。于是我带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找到区总工会的领导,将困难说了一大通,表明此项工作难度之大无法胜任。区总工会领导耐心地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义和重点以及措施方法等与我进行了详实的交流。我又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有关政策。深感作为一名建筑工会联合会主席的责任重大。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更不能懈怠。

4月,区建筑工会联合会召开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议,同时给建筑企业下发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并要求各企业工会主席必须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宣传动员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针对建筑企业的特点,我决定从两方面工作入手,第一以上带下,以建筑企业工会联合会带动各建筑企业工会,由建筑企业工会带动全体职工;第二以点带面,以部分建筑企业协商成功模式带动其他建筑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我多次组织各建筑工会主席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业务培训,同时向建筑企业职工发放宣传资料。为了尽快使工作初见成效,我主动与18家建筑企业老总联系,结果仅两家企业老总有诚意的接待了我,我便以这两家企业为突破点,从而带动其他企业顺利开展协商工作。我们成功的与两家企业签定工资协商协议后,又转向更加艰巨的战场。由于这两家企业给我足够的经验力量,也坚定了我完成此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一年来,我本着对局党委、对上级工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民主管理,按时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及公积金等。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重大疾病互助活动,积极推行厂务公开,企业安全生产等工作。

我自担任工会主席以来,对工会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把自己的爱心、真心献给了我热爱的工会事业,以创先争优的干劲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责任铸就和凝聚着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用实际行动甘当职工的“娘家人和贴心人”。

经验材料汇报范文第3篇

基于此,X市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基层组织“红色细胞工程”,抓基本、补短板、强功能,使每个支部既能“安营扎寨”,又能“攻城拔寨”。一方面,聚力“强规范”,大力推进基层支部达标建设和星级创争活动,全面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聚力“强作用”,探索建立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一突出四联动”机制,最大化释放组织正能量。

锻造生力军,为乡村振兴汇聚“先锋动能”。一名党员一盏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为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最基础、最坚实的力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如何,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地见效。X市着眼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构建全链条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突出“培强与推优”,创办“乡村振兴学堂”,为村干部定期“充电赋能”,提升干事能力、发展智慧与政治境界。开办融媒体直播专题访谈栏目,通过发掘和讴歌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的先锋人物,凝聚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正能量。突出“引源与疏流”,实施村干部“X”雁阵培育计划,拓宽“头雁”“强雁”“雏雁”来源,分层建库、系统培育、动态管理,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突出严管与厚爱,制定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建立村干部“双向激励”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做实“+”文章,为乡村振兴厚植“惠民动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归根到底,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方针,X市积极运用“党建+”模式,在推进脱贫攻坚、兴办民生实事、加强基层治理等方面靶向发力,推动“党建”与“惠民”相融共进,实现“X+X>X”效果。

聚焦“党建+精准扶贫”,组建“决胜小康”群众工作团,分赴各乡镇街道,帮助后进薄弱村理思路、引项目、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改善落后面貌,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聚焦“党建+基层治理”,深化推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村级事务清单管理”“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等“书记领题”项目,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经验材料汇报范文第4篇

一年来我校关工委在市教育局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学校党总支部和行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和市教育局关工委的文件精神,多方联手共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绩和明显的社会效益,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 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抓学校领导班子思想认识的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老同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的优势是独特的,他们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们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校关工委是在市教育局关工委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作中,是我们得力的参谋和助手。多年来,我校党总支对关工委“高看一眼,大力扶持”的传统,都一届一届地传承下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8号和16号文件以后,我们领导班子又反复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彻底扫除了关工委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等一些模糊认识的影响,更加端正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是,抓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建设。近年来,我校党总支一直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全局整体工作的规划之中,高度重视关工委的组织建设工作。学校建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主任由党总支书记王子男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富荣泉和老干部自管委员会主任封田担任,委员由党办主任、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和离退休老干部组成。关工委下设办公室和离退休专家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协调,专家组由八大员志愿者组成,主要承担“青蓝工

1 程”、德育宣传和家长学校工作。今年八月学校党总支书记发生了变化,中层干部重新竟聘,关工委也及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一年来,我校关工委在党总支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各类文件,制定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完善了各项制度,确保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抓办公经费和条件的保障。随着关工委工作的逐步深入,经费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班子有这样一个统一的认识,就是:关工委是在帮助我们工作,经费再难也不能让老同志为难。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按需拨付经费,并使其逐年增长,经费金额由开始的每年几百元到几千元,重要活动经费另行实报实销。在改善办公条件方面,我们也全力予以支持。

四是,抓学习型关工委的构建。我们把构建学习型关工委作为关工委组织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以学习带动创新、促进发展。我们首先是要求关工委的干部带头学习。根据形势和工作的需要,我们经常组织关工委的班子成员在一起集中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研讨工作措施。在学习中,我们注意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党的十七大会议刚刚闭幕,我们就立即组织关工委全体干部学习,在第一时间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其次,我们还非常重视搞好日常学习,建立了日常学习的制度。

二、实施“青蓝工程”,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素质

“青蓝工程”是辽宁省教育厅关工委创新发起的一项旨在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的品牌工程。我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号召,把“青蓝工程”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结合起来。为了深入持久地开展这项工程,我们在发展、丰富老典型的同时,又积极培养和树立了一批新典型。我校早就有“拜师结对”的传统,几年来,在关工委与学校教研处的共同努力下,共结对子60多个。在结对子的青年教师中,有近5人现在被提拔为中层干部,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50余人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

学校实施的“青蓝工程”的主要做法是,(1)为新分配的应届毕业生聘请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位指导老师,并签订师徒结对合同。(2)

2 通过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基本功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3)党总支积极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向组织靠拢,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党群联系人,当青年教师政治上和业务上的成长帮手。(4)今年九月,我校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骨干教师观摩课大赛”,许多退休教师认真听了我校青年优秀教师的课,并与他们交换了意见。关工委的同志们都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青年教师一起研究教材、教法,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业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奉献自己的爱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他们的关怀和培养下,我校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方面,关工委组织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工作中,我们重点对青少年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

1、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关工委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例如,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活动、新生军训活动、各班的实践周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每周的升旗仪式活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业余党校开班活动、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活动、田径运动大会、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演讲、征文、书法、绘画比赛活动等,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刻苦学习,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发挥《襄平书院》报的载体作用。我校的《襄平书院》报现已出版32期,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是二高中宣传展现学校形象的窗口,是师生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阵地。离休老教师孟昭民多次为校报撰稿,与学生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的进步;退休教师戴文艳为校报撰写的《新加坡印象》,连载5版刊登,使我校师生受到了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

3、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学校关工委聘请文圣分局的领导为我校法制副校长,襄平派出所警官为校外法制辅导员,每学期请他们向学生进行法制宣传,还聘请了文圣消防局和文圣交警支队的领导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知识辅导。

4、德育基地教育。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面对信息和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学校德育教育已显得有些乏力。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关工委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联系,在校外开辟了30多个德育教育基地。以烈士陵园、市博物馆为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三十九军炮旅、武警支队为基地,进行国防、军事作风教育;以剧院、影城为基地,通过观看影视剧,进行爱国、爱人民、遵守公共道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教育;以工厂、农场、社区、街道为基地,进行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热爱家乡教育。以王尔烈故居、曹雪芹纪念馆为基地,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这些基地的开辟和教育,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

5、建立家长学校。我校关工委大力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指导工作。一是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开展各种新颖活泼、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教子知识和方法。二是努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不断更新家庭教育内容,努力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三是大力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共享的优势,结合社区建设,规划建立功能较强、辐射较广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各种活动载体。四是加强家庭教育骨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知名专家、学者、骨干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队伍和一支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四、以红十字会工作为依托,发展关工委工作的校本特色 我校于2004年1月6日正式成立了学校红十字会,走在辽阳市

4 学校红十字会的前列,其中会长就是关工委副主任,副会长都是关工委委员,红十字会工作和关工委工作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利用多种载体,进行人道教育

(1)专家讲座。我校三次邀请辽阳市红十字医院副院长温敏强作了救助内容的专家讲座,学生掌握了心肺复苏、创伤分期处理、应急、自救、互救、伤员分类、现场搬运等知识,受教育面为3000人次。

(2)现场模拟培训。为了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真本领,我校两次邀请辽阳市红十字医院副院长温敏强指导学生现场模拟演示,利用模拟人生动形象地进行灾害救护、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现场搬运等实际操练,掌握现场救护的实际技能。

(3)知识竞赛。校红十字会定期组织开展红十字知识竞赛,并评出

一、

二、三等奖,使红十字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红十字会的认识,提高掌握红十字知识的理论水平。

(4)红十字日纪念活动。每年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学校红十字会以此为契机,采取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书法、绘画、征文、参观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2、实施博爱工程,弘扬奉献精神

(1)建立助学基金会。2000年,学校成立了助学基金会,至今已投入了近5万元的资金,提出了不让一个学生失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口号,贫困生、特困生和弱势群体在二高中得到了关爱,让他们体验到了师生的真挚情怀,也为二高中的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保证贫困生上好学,读好书,学校制定了减免特困生学杂费及教材费的措施,2003—2004学,减免学杂费200余人,金额32600余元。学校还为贫困生交纳保险费50多人次、校服费80多人次、影剧费200多人次。学校红十字会十分关心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利用各种时机给予最大限度帮助,利用家访、谈心、咨询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精神压力。通过捐款捐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把博爱与温暖送给他们。校红十字会的工作热情得到了市红十字会的赞赏与肯定,

5 主动为我校贫困生捐赠了100套优质运动服,总价值为26000元。2006年10月我校红十字会举行向特困生捐助仪式,捐助特困生32人,捐助人民币3200元。

(2)互帮互助活动。三年10班团支部为本班学生韩雪治病捐资3000元;一年9班班主任喻兰带领全班同学捐款561元为贫困生富瑶治鼻窦炎,还先后为李鑫、洪强捐款治病;赵忻老师主动拿出自己的200元钱为特困生马华购书购学习材料;二年2班同学在老师的带动下为贫困生贾旭购买自行车,使学生安心在班级就读。2008年4月,校红十字会发动全体会员为身患绝症的邹健同学捐款10万余元;5月,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3万余元。

(3)社区送温暖活动。我校周边有两大社区,即永乐社区、东三义社区,各社区都有很多特困户、残疾户及军烈属。我校与各社区密切联系,建立了两个德育基地、36个扶贫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为五保户清扫环境,为老年人灌气,为贫困家庭送米、送面、送油,价值达500余元。为居民送去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为社区清除多年垃圾等,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送到千家万户。

(4)扶贫助学活动。我校先后多次到高力村小学、前营小学、吉洞中学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校红十字会为高力村小学送去办公用品,为前营小学所有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品,为吉洞中学捐资捐物三万余元。吉洞中学的王楠同学父母是残疾人,经济没有来源,生活十分困难,部分师生捐资捐物几千元。校红十字会还组织校文艺队下乡演出,把博爱和欢乐带给大山里的孩子,也把红十字精神带给深山里的人们。

3、红十字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2004年8月18日,省政协、市政协及省、市红十字会领导亲临我校视察,指导红十字会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今后的希望。2004年12月我校被评为辽宁省红十字示范校。2006年7月我校选拔出20名红十字青少年,参加了辽宁省红十字会组织的主题为“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中日青少年野外拓展夏令营。我校的红十字应急救

6 护队由高二学生会员12人组成,2006年11月赴沈阳参加了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演练表演。2007年我校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辽宁省仅有4所,我校是全省中学中唯一的一所。

经验材料汇报范文第5篇

——中心校关工委工作介绍

*中心学校座落在古有“浍南雄镇”之称的*镇。中心校所辖1所初中、10所小学,共有教职工共472人,在校学生近万名,留守儿童近千名。校本部占地面积70亩,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00余名,留守学生470名。

*中心校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质量为根本,科研为先导,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工办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成就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办学思想,以提高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方向,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常规管理,依法治校,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倡导爱岗敬业乐业的精神;加强教职工的现代教学理论学习,提升科研意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办安徽省一流的农村初中。

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中心校党支部直接领导下,在工会、团委及各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中心校关工委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在发挥“五老”人员的优势和作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

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度 确保关爱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中心校关工委成立以支部书记为主任,两位退休老同志为副主任,五位离退休同志、四位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同时还建立了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保障制度。各项工作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主任具体抓”的联动责任制,制订计划,责任到人,加强领导,大力宣传,镇、校形成教育合力,真正使学校成了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主阵地。

为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中心校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精神,培训骨干班主任,组织优秀班主任外出学习,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打造学生精神家园

1、在思想上导航

*中心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每年清明节赴双堆烈士陵园扫墓,体验和平年代的自由祥和,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用好网络资源,收看新闻,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观看“感动中国”,净化学生心灵,提升道德品质;请“五老”人员来校做回忆录,讲抗战英雄故事,引导学生吃水不忘挖井人,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中心校还充分利用广播、主题班会、重大节日等来开展活动,为父母老人洗一次脚、做一次饭、写一封信、送一句祝福,抒发感激之情,发扬祖国传统孝文化,让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历练,历练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2、在行为上护航

(1)促习惯养成 为学生未来奠基

好习惯成就大人生。*中心校每学期开学时用一周的时间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自编教材《揣着梦想上路——新生入学读本》,内容包括队形队列、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生活常规、食堂、宿舍管理制度、校史、校友风采等。在队形队列展示中,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通过集训,教学生会生活、会休息、会健体、会学习。

(2)重视生命教育 体现人文关怀

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动态成长的过程,安全责任大于天。必须时时讲,天天抓。在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第一位的。教育孩子要有生命责任心,知道自己的生命并不只属于自己,也属于生他养他的父母,属于祖国、社会、人民。引导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珍爱生命。为此,*中心校每学期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邀请派出所干警,开展了多场法制教育报告会和安全知识课,印发防雷、防震小常识,体育课安全防范知识,疾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并多次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学生生存技能。

(3)以活动为载体 发掘学生潜能

*中心校除开足开齐课标课程外,还成立了各科课外兴趣小组。通过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书画比赛、手工制作、广播操比赛、英语朗读比赛等,发展特长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08年淮北市首届中学生合唱节上,*中心校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09年县中学生运动会上,*中心校获得团体第一名的佳绩;学生的书画也多次获得省级奖;在县教育局、县妇联、县团委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中,*中心校分获

一、

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计十人次,占奖励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三、关爱留守生,共享蓝天,快乐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教育越来越重要,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普遍的问题是: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针对留守儿童的“五大问题”,*中心校对留守儿童开展了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等服务,使留守儿童能在家或在校安心生活和学习,父母在外能安心务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现在拥有心语室、阅览室、电脑室等留守儿童活动室50余间教室,电话、电视、电脑视频各一台,图书7万余册,各类期刊、报纸达21种,各类资料柜13个,还有象棋等文体器材若干,基本满足我校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要。

为把留守儿童之家真正建成留守学生温暖的家,让他们健康成长,*中心校主要做好以下七件事: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为形成学校、家长、社区的关爱网络做好铺垫工作。二是与家长保持联系。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时时惦记着家长的孩子,学校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三是实施代理家长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营造亲情文化。代理家长由教师承担,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疏导。四是定期进行心理疏导活动。学校开设心语室,辅导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心理交流,谈心,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同时开设知心信箱,便于留守儿童倾诉,化解不良的心理情绪。五是开通亲情话吧,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电话交流,同时通过视频缩短了与亲人的距离。六是开展留守学生工作研讨活动。学校每年或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研讨活动,分析经验和得失,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提高教育管理 3

留守儿童的水平和质量。七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利用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做到统一思想认识,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四、加强自身建设 提供组织保障

为确保关工工作正常开展。在校房子紧缺的情况下,*中心学校专门挤出两间教室作为关工委办公室,并订了相关报刊,为老同志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关注五老人员健康,每年组织五老人员进行体检;开展重阳节祝寿活动、春节慰问活动;引导五老人员学会“储蓄”快乐——晚年逢盛世知足常乐、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公益活动助人添乐、琴棋书画自取其乐,充实和丰富五老的精神生活。

多年来,*中心校倾力加强全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出现了大批优秀学生,其中,拾金不昧的好少年陈鹏,面对8000元的诱惑,毅然决然交给失主;留守儿童杨凡同学不仅学习优秀、在家还懂得照顾卧病在床的爷爷、帮奶奶洗衣做饭,09年他代表濉溪县出席了省少代会;王围围同学在08中考中以742分取得全县第二的优异成绩。中考成绩连年登上新台阶,其中2011年中考升入省、市重点高中达98.3%,连续17年居市、县同类学校首位,深得各级领导和地方百姓的赞誉。学校先后被授予市教育系统“综合治理及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市 “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双合格家长学校”、市“养成教育优秀学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单位”、 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县“儿童工作”先进集体。自2004年已连续五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9月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现代教育报》、《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淮北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中心学校的先进事迹。

上一篇:医学会议汇报下一篇:5s管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