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生命课堂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16

语文学科生命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小学语文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语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目的是希望少数民族教师能够用流畅的国家通用语言为少数民族学生授课,从而让少数民族学生熟练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方便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培训应该怎样开展?针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应建立一套怎样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与研究文献,旨在建构科学的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

一、相关理论研究

本文所建构的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目的是评价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经过培训,是否能承担起相应的双语教学任务。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前,有必要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能力、语文双语教学能力等概念的界定;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包括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1.双语教学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一词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我国的民汉双语教学,在于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使之能同时在本民族语和汉语之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如的切换,并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本文认为,双语教学指用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以汉语为主),通过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来达到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提高汉语能力的教学活动。

2.双语教学能力

罗树华、李洪珍在《教师的能力》一书中指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唐玉光提出教学能力有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为教学的基础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第二个层次为教学的一般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机智和专业能力;第三个层次为教学的具体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1]。本文中教学能力即第三个层次,指教师进行本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具体能力。由此,双语教学能力即指教师从事本学科双语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目前有许多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进行了解构,美国双语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和认证指南,提出了双语教师基本素养:(1)语言水平,两种语言均要达到听、说、读、写和顺畅交流的程度,能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2)语言学知识;(3)文化知识;(4)教学方法;(5)课程开发和改编能力;(6)评价能力,包括语言评价、内容评价和双语教师自我评价;(7)处理好学校和社区的关系;(8)教学实践能力。在我国,熊建辉的研究指出双语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学习网络建立的能力、教学与学习评价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2]。杨淑芹等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3]。吐尔地·买买提认为合格的双语教师除了达到一般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处理双语和双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学习双语和学科知识的能力;双语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双语表达能力;营造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4]。

鉴于本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的界定,以及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双语教学能力分为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材处理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和教学流程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有其特殊性,除了包含一般教学能力外,还须兼顾“双语授课”的语言表达特性,它是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

3.小学语文学习特点

小学语文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既是发展儿童语言的学科,又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5]。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以语言为载体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心灵成长。所以小学语文双语教学中的教师不仅是用双语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用双语来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同时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感和增强智慧。那么,进行双语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汉语的语言知识,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传统,而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对译和硬译。

4.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指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汉语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小学语文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二、评价指标构成解析

鉴于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的培训背景,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我们把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外延界定为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三个方面(见表1)。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的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汉语水平要求较高,不仅应该具有汉语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有正确的汉语发音能力和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能力;要具有善于组织语言的能力,能用汉语讲出语气连贯、层次清楚、富有逻辑性的句子;要有选择语言的能力,能区别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和词语的感情色彩;要有美化语言的能力,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干净、连贯、正确,还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具有启发性。

现在流行的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和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对汉语能力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无论HSK考试还是MHK考试,均为一种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专业的普适性语言培训标准,对于双语教师的汉语考核都有不足之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目的是培养熟练使用汉语授课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其专业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而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的评价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占总分的30%,其中MHK考试等级占10%,教学口语表达占20%。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和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

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提出了PCK的概念,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指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交集。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语文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语文综合知识,包括文字学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文体学基础知识、修辞学、逻辑学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和修养;语文教学内容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学段语文学科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知识,包括课文、背景材料、教材结构体系,以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结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可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包含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汉语教学实施能力两个方面。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40%。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设计能力

汉语教学设计是为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教学流程所做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结构的组织等。双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体现了他们的课程理念、对教材的分析、对教育理论和规律的把握以及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掌握。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文书设计(如教案、学案、教学设计等)进行考评。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考评可参照每一部分的设计情况,由考评专家综合打分。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汉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能力,包括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其中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指教师能够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汉语情境,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汉语交流;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指教师汉语提问能力、双语转换能力以及多媒体演示能力。课堂监控能力指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调节教学的进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小学语文双语教学实施主要依据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 1999(6):43.

[2][3]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154.

[4]吐尔地·买买提.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维吾尔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

[5]田本娜.小语教学论稿[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1.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李楠)

语文学科生命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发生了重要转变,更加注重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的全面融合。尤其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积极影响下,班主任已经将班级管理工作与语文学科教学逐渐融为一体,力求通过正确的课堂德育教育评价,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化和触动现代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成绩的同时,强化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几点学科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引言:班主任管理并非单纯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班级学习风气、班级文化氛围进行管理和优化建设,更需要在班级管理以及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的积极引导下,全面做好小学高段年级学生心理管理以及德育教育。班主任应当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在正确的课堂评价与班级管理引导下,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激励和鼓舞。为此,越来越多的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正在研究如何做好语文学科以及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

一、做好班级学习风气优化建设

在班主任管理中,班级学习风气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小学班集体中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会对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成绩以及德育教育产生关键性影响。如果小学班集体缺少正确的班风和学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明显不足。小学高段年级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围绕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更具深度的班级管理工作,着重做好班风、学风的优化建设工作。

例如,在进行《七律·长征》一课教学活动中,班主任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感悟红军在遇到困难局面、千难万险时所展现的乐观精神、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英雄主义。随后班主任教师再将课文与学生的班级学习生活进行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即便学习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情、即便学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以及完全拼搏的精神”。这样便可以在班级内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1]。

二、加强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调整

一直以来,很多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表现出:管理手段先进性不足、管理理念创新性缺失、管理模式丰富性偏弱等问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以及德育教育引导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班主任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调整班级管理模式,提升班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创新性和先进性水平,进而实现对现代小学生的心灵塑造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

例如,在进行《穷人》一课教学时,班主任教师便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度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在思维交流碰撞的同时,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效大幅提升。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桑娜与渔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做出美化人们心灵的事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主动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与理解,实现对学生美丽心灵以及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班主任无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只需要在每个小组内随机对某个学生进行提问,就能够准确了解每个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对各个学习小组的针对性监管。

三、注重班级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小学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老旧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积极做好班级管理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要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新的教育评价方式,这不仅是提高班级管理能效的关键所在,更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实施“激励奖励机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激励奖励,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并不采取极端的教育管理方式,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从正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以及品德得到积极有效的正面教育。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时,班主任教师便可以通过播放破坏大自然环境导致小动物、植物死亡等极具视觉和心理冲击力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小学生可以从点滴的行动中主动去保护自然环境,勇于制止其他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2]。

四、结语

小学高段年级班主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灵与品德进行培养教育,尤其要做好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发展,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给小学高段年级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对小学生思想美、心灵美、文化美、品德美良好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基本理念,逐步探索出新的德育教育实践路线,让学生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真正学习好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并且养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李丹.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机结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165-166.

[2]王丽娟.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科普童话,2020(22):175.

语文学科生命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新一轮推进,更多新型教学模式被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经过不断实践研究,发挥出独特价值。由于农村语文教育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对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进行有效分析,采用合理策略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更高层次提升。

【关键词】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有效策略

一、引言

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以实际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基础,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和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层次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可以充分满足农村语文学科发展需求,有效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多角度整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综合水平。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现状

众所周知,农村学校中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都会与城镇学校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教学观念和方法相对落后,缺乏对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投入的足够重视。这种教育现状导致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校本研修呈现出过度的形式化,没有发挥出自身真正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农村小学在开展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活动时,经常会与区县进修组织大型教研活动,授课、听课、评课等环节都有待加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重模仿轻创新,重展示轻实践参与,阻碍了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效果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进一步提升。

(一)缺乏明确主题

即便部分农村小学已经认识到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其开展、研究力度,专题研修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但是每学期该定什么主题,如何定,成为校方和教师的难点问题。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想到什么就以其为主题,未能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需要以及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真实进展,随意性相对严重[1]。并且常会出现一个研修主题组织一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学年中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次数较多,结构紊乱,主题不明,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削弱了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二)形式过于片面

现阶段常见的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形式有很多,像观课议课、反思总结、同伴互助、专家讲座、课例分析和沙龙论坛等,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只是择其一,或进行组合,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稳定开展埋下隐患。长此以往,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会引起师生疲于应付的心理,无法对症下药,也会令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形式过于片面化,难以体现其本身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主体力量不足

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中,教师是主体,同时也是最直接的教育受益者。但是根据调查实践,大部分农村教师由于职业素养和意识的影响,往往并不热衷于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因此缺乏足够的自主研修积极性[2]。另外,在农村小学语文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活动中,代表发言、学术探讨、课例展示等都是同样的几位年轻教师。由此可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面临着严峻的师资主体力量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收效甚微,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实践反思。

三、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有效策略

为了充分将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落实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的策略必不可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结合创新教育观念,不断加强农村小学校长和相关研修教师小组的正确培训。一方面有效突出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树立一线教师充足的研修意识,尽可能营造浓郁的校本研修氛围。

第二,树立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长远发展眼光,进一步推动其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顺利应用。全面拓展教师的常态工作思路,对教研任务展开基本的创新。同时,教师素质提升和教学管理双管齐下,做好农村小学的引导工作,为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提供发展平台。

第三,教师在进行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时,要聚焦课堂,重视教学技巧,以便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

第四,明确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活动内容和主体对象,可以利用城区校本研修模式作为示范,逐渐带动农村学校的进一步提升,争取在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方面做到城乡均衡发展。

四、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模式

(一)做好教学反思与改进工作

要想切实发挥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在农村小学语文中的实用价值,教师务必要做好自身反思和改进工作[3],在教學中逐渐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合理利用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策略,不仅可以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中,出现一个生字“篮”,与常见的“蓝”是同音字。基于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理念,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经验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最佳教学方式,在不同教学思维的碰撞中,可以得出摇篮的“篮”和蓝天的“蓝”虽然发音一样,但是部首和字义都不相同,引导学生正确区分,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强化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全部职能

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主体是教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职能,一方面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促使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逐渐步入正轨。另外,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将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实际应用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活跃教师思想,不断完善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模式。

(三)校本研修背景下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反映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中应用进度和效果的直接途径,与教师的职能发挥以及日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紧密联系,能够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4]。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助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教师能够发现自身不足,学到他人优点,从而收集分析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在提高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水平的同时,切实打造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育新形势下,利用合理策略实现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的落实,具有实践必要性,让学生可以集思广益,拓宽知识视野和语文思路,切实推动农村小学语文的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祥媚.小学语文教学中同伴互助学习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7(22):33-34.

[2]张笑予,程莉荣.同伴互助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6):245-246,251.

[3]王蕾.研修一体,智慧共生——例谈课题研究式校本研修的探索与实践[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12):57-60.

[4]阳志荣.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2):6.

语文学科生命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等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有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基于学校生源多数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基础薄弱且不稳定这一现状,为了寻求学校内涵化发展的道路,笔者所在学校以《立体推进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为抓手,以“绿色生命校园”为办学愿景,积极探索生命教育途径,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实施生命教育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是承载教育理想、实现教育目标的重心和基础。构建“绿色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关照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满足不同个体的多样化需求,是“绿色生命教育”的有力依托。学校整合优质资源,开发生命教育校本知识课程及拓展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以生命教育为主线,整合健康、心理、安全、法制、环境、毒品预防等主题教育内容,以平安、休闲、健康、快乐为主题,相继开发了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健康篇》侧重于卫生健康、饮食习惯、食品卫生;《平安篇》的内容包括校园安全活动、拨打特殊电话、学会游泳、水火电的安全知识及自救;《休闲篇》让学生了解棋类、花草的养护、时尚运动——滑冰、健康上网;《快乐篇》则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实现自我。其中,每个篇章都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主讲专题相同,但内容由浅入深。比如《快乐篇》有“生命教学”“我长大了”“与人共处”“自信是朵美丽的花”“做情绪的主人”5个专题;《健康篇》有“蔬菜”“水果”“方便面”“预防近视”“食品安全”“预防龋齿”6个专题。将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每周开设一节生命教育课,做到定师资、定课时、定教材,使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重点实施。学期结束,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绘画展、小制作、征文等形式,展现校本课程教学效果。

拓展活动课程 结合学科特点,发挥教师专长,开设多元活动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特长与兴趣。比如,鼔号、足球、篮球、轮滑、田径、武术、合唱、绘画、机器人等20多个活动课程。每学期一次的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节;每年一次的读书节、艺术节、游戏节……让全校学生在活动中尽情享受生命的美丽,体验成长的快乐。

课堂构建,引领学生成长

课堂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是践行“绿色生命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生命教育课堂,是以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洋溢生命温暖和快乐的课堂,是师生互相促进、互动生成的课堂。

拟定生命教育课堂评价标准 为了有效推进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学校围绕生命教育指标,拟定《生命教育课堂评价标准》,要求教师遵循评价标准进行备课、上课、反思,把握和调控课堂。构建生命教育“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题升华——拓展运用。生命教育课堂体现“三自”(即自主、自然、自乐),强调“三有”( 即有趣、有情、有效)。课堂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彼此对话、相互交融,尽情舒展着生命绽放的美丽。

挖掘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点 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和利用隐藏于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生命教育思想,把人文素养、生命意识以及生命价值的培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融汇在课堂里,整理出各自学科的“生命教育渗透点”。

坚持生命教育主题研究 每学期,学校以“实践生命教育,构建生本课堂”为主题,举行生命教育展示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教学研究周、1+4共同体课题研讨、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课例展示等活动,将课堂面向同行,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另外,定期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方向,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活动优化,关注体验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生命教育课程,围绕“认识自我、交通安全、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内容,开展了“五个系列”的生命教育体验活动,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艺、实现生命价值提供了舞台。

认识生命系列:“了解自我、理解生存” 通过系列主题活动,让每个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逝去,便再也无法追回”,从而能够正确对待生命、正确认识自我,进而感受生存的意义。一是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生命的诞生”,让学生明白“是父母孕育并给了我们珍贵的生命,在我们的成长中倾注了父母的心血”;二是利用全国哀悼日,开展全校师生集体默哀活动,让学生体验失去生命之苦,感受生命的脆弱;三是利用暑期,开展“听讲那过去的故事”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活着;四是建立“乐乐聊吧”,每天定时开放,倾听学生的烦恼,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感恩生命系列:“感激亲人、感动心灵” 利用三八妇女节、清明节、教师节、十岁成长礼、毕业典礼等教育契机,结合“感激亲人、感动心灵”主题,每年开展系列感恩活动,如“制作感恩贺卡”“我为妈妈洗洗脚”“我当一天鸡妈妈”等,让学生在学会感恩的同时,也把真情传递给周围的人,传递给社会。其中,“清明节里知感恩”是学校感恩系列的特色活动。每年清明,学校会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民风民俗与封建迷信的区别,祭祀先人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恩行为。

珍爱生命系列:“学习技能、学会自救” 学校围绕“消防、交通、防震、放溺水”等方面的内容,定期开展“學习技能、学会自救”主题活动,通过讲座、展板、主题队会、征文、绘画、资料卡、集体签名等形式,了解这些事件的危害性,学习逃生知识和技能;通过防震防火演练,参观消防支队、地震台、120急救中心等,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意外面前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初步学会应急生存本领。教育学生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更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并将活动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区,让所有的生命在理智中存活,在真情中延续。

保护生命系列:“关注环保、关爱地球”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学校以“关注环保,关爱地球”为主题,成立“环保小天使”“环保小卫士”“环保小侦探”等志愿服务社团,结合纪念日开展系列保护生命的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创意。比如,“植树节”,开展绿色标语和体验日记的征集、为花坛插牌、小树认领等活动;“环境保护日”,开展手抄报、二手市场进社区、“我动手、我快乐”环保手工制作、“我行我秀”环保服饰展演等活动。学校还组织学生到社区铲除“牛皮癣”,发环保宣传单,进行环保小调查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享受生命系列:“品味生活、品尝快乐” 为了让学生张扬生命的个性、体验生命的价值,学校利用每年5月“生命教育展示月”给学生提供享受生命的舞台,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通过组织开展每年一届的“春芽杯”小歌手大赛、书画联展、生命教育展演、“唱经典红歌、做阳光少年”大合唱等系列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品味生活,品尝快乐。

构建生命教育校园文化

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应立足学情,积极构建生命教育校园文化,以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构建精神文化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是师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共同具有和共同信仰的基本价值观念。其一,积极向上的校训、校风。这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统率全局的旗帜,是学校品味的文化名片,它对学校师生如何做人和做学问,提出了方向性、针对性、激励性、规范性、简约性的要求。结合校情,学校提出“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提出“诚信做人,快乐学习,自主创新,健康生活”的校风,围绕富有生命气息的校训和校风,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建设,整体构建绿色生命校园文化。其二,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广播操比赛、足球赛、篮球赛、趣味运动会、元旦联谊会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师生的潜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开展“生命教育”以来,师生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得以提升,校园里形成了“人人有快乐的追求,班班有奋进的目标,天天有攀登的行动,时时有成功的喜悦”的精神面貌,学校真正成为友爱的家庭、创造的舞台、成长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彰显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学校日常管理所形成的规章体系,集中体现具有个性特点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制度。它的文化内涵包含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一是以制度的形式,确立学校的办学愿景。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发展规划都形成制度,让其科学化,规范化。二是以规章的形式,建立管理制度。合理的制度是学校良性发展的保障。学校建立开放、多元、竞争、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工作制度》《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嘉奖条例》,内容涉及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校本研修以及教育科研等多个方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量体裁衣”,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三是以活动的形式,建构校本研修制度。学校教师校本研修制度包括每课一个反思、每周一场教研、每学期一节公开课、每学年一次基本功展示。通过这“四个一”活动,促进教师加强业务进修,提高业务素质,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

创设环境文化 校园的绿化、美化应当和文化建设相结合,使每一个角落都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开辟春芽雕塑园、小荷书画室、乐乐聊吧、快乐书屋、阳光运动场等阵地,给学生提供舒心的学习与活动场所。楼廊布置校园之星、学生书画作品和教师的生命教育格言,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具教育示范作用。教室内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生守则,班班有绿植角、生命教育专栏,文化布置各具特色。校园里所有的环境布置,都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润泽并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通过实践与探索,生命教育已融入学校师生的心中,融入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生命教育,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生命教育,把学校铸造成學习的乐园;通过生命教育,让每一位师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

【本文系作者主持研究的2017年度马鞍山市教育科学专项课题《立体推进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GZ1714)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金瑞小学)

语文学科生命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有创新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 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看来, 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 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 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

如《小珊迪》一文, 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死了, 小利比的命运又如何呢?课文没有交代, 也无需交代。学生对此却十分关心。我想作者留下空白也许就希望读者去大胆畅想。还有如《小摄影师》一文, 高尔基第二次接待小男孩, 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在教学中, 对于这样的空白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组织学生继续续写故事。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 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 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 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 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 不断产生新的答案, 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我们要充分利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教材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二、有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话引起我的注意:“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们的学生, 天天来学校上课, 归根结底, 就是为了求发展, 并且是一种持续发展, 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 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 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因而, 每一节课教师的脑子里就要想到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一点知识, 一些方法, 一些启迪, 还是一些积累?所以, 提倡人文性的同时, 我们不能否定工具性,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

实践证明, 适度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发均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 一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适度、集中。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 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要善于选择、取舍和重组。例《威尼斯的小艇》和《燕子》二文独特的外形描写, 《桂林山水》非常富有节奏感的排比句等都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有生气

生命哲学家曾经说过, 既是人, 就会有生命欲, 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流。是啊, 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 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 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 那么, 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来。著名的于澜老师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地, 教师要勇于放手。

1、书, 让学生自己读。

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起体味, 去感悟, 在充足的时间里, 以读激趣, 以读显形, 以读启智, 以读育人。如《再见了, 亲人》一课, 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 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 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 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 理解课文内容,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问, 让学生自己提。

学贵有疑, 读而能问, 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 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 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 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 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 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 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 但是, 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 敢于提出来, 勇气可佳。我班学生就特爱提问题, 学《威尼斯的小艇》时问“轻快”“灵活”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学《燕子》时问写燕子的外形为什么用“凑”字等等。问题提出后, 教师不要急于代答, 应让学生去作答, 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

3、话, 让学生自己说。

一节课40分钟, 老师要结合教材, 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 创设说话的氛围, 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 让学生想说就说, 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 也只有面向全体, 人人参与, 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如在教《晏子使楚》一课时, 学文成熟之际, 教师创设情景:晏子凯旋归来, 齐王会说什么, 齐国的大臣会说什么, 齐国的百姓会说什么。学生经过思考, 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于是, 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辨别是非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语文学科生命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的以“满堂灌”为主的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 追求激发学生求知欲, 开启学生智慧之光, 充满生命和活力的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和活力, 就要把核心性的学习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动起来”, 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活起来”。教师要把语文课堂搭建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 唯有教师放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对话中“习得”、在合作中“创新”, 在探究中“成长”, 才能使活跃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激扬学生生命。

一、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搜集信息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认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放手学生自主阅读, 搜集信息, 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 吸收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 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搜集信息, 吸取最鲜活的语言:

1、课内外联系, 开放课堂。

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 补充课文, 使课文的内涵更丰富, 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 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 把“文本”读厚了。如学习《七月的天山》时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 学生找到许多描写天山的文章, 包括旅游的介绍文字, 有的把天山的图片资料都打印了出来。这样的阅读、筛选, 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去获取, 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读书、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会了方法, 养成了习惯, 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 学生才会去粗取精, 淘沙见金。

2、书本与生活相联系。

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 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 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 用心感受, 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 可以启发自己的想象与创造, 开阔心胸, 大到时事政治, 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 都要学生留心观察,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心去体味、思考, 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习完《七月的天山》后, 我让学生观察校园, 模仿习作《七月的校园》, 学生激情高涨, 佳作连篇。

二、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 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 学习是无止境的的道理。这样的课, 课堂气氛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 争辩, 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 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我们要珍惜生命。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得不同, 他说生命是无限的。他的回答激起了千层浪, 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并列举了一些实例。最后, 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 使他们对课文的意思有了比较正确全面的理解。这样做, 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又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三、尊重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 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 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 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而一旦丧失自信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 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 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 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 即经常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 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 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 就立即加以表扬, 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 提高训练要求, 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 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 对于学困生, 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 只要多一些努力, 你一定会学得很棒。”“你的看法很独特!”诸如此类额评价, 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 而且明显强化了学生的进步, 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

摘要:语文课堂既是学生探索、研究、创新的阵地, 又是领悟、实践、发展的平台, 语文教学既要曲径通幽, 情趣盎然, 又要为学生营造思维自由飞翔的空间。在语文课堂上, 放手学生、相信学生, 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宰”课堂, 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活跃, 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激扬学生生命。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地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情景会话教学初中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