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范文

2023-09-18

机构投资者范文第1篇

常年与不同的投资者打交道,您猜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什么?没错,就是“现在投资什么最好”。

在回答这个“简单问题”时,不少投资顾问往往会拿出长篇大论的各种分析报告,结合国内外宏观和微观经济数据,最后归结到推荐手头的热销产品。

表面上看,这些投资报告都是通过对大量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推导得到的结果。其实,宏观经济数据多得如“恒河沙数”,数字的采集、处理、分析的方法各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即便是用同样的数据,不同机构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截然相反。实际上,这些宏观的结论与微观的投资关系并不密切相关,不同宏观变量之间往往相互矛盾,作用互相抵消,组合在一起对不同资产类别的影响还真的不好说。

因此,要回答“现在投资什么最好”,要么是海阔天空地忽悠一通,要么只能老老实实地说“此问题是无标准答案的”。

更关键的是,如果投资者以“现在投资什么最好”为起点来开始投资决策流程,轻则因道听途说、无所适从而被迫放弃投资;重则因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而导致巨亏。为何如此?让我们重温小学课本里的一篇经典课文吧:有一天,小马长大了,要帮妈妈做点事,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能不能过去呢?小马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于是问道:“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小马听了,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他决定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小马自己去试试。小马发现,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每个投资者的个人情况都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适合的投资标准是不同的。如松鼠会在老牛觉得非常浅的水中淹死一样,对一位亿万富豪而言是九牛一毛的百万元一级的风险投资,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赌上全部身家了。

其实,正确的私人投资决策流程的第一步是:从了解自身情况开始,确定自己能承担多大的风险,然后再决定能有多高的预期回报率目标。那么,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应该是:“我能承担多大的风险?”

另外,在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回报预期来确定投资品的可选范围之余,一定要把所拟投资的对象搞清楚,然后再做出最后的投资决定。

在金融危机期间“坑了”不少香港投资大众的雷曼兄弟“迷你债”,其实是一款非常复杂的结构化金融产品。然而,在做出投资决策以前,真正了解其背后的结构以及潜在风险的投资者并不多。而即使是在现在的国内市场,又有多少投资者对当前琳琅满目的各类理财产品做过深入了解呢?

实际上,很多投资不成功例子中,根本原因往往多出在上述两个方面:不了解自己能承担多大的风险,不了解投资产品的潜在风险。其实,投资方案一定要选自己最适合的,而非“最好的”。否则,就很难说不是“盲目投资”了。

多花一点时间,在投资决策做出以前在这两个方面多下些工夫,与“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原理是一样的。投资的机会永远都有,即使是错过了现在这一个,下一个也很快会来。因为怕错过机会而盲目投资的结果往往是“不能承受的亏损”。与其盲目投资,还不如不投资而把钱存在银行更稳当和靠谱。

机构投资者范文第2篇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促进内涵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联盟可大致分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企业技术中心四种典型模式,主要存在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科技中介机构与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推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重视高素质管理团队建设等途径,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殷晶晶(1984-),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实习员;胡永红(1968-),女,江苏如皋人,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江苏 南京 21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资助课题(课题编号:ZZKT09122)、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校企合作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际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研究型大學积极与企业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相关部委在多次教育会议中要求高校与企业积极构建校企合作联盟,进行高质量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促进内涵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是以工为主的高等院校实现服务职能的最佳切入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此举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途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文试图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作深入探讨,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归纳梳理,探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希望对高校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构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联盟的意义

1.校企合作是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高校立足于学科优势,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的校企合作联盟,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创新工程人才的重要方式

我国工程教育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一直是困扰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题。校企合作联盟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推动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首先,校企合作联盟的建立为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实习提供了极大便利,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程需要。其次,校企综合性跨学科课程与研究平台的建立,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渠道,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再次,通过校企双方在招生、培训、就业等方面的合作,高校可以检验自身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适时地调整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配备,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有效对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化。[2]

3.校企合作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渠道

科技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科技创新竞争,还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竞争。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量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该问题已引起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高校和企业的重视,大家都在积极探索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对策。高校与企业合办实体是一种转化速度快、投资风险低的有效成果转化模式。通过这一渠道,高校的科研成果在企业得以产业化,实现了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共享,不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成果和创新人才。

二、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联盟模式分析

综合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联盟可大致分为四种典型模式。

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模式

工程研究中心最早于1985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美国工程研究中心一般是以大学一个或几个优势学科为核心,吸引相关领域合作企业成为战略联盟,与企业的成果共享是工程研究中心后期主要的资金来源。在我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由具有较强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独立或和企业联合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一方面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产业技术进步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开展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并实现技术转移,从而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之间的桥梁。

2.大学科技园模式

大学科技园是指在大学、研究机构附近,利用其科技创新成果及人才优势,为高校科技成果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的科技平台和服务机构。目前,国际上尤以美国斯坦福工业园“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日本筑波大学高技术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城和印度软件科技园等为世人所称道。[3]这些大学科技园一般包括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机构、高技术中小型企业和高校技术企业以及各类服务机构,例如中介、金融、律师、咨询机构等。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从政府层面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以来,大学科技园已获得巨大发展,以清华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达61家。我国大学科技园与其他高新科技园区不同,大学在科技园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学作为科技园的组建者之一,除技术与人才投入之外还有相当的资金投入,并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到科技园管理中,同时大学科技园还承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任务。

3.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达成协议,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并承担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帮助企业科研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例如,依托北京大学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北大方正集团拥有对中国IT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同时北大计算机方向的本科生与硕士生也提早参与了方正的系统开发,不仅有利于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也培育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

4.企业技术中心模式

企业技术中心是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在企业内部或合作高校建立研究院,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有效整合企业与高校双方优势资源,提高和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我国企业技术中心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级别,截至目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已达438家。

三、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联盟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当前高校校企合作联盟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发展新问题也不断涌现,主要包括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校企合作的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科技中介机构与人才匮乏方面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将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推进到一个全新高度。

1.制度缺位,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关系不明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企业和高校如何各司其职,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是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目前,校企合作主体如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等与政府、高校、企业的关系不明晰,很多校企合作机构都与高校保持着行政隶属关系,工作人员在编制、工资、职称评聘等问题上与各方纠缠不清,还无法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政府与高校对校企合作机构过度的行政干预使其最终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单纯的研究所或校办企业,背离自主创新源与技术辐射源的建设初衷。

2.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

以技术工程化与产业化为主要目标的校企合作联盟涉及到高校、企业等多方利益,而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所必需的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成。一是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规定和政策性标准;二是权益如何在各参与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分配,现在普遍采用按投资股份分成,但存在技术入股如何定价、经营性资产如何划分等诸多问题。同样,投资风险分担机制的不成熟也成为影响高校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3.科技中介机构与人才匮乏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市场中介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无论从数量和素质上都远远不能适应校企合作中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和当前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严重脱节。

四、以工为主的高等院校如何构建校企合作联盟的思考

1.努力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规划和组织行为,如资金投入、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都成为使高校科研成果最终实现产业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此,高校一方面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支持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例如政府采购、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资金引导和支持等,进一步支持校企合作联盟的建设和发展。

2.积极推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

校企合作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行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都是通过市场来最终实现的。同时,科技合作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往往存在难以预料的失败风险。因此,当前校企合作中最为关键的是形成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及一套健全的投资管理机制。借鉴国际通用模式即邀请风险投资公司参与,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的同时,采用风险投资运作模式来评估、筛选、管理項目,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退出机制。

3.规范管理,重视高素质管理团队建设

国外优秀的大学科技园均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专职项目经理,对入园项目或企业实行全程项目化管理服务。[5]校企合作联盟应吸取国外优秀大学科技园的管理经验,采用市场化营运机制,逐步改变现有事业单位的运行方式。同时,校企合作机构可联合引进社会专业机构,例如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中心、大型测试平台、人才培训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社会中介机构,促进增值服务发展和保障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建平.推动校企合作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41-42.

[2]钟利红,邓之宏.校企战略联盟实施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9,(11):38-40.

[3]许长青.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基于日本的案例研究[J].高教探索,2008,(5):60-65.

[4]郭建如.20世纪90年代大学与校办科技企业的关系及其变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0):26-34.

[5]文峰,罗亚泓.大学科技园与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0,(2):83-84,62.

(责任编辑:王祝萍)

机构投资者范文第3篇

一、研究假设与检验模型

(一) 研究假设

H1: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可以提高企业价值。

H2:相比于没有风险投资介入的创业企业, 有风险投资机构介入的创业企业国际化程度更高。

H3:风险投资机构介入企业后, 通过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 进而影响企业价值。

(二) 检验模型

根据上文, 提出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注:*、**和***分别代表10%、5%和1%的显著

各变量定义如下, Tobin’Q为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Fsts为企业的海外营业收入与总营业收入的比值, 为中介变量;VC为风险投资机构介入, 为虚拟变量;控制变量PS为市销率、Admexprt为管理费用率、Cash为企业现金流量、Size为企业规模。

二、样本选择与相关性分析

(一)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5-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电子、医药与生物制药和信息技术业三个行业中的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 运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 相关性分析

从样本的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 (表略) , 大部分的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 表明设定的模型是有意义的。

三、实证结果

见表1:

上述结果表明回归显著, 假设得到验证。

结语

风险投资机构介入企业后, 通过影响企业开展国际化战略, 进而影响企业价值。

摘要:本文基于2015-2017年我国创业板企业的财务数据, 选取电子 (C5) 、医药与生物制药 (C8) 和信息技术业 (G8) 三个高新技术行业, 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 以及国际化战略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风险投资机构,国际化战略,公司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超鹏, 吴世农, 程静雅, 王璐, 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2012 (01) :105-119+160.

[2] 董静, 汪立, 吴友, 风险投资介入与创业企业国际化———基于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 2017, 43 (04) :120-132.

机构投资者范文第4篇

[摘 要]2018年的P2P平台爆雷潮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文章旨在探究该事件发生后投资者投资意愿分布情况以及影响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因素,笔者选取经历爆雷潮的P2P投资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实证结果显示,是否遭受损失及损失金额、风险偏好、平台的社会评价、平台安全性、国家对违规平台的打击与投资者投资意愿呈正相关,投资经验、投资产品期限与投资者投资意愿呈负相关。文章认为投资者、平台、国家需做出调整,共同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推动平台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关键词]P2P;爆雷;投资者;投资意愿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5.001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衍生产品正日益成为投资者新的投资目标。P2P凭借门槛低、速度快、收益可观及方便快捷等优点,成为广受欢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P2P行业的急速发展把行业风险也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由于部分P2P平台仍然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平台合规性较差,很多平台缺乏足够的资产或资金自营能力,风险防控手段落后。2018年,特大爆雷潮席卷P2P平台,同年的7月和8月,有超过300家平台卷入诈骗、提现困难、失联跑路、清盘退出等事件,波及人数众多,涉及资金规模超过上百亿。随着该事件持续發酵,爆雷潮从最初的江浙沪地区迅速席卷全国.投资者对P2P平台的投资意愿受此影响产生了变化。

本文基于我国2018年的P2P平台特大爆雷事件,选取经历这一事件的P2P投资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投资者在P2P行业爆雷后投资意愿的分布情况,以分析P2P爆雷事件冲击对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影响,并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从投资者自身特征、P2P平台以及国家政策这三方面探究投资者投资意愿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投资者理性投资和平台良性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P2P网络借贷的研究伴随P2P平台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激增而逐渐增多,不同时期的研究侧重点也在不断变化。早期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在P2P网络借贷过程中构建适用于我国的风控系统和信用评级系统。张宏(2013)通过以Prosper为例分析美国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性质,得出了“界定P2P产品的性质、引入银行作为第三方资金存管机构和建立备案机制”等平台规范性启示。近年来,随着P2P网络借贷的迅猛发展和陷入困境,P2P网络借贷的未来转型方向和影响平台中投资者行为的因素成为学者们热议的主题。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考虑,积极与风险可控的资产端对接,如与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等或将成为P2P转型的未来方向(李国英,2015)。

而目前关于P2P借贷行为影响因素方面的实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针对借款人的信息识别研究,即根据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研究哪些信息有利于提高借款人的借款成功率、投资者的出借意愿和收益率。Larrimore(2013)等人研究发现,投资者通常将平台上的借款人相关信息划分为“硬信息”和“软信息”。在平台上可以直接看到的直观、定量的信息,如借款的金额、利率、期限等标的相关信息及借款者的个人情况、借款历史、信用评级等称为“硬信息”。Puro等(2010)、丁婕(2012)、王会娟和廖理(2014)分析得出:借款人在平台被评价所形成的信用等级会对借款是否成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负向影响借款利率和违约可能性。借款利率与借款金额对借款标的成功率虽有影响但不显著,借款期限几乎不产生影响(李文佳,2011)。但也有学者发现,借款期限对融资成功率有负面作用(郭弈,2011)。“软信息”则指一些非征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关系网络、借款人长相、借款用途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通常以社会学中社会资本相关理论作为基础。Granovetter(2005)认为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研究对象在所研究环境之外拥有的关系或影响力。在P2P平台上,出借人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网中的朋友也可以参与出借过程为其信用进行背书,以赢得投资者信任。孙之涵(2010)通过选取“拍拍贷”的交易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也发现,当借款者的社会网络资本较广时,投资者愿意在帮助其借款和融资时以较低的利率收取利息报酬。

第二,针对出借人的心理和行为意愿的研究,即哪些因素影响着P2P网贷平台投资者的意愿和行为,以及投资者的行为是否和理论上存在偏差。

关于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凯恩斯是最早基于心理预期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乐队花车效应”的经济学家;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Kahneman和Tversky(1079)共同提出了“期望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代表性的学者有Thaler(1987)和Shiller(1981),研究的内容包括股票收益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计等,以及平台投资者投标过程中的“羊群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Kahneman等关于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切换机制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关于投资者的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又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平台偏好和国家政策影响三类。针对投资者个人因素,通过研究哪些个人特征会影响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史代敏、宋艳(2005)发现可能涉及投资者的年龄、财富值、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相类似的还有吴卫星(2007)、邹红(2009)等学者的实证研究。除此之外,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流动性偏好和投资者以往成功或失败的投资经历也可能在对其投资意愿产生影响的众多因素之中。Hanna和Gutter(1998)认为投资方式和风险偏好体现了投资者面对风险的态度,会显著影响其投资组合配置。顾中原(2017)和徐茂卫(2005)的研究也均证明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影响投资者投资总额以及风险资产结构配置。李鹏翔(2017)指出P2P平台明确规定时间和利率的合同、低门槛使得中小投资者放弃同样高风险高流动性的股票选择P2P网贷。彭倩(2018)认为随着投资失败经历和综合投资经验的积累,投资经历丰富的投资人倾向于采取低大额、低风险以及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

平台因素对投资者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平台社会评价、平均利率、平均借款期限、平台安全性等。郑迎飞(2017)指出P2P网贷的个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平台时,为控制系统性信用风险,通常通过甄别“平台背景”、平台的社会评价来辅助决策。孔雪萍(2014)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网贷的平均收益直接对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但年化投资收益率并无显著影响。吴中旭(2016)指出获得收益是投资人借出资金的最终目的,在同样的时间和资金损耗下,随着借款利率和借款收益的升高,投资人的投资意愿也会逐渐增强。

关于国家政策影响方面,王冀宁(2003)等采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证明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强弱与政策监管满意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李云汉(2019)认为政府颁布政策存在双向作用,既存在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可能,短期内投资者也可能会因政府对行业和市场的负面暗示作用而降低投资意愿。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外P2P网络借贷出现较早,相关投资理论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有关投资者行为和投资策略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都已经很深入,关于P2P网络借贷过程中投资者出借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也比国内更为丰富细致。国内P2P网络借贷的发展较晚,基本上在2006年之后才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涌现,且早期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我国P2P网贷风险与监管对策的描述性分析和理论建议上。同时,由于我国缺少像欧美国家高度透明的个人信用体系,网贷平台发展程度和模式与发达国家也有所差异,故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风险及监管策略等规范性分析,关于P2P网贷行业的实证研究较少。国内“拍拍贷”“人人贷”等平台崛起后,也出现了一定数量基于平台成交数据的实证研究,但多集中在借款人方面,很少从投资者、平台、国家政策方面综合探究投资意愿问题。同时在P2P网络借贷发展过快、频繁爆雷、面临清退和转型的大背景下,了解投资者意愿情况对P2P平台之后的发展存在重大的指向意义,而此时较新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弥补这一空缺正是本研究的创新和意义所在。

3 数据采集与变量说明

3.1 数据采集

鉴于在2018年P2P大规模爆雷浪潮中,江苏省南京市是较早出现爆雷情况的地区,钱宝网、蛙宝网、小生优服等大型P2P平台的接连倒闭进一步使其成为爆雷重灾区,因此,本文选择南京市及各辖区作为主要调研地区。调查方式为简单随机抽样:前期在街头随机偶遇进行调查,后期结合线上投放问卷进行数据收集。线下调查时以自填为主,结合使用访谈方式。本次调研共采访577人,回收有效问卷151份。

3.2 变量说明

文章对P2P爆雷后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很多,这里主要从三方面来考察。从投资者自身因素来看,在此次爆雷潮中是否遭受损失,损失多少金额可能会对其是否愿意继续投资P2P产生影响。此外,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流动性偏好、投资经历也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从投资P2P平台参考因素来看,投资者在对P2P平台进行筛选时的考量因素,如社会评价、平台安全性、投资期限、投资收益率可能会对其是否愿意继续投资P2P产生影响;从国家的监管政策来看,对违规平台的打击可能会对投资者是否愿意继续投资P2P产生影响。

被解释变量“是否愿意继续投资”用Y表示,各解释变量用x1~x12表示。

4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数量N=151,在这 151 位参与过P2P投资的受访者中,共有 58位受访者愿意继续投资P2P,占投资过P2P总人数的 38.41%,不愿继续投资P2P的受访者有93人,占投资过P2P总人数的61.59%。受访者中不愿意继续投资的人数超过愿意继续投资的人数,多数投资者对P2P平台抱有不信任或质疑的态度。数据的统计特征详见表1。

4.2 计量模型选择

由于被解释变量“是否愿意继续投资”为离散型二元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为:

ln[Pi/(1-Pi)]=α+β1x1+β2x2+…+β12x12+μ

式中,Pi是第i个投资者愿意继续参与P2P投资的概率,1-Pi是第i个投资者不愿继续参与P2P投资的概率,x1~x12为各可能影响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因素,μ为随机扰动项。

4.3 相关性检验

为檢验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保障模型设定的科学可靠,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性检验。该模型相关性检验的结果见表2。

检验结果中除了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3140,其他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3,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认为本文构建的实证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设定具有合理性。

4.4 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

对模型经过异方差处理后,回归结果见表3。模型的R2为0.9975,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极好;F统计量为4521.683,说明本研究设定模型的解释变量显著影响投资者是否继续投资的意愿。整体上看,本研究模型设定合理且对被解释变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本文构建的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为:

y=0.0394X1+0.0227X2-0.0188X3+0.0063X4+0.2671X5+0.0037X6-0.1019X7+0.0295X8+0.0277X9-0.0582X10+0.0017X11+0.3302X12-0.3265

5 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5.1 模型结论分析

第一,是否爆雷×损失金额(X1)在0.01置信水平上与被解释变量继续投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参投平台发生爆雷的投资者更倾向继续投资P2P,且损失金额越高,继续投资意愿越强烈。投资者行为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例如,前景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在面对损失时更喜好风险,因为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收益带来的快乐,人们对损失比收益更敏感。根据模糊决策理论,决策者在面对损失时,会表现出对模糊期望的模糊偏好,选择模糊和不确定的事物,放弃确定的和熟悉的事物。根据处置效应理论,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总是倾向于提早出售盈利的金融资产,而长期持有亏损的金融资产,这违背了理性经济人原则和预期效用原则。根据风险寻求理论,在风险决策中,财富变化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投资者在发生亏损时表现出风险追逐,在盈利时表现出风险规避。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结论,并进一步发现损益量的数值越大,对应发生风险追逐或规避的程度就越严重。

第二,风险偏好(X5)在0.01置信水平上与被解释变量继续投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比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更倾向于继续投资P2P。风险偏好体现了个体对风险的态度,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配置和财富积累过程。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常常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更喜欢回报稳定、风险厌恶程度低的风险投资产品,且随着风险厌恶系数增大,无风险资产的占比增大。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相比,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更显激进,大量投资于高风险的平台和项目。

第三,投资经历(X7)在0.01置信水平上与被解释变量继续投资意愿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投资经历越丰富的投资者越不愿意继续投资P2P。首先,因为有经验的投资者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倾向于选择低风险、高价值的投资组合;其次,随着失败投资经验的增加,投资者更倾向于采取保守型投资策略,不愿在借款项目投标中后期进行投资;最后,投资经验越丰富的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越轻,不会对市场或自身持有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乐观态度,采取较为谨慎的投资策略。

第四,社会评价(X8)在0.05置信水平上与被解释变量继续投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平台社会评价越高,投资者越愿意继续投资P2P。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对P2P平台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台的社会评价。投资者获取社会评价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来自网站信息和平台口碑,良好的信誉度会增加投资者对P2P平台的信任程度,投资者通过社会评价甄别“平台背景”,选择是否继续投资P2P,以此来控制该平台上的系统性信用风险。

第五,平台安全性(X9)在0.05置信水平上与被解释变量继续投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随着平台安全性提高,投资者越愿意继续投资P2P。网络借贷平台资质和发展的正规度往往是投资者在进行网络借贷投资时重点考虑的标准之一,因为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中介,是连接借款人和投资者的重要载体。面对借款人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安全优质的网络借贷平台能使提供给投资者的借款人信息更加真实完整,减少借款人违约情况的发生,面对危机时安全优质的网络借贷平台也拥有更强的兜底能力和更坚挺的保障模式。所以随着P2P平台安全性提高,投资者的平台偏好增大,投资的意愿越强。

第六,投资期限(X10)在0.01置信水平上与被解释变量继续投资意愿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平台投资期限越短,投资者越愿意继续投资P2P。投资期限增长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风险,借款期限越长,投资资金不受投资者自己控制的时间越长,尤其在如今行业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投资人投资意愿就会下降。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组合时,多希望在控制一定的风险水平下实现最大化投资收益。

第七,对违规平台的打击(X12)在0.01置信水平上与被解释变量继续投资意愿呈显著负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监管政策的落实可以缓释网贷市场的实际信用风险,短期内政府对行业增强的负面暗示可能对市场产生消极影响,但长期来看强有力的打击违规平台力度可以极大振奋投资者情绪,恢复投资者信心。

5.2 政策建议

综合来看,受爆雷潮的影响,投资者对P2P平台投资意愿总体不强,多方因素影响其投资意愿。投资者、平台、国家需要进行转变帮助改善P2P平台投资环境,推动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根据多元回归结果显示,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激进,往往会选择风险高的平台和项目投资。同时有着较为丰富经验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会采取较为谨慎的投资策略,他们会结合以往的投资经验分析判断当前投资环境,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在做投资决策时,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风险偏好,根据已有的投资经历,审慎地判断投资情况。在投资的初期结合自身背景多维度比较平台的背景和安全性,做到理性投资。

第二,在回归分析中,投资者投资意愿受社会评价、安全性显著影响。有着较好的背景和安全系数高的平台会直接吸引投资者投资。P2P平台要加快信息公开化,让投资者更了解投资平台的经营状况,减少投资者和平台之间信息不对称。同时根据分析,投资者更喜欢流动性强、封闭短的产品。因此平台可多设置投资期限短、可变现回收能力强的投资项目,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第三,加快P2P平台清算转型的进程。政府需大力打击平台违规现象,对已爆雷的平台必须依法追责,减少投资者损失,以恢复投资者对行业的信任和平台的信誉,铲除不良平台加快清算清退的进程。在推动清退过程中要推进现存平台积极转型,向着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LARRIMORE L,JIANG L,LARRIMORE J,et al.Peer-to-peer lend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features,trustworthiness and persuasion success [J].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13,39(1):19-37.

[2]GRANOVETTER M.The impact of soc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outcomes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5,19(1): 33-50.

[3]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43-49.

[4]王会娟,廖理.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4(4):136-147.

[5]李悦雷,郭阳,张维.中国P2P小额贷款市场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研究,2013(7):126-138.

[6]李焰,高弋君,李珍妮,等.融资者描述性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基于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4(1):143-155.

[7]吴卫星,齐天翔.流动性、生命周期与投资组合相异性——中国投资者行为调查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2):97-110.

[8]彭倩,秦进.P2P网络借贷中历史投资经验对投资人决策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8,23(5):24-39,80.

[9]廖理,李梦然,王正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地域歧视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5):54-70.

[10]邹红,喻开志.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特征分析——基于6个城市家庭的调查数据[J].工业技术经济,2009(5).

机构投资者范文第5篇

深圳市借鉴国外政府行政权三分的大部制改革思想,整合职能相近的部门,提高决策全面性、执行一致性和监督有力性。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实践,深圳市在中央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相关文件出台后,重新推出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改革后的政府减少15个机构,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审计局、口岸办、台办7个机构保留不变,但也要根据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重新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监察局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的改革暂缓执行。

二、深圳市大部制改革特点

(一)在平行部门推行行政权三分的设置

将行政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别赋予不同部门,三权之间地位平等,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为“委”;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为“局”;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为“办”。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是行政合同关系,以“绩效合同”的关系来落实监督。

(二)部门设立的规模上体现小决策、大执行的特点

深圳市政府作为市级政府,主要功能是参与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事务,治理地域范围有限,依据上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本地发展的具体执行方案,需要决策的方面少、决策适用范围小,所以地方政府中的决策部门可以设置为较小的范围。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最终都将落实到地方政府的执行部门,因而设置中需要有高效的执行部门。

(三)采取与中央政府同构的行政结构,但突出地方发展特色

我国采用的是同构的方式来组织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法律适当增加、合并部门。深圳市依据经济特区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与中央政府同构的大框架下,打造有深圳特色的大部门整合,创新工作格局,依据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社会发展方向,分析各项宏观职能后进行部门整合。既保证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责明确,政令通畅,又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人随事走”、“统筹安排”及“内部消化”等安置措施体现了高效性与人性化的统一

在深圳市的大部制改革中,由于部门整合、机构合并,导致精简了一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为妥善安排好每一个工作人员和干部,同时又保证政府改革后运作的高效能,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公务员定岗任职实施办法》,提出了“人随事走”、“统筹安排”及“内部消化”等安置措施,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该办法的规定,认真做好有关人员编制和职数的调剂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

三、深圳市政府改革动因分析

(一)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诉求

深圳市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沿地带,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各项经济活动十分的活跃,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尚需要全面深入的继续建设,面对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当前政府机构设置的矛盾,深圳市在改革机构的方案设置上,专门成立了市场监管局,作为执行机构有力的保障了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对市场活动进行监控,降低了政府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的管理成本,规范了市场管理机制,为深圳的经济再次高速发展提供了管理机制的保障。

(二)公民对于社会公共产品的强烈需求

深圳市面对公民对社会发展的需求,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制;完善住房和建设管理体制,组建了住房和建设局,统筹负责全市住房保障建设和建筑市场管理;体育、文化与旅游逐步趋向融合,整合了4个部门组建文体旅游局,发挥文化、体育、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软实力。

(三)面对越发复杂的社会生活,政府迫切需要提高对于紧急事件的应急能力

社会不断的发展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复杂事件,政府以往的机构设置不能对这些突发事件作出得体、快速的反应,为政府对外的公共关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而深圳市成立了专门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将应急指挥中心、民防委员会办公室(地震局)的职责、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应急管理办公室,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强化安全生产职责。

(四)中央政府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改革直接推动了深圳市政府进行改革

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推行“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和协调的根本举措,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四、从深圳市的机构改革总结出普适性经验

(一)改革创新应当遵循的核心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发展需要

大部制只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前进方向,并不是所有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都应当以大部制为模板。深圳市选择大部制作为政府改革的制度建设方式,是因为其在中央政府提出行政机构改革之前,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具有充分的经验。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大部制的工作模式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二)在改革创新基础上,要与中央政府在形式上总体保持一致,以达成权责一致,政令顺畅

深圳市在《方案》设计之初,与上级政府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协调,并且在本市机构改革方案中考虑了与上级政府的工作交接问题,能够做到大部门中的亚职能部门与上级政府的工作衔接顺畅。

(三)注重与大部制的相配套的制度支持与法律保障

深圳将行政权三分之后,三种性质的部门级别平行,必须有相应完善的制度设计来支持部门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的作用,防止出现执行部门对决策执行不力,监督部门流于装饰的局面,以制度和法规落实三种部门的工作机制和问责机制,保证三权平衡,力争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全面的新一代的政府工作模式。

(四)政府注重培育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分担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

政府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将部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服务功能还归社会组织或者个人,限制政府功能,转型为服务型的政府。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政府充分的培养一个利于公共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倡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分担政府的部分社会功能,将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最终达到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相互协作,为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

政府的机构改革,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上述的深圳经验,我们也必须看到,深圳市的改革力度非常的大,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工作混乱或改革倒退的情况,纵观世界各国政府大部制的改革经验,应当逐步的推进改革力度和深度,切勿贪功冒进,适得其反。

(季明博,1986年生,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徐仁际,1985年生,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市政改革)

机构投资者范文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风筝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人们就喜欢这项活动,在民间有很多风筝艺人。但现在的学生所放的风筝大多数是自己从市场上买来的,学生喜欢放风筝但不会自己做风筝,对中国的风筝传统艺术了解不多。 本课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信息资料,对中国古老的风筝艺术从知之甚少到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完成一只风筝,放飞风筝,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风筝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学习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本课主要属于“设计应用”范畴。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教学过程

1.谈话,了解,分享。

(1)组织学生讨论课本插图《三月三》,并要求学生介绍知道的有关知识。

(2)教师小结: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结合补充介绍风筝的起源、流派及分类等。 (3)揭示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欣赏,观察,思考。

(1)教师展示风筝实物、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一只完整的风筝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风筝图案有什么特点?在风筝上可以画哪些题材?

(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物绘画等。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辫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2)师生共同小结:风筝的图案色彩鲜艳,一般少用蓝色。 3.示范,尝试,展示。 (1)教师示范制作一只风筝,重点提醒以下要点:

第一步:用小刀(直尺)找准竹片的重心点(骨架的形状设计在保证左右对称平衡的情况下可多加变化)。(图1)

第二步:结要打牢,学习打结方法。(图2)

第三步:糊上去的纸要比架子大一圈(3-4厘米)。(图3) 第四步:待胶水6成干后可以画图案色彩。

(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只风筝,并取好名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只做半成品的图画工作。

(3)教师巡回辅导,注意风筝的大小、对称和色彩。 (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 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

(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四、相关资料 1.风筝的起源。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2.几种简单风筝骨架图。 (1)蝌蚪风筝。

图1所示为蝌蚪风筝的骨架图及拴线图。这种风筝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对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图制作均能达到放飞的目的。该风筝所用竹条骨架只有横竖两根,风筝的制作尺寸一般宽在450毫米左右为宜,太大太小均不适宜。 (2)王字风筝。

王字风筝,由于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如图2所示。这种风筝的制作尺寸也不宜过大,宽度在550毫米左右为宜。总共4根竹条组成骨架,骨架竹条尺寸同上边的蝌蚪风筝基本一样,对竹条的制作精度要求不是很严,风筝的飞行稳定同样也是依靠长长的尾巴来平衡的。 (3)八卦风筝。

八卦风筝是传统的中国风筝,在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一般来讲,八卦风筝适宜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放飞。放飞的经验表明:风力越大,风筝的放飞角度越大。

八卦风筝得名于风筝的外形,因其为八角而来,因与中国传统的八卦相吻合,故多称为八卦,在绘画上,一般多绘以传统的八卦图形。八卦的骨架由两个正方形的架子组成,一般的正方形骨架大小在500-1000毫米之间。只是两个正方形的。(图3) 3.风筝的种类。

风筝一般是以竹料为骨架,用纸或绢蒙面裱糊,再精心 绘制而成。依照风筝的结构形状,也就是从观赏的角度,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1)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2)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3)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4)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做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5)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4.风筝技艺。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 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 “糊”包括:选、裁、糊、边、校。 “绘”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五、教学反思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上这堂四年级《风筝风筝飞上天》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老师一起分析制作风筝的方法、注意点。学生相互研究、说一说、做一做和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几种自己的制作方法,同学们创作出内容丰富新颖、色彩鲜艳的作品。同时我在这堂课中也发现,自己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上一篇:表彰大会新闻稿范文下一篇:档案资源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