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片范文

2023-09-21

维生素片范文第1篇

3联系电话:010-62665210 62664210(传真)

Email:service@cninfo360.com

报告链接:客户服务:本报告免费提供后续一年的数据更新服务

温馨提示:如需购买报告英文、日文等版本,请向客服咨询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维生素的相关概述1.1 维生素的相关知识1.1.1 维生素的定义1.1.2 维生素的特点1.1.3 维生素的分类1.1.4 维生素发展史1.2 维生素其它品种的介绍1.2.1 维生素D1.2.2 维生素K1.2.3 维生素H1.2.4 维生素P1.2.5 维生素PP1.2.6 维生素M1.2.7 维生素U 第二章 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1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述2.1.1 中国医药研发状况2.1.2 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分析2.1.3 信息化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2.1.4 中国医药产业投资发展详解2.2 2012-2014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2.1 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2.2 2013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2.3 2014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2.4 2014年中国医药工业运行分析2.3 2014年医药产品进出口分析2.3.1 2014年中国医药产品进出口剖析2.3.2 2014年中国医药行业进出口综述2.3.3 2014年医药商品进出口分析2.4 医药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4.1 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2.4.2 中国医药技术市场存在的问题2.4.3 整治中国医疗市场混乱的策略

2.4.4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 维生素市场发展分析3.1 国际维生素市场的发展3.1.1 世界主要维生素生产企业简介3.1.2 世界维生素产业格局解读3.1.3 世界维生素产销分析3.2 中国维生素市场的发展概况3.2.1 中国维生素的发展历程3.2.2 维生素行业发展走向上升时期3.2.3 维生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3.2.4 维生素市场走向谋求共赢局面3.2.5 2014年维生素市场剖析3.3 2014年中国维生素市场价格动态3.3.1 2014年维生素价格浅析3.3.2 2014年维生素类重点产品价格分析3.3.3 2014年维生素产品价格全部上涨 第四章 维生素C4.1 维生素C的相关概述4.1.1 维生素C的介绍4.1.2 维生素C营养特点4.1.3 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价值4.2 维生素C市场现状4.2.1 维生素C行业发展状况4.2.2 2014年维生素C价格猛涨4.2.3 中国维生素C发展面临的问题4.3 VC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分析4.3.1 VC市场竞争格局概述4.3.2 VC制造业的发展环境解读4.3.3 中国维生素C企业价值链分析4.3.4 以创新提升VC企业竞争力4.4 中国维生素C出口分析4.4.1 2014年中国维生素C出口统计4.4.2 2014年维生素C出口状况4.4.3 中国维生素C出口价格分析4.4.4 欧盟REACH法规对维生素C出口的影响4.4.5 资产价格重估利于VC出口 第五章 维生素E5.1 维生素E的介绍5.1.1 维生素E的定义5.1.2 维生素E的功能5.2 中国维生素E市场发展5.2.1 维生素E市场状况分析5.2.2 维生素E产品科技含量是竞争关键5.2.3 2014年中国维生素E出口状况5.3 维生素E的应用

5.3.1 维生素E的应用综述

5.3.2 维E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剖析

5.3.3 维生素e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5.3.4 皮肤科领域维生素E的应用分析

第六章 复合维生素

6.1 复合维生素概述

6.1.1 复合维生素的定义

6.1.2 世界复合维生素增长状况

6.1.3 国内复合维生素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1.4 复合维生素营销策略探讨

6.2 复合维生素市场京沪等地药店的调查解读

6.2.1 京沪等地复合维生素市场发展综述

6.2.2 京沪等地复合维生素市场销售分析

6.2.3 京沪等地药店复合维生素产品销售推广分析

6.3 复合维生素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综述

6.3.1 复合维生素的配方设计

6.3.2 复合维生素的原料选择

6.3.3 复合维生素的加工工艺

6.3.4 复合维生素的包装及贮存

第七章 其他维生素

7.1 维生素A

7.1.1 维生素A的介绍

7.1.2 中外维生素A强化食品发展综述

7.1.3 2014年中国维生素A出口状况

7.2 维生素B

7.2.1 维生素B简介

7.2.2 维生素B市场正在不断壮大

7.2.3 中国维生素B12的发展综述

7.2.4 2014年中国维生素B2出口状况

7.2.5 中国维生素B12生产工艺的改进策略

7.3 饲料维生素

7.3.1 中国饲用维生素生产状况

7.3.2 中国饲料维生素市场分析

7.3.3 维生素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7.3.4 饲用维生素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7.3.5 饲用维生素的发展走向

第八章 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进出口数据分析

8.1 2010-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进出口总体数据分析

8.1.1 2010-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进出口分析

8.1.2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进口分析

8.1.3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出口分析

8.2 2010-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分析

8.2.1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省市进口数据分析

8.2.2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省市出口数据分析

8.3 2010-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分析

8.3.1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国家进口数据分析

8.3.2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国家出口数据分析

第九章 国外主要维生素生产企业

9.1 巴斯夫

9.1.1 集团简介

9.1.2 巴斯夫在中国的发展

9.2 帝斯曼

9.2.1 公司简介

9.2.2 荷兰帝斯曼看重中国市场

9.2.3 帝斯曼新战略加强维C优势

9.3 罗氏

9.3.1 公司简介

9.3.2 罗氏在中国的发展

9.3.3 罗氏加紧开发高值维生素新品

第十章 国内主要维生素生产企业

10.1 浙江新和成股有限公司

10.1.1 公司简介

10.1.2 2014年新和成经营状况

10.2 华北制药股有限公司

10.2.1 公司简介

10.2.2 2014年华北药业经营状况

10.3 浙江医药股有限公司

10.3.1 公司简介

10.3.2 2014年浙江医药经营状况

10.4 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有限公司

10.4.1 公司简介

10.4.2 2014年鑫富药业经营状况

10.5 湖北广济药业股有限公司

10.5.1 公司简介

10.5.2 2014年广济药业经营状况

第十一章 维生素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

11.1 中国医药的发展趋势

11.1.1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11.1.2 维生素价格未来趋势分析

11.1.3 "十二五"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维生素片范文第2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维生素片范文第3篇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⑶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2课时

二、学况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

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设置问题]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

(二)、新课教学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使学生对“元素”有初步的印象。进一步分析,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元素的概念在举例中导出。 ⒉学生讨论:

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总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②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总结]: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教师讲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⒊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设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关系?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⒋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地壳中各物质的含量,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而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并要求学生记住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利用“养闺女”的谐音,帮助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的资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

(三)知识迁移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四)本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知识反馈:

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是()

A硅铝氧

B铝硅氧

C氧铝硅

D氧硅铝

⒉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A核内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核内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相对质量不同 ⒊水是由__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构成的。 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元素。

(六)课后作业

⒈从生物学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⒉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⒊背诵课本P75,常见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五板书设计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⒉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⒊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维生素片范文第4篇

维生素C具有预防感冒、抗氧化、促进胶原蛋白形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好胆固醇含量, 促进胆固醇代谢、降低胆固醇合成的速率、预防脂质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有研究发现, 缫丝花属植物富含维生素C, 金刺梨为缫丝花近缘种, 所以金刺梨应该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然而有关报道较少, 仅在报纸有零星报道。笔者以贵州产金刺梨为原料, 研究其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为金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材:供试金刺梨材料采自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罗仙村。抗坏血酸标准品购自上海生工股份有限公司;二硝基苯肼、浓硫酸、草酸、硫脲、活性炭均为分析纯。

试验仪器:UV53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PRACTUM124-1CN电子天平, BPH-9052电热恒温培养箱。

1.2 方法

1.2.1 样品制备

将在4℃冰箱贮存的金刺梨鲜果去萼、果柄及皮刺, 用水洗净, 置阴凉通风处风干30 min, 再准确称取50 g鲜果置于搅拌器内, 在避光的环境下加入50 m L纯净水并快速碾磨成匀浆, 备用。

1.2.2 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样品的测定

准确吸取抗坏血酸溶液, 分别置于250 m L容量瓶中, 用1%硫脲溶液定容, 配置成浓度分别为2, 3, 4, 5, 6, 7μg/m L的抗坏血酸标准液, 然后准确吸取抗坏血酸标准液5.0 m L, 添加2%2, 4-二硝基苯肼溶液0.5 m L (空白管不加) , 置于37℃电热恒温箱中3 h后取出放入冰水浴中, 最后样品管和空白管分别缓慢滴入85%硫酸溶液5.0 m L, 震荡室温冷却30 min后以空白调零点测其吸光度[3]。标准曲线为y=0.0002x+0.004 (R2=0.9903) 。

称取50 g鲜果置于搅拌器内, 在避光的环境下加入50 m L 2%草酸溶液快速碾磨成匀浆。取匀浆30 g, 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60 m L, 摇匀, 并用纱布过滤。取滤液5.0 m L按照标准曲线的试剂添加顺序依次加入, 最后测其吸光度, 然后带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维生素C的浓度。

1.2.3 工艺优化

维生素C易氧化, 因此维生素C提取过程中需加草酸溶液保护, 温度和提取时间也直接影响结果的测定, 所以本研究选用草酸浓度、温度以及提取时间3个因素, 每因素选3个水平, 选用L9 (34) 正交表安排试验[4], 方案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结果

按正交试验方案进行试验, 每组试验重复3次, 结果取平均值, 试验结果见表2。

由方差分析可知 (表3) , 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金刺梨维生素C提取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草酸浓度的影响不显著。

由极差分析可知 (表4) , 综合考虑金刺梨维生素C提取过程中加入的草酸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最终提取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本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组合为:A2B1C1, 即加入的草酸浓度为4%、提取温度为0℃、提取时间为10 min时所提取的金刺梨维生素C含量最高。

2.2 验证性试验结果

根据正交试验得到的最适提取工艺, 当加入的草酸浓度为4%、温度为0℃、提取时间为10 min时提取的金刺梨维生素C含量为14.83 mg/g, 高于正交试验中的各组结果, 表明采用最佳工艺提取效果较好。

3 讨论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金刺梨在制浆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 而草酸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作用, 在提取过程中加入草酸溶液可以起到延缓维生素C氧化的作用, 但本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的草酸浓度对维生素C提取的影响不显著, 这可能的原因是维生素C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尤其是在碱性条件下更快, 而在酸性介质中, 它受空气氧化的速度稍慢, 较为稳定, 2%的草酸溶液提供的酸性环境已经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所以再增加草酸浓度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增加已经不明显了。未来可以考察下不加草酸和加入更多量草酸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维生素C遇光会分解, 王劲等研究指出, 鲜橙汁在冷藏避光条件下储存维生素C保存率最高[5]。为了达到最好的提取效果, 本研究提取过程均采取了避光环境下进行试验处理, 保证了维生素C提取的效率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郭启庆等研究指出, 蓝靛果维生素C对热不稳定[6], 因此试验开始之前将温度作为其中一个因素。本研究试验结果, 温度是影响结果的第二因素, 且提取过程中温度越高提取的维生素C含量越低, 符合维生素C对热不稳定的规律。

摘要:采用2, 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金刺梨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得到维生素C含量高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 最适提取工艺为:采用4%浓度的草酸、温度0℃、提取时间10 min。

关键词:金刺梨,维生素C,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参考文献

[1] 刘松, 赵德刚.无籽刺梨 (Rosa kweichonensis var.sterilis) 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 (1) :76-80.

[2] 邹天才.贵州省植物园建园与发展40年[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4.

[3] 孙艳丽.2, 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J].广东化工, 2013 (13) :200-201.

[4] 李光, 余霜.应用正交设计优化甘薯叶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J].北方园艺, 2014 (11) :119-121.

[5] 王劲, 吴春香, 姚凰.短期不同储存条件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A].//上海: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45-48.

维生素片范文第5篇

1.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的概述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有许多功能,最广为人知的作用是预防佝偻病;它能提高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饱和血浆钙和磷的水平,促进人体的骨骼生长发育;它在肺修复和预防老年软骨疾病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活性维生素D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代谢物,在人体内能直接发挥作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临床应用广泛,不仅在骨质疏松、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银屑病、骨软化症及CKD-MBD等多种代谢性骨骼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得到临床应用。

化学家们通过对维生素D类药物进行结构改造或设计路线定向合成,已经有3000多个活性维生素D的类似物被合成出来,其中有十余个药物获批上市并被广泛使用。目前在中国获批上市销售的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仅有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他卡西醇、帕立骨化醇和卡泊三醇。因此,对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该类药物在我国的开发上市。本文将简要评述度骨化醇(Doxercalc-iferol,1)、氟骨三醇(Falecalcitriol,2)、马沙骨化醇(Maxacalcitol,3)和艾地骨化醇(Eldecal-citol,4)的合成路线,为该类药物在国内上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开发提供参考。

2.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的合成方法介绍

(1)度骨化醇

度骨化醇由Sanofi公司研发,最早于1999年6月获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Hectorol®”,用于治疗成年慢性肾病(CKD)透析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度骨化醇(1)的早期合成路线是以麦角甾醇(5)为起始原料,经过十步反应制备得到[1]。首先5经氧化反应和烯键迁移制得化合物6,接着采用二氧化硒氧化脱氢转化为化合物7,再经环氧化和Li-NH3还原制得化合物9,随后将羟基乙酰化保护后进行溴代消除制得化合物11,最后经光化学反应和水解反应制得目标产物1(图1)。该路线中二氧化硒氧化和溴代消除步骤的收率均为30%,光化学反应和水解反应两步收率仅16%,该路线总收率过低不适合工业化。

Anderson等报道了一种合成1的改进方法,以市场上广泛供应的维生素D2(12)为起始原料,采用二氧化硫使三烯异构化,仅七步反应制备得到1[2]。首先12与二氧化硫经环合反应制得化合物13,经羟基保护反应和碳酸氢钠脱除SO2转化为化合物14,再经二氧化硒氧化引入羟基和羟基保护反应制得化合物15,最后经光异构化、脱除TBS即得目标产物1(图2)。该路线收率大幅改善,总收率提高到10%,适合工业化生产。

(2)氟骨三醇

氟骨三醇由日本住友制药公司研制开发,最早于2001年4月在日本获批上市,商品名为“Fulstan®”,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病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氟骨三醇(2)的合成是以化合物16为起始原料,经九步反应制备得到[3]。首先化合物16与溴化锂反应转化为溴化物17,经格氏反应、与六氟丙酮加成制得化合物18,随后将羟基THP保护基脱除并进行乙酰基保护制得化合物19,再经溴代、消除反应制得化合物20,最后经光化学反应和碱性条件下脱除保护基得到目标产物2(图3)。文献还报道了由化合物17制备化合物19的另一种方法,但用到剧毒的汞(图4)。该合成路线用到有毒的六氟丙酮气体,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且总收率较低。

(3)马沙骨化醇

马沙骨化醇由中外制药公司研制开发,其注射剂于2000年7月获PM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Oxarol®”,临床适应症为肾透析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软膏于2006年3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银屑病等干癣类皮肤病。马沙骨化醇(3)较早期的合成路线是以去氢表雄酮(23)为起始原料,共十三步反应[4]。首先23经微生物羟基化转化为化合物24,接着经溴代、消除反应制得化合物26,经Wittig反应制得化合物27,再经9-BBN还原、氧化反应引入羟基得化合物28,然后在NaH催化下的Williamson成醚反应制得化合物29,接着在氯化钯和氯化亚铜催化下被氧化为化合物30,再与格氏试剂加成制得化合物31,最后经光化学反应、热异构体化及脱TBS保护基即得目标产物3(图5)。该合成路线较长,由化合物28制备29的反应会产生50%的双键位置异构体导致该步骤的收率只有44%,并且最后三步反应的收率仅9%。Kubodera对这条路线进行了改进,由化合物25制备3缩短为九步反应(图6),且总收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大批量生产[5]。

Shimizu等报道了另一条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合成路线,从化合物24出发经十步反应制备3,整个工艺过程反应条件温和且不需要色谱纯化[6]。首先将化合物24的羟基用TBS保护起来得化合物25,接着进行Wittig反应制得化合物32,再经9-BBN还原、氧化反应引入羟基得化合物33,在NaH催化下化合物33与36反应生成化合物37,随后经三仲丁基硼氢化锂还原转化为化合物31,最后经脱TBS、光化学反应制备得到目标产物3(图7)。

2014年Feng等报道了以市场上广泛供应的维生素D2为起始原料制备3,路线包含十步反应,采用二氧化硫保护活性的三烯体系使得总收率明显改善,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7]。

上述路线均以甾体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制备3,此外还有Wittig-Horner偶联路线的报道[8],Wittig-Horner偶联路线的缺点是合成步骤太多,且用到正丁基锂等危险试剂,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4)艾地骨化醇

艾地骨化醇是中外制药公司研发的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于2011年1月在日本首先获批上市,商品名为“Edirol®”,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1993年Miyamoto等报道了艾地骨化醇(4)合成路线,从化合物39出发共四步反应[9]。首先化合物39在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中加热反应转化为化合物40,接着在1,3-丙二醇和叔丁醇钾作用下环氧开环制得化合物41,最后经光化学反应和热异构化得到目标产物4(图8)。该路线起始原料化合物39不易制备,且四步反应总收率仅5%。

2012年Kubodera等报道了4的工业化合成路线,以廉价易得的胆固醇(42)为起始原料,共十七步反应[10]。首先42经Oppenauer氧化、DDQ氧化脱氢制得化合物44,在乙醇钠作用下烯键重排转化为化合物45,经硼氢化钠还原、羟基上乙酰保护基制得化合物47,接着经溴代、消除、脱乙酰保护基制备得到化合物48,与PTAD加成、羟基上TBS保护基制得化合物49,再经环氧化反应转化为化合物50;化合物50在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中加热发生消除反应,接着在四丁基氟化铵作用下脱TBS制得化合物51,随后在1,3-丙二醇和叔丁醇钾作用下环氧开环制得化合物52,再经微生物羟基化制得化合物41,最后经光化学反应和热异构化即得目标产物4(图9)。

此外,除上述甾体法合成路线外,还有偶联法合成路线的报道[8]。偶联法路线的缺点是合成步骤太多,用到正丁基锂、氢化铝锂等危险试剂,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3.总结分析

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它们的结构往往含有多个具有反应活性的官能团和多个手性中心,这大大增加了合成它们的难度。本文以尚未在中国上市的度骨化醇、氟骨三醇、马沙骨化醇和艾地骨化醇为例,简要介绍和评述了现有合成路线。当前研究人员在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合成研究方面,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改进后的工艺总收率大幅提高、反应条件更温和、生产成本降低;但现甾体法合成路线在工业化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光化学反应步骤存在收率低、批量放大困难和产物分离纯化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合成路线较长、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等。对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进行持续的工艺开发和优化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药品质量,增强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安全性。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进行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的工艺开发和优化研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考虑适用性,兼顾绿色环保,从而更好地实现工业化生产。对于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在合成方面存在的挑战,科研人员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以期实现创新突破,从而助力人类有机合成学科的发展。

摘要:当前活性维生素D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在治疗多种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调节人体与动物机体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前景比较好用途比较广泛。对于当前已经上市的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中,在药理活性与合成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缺点,所以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促进该类药物的研制开发,同时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合成进展,分析

参考文献

[1] Lam H Y,Schnoes H K,Deluca H F.Synthesis of 1α-Hydroxyergocalciferol[J].Steroids,1977,30:671-677.

[2] Anderson B G,Bauta W E,Cantrell Jr W R.Development of an improved process for doxercalciferol via a continuous photochemical reaction[J].Org.Process Res.Dev.,2012,16:967-975.

[3] Kobayashi Y,Taguchi T,Schmitz M,Kanuma N,et al.Synt-hesis of 26,26,26,27,27,27-Hexafluoro-25-hydroxyvitamin D3[J].J.Chem.Soc.Chem.Commun.,1980,11:459–460.

[4] Murayama E,Miyamoto K,Kubodera N,et al.Synthetic studies of vitamin D3 analogues.Ⅷ.Synthesis of 22-oxavitamin D3 analogues[J].Chem.Pharm.Bull.,1986,34:4410-4413.

[5] Kubodera N.Active vitamin D analogs-important and various roles by medicinal chemists during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promising candidates as useful medicines[J].J.Syn.Org.Chem.Jpn.,1996,54:139-145.

[6] Shimizu H,Shimizu K,Kubodera N,et al.Industrial synthesis of maxacalcitol,the antihyperparathyroidism and antipsoriatic Vitamin D3 analogue exhibiting low calcemic activity[J].Org.Process Res.Dev.,2005,9:278-287.

[7] Feng S,Cui L-F,Wei H-G,et al.Improved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maxacalcitol[J].Chinese chem.Lett.,2014,25:771-774.

[8] 赵国栋.活性维生素D3类药物马沙骨化醇和艾尔骨化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7:15-46.

[9] Miyamoto K,Murayama E,Ochi K,et al.Synthetic studies of vitamin D analogues.XIV.synthesis and calcium regulating activity of vitamin D3 analogues bearing a hydroxyalkoxy group at the 2β-position[J].Chem.Pharm.Bull.,1993,41:1111-1113.

维生素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我院76例脑供血不足患者, 合并高血压29例, 高血脂25例, 糖尿病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 伴耳鸣、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等。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脑出血者, 及其他疾病引起上述症状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8例,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31~73岁, 平均61.7岁;对照组38例, 男23例, 女15例, 年龄32~75岁, 平均62.5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既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给予维生素E烟酸酯0.6 g, 3次/d,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90mg, 3次/d, 疗程均为2周, 2组治疗前后均行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检查, 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4]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症完全消失或起效时间≤3d;有效:眩晕等症状减轻, 可正常工作或生活, 或起效时间3~7d;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或起效时间>7d。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 观察组显效率为65.8%, 总有效率为94.7%, 对照组显效率为42.1%, 总有效率为78.9%, 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供血不足是由颈椎动脉血管狭窄或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各种原因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主要表现在感觉功能障碍、运动神经功能失灵、精神意识异常等方面, 属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如长期脑供血不足而不及时治疗, 可引起脑梗死、脑萎缩、脑中风、老年痴呆症, 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临床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除非颈动脉有严重狭窄 (>70%) 采用手术治疗, 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 可配合其他辅助治疗, 如推拿按摩、针灸、理疗等, 通过直接改善脑心供血和能量代谢, 以及阻止动脉硬化进程和消除狭窄闭塞血管, 达到治愈的目的。

维生素E烟酸酯是一种新型微循环活化剂, 是由维生素E和烟酸缩合而成的酯类化合物, 进入体内后水解为维生素E和烟酸, 较单独的维生素E、烟酸性质稳定、吸收快、副作用小, 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 舒张周围血管, 迅速改善微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障碍, 作用更持久、稳定, 且具有预防与康复作用。本组76例脑供血不足患者, 应用维生素E烟酸酯治疗, 结果表明临床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且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说明维生素E烟酸酯治疗脑供血不足安全、有效、可靠。对于脑供血不足患者, 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锻炼,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乐观稳定的情绪, 饮食尽量清淡, 应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 从而预防该疾病的复发。

综上所述, 维生素E烟酸酯治疗脑供血不足临床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 安全性高,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评价维生素E烟酸酯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我院76例脑供血不足患者, 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应用维生素E烟酸酯, 并与尼莫地平治疗对照比较, 疗程均为2周,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 观察组显效率为65.8%, 总有效率为94.7%, 对照组显效率为42.1%, 总有效率为78.9%, 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维生素E烟酸酯治疗脑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维生素E烟酸酯,尼莫地平,脑供血不足

参考文献

[1] 乔淑媛.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8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7) :127~128.

[2] 赵秀秀.丁咯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11) :76~77.

[3] 刘爱秋, 赵瑞玉.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2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5) :1097~1098.

上一篇:乡财政出纳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