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师职称论文范文

2023-03-27

钳工技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中职;钳工技术;专业能力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教学实施的依据,它引领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关系到课程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中职教育由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以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工学结合,让学校专业技能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环节相结合,实现专业课程与岗位标准对接,培养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合格劳动者。

本文以中职钳工技术课程为例,通过对专业课程标准分析,对企业进行专业岗位调研和课程研讨,根据职业岗位群需求的知识与技能,探究课程标准与岗位资格标准对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钳工技术》课程标准分析

中职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考虑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要求等方面的影响。

(一)装配钳工职业定义

操作机械设备或使用工装、工具,进行机械设备零件、组件或成品组合装配与调试的人员。

(二)装配钳工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包括机械识图、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加工、电工、安全文明生产、现场管理及质量管理知识。

(三)岗位能力要求

包括工艺准备、加工与装配、精度检验和设备维护四个方面的要求。以中级装配钳工为例:

1.工艺准备能力包含读图与绘图、编制加工、装配工艺。读图主要是读懂变速箱、主轴箱等一般复杂部件装配图,绘图主要是绘制简单零件图,编制加工、装配工艺主要是提出所需工装设计方案,确定装配工艺顺序。

2.加工与装配能力主要包括划线、孔加工、刮削与研磨、装配与调试能力等。其中以装配与调试能力为主,按照技术要求完成金属切削机床部件的装配,完成压缩机等简单机械的装配与调试。

3.精度检验能力包括孔加工及装配质量检验能力,要求会使用常用量具检验,熟悉通用机械装配检验项目,能进行故障判断。

4.设备维护能力主要是完成装配钳工常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会排除简单故障。

二、企业装配钳工岗位调研情况

通过深入企业一线与技术工人、车间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进行交流,详细了解该职业工种的技术规范、岗位需求和技术特点,得到装配钳工岗位需求及毕业生能力分别如下:

1.装配钳工是企业产品产出的支柱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出效率和质量。因产品装配的深度和技术含量不同,企业对技术工人需求比例也不一致。以流水线装配为主的企业,中、高级工需求较大,以整机装配为主的企业,对高级工、技师需求较大。

2.中职学校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在学校考取并持有技能证书的学生在企业仍然无法直接上岗,需经企业重新培训或师带徒方式的实践,才能逐渐适应岗位的要求。流水半流水装配作业的企业培训所需的时间要短些,从事整机装配的企业培训所需的时间要长得多。

3.中职学生的识图能力、工艺意识等较为薄弱,再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明显不足,发展后劲明显落后于高职院校毕业生,不足以应付企业工作岗位需要,必须再经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三、课程标准与岗位资格标准对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岗位资格标准对接

钳工技术课程是加工制造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教、学、做有机融合。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本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两部分:(1)钳工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训练。(2)装配基础技术训练,本课程主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为目的。对训练内容中涉及的基础知识,比如读图与绘图、编制加工、装配工艺等,在实训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方案解决。

(二)课程目标与岗位资格标准对接

通过企业岗位资格标准对装配钳工工作任务、工作组织形式、工作方法及工作要求的描述,确定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重点要求掌握必要的工艺理论知识,包括小组协作、装配零部件、精度检测与调整等基本理论。能力目标:重点训练岗位需求的基本加工及规范装配技能,包括查阅机械产品的装配图等工艺文件,根据装配工艺要求完成装配和间隙调整,检验该部件或机构的功能等核心技能。素质目標: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创新发展。

(三)教学实施与岗位资格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是以每个教学任务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典型零部件装配、钳工常用设备维护与保养、机床几何精度检测;零件划线、加工工艺方案制订、工艺准备、零件加工、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的工作过程为实践教学环节,即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并在符合工作环境要求的、理实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车间来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操作规范和国家标准的应用。采用“任务布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

通过钳工技术课程标准与岗位资格标准对接,将企业岗位标准运用于实际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不仅深化了机械行业、企业与中职学校的合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2]于明军.谈谈怎样提高中职学生的钳工操作技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7).

钳工技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钳工实习操作是中职学生机械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钳工的一些操作技能。众所周知,目前技校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而钳工操作由于涉及面广、项目多而繁琐,中间的规范化操作要求又比较高,因此各学校对于这门课程的安全教育格外重视。与此同时,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技术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工艺流程,更要具有牢固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在钳工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笔者一直从事钳工实习教育,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遵章守纪,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一般学生也较注意自身的安全。但有些学生在实习中的安全意识却明显降低,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进入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是空白,社会和家长对此也关心不多;二是学生自身也未意识到实习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因此,每届新生第一天实习时,我们都会对其开展安全讲座教育。讲座的内容从其自身专业中的一些问题讲起,从以前学生在实习中发生问题的事例、工厂中的一些案例并配以安全生产的一些视频,对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安全事故都是由之前的不注意、不小心、不遵章守纪累积而成的。同时结合实习场地的一些场所、设施的特殊性,从图片、案例、视频到现实场地,由听、看、摸,多角度、全方位地讲解安全在钳工实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自身的重要性。通过第一堂课,使学生接受一次比较全面的安全教育,从而树立起“安全在心中,事事不放松”的安全意识。

二、规范操作,正确引导学生的安全操作

当然仅靠这一堂课就想让学生树立起严格规范的安全意识,还远远不够,中间的每一项操作中必须穿插由其自身特殊性决定的安全内容,每一项的操作都必须规范。在入门教育中,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文明生产的教育。良好职业习惯是做好安全文明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是上好生产实习课和学好操作技能的基础,必须常抓不懈。在介绍认识工量具、设备的同时,教师要讲清使用、维护要求。例如钳工技能课上工量具的摆放:左手工具要放在台虎钳的左侧,右手工具要放在台虎钳的右侧,不常用的工具应放在工具箱里;量具一般是公用的,应放在钳工桌的中间,使用时应取出量具放在盒盖上;工量具都要轻拿轻放,用好要放回原处。工作结束后,量具必须擦净并放回盒子里,工具按要求放回工具箱并摆放整齐,清理台虎钳、钳工桌、台钻,打扫实习场地卫生,关闭设备电源,关好门窗。在整个生产实习过程中都要保持这样良好的习惯。

学生的第一次实习是锯割操作,实习老师就要从站立、锯弓的握法、锯条的安装等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先看视频,再由老师示范,在示范中强调规范和要领,把在实习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动作(如拿锯弓挥舞和将锯弓靠在肩上及折锯条、铁屑用手清理或者嘴吹等易伤己伤人的错误动作)进行示范,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之后在分组训练和单独训练中来回巡视指导。由于学生第一次操作,可能比较兴奋而且动作也不易到位,此时更应该加强巡视指导,对中间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倾向要及时制止,及时强调,从小事抓起,多讲多看多指导,更容易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第二个项目——锉削操作中,除了之前强调的注意事项之外,还要加入锉削所特有的安全内容(如针对裂柄或无柄锉刀的处理)。在后续的钳工各项操作中,除了一些共性的注意事项外,都要把其自身的特征、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在钳工操作中,认识到钻床的使用是最危险和最不安全的,相对于其他一些手工操作,钻床操作的不安全因素是最多的,它存在着电动机带动、转速高、停车慢的特征。所以当我们在讲到这一内容时,要格外重视。一是小班化教育,一个老师就带10个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力求讲精、讲透、讲明,然后在老师的逐个指导下操作,而且要反复地多操作几次,直到学生能正确无误地按不同孔径选择调整转速。二是在钻床边做到有人操作,老师始终在钻床周围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以免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来不及处理。三是针对学生的个别不正确操作,要“小事化大”,延伸出不正确操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当然老师也必须指出正解操作钻床的安全性,否则导致学生都不敢独立操作钻床,那就适得其反了。

三、制度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师生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基于技校学生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情况,仅靠老师和学生的管理是不够的,必须有配套的规章制度,每个学生人手一册,让学生知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做错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一旦学生违纪违规,也有章可循。

四、生生管理,设立安全小组长、小导师制

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师生比例低于国家标准的情况,这容易导致老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力不从心之感。面对众多学生,我们要善于挖掘出操作能力强、肯做事、负责任的优秀学生,让他成为安全员、小导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来。在安排工位和实习任务时,把班级学生划分成几块,每块都以这些优秀学生为中心,明确其主管范围和职责权限,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同学。同时,对于这些学生要重点培养,教一般学生不教的额外知识、操作技能,同时帮助他们提高管理能力。一是这些优秀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也使其他学生有赶超的拼劲;二是学生间的沟通可能更容易接受;三是班级纪律、实习纪律以及安全管理能得到提升和强化。这样既减小了老师的压力又加强了实习的安全性,最终形成大家保安全、提质量、促后进、强技能的良好局面。

五、企业参观,体 验企业文化

毕竟学生的实习在学校里还不够开阔,有的内容学生可能还处于将信将疑的状态,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学生下企业参观,俗话说:眼见为实嘛。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进行联系,让学生下厂感受工作氛围、生产环境,了解厂里的厂纪厂规,以及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然后对照自身差距,能更好地勤学苦练、遵纪守规了。

规范化操作、人身安全、设备安全问题是技工学校实习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我们在实习中,教育学生一定要严守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关爱生命、注重安全。围绕学生的安全实习工作尚有很多,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值得学校及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技工学校)

钳工技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诠释

校企合作是一架金桥,把学院和企业紧密连结在一起。从功能定义的角度总结归纳,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运行机制,是技师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技师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合作的前提是产学互补、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技师学院想要为学生的未来铺就一条坦途,为学生的一生打造一个“金饭碗”,在对学生实施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就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学院和企业的双赢。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生产和教学联合体系,把企业的需要作为技师学院生存立足的根本。技师学院只有与企业握手“联姻”,才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跃变;也只有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品质的提高,技师学院才能紧跟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变频式”的发展。从时间、空间和组织三要素进行考量,校企合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学年分段

即“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或毕业实践,并与就业紧密相关,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的形式。

2.阶梯分段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形成本土化的“双元制”式校企合作模式。3年学制中,企业实习的比例,分别为1/3、1/2和2/3,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紧密结合,逐渐加大企业实习比例。

3.半工半读

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学生交替在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其中,工读交替时间可分为每一学期或一学年,或几天轮换一次。这种形式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也有利于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弹性安排

根据合作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特点,灵活安排工学的交替,利于知识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

5.订单培养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以一定的数量,提前预订毕业生。企业与学校一起开发课程,共同培养学生,联合教学管理。订单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缩短订单周期、模糊订单数量、深度参与订单培养。

6.教学工厂

学校自办生产、服务企业,或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车间搬进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该模式不但方便学生,同时,学校在教育上具有更多支配权。艺术设计、广告专业的“工作室”也可以纳入该模式。

7.厂内基地

企业除安排技师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车间、工位和兼职指导师傅外,还单独设立为学生实训和实习服务的车间,具有教学、培训和实习功能,有固定管理人员和专职企业指导师傅者可称为厂内工学基地。这种模式中,企业具有更强的主导作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教学。

三、校企合作的突出优势

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推进社会化服务,关键在于发挥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找准需求结合点和利益共生点。学院与企业的合作,一般要经历情感联络、利益互享和价值共建等阶段,逐步形成集聚实力、搭建平台、有的放矢、多方联动的合作思路。

1.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顶岗实习,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毕业后很快就业,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和创新改革气息的熏陶,接受社会现实的洗礼,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学生实习的过程,既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更在与一线师傅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密切了与社会现实的亲密触摸,提高了对所从事职业的理解,便于为自己定位,增强团队意识,培养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身做起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是学生成人、成才、成器的主要元素。

2.校企合作为技师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从深刻的层面上来看,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用工对接和订单式培养,而是在市场经济下,校企双方遵循共同的利益驱动,努力创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机制。

3.校企合作为学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基础

一个学生要想走向成功,仅凭在学院内的学习,无疑是杯水车薪。技能教育可以真正将职前职后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这一旋转提升的阶梯中,铸造自己技能水平的攀登台阶;同时,校企合作拓宽了职教培训市场,有利于技能教育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

4.校企合作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储备技能型人才资源

“环渤海经济圈”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成立,使山东东部地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它需要数以万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为山东的技师学院走校企合作之路,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就业渠道。

四、校企合作的基本问题

在校企合作中,如果学院是主导者,那么,企业就是掌控者。实际情况往往是学校主动,企业不够积极。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企业就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校企合作就表现为一边热、一边冷的尴尬境况。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学院和企业都有一些表现需要反思。

1.企业对实习学生的主要意见

顶岗实习学生角色转变慢,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同时缺乏责任心,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沟通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学生价值取向存在问题,要求工作条件好一点、待遇高一点、轻松一点;有的一心想坐办公室当主管,眼高手低;一些学生“理论不行,技能不会,还不肯学”;许多学生在实习中不甘心与农民工干同样的工作,连3个月也坚持不下来,甚至有实习生不打招呼就离职,也有群体离职的现象,导致就业率高、失业率也高的现象。

2.企业对学校方面的意见

实习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没有归属感,加上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学校方面不加以引导和管理,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心理方面都很容易出问题;大部分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所带学生在20人以上,实习指导教师的力量亟待加强;学校顶岗实习时间与企业工作安排相冲突;技师学院现行教学计划长时间没有更新,学与用不能及时有效接轨,出现理论知识不好用、用不上的矛盾冲突;学生水平不够,反映出学校教学内容和教材落后,教师水平差。

3.企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企业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安排岗位轮换,更不愿为实习生安排培训;少数企业有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连续加班的现象,学生体力得不到恢复;有的企业实习工资太低,有的企业对实习生缺乏人性化管理,对实习生的惩罚措施与员工相同,动辄罚款、开除,引起学生、校方和家长的不满,这也是部分实习生群体离岗的原因之一。

五、校企合作的对策措施

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要因“校”制宜、因“企”制宜,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向培训、共同组建职教集团等方式,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满足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锻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教育教学各方面的需要。

1.明确合作的性质与遵循的原则

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同时,其主要内容是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的训练,也是一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行为,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因此,要遵循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原则。其次,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商业行为,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洽谈项目、制定规则、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以保证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第三,校企合作是技师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资源互补,一种涉及不同社会与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合作,需要宏观调控,需要公共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因此,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的原则。第四,校企合作的主体涉及企业、学生和学院三方,是适合非完全行政、非完全市场的一种治理结构,要兼顾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必须遵循利益相关者权益平衡的原则。

2.明晰合作中的利益与责任关系

学院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方式上基于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行为倾向;技能教育是从学校学习向企业工作的过渡准备,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基础性技能训练,掌握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基础能力;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

在教育观念的价值判断上,应形成在劳资平等、社会和谐基础上的共同认识;在教育规律认识和教学内容上,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真知;在课程教学上,要尊重学校的理性把握;在实习环节上,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在实训环节上,以学校为主,以企业为辅。既要加强教育管理,使实习学生重视实践、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又要督促企业合理安排实习工作岗位,保证专业相关、技术含量等实习要素的落实及必要的岗位轮换,避免让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

3.灵活的调节机制

技能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集中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特色和教育过程的特点上,包括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模式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的多样化和适应性。

技能教育不能一刀切,只能因地制宜。例如,铁路因春运、暑运的需要,实习应安排在寒、暑假期间;酒店管理、旅游实习,则考虑安排在旺季;订单、工学交替更适合涉农专业等。因此,灵活的调节机制,要成为校企合作的基本运行机制之一。总而言之,校企合作要想推陈出新,学院就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钳工技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

过去的机械专业教学,教师倾向于理论讲解,忽视了实践教学,这对追求学以致用、以应用技术培养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来说十分不利。钳工实训教学中,实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單纯照搬教材,忽视知识的灵活使用,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机械专业教学必须综合考虑,将提升学生的实践力、操作力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自信与成就,进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一、现阶段机械专业中的钳工实训教育状况

当前机械专业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准备,教学流程比较盲目。教学期间,活动安排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因为实训设备与场地有限,所以教学中一般用小组形式开展活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生的学习小组[1]。随机组队的方式导致有些小组的学习进度落后,而有些小组合作氛围不浓厚,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在学习中不了解各种注意事项,教师也没有系统化讲述知识点,浪费了很多时间,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用书面形式呈现实训目标与任务,学生的实训活动十分盲目,教学效果不理想。

有些学校的钳工实训形式主义比较严重,流于表面的教学过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训教学期间,由于教师没有足够地重视,外加实训过程安排十分枯燥与单一,学生各做各的,难以认真学习。学生进入工作以后才发现,不仅实践技能掌握不熟练,同时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存在问题,难以融入岗位中。

现阶段学校虽然安排了很详细的课程制度,却没有对实训教学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学生实训随意性比较大。教学期间,因为监管不合理、不科学,所以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教师没有强调实训纪律,学生的活动随意性比较突出。开放课堂的真谛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假开放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2]。

二、钳工实训教育方法

(一)补充软硬件教育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准备不充分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传统机械专业钳工教育显然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该问题是限制钳工实训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师在钳工实训教育过程中,不论是组织环节还是设计环节,都要结合实际,投入更多的资源与精力,为课堂教学完善软硬件设施。有了强大与充足的设备资源以后,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与能力。教师还要更新学生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充满热情主动参与知识学习。教学期间必须打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做好组织工作,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并组织学生进入实训活动中。训练场指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活动,完成实践演练。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主动模仿,全面强化学生的实训学习效果。

另外,有必要不断完善机械钳工实训教育所需设备,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和计算机。使用强大且专业的实训设备保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顺利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期间,应当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教育专业性[3]。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操作正确方式,达成预期的教育要求。比如教师提出明确的实训任务,让学生自行切割与磨锉各种各样的模型。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合作、交流经验并互相监督提供意见。

(二)优化工学结合思路

为了提高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教学期间需要将实践教学作为核心,探索合适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钳工技能操作办法,达成预期的教育效果与目标。通常来说,工学结合教育中,需要充分考虑下述几个要求。首先机械专业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和单调,所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积累过于集中,几乎完全取材于教材。该问题已经成为学生无法保障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根本原因。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教师综合分析企业用人需求,随后恰当调整钳工教学的模式与内容,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此外钳工实训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主动探索多样化、新颖的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出发增强课堂活跃度,让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实训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经验,积累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水平。

(三)调整校企合作方法

校企合作属于优势互补的教育模式,对于重视应用技术培养的职业教育来说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作为新颖且主流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其合理应用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来说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机械专业的钳工实训教育效果,保障教学质量,有必要予以校企合作教学合理使用更多关注度,尽可能为学生争取足够多的实训机会、锻炼机会,提升教学效果。通常来说,在使用校企合作期间,需要考虑下列几点要求。

首先,校企合作的运用需要教师综合分析学生此时的学习情况、所要讲解的知識点与内容,按照以上因素的分析结果设计教学。并且在实践期间,要和企业保持积极互动,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状况[4]。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认知需求,解决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缓解人才短缺的现状。其次,在校企合作中,需要学校按照企业人才需求,制定个性化实训内容,提高教学针对性,不断完善与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达成教学目标,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提供支持。学校有必要和企业共同合作,组建双师队伍,定期将教师安排到企业中学习最新知识,企业也应安排专业一线人员前往学校担任讲师,指导学生学习最先进的理论和技巧。另外,钳工实训教学中,需要按照行业标准科学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实训知识,熟练钳工技术。学校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输送能力扎实的优质人才,为钳工实训教学的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定期举办技能比赛

为提高学生素质,实训教学期间有必要结合实际,做好学生组织工作。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比赛,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技能比赛有这样几个点需要充分考虑: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分为多个小组,并邀请专业教师讲解实训知识,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理论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此外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课堂时间比赛成绩纳入期末成绩,使学生逐渐形成竞争意识。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渐渐形成专业的技术和竞争能力。

(五)创建专业的教师队伍

不论是钳工实训教学改革还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专业教师队伍都是不可行的。为了推动钳工实训教学革新发展,需要做好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在一步步引导中,教师能够形成正确的工作观念和教育理念。实践中,教师不断积累知识经验,获得更专业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学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创建更合适且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定期考核教师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各种专业且效果明显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就能用更科学的方法教学,让课堂满足实训教育的各种需要。另外还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应当虚心和企业以及其他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校也可以用“双师型”教师的方法,通过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科学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学习。创建研究小组,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新颖的教学方法,为钳工实训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六)加强实训过程监督

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与教学体系。教师需要按照现有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平时表现的学习状况制定针对性足够的教学监督体系,应对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必须约束学生的行为,不能让学生出现不按照规定操作的情况。另外还要按照任务的达成情况检查与评比学生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布置完实训任务之后,教师需要认真监督,及时纠正和说出学生的操作漏洞与问题,及时制止错误,并耐心解释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疑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钳工实训教育进入全新的时期,迎来了全新发展挑战。新时代背景对钳工实训教育的方法与内容提出更多要求。教师需要结合现阶段目标和要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探索多样化、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训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为今后的就业与发展奠定基础,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国宇,丁颂,邵帅.中职学校钳工实训课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内燃机与配件,2020(15):253-255.

[2]周如光.中职电钳工实训技巧及操作规范的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5):192-193,195.

[3]祁德旺.浅谈任务驱动法在机械类钳工实训中的应用[J].新型工业化,2020,10(7):81-83.

[4]金鑫.基于信息化下的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探究[J].时代农机,2020,47(5):112-113,116.

编辑 鲁翠红

钳工技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车工 生产实习 分层次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管理模式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对技工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开设车工专业六十多年来,重视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使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很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使学校在竞争中得以长足的发展,那就是:教学质量。依本人的经验,以我校为例,把抓好车工生产实习的一些教学方法及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抓好学生的基础训练

技术学校应社会需要而开设的车工生产实习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会做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工件的工作;学会一定的先进工艺操作;能熟练地使用、调整本工种的主要设备;独立进行一级保养;正确使用工、夹、量具、具有安全生产知识和文明生产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技校车工生产实习课程教学的特点分析,我校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依教学大纲要求,开展车工生产实习教学。

第一学期,重点抓好学生基础训练。由车工入门知识开始,从车床操作到车外圆、切槽和切断,车削圆柱孔、车圆锥、成形面和表面修饰,并且能够熟练操作校实习工厂的车床;第二学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普通三角螺纹、梯形内、外螺纹的车削及套类零件的加工;第三学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车蜗杆、多线螺纹和偏心工件的车削方法,加工形面较复杂精度较高产品;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让学生掌握中、高级技术等级的综合工件的工艺步骤和加工方法等。

二、 采用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因材施教

1. 实习教学目标分层

俗话说,手指伸出有长有短;技校生在车工生产实习操作能力方面必然会出现三种进度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他具体特点,因势利导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措施。车工生产实习教学中采用的分层次教学就是依据这一思想,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差异。本人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避免常规教学时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办法,把车工实习教材的训练目标,充分按照课时进度,分解实训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并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允许他们加工高精度、难度的练习。

2. 通过实习学生分层,作好授课分层与辅导分层

在车工生产实习实施目标教学中,我校提倡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差异,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从而对学生进行混合编组施教、辅导合作达标。

首先,经过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接触、交流,观察。本人就初期的学员机床编组进行重新调整,并从学生中选定代班、机台长、量保。代班参与车工生产实习现场管理与人员调配,组织学员互动、交流。机台长,负责本机台人员互动、交流,并作好本机台量具与工具的领用与交接,量保,负责全班学员刀、夹、工具、量具的领用。独立安排出两台机床分别针对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及基础及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单独制定不同教学要求、目标,做好授课分层与辅导分层教学。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进一步的分解实习课题,详化操作卡片上各课题的操作步骤与演示,做到注释详尽,分析讲解透彻、演示到位,对此类学生实施一对一的辅导教学。对于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引导并培养其开拓思维,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勇于创新的意识,允许他们加工高精度、难度的练习。通过让其依据本阶段实习课题,制定作业图纸,独立分析加工工艺及工步,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分析,最终选定一种加工方案,并在实习指导教师的监督下,由其中一位学优生进行作业加工。

3.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和电影片段,可以将教师从传统的费时费力又不出效果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给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车工生产实习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车工生产实习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指导教师讲授完后直接去车床上进行训练,操作起来很难让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而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施教,依本人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进修时的体会、经验,通过借鉴电大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从而联系车工生产实习教学特点出发,就传统教学模式的来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实质是技能操作指导课。在讲授过程中往往都要借助实物来进行,但并不是所有的实物都可以搬到课堂里,并且一些专业工艺的操作过程如果要做示范的话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的,而利用录像等现代传播媒体,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可以将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真实、直观地反映在电视屏幕上,为学生提供模拟操作环境。

三、 激发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意愿

我校采用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现因材施教的环境。我校在充分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生自我展示的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技术交流,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上讲台解说、分析工件加工工艺步骤,并与不同学龄段的学生交流自己在车工实习过程中的心得,总结自己实习得失、经验的平台。以此平台对学生的成绩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给予做出及时的评价。如此,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角戏”,还能在教学过程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感情上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构建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把学生的感知过程、理解过程、运用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弥補了学生的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机械生产的理解。因此,我校校园内,学生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综上所述,我认为车工实习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车床操作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开拓思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使学生能自然地掌握知识,并且养成探索的习惯。从车工实习教学特点出发,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好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翁承恕.车工生产实习96新版[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2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测绘工程概论论文下一篇:中级职称论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