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金融论文范文

2023-09-16

电大金融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了解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的学科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西方行政学产生的文化与政治背景等,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行政学说发展阶段,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文章对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内容的学科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内容;思想分析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而行政学的理论则是“西方行政学说”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公共行政发展迅速,我国的行政管理思想与理念出现了新的变化,西方一些行政思想在我国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对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内容的学科思想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

一、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的特点

第一,课程内容较为详细。西方行政学自产生之日起至今,已经拥有百年历史。“西方行政学说”主要是针对西方行政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从中能够了解不同时期各行政学派的思想与代表人物等。

第二,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是一门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这门课程通过向学生介绍西方行政学说发展的历史背景,介绍行政学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与理论,让学生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精髓。我国的行政管理学与西方的公共行政学一直以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公共行政学在中国的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与课程体系,但尚不够成熟。因此,如何创新、重新构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行政学理论体系是学生学习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综合性强。西方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立研究的范畴,但同时也是一门极具开放性的学科。由于行政管理工作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使得西方行政学成为了一个多学科渗透的研究领域。其涉及的学科主要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这些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应用使西方行政学具有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二、电大“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内容的学科思想分析

第一,现代性与实证主义等思想一直贯穿于行政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行政学是在较早实行现代化的美国产生的,此种现代化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理性思维密不可分。但当现代化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工业文明的一些弊端开始出现,如环境污染以及不平等待遇,这些问题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此种环境为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性主要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因此,技术理性与实证主义的思维影响了行政学的研究方法。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主要有定性与定量两种。定性研究主要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研究,关注了人的复杂性,还强调了研究程序与研究形式的灵活性等。定性研究资料更为丰富,也更加细致,具有一定的优势。定量研究主要采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形式,主张获得客观与公正的规律,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近年来,科技发展较为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定量研究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形式。在行政学中,理性模式的研究形式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第二,一些主流的实证主义研究者对于已有的行政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对于公共行政评论中一些与公共行政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相关作品的质量有时不尽如人意,研究主要是应用性而不是基础性的,没有足够的理论给予支撑。此外,一些学者还发现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博士学位论文主要考察了公共行政中研究知识的增长等。虽然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提升,但是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很多实践者的项目没有对公共行政的论题进行分析等,影响了研究效率。虽然实证主义者对于定性主义者的研究进行批评具有一定的道理,但逻辑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实证主义者是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但实证主义哲学与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不同。因此,实证主义者并没有从人文主义的内在逻辑出发,对定性研究进行分析。因此,实证主义者对于定性主义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

第三,对于价值理性等来说,学者一般更加关注反思性的研究形式,且还对解释学的研究形式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一些学者认为,事实与价值是无法分割的,并对理性模型进行了分析。理性模式通常是以一定的理性观为主,理性模式一般是以并不完全的知识为基础,假如学者受制于理性框架,则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种情况下,便产生了后现代主义。法默尔曾说,现代性反映出人类能够运用综合语言捕捉世界的能力,能够反映出乐观的态度,因此,拥有完整地了解世界的潜力。但此种信心,也是值得具体探讨的。法默尔运用后现代主义对以前的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现代公共行政主要依赖于客观性的社会科学逻辑。后现代主义强调了人们应当重建公共行政理论,通过想象与解构来摆脱现代主义思想对于行政学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结束语

在“西方行政学说”课程中,学科思想非常重要,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西方行政学产生的文化与政治背景等,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行政学说发展阶段,从而理解行政学的发展过程。此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蓝志勇,陈国权.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述评[J].公共管理学报,2007(03).

[2]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电大金融论文范文第2篇

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我们应积极改革我们的行政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创造和谐的行政氛围,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同时实现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和科学化,灵活地处理发展中碰到的问题,让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的理念是行政管理发展和改革的关键。

以人为本的“本”有两层涵义:一是“根本”的意思,即人是管理活动得以进行的最重要的因素;二是“中心、目的”的意思,即管理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人来开展,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实质是人的全面解放,包括人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解放,其宗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电视大学作为先进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基地,作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思想水平的神圣殿堂,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和保证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电大的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大学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调配学校的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利益,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营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从而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持续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其中,“人”是行政工作中的本质因素。我们的行政要为学校的利益服务,要为师生的利益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一味地强调管理者和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在保证行政效率的同时,要建立一定的反馈渠道,鼓励师生员工通过合理渠道参与学校的行政工作,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师生员工既作为管理主体又作为管理客体,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行政管理中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避免出现向下执行,向上不同的状态。

行政工作以人为主体,行政人员的专业程度及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行政人员具有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就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工作适应能力强,思想解放,且培训提高也快。电大行政管理工作要真正能适应急剧变化的外部世界发展的需要,上台阶、上水平、有创新,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具体来说,对现有管理人进行培训、提高,使他们了解行政领导的作用和职能,领导决策的类型、依据、程序和方法,管理组织的类型、结构和原则,及行政学、文书学、档案学、写作学、公关学、专业情况及机关、办公室的业务知识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办事能力、社交能力,学会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操作,实现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保证行政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地为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服务,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工作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

电大自身的发展使得行政工作的范围在扩大,行政人员相应增多,工作的复杂性也在提高,这要求我们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创新。其次应在管理人员中建立一种竞争机制,规范用人标准及考核标准,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制度,定编、定员、定责,规定规范用人标准及人员考核标准,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实现组织的健康发展,避免出现需要的人才得不到,不需要的人才推不掉的局面,使学校的行政工作真正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电大的行政管理面对着的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大环境,这要求我们的行政管理也实现动态化,要实事求是地、准确地把握管理环境的变化及其特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革,国家新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特别是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必然会促使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育的学校及学校有关管理部门,调整工作思路,去适应新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满足社会发展对自身的要求。无论是招生分配,还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专业结构的课程体系都在发生变化,而电大行政管理的职责、职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变革,因此,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工作就要在自我发展中,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采用新的工作手段,拟订一些新管理制度,做一些前人或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借鉴和学习其他领域的一些先进管理方法或方式。

电大金融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教育品牌;品牌战略;发展之路

进入新经济时代,随着需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看重卖方市场(或服务方)提供多少无形的价值,这其中核心的就是品牌。因此,强化品牌意识,走品牌发展之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强手之林的必然选择。

1品牌与教育品牌

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品牌的影迹,如众所周知的百事可乐、麦当劳、索尼、奔驰等,都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并在这些人群中产生了独特的形象效果的品牌。

1.1品牌的含义:所谓品牌,原指产品的牌子。它是销售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作一个销售者或销售者集团的标识,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品牌的概念逐步扩展到其它商业服务行业、文化教育等领域。品牌实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1]

在日常生活中,品牌的效果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于消费者,品牌容易使其产生特殊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甚至可以发展成一种购买特定商品的义务感。对于提供品牌服务的单位,有了品牌或是加强了品牌建设,可以凝聚人心,给人以自豪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品牌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创造独特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

1.2电大教育品牌:教育以各类人才输出为成果,它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有自己的品牌。各类教育把自己最具实力、最有优势以及最有发展潜力的教育品种作为自己的主打方向,以它来区别一类(或几类)的教育或教育竞争者,这就是教育的品牌。教育品牌在今天已变得日益重要,是因为品牌具有天然的所有权属性,它可以转变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同时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强势品牌才能生存下去,而强势品牌则可以创造品牌忠诚。电大教育的品牌是什么?从总的情况看,这个品牌就是开放教育。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成为电大的教育品牌,一是它的品牌规模。据统计,全国现有现代远程教育在读学生290万人,其中以现代远程开放的形式在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的学生有217万,占70%以上。[2]即是说全国范围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能与电大相比。二是它的品牌特色。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早,突出了开放的特色。电大在远程教育上的开放,是包括从教育理念、对象、过程以及资源等方面的全方位开放,而且电大在坚持全方位开放的基础上,还结合长期坚持的“四个面向”、“四多办学”要求,坚持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各级电大既有分工又有配合,体现多媒体,多种手段优化配置的教学特点,把学生的学习与在职工作结合起来,有的甚至实行了“零距离”的教育。三是它的品牌前景。现代远程教育是国家关注的教育方向,国务院曾为此推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部则为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批准中央电大在全国组织实施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这项改革试点工作,使电大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行列,率先变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优化远程教育系统及要素,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推动并使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呈现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历史地看,开放是电大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电大教育一开始就是围绕成人在职学习而发生发展的,并在围绕在职学习需求、加强教育服务过程中,走过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远程教育阶段,从而进入到现代远程教育的阶段,应该说各个阶段都是在以开放为主线,直到全方位的开放。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借鉴传统电大教育的基础上,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发展的双重要求,今天已变得使教育更加便捷、有效,开放也更有条件。它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使不同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同学习要求的公民都有机会参加学习,可以全方位地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从而为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搭建了一个技术环境平台、一个思想观念平台、一个教学资源平台。

2电大品牌形成的意义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指现代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既体现了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特征,又体现了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教育要求。因此,对于电大来说,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品牌的形成,其意义是深远的。

2.1有利于发挥电大的优势:自邓小平同志倡导创办电大以来,电大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不断改进完善,寻求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业绩,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点,形成了完整的“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系统优势。电大用远程教育的理念作指导、用完善的网络环境与丰富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作支撑,用具有较强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队伍作保证,特别是在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优势,是一般院校无法与之比拟的。电大以一个系统的优势办学,具有提供大规模社会化服务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电大的优势,促使电大事业做大做强。

2.2有利于细分、规范教育市场:细分教育市场,在于使各级各类学校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做到教育有份、各占其位、突出重点、各司其责。为什么社会上常常反映我们教育市场混乱,竞争无序,问题一方面出现国家的宏观管理上,一方面与我们多数学校没有按照国家教育分工的要求办学有关。按理说,基础教育应认真为青少年的成才打好基础,高等教育应向社会输送数以千万计“白领”、“灰领”人才,职业教育应为社会输送数经亿计的“蓝领”人才,而成人教育则应围绕着在职人员的学习,围绕着人们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搞好服务。然而我们没有专心于这样做,甚至急功近利,“四面出击”,造成了教育市场的混乱。仅就我们电大,在履行成人高等教育职能方面,突出“主业”意识,以抓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重点,兼顾其它成人教育的业务,这是细分、规范教育市场的需要,也是寻求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2.3有利于树立电大的教育形象:在国家教育资源紧缺,社会的教育需求很大的情况下,电大应势发展,也确实推动了自身的发展,特别是人们常说的“补偿教育”时期。这一时期,电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量的人才,并且包括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教育的这一矛盾的不断缓解,电大的教育任务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国家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完善,电大根据需要与可能做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这对于树立电大自身的形象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正视,办普通高等教育,我们没有普通高校的环境与师资,因而不如普通高校;办全日制职业教育,我们缺乏相应教育条件与场地,因而不如职业学校。也即是说,朝三暮四,把从事同样的教育置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平均使力并期望有好的结果,是徒劳的,往往损坏自身形象。想穿了,不如回到现代远程教育的“主业”上来,搞现代远程教育,我们得心应手。

2.4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加电大学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形式,也是有可能满足社会各业人士学习的最灵活的教育形式。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博士指出:电大是“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开的砝码、学习者增进动力的补给站”。[3]这是在对电大几十年办学经验、特别是近些年国家教育超常发展情况下电大办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充满激情并富于责任感的电大大学理念。而我理解,这一大学理念的形成,也正是建立在电大“主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牢固的基础之上。电大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所处的地位说明了它相应的办学能力与水平,加上它灵活的办学机制、最大程度的专业覆盖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在职需要受教育的人员来电大学习。

3如何加快电大品牌化进程

客观地说,历时近8年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试点工作,提升了我们电大的办学层次,改革了办学模式,加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也推动了电大教育品牌的形成。但是,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品牌战略,取得品牌发展的办学效益,还需要有新探索,做长期的努力。因此,也就还需要举全系统之力。

3.1注重引导,培植品牌教育的环境:如前所述,教育品牌是学校个性化的表现,是特性的浓缩,而打造教育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在系统内部不断强化品牌教育的意识。即品牌教育的引导,使大家真正认识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电大发展的政策定位,是电大系统建设的根本,自觉地加以维护和推销。其次是加强品牌教育的宣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比如教学中采用适合自学的文字教材、录音录像、直播的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光盘等多种媒体的教材组合;教学点采用面授、电视录像、双向电视、语音信箱、电子邮件、BBS网上讨论等多种交互式的教学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需要。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教育形式,使其成为全民受欢迎的教育,就必须借助宣传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品牌教育的学习平台的作用。教育部200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调整方向,要求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因此,把满足人们的学历教育与满足人们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结合起来做,不仅符合教育部的要求,而且有助于优化品牌教育的环境。

3.2增加投入,提高品牌教育的质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通过卫星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电信网或有线电视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这恰好也给我们的办学条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大的办学条件体现方方面面,如教学基础设施为例,就有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包括卫星接收设施、计算机网络、联网计算机、双向视频、视频录制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软件主要指与硬件配套的系统软件和教学中必需的应用软件(如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开放电子公务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搞好各方面的建设,以保证和提高品牌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增加投入。为此,要争取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促进地方政府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学校通过各种渠道,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提高办学效益和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筹措资金,加强条件建设,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子。

3.3加强研究,创新品牌教育的特色:通常,一个教育品牌的形成与打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而推动教育品牌的发展,更需要不断的开拓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手段日新月异,新的教育模式和渠道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教育品牌的研究,不断地创新,使品牌的发展主动适应时代以及社会的要求。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博士的关于“中央开放教育试点‘三个模式、一个机制’解读”,把总结本校试点工作经验与学习外校的经验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在“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系统运作教学管理模式”以及“一体化运行机制”等方面,联系实际,开展探索和研究。同时,研究如何加强基层电大建设,促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断向下延伸,积极有效地为县以下学习者搞好服务,特别是为“三农”搞好服务。第三,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研究工作,包括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信息、教学动态辅导信息、BBS(公告板)和双向视频教学以及课程的学习资源等等。努力“为学习者创造一个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师生互运方便灵活的学习环境。”[5]

参考文献

[1]赵路.服务品牌战略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济,2006(17)

[2]严冰.中央电大副校长与我校干部教师座谈[N]湖北电大报,2007(03)

[3]葛道凯.葛道凯向全国电大师生致以新年问候[N]中国电大报,2006,12(14)

[4]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11,25

[5]葛道凯.解读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三个模式、一个机制”[N]中国电大报,2007(01)

收稿日期:2007-09-04

电大金融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以及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的特点。本文还介绍了作者本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如怎样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等。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材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这就需要政治老师寻找到各种途径和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要求政治老师具备实践和探索相结合的精神和素质。

一、政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活动很好地开展的保证。如果学生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就说明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不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拥有的学习兴趣越大,说明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越大,教学活动也将会更好地开展。所以,有趣的事例、形象的语言、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政治教学课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可以让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要通过比较,寻找异同,善于找出事物内在的联系。比较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启发,使学生更好地弄清那些相关联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准确地加以运用。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国内和国外的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弄清楚哪些传统文化是比较优秀的,即不仅能让我们继承和发挥,而且是值得外国人学习的,以及弄清哪些属于封建糟粕,应该是在当代被摒弃的。通过这样的比较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抓住政治学科自身所拥有的特点,认识到政治学科的个性,找到真正适合政治教学的方法。然而,许多教学活动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真正地把握政治学科的特点,并且注重学生学习的知识的统一,使政治教学的教育实效性得到提高。不仅如此,政治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形成自励、自制的好习惯。

二、在政治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1)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教师的幽默语言不但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对多媒体和网络这些现代的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效果。网络资源是个不可忽略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交换各自的教学心得。此外,多媒体的适当运用也能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让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与形象。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并且使学生更好地参与了教学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也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是激发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所以在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应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列举出现实的生活材料,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而且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得到提高。在课堂的教学中,只有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才能够让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智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的作用,才能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的任务,根据自身的教学方式与原则,开展生动的课堂活动,让活动来引出学习的问题,让问题启发学生去探究和发现,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设疑引思”。设疑引思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政治老师不能只是单纯地把问题带进课堂,然后把答案机械性地留下。所以,只有认识到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

(3)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把课本当作主要的载体,使政治教学能够围绕教学大纲,变得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要科学地使用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往往以生活的逻辑为主线,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在社会生活的主题中阐述理论观点。这样学科知识变得生活化,更加贴近了学生,也贴近了生活和实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政治的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不仅如此,教材内容的呈现方法是以凸显观点和关注过程为特点,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很好地利用教材可以让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教材的运用。

综上所述,政治教学本身就是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的课程,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不断地总结教学方法,我想每个教师应该都可以在政治教学中找到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立科.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2005(22).

[2] 闫玉东.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N].文化时报,2007.

(作者单位: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浦口电大分校)

电大金融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课堂提问是一个必要环节,具体如何提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分析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提问的意义,以及语文课堂提问应把握的要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 要点

1 引言

问题产生思维,疑问是人进行深度思维的开始。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从提问中可以找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因而对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进行分析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2 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提问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几乎要求学生的答案一致甚至给出答案要学生进行背诵,问题越少的学生学习越好。然而新课程却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适当的问题,培养学生养成问题思维的习惯。某种程度上新课程基本上是以“问题为中心”,因而要求教师设置真实、合理,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开口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可以与老师互动,甚至可以对老师进行提问,从而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

3 语文课堂提问应把握的要点分析

3.1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教师要把握文章的重点。因为文章的重点不仅仅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往往也是学生需要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对重点进行问题设置,巧妙地处理教材。例如,教师在讲授《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对文章的重点“倔强”一词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小红军的倔强体现在哪里?小红军倔强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谈谈平时生活中的同学倔强与小红军的倔强有哪些区别?

其次,把握好文章的过渡点。文章中的过渡点一般都是对文章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点,对于这些地方教师可以合理设置问题。例如《赵州桥》一文中有一句过渡句“赵州桥不仅坚固而且美丽”,可以让学生体会这一句话的作用,并且让学生试着应用过渡点来进行造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再次,把握文章的点睛点。文章的点睛点也是文章的重心,往往具有统帅全文的艺术作用,不仅可以使文章的外部结构贯通,还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因此,教师在此处设置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程度。

3.2 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创新性

人类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从诸多问题中展开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要善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应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和探究性,才会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对此,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应该成为教育的开始,并且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不仅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对问题的把握和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

3.3 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虽然课堂提问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但是问题的设计还应该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要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如果教师提问的问题时常特别简单,那么学生就会懒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经常过于难那么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永远回答不上来,最后回答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根据教学重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问题进行设置,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4 课堂提问要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关注答案的正确性和标准性,学生无论在课堂学习还是在课后学习中都会认为自己的答案如果与正确答案一样就是学习成功,这造成了学生的思维缺乏开放性。教师在课堂对于自己提问的问题可以不设置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同学的回答中哪些是比较合理的、哪些是可以删除或者合并的,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有利于学生问题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给永远比拿快乐中》,让学生自己总结给为什么比拿快乐?学习了这篇课文自己的感想时,以及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4 结语

问题思维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设置科学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把握好重点难点、问题的创新性、问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到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参考文献:

[1]靖晓玉.浅析小学语文提问意识的培养策略[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4).

[2]薛兰兰.小学语文提问技巧之我见[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7).

[3]王娟.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度”[J].小学时代:教师,2012,(4).

[4]黄月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行为改进策略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4).

作者简介:刘雅丽(1976-),女,内蒙古包头人,中央电大本科毕业,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内蒙古包头市五十二中,内蒙古包头 014000

电大金融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职业学校要实现办学目标,提高办学水平,打造电大中职品牌,就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随着“2+2大中专接轨制”在佛山电大初具规模的实践,确保中职成为我校“一体两翼”中强有力的力量,本文结合我校中职教育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德育、教学管理模式,结合创新思维,稳定中职办学规模,树立信心,促进发展。

关键词:大中专接轨;管理模式;品牌;人本

一、立足现状 整体认知

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中职教育,我省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市级、县级电大中开设中职教育的学校在增多,学生人数规模逐年稳步提高,给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高校的扩招,中职生源质量下降,以及人们的荣辱观念、价值取向和择业观念的转变,给中职的德育和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面对中职存在的新问题、难问题,学校需要开启探索电大中职办学和管理的新路子,更多地关注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和德育两只“手”的作用,教育为先,疏导为法,管理为治。一手抓教学管理,运用教学规章制度实施管理,调控师生的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一手抓德育管理,谋求点、线、面三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德育管理体系,从而优化育人环境。总之,学校的管理工作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更多地关注教学观念的转变,根据教与学的目的和要求,领引全校师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办学资源和条件,采取有效的教学和德育管理手段,整合办学资源,立足效率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整体优化学校工作,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

二、坚持常规 严抓落实

1.强化制度管理提升执行力度。职业学校制定管理措施,实施管理过程,首要一条就是强化制度管理,制度是管理的重要前提和法的依据,学校教育的良好效能要靠严格规范的管理才能体现。尤其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教学评估,照搬其他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盲目实施,就会造成师生不理解不接受,消极对抗;如果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从教师到学生,从备课到考试,制度可谓不少,但缺乏常规性的检查、考核和评比,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估细则,则会严重挫伤了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我校中职处是一个依附学校管理但又独立负责中专事宜的机构,它既是学校一个处室,又同时是一个独立办学式的架构,事务繁多,复杂,但教师人数有限,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繁多;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问题多,时间或精力上都难以克服,教师身心劳累,出现职业倦怠种种疲态。

因此,如果学校工作没有达到制度化管理,就会造成工作执行力低下的严重后果,最后管理只成为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若管理制度完备、规章制度严谨、科学,让全体师生充分酝酿,发表意见,使之理解、认可和接受,那么各项管理工作亦能提升执行力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强化制度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发展方向、文化等都能通过日常的培训和交流变成每个教职工心中的天平、价值观。在共同的价值观念下,教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奋斗,学校亦能锻炼出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我校中职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领导都高度重视制度管理、常规管理,认真总结,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为求各项制度有机结合,严格配套实施,使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

2.设立组织架构构建德育体系。德育是学校教育管理永恒的主题。社会的发展和新的形势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学校德育也必须不断更新内容、方法和模式。我校中职德育管理模式是以树信心、学做人、重发展为指导思想,中职教师履行双肩挑职责,既是教师,又是行政管理人员,职务、岗位、人员三者结合,相互对应,层次组织,构成网络状,组织成员之间协调工作,起着授权、监督、协调作用,并共同完成预定目标,最后进行量化考评而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其一,责权在人,分工明确,如正校长是中职工作的总负责人,下设三位主任分管业余、教学、德育工作,教学线下分设教学教务和各科组,德育线下分设级长、团会指导老师、班主任、家委会,形成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网络型服务团队,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德育”。其二,建立教学、学生管理等常规工作检查小组,狠抓落实教学检查、教学评估和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参与评比,整合资源,建立起具有校本特色、充满活力的监督、检查机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其三,学生方面,以其操行为抓手,坚决推行《学生操行管理办法》,对学生实施德、智、体操行测评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将操行表现与学生评优、评先挂钩;另一方面,学校也对所有专职教师进行量化考评,通过学生给教师评分、级组考核教师、教师自评三结合方式,建立考核考评小组,并将测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其四,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特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师职业成长和学生学习成长的精神资源。校园文化的显性标志是学校、师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态度与形式,隐性内涵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特别约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为辅助内容的德育工作规范体系,学校管理在校园文化的提炼形成过程中,积极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进一步提高水平。

我校中职点、线、面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体系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德育模式,即学校教育、家校合作为主,社会实践、技能为辅的德育纵横体系,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德育的积极性,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形成坚实屏障。

3.架接“接轨”桥梁实施教学改革。电大“2+2大中专接轨制”在佛山电大历经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初具规模,发展稳定,但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一直面临着磨合期和适应期的困难与考验。如何成功架街这座桥梁,是我校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上,我校一直突出“知识够用、一技之长、无缝接轨”的主导思想,紧密围绕“先教做人,后教知识”的培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重视公共学科的基础教育,强化实践、技能教学,架构一座与大专无间隙接轨的桥梁。我校中职的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教学授课计划、教学实施意见、学生评价教师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学生操行制度、教学评估制度、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制度等。在制定教学原则和实施教学管理中,开拓思路,避免僵化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模式,在充分调查和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潜能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有发揮的空间。

此外,中职还积极参与了学校大中专接轨的教学研讨,进一步探索中职教学模式改革之路。大专和中职专业教师、班主任共同探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专阶段)、教学内容(大中专的侧重点)、教材配备、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经验分享、技能训练计划、课外活动方案、考证组织等内容。为了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上与大专逐步接轨,除了对中职教学时间安排做了较大调整外,还结合研讨结果,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根据各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目标的实际情况修订了中职各专业教学计划,使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中职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还从社会发展、就业形势、学生自身等实际出发,确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體制和教学管理方式方法,把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把培养做人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努力营造一个相互渗透、齐抓共管的育人体系和教学氛围。

三、开拓思路 探求发展

1.经营品牌效应,打造“精品”中职。品牌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在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经营品牌,首先要进行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既要立足实际,更要有创新、有特色,以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以独特的办学特色取胜。一直以来,我校通过传统与新型媒体、家委会、家长会、招生工作等各种途径宣传、介绍学校的品牌特征与特色。在学制上,采用“大中专接轨制”的形式,中职毕业可以直升(免参加高考)大专学习,大专学习成绩经考核及格,获颁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专科毕业证书。自2006年来,每年都保持有80%~90%的中职应届毕业生直升到电大大学专科相同的专业继续深造。且在中职期间,农村户口和城市低保学生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或免学费资助政策。其次,品牌学校需要稳定的培养模式,在“2+2”和“2+2.5”接轨制的模式中,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富有校本特色的会计、电商、计算机等专业,统一专业要求,稳定教学质量,在师德管理上,构建师德管理体系,建设“双师型”、“技能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准。学校“硬件”、“软件”的成熟,对品牌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就会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增加学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2.重视人本精神,优化情感管理。实施人本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对教师实行激励管理机制,这里的“激励”不仅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还应是更高层次的“柔”性管理,即以教师的职业成长、生涯规划为本,尊重教师的价值,开发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主动性,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只有管理者以教师为本,教学才能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才能以能力为本,学校才是师生生活成长的精神家园。具体说:第一,全员参与,人人都是管理者,发挥主人翁精神,使学校是管理者与教师的共同体,满足教师的参与需要,增强教师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积极性、创造性;第二,建立教师考核评估机制,学校对教师工作目标和素质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对教师一个阶段的业绩、能力、水平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我校中职通过每学期初、学期末的培训,周二下午的教师队伍成长培训、教师三年人才计划、学期末量化考核等活动,期望创造一种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工作氛围,铸造一支积极奋进、紧密协作的教师团队;第三,情感管理,即学校领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它来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情感,产生有效的管理,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工作环境,让教职工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职工,使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有较好的相融性,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校要实现办学目标,打造品牌中职,就要不断探究中职管理模式,关注教学、德育的发展与变化,提高领导班子和教职工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营造和谐、科学、民族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桂闯.中专学校教学管理弊端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50.

[2]李德胜.学校管理误区刍议[J]//邵璧华.现代教学与管理方略论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武英明.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教学与管理[J].1996,(3).

[4]周立.论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与管理[J].1997,(4):3.

[5]刘淑凤.中职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J].华夏星火,2004,(10).

上一篇:农村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