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

2024-02-03

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东莞地域文化与纪念品设计剖析

东莞作为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活跃城市, 同样历史悠久,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页。除此之外东莞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比如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西城楼、金鳌洲塔和榴花塔、黄旗古庙、旗峰胜迹等。而城市名片建筑玉兰大剧院、西城楼都是典型的东莞城市文化代表。那么怎样去表现东莞的人文美好, 让来过东莞的游客感受到的不再是嘈杂纷乱的负面形象, 而是充满活力阳光的城市形象, 这是艺术设计者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前期市场调研和大量数据统计总结, 构想出调动东莞民俗特色建筑文化符号, 进行意识化抽象简化, 构建出具有形、能兼备的东莞特色旅游纪念品。

二、东莞纪念品设计构想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指出: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是构成符号的三种要素[1]。作为物态的旅游纪念品, 最重要的特性便是使人与旅游景区产生某种互动的情感关联, 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每一个要素, 都应具有一定的指涉意义,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纪念品与旅游者、旅游景区建立起联系。在现如今的旅游纪念品消费中, 情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 情感互动已经渗透到获取、使用和分享纪念品的整个过程。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融入情感元素, 是提高产品的纪念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迫切要求[2]。东莞纪念品设计还应注重旅游纪念品的纪念性, 注重旅游纪念品地域性特, 注重艺术性, 注重旅游纪念品象征性特征[3]。经过反复调研与构思, 本设计构想从仿生角度为基础, 以东莞地方民俗建筑为原型, 依托现代文创产品的形式展现东莞城市特色, 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完善城市品牌形象。

三、纪念品设计的方案形成与成品展现

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分析决定把纪念品的消费群体定义为20~40岁的人群, 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已经逐渐成为了旅游的新力军, 他们喜爱新鲜事物, 对有现代文创产品的有浓厚的兴趣, 为了满足目标人群的喜好, 本设计以现代文创纪念品的创新形式呈现, 提升产品的实用性能, 达到了形、能的高度结合。

本设计在外形构造上旨在把东莞代表性的建筑景观或和特色人文, 以图形形象的方式通过提炼概括的方式表达出来, 使产品具有形的简约和内容的蕴意。图1-7为设计的效果图:一套具有东莞地域建筑特色的的旅游文创纪念品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东莞名山景观黄旗山的特色传统标志性建筑作为题材, 以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 运用象征提炼的艺术手法使整个设计具有艺术美感, 使文具笔的设计兼具有地域特色也具有实用价值。图2书立的设计以东莞最悠久的古建筑, 东莞城市文明起源的象征的地标建筑--西城楼为题材, 运用艺术加工手段进行图形再造。图3所示的尺子设计, 运用抽象构成手段, 运用点线面的综合运用把东莞城市缩影简洁明了的展示出来。在制作技术上, 为了节约产品的成本,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本设计采用3D打印的方式来制作, 适应于现代化批量生产、精工细作和大众消费的局面。

四、结语

东莞纪念品设计只有立足本土地域文化特色设计研发的才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才能具有纪念价值, 作为设计师应该在理解东莞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将东莞地方文化与现代文创设计相结合, 打造东莞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同时, 也提高设计的生命力, 为弘扬东莞的传统文化、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完善城市品牌形象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文章对东莞地域文化与纪念品设计的联系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以东莞地方民俗建筑为原型, 依托现代文创产品的形式展现东莞城市特色”的东莞纪念品设计构想, 并初步形成纪念品设计的方案以及部分成品展现。将东莞地方文化与现代创意艺术设计相结合, 打造东莞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关键词:纪念品设计,东莞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琳, 尹欢.注入山西符号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包装工程, [J].2015 (8) :76-78.

[2] 黄晴, 宗明明.情感互动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 [J].2014 (11) :9-10.

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旅游纪念品包装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联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旅游成了很多家庭休闲娱乐度假的首要选择。每逢节假日, 各大景区络绎不绝的人群, 已经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到了旅游景点旅游, 免不了的要购买一些旅游纪念品。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 购就包含着购买旅游纪念品。那么, 什么样的旅游纪念品较受游客青睐呢?自然是那些物美价廉、包装精美的产品。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就涉及到视觉传达设计这一要素。

所谓视觉传达设计, 一般来说是指根据特定的设计目的, 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 利用文字、标识、图形、色彩等要素进行设计创作, 形成可视化信息并传达给受众的过程。简而言之, 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借助于视觉媒介表现传达给观众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最早起源于平面设计, 但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的角角落落, 一些多媒体手段的广泛应用, 不断更新着人们心目中对于艺术设计的理解与认识, 拓宽着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将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到旅游纪念品的包装中, 是为了增强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效果, 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档次。因为旅游纪念品对于游客来说, 不仅仅是一段旅程的美好回忆, 更是馈赠亲朋好友、分享旅途喜悦的一种载体。而对于当地政府来说, 旅游纪念品不仅是刺激游客消费, 增加旅游收入, 更重要地是通过旅游纪念品来推介当地, 提高知名度。特别是在当前旅游纪念品包装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下, 要使自己的品牌脱颖而出、令人印象深刻, 就要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不断寻求创新, 深挖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充分利用文字、图像、色彩等元素, 提升设计效果, 给游客一个“非买不可”的理由。

二、旅游纪念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构成要素

1) 文字。在旅游纪念品包装中, 文字的作用主要用来阐述旅游纪念品的特征、用途, 以及生产厂家、注意事项等, 有的还对刻印在旅游纪念品中的景区、景点进行描绘。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 绝不是为了欣赏其中的文字, 因此旅游纪念品中的文字必须要简练, 表述清楚、言简意赅, 使消费者对产品的用途与特性能够一目了然。对于景区、景点的描述, 也尽量用几句话甚至几个词来体现。当然, 文字内容可以简练, 但字体设计需要精致, 有特色, 最好能够体现出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 一眼就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2) 图像。在旅游纪念品包装中, 图像往往是最吸引人的。一些优美的、独具当地特色的图像, 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可以引起游客的购买欲。因此, 很多景区选择与摄影师合作, 把能够展示本景点最优美的图像刻印在包装盒上, 刺激游客购买。而游客往往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有不少专门冲着包装盒的图像购买纪念品。比如厦门的鼓浪屿、海浪等, 包括一些建筑风格, 在厦门很多旅游纪念品中都能见到, 来厦门游玩的游客多数都会买一些这样的特色纪念品。

3) 色彩。色彩在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中, 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色彩与文字、色彩与图像之间的搭配是否和谐, 关系到旅游纪念品的整体美感和档次。一些具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旅游纪念品, 往往第一时间打动游客, 也能迅速勾起游客的美好记忆。所以, 很多设计师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时, 对于色彩的使用都有独到而细腻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的地域由于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的差别对色彩偏好会有所差异, 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游客群体对于色彩的喜好也不尽相同。

三、提升旅游纪念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要树立精品意识。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一件精致的旅游纪念品可以让游客珍藏许久, 对城市形象也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很多地方虽然拥有足够优秀的旅游资源, 但在旅游纪念品上显得用心不够。商家要树立精品意识, 聘请专业设计师, 在包装设计上, 综合运用各种视觉元素开展设计, 提升旅游纪念品的美感和档次。当地政府也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对于不符合有关标准、粗制滥造, 甚至抹黑当地形象的旅游纪念品予以彻底清除。

二要体现地方特色。或许你也有这样的体会, 费尽辛苦从景点带回来的特产, 发现家里的超市销售着同一款。大理买到的玉器, 在昆明、丽江都能买到一模一样的。这种旅游纪念品同质化的现象, 成为了很多景区的通病。要避免这种现象, 就应该突出特色, 彰显独一无二的个性。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将一些好的创意、新的技术手段运用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 增强视觉冲击力, 让游客一看就是这个地方的特色。对于特定的旅游纪念品, 也可以实现景区化销售, 只能在该景区内买得到, 不在其他线上线下销售, 保持旅游纪念品的稀缺性。

三要突出文化内涵。很多地方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些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如蜡染、剪纸、丝绸、泥人等。在进行旅游纪念品视觉传达设计时, 应因地制宜, 将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与传统图形相结合, 设计出更具有文化内涵、更具有地域特色的新的图形, 运用到旅游纪念品包装上, 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增加游客购买欲望。

四、结束语

旅游纪念品不仅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美好回忆, 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要提升旅游纪念品的层次, 就必须重视视觉传达设计, 充分利用文字、图像、色彩等元素, 深挖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提升包装效果。

摘要:本文主要从分析旅游纪念品包装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联系, 列举旅游纪念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构成要素, 以及如何提升旅游纪念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包装,视觉设计,视觉元素

参考文献

[1] 蒋媛.西安地域性视觉符号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 2017, 38 (04) :234-238.

[2] 白蕊.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设计要素及应用[J].美术大观, 2016, (08) :132-133.

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概述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对经济文化以及旅游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纪念性的需要而购买的富有当地特色文化的实用品及工艺品。具有纪念性、装饰性和地域性的表现特征,兼具文化功能以及旅游功能,也能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旅游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纪念品对于人们的旅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为了加强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与联系,对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人们参与旅游活动提供有效的纪念品,对旅游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西安特色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开发思路

旅游纪念品包装———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商品的一切外部产品,包括盛放旅游纪念品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可视化形态,也包括无形的地域性文化内涵,以及为实现包装功能而恰当运用一些技术方法的行为活动。包装设计中的符号主要包括文字、图形、色彩与材料,这些符号元素都带有强烈的艺术气息,不同的符号能表达出不同的含义。目前市场上具有各种形式的旅游纪念品,包装外观、功能及形式参差不齐。纵观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缺乏创意、雷同,不能体现地方文化及地域特色。新颖别致的包装会给游客留下极深的印象,从而增加旅游生活的愉快感受。因此,能够满足人们多种形式纪念需求的本土旅游文化纪念品,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融合西安地域文化特色。

三、本土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提炼

西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化符号。在西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可以对此充分运用,要求能够充分代表西安的地域文化特色,优化西安的旅游纪念品设计。采用最能够代表西安地区的意象元素进行包装设计,例如提炼西安地区特色的文化符号,包括小雁塔、大雁塔、钟鼓楼、兵马俑等,以及西安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风情、名人典故、历史遗迹等,将其充分融合到西安具有特色的纪念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之中。

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充分体现西安文化内涵,方言的选用则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陕西方言,简洁、生动且具有很高的传唱性,在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可以提炼融合这些方言元素,将方言进行字体设计,应用在旅游品包装设计中,既可作为文字符号,也可以作为图形设计,以图形设计或者文字符号的形式表现,充分体现出鲜明的西安本土文化特色。

在西安旅游,人们购买的主要的旅游纪念品是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这些民间工艺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民间的智慧,是西安地区重要的旅游纪念品表现形式之一。大量的民间工艺品也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与对未来的向往,在包装设计上应当充分体现西安乃至陕西浓厚的文化特色。深度提炼例如剪纸、泥塑、皮影、户县农民画等民间工艺美术的视觉元素,对形象与元素进行有效打散与重构,运用色彩和图形,简繁对比,可以充分体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气息。

兵马俑———陕西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是西安地区文化元素的集中体现,兵马俑充分代表了中国古代的秦文化,即陕西文化。具有高大的形象,能够带给人们以震撼的影响力,在中国以及世界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西安本土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体现特色地域文化首选的设计元素是兵马俑元素。例如可在包装设计上将兵马俑形象融合现代流行元素,进行呆萌化、卡通化设计,将兵马俑进行视觉元素符号的现代艺术处理,同时人物之间对话则采用西安方言的形式,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传递历史,带给人们以较强的亲和力。

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研究是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体现之一。西安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城市,西安本土旅游纪念品不再只是旅游过程中有纪念性的物品,更承载游客了对旅行生活的享受和回忆。在现代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要运用代表西安特色地域文化、民俗、风土人情的图形元素以及由此衍生的视觉符号,表达西安人的意趣、情感和思想,进而体现出气质、精神和理念。

摘要:本文以西安特色地域文化为例,选择对西安特色方言元素、西安民间工艺形式元素、西安秦文化元素等进行符号文化提炼,在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深度挖掘西安地域特色文化及文化符号,充分体现西安历史文化底蕴与文化特色,以期为本土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准确定位及开发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探索途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西安特色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 韩宛兵.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设计研究———以西安大唐西市染织旅游纪念品为例[D].浙江理工大学,2011.

[2] 戴瑞.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景观风貌提升研究与实践———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J].居业,2017(4):62-63.

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高三语文

《纪念刘和珍君》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寥落、桀骜、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殒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的含义。

2.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3.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复习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复习难点

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复习步骤

第一课时

[复习时间] [复习过程]

一、读记《新学案》p12“积累应用部分”

二、分析文章总体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学生思考: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 明确:

三、

四、五节。

提问:第

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由

提问:第

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直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三、品析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几个句子,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 1.解读“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段文字。 (1)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出自《论睁了眼看》)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迭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出自《淡淡的血痕中》) (2)学生分析后明确:“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这种黑暗现实。因此,第一句话可理解为:真正的革命者是敢于正视这种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可理解为:真正的革命战士,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2.解读“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段话。 (1)

用心

爱心

专心

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1.1 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 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 历来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台儿庄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是世界第三座二战城市, 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1.2 设计范围

项目位于运河北堤以北, 华兴路以南, 康宁路以东, 兴中路以西。项目区一期所在地为月河公园, 已建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贺敬之文学馆、李宗仁史料馆, 设有台儿庄大战无名英雄墓地;二期为居民居住区, 京杭运河仅存的最后3 km古运河道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贯穿东西。项目区东侧为国家5A级景区台儿庄古城和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西侧为运河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侧为运河国家湿地公园, 北侧为台儿庄城区。

1.3 项目背景

1.3.1 历史背景

1938年初, 李宗仁将军指挥军队, 在滕县、临沂和台儿庄三角地带对来犯日军举行的大规模会战, 史称台儿庄战役。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大战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1.3.2 宏观背景

纪念公园是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台儿庄大战纪念公园除了具有纪念台儿庄大捷的意义外, 还为当地市民提供了举办年度纪念活动及日常休闲的空间, 对于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2 规划思路及定位

2.1 规划思路

纪念空间是具有纪念功能的场所, 是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与城市集体记忆的空间体现。纪念空间的落成, 是伟大精神和历史时刻的凝聚, 代表整个城市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底蕴。纪念空间注重的是空间的营造, 是场所精神的体现, 是一次情感的体验[1]。台儿庄大战纪念公园的规划建设从大局着眼, 和谐地融于台儿庄地区的整体规划之中。

2.2 规划定位

一段特殊的战争历史决定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公园, 而非只承担功能因素的游园[2]。台儿庄大战纪念公园既是一座缅怀历史的公园, 又是一处激励人心的公园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项目整体布局

3.1 主线串联

台儿庄被称为“水城”, 是著名的江北水乡, 又为古运河环抱, 选取“水”作为一条具象主线, 用水多变、可塑性极强的性格营造景观, 也为静止的景物增加动感。以情感变化起承公园主题段落的转变, 水为实体, 情为意念, 互相交织推动纪念公园的主线表达。

3.1.1 压抑 (困境)

无名英雄墓地是纪念阵亡将士的景点, 以3万名牺牲的革命烈士为切入点, 烘托台儿庄战役的艰难, 是来之不易的胜利。主题是以战争史示人, 采用色彩深重的石材、起伏跌落、跃动不安的水景渲染战事之惨烈, 情绪上给人厚重的压抑感, 触动游人内心深处的民族不屈精神。3万块方石纪念牺牲烈士, 塑造沉重氛围;水流穿梭、跌落表达战事的艰难与激烈。

3.1.2 高昂 (奋起)

端庄的轴线与内容丰富的大战纪念馆, 展现台儿庄战役最终胜利的高昂激越。用场景式的雕塑片段或铭文传记再现战役点点滴滴的故事, 从军民互助, 两党共持的细节, 反应台儿庄战役必胜的结果, 反应抗日战争必胜的结果。

大战纪念馆的展示功能从室内延伸至室外, 这里是激发民族情怀, 红色教育的理想基地。纪念馆的改造, 加入山的造型元素, 使纪念馆成为景观标志建筑, 将李宗仁纪念馆结合在一起;室内展览部分, 由内外空间的有机结合, 将轴线广场作为描画战役胜利的室外场景, 是对游人参观完大战纪念馆的情感延续;同时, 结合声光影柱式音乐喷泉, 通过音乐的引导、灯光的投射与水的激昂喷薄, 再次推动战役胜利的高昂情绪[3]。

3.1.3 平和 (缅怀、反思)

所有的反侵略战争都将胜利, 所有的人民都渴望和平。铭记战争是为了正对历史, 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纪念公园最终将游人情绪引导为平和安静, 正是有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成果, 才有今天安居乐业的和平环境。战争是过往的伤疤, 世界应为和平而团结。在此, 水是平静温和的表现, 平复游人的情绪。利用静谧的自然绿色景观, 来沉静游人的思绪, 以草地上纯净的圆形镜面水池, 让人思考和平。

3.2 结构布局

台儿庄纪念公园并非在一张白纸上进行设计, 如何将现有景物景点有序组织到公园结构中, 是赋予其新生的关键。景观结构有意识地加强了轴线游览和自由游览线路的穿插, 既有纪念园林的对称庄重, 又加入了起承转合的公园游线, 突出情感游览的律动, 由情绪起伏为主线串联的3个区块是重点游赏区域。

一心:即大战纪念馆, 是整个公园的核心, 它统领全局, 将纪念区和体验区很好的联系在一起, 起着转承空间的作用, 是整个公园的灵魂所在。

三区:第一是纪念区, 位于项目一期及游客服务中心东侧, 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基地。该区以纪念为主线, 将台儿庄战役的四个阶段进行景观展示, 分别是:困境、奋起、愐怀和反思, 为游人营造一个纪念、怀思的环境氛围。在纪念区采用折线型空间序列, 串联4个阶段和纪念广场, 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方向性, 能形成丰富的场景变换;第二是军事体验区, 位于项目二期, 在体验区采用综合型空间序列, 营造开放的空间体验, 在这一区域可设置部分以历史素材为题材的游客体验馆, 真人互动秀, 战争影视互动区。强调游客在区域内的体验和感受, 强调游人能更多的参与互动和观看互动;第三是生态观光区, 位于项目沿河的外围区域, 在生态休憩区采用曲线型空间序列, 营造出轻松、舒适、祥和的氛围, 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即考虑与古运河的联系, 又囊括了剧场等演艺场所。

四游线:全程主游线、纪念主题游线、军事体验游线和生态休闲游线

5 结语

本规划为公园改造的初期方案, 以台儿庄大战为背景开展主题, 定位为纪念性公园。本规划方案围绕纪念主题, 根据项目背景, 尽力用现代景观形式表达历史性极强的纪念性景观, 力求将无形的设计立意蕴涵到有形的园林中, 从而体现纪念性景观的独特韵味。

摘要:本规划为公园改造的初期方案, 以台儿庄大战为背景开展主题, 定位为纪念性公园。围绕纪念主题, 分析项目背景, 从规划思路及定位到规划方案成果的生成, 用现代景观形式表达历史性极强的纪念性景观, 探讨如何将无形的设计立意蕴涵到有形的园林中, 从而体现纪念性景观的独特韵味。

关键词:台儿庄大战,纪念公园,景观规划

参考文献

[1] 倪阳, 庞伟.纪念性公园的历史天空—昆明中美二战友谊公园概念设计[J].世界建筑, 2010 (1) .

[2] 刘录璋.纪念性符号语义表达在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2.

上一篇:工程策划论文下一篇:服饰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